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先驅者。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園說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熱那亞作過監(jiān)獄的馬可波羅,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哥倫布是個意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冒險。他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xiàn)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于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fā)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tǒng)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tǒng)的海、陸聯(lián)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哥倫布為實現(xiàn)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哥倫布的船隊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楊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于發(fā)現(xiàn)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后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于現(xiàn)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圣薩爾瓦多。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后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意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哥倫布把裝有羊皮紙信的木桶扔入大海后來,對于誰最早發(fā)現(xiàn)美洲不斷出現(xiàn)各種微詞。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因為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于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為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事實。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后,西方終于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yè)。一種全新的工業(yè)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主流。環(huán)球航海的先驅麥哲倫 麥哲倫畫像費爾南多麥哲倫,世界航海家之一。葡萄牙人,1480年出生于一個貴族家庭。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率領一支由5艘帆船266人組成的的探險隊,從西班牙塞維利亞港起航,開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環(huán)球航行。麥哲倫率領船隊詳細航行,度過大西洋到達南美洲火地島,歷經千辛萬苦,穿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這是船隊已處于缺糧斷炊的困難境地,水手們忍饑挨餓,用桅趕上的皮帶充饑,但船隊始終前進不止。在途徑菲律賓群島時,探險對于島上的土著人發(fā)生沖突,麥哲倫受傷身亡,最后,這支船隊只剩下一艘船。這艘船取道南非駛抵西班牙,實現(xiàn)了從西方向西航行到達東方的計劃。于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塞維利亞港,完成了歷時3年的環(huán)球航行。麥哲倫船隊的環(huán)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園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huán)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麥哲倫船隊用70天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海岸,然后沿岸向南航行,尋找橫穿美洲大陸的海峽或最南端的岬角。他們歷經千難萬險,包括饑餓、嚴寒、船隊內部叛亂、叛逃以及誤入河口等,終于在1520年11月28日穿過一個海峽到達美洲西岸的大洋。這個海峽被命名為麥哲倫海峽,即是現(xiàn)在南美洲智利南部、南緯52度,溝通兩洋的那個海峽。麥哲倫船隊此時只有三條船了。他們在大洋上向西航行110天,一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他們便命名這個大洋為太平洋。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船隊1521年3月,麥哲倫船隊到達菲律賓群島。因參與島上部族的戰(zhàn)爭,麥哲倫受重傷而死。余眾分乘兩條船在埃里卡諾帶領下,逃離菲律賓。他們越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途中,又被葡萄牙海軍俘去一船。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時,只剩下一條船(維多利亞號)和18名船員了。麥哲倫船隊完成的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以確鑿的事實證明了地球是圓形的。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瓦斯科,達伽馬系15世紀未和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也是開拓了從歐洲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家。由于他實現(xiàn)了從西歐經海路抵達印度這一創(chuàng)舉而馳名世界,并被永遠載入史冊!1460年,達伽馬出生于葡萄牙一個名望顯赫的貴族家庭,其父也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險家,曾受命于國王若昂二世的派遣從事過開辟通往亞洲海路的探險活動,幾經挫折,宏大的抱負競未如愿所償而卻溘然去世了。達伽馬的哥哥巴烏爾也是一名終生從事航海生涯的船長,曾隨同達 伽馬從事1497年的探索印度的海上活動。為此,達伽馬是一名青少年時代受過航海訓練,出生于航海世家的貴族子弟。達伽馬航行示意圖15世紀下半葉,野心勃勃的葡萄牙國王若奧二世妄圖稱霸于世界,曾幾次派遣船隊考察和探索一條通向印度的航道,1486年,他派遣以著名航海家巴托洛梅烏,迪亞士為首的探險隊沿著非洲西海岸航行,決心找尋出一條通往東方的航路。當船隊航行到今好望角附近的海域時,強勁的風暴使這支船隊險些葬身于魚腹之中。迪亞士被迫折回葡萄牙。從此,歐洲人便發(fā)現(xiàn)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事過不到幾年,1492年哥倫布率領的西班牙船隊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的消息傳遍了西歐。面對西班牙將稱霸于海上的挑戰(zhàn),葡萄牙王室決心加快抓緊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動。于繼父業(yè),葡萄牙王室將這一重大政治使命交給了年富力強,富有冒險精神的貴族子弟達伽馬。達伽馬到達印度1497年7月8日,瓦斯科,達伽馬奉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之命,率領四艘船共計140多水手,由首都里斯本啟航,踏上了去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開始他循著10年前迪亞士發(fā)現(xiàn)好望角的航路,迂回曲折地駛向東方。水手們歷盡千辛萬苦,在足足航行了將近4個月時間和4500多海里之后,來到了與好望角毗鄰的圣赫勒章灣,看到了一片陸地。向前將遇到可怕的暴風襲擊,水手們無意繼續(xù)航行,紛紛要求返回里斯本,而此時達伽馬則執(zhí)意向前,宣稱不找到印度他是決不會罷休的。圣誕節(jié)前夕,達伽達率領的船隊終于闖出了驚濤駭浪的海域,統(tǒng)過了好望角駛進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1497年圣誕節(jié)時,達伽馬來到南緯3l附近一條高聳的海岸線面前,他想起這一天是圣誕節(jié),于是將這一帶命名為納塔爾,現(xiàn)今南非共和國的納塔爾省名即由此而來,葡語意為“圣誕節(jié)”。繼后,船隊逆著強大的莫桑比克海流北上,巡回于非洲中部贊比西河河口。4月1日當船隊抵達今肯尼亞港口蒙巴薩,當?shù)厍蹰L自認為這批西方人是他們海上貿易的對手態(tài)度極為冷淡。然而,當達伽馬船隊于4月14日來到馬林迪港口拋錨停泊時,卻受到馬林迪酋長的熱情接待。他想與葡萄牙人結成同盟以對付宿敵蒙巴薩酋長,并為達伽馬率領的船隊提供了一名理想的導航者,即著名的阿拉伯航海家艾哈邁镕伊本馬吉德。這位出生于阿拉伯半島阿曼地區(qū)的導航員馬吉德,是當時著名的航海學專家,由他編著的有關西印度洋方面的航海指南至今仍有一定的使用價值。達伽馬率領的船隊依靠經驗豐富的領航員馬吉德的導航。于4月24日從馬林迪啟航,乘著印度洋的季風,沿著他所熟知的航線,一帆風順地橫渡了浩瀚的印度洋,于5月20日到達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而該港口正好是半個多世紀以前,是我國著名航海家鄭和所經過和停泊的地方。同年8月29日,達伽馬帶著香料、肉佳和五六個印度人率領船隊返航,途中經過馬林迪,并在此建立了一座紀念碑,這座紀念碑至今還矗立著。1499年9月帶著剩下一半的船員勝利地回到了里斯本。1502年2月,瓦斯科,達,伽馬再度率領船隊開始了第二次印度探險,目的是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權地位。船隊途經基爾瓦時,達,邊馬背倍棄義把該國埃米爾扣押到自己的船上,威脅埃米爾臣服葡萄牙向葡萄牙國王進貢。船隊在坎納諾爾附近海面上,達邊馬捕俘了一艘阿拉伯商船,將船上幾百名乘客,包括婦女兒童全部燒死。據一名葡萄牙目擊者敘述:“在持續(xù)了長時間的戰(zhàn)斗之后,司令以殘暴和最無人性的手段燒毀了那只船,燒死了船上所有的人。”為了減弱和打擊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半島上的利益,達,迦馬下令卡利卡特城統(tǒng)治者驅逐該地阿拉伯人,爾后又在附近海域的一次戰(zhàn)斗中,擊潰了阿拉伯船隊。1503年2月,達,伽馬滿載著從印度西南海岸掠奪來的大量價值昂貴的香料,乘著印度洋的東北季風,率領13艘船只向葡萄牙返回,同年10月回到了里斯本。據說,達伽馬此次航行掠奪而來的東方珍品:香料、絲綢、寶石等,其所得純利競超過第二次航行總費用的60倍以上。當達 伽馬完成了第二次遠航印度的使命后,得到了葡萄牙國王的額外賞賜,1519年受封為伯爵。1524年,他被任命為印度副王。同年4月以葡屬印度總督身份第三次赴印度,9月到達果阿,不久染疾。12月死于柯欽。為了壟斷葡萄牙與東方之間的貿易利益,對于歐洲各列強,葡萄牙王室曾一度對他們封鎖了繞過好望角可達到印度的消息。另一方面,葡萄牙王室又秘密策劃了對印度洋上其他航路的封鎖。為此,它發(fā)動了一場對阿拉伯人的海戰(zhàn),于印度洋上打敗了阿拉伯艦隊。一時間,葡萄牙船隊成為獨霸于印度洋海域的盟主地位。從1494年葡、西兩國簽訂的劃分海外勢力范圍的托爾德西拉條約到1529年再次協(xié)議簽訂的薩拉戈薩條約,由于達伽馬開辟印度新航路的成功,象葡萄牙這樣一個人口當時僅為150萬的蕞爾小國競囊括東大西洋、西太平洋、整個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區(qū)的貿易和殖民權利。 由于新航路的發(fā)現(xiàn),自16世紀初以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很快成為西歐的海外貿易中心。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商人、傳教士、冒險家糜集于此,從此啟航去印度、去東方掠奪香料,掠奪珍寶、掠奪黃金。這條航道為西方殖民者掠奪東方財富而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無怪乎西方人直至400年后的1898年,仍念念不忘,達伽馬對開辟印度新航道的貢獻而舉行紀念活動。然而必須指出的是,新航道的打通同時也是歐洲殖民者對東方國家進行殖民掠奪的開端。在以后幾個世紀中,由于西方列強接踵而來,印度洋沿岸各國以及西太平洋各國相繼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達伽馬的印度新航路的開辟,最終給東方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民族災難。詹姆斯庫克是英國的一位探險家、航海家和制圖學家。他由于進行了三次探險航行而聞名于世。通過這些探險考察,他給人們關于大洋-特別是太平洋的地理學知識增添了新的內容。他還被認為在通過改善船員的飲食-包括增加水果和蔬菜等來預防長期航行中出現(xiàn)的壞血病方面也有所貢獻。庫克畫像庫克于1728年10月27日出生于英國約克郡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18歲時,他在一家船主那里找到一項工作并且到波羅的海作了幾次航行。當英-法戰(zhàn)爭爆發(fā)時,他作為一名強壯的水手應征到皇家海軍服役。不到一個月他被提升為大副。四年之后升為船長。1759年,他授權指揮一艘艦船參加了圣勞倫斯河上的戰(zhàn)斗。1763年,戰(zhàn)爭結束之后,庫克作為縱帆船“格倫維爾”號的船長承擔了紐芬蘭、拉布拉多和新斯科舍沿岸的調查工作。在四年多的時間里他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這些成果后來由英國政府予以發(fā)表。1768年8月26日,庫克率領“促進”號啟航去調查太平洋中維納斯航道并考察該海區(qū)的新島嶼。伴隨他的有一名天文學家,兩名植物學家和一名善長博物學的畫家。他先向南航行,后向西轉彎,繞過合恩角,于1769年4月13日到達塔希提島。調查了維納斯的航道之后,于6月3日他的調查船駛向新西蘭。在那里他逗留了六個月的時間并把兩個島嶼標繪在海圖上。后來他沿著澳大利亞的東海岸航行。他把澳大利亞取名為新南威爾士,并宣稱所有權屬于英格蘭。航行到爪哇之后,他穿過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之間的海峽,取道印度洋,繞過好望角返回英國。他到達英格蘭的時間是1771年6月12日在1772年7月13日,庫克再次從英格蘭啟航。他這次航行的目的是想去驗證“在南方還存在著一個大陸”的報道。他乘“探險”號沿著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達好望角附近,開始橫跨大西洋。至1773年1月,在大西洋上兜了一個圈子,卻沒有發(fā)現(xiàn)“南方大陸”。后來則向新西蘭航行。從那里出發(fā),他考察了新赫布里底,把復活節(jié)島和馬克薩斯群島標進了海圖,并且訪問了塔希提和湯加群島。另外,他還發(fā)現(xiàn)了新喀里多尼亞和帕默斯頓、諾福克及紐埃諸島。于1775年7月29日他返航到英國。庫克與他的船隊庫克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航海是在1776年7月12日從英格蘭啟航的。這次的目標是考察北太平洋和尋找繞過北美洲到大西洋的航道。繞過好望角之后,庫克橫渡印度洋到達新西蘭。從那里又航行到塔希提島。后來他們繼續(xù)航行。在圣誕節(jié)前夜他們看到了一個島嶼。這個島嶼他命名為“圣誕島”。進一步向北航行,他發(fā)現(xiàn)了夏威夷群島。1778年2月他們看到了現(xiàn)今的俄勒岡海岸并且返回朝北航行,穿過白令海和白令海峽進入北冰洋。后來,因沒有找到向東的航道而又返回夏威夷。在那里,于1779年2月14日他被當?shù)氐耐林藲⑺?。弗里德持喬夫南森是挪威的一位北極探險家、動物學家和政治家。他由于1888年跋涉格棱蘭冰蓋和1893-1896年乘“弗雷姆”號橫跨北冰洋的航行而在科學界出名。南森還因為從西伯利亞、中國和世界其它地區(qū)遣返50萬名戰(zhàn)俘的工作和直接援救俄國遭受饑餓的人民(1921-1923)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金(1921-1922)。南森是一位律師的兒子。他于1861年10月10日出生在挪威奧斯陸(克里斯蒂安尼亞)附近的一個富有家庭里。1880年南森進入克里斯蒂安尼亞大學攻讀動物學。1882年,他乘船到格棱蘭水域去作調查研究。這次海上調查激起了他對研究北冰洋的強烈愛好。返回挪威之后,他成為卑爾根博物館負責動物學采集的管理人員。1888年他從克里斯蒂安尼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挪威北極探險家喬夫南森1887年,南森提出用雪橇進行橫跨格棱蘭冰蓋的考察規(guī)劃。但是挪威政府拒絕提供資金。后來他從一個丹麥人那里獲得了財政支援,于是便開始執(zhí)行他的計劃。1888年5月,南森在5個同伴的伴隨下離開挪威。由于冰的狀況考察組在靠岸之后退到了相當大的困難。8月16日他們開始由東向西艱苦地行進。10月上旬,南森到達格棱蘭西海岸上的戈德撤泊村。但是因為最后的一班輪船已經啟航,所以他們不得不在那里過冬。而那個冬天卻給了南森研究愛斯基摩人的一個機會。最后他寫成一本名叫愛斯基摩生活的書并于1891年出版。格棱蘭考察成功之后,使南森為他下一次探險-利用浮冰群漂浮橫跨北冰洋所進行的籌款活動中遇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關于投資協(xié)議書范本5篇
- 2025年度勞動爭議經濟補償協(xié)議書模板編制與法律咨詢合同
- 2025年度能源公司股東與子公司間并購資金借款合同
- 2025年度互換商鋪的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年健身行業(yè)健身教練職業(yè)資格認證與繼續(xù)教育合同
- 2025年度廣西勞動合同模板:文化娛樂行業(yè)適用文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樁基檢測與咨詢一體化服務合同
- 2025年度跨境股權質押融資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綠色建筑建材采購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婚前財產協(xié)議書:離婚后財產分配與子女教育合同
- 2024年江蘇省對口單招英語試卷及答案
- 藥品集采培訓課件
- 股骨干骨折教學演示課件
- 高中物理考試成績分析報告
- 動靜脈內瘺血栓
-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同步練習試題含答案(全冊)
- 朗誦《詩頌風華》
- 血性胸水的護理課件
- 醫(yī)共體人財物管理系統(tǒng)需求說明
- 臨時占用城市道路申請表
-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口算天天練45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