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OC格式論文,方便您的復制修改刪減淺析傷寒論之辛甘化陽法(作者:單位:郵編:)【摘要】 通過對醫(yī)圣張仲景傷寒論的113首方劑進行 分析,將其“辛甘化陽”法在方劑中的具體作用歸納為9個方面,即: 滋陰和陽、溫通心陽、溫補脾腎、溫中復陽、溫陽行水、散水除痞、 溫化水飲、散寒除濕和調和陰陽?!娟P鍵詞】 傷寒論;辛甘化陽;桂枝湯傷寒論自問世以來,備受后世醫(yī)家的推崇,除了其組方的精良、 療效的卓著外,更重要的是書中滲透著醫(yī)圣張仲景辨證組方的思想,“辛甘化陽”法就是其中之一。該法是由辛味藥和甘味藥合用,以資 助陽氣的一種治法,其理論淵源可以追溯到 內經時代,素問至 真要大論在闡述藥物性味時指出:“辛甘發(fā)
2、散為陽”,而金代成無 己在注解傷寒論中首先提出“辛甘化陽”的概念。傷寒論從“群方之冠”的桂枝湯開始,自始至終在用藥組方中體現著這一治法。 筆者通過對傷寒論113方的分析,將其“辛甘化陽”法在方劑中 的具體體現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1滋陰和陽代表方為桂枝湯?!疤栔酗L,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 枝湯主之?!敝髦瓮飧酗L寒表虛證,衛(wèi)強營弱。方中桂枝辛溫解肌發(fā) 表散寒為君藥,白芍酸苦斂陰和營為臣藥,使桂枝辛散而不致傷營, 二藥同用,一散一斂,于發(fā)汗之中有斂汗之意,和營之中有調衛(wèi)之功, 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大棗之甘佐芍藥以和營,甘草甘平,和
3、諸藥 而調營衛(wèi)。桂枝、生姜、大棗、甘草辛甘化陽;白芍、大棗、甘草酸 甘化陰。合之助衛(wèi)陽,散風寒,養(yǎng)營陰,斂營陰,發(fā)汗驅邪不傷正, 養(yǎng)陰斂汗不留邪,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張仲景經過靈活加減還用于內 傷雜病。傷寒論共113方,其中由桂枝湯加減變化而成的有二十 余首。對于桂枝湯證,仲景提出此為“陽浮而陰弱”,即營衛(wèi)不和, 柯韻伯說:“此方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wèi),解肌發(fā) 汗之總方也。”2溫通心陽代表方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桂枝甘草湯是溫補心陽的主方, 主治“發(fā)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因太陽病 發(fā)汗過多,損傷心陽,心臟失去陽氣的溫煦作用而空虛無主,所以心 中悸動不安。成無
4、己云:“發(fā)汗太過,亡陽也,陽受氣于胸中,胸中 陽氣不足,故病叉手自冒心”。方中桂枝辛甘性溫,入心助陽;甘草甘 溫,益氣和中。二藥相伍,辛甘化陽,使心陽復則心悸可愈。炙甘草 湯主治的是以“心動悸,脈結代”為主要表現的心之陰血不足,陽氣 虛弱證,治當益氣滋陰,通陽復脈。本方重用生地滋陰養(yǎng)血,以炙甘 草為主藥而命名,甘溫益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 本經別錄謂其“通經脈,利血氣”為復脈之要藥。麥冬滋養(yǎng)心陰 ;人參、桂枝,補 益心氣,溫通心陽;阿膠滋陰養(yǎng)血,麻仁滋陰潤燥;大棗益氣養(yǎng)血;生 姜辛溫,具宣通之性,合桂枝以溫通陽氣,配大棗益脾胃,滋化源, 調陰陽,和氣血。 用法中加酒煎服,以清酒辛熱,可溫通血脈
5、,以 行藥勢。諸藥配伍,滋陰養(yǎng)血,益氣助陽,滋而不膩,溫而不燥,剛 柔相濟,相得益彰。使陰血足而血脈充,陽氣旺而心脈通,氣血充足, 陰陽調和,則悸定脈復,故本方又名“復脈湯”。3溫補脾腎代表方如附子湯。原文304條:“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 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痹?05條:“少陰病,身體 痛,手足寒,骨節(jié)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痹摲街髦侮柼摵?, 失于溫煦的陽虛寒濕證,治以附子湯,溫經散寒,補益陽氣。方中重 用炮附子溫經散寒,伍以人參大補元陽;正如尤在涇所言:“氣虛者, 補之必以甘,氣寒者,溫之必以辛,甘辛合用,足以助正氣以散陰邪”。 凡陽虛者多水濕凝滯不化,故配以茯苓
6、、白術健脾以除寒濕;佐以芍藥以和營血而通血痹,可加強溫經止痛的效果。本方以附子、人參為 主藥,故其治在于補益脾腎而固根本。4溫中復陽代表方是甘草干姜湯,其為溫補中焦陽氣的主方,主治傷寒挾虛 誤汗后陰陽兩虛證,以陽虛為急,故以復陽為先,冀其陽生陰長,因 無形之陽可以速復,有形之陰難以驟生,是以先與甘草干姜湯以復其 陽。成無己釋云:“辛甘發(fā)散為陽,甘草、干姜相和,以復陽氣”,炙 甘草補中益氣,干姜溫中復陽,二藥相配,辛甘合化為陽。溫中以復 陽,陽氣一振,寒邪自消,故為溫中散寒之妙方。甘草用量倍于干姜, 以防干姜過于辛溫,避免進一步損傷陰液。5溫陽行水體現此法的方劑有苓桂術甘湯、苓桂草棗湯、茯苓甘草
7、湯。苓桂 術甘湯溫陽健脾,利水化飲,主治中陽虛弱,水飲內停諸證?!皞敉氯粝潞螅南履鏉M,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 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方中茯苓淡滲利水,桂 枝溫中陽降沖逆,助氣化以行水,白術、甘草補脾和中以制水。全方 從“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出發(fā),溫化滲濕立法,使脾陽得溫, 水飲得化,諸癥自愈。苓桂草棗湯具有溫通心陽,化氣行水之功,主 治傷寒發(fā)汗后心陽虛欲作奔豚證?!鞍l(fā)汗后,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 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北痉街髦巫C是由于心陽虛,火不制 水,下焦水氣蠢蠢欲動,臍下悸動,故重用茯苓為君,補脾而淡滲利 水,以乏腎邪。桂枝辛溫通陽,合茯
8、苓則化氣行水之力更強,且能溫 心陽而鎮(zhèn)陰邪;合甘草則為辛甘合化,扶助心陽,不受水氣之凌亂。 大棗配甘草,又能補土制水,用甘瀾水煮,取其清揚之性,而不助水 邪。藥雖四味,配伍嚴謹,主以行水,輔以通陽、化氣、培土,水祛 陽復,則臍下悸動可愈。茯苓甘草湯主治水厥證,傷寒論第356條“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痹摲街髦问怯?于胃中停水,阻遏中陽,使陽氣不達于四末而致厥,治當溫胃散飲, 通陽行水。方中重用生姜溫胃散飲,茯苓配桂枝通陽行水,炙甘草和中健脾,合為溫胃行水之劑。以上三方均用茯苓、桂枝溫陽利水,炙 甘草和中健脾。但苓桂術甘湯以白術為君,重在健脾利水;苓桂草棗湯以茯苓為君,重在利
9、水寧心;茯苓甘草湯以生姜為君,重在溫胃散 飲。藥僅一味之差,而主治各異,可見仲師制方之妙。6散水除痞代表方如生姜瀉心湯。原文157條:“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 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 心湯主之?!北痉街髦纹ψC,其病機是由于脾胃虛弱,運化失司,水 飲食滯阻礙氣機。故方中重用生姜為君,其辛溫善散,宣泄水飲,配 半夏而和胃化飲,降逆止嘔之功著;更以黃連、黃芩之苦寒,清熱泄 痞;干姜、人參、大棗、甘草甘溫守中,補益脾胃,合而辛苦甘并用, 開泄寒熱痞結,水氣得宣,谷物得化,中焦升降復常,則痞利諸癥自 除。7溫化水飲代表方如小青龍湯。該方主治外寒內飲證。原文 40條:
10、“傷寒表 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小青龍湯主之。” 原文41條:“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fā)熱不渴。服湯已渴者, 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狈街新辄S、桂枝相須為用,發(fā)汗散 寒以解表邪,且麻黃又能宣發(fā)肺氣而平喘咳,桂枝溫陽以利內飲之化。 干姜、細辛溫肺化飲,兼助解表。五味子斂肺止咳,芍藥和營養(yǎng)血, 二藥與辛散之品相配,有散有收,既可增強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約 諸藥辛散太過,防止溫燥藥傷津;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炙甘草 益氣和中,調和諸藥,配伍桂枝、細辛、干姜辛甘化陽,增強溫陽化 飲之力。藥雖8味,配伍嚴謹,散中有收,宣中有降,共奏解表散寒, 溫化水飲之功。8散寒除濕代表方
11、如桂枝附子湯、甘草附子湯。此二方均為治療風濕證之主 方,但病位、證情輕重不同。原文174條:“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 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濇者,桂枝附子湯主 之?!痹?75條:“風濕相搏,骨節(jié)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 劇,汗出短氣,甘草附子湯主之?!鼻胺街髦巫C為風濕痹證初 期,風寒濕邪搏結于肌表,病情較輕,其效欲速,故用大劑量桂枝、 附子。桂枝辛溫,以疏通經脈,祛風散寒;附子辛溫大熱,溫經扶陽, 逐寒濕而止痛,助衛(wèi)陽以固表,二藥合為溫經散寒除濕之主藥;生姜、 大棗、甘草與桂、附相配辛甘發(fā)散,調營和衛(wèi),助正以祛邪,共奏祛 風散寒、祛風除濕之功。后方風寒濕邪留著于關節(jié)筋
12、骨,病位較深, 凝結難除,緩而圖功,故減少附子用量,又配以白術,桂附合用,使表陽得固,自汗可止;術附為伍,以振奮脾腎之陽,則筋肉骨節(jié)之 寒濕可除,而桂附術相配,既能扶陽溫經,又能通陽化氣,逐除風寒 濕邪,故譽為治風濕之圣藥。甘草之緩,不僅調中補虛,助正祛邪, 以之為方名者,旨在甘緩守中,以盡藥力,是恐欲速則不達也。9調和陰陽以小建中湯為代表。原文102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 小建中湯主之?!贝朔綔匮a并用,和里緩急。主治心脾不足,氣血雙虧之證。方用桂枝湯外調營衛(wèi),內調脾胃,而有調和陰陽的作用,重 用飴糖甘溫補虛,和里緩急,倍用芍藥,與飴糖相伍,酸甘化陰,以 增營血,又能土中平木以緩急止痛。桂枝辛溫以溫中氣,合飴糖辛甘 化陽,以溫中補虛,建立中焦之氣,本方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修理廠租房合同
- 中介房屋出租合同
- 建筑工地施工安全防范及免責條款合同
- 區(qū)住宅區(qū)物業(yè)管理委托合同
- 夫妻離婚合同協議書
- 智慧餐飲供應鏈管理系統開發(fā)及運營合同
- 成都商品房買賣合同
- 大連翻譯職業(yè)學院《影視劇配音》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產品結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明清檔案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學校食堂廚師崗位職責
-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步驟與方法課件
- 如何做好4S管理
- 民航客艙應急設備
- 化工總控工培訓
- 2024年小紅書初級營銷師題庫
- 山西電網新能源場站涉網試驗流程使用說明書
- 課題1 碳單質的多樣性(第1課時)課件九年級化學上冊人教版2024
- 康復醫(yī)學題庫與答案
- 1、DL-T5113.1-2019 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質量等級評定標準第一部分:土建工程用表
- 2024年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四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