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影像學總論.ppt_第1頁
醫(yī)學影像學總論.ppt_第2頁
醫(yī)學影像學總論.ppt_第3頁
醫(yī)學影像學總論.ppt_第4頁
醫(yī)學影像學總論.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醫(yī)學影像學 (Medical Imaging),民航總醫(yī)院,總論,醫(yī)學影像包含內(nèi)容 1、放射診斷學(diagnostic radiology) 2、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x-ray CT) 3、磁共振成像(MRI) 4、發(fā)射體層成像(ECT、SPECT、PET) 5、超聲成像(USG) 6、閃爍成像( -scintingraphy),7、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8、介入放射學 外周、心臟、神經(jīng)介入 CT介入 超聲介入,9、數(shù)字化成像(CR、DR、DDR),圖像存檔與傳輸(PACS),信息放射學(PACS、 RIS),醫(yī)學影像學科發(fā)展史,放射診斷學(diagnostic radiology) 1895W.C.rontgen 1901第一位nobel物理獎,超聲成像,1942 奧地利Dussik 使用A超探測顱腦 50-60年代M型、B型、dopule超聲 -簡便、實用、有效 -增強超聲,核醫(yī)學,1924 Rodt核素用于肝臟顯像 50年代r閃爍成像(r-schintigraphy) 70年代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解剖形態(tài)進行功能、代謝成像 圖像融合:PET-CT PET-MRI,CT(computed tomography),1971 英國用于第一例病人 單排CT 螺旋CT MSCT(multi-slice spiral CT)4、8排 16排、64排MSCT,后64排CT,128、256、320排CT東芝、飛利浦 雙源CT(二代、三代雙源)-SEIMENS 能譜(寶石)CT-GE,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永磁型MRI 優(yōu)點:開放型 缺點:成像慢 電磁型MRI 缺點:耗電多 超導型 MRI 優(yōu)點:場強高 消耗液氦 低場強MRI 0.5T 中場強MRI 0.5-1.0T 高場強MRI 1.0T 超高場強MRI 1.5T,0.35T開放式 MRI,1.5T MRI,3.0、7.0T MRI,光纖MRI 全數(shù)字MRI 3.0、7.0T MRI,CT及MRI臨床應(yīng)用,開創(chuàng)影像診斷新紀元,介入放射學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使單純影像診斷向影像治療發(fā)展。,二 、X線檢查技術(shù) 包括:透視 全身攝影 全景牙片攝影 乳腺鉬靶X線攝影 斷層 造影:消化系造影 泌尿系造影 子宮輸卵管造影 膽囊造影 支氣管造影,透視機,照相機,口腔曲面斷層,乳腺機,三、 CT檢查技術(shù) CT平掃(plain CTscan) CT增強掃描(CE) CT血管造影(CTA) 高分辨率CT(HRCT) CT三維立體重建 CT仿真內(nèi)鏡(CTVE) CT透視(CT fluoroscopy),螺旋CT機,MSCT,四 MR技術(shù) 磁共振成像(MRI)T1WI T2WI TaWI MR血管造影(MRA) MR對比增強 MR水成像:MRCP MRV MRM MR功能性成像(fMRI) 功能性成像(DI) 灌注成像(PI) MR脂肪抑制成像,0.35T開放式 MRI,1.5T MRI,1.5T HDx MRI,五 DSA,動脈DSA(IADSA),靜脈DSA(IVDSA) 旋轉(zhuǎn)DSA 通過減影技術(shù)更清楚顯示血管,可做血管 成型、栓塞、置入支架等各種介入手術(shù)。,DSA,平板DSA,X線成像,一 、X線產(chǎn)生條件 自由活動的電子群 電子群在高電壓作用下形成高速運行電 子流 電子流受靶面阻攔突然停止、同時發(fā)生 能量轉(zhuǎn)換,X線成像設(shè)備,發(fā)生裝置主要是X線管、變壓器 和操作臺。 X線是真空的球管內(nèi)高速行進的電子流轟擊 鎢靶時產(chǎn)生的,決定X線質(zhì)和量的因素是: 1 管電壓(kv):決定x線穿透力 2 燈絲電流(mA)和時間(s)毫安秒(mAs)決定x線量,二、 X線特性(波長很短電磁波),1、穿透性:是X線成像的基礎(chǔ),2、熒光效應(yīng):是X線透視基礎(chǔ),3、感光效應(yīng):是X線攝影基礎(chǔ),4、電離效應(yīng):是X線劑量及防護基礎(chǔ),5、生物作用:是X線放療基礎(chǔ),三、X線成像基本原理,三個基本條件 1、X線穿透力大小、 X線量的多少 2、被照組織結(jié)構(gòu)密度和厚度不同,吸收X線不同 3、穿過人體后剩余 X線不同,到達X光片的x線量也就不同從而獲得黑白對比、層次差異的X線影像,四 密度,照片上呈白影,說明吸收X線多,示高密度 照片上呈黑影,說明吸收X線少,示低密度,五 穿透的X線 達熒光屏即透視; 達膠片即照相; 達接受器即CT; 達IP板即CR成像, 達探測板即DR。,對成像大小與失真的影響 X線陽極靶與人體距離對X線投影的影響 距離越近,暈影越多 膠片與人體距離對投影的影響 距離愈遠,圖像愈放大,暈影愈多 斜射投照對圖像的影響 傾斜投照使投影變形失真,介入放射學,定義:影像診斷學為基礎(chǔ),影像設(shè)備導引下,穿刺針、導管、其他介入器材,對疾病診斷或治療。,介入技術(shù),一、按操作方法分類 1、經(jīng)皮穿刺/引流術(shù) 1)血管穿刺 2)囊腫、膿腫、血腫、積液的穿刺 3)實質(zhì)臟器腫瘤穿刺(消融術(shù)) 4)經(jīng)皮穿刺活檢,經(jīng)導管灌注/栓塞術(shù),各種原因出血 實質(zhì)臟器腫瘤治療 消除或減少器官功能,血管成形術(shù),球囊擴張血管成形術(shù) 血管內(nèi)支架植入術(shù),按治療部位分類,血管系統(tǒng)介入放射學 非血管系統(tǒng)介入放射學,按系統(tǒng) 分類,外周介入 心臟介入 神經(jīng)介入,三 數(shù)字化成像與PACS,CT、MR已經(jīng)是數(shù)字化 CR、DR、DDR PACS、RIS,CR,DR,PACS,小結(jié) 在了解X線的產(chǎn)生、特性和成像的基本原理后,需要弄清以下幾個概念: a、照相/透視 KV b、照相/透視 mas c、密度,X線檢查技術(shù)診斷與防護 1、檢查技術(shù) 1)利用天然對比 包括普通透視、照片及特殊的 斷層、軟線攝片,2)人工對比即造影檢查 對比劑 a、高密度對比劑:鋇劑 碘劑 b、低密度對比劑:氣體 c、雙對比造影 造影方式 a、直接引入:口服 灌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