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級上冊科學:1.6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1頁
2018年九年級上冊科學:1.6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2頁
2018年九年級上冊科學:1.6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3頁
2018年九年級上冊科學:1.6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4頁
2018年九年級上冊科學:1.6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年九年級上冊科學【雙休集訓】(考試范圍:1.6)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2019大連)性質決定用途,下列關于物質用途的說法正確的是()A石灰石可用作補鈣劑B亞硝酸鈉可用作調味品C燒堿可用于中和過多的胃酸D氯化鈉可用于消除公路上的積雪2某化肥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硝酸銨屬于氮肥B“含氮量”中的“氮”是指氮元素C硝酸銨受熱可能會分解D硝酸銨中氮、氫、氧元素的質量比是2433小科在碳酸鈉溶液中滴加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適量經過稀釋的硫酸溶液。該實驗過程的操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操作與目的分析均正確的是( )A甲中試劑瓶標簽正對手心,是為了防止手被腐蝕B乙中將滴管伸入試管內,是為了防止試劑滴落到試管外C丁中試劑瓶蓋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為了避免瓶中試劑受污染D戊中將水緩緩倒入濃硫酸并攪拌,是為了防止局部過熱引起酸液飛濺4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用試劑和方法正確的是 ( )選項物質雜質試劑和方法ANaNO3Na2CO3滴入足量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泡BKClK2SO4滴入適量Ba(NO3)2溶液、過濾CCO CO2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DH2HCl先通過NaOH溶液,再通過濃硫酸5下列實驗中,根據有關現(xiàn)象得出結論,合理的是 ( )實驗操作現(xiàn)象結論A向盛有少量無色溶液的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該溶液一定呈堿性B向盛有少量無色溶液的試管中滴加氯化鋇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離子C向盛有少量固體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產生氣泡該固體一定含有碳酸鹽D點燃某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珠該氣體一定是氫氣6為了預防櫻桃在成熟期發(fā)生果實開裂,果農常施鉀肥。下列屬于鉀肥的是( )ANH4NO3BCO(NH2)2CCa(H2PO4)2DK2CO37在發(fā)酵面團中加入某種白色物質揉和,既能使蒸出的饅頭疏松多孔,又能除去面團中的酸,這種白色物質可能是 ( ) A白糖 BNaHCO3 CNaOH DNaCl8某同學想用實驗證明CuSO4溶液顯藍色是由Cu2+造成的,下列實驗無意義的是()A將CuSO4溶液加水稀釋B觀察Cu(NO3)2溶液C觀察Na2SO4D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9將下列各組物質混合后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的是 ( ) ANaNO3、NaCl、Na2SO4 BMgCl2、NaOH、KNO3 CCuSO4、CaCl2、MgCl2 DBaCl2、AgNO3、KCl10某溶液中存在著Mg2+、Ag+、Ba2+三種陽離子,現(xiàn)用NaOH、Na2CO3和NaCl三種溶液使它們轉化為沉淀并分離出來,每次只允許加一種試劑,濾出一種沉淀,則所加試劑順序正確是( ) ANaCl,NaOH,Na2CO3 BNa2CO3,NaCl,NaOH CNaOH,NaCl,Na2CO3 DNaCl,Na2CO3,NaOH11下列化肥中,能促使植物根系發(fā)達,耐寒、耐旱的是 ( ) AKCl BCO(NH2)2 CCa3(PO4)2 DK2SO412有四種物質的溶液:Ba(OH)2 Na2SO4 HNO3 FeCl3,不用其他試劑就可將它們逐一鑒別出來,其鑒別順序是 ( ) A B C D13(2019淄博)小明想驗證FeCl3溶液顯黃色是Fe3+的原因,下列實驗無意義的是()A向試管中加入少量的CaCl2溶液,仔細現(xiàn)察,溶液沒有顏色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適量Ca(OH)2溶液,振蕩后靜置,溶液黃色消失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適量AgNO3溶液,振蕩后靜置,溶液黃色未消失D向FeCl3溶液中加入適量蒸餾水,振蕩后靜置,溶液黃色變淺)14下列由實驗現(xiàn)象得到的結論,正確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說明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向某固體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此固體一定是金屬CCaCO3與BaCl2 能夠發(fā)生復分解反應,是因為能生成沉淀D向某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酚酞試液變紅,說明該溶液顯堿性 15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向該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Ba(OH)2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HCl和H2SO4一定存在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CHCl和MgCl2一定存在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16(2019嘉舟)某同學在學習了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規(guī)律后,繪制了可以通過一步反應制取MgSO4的思維導圖,其中所選用的物質錯誤的是( )AMg BMgCl 2 CH2SO4 DMg (OH )217將等質量的CaCO3(塊狀)和Na2CO3(粉末),分別浸入一定量10%鹽酸和10%硫酸溶液中,產生CO2的質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aCO3一定沒有剩余B消耗HCl與H2SO4的質量比為73:98C消耗CaCO3與Na2CO3的質量比為1:1DCaCO3生成的水多18為確定含雜質的硝酸鈉溶液的組成,小明設計了如下實驗,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無色溶液B的溶質是硝酸鈣B原溶液中的雜質一定是氯化鈣C原溶液中的雜質可能由三種物質組成D該實驗中涉及的反應類型不止一種19下列兩種物質的溶液混合后,能發(fā)生反應,且溶液的總質量不會發(fā)生改變的是 ( ) A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 B碳酸鈉溶液和稀鹽酸 C氯化鈉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鈣溶液20在錐形瓶甲中放入10g塊狀CaCO3,在錐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狀CaCO3,分別同時加入等質量、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足量)。如圖對該實驗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描述合理的是 ( ) 二、簡答題(每空2分,共28分)21小明通過實驗研究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應時的能量變化。將大約20克已研細的氫氧化鋇晶體倒入燒杯中,再把燒杯放在事先已灑上少量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燒杯內加入大約10克氯化銨晶體,并用玻璃棒迅速攪拌后靜置片刻,提起燒杯,發(fā)現(xiàn)玻璃片與燒杯底部粘在一起,玻璃片上的水結成了冰。實驗過程中,小明聞到了一股刺激性氣味,說:“怎么像廁所里的氣味?”這是因為反應生成了 。 22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某校在端午節(jié)開展了包粽子活動。粽子吃起來咸淡適中,有同學猜想其中一定含有食鹽。于是從煮過粽子的鍋里取少量的水于試管中,滴加硝酸銀溶液,產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你認為這樣的實驗現(xiàn)象能否證明食鹽的存在,并說明理由 。23寧波有較長的海岸線,每年能生產大量的食用鹽。從海水中結晶的食鹽一般混有MgCl2、CaCl2、Na2SO4等雜質,為了除去上述雜質,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先將固體溶解,然后向溶液中依次加人過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濾液蒸發(fā)結晶,得到較純凈的食鹽。(1)加入BaCl2溶液的目的是為了除去 雜質。(2)以上方案不夠完善。應在過濾后增加一個步驟:往濾液中加入適量的 。24小波用實驗方法區(qū)別稀鹽酸和硫酸鈉溶液(記作A、B)。(1)他向A、B兩溶液中分別加入Na2CO3溶液,觀察到A溶液中產生無色氣體,則A是 ,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他向A、B兩溶液中分別加入BaCl2溶液,B溶液中的現(xiàn)象是 。(3)他還用了下列試劑中的一種區(qū)別A、B溶液,這種試劑是_。(填序號) 石蕊試液 硫酸銅溶液 醋酸溶液 氯化鉀溶液25在元旦聯(lián)歡晚會上,被譽為化學魔術師的曉慧同學為同學們表演了一組化學魔術,在三支盛有液體的玻璃杯中,分別倒入用酒瓶裝的一種液體,同學們看到下列奇特現(xiàn)象:A杯中變成了“紅葡萄酒”(變?yōu)榧t色);B杯變成了“汽水”(產生大量的氣泡);C杯中變成了“牛奶”(有白色沉淀)。請你來揭開魔術秘密:(1)酒瓶中的液體可能是 。 (2)B杯中產生的氣體是 。(3) 寫出C杯中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 。26氯化鋇是一種可溶性重金屬鹽,廣泛應用于化工領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為BaCO3)制備氯化鋇晶體的部分工藝流程如下圖:(1)濾液2中可利用的物質除水外,還有 (填化學式)。(2)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氯化鋇晶體產量的有 (選填序號)。將毒重石進行粉碎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將濾液2通入到濾液1中27實驗后的廢液一般需回收處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小科實驗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鈉和氧氧化鈉的混合廢液10.22g,他向廢液中緩緩滴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9.6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質量與滴入稀硫酸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當廢液恰好處理完畢時,溶液總質量為20g。溶于水的氣體忽略不計,則(1)廢液恰好處理完畢時,溶液的pH為 。(2)圖中m= g。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26分)28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鈣、氯化鈉、碳酸鈉、硫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小楊設計出實驗方案,實驗步驟及現(xiàn)象如下。請回答:(1)寫出步驟中產生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 。(2)根據實驗中的現(xiàn)象,能否確定原固體粉末的組成?若能,請寫出各成分的化學式;若不能,在原實驗步驟的基礎上,對上述方案中的試劑作一改進,并描述相應的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以確定固體粉末的組成 。29工業(yè)燒堿具有較好的殺菌消毒作用且廉價易得,但工業(yè)燒堿中常含有雜質碳酸鈉。某科學學習小組同學圍繞工業(yè)燒堿樣品純度測定問題,展開了討論與探究。【原理思路】利用Na2CO3與稀H2SO4反應產生CO2,通過CO2 質量的測定,確定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從而計算樣品純度?!緦嶒灧桨浮啃】仆瑢W根據以上思路,設計了如圖甲的實驗方案(固定裝置省略)?!窘涣饔懻摗啃∶髡J為圖甲實驗方案的設計有缺陷,若按該方案進行測定會導致難以避免的誤差。你認為下列哪些因素會導致難以避免的誤差 (填序號)。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裝置內空氣中的CO2沒有排出反應產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干燥管與空氣直接相通21*cnjy*com【方案改進】為減少誤差,使CO2質量的測定更準確,該小組同學根據以上討論,對圖甲方案進行改進,設計了如圖乙的實驗方案(固定裝置省略)。21*圖乙B裝置中樣品在與稀硫酸反應前和停止反應后,都要通過量的空氣,反應前通空氣時a、b、c三個彈簧夾的控制方法是 。【數據分析】若撤去圖乙中的C裝置,則測得工業(yè)燒堿的純度將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就卣固岣摺恳阎狽a2CO3溶液與稀硫酸反應先生成NaHCO3,當Na2CO3全部轉化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繼續(xù)與稀硫酸反應生成CO2。現(xiàn)向樣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應后產生無色氣體并得到X溶液。請分析推斷反應后所得X溶液的溶質,其所有的可能組成 。30碘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海帶因富含碘元素而成為補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小李想設計實驗驗證海帶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閱了相關資料,得到以下信息: 碘化鈉(NaI)與氯化鈉性質相似,兩者的溶液都是鹽溶液,碘化銀為黃色難溶于水的固體。 工業(yè)上將適量氯氣通人無色碘化鈉溶液就能置換出單質碘,溶液變?yōu)樽攸S色。 少量碘((I2)溶于水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變藍,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變藍。 灼燒海帶后殘留的灰燼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鈉、氯化鈉等化合物。小李的實驗步驟如下:將海帶灰用蒸餾水充分浸泡后過濾,得濾液;然后用以下3種方法,去檢驗海帶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方法一:取濾液,通入適量氯氣后與淀粉糊混合,觀察是否變藍。方法二:取濾液,通入適量的氯氣,觀察溶液有無顏色變化。方法三:取濾液,和淀粉糊混合,觀察是否變藍。請回答下列問題:(1)氯氣和碘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上述3種方法中,方法 是一定不可行的,說出不可行的理由: (3)取濾液,滴人硝酸銀溶液,若觀察到 ,則證明濾液中含碘離子。31小科發(fā)現(xiàn)暖水瓶中有一層淡黃色的水垢。據悉,該地區(qū)的水垢中除碳酸鈣外,無其它鹽類。他想探究還有沒有其它物質,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經低溫烘干進行下列實驗:(1)取2.5g水垢按圖甲中的A裝置高溫加熱充分反應(已知CaCO3CaO+CO2),產生的氣體依次通過B、C裝置,實驗后發(fā)現(xiàn)C裝置中氫氧化鈉溶液增加了0.88g。寫出C裝置中發(fā)生化學反應方程式。B裝置中的濃硫酸是用來吸收反應中產生的水蒸氣,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 性。(2)按圖乙所示的方法來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澄清石灰水沒有變渾濁,原因是 。四、分析計算題(共6分)32為了測定某品牌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明取10克食用純堿樣品和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進行如圖甲實驗,實驗前后,均需往裝置中緩慢通一會兒氮氣。(樣品中其他成分不與稀硫酸反應)(1)實驗前,先往A裝置通入一會兒氮氣的目的是 。(2)隨著純堿樣品與稀硫酸反應,C裝置增加的質量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則該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多少?(Na2CO3H2SO4Na2SO4H2OCO2)(3)若將稀硫酸換為濃鹽酸,實驗中C裝置增加的質量會偏大,請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345678910DDCDADBAAA11121314151617181920CBDDCBBCAC二、簡答題21、NH322、不能,實驗只能證明有氯離子,不能證明有鈉離子23、(1)硫酸鈉;(2)稀鹽酸24(1)稀鹽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2)產生白色沉淀 (3) 25(1)Na2CO3溶液(或K2CO3溶液) (2)CO2(3)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或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 C杯中的物質也可為Ba(OH)2、BaCl2、Ba(NO3)2、Ca(NO3)226、(1)BaCl2;(2)27、(1)7 (2) 10 三、實驗探究題28、(1)NaCl+AgNO3=AgCl+NaNO3 或BaCl2+2AgNO3=2AgCl+Ba(NO3)2 (2)將步驟中“稀H2SO4”改成“稀HCl(或稀HN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