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軌道交通項目施工防車輛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1總則1.1目的為了建立健全施工現場機動車輛傷害事故應急處置機制,確保機動車輛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程度地減輕事故災害,減少生命和財產損失,保障施工順利進行,特 制定本應急預案。1.2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程序規(guī)定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1市建設工程施工突發(fā)事故應急預案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1軌道交通七號線三標項目施工中發(fā)生車輛 傷害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1.4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減少損失。把保護生命、財產安
2、全放在首位, 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2)統(tǒng)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按照在處置機動車輛事故中的職責分工和權限,分級負責,協調有序開展搶救、事故處理和善后工作。(3)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堅持事故處置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建立應對機動車輛事故的快速反應機制,做到常備不懈、快速反應、處置得當。 2工程概況見第一章 3危險源辨識根據暗挖隧道工程的項目特點, 在隧道開挖時,施工操作不 當、隧道內條件較差以及空間狹小、光線弱等因素的存在都有可能誘致出碴車輛碰撞事故的發(fā)生,特制定本預案。本項目涉及的危險源有:(1)隧道內出碴車行駛容易發(fā)生車輛傷害。(2)項目部辦公車輛在交通道路上易發(fā)生
3、交通事故。(3)施工場地內碴土、鋼筋、水泥運輸車輛傷害。(4)現場挖機、汽車吊、鏟車等施工機械車輛傷害。 4指揮機構的設置和職責同總預案。 5應急響應(1 )現場工作人員一旦發(fā)現車輛傷害事故,應立刻向架子 隊隊長報告,報警時應明確發(fā)生事故的地址、事故簡要情況、人 員傷亡情況等。架子隊隊長立刻向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并 運用各種應急設施和器具,防止事故擴大。(2)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接到車輛傷害報告后,應及時 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報告內容應明確事故發(fā)生的時間、 地點、 人員傷亡情況、車輛傷害程度等,并在第一時間趕赴事故現場, 啟動應急計劃。(3 )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車輛傷害報告后,應迅速趕赴
4、事 故現場,在事故現場設立現場指揮機構, 負責發(fā)布和解除應急救 援命令;確定應急救援的實施方案、警戒區(qū)域;組織指揮應急救 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匯報和通報事故有關情況; 必要時向當地 救援中心發(fā)出請求救援。(4)車輛傷害事故發(fā)生后,啟動應急預案,根據車輛傷害 事故涉及到的范圍建立警戒區(qū)。(5 )隔離車輛傷害事故現場,建立警戒區(qū)。組織事故區(qū)域 內和周邊人員疏散,包括撤離和就地保護兩種。 撤離是指把所有 可能受到威脅的人員從危險區(qū)域轉移到安全區(qū)域,必須有組織、 有秩序地進行;就地保護是指人進入建筑物或其它設施內,直至危險過去。當撤離比就地保護更危險或撤離無法進行時,則采取此項措施。(6 )現場控制,
5、應急人員應根據車輛傷害事故的特點和事故引發(fā)物質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7)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報警后在一小時內向當地相關部門報告。 6預防措施及應急措施6. 1車輛起火應急措施(1)機動車輛若在場地內發(fā)生自燃事故,第一目擊者應迅 速利用現場常備滅火器滅火,并立即通知機動車輛應急領導小組,視情況撥打119報警電話;機動車輛應急領導小組接到報告 后,應立即組織人員參與滅火、疏散車輛。(2)機動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起火,駕駛員應立即靠右側停車,并使用現場常備滅火器滅火;車上人員迅速離開車輛,請求 過往車輛的幫助,報告機動車輛應急領導小組,視情況撥打119報警電話。(3)若發(fā)生機動車輛縱火事件,縱火者
6、仍在現場的,第一目擊者和隨車人員應首先制止其縱火行為,滅火自救,并報告機動車輛應急領導小組,同時撥打110和119報警電話;在滅火的 同時,參與滅火的人員需注意保護現場,以便公安機關取證;機 動車輛應急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應立即組織人員迅速趕赴現場 參與滅火,保護現場重要物資,必要時進行安全轉移。(4 )機動車輛起火后,機動車輛應急領導小組應及時向監(jiān) 理單位、業(yè)主應急領導小組報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擴大化。6.2車輛故障應急措施(1)根據現場運輸車輛的性能及特性,洞內行車事故發(fā)生 的主要原因分為:斷氣剎失靈、斷氣剎及手剎失靈、方向失靈、 同時失靈,針對不同的事故原因,制定以下應急措施:(2)
7、斷氣剎失靈: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若斷氣剎(腳剎) 突然失靈,司機可以拉手剎緊急制動。(3)腳剎、手剎失靈:若出現這種情況,司機必須將方向 向隧道左側打,使車頭撞摩擦側墻停車。(4 )方向失靈:事故發(fā)生時,司機必須馬上將車制動,并 立即通知架子隊有關領導,安排拖車將事故車輛及時拖出洞外檢 修。(5)同時失靈:司機必須馬上通知前方阻車坑位置的值班 人員,讓失事車輛在阻車坑位置被強行制動。6.3車輛碰撞事故應急措施(1 )發(fā)生未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時,司機應注意保證自身 安全。(2)當車輛碰撞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時,應視情況開展自救 或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采取有效救援措施。(3)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報后立即組織
8、相關人員迅速趕赴現 場,配合各部門積極采取應急處置。(4 )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現場情況,及時通知傷者家屬趕 到就治醫(yī)院,配合醫(yī)療救護人員開展醫(yī)療救護, 并及時開展善后 處理。6.4應急處置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報后,下達先期處置指令,迅速組織人員 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并做好應急處置現場記錄。發(fā)生機動車輛重大事故的,當事人除按一般事故報警、 處置 方法和程序進行外,還應及時向市局(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報告。 7善后處置應急處置結束后,應急救援指揮部協調有關部門開展對事故 傷亡人員的救治和事故善后處理工作,作好現場清理工作,核實損失情況,協助有關部門進行調查、取證和理賠工作,提出整改 建議,并按市局(公司)
9、應急領導小組的要求組織整改,迅速恢 復正常工作秩序。應急救援指揮部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市局有關規(guī)章制度進行事故調查、處理,依據有關標準對事故損失作出評估,對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對事故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提出整改措施,盡快消除隱患,防止事故重復發(fā)生。 8保障措施8. 1通信保障應急救援指揮部全體人員及車隊值班電話必須保證全天24小時通訊暢通。8.2物資保障所有機動車輛和停車場應配備滅火器、狼牙棒等必要的應急 救援物品,明確應急設備類型、數量、性能和存放位置,指定專 人保管和維護保養(yǎng),保證應急狀態(tài)下的迅速調用。 9教育培訓與演練9. 1教育培訓積極利用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電子屏、黑板報、內部專欄等多 種渠道,廣泛宣傳道路交通法律、法規(guī)和道路交通事故的預防、 避險、自救、互救的常識,提高守法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化工廠設計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民族大學《建筑荷載》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玉溪職業(yè)技術學院《圖像采集與處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廈門理工學院《醫(yī)學影像設備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菏澤家政職業(yè)學院《學科教材與課例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百色職業(yè)學院《Orace數據庫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城市職業(yè)學院《數字電子技術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軟件工程專業(yè)綜合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職業(yè)學院《電氣控制與PLC控制技術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撫順職業(yè)技術學院《數字電路技術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3武漢四調數學試卷及答案(Word精校版)
- 2021年全國質量獎現場匯報材料-基礎設施、設備及設施管理過程課件
- 氨基轉移酶檢測臨床意義和評價注意點
- 技能大師工作室成員協議范本書
- PICC??谱o士進修學習匯報
- 工廠如何消除靜電與防止靜電實踐篇
- 我學會了洗碗作文
- 武漢市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申請表
- 牛津譯林版英語八年級下冊8B——單詞默寫(表格版)
- 霍尼韋爾x溫控儀中文說明書——有程序設定篇
- 人們通過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辯論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