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之“教育智慧”.doc_第1頁
12、《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之“教育智慧”.doc_第2頁
12、《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之“教育智慧”.doc_第3頁
12、《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之“教育智慧”.doc_第4頁
12、《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之“教育智慧”.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家長都會驚嘆發(fā)明家的想像力:“人家那腦袋是怎么長的?”其實,每個人在孩提時代都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只不過,有的被家長注意到了,更多的則被忽視了,被嘲笑了,甚至被扼殺了。2. 心理學家的千百次實驗與觀察發(fā)現:未成年的小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完全取決于周圍人的評價,特別是家庭成員的評價,哪怕是一句話,或者是一個眼神,都可能會對孩子產生終生的影響。小孩子將在無意識中按照父母的評價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達到父母贊揚或者抱怨中屢次提到的“期望”3. 當孩子顯露出某方面的特長時,父母應當加以引導和啟發(fā),而不應該用紀律的條框去規(guī)整它。孩子的天賦在孩提時如果得到賞識、開發(fā)和培養(yǎng),是可以在有作為的。很多成功、成名的人士的人生經歷反復證明了這一點。4. 獎勵作為常識教育法的最重要的內容,其對孩子積極的作用已經反復得到了驗證。但是其直接的對立面卻并不是懲罰,而是不被重視。父母應該懂得去發(fā)現孩子的正確行為,而且予以重視和嘉獎。要知道,對于孩子來說,被重視有時具有很大的效用,尤其是在受到自己所依賴的人的夸獎時,孩子就會更加努力,當被夸獎的期望落空時,孩子內心的那種失落感之大,是大人們難以想像的。5. 受到激勵的孩子,能具有積極的人格特征,而得不到鼓勵的孩子就會形成消極的人格特征。懷著一種灰溜溜的心情走上社會,會使他們成為社會惰性群體中的一員。這樣的結果是每一位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6. 生活中,如果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和錯誤不放,如同只看到小黑點而看不到大張的白紙??淳昧?,眼睛里只有孩子犯的錯誤。看問題的著眼點不同,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父母應該換個角度來看待孩子,多注意孩子身上的“白點”,積極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7. 孩子的成長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來自父母的賞識和期望,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就可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孩子在一種賞識的氛圍中生活,經常聽到的是期望的語言,就會變得非常自信,這時候心理、生理會調整到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狀態(tài),真的能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樣達到一個個目標。因此,每位家長對孩子都要有一個好的期望,而且要通過言談舉止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賞識。8. 對于任何一個孩子,只要熱情肯定和賞識,就可能得到希望的效果。父母應該對孩子傾注常識和熱情,寄予熱切的希望,提出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要求。當你對孩子的肯定多于否定時,你就會發(fā)現,孩子正朝著你期望的方向發(fā)展。9.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強者,而一旦孩子失敗,就對孩子橫加貶斥,這是不對的。父母要看到孩子的進步,而不要太在意結果。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多看到孩子積極的一面。而不要用固定不變的眼光觀察孩子。10. 鼓勵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使一個不幸的孩子重新站起來。家長要從故事中體會鼓勵孩子的方法,不僅要鼓勵孩子去做,而是當孩子取得每一步成功時,都要不失時機地鼓勵孩子。你的鼓勵是孩子進步的方向和階梯。11. 不是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家長怎樣對待孩子,將決定孩子不同的命運??墒?,當孩子表現不好時,許多家長卻往往一味地指責,抱怨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行,而很少想過自己的責任,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結果,很多父母把原來活潑可愛、朝氣蓬勃的孩子,變成了沒有志氣、沒有理想、自暴自棄、平平庸庸地度過一生的人。12. 不是聰明的孩子需要夸獎,而是夸獎能使孩子更聰明。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場合,可以隨機應變、創(chuàng)造時機、稍作夸張,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喚起孩子的自信心。13.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會間接地產生多么巨大的效果。家長以積極的態(tài)度期望孩子,孩子可能就會朝著積極的方向改進;相反,對孩子的偏見也能產生消極的結果。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完全取決于周圍人的評價,特別是父母的評價,哪怕是一句不經意的話,或者是一個無意識的眼神,都會對孩子產生長久的影響。14. 家長應該怎樣愛孩子呢?一定要給他們盡可能多的文化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對孩子的愛可以改變他的人生,甚至能使他從悲慘的境遇中脫離出來。愛可以融化冷漠和絕望,可以為身旁的人帶來幸福與希望,可以創(chuàng)造種種人間奇跡。15. 孩子是母親最珍貴的珠寶,是母親最引以為驕傲的珠寶。這種親情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適當的運用它能夠在孩子的內心萌動愛的希望和力量,長久激勵孩子不斷取得進步。16. 父親用自己的行動-一如既往地給自己的女兒送花來表達自己對她的愛,幫助她不斷克服人生的困境,這種愛也被自己的孩子繼承了下來。如果父親對自己的孩子的優(yōu)點視而不見,不理不睬,對自己孩子的體驗都不關心,還能指望孩子做什么?把孩子教育成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間斷的、持久的努力。17. 沒有母親對本杰明 威斯特的賞識,就沒有他后來的成就。對于一個未成年卻充滿想像力的孩子,我們永遠都不可能預測他將通過何種方式、何種途徑去實現未來的人生價值,獲取屬于他的成功。我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鼓勵、再鼓勵!只要是積極的、向上的、生動的就去鼓勵,剩下的事讓孩子自己去做,他往往能在“不可能”中達到一個光輝的頂點!18. 每一個人都是有個性的,人沒有絕對相同的。因此“人與人相比”毫無意義可言。對孩子的缺點,不去隨意談論或指責,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克服心理障礙,這才是成功父母的上上策。懂得孩子心理的父母就會用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比較。19. 俗語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對意志薄弱的孩子來說,失敗可能造成沮喪的心態(tài)。成績不好的體驗會使孩子厭學。從進步走向新的進步,也是一條成功之路,尤其對孩子更是如此。20. 孩童時期的孩子有他自己的誰知和行為方式。家長應以賞識的態(tài)度處之,切不可把孩子當成成人看待,對他們的教育也不應該用成人的標準。應該給他們更多一些理解和寬容,更多一些自我體驗和認知的空間。21. 孩子的許多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其實都是有可能實現的。這是因為,夢想會使人心中產生激情,而這種可貴的心靈動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孩子的潛能,從而實現理想。面對孩子的夢想,很多父母說那是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可他們不明白,正是有了夢想,不切實際才有可能開拓通往實際的道路。所以父母要學會給孩子經夢想,讓孩子在一個個夢想中,充分發(fā)揮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22. 開啟孩子的思維,首先要讓孩子學會夢想,敢于夢想。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五彩繽紛的夢想,盡管有些異想天開,脫離眼前的實際,但畢竟是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是孩子最有價值的精神財富。23. 幾乎每個孩子都對自己未來有美好的設計,盡管他們不知道夢想實施起來有多么艱難。但不可否認的是,夢想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巨大的激勵作用。其實,孩子的夢想實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夢想孩子才會有所期望,從而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即使最終沒有成就自己的夢想,但至少孩子會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和發(fā)展空間。24. 沒有人能保證別人的命運,即使是給予孩子生命的父母,也難保證孩子的生命中會出現什么,不會出現什么。而命運也不需要被保證,每個人除了要有超越命運某個階段束縛的夢想外,還要有對夢想持之以恒的追求。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充當的角色不應是輕而易舉地粉碎孩子的夢想,而應是鼓勵給予他們夢想。如果不能給予孩子夢想,那至少應該支持他們完成夢想。25.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一個家長都應該認識到夢想的價值。千萬不要嘲笑孩子千奇百怪的想法。父母要真誠地鼓勵孩子努力去探索,去實現自己的奇想。在孩子實現自己夢想的過程中,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道理,使孩子堅持不懈為夢想奮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座高山,讓他自己去攀登,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堅持下去?!?6. 不要扼殺孩子的夢想。要知道,有夢才會有希望,有希望孩子才會有拼搏的激情,讓孩子守住自己的夢,勇敢地走下去,他就會比別人提前到達成功的彼岸。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也許在父母眼里它是那么地不切實際,那么地遙遠,但是,誰又能保證你的孩子不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呢?多給些鼓勵和支持吧,讓孩子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夢。27. 人沒有夢想是不行的。人類如果沒有夢想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是無法飛翔的,沒有夢想,阿姆斯特朗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對我們的孩子來說。如果沒有父母的呵護,如果父母對他的夢想總是打擊,孩子是很難有大成就的。有多大的想像力,才可能有多大的成就。28. 孩子要有夢想,但不能空想和幻想。人生和命運不是單靠空想就能想出來的,一味沉溺于幻想的人,最終將一無所獲。心動100次,不如行動1次,兩者的效果絕對不同。29. 當年那顆普通的種子,也許誰的手都曾捧過,捧過那們的一粒再普通不過的種子,只是少了一份對希望之花的信念與執(zhí)著。如果你能把夢想的種子種在心里,即使是一粒最普通的種子,也能生長出奇跡。培養(yǎng)孩子也是如此,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當,持之以恒地引導他,同樣可以成為天才。30. 孩子的心靈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你播下什么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么樣的花,結出什么樣的果。要鼓勵孩子將想法變成行動,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即使失敗也是一種絕好的教育方式。31. 一個被稱為木頭的孩子,變成了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因為有一個夢想,同一個人,經過后天的磨煉,上帝把美麗的光環(huán)賜予了他。讓孩子的夢想飛翔,他就可能成為你想像中那樣優(yōu)秀的人。須知,所有的天才都是在有夢想的人中間產生的。32. 作為家長,首先應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種植希望,只有種植才能收獲希望。這是因為,成功的動力在于希望,有了希望才會有追求,而追求的過程就是最美的人生。33. 不要因為自身的和家庭的不利條件而自卑,特別是孩子。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機會對于每個人都 是平等的,關鍵在于自信并不斷創(chuàng)造條件。只要通過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34. 法國一則諺語說:“不相信奇跡的人,奇跡永遠也不會降臨在他身上。”什么事都有可能發(fā)生,所以要讓孩子保持一顆相信奇跡的心,這不是僥幸,而是多給自己一次機會。無論何時,遇到多么糟的情況,也不放棄,只要你相信就會出現奇跡。35. 自信心出除了孩子進行自我激勵外,也需要來自外界的贊賞和鼓勵。如果孩子的想法受到周圍人的重視或褒獎,特別是受到自己尊重的人的重視,往往會激情滿懷,做起事來也信心百倍。如果孩子“天真”的想法得到的是大人的恥笑、否定,或者是冷漠、不屑一顧,那么對孩子的心靈造成的傷害是很大的。36. 多年從事園藝工作的師傅說:“如果你經常對花草說一些鼓勵的話,它們會長得特別快;如果你對一棵快要枯萎的小樹說一些積極向上的話,它有可能會轉枯為盛?!被ㄉ星胰绱?,何況人呢?可見,鼓勵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它能夠不斷催人奮進,實現孩子的人生夢想。37.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塊料”的這類父母,實際上是自己沒有識才的眼光與水平。自卑的父母都望子成龍,由于不懂,甚至不相信自己能育子成才,因此就用“不是那塊料”的惡棒,把子女的夢想毀了。要知道,即使是荊山之玉,盡管很美,也需要識別、雕琢,否則也只是一塊石頭。38. 父母常常抱怨孩子缺少責任感。也有一些父母認為,責任心是成年人才能夠擁有的。其實,責任心是從小就應該培養(yǎng)的。一個人,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只有能夠得到別人的喜愛和尊重,他才能油然而生自豪的感受。在引導和放飛孩子夢想的過程中,相信孩子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塑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39.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眼中會有不同的觀點,即使他們是成功人士。在更多的時候,孩子需要相信自己,堅持走自己的路,因為別人的話不一定正確。作為家長,在很大程度上要給孩子以自信心,自信心比其他什么都重要。40.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太小,教育他們應從適當的年齡開始。事實上,生命本身就賦予了孩子們求知的渴望。教育學家一直提倡對兒童應盡早地進行教育,這是因為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訓練大腦?,F代教育學已經證明,胎教對孩子成長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家長教育孩子應該越早越好,不管是選擇學音樂或者學其它知識,這些都不重要,關鍵在于:不論學什么知識,都要盡量提前。41.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與其給孩子制定漫長的學習計劃,不如督促孩子立即開始行動,把握好當下的時光。在具體行動中,或許會有新發(fā)現?;蛟S會有新的想法。如果適時做出調整,或許能夠找到更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發(fā)展的新辦法和新途徑。42. 孩子在實踐或游戲的過程中不僅能開闊眼界,同時也能增長知識。通過自己玩耍,孩子對接觸到的事物,一定會有所認識,有所發(fā)現,有所感悟。作為家長,只管“由著性”地讓他們去做。那種把孩子關在家里,對孩子的一舉一支都設制“框框”的做法是不應提倡的。43. 孩子的想像力是五彩繽紛的,有時是很神奇的。讓他們自由發(fā)揮想像,就能夠拓展他們的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進而培養(yǎng)孩子獨特的觀察力和創(chuàng)造力。44. 孩子的舉和專注,以至志向,多是由于對某一具體事物的感觸而誘發(fā)的。因此,空泛的說教不一定能夠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善于抓住時機,通過生活中的某個事例對孩子進行啟發(fā)教育,循序漸進,往往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45. 對孩子的教育應滲透到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或生活的細節(jié)當中去,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孩子的熱情,而且可以使他們更主動更積極地學習。從韋勒的事例可以看出:孩子增長知識,孩子的求知欲,也總是循著遇到問題-思考原因-求得解答的順序展開。對于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家長應始終給予關注并適時加以引導。46.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的思維都是有區(qū)別的;孩子開始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認識、描繪客觀事物。因此,應該讓孩子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不應使他們的思維局限在一個固定的模式上。只有打破常規(guī),用本能去思考問題,才會取得觀念上的突破。47. 孩子們有天生的主動性,他們很小就認為自己能干一些事情。然而,生活中大多數母親總是顯得不夠耐心,常常在無意中向他們潑冷水以致“冷凍”了孩子的未知欲。其實,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第一次有可能做不好,以后就會做得又快又好。到時再表揚幾句,孩子會認為自己又學會了一技之長,以后處理其他事情也會很有信心。所以每個父母都應該明白: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做事的機會和平臺。48. 孩子在都少有循規(guī)蹈矩思想,少有畏懼心理。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難時,孩子往往能夠做得更好。其實,畏難情緒害怕的不是困難,而是害怕自身,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把畏難情緒也灌輸給孩子;應該鼓勵孩子敢想敢做,建立自信。49. 基礎不牢難蓋高樓,基本功不行,難成大事。做人做事都要從基礎抓起,特別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一定要把最基本的概念理解清楚,對概念之間的基本聯系把握準確。有了扎實的基本功,研究和認識事物才能得心應手,做事和處理問題也才能應對自如。所以,教育孩子時不要急于求成,應該循序漸進,一定舍得投入和下工夫要給孩子打好基礎。50. 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一個人的知識是很有限的,但經過多人長時間的互相討論、請教,他們的知識和底蘊都會有所提高,所以,如果遇到什么問題你不會不懂,就去問別人。請教也是一門學問,每時每刻都呆以去請教,只是請教的對象不同,有直接,有間接,也可以向同學、老師和家長請教。沒有請教就沒有進步,就沒有成功。51. 解決同一問題有多種途徑、方法。孩子的思維是活躍的,也富于聯想,他們能想出很多成人想不出來的東西。所以,家長要善于把握孩子的這個特點,注意孩子思維的寬闊、靈活,抓住事物之間的相關性,鍛煉發(fā)散思維能力,并引導他不斷向前發(fā)展。52. 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是一種很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對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未知欲大有好處。會玩,不僅是啟迪孩子智力的前奏,而且也可以看出孩子的天賦和潛能。孩子在游戲中能學到多少知識、發(fā)揮出什么樣的能力,是怎么想像都不過分的。游戲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滿足孩子的游戲需求也應成為家長的本能。在游戲中,孩子的各種潛藏的才能會一一被激發(fā)出來。53. 讓孩子嘗試著做每件事吧。不要怕孩子遇到麻煩和難題,有時還可以設置一些難題,有意識地讓孩子去克服。因為,遇到難題才會引發(fā)思考,勤于思考才能有所收獲,有了克服困難的經歷才能進一步增強信心。當孩子遇到挫折時,要為孩子鼓勵、加油,讓孩子在希望中走向成功。這樣,他們的動手能力就會增強,境界就會提高。54. 知識來源于實踐。同樣,任何一個成才的孩子都離不開大膽實踐,勤于動手。如果沒有這種主觀能動性,增長才干與探索未來都將成為無源之水。因此,切不可隨意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天性。即使對孩子的一些看起來很幼稚的舉動,也應備加呵護而不應呵斥。55.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給予鼓勵和自我激勵。發(fā)掘一項優(yōu)勢潛能,能夠極大地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擁有一些諸如“能把名字寫好”這類小小的優(yōu)點,但家長卻常常忽略了。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就要留心孩子有哪些愛好,有哪些長處可以發(fā)展為“特長”,然后在這方面刻意增強孩子的興趣。56. 事物是相互聯系的,知識是相互作用的。生活中,有許多家長只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一門知識,他們認為學得太多就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然而,這種想法是很片面的。人才應該是全面教育的結果,各種知識看似不相關,實際上都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它們之間有著某種相互影響的關系。僅學一門,只能使孩子的視野局限在狹小的范圍之中。因此,要處理好“博”與“?!钡年P系。57. 隨機向孩子傳授、灌輸一些科學知識,或解答孩子由所見所聞提出的問題,是家長提高孩子智力和見識的一種常用方法。運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情景交融,用實實在在的例子啟發(fā)孩子深入思考,而且可以使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增長知識。58. 受好奇心驅使,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會發(fā)現、提出許多問題要求家長給予解釋回答。不僅如此,他們還往往刨根問底,會問一連串的“為什么”。面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父母一要認真對待,不可敷衍;二要耐心細致,不厭其煩給予講解;三是知這為知之,堅持科學求實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激發(fā)和深化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59. 古人云:父母要為孩子的成長、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近朱都赤、近墨都黑,也是這個意思。父母在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環(huán)境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孩子的引導教育。60. 共同擁有則人人都有,私自擁有反而一無所有。與人共有,是這個群體社會里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習和養(yǎng)成的寶貴德行。61. 愛就藏在社會的每個角落里,哪怕是適時的愛心小行動也可以助人一時之急需,給他人以希望。要讓孩子明白,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愛,那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62. 孩子記住父母的忠告需要時間,在受到懲罰后才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但是作父母的需要原諒孩子,因為這時往往是改變孩子不良行為的最佳時機。63. 做了錯事只要敢于承認就是一個高尚、正直的人。隱瞞錯誤,推卸責任都將阻滯一個人的發(fā)展。認錯精神是每一個孩子都必須具備的,要讓他明白,做錯了事情就一定要敢于承認,并要勇于承擔責任。認錯不僅不會帶來屈辱,相反,它能使人獲得更多的人生機遇。64. 正直誠實的孩子擁占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貪欲的火光同樣會在孩子的心中搖曳,作為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身邊“不明物體”的來源,如果孩子不是通過正當的渠道拿到別人的東西,要引導他像弗雷德那樣去做,并讓他明白為什么。65. 讓孩子懂得自私會失去朋友,只有心胸開闊才能真正贏得朋友,只有無私的關懷和愛才能贏得最珍貴的友誼、最要好的朋友。孩子明白了這一點,才能成為受人歡迎的人,才能有一顆無私、寬容之心。66. 當一個受到誘惑要做錯事的時候,能說出“不”字需要很大的勇氣。拒絕是一門最棘手的學問,它經常會被認為是一種不善的行為,其實,拒絕有時候恰恰是一種美德。因此,要教育孩子學會選擇,懂得拒絕的重要。67.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母親讓孩子切身體驗“苦”,才能使讓孩子感受到“甜日子”是來之不易的,也才能使孩子養(yǎng)成勇于吃苦耐勞的品德。68. 寬恕是一種力量,可以將邪惡的陰霾驅散,喚回良知。有時候,對于孩子犯下的錯誤,要保持一顆寬容的心,給他改正錯誤的機會,引導他走上正路。69. 誠實是為人處世的原則和必守的本分,是通往成功的車票。一次考試并不能評定一個人,但要做到表里如一,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要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考試,這樣才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學習和生活。70. 樂于助人是一種美德,對孩子愿意幫助別人的想法和舉動,父母應該給予積極支持,并加以鼓勵。來自父母的肯定會進一步讓孩子對自己行為有積極的態(tài)度,會激發(fā)他們自身的成就感,從而讓孩子做得更好71. 孩子的心里知道誠實與撒謊、對與錯是不同的。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做每一件事都應該慎重,因為孩子是會效仿的。美麗的種子經你的手中播種出去,最終會在孩子那里得到善良的回報。72. 孩子小時候由于是觀念不清而說謊,他們大多會說出其實是他希望的結果。對于父母而言,讓孩子知道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外面,說謊都會讓人陷入更糟糕的麻煩中。這一點是很重要的。73. 知錯就改是很難得的,特別是孩子。在孩子犯了錯時,父母可以不用馬上指出,而是引導孩子自己承認。一味地訓斥未必意味孩子能及時改正。孩子犯了錯如果及時承認并改正的話,作為父母應感到高興,因為孩子具備了人生最為寶貴的品質-誠實。74.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品德的形成影響是極大的。他們總是責怪自己的孩子,說他們不聽話,缺點太多,甚至說他們糟糕透了,但就是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低俗的教育只能培養(yǎng)出低俗的品質。因此,父母要學會寬容孩子。75. 有時候,失去并非是一件壞事,有可能因此而收獲更多,比如謙讓。讓孩子學會謙讓,人將與之相讓;讓孩子學會善良、誠實,不僅能使他明白做人的道理,而且能提高自身素質。76. 堅強是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基礎,讓孩子學會堅強吧?;蛟S現在你還能給他創(chuàng)造避風的港灣,讓他無憂無慮地成長,但他的人生道路還要靠他經歷風雨去獲取成功。磨煉孩子意志,讓他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這樣他們才可以迎著困難不斷前進。77. 要讓孩子明白,在生活中要堅信自己,持之以恒。不要因失敗、受挫而意冷,相反要將它作為生活的調劑品,成功前的一道屏障,勇于面對它,承認它。抱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心態(tài),不斷地采取積極的行動,就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78. 在生活中,其實并沒有這樣的漁夫,但是卻有很多愛立誓言的孩子。明明知道錯了,但就是不愿意承認和面對,結果可想而知。所以,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應該引導他及時改正,千萬不要固執(zhí)。79. 驕傲自滿容易使孩子迷失自己,進而失去朋友,而父母過激地表揚更會讓孩子忘乎所以、驕傲自負。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應該適時誘導孩子走出這個誤區(qū)。80. 友善是一味用于人際交往的融化劑。友善地對待別人,才能從別人那里得到友善;才能廣結良友,幫助你很快融入陌生的環(huán)境和生活。而擁有友善也會讓你以快樂的心態(tài)擁抱每一天的。要讓孩子明白這一基本的與人交往的法則。81.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是孩子習慣形成的搖籃。對于孩子過于溺愛只會使他們成為溫室里的花朵,一旦暴露于陽光之下,就難以適應和生存。因此,家庭成員應該積極為孩子創(chuàng)造適宜的家庭環(huán)境,通過日積月累,讓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這將讓孩子一生都受用不盡。82. 每個初生兒都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和疑問,但往往在成長中,卻因為父母一個不得當的不置一顧給抹殺了。殊不知,這正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態(tài)度的關鍵。我們要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好學習、愛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只有這樣,孩子長大了才能自立面對現實,而不是整天在父母的看護下走進社會。83. 習慣有時會成為阻礙人成功的障礙,使人扔掉握在手里的機會。孩子的成長過程很容易養(yǎng)成一些不良習慣,包括學習的,生活的,待人處世的。任何一種習慣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好的會起到積極作用,反之,則會起負面作用。檢視一下孩子生活和學習中的習慣,看哪些習慣會成為他學習和生活的障礙,然后改正它,切勿讓孩子被不良習慣所束縛。84. 孩子一般容易浮躁,往往不能善始善終地做好一件事。作為老師或長輩,應該細心誘導,讓孩子養(yǎng)成踏實肯干、不怕挫折、不圖虛名、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和處事態(tài)度。85. 孩子生性是好動的,大人不能強加阻攔,更不能使用暴力,這樣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對于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要語重心長地開導,抓住機會進行教育而不能惡語中傷。否則,孩子只會從父母那里學到更加消極的東西。86. 父母不能只教孩子在形式上做出某些動作,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什么意義。在實際生活中,也要身體力行,而不單單是停留在口頭,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的教育不僅會使孩子難得真諦,而且往往適得其反。87. 粗心大意是孩子學習和生活中的大敵。孩子的習慣是平時一點一滴養(yǎng)成的,無論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仔細檢查、認真對待,才能減少出錯,避免不必要的失誤。因此,專心、細心、認真的精神,是克服粗心大意這一壞習慣的良藥。所以家長平時就要幫孩子養(yǎng)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88. 集中精力,專心地做一件事情,并想方設法把它做好。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這樣的好習慣,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會大有益處。孩子做好每一件事,不僅會使孩子產生成就感,增強自信,而且也可以使他們的生活豐富和快樂起來。89. 對孩子的教育,同砌磚一樣,必須嚴格地打好基礎。特別是對自制力的培養(yǎng),只有從小抓緊,使他們養(yǎng)成習慣,將來變成了自覺的行動,也就不會感到有任何痛苦和難忍了。90. 父母關愛孩子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對孩子的缺點視而不見那就不對了。一味地嬌慣孩子,只會讓他們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特別是遷就“任性”的毛病,只能是害了他們。91. 馬虎的危害是很大的,切不可輕視。否則,將來無論是在孩子的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會種下隱患。家長應該提高孩子對馬虎危害的認識,幫他們改正馬虎的習慣。同時,家長的馬虎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潛在的傷害,父母要嚴于律已,不可在孩子心靈中埋下禍根。92. 當孩子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時,要及時為他指出來,告訴他正確的做法。之后,要反復觀察和監(jiān)督孩子是否改正。在孩子改正后,要及時予以肯定。93. 孩子的自尊心是最強的,讓孩子養(yǎng)成尊重父母和他人的習慣,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把孩子作為平等的個人,充分尊重他們,并要求他們用尊重回報我們。94. 愛孩子是連動物都會做的事情。教育孩子需要講究方法。如果父母只會滿足孩子的要求,那么父母就會成為孩子的奴仆,即使忙得四腳朝天也不能滿足孩子。因此,家長要利用“等一等”的方法,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自控能力。95. 做事不分輕重緩急的人,終難有所作為。家長必須讓孩子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抓住大的方面,認定重要的事情,把住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時機。并且要首先把它付諸實踐,只有養(yǎng)成做事習慣,才能把事情做得圓滿。96. 受到傷害就想報復的習慣不能帶給孩子滿足與快樂,相反,它只能帶給孩子無休止的傷害。要教會孩子懂得正確地對待別人對自己的傷害,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造成更大的危害。97. 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應該首先反省自己,想想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是否做得不當。而并非一味地責怪孩子。這樣,才能促使孩子自我醒悟,認識錯誤并決心改掉自己的壞習慣。98. 當孩子在行為上犯了錯誤,父母不應對孩子進行過多的指責,而應該讓孩子自己承擔錯誤造成的后果,使之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進而自覺改正錯誤。99. 羅伯特的做法似乎有點兒過火,但他是對的。對孩子明顯的錯誤,明知故犯的錯誤,性質嚴重的錯誤,性質嚴重的錯誤,一定要嚴肅批評,并讓其承擔責任,直到他改正為止。100. 有時候對待那些桀驁不馴的孩子不妨采取冷漠的方式,被愛和被重視的渴望會讓他們更容易地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并且修正。這樣做,有時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101. 對于喜歡破壞東西的孩子一定不要縱容,要使他們在自己的過失所造成的后果中得到教訓,受到啟發(fā)。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珍惜所有,才會懂得愛惜。102. 家長一定要記住,一個心理受到的打擊的孩子必然會變成一個毫無作為的人。如果說得不到鼓勵的孩子如同久旱的秧苗,那么,一些不但沒有得到鼓勵反而時常受到打擊的孩子,只會變成渴死的枯草。除了對孩子的錯誤提出指責,也要給他們相應的鼓勵。103. 當一個孩子告訴父母“我感到難受”、“我很失望”時,粗心的父母往往會一笑了之。他們會說:“小孩子嘛,能有什么失意的感受呢?”“別淘氣了,你沒有什么可失望的。”然而,既然成年人有失意,那么,孩子也有。因為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是人,只要是人,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成年人在失意的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助,難道孩子就不需要嗎?當然也需要!104. 一個人是否幸福往往取決于這個人有什么樣的性格。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把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始終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在一個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他們不僅是在身體方面慢慢長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變化。為人父母都,千萬不要將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的身體上,而忽略了孩子成長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心理的成長105. 引導孩子不要輕易地去懷疑自己的朋友,各種猜測和疑慮都會加大朋友間的裂痕。應該相信,只要是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間有著真正的友誼,彼此就不會有絕望的時候。106. 如果孩子的眼睛是太陽,那么他看到的也是太陽,如果孩子的眼睛是黑暗,那么他看到的也是黑暗。教育孩子看待人生和社會,一定要有辯證的思維、科學的態(tài)度,不能追求完美無缺,不能求全責備。107.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學習成功的精神支柱,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為重要,許多時候,孩子學習不好,往往不是智力問題,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108. 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錯誤的教育方式及孩子抗挫折比較低造成的。當一個孩子被自卑心理所籠罩,其身心發(fā)展及交往能力將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發(fā)揮。因此,家長對孩子要多鼓勵少指責,讓孩子在實踐中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并從成功中體會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本領的,自己并不比別人差。109. 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只體現在身體上和智力上,也體現在心理上。一棵小樹苗,只澆水施肥而不見陽光就難以長成參天的大樹。尊重對于孩子,就好比陽光對于小樹苗一樣。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是無法長成父母期望中的參天大樹的。110. 心的高度影響跳的高度,教育孩子時要培養(yǎng)他超越自己的能力,突破自我設限的高度。只要他的意念不屈服,他就有可能突破障礙、恐懼,達到自己心的高度。111. 真正有智慧的人能綜觀全局,以宏觀的眼光考慮大事,也能通曉利害的關鍵所在,胸懷寬廣,不囿于蠅頭小事。讓孩子專心致志地埋頭于手中的事,而不為無所緊要的事情所困擾、打斷,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豁達。112. 成見是阻礙人們形成正確認識的大敵。準確的判斷來源于對客觀事實的調查,而不是主觀的猜想。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以證據和事實說話,客觀地、中肯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絕對不能心有成見。113.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長教育孩子時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再給予。千萬不要盲目追求虛名,看到別人給孩子什么就給自己的孩子什么,很可能那并不是他所需要的。114. 當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時,要讓孩子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某一方面很出色。而事實上,每一個人,至少有七種基本的智力方面的技能,如:數學邏輯、語言、音樂、空間、身體動覺以及兩種類型的個人理解力,即我們理解別人以及處理自己的夢想、恐懼和煩惱的能力?;蛟S孩子不喜歡寫作,卻可能在設計上很有天賦或者有能言善辯的口才。115. 父母不應該把孩子看得過于弱小,因為沒有哪一個孩子愿意承認自己是弱小的。在成人的心中他們或許只是孩子,力量微不足道,但在他們自己看來,自己和成人無所區(qū)別。這就是孩子的自尊和自強。116. 對權貴和名流的盲目崇拜,只能給孩子帶來兩種結果:對自卑心的安慰和對自尊心的褻瀆。所以,讓孩子從小就“站著”,而不是“趴著”,去仰視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只有會尊重自己的人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117. 人在沒有壓力的時候,就能輕易地做好一件事。而當人被壓力包圍時,一件很簡單的事也會被自己弄砸。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應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而應讓一切自然和諧地發(fā)展,并讓孩子從中體會到快樂。118. 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能重新開始,不能從頭改寫。為過去哀傷,為過去遺憾,除了勞心費神,分散精力,沒有一點兒益處。當孩子做錯一件事時,不要一味地責備孩子,要引導孩子分析過去的錯誤,尋找原因,并從錯誤中得到教訓-然后再把錯誤忘掉,重新奮起,積極地去做下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希望在未來。119. 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當他們受到傷害時,都期盼著得到父母的愛。所以,父母無論工作多繁忙,生活多不順心,在孩子面前都要克制,都不要傷害 心靈。120.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孩子戰(zhàn)勝困難的心理支撐。有了這種支撐,就不會感到孤單,就不會失去自信,就能給孩子以信心和力量。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安全感,做孩子心目中的保護神,讓孩子勇敢地面對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成為他不屈的信念和依靠。121. “高高地舉起你的左手”,看似普通的一句話,卻包含著老師對學生的一片陽光雨露般的愛心和由愛生出的技巧。被重視、被關愛是一種催人向上的重要力量,對成長期的孩子尤其是這樣。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掌握愛的藝術,給孩子以尊重、信任、寬容和一個愉悅的心境。一個不懂得適當表達愛的家長可能會毀掉孩子美好的明天。122. 孩子的恐懼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來源于沒有自信心。只要建立起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覺,那可惡的恐懼心理自然會消失掉。父母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應該從日常小事做起,逐步積累,相信不久后你的孩子也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123. 在你聽孩子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了嗎?你是不是也習慣打斷孩子的語言?很多家長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在孩子還沒有來得及講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大人的經驗大加評論和指教。如果不懂孩子的話,就請聽他說完吧,這就是傾聽孩子的藝術:聽話不要聽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孩子所說的意思上。124. 當孩子心中懷有怨氣的時候,父母沉默有時能夠幫孩子更好地發(fā)泄這種怨氣。有時,父母也要做子女的聽眾,把子女的話聽進去,不僅是尊重兒女的表現,也是進一步溝通的必經之路。125. 在親子關系中,作為強勢群體的父母親,若能在親子沖突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責任,孩子也許就會更加體諒你的難處,更容易依賴你,從而也就更樂于接受你的教誨。相反,如果只是高高在上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126. 教育孩子做事情要講究方法,通常來說,強硬的處世待人態(tài)度往往適得其反,而溫和又充滿愛心的方式最易安撫人心,被人接受。這樣做事,要比用其他方式更有力量。127. 雖然父親與兒子之間的關系十分親密,但是他們之間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誰也不應該侵入另一方的秘密生活,任何人都是獨立的人體。父母往往在無意中破壞了這種平等,因此,也往往在無意中自行了斷了與孩子之間的信任紐帶。可以設想,沒有信任作為基礎,教育的效率是極其低下的。128. 快樂永遠不會是奢侈品。生活再苦,錢再少,也不要忘記給孩子愛與快樂。只要用心即使生活條件再艱苦,生活環(huán)境再惡劣,也能締造美好的時光,讓快樂環(huán)境在孩子周圍。而這種快樂,將滋潤孩子的一生。129. 孩子們最討厭父母早上叫醒他們,破壞他們的美夢。這時,最好能換一種叫醒他的方式,就是給他們買一個鬧鐘,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130. 有些父母認為吃飯就要像吃飯,其實有時候也需要因勢利導,不可一味強求。在餐桌上講故事的例子里,我們發(fā)現游戲并沒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相反,游戲融洽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而且父母避免了潛在的沖突,達到了預期的目的。131. 苦似良藥的嚴格和情深寬宏的理解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但也都要看一看是否具有實施的條件。“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也適合父母與孩子間的爭執(zhí)。兩代人之間有太多的不同看法,如果雙方都堅持已見,就無法達成一致,不妨理解一下對方,互相做一些讓步,事情就可能圓滿解決。132. 當孩子惹出麻煩時,家長要做的不是承擔并且解決這些麻煩,而是應該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解決自己的麻煩。這樣他們就會變得更加成熟,更加有責任感。133. 對于孩子說的每一句話,父母都要用心去揣摩,或許一個不經意的忽略就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永久的創(chuàng)傷。只有這樣,父母才能夠跟孩子帖得更近,才能及時除掉孩子心中不必要的顧慮和疑問,消除與孩子間不必要的誤會。134. 當孩子向你抱怨心中的不快時,最好不要用訓斥的口吻教訓他,要順著他的語氣回應他,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并細心地傾聽他的想法。這樣不僅增添了家庭的融合感,也能增加彼此的信任感。135. 孩子需要的是寬容,而不是訓斥。一味地斥責只會讓兩代人之間的溝壑越來越深。多理解一下孩子吧,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關愛,這樣更利于親子溝通。136. 孩子很容易為某件事情而煩惱,這時父母應該懷著一顆平靜的心去傾聽。在交流中引導孩子找出貼近他自己思考方式的解決之道,為他化解這種煩惱,撫平他的心。137. 很多家長老是抱怨孩子不能體貼和理解父母。父母每天不但要工作,還得操持家務,特別是對孩子照顧無微不至??珊⒆幽?,好像是得了“感情淡漠癥”,對父母并不“領情”。其實,造成孩子“薄情”的,正是家長們自己。你的這份愛心讓孩子體會到了嗎?如果你總是對孩子不吭不響,默默地做著“無名英雄”,又怎么能指望孩子認識到這種平凡中的偉大呢?138. 應該多花一點兒時間來陪伴你的孩子,而不要讓時間從手指間輕易溜走,在不經意之間忽略了人間最珍貴的親情。孩子在成長的階段,十分需要父母的關愛,不僅體現在物質的給予,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溝通,真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會發(fā)現孩子更加可親可愛。139. 孩子離不開父母的關愛和呵護,有了孩子,關心孩子的成長才能成為合格的父母。因此,父母應多騰出一些時間陪孩子玩耍,使孩子的心靈充滿陽光,感受到親情的溫暖,體會生活的幸福。140. 孩子有了煩惱時,總喜歡找一個傾訴的對象。這時,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聽眾。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中,為孩子的煩惱做出指引,家長會發(fā)現孩子在傾訴的過程中思路慢慢拓寬、理順,進而也就會順理成章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141. 當孩子犯了錯誤以后,家長不要馬上揭穿他,這樣做會激化彼此的矛盾,不利于孩子改正錯誤。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允許孩子犯錯誤,給他一個自己認識和學習長大的空間。142. 不要讓孩子掉入權勢和財富的旋渦。不要讓現實物質的陰影過早地改變他們純潔的心靈。要讓孩子懂得,每個人都很富有,金錢并不是財富的全部,許多東西是金錢買不來的。143. 誠實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誠信的基石。任何不誠實的行為都無法長久隱藏,家長不僅要讓孩子明白這一點,自己更應時時注意以身作則。144.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行為的參考和示范。要及時利用身邊的機會,通過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這樣,孩子才能夠向好的方面發(fā)展。145.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父母要教育孩子積極向善。不要縱容孩子的過錯,要不然只會害了孩子,使他越陷越深以致將來鑄成大錯。146. 年齡的孩子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總是無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行為。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父母的言行舉止無論好壞都會被孩子不自覺地效仿。好的行為被效仿,當然很好,但壞的習慣被效仿了,改變起來就很難的。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一定要直到表率作用,這樣才不至于把孩子引向歧途。147. 孩子犯錯誤時,父母要耐心地教育,用正確的言論引導孩子,讓他明白整理。只有這樣他才能在今后的待人處世中注意規(guī)范自己和約束自己。148.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行,以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為人父母,應時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