深圳某政府辦公大樓暖通設計項目設計方案_第1頁
深圳某政府辦公大樓暖通設計項目設計方案_第2頁
深圳某政府辦公大樓暖通設計項目設計方案_第3頁
深圳某政府辦公大樓暖通設計項目設計方案_第4頁
深圳某政府辦公大樓暖通設計項目設計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深圳某政府辦公大樓暖通設計 項目設計方案 一 、 工程概況 本建筑物為深圳市某單位辦公樓,使用區(qū)域為辦公室、餐廳、實訓操作室和宿舍等,共 7 層。 建筑層高:一至七層層高均 。 門窗表如下: 類別 位置 洞口尺寸( 寬 高 窗 一層越層門廳處 見平面圖 5200 一層弧度門廳處 見平面圖 2000 門 旋轉門 見平面圖 2700 其它門 見平面圖 2100 未特別注明時,窗臺高均為 900見平面圖; 二 、 設計 依據 1、 甲方提出的任務書及建筑作業(yè)圖紙; 2、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 2012) 3、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 ( 2 4、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 ; 5、民用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 . 6、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力分冊 ( 2007); 7、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 措施 力分冊 ( 2009); 8、建筑設計防火設計規(guī)范 ( 9、高層建筑防火排煙設計規(guī)范 10、多聯(lián)機空調系統(tǒng)工程技術規(guī)程 ( 11、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 ( 12、美的多聯(lián)機安裝質量手冊 14、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guī)范 訂版; 15、相關專業(yè)技術措施等。 三、設計要求 室外設計參數需采用最新規(guī)范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 規(guī)范( 2012),多聯(lián)機系統(tǒng)設計應遵守多聯(lián)機空調系統(tǒng)技術規(guī)程( 具體要求 1)根據設計手冊和房間需求,提供舒適性空調(一層廚房部分除外)。項目地點位于深圳市。需要考慮辦公場所部分房間晚上加班,以及學員宿舍出現入住率比較低等情況,應保證空調系統(tǒng)管理方便,運行節(jié)能。其中學員宿舍需考慮冬季供熱。 2)合理的選擇方案,有方案比較和分析;設計方案需體現節(jié)能環(huán)保理念。 3 3)室內機采取隱藏式安裝,空調主機或者室外機相對集中安裝,有效利用更多空間; 4)生活熱水系統(tǒng)最大日用水量為 25噸( 60 C),24小時供水,冬季自來水溫度 10 C,選擇生活熱水的熱源,需提供詳細的選型計算過程、熱源布置平面圖以及系統(tǒng)流程示意圖;熱水系統(tǒng)應保證全天候使用(平均每年不保證率不得高于 2天),室內給水管網等無需考慮。 5) 鼓勵進行一定的新技術應用和節(jié)能探索。 6)方案和設計應從系統(tǒng)的初投資、運行費用、節(jié)能環(huán)保等方面綜合考慮,選擇最佳的設計方案; 7)要求圖紙清晰規(guī)范;建筑防排煙設計不做強制性要求; 但所設計的通風空調系統(tǒng)必須符合相關防火設計規(guī) 范的要求 。 8)其他要求參考相關規(guī)范和設計大賽評分細則。 四、維護結構構造 外墻類型(自外至內):內墻面刮膩子( 20+20015202020涂材料裝飾。 K= 內墻類型: 20 泥砂漿 +200 墻 + 20泥砂漿, K= ; 屋面類型: 60面彩鋼板聚笨保溫夾心板, ( K) 樓板材料: 7夾板 +370流向下(水平、傾斜) 60 4 上 +802525K=( K); 外窗類型: +空玻璃 6+12A+6 遮陽型 , 傳熱系數 ( 自身遮陽系數 遮陽系數 外遮陽; . 外門系列:節(jié)能外門,傳熱系數 ( 內門系列:木框夾板門, 傳熱系數 ( 玻璃幕墻: 6 鋼 +9A+6 鋼, 12板玻璃 +8流水平 +12K=( K) 。 另外衛(wèi)生間門窗玻璃均采用磨砂玻璃。 五、設計范圍 設計范圍包括多聯(lián)式空調機系統(tǒng)設計、新風系統(tǒng)設計、排風系統(tǒng)設計、熱水系統(tǒng)。 六、設計參數 表 表 夏季空調室外干球溫度 夏季空調室外濕球溫度 夏季空調日平均溫度 季室外平均風速( m/s) 夏季空調大氣透明度等級 夏季大氣壓 ( 100240 室外采暖溫度 室外空調計算溫度 室外通風計算溫度 季室外平均風速( m/s) 最冷月平均相對速度 % 冬季大氣壓 (2 101660 5 備注:根據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 012) 表 6內參數 室內設計參數 房間類型 室內溫度 濕度 新風量 m/風速 夏季 大廳 25 65% 30 公室 25 55% 30 議室 25 65% 30 導 25 55% 30 店 25 65% 30 務室 25 55% 30 息室 25 65% 30 餐間 25 50% 30 工間 25 50% 30 爐房 25 65% 30 配電間 25 55% 30 全消防控制室 25 55% 30 才市場 25 65% 30 算機控制中心 25 55% 30 廂 25 50% 30 員宿舍 25 55% 30 訓操作室 25 55% 30 季 大廳 16 50% 30 6 七、制冷系統(tǒng) 1、負荷計算 表 7樓一層 負荷計算書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冷負荷 新風冷負荷 總濕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辦 公 20 102領 48 0 公室 20 45% 30 議室 18 50% 30 導 20 45% 30 店 18 50% 30 務室 20 45% 30 息室 20 50% 30 餐間 18 50% 30 工間 18 50% 30 爐房 20 50% 30 配電間 20 45% 30 全消防控制室 20 45% 30 才市場 17 50% 30 算機控制中心 19 50% 30 廂 18 50% 30 員宿舍 20 50% 30 訓操作室 17 50% 30 7 導 公 34 50 104辦 公 50 105辦 公 50 106辦 公 713 50 107 50 108辦 公 36 50 109會 議 室 70 門 廳 0 一層小計 1740 7負荷計算書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冷負荷 新風冷負荷 總濕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人 才 市 場 82 870 門 廳 06 50 樓一層小計 88 020 8 表 7樓一層 負荷計算書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 冷負荷 新風冷負荷 總濕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商 店 848 0 102 24 0 103休息室 0 104備 餐 間 50 105 加 工 間 00 106鍋 爐 房 0 107變 配 電 間 72 1 0 108安全、消防控制室 189 648 0 門 廳 0 60 一層小計 200 7樓二層 負荷計算書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冷負荷 新風冷負荷 總濕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計算機中心控制室 48 0 202領 導 48 0 203辦 公 50 204辦 公 50 205辦 公 50 9 公 734 50 207辦 公 50 208辦 公 50 209會議室 48 0 360 二層小計 380 7樓二層一區(qū) 負荷計算書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冷負荷 新風冷負荷 總濕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會 議 室 0 360 203準備室 48 0 樓二層小計 170 420 7樓 二層二區(qū) 簡略表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冷負荷 新風冷負荷 總濕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學員食堂 191 9 770 203包 廂 40 204包 廂 875 99 20 樓二層小計 730 7層 負荷計算書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冷負荷 新風冷負荷 總濕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包 廂 00 203包 廂 884 00 204 00 205 00 206包 廂 00 207包 廂 00 208包 廂 00 209包 廂 00 210包 廂 00 211包 廂 00 212包 廂 31 00 二層小計 360 7樓三 層 負荷計算書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冷負荷 新風冷負荷 總濕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辦 公 50 302領 導 48 0 1782 公 20 304辦 公 50 305辦 公 50 306辦 公 50 11 公 50 308辦 公 50 309辦 公 50 310 50 311辦 公 50 312辦 公 50 313會 議 室 70 三層小計 250 7樓三 層 負荷計算書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冷負荷 新風冷 負荷 總濕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學員宿舍 48 0 302學員宿舍 48 0 303學員宿舍 48 0 304學員宿舍 39 48 0 305學員宿舍 49 48 0 306實訓操作室 124 10 307實訓操作室 48 0 308實訓操作室 587 648 0 12 訓操作室 48 9 0 310實訓操作 587 648 0 311實訓操作 48 9 0 312實訓操作 587 648 0 313實訓操作室 48 9 0 314實訓操作室 72 8 0 315實訓操作室 48 9 0 316實訓操作室 8 80 三層小計 260 7樓四層 負荷計算書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冷負荷 新風冷負荷 總濕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辦 公 25 80 402領 導 48 0 403辦 公 894 20 404辦 公 50 405辦 公 50 406辦 公 50 13 公 725 50 408辦 公 50 409辦 公 725 50 410 50 411辦 公 50 412辦 公 50 413會 議 室 70 四層小計 280 7負荷計算書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冷負荷 新風冷負荷 總濕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教 室 90 402學員宿舍 47 48 0 403學員宿舍 48 0 404學員宿舍 49 48 0 405管理 48 1 0 406學員宿舍 48 0 407學員宿舍 48 0 408學員宿舍 423 648 4 0 409學員宿舍 48 0 410學員宿舍 48 0 411學員宿舍 505 648 0 14 員宿舍 48 0 413學員宿舍 48 0 414學員宿舍 48 0 415學員宿舍 48 0 416學員宿舍 48 0 417學員宿舍 48 0 四層小計 35 950 7 北樓五層 負荷計算書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冷負荷 新風冷負荷 總濕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辦 公 20 502會議室 20 503 領 導 72 0 504辦 公 21 20 505辦 公 20 506辦 公 20 507辦 公 20 508辦 公 20 509辦 公 20 510辦 公 33 20 五層小計 770 15 表 7 負荷計算書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冷負荷 新風冷負荷 總濕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學員宿舍 48 0 602學員宿舍 48 0 603學員宿舍 24 0 604學員宿舍 員宿舍 42 49 48 0 606管理 48 1 0 607學員宿舍 48 9 0 608學員宿舍 20 48 0 609學員宿舍 100 324 6 0 610學員宿舍 20 48 0 611學員宿舍 24 0 612學員宿舍 20 48 0 613學員宿舍 507 648 0 614學員宿舍 20 48 0 615學 48 0 16 員宿舍 員宿舍 22 48 0 617學員宿舍 48 0 618學員宿舍 48 0 六層小計 50 7樓七 層 負荷計算書 樓號 樓層 房間 房間面積 工程負荷最大值時刻 (15 點 )的各項負荷值 房間最大負荷 總冷負荷 新風冷負荷 總濕 負荷 新風濕負荷 總冷指標 新風冷指標 總濕指標 新風量 W kg/h kg/h W/大教室 215 26 500 七層小計 215 26 500 工程總冷負荷為 程冷指標為 其中僅 學員宿舍需考慮冬季供熱,總冷負荷為 程熱指標為 細數據見冷熱負荷計算書),由此可知工程總熱負荷和工程熱指標分別遠小于工程冷負荷和工程冷指標,故在設備選型時以冷負荷為準。所選設備滿足冷負荷要求時,一定可以滿足熱負荷的要求。 2、設備選型要求 根據負荷計算結果、房間的構造特點、天花造型、家具布置情況和室內機組工作的特點 (尤其是氣流組織形式和具體操作控制方式 )選擇室內機注意要點: ( 1)所選擇的室內機能力一般應不小于房間負荷。 ( 2)對于天花高 (上 )的場合不宜采用天花機,可采用標準靜 壓、高靜壓風管機的擺放朝向應該是出風口吹往外墻。 17 ( 3)機房等特殊場所不宜采用多聯(lián)機系統(tǒng)。 ( 4)低靜壓風管天井機,出風口不得連接風管。 ( 5)標準型風管機連接風管時,應考慮對噪音和管路壓力損失的控制,合理設計風管尺寸和風口的大??;送風口與回風口的布置需保證 房間內氣流組織良好,不要形成氣流短路。 (6)高靜壓風管天井機,出風口需連接風管。 ( 7)風管機不得將新風口和回風口布置在一個區(qū)域,送風口分置在不同的功能區(qū)。 ( 8)根據系統(tǒng)最小化原則,結合建筑物各房間的使用功能劃分多聯(lián)機系統(tǒng),確定室外機的位置。屋頂空間較大,根據管長最短原則,根據室內機選型和分區(qū)情況分別選擇合適的室外機。 以一層 為例 ) 3、 層 公區(qū)室內機初選 (注:房間負荷修正,計算機輔助計算時已設定修正 ) 房間標號 房間逐時最大冷負荷 /W 初選室內機額定制冷量 /選室內機型號 房間額定制冷量 /系統(tǒng)總的制冷量 辦公 1A 102 領 導 1A 103 辦 公 1 104 辦 公 1 105 辦 公 1 106 辦 公 1 18 辦 公 1 108 辦 公 1 109 會議室 1門 廳 1統(tǒng)室內機總的額定制冷量 1 選室外機及校核 根據 一層 公區(qū) 冷負荷計算書(表)可知 逐時最大負荷出現在 15點,其值為 額定能力 =有效能力 備長期運轉后的污垢系數; 內濕球溫度修正系數; 外干球溫度修正系數; 長修正系數; 有效能力即根據負荷計算所得的系統(tǒng)所需總冷負荷 根據美的的產品資料取 根據室內設計參數 室內干球溫度 25,濕度為 55%,查焓濕表可得 夏季室內濕球計算溫度為 下圖表可得 夏季室外干球計算溫度為 查下圖表可得 19 一層辦公區(qū)管線總長為 72m,查下圖標可得 故,額定能力 = =選美的空調 品系列中的 由此可計算得 室外機的實際制冷量 =401=個房間分得的實際制冷量 =室外機的實際制冷量 ( 房間額定制冷量 /系統(tǒng)總的制冷量) 例: =足 依次校核內機實際能力見下表 20 房間號 房間冷負荷 得冷量 是否滿足 公 足 導 足 公 足 公 足 公 足 公 足 公 足 公 足 議 室 足 門 廳 足 注: 1、其他各系統(tǒng)最終確定機型見相對應的設備表。 4、冷媒管和分歧管的選型及校核(以一層 媒管主管尺寸的選擇 一層 21 表 1 表 2 表 2 冷媒管 主管尺寸的確定有兩種方法 1、第一分歧管以外機能力為準,其它分歧管不得大于第一分歧管 2、主配管尺寸與 主管尺寸不一致時,以兩者之間大者為準。 22 (1)由室外機的容量和所有配管等效長度確定 所有配管的長度為 72m,室外機的容量為 12應上表 1,確定主管尺寸為 側), 側),室內第一個分歧管型號為 ( 2) 由下游所有室內 機容量確定 下游所有室內機容量為 應上表 2,確定主配管尺寸為 側), 側),室內第一個分歧管型號為 主配管尺寸與主配管尺寸不一致時,以兩者之間大者為準,故確定主管尺寸為 側), 側),室內第一個分歧管型號為 媒管配管尺寸由其下游所有室內機容量確定,查表 2 可知各段尺寸及相對應分歧管型號選擇如下表: 各管段標號 主配管尺寸 歧管標號 分歧管型號 氣管 液管 A,B,C,D,J,I 9.5 ja,hi,g,f,b,c,d ,F,G,H k,e,l 總 :(分歧管標號 j, a 兩管相交分歧管, k 表 k 段支管與主干管的分歧管,依次類推。) 內側支配管的選擇 室內側支管的選擇由室內機容量和當支配管長度確定 當支配管長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