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的寫作基本要求.doc_第1頁
法學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的寫作基本要求.doc_第2頁
法學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的寫作基本要求.doc_第3頁
法學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的寫作基本要求.doc_第4頁
法學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的寫作基本要求.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的寫作要求 為了進一步強化法學專業(yè)學生搜集文獻資料的能力,熟悉法學專業(yè)文獻資料查找和資料積累方法,提高對文獻資料的歸納、分析、綜合運用能力,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法學院明確要求從2003級學生畢業(yè)論文開始實施文獻綜述寫作制度。為了進一步規(guī)范文獻綜述的寫作,現(xiàn)將文獻綜述寫作要求明確如下:一、撰寫文獻綜述的基本要求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研究領域或?qū)n}搜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就國內(nèi)外在該領域或?qū)n}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進展、研究動態(tài)、前沿問題等進行綜合分析而寫成的、能比較全面的反映相關領域或?qū)n}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前景等內(nèi)容的綜述性文章?!熬C”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后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tǒng)的評述。二、撰寫文獻綜述的基本注意事項1要圍繞畢業(yè)論文主題對文獻的各種觀點作比較分析,不要教科書式地將與研究課題有關的理論和學派觀點簡要地匯總陳述一遍。2文獻綜述在邏輯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獻與畢業(yè)論文主題的關系由遠而近進行綜述,也可以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 3評述(特別是批評前人不足時)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對原作者論點的誤解),不要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不能從二手材料來判定原作者的“錯誤”。4文獻綜述結果要說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襯托出作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論價值。5采用了文獻中的觀點和內(nèi)容應注明來源,資料數(shù)據(jù)應注明出處,不要含糊不清。6文獻綜述最后要有簡要總結,并能準確地反映主題內(nèi)容,表明前人為該領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礎。7所有提到的參考文獻都應和所畢業(yè)論文(設計)研究問題直接相關。8文獻綜述所用的文獻,應主要選自學術期刊或?qū)W術會議的文章,其次是教科書或其他書籍。至于大眾傳播媒介如報紙、廣播、通俗雜志中的文章,一些數(shù)據(jù)、事實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觀點不能作為論證問題的依據(jù)。三、撰寫文獻綜述的其他事項1一篇畢業(yè)論文應完成一篇文獻綜述,字數(shù)暫規(guī)定2000字。 2文獻綜述應包括綜述題目、綜述正文、文獻資料等幾方面內(nèi)容。3文獻綜述的撰寫范式見下文。福州大學法學院2007年3月“淺議死刑的存與廢”的文獻綜述大學法學院學生姓名學號01000647專業(yè)法學文獻綜述完成時間:200年7月文獻綜述題目:關于畢業(yè)論文淺議死刑的存與廢參考文獻的綜述引用文獻情況:中文15篇,英文0篇,其它語種0篇,其中期刊6種,專著9本。文獻時間跨度:19812003年一、文獻資料目錄1游偉主編:刑法改革與刑事司法新課題,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蒲堅主編:中國法制史,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3陳興良:從“槍下留人”到“法下留人”,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4陳興良:本體刑法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5陳興良:刑法哲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1981年版。7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編譯:法學流派與法學家,知識出版社1981年版。8中國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9中國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10唐祥珍:死刑罰的歷史演變,常州技術師范學院學報年第期。11高銘暄、王俊平:中國共產(chǎn)黨與新中國刑法立法,法學論壇2002年第1期。12田宏杰:本土化還是國際化:中國刑法現(xiàn)代化的道路選擇,人大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2年第2期。13毛磊:2002年,中國刑事犯罪黑洞“探照”,人與法2002年第1期。14高銘暄、趙秉志、許成磊:2001刑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法學家2002年第1期。15任喜榮著倫理刑法傳統(tǒng)與刑法民族性,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2年第1期。二、文獻綜述死刑制度自古以來一直是刑法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因為死刑本身的獨特性,在刑法學研究領域也是相當活躍的一個部分。死刑的存廢已經(jīng)成為理論上和立法上的熱點。我國現(xiàn)行的死刑制度是有其歷史淵源和現(xiàn)實依據(jù)的。作為一種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一些部分需要根據(jù)時代的變化和發(fā)展進行調(diào)整的必要性。畢業(yè)論文確定淺議死刑的存與廢這一選題,是希望通過學習、比較和分析,對我國死刑制度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并選擇出一個角度對我國現(xiàn)行的死刑制度進行一些有益的思考。論文寫作之初關于文獻的收集與學習主要是二個途徑,一是利用自己過去學習過的課本、專著,二是上網(wǎng)查找有關書刊資料。通過對文獻資料的學習,我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對死刑持有的觀點是:1、死刑作為一種刑罰制度,其前景必然是廢止。2、我國現(xiàn)階段還沒有達到廢除死刑的物質(zhì)和精神條件,必須保留死刑。3、在保留死刑的前題下,可以對現(xiàn)行的刑罰制度做必要的改革,為逐步廢除死刑創(chuàng)造條件。(一)廢除死刑論者的主要觀點:(1)人道主義者認為,天賦人權,人的生命只能自然結束不可以剝奪。處以死刑與殺人同樣殘忍,必須禁止。(2)相對社會契約論者認為,訂立契約的人們各自交出微小的權利(不包括人的生命權)組成了國家最高權利。由于人們的生命沒有交給國家,因而國家無權剝奪其社會成員的生命。(3)終身奴役刑在預防犯罪方面優(yōu)于死刑。況且死刑對諸如激情殺人、政治犯罪、欲殺人后自殺者等無法形成其內(nèi)心恐懼。因而死刑并不具有足夠的預防刑罰教育的威懾力。(4)死刑錯用,無法挽回。(5)教育刑論者認為,刑罰教育的目的在于阻止有罪者再度危害社會并制止他人實施同樣的行為,從而改造罪犯防衛(wèi)社會。適用死刑與刑罰教育目的相悖。(6)各國憲法中均規(guī)定保護人的生命權利、卻又在子法中規(guī)定可以剝奪人的生命,違背憲法精神,應予廢止。(7)死刑能對公眾產(chǎn)生惡的導向作用,助長其殘酷心理,從而引發(fā)新的犯罪。死刑由來已久,犯罪未見減少便是證明。(8)死刑無輕重差別,難以做到罪刑相適應。(9)對罪犯適用死刑既不利于解決犯罪造成的損害賠償,也無助于解決被害人及罪犯家屬的生活困難。(二)保留死刑論的主要觀點保留死刑論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了死刑存在的合理性:(1)“殺人者償命”是人類社會長期以來承襲的法律觀念,至今仍為廣大民眾所認同,因此保留死刑符合公民的法律觀念。(2)“趨利避害”是人們衡量利弊得失時的本能反映和選擇,因此,死刑對可能犯罪之人具有巨大的威懾作用。(3)“絕對社會契約論者”認為,犯罪行為是犯罪者對其所參與訂立的社會契約的公然違反,犯重罪而受到死刑處罰是其對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因而死刑是符合社會契約本意的。(4)由于社會狀況復雜,難免在一定時期出現(xiàn)窮兇極惡的犯罪,而死刑是對付特定惡性犯罪的必要手段。(5)由于終身監(jiān)禁或終身奴役刑存在浪費資財和罪犯脫逃再度危害社會兩個弊端,因此不能以此代替死刑。(6)在國民性情躁動的國家,尤其是文化落后尚未開化的國家,死刑對遏制犯罪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7)現(xiàn)代司法制度日臻完備,誤用死刑可以避免。(8)死刑條文大多同時規(guī)定選擇性法定刑,法律尚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