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論》教案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26/6c725e44-5a61-406f-b4f7-61ca657e8611/6c725e44-5a61-406f-b4f7-61ca657e86111.gif)
![《留侯論》教案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26/6c725e44-5a61-406f-b4f7-61ca657e8611/6c725e44-5a61-406f-b4f7-61ca657e86112.gif)
![《留侯論》教案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26/6c725e44-5a61-406f-b4f7-61ca657e8611/6c725e44-5a61-406f-b4f7-61ca657e86113.gif)
![《留侯論》教案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26/6c725e44-5a61-406f-b4f7-61ca657e8611/6c725e44-5a61-406f-b4f7-61ca657e86114.gif)
![《留侯論》教案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26/6c725e44-5a61-406f-b4f7-61ca657e8611/6c725e44-5a61-406f-b4f7-61ca657e8611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留侯論教案【教學目標】 一、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古今詞義的變化和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強化對重點語句的翻譯和理解,結合誦讀指導,進一步提高文言閱讀的水平。 二、了解文章以“忍”字貫穿全篇,層層議論,逐步深化的論說思路。體會蘇軾史論散文廣征經史,破除陳見,別出新意的風格特色,欣賞他的文采。 三、閱讀蘇軾筆下張良的心靈成長的歷程,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以忍易怒”“以靜易躁”的人格力量,關照自己的人生之路。學習蘇軾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治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教學難點】 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謀”的觀點。 【教學方法】 誦讀體會、自主學習、點撥引導、
2、研討探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導語 司馬遷在高祖本紀中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今天,我們走近的是留侯論,看看蘇軾是如何看待張良的。 二、題解 (一)釋題 (投影) 張良 宋王安石 留侯美好如婦人,五世相韓韓入秦。 傾家為主合壯士,博浪沙中擊秦帝。 脫身下邳世不知,舉國大索何能為? 素書一卷天與之,谷城黃石非吾師。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項羽如嬰兒。 從來四皓招不得,為我立棄商山芝。 洛陽賈誼才能薄,擾擾空令絳灌疑。 王安石的這首翻案之作,以敘述的筆調,概括了張良一生的重大經歷,只在最后兩句略加議論“洛陽賈誼才能薄,擾擾空令降灌疑”,指出張
3、良被重視而賈誼受冷落的原因是賈誼“才能薄”,見解獨特。 張良,字子房,與蕭何、韓信并為漢初三杰,為輔佐高祖劉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為韓人,當秦滅韓之時,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鐵椎狙擊秦始皇,事敗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漢相爭時,子房運籌帷幄,輔佐漢高祖打敗項羽,事成不居功,自請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二)文體 留侯論是一篇史論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論散文”中的“史”,指的是歷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針對的是文章中的內容部分。“論”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論體散文”。“史論散文”正是將“歷史”和“散文”加以結合,由前人對歷史評論的篇章中,再進一步擴展見識。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論,是進
4、獻給皇帝以應試求官的。文章通過對張良的評論,向皇帝和考官顯示了其非凡的才華。 三、基礎閱讀 (一)教師范讀課文(或播放朗誦錄音);學生聽讀,并注意字音和句讀。 1.卒(c)然臨之2.圯(y)上老人3.刀鋸鼎鑊(hu) 4.賁(bn)育5.倨(j)傲鮮(xin)腆(tin)6.肉袒(tn) 7.彼其(j)8.不稱(chn)其志氣 (二)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詞句,了解文章內容;教師指導。 (三)在前預習的前提下,學生分段誦讀,并串講課文,積累文言知識;教師自由提問,適當補充。 1重點詞語 必有過人之節(jié)(節(jié)操、操守)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泛指布衣百姓,普通人) 卒然臨之而不驚/卒然相遇于草野
5、之間(通“猝”,突然)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怎么,哪里) 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隱約) 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利用) 其間不能容發(fā),蓋亦已危矣。(副詞,實在) 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只是) 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與“迎”是同義,歡迎) 勾踐之困于會稽而歸(之:連接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成就、完成) 非有平生之素(名詞,早有的交情) 非子房其誰全之(保全) 2.一詞多義 過 超過,超越。例:必有過人之節(jié) 錯。例: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 見 同“現(xiàn)”,動詞,顯露、表現(xiàn)。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高祖發(fā)怒,見于辭色 介詞,被。例:匹夫見辱,拔劍而起 其
6、 代詞,他,他的。例: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助詞,常用在“彼”之后。例:彼其能有所忍 副詞,表示推測、估計,大概、恐怕。例: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副詞,表示反問,相當于“難道”。例:非子房其誰全之? 3古今異義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人之常情)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懷有的抱負) 其身之可愛(值得愛惜) 其君能下人(降低自己身份,謙遜待人) 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為所用) 4.詞類活用 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折:使動用法,使受摧折、屈辱)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名詞活用作動詞,降低自己身份,謙遜待人) 臣妾于吳者(臣妾:奴仆,男為臣,女為妾。名詞活用作動詞,稱臣稱妾,做奴仆) 油然而不怪
7、者(怪:意動用法,認為怪異,感到奇怪) 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均為使動用法。驚:使受驚。怒:使發(fā)怒。) 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王:名詞活用作動詞,立王,稱王) 5固定短語 所以 “所”是特殊指示代詞,作介詞“以”的前置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產 生的原因。由于介詞“以”具有表原因、憑借等功能,“所以”這個凝固結構大致有兩種情形。 相當于“的原因”、“的緣故”,用來表示原因。例: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 相當于“的辦法”或“用來的”,用來表示手段、方法、根據、工具等。例: 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 以為 認為。例:以為子房才有余/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zhèn)?作為
8、,用作。例:以為鬼物,亦已過矣 6重點語句 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 譯:以嚴刑峻法統(tǒng)治國家的,他的鋒芒不可正面對抗,而且情勢上也沒有可利用的機會。 勾踐之困于會稽而歸,臣妾于吳者,三年而不倦。 譯: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上,向吳國投降,做吳國的奴仆,三年之久都沒有一點倦怠。 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間。 譯:與他沒有平時早有的交情,突然在荒郊野外的鄉(xiāng)間相遇。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zhèn)?,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 譯:司馬遷揣測張良,認為他是魁梧高大的男子,但看到他的畫像,才知道他的形貌卻像婦人女子, 與他的志氣并不相稱。 7小結: 古人說話,常常采用一種迂回的表現(xiàn)方
9、法,不把意思直接說明白。所以我們在翻譯時要透過字面體會到作者的“真情”所在。采用直譯加意譯的方法,使得既保留了意的準確性,又顯示出生動性。 四、整體閱讀 在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脈絡,初步體會作者寄寓的情旨。 1與王安石的張良詩比較一下,我們不難看出,蘇軾的留侯論并沒有全面論述或評價張良。那么,這篇文章選取了他的哪些人生經歷呢? 明確:尋人刺秦;圯上受書;輔漢建功。 2通過這幾件事,蘇軾認為張良能夠最終獲得成功的主觀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在于有“能忍”的過人之節(jié),“忍小忿而就大謀”。 3談談文章是怎樣以“忍”字貫串全篇,評述張良一生的? 明確:第一段,提出論點,認為所謂
10、豪杰之士的過人之節(jié)是“能忍”。 第二段,圯上老人授書,“其意不在書”,而是為了使張良“能有所忍”。 第三段,以鄭伯和勾踐為例,說明“能忍”足以成大事。 第四段,以楚漢相爭為例,證明張良以個人的才能和“能忍”的度量,輔佐劉邦建立功業(yè)。 第五段,以張良的貌不驚人,說明張良外柔內剛正是其“過人之節(jié)”。 因一字之功文章旨意畢現(xiàn),可謂“一字立骨”。文章以“忍”字為中心,貫穿全篇,層層議論,逐步深化。我們從中感受到的又是張良的心靈成長的歷程。 五、課后作業(yè) 熟讀課文,完成課本【文言練習】四、五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一)指定學生個人朗誦課文,了解學生閱讀情況。 (二)提問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檢查課本
11、練習完成的情況。 二、導語 留侯論,集中論述了張良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能忍”,“忍”字貫穿全篇。但是,蘇軾的立論,是建立在破除陳見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關于張良成功的原因,在作者之前的眾多學者,大都認為張良得益于圯上老人傳授的太公兵法,因而“運籌帷幄”,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所以,在文章中,存在著一場圍繞張良成功原因的對話蘇軾與前輩的對話。 三、比較閱讀 (一)課文中包含著關于張良成功的原因的不同觀點,你能根據文中有關語句談談嗎? 明確:作者認為張良成功在于他能“忍”,而前人認為張良成功在于他讀得到了一本神奇的書。 (二)為了進一步了解蘇軾文章立意的創(chuàng)造性和新穎性,我們可以閱讀一下
12、史記留侯世家中的記載,通過比較、思考,回答下面的問題。 (投影)良嘗間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绷家蚬种?,跪曰:“諾?!蔽迦掌矫?,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蔽迦针u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蔽迦?,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背鲆痪帟?,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
13、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彼烊?,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子房始所見下邳圯上老父與太公書者,后十三年從高帝過濟北,果見谷城山下黃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黃石(冢)。每上冢伏臘,祠黃石。 太史公曰:“學者多言無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見老父予書,亦可怪矣。高祖離困者數(shù)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上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庇嘁詾槠淙擞嬁嗥?zhèn)?,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蓋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绷艉钜嘣?。 (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1比較蘇軾留侯論的見解與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的記載的不同之處,完成下面
14、的表格。 司馬遷的看法 蘇東坡的意見 圯上老人是誰? 鬼物,谷城山下的黃石;預見張良“后十年興”。 秦之世出而試之的隱君子 圯上老人的意圖 為授書,“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且其意不在書。”“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 張良成功的原因 有兵書 因“能忍” 張良的狀貌與志氣 貌柔不稱其志氣 外柔內剛,正是其“過人之節(jié)” 2圯上老人對張良的啟發(fā),司馬遷和蘇軾強調的有哪些不同? 明確:司馬遷史記著重在圯上老人賜給張良一本“讀此,則為王者師”的太公兵法。蘇軾認為“其意不在書”,其意在于:圯上老人看到張良“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
15、荊軻、聶政之計”,深為痛惜,所以他“倨傲鮮腆而深折之”,使張良深刻體會“忍”字的重要性。授書只不過是形式,太公兵法要在志遠才高的豪杰之士的手中,才能發(fā)揮效力。 3根據課文的內容,討論蘇軾所提“忍”字的內涵。 明確:文中以鄭伯、勾踐、高祖為例,說明“忍”的內容,一定要有度量,能“下人”,二是“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弊?!眲t“忍”除了“忍耐”的度量外,還要有智慧,是道德的修養(yǎng),也是過人的才智。 4思考小結 我們剛才討論出來的不同點,在課文里都有體現(xiàn)。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北疚氖且黄氛撋⑽?,大概是東坡讀史記的心得。作者認真讀書,卻并不迷信前人的看法;他善于思考,勇于質疑,推翻舊案,另辟新意,這樣
16、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治學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四、鑒賞閱讀 (一)研習“對比襯托”的手法 1文章評述了留侯的三段經歷:尋人刺秦、圯上受書、輔漢建功。這三件事有怎樣的內在聯(lián)系呢? 明確:這三件事緊緊圍繞“忍”字,分別是不忍、能忍、用忍。它們分別是從反面、正面、正面來論證“忍”的,通過對比,觀點更加鮮明而有說服力。 2文章在論證上,大量地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知識鏈接: 對比,是互相比較,通過比較,各自的特點就會顯得更鮮明。 襯托,是在比喻的基礎上,一方襯托另一方,效果是使被襯托一方的特征更加凸出。一般來說,襯托的一方是陪襯,是次要的,被襯托的一方是主要的。一般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同類的事物從正面陪襯
17、,是正襯;相反或相對的事物從反面陪襯,是反襯。 3本文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這種手法? 明確:論大勇的能忍與小勇的不能忍,是對比,而且?guī)в小胺匆r”的性質。 寫鄭伯肉袒牽羊和句踐臥薪嘗膽,是“引忍而成事者作襯”,正襯“子房之能忍,見其為天下勇”。 引楚漢相爭:項羽,不能忍,“是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用其鋒”;劉邦,能忍,“養(yǎng)其全鋒,以待其弊”。以項籍之不能忍,襯高祖之能忍,這是反襯。 以子房狀貌乃如婦人女子,反襯子房能忍,以及志氣非凡,表明不能以貌取人,是反襯。 (二)形象的比喻,會使論說生動淺出。本文是否也有這樣的例子呢? 明確:1“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fā),蓋亦已危矣!”連一根發(fā)絲都不能相
18、容,比喻境況十分危險和緊急。 2“千金之子,不能死于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不足以死也?!庇谩扒Ы鹬印辈荒芩涝诒I賊手里,來比喻子房不能忿而走險以輕死,應當能“忍”。 五、延伸閱讀 開展思維訓練,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在探索中提高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討論:蘇軾的觀點有其合理之處,然而,是不是在一切情況下都要“忍”呢? 明確:忍,作為一種涵養(yǎng),經常被曲解。忍,不應該是憋在心里,窩氣;因為氣不順,憋在胸中,久而不暢,則智昏;智昏,則容易失言失態(tài)。最終,忍的修養(yǎng)還是會失去。所以說,忍應該是主動地、積極地去“化解”。俗稱:“忍字心頭一把刀”,想借“忍”的字形說明“忍”的道理:
19、“一直要忍到心頭插刀,也不反抗。”其實,這是消極的態(tài)度,結果很悲哀,以徹底犧牲自己為代價,沒有解決實質問題。這不是積極的態(tài)度,不可取。正因為民間的這種錯誤認識,導致了許多人本可以很好地化解矛盾的,卻采取了消極的態(tài)度,結果貽誤了解決問題的時機。所以,與其“忍到心頭插刀”作無謂的犧牲,不如“忍化”,處事臨危不懼、當機立斷,采取積極避其銳氣、迂回化解的辦法;學會避免正面沖突,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損失,用柔化、分化等辦法最終徹底解決沖突。 (二)拓展訓練: 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第1-2題。 (投影)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1兩首詩詠的都是西楚霸王項羽,評價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別表達了什么觀點? 2兩首詩的議論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都能言之成理。你認為哪一首更好,為什么? 參考答案 1第一首是從兵家用兵的角度來評價的;第二首是從民心向背的角度來評價的。杜牧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勝敗得失、歷史興衰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zhàn)爭的勝負,歷史的規(guī)律不可違背。 2杜詩好。杜詩指出勝敗乃兵家常事,好男兒應包羞忍辱,永不言敗。憑著胸懷壯志的江東子弟,是完全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社保個人申請書
- 中國智能光網絡設備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尿巾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工程塑料市場前景研究與未來前景預測報告
- 廣安恒深泡沫塑料包裝材料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表【模板】
- 2025年超低溫使用壓縮機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中國花露水行業(yè)市場全景分析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轉正申請書范文:HR專家的建議與范例
-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施工合同
- 2025年度游艇俱樂部船舶廣告位租賃合同范本
- 天津市和平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質量調查物理試卷(含解析)
- cpk自動計算電子表格表格
- 第五章 曲線運動(基礎夯實)-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單元鞏固檢測
- 排球正面上手傳球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體育與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冊
- 2025年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招聘2名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客流統(tǒng)計系統(tǒng)施工方案
- 瓶裝液化氣送氣工培訓
- 道德經全文完整版本
- 濰坊市人民醫(yī)院招聘真題
- 銷售人員薪資提成及獎勵制度
- 10KV電力配電工程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