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1年高考歷史專題二 軍事民主制與宗法制兩股遺風 從蒙昧野蠻步入文明本是人類歷史文化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和西方都經歷了由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這一重要歷史階段,但有所不同的是:中國和西方都將各自的在原始社會形成的早期的傳統(tǒng)帶入了各自的文明。在這些早期的傳統(tǒng)中,最能引起我們注意的、最具有西方特色 和中國特色的是西方的軍事民主制與中國的宗法制。 一、 西方的“軍事民主制” 西方從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時,經歷了一段較長時期的軍事民主制階段。希臘的荷馬時代、羅馬的王政時代都屬于軍事民主制時代。 軍事民主制是美國學者路易斯享利摩爾根(1818-1881年)在研究印第安人和希臘的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時
2、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包含軍事首長、氏族長議事會和人民大會3個要素,這是世界上許多民族在由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一種主要社會組織形式。古希臘荷馬時代和羅馬王政時代的軍事民主制尤為典型。 根據通常的歷史記載,位于阿提卡的雅典共有4個部落,每個部落各分3個胞族,每個胞族又分為30個氏族。當然,這些組織形成的自然過程是自下而上的:由氏族組成胞族,然后由胞族組成部落,現再由部落聯(lián)合構成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 摩爾根認為:英雄時代(即荷馬時代指公元前11-9世紀)的雅典民族在其政府方面有3個不同的部門或權力機構,這三者意義上是平等的:第一是酋長會議( );第二是阿哥臘( ),即人民大會;第三是巴賽勒斯(
3、 ),即軍事首長。酋長會議的起源極早,功能也十分重要。它是由氏族長組成的,是氏族制度的天然產物。它從一開始就具有最高的地位,它負責提出各種公務的方案,并使任何行使公職公務的人向其負責。后來隨著巴賽勒斯的職位和權限日益提高,以及人口和財富的增長而在行政和軍事方面增設一些新的官職,酋長會議的重要性可能要有所減損,但它始終是當時最主要的社會機構。 一般認為人民大會有權批準或批駁酋長會議所提出的公務措施方案,但擬定方案的大權屬于酋長會議,公民大會只能對酋長會議的提案進行表決。人民大會的權限僅限于此,它既不能提出議案,也不能干涉行政;可是它畢竟是一種代表多數人的機構,足以保障民眾的自由。摩爾根說;“可以
4、肯定阿哥臘(人民大會)在英雄時代的希臘部落中是一直存在著的,也許追溯到傳說時代即已如此;將阿哥臘同酋長會議聯(lián)系起來看,就可以確證他們經歷整個英雄時代和傳說時代的氏族社會制度是民主的制度?!? 作為軍事首長的巴賽勒斯一直被史學家們置于當時制度的中心地位。根據摩爾根的說法,巴寒勒斯最初是由胞族所組成的部落在舉行宗教典禮時的主持人,后來成為部落的最高酋長,除了宗教的職能,他還具有審斷部落兇殺案的司法權,后來兼有軍事之權,但沒有證據表明巴賽勒斯具有管理民政的職能,因此巴賽勒斯不能稱為國王。古典作家們通常以巴賽勒斯這個職位的名稱來標志當時的政府或政治組織形式,稱之為巴賽勒亞。( )而近現代的著作家們則幾
5、乎一律把巴賽勒斯譯為“國王”,把巴賽勒亞譯為“王國”。實際上巴賽勒斯與巴賽勒亞與后來的國王和王國的概念和含義全然不同。巴賽勒斯的權限有限,而且也不一定世襲。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指出:巴賽勒斯的統(tǒng)治須符合民眾的公意,而且他們的權力還受到削弱。到亞里士多德生活的年代,希臘的某些城邦的王室已成虛位,只能主持一邦 傳統(tǒng)祭儀而已。“若干邦內雖說還有真王,也僅僅在出征國外時還保留著軍事指揮的權力?!?亞里士多德還敘述了四個種屬的君主政體-“第一,史詩時代的古制,王位由人民所公推,而權能限于領軍、主祭和載斷法案。第二,蠻族君王出于世襲,雖說憑成法進行統(tǒng)治,但具有專制的權力。第三,所謂民選總裁,只能算是一
6、種公推的僭主。以及第四,斯巴達式的諸王,他們是世襲的統(tǒng)帥,終身握有軍事指揮的權力?!?在亞里士多德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巴賽勒斯的權力受到民眾的限制,能夠限制巴賽勒斯權力的人民肯定是比較自由的,摩爾根評論道:“在亞里士多德的定義中,最關緊要的一點在于人民的自由,在古代社會中,這就是指人民能將政府的權力置于他們的控制之下;指巴賽勒斯之職位是由他們的志愿來授予的,并且只要他們有充分的理由即可解除其職。象亞里士多德所描寫的這樣一種政府可以理解為一種軍事民主制,作為自由制度下的一種政府形態(tài)而言,它是由氏族組織自然而然產生出來的,當時尚武精神盛行,人們居住在城郭之內,財富與人口日增,而他們的經驗還沒有為
7、一種純粹的民主政治作好準備,于是就產生了這種軍事民主制?!?“我們可以給巴賽勒亞下一定義,視之為軍事民主制,在這種制度下,人民是自由的,政治的精神是民主的?!? 羅馬的王政時代(約公元前753-公元前510年)同希臘的荷馬時代相似,亦屬軍事民主制時代。羅馬的“王”(rex)相當于希臘的巴賽勒斯;羅馬的元老院(senatus)等于希臘的酋長會議;羅馬的庫里亞大會(comitia curiata)與希臘的阿哥臘人民大會極為相似。羅馬的元老院是由羅馬的建城者,王政時代的第一位“王”(勒克斯)-羅木盧斯建立的。他挑選出100名比較尊貴的人-“貴族”組成元老院,以后增至300名。摩爾根說,羅馬的“元老院
8、掌握著國家真正的實權。一切的公務措施,無不由元老院倡其議。其中有些措施是他們可以自己作主付諸行動的,有些措施必須提交人民大會表決,等通過以后才能施行。元老院的職責在于全面維護公共福利,處理外交關系、征稅、征兵以及全面控制財政收支。雖然宗教事務由各個祭司團體管理,但元老院也有監(jiān)管宗教的最高權力。從元老院的職權和地位來看,它是氏族制度下所存在過的最有勢力的機構。”6 羅馬的人民大會稱為庫里亞大會,庫里亞意為胞族,成年的氏族成員是按庫里亞聚集于一個大會之內,并按庫里亞投票。每一個庫里亞有一集體票,而每一個庫里亞則根據它內部成員的多數人的意見來決定如何投這一票。庫里亞大會雖無權提出議案和修改議案,但重
9、要的提案和措施不經它的批準就不能施行。一切行政長官和高級公職,包括勒克斯在內,都由元老院提名而由這個大會選舉。羅馬授任官職的方式就是由這個大會通過一道命令-庫里亞授權令(lex curiata de imperio)-把權授與上述這些官員。這些官員,即使選舉手續(xù)已完成,還必須通過這種授權方式,然后才能就職。凡涉及羅馬公民生命的刑事訴訟案如果上訴到“庫里亞大會”,則該大會有最后裁決之權。7從這些方面看來,王政時代的羅馬人民是掌握有一定實權的。 羅馬王政時代的“勒克斯”(rex)首先是一位將領,也是一位祭司,但他沒有管理內政之一權,他在戰(zhàn)場上或平時在城中肯定具有指揮軍隊的絕對權力。王政時代的七個“
10、王”-勒克斯,其中有二個是拉丁人,二個是薩賓人,三個是伊達拉里亞人。從其民族和出身就可看出,勒克斯決非世襲。而最后的一位勒克斯-高傲者塔克文則因其子強暴了一位婦女,激起人民的憤慨,從而導致王室被人民驅逐,王位傾覆的命運。不管那位名為魯克麗霞被辱的傳說是否屬實,羅馬人民輕而易舉地就推翻了王政,建立了共和國的經過卻屬于確鑿的史實。摩爾根對羅馬王政時代的社會政治組織的概括是:“這是一個元老院,一個人民大會以及由它們提名和選舉的一位統(tǒng)帥所領導的軍事民主制?!? 軍事民主制的關健本質在于民主,正如摩爾根所說:“在這種制度下,人民是自由的,政治的精神(這是最關緊要的問題)是民主的?!?下面讓我們看一看古代
11、中國的宗法制度。 二、 中國的“宗法制” 如果說軍事民主制是古代西方早期的核心的社會組織形式,那么宗法制就是古代中國統(tǒng)轄家庭倫理和社會政治的主體結構。 中國的宗法制度源于原始社會父系氏族家長制。它建立在氏族血緣關系紐帶之上,是家族血緣關系與社會政治等級關系、交融、結合的產物,它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確立于西周時代。 根據馮天瑜、何曉明、周積明三位先生所合著的中華文化史一書的論述,宗法制是一種龐大、復雜但卻井然有序的血緣政治社會構造體系?!白凇弊钟懈?、主旨之意。白虎通義說:“宗者,尊也。為先祖者,宗人之所尊也。”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意識里,宗與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白濉笔侵溉w有血緣關系的人,并無主從
12、之別;“宗”則指在親族中奉一個以為主,故有所謂祖宗之稱。把這種家族血緣關系引入社會政治關系,就產生了最具中國特色的宗法制。社會的最高統(tǒng)治者君王自命為“天子”,即天帝的長子,“奉天承運”治理天下的土地和臣民。從政治關系上說,君王是天下的共主,從宗法關系來說,君王是天下的大宗。君王之位,由嫡長子繼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其余王子(嫡系非長子及庶子)則被封為諸候,他們對于君王來說是小宗,但對于其封國內的其他臣民來說又為大宗,其位亦由其嫡長子繼承,余子則封卿大夫,再往下封為士等不同的等級,大小宗關系依次排列。這種宗法制也適用于異族貴族。 宗法制源于父系氏族的敬宗尊祖?zhèn)鹘y(tǒng),而到了西周,則因分封制的實行而確
13、立。宗法制與分封制相輔相成,宗法制傳統(tǒng)導致了西周的分封制,而分封制則最終完善、完成了宗法制。分封制是依據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則來實施的,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內容。 夏、商時期,社會組織結構上的血緣關系基本保持,政治權力的繼承也限在同宗之內,但在由誰繼承這一問題上并無明確規(guī)定。以商為例,從湯至紂,共31王,王位遞嬗30次,其中兄終弟及者14,父死子繼者16,幾乎各占一半。依商朝“兄終弟及”的制度,兄死,王權由弟繼承,直至少弟死后,再由長兄之子繼王位,再行“兄終弟及”。但是,自第11王仲丁之后,這一制度發(fā)生危機。繼位之弟死,弟之子卻不肯還王位于兄之子,王室一片混亂,“廢嫡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
14、代立?!?0 及至周代,周人改“兄終弟及”為“父死子繼”,這自然更符合人類的天性,因為就血親關系而言,兄弟當然不如父子親密。不過君王們后妃成群,兒子有嫡庶之分,嫡子之間又有長幼之別,為了避免王位糾紛,不致兄弟爭位、骨肉相殘,于是又立下“立子以貴不以長”(嫡子先于庶子)、“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先于嫡次子)的王位繼承制度。 古代中國的君王,絕不同于權限極為有限的“巴賽勒斯”或“勒克斯”,他們是整個家國的大家長,具有絕對的權威。繼承王位,就意味著繼承天下的全部土地、全部人民和財產。為了處理好與諸弟的關系,嫡長子又分別將若干土地連同居民封給諸弟,并允許諸弟享有對這一部土地、居民的統(tǒng)治特權和宗主地位
15、。這在政治上是“授土授民”,在宗法上是“別子為祖”。二者合一,便構成了分封制度。 除了分封制和嫡長子繼承制,宗法制的形成還得助于商周時期盛行的宗廟祭祀制度。根據許慎的說文解字,宗法之“宗”,“”為房頂,“示”為神主,合指供奉神主之位的廟宇,其原始含義是“尊祖廟也”。馮天瑜等先生所著中華文化史對此作了精辟的論述: 宗法制度以血緣親疏來辨別同宗子孫的尊卑等級關系,以維系宗族的團結,故十分強調尊祖敬宗。而實現這一目的的極好形式,是隆重莊嚴的宗廟祭祀制度。商人也有繁復的祭祀典儀,但不象西周人那樣具有嚴格的宗法意義。西周時代,祭祖是大宗的特權,小宗則無此權力。所謂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禮記曲禮下)。又
16、所謂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大宗的尊貴地位以及重大責任,通過隆重莊嚴的宗廟祭祀制度鮮明體現出來,這就是所謂“大宗者,尊之統(tǒng)也;大宗者,收族也?!保ǘY記喪服。收族就是“別親疏,序昭穆”,組織、團結族人?!?1 宗法制度以家族血緣關系制約政治權力分配和家庭倫理道德規(guī)范,它以治家的模式,為古代中國的政治立下了上下有別,尊卑分明、事君如事父的秩序,為家為國都立了綱紀。以后的中國國粹-“三綱五常”即奠基于宗法制的基礎上,盛行于中華民族的歷史兩千余年,直至本世紀初。歷史證明,宗法制構造了中國社會的傳統(tǒng)結構。在政治、倫理、思想文化上形成了萬流歸宗的體系。 然而,西周形成的宗法制構造了中國社會的傳統(tǒng)結構,并非
17、意味著后世承襲了西周宗法制的全部內容。事實上,由西周大分封所構筑的宗法體系在西周末期即已開始瓦解。詩經大雅中所說的“宗子維城,無俾城壞。”即反映出周幽王時期宗法制崩壞的情形。春秋戰(zhàn)國以后,這種由周初大分封而形成的血緣紐帶體系更顯瓦解之勢。周初,“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12及至經歷春秋兼并,到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三雄僅有燕國王室為姬姓,其余六國皆為異姓掌權。西周確立的這種按照血緣關系分封而確立的宗法體系雖被破壞,但宗法制的傳統(tǒng)卻被以后的中國承襲貫穿于各個領域,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巨大影響。 三、 軍事民主制與宗法制對西、中方的影響 1對國家觀念和政治體制的影響 軍事民主制和宗法制作為古代
18、西方和中國的早期傳統(tǒng),不僅決定了古代中西方社會結構,也直接促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國家觀。 軍事民主制所承襲的氏族民主傳統(tǒng),使其在人民大會和奠長會議中不斷得到發(fā)揚,這直接導致了巴賽勒斯和勒克斯權力的逐漸削弱,直至最終“王位”的傾覆。希臘的城邦進入階級社會以后,大多廢除了巴賽勒斯,實行一種貴族共和或民主政治。羅馬的王政由于第七位“王”-勒克斯-高傲者塔克文及其子不端行為就被羅馬人民推翻,而建立了共和國。 不論是希臘還是羅馬,在從軍事民主制階段向國家過渡的過程中,那種原始的氏族血緣關系逐漸地被疏離,而這種疏離都是通過改革而完成的。在希臘的雅典,公元前508-507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第一條措施就是廢除
19、傳統(tǒng)的4個血緣部落而代之以10個新的地域部落,并按新部落體制進行選舉。羅馬王政時代的塞爾維烏斯土力烏斯的改革,其中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廢除了原來的3個血緣部落,把羅馬城區(qū)劃分為4個地域部落,從而拆毀了血緣關系的藩籬,促進了羅馬國家的形成。古代西方的這種大規(guī)模、并十分徹底的離散血緣關系的措施,不僅極大地削弱了氏族貴族的權力和勢力,而且還加強了軍事民主制時代沿襲下來的民主傳統(tǒng),使按地域組織居住的公民可以不受血緣關系的干擾和影響,正當行使自己的選舉和表決權。 血緣關系的破壞,民主傳統(tǒng)的發(fā)揚,使古代西方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古代中國的國家觀。羅馬政治家西塞羅在其論共和國一書中,詳細表述了這種國家觀。他認為:“
20、國家是人民的事務,而人民并不是所有的人以某種相聚方式達成的集合,而是聚在一起的眾多的人為其共同的利益,在法律方面達成一致的聯(lián)合”13西塞羅還頗為具體地描述了人們如何建立國家的情景。他認為人們?yōu)楣餐睦娼Y成群體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個人的軟弱,而是由于一種必然的根植于人的本性之中的一種社會精神,因為人不是一種孤獨的、不喜交際的生物。人們結成的群體首先在一個確定的地方定居,這個地方或依自然之勢或經人工勞作成為一個能供人們生活的集居地,人們把這個集居地稱為“鎮(zhèn)”(oppidum)或“城”(urbs ) 。這個“鎮(zhèn)”或“城”有屬于公共的集會地和祠廟。通常由一群人組成的每一個民族,由居住地形成的每一個城市
21、,由人民的事務構成的每一個國家,都必定為一些審議的團體來管理,這就產生了最初的國家。14從西塞羅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古代西方的國家觀帶有明顯的“主權在民”的思想。“人民的事務”這個國家稱謂由拉丁文的“res”(事務)和“publica”(人民的)兩個詞構成,人民的事務構成了國家的本質核心,人民的利益自然成為國家產生與存在的最高宗旨。在這種原始社會軍事民主制的傳統(tǒng)下形成的國家,無論是采用何種統(tǒng)治形式,主權在民的本質特點卻是共同的。亞里士多德說:“凡享有政治權利的公民的多數決議,無論在寡頭、貴族或平民政體中,總是最后的裁斷,具有最高的權威?!?5在古代的希臘和羅馬,國家政治制度雖有貴族政治、平民
22、政治之差別但其本質是民主的,這決不同于古代中國。 古代中國的宗法制,其直接后果即將父系氏族家長制的治家方式變?yōu)閲业墓芾矸绞健沂羌易宓臄U大化,是血緣關系的政治化。國家的君主即為“國家”的“家長”。而“國”即為君主的“家”。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中國把國稱為“國家”。治國之道也始于治家,一個有志男兒的最高理想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種“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是宗法制影響的一個最主要的后果。“家國同構”即指家庭家族與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的共同性。這種共同性源于氏族社會血緣紐帶解體不充分而遺留下來的血親關系,這種血親關系與社會關系的聯(lián)通,形成 了古代中國社會的本質性結構。無論家與國,
23、其組織系統(tǒng)和權力配置都是嚴格按照父系氏族的家長制傳統(tǒng)來施行。這種“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穩(wěn)固地植根于中國的歷代政治之中,其影響甚至延續(xù)至今。家是小國,國是大家。在家中,父系家長的地位至尊,權力最大。在國中:國君的地位至尊,權力最大。家長在家中,如同君王在國中,父命如君命。周易家人云:“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本髟趪校腥绺讣议L在家中,父命不可違?!胺蚓撸癖姼改敢病保ㄐ聲Y三本)。君與父互為表里,統(tǒng)轄內外,父為“家君”,君為“國父”,君父同倫,家國同構,可謂宗法制本質之核心。 周易序卦傳說:“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
24、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措?!边@段話一語中的地點明了國家政治制度與家庭之間的關系。 “家國同構”的同一,導致了對家庭成員和國家臣民義務要求的同一,即忠孝的同一。忠與孝的對象是君、父,對象雖不同,但所要求的絕對順從這一點是相同的。所謂求忠臣于孝子之門,忠孝是一個臣民義務的兩個方面:內孝于父、外忠于君。既然家國同構,君父同倫,那么忠孝也是同義的,正因如此,孝經才說:“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故以孝事君則忠”。禮記直接把忠君與孝相聯(lián)系:“事君不忠非孝也。” 這種“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君父同倫。和忠孝同義的宗法制要求,當然會形成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需要說明的是,堯舜之時,中國也留有氏
25、族的民主制傳統(tǒng),夏、商、周時,中國也可能出現過少數人治理的貴族政體,但一人主治的君主專制政體卻在中國確立得最早,沿襲得也最久,發(fā)展得也最為充分。這與古代西方在軍事民主制傳統(tǒng)下形成的民主傳統(tǒng)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民主政體與專制政體對人的作用與影響 亞里士多德說:“古代各邦一般都通行王制,王制所以適于古代,由于那時賢哲稀少,而且各邦都地小人稀。另一理由是古代諸王都曾經對人民積有功德,同時少數具有才德的人也未必對世人全無恩澤,但功德特大的一人首先受到了擁戴。隨后,有同樣才德的人增多了,他們不甘心受制于一人,要求共同參加治理,這樣就產生了立憲政體。更后,這些賢良漸趨腐敗,他們侵占公共財物,據以自肥這里
26、就滋生了尚富的淵源,而邦國的名位漸漸以財產為根據,由是興起了寡頭政體。隨后,寡頭政體先變?yōu)橘哉?跟著,僭政又變?yōu)槠矫?民主)政體.追溯這一系列變遷的原因就全在于為政者憑借名位,競尚貪婪,于是減少了參與統(tǒng)治的團體和人數,增強了平民群眾的勢力,于是發(fā)生了變亂,而最后建立了平民政體。”16 亞里士多德的這段論述,基本上反映了希臘城邦政治制度的發(fā)展、演變狀況。歷史向我們清楚地表明:在由原始社會步入文明的這一關鍵的歷史階段,古代西方和中國都出現了軍事首長或部落首領權力的高度集中,即都出現了早期的君主制。然而,古代西方早期的君主制的發(fā)展是沿著一條王權逐步弱化,民主因素不斷強化,最終形成了比較健全的民主政治
27、的道路來進行的;而古代中國早期的君主制的發(fā)展是伴隨著宗法制的形成和確立,王權得以日益強化的方式來進行的,雖經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民本主義思潮的沖擊,但并未出現半點兒的弱化。秦漢帝國的建立,使這種君主制的政體發(fā)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古代西方和中國各自的民主政體和專制政體各為其文明的發(fā)展,營造了兩種頗為不同的氛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文價值觀。 古代希臘城邦的民主政體和羅馬的貴族共和休制,其民主程度、其運行方式雖有差異,但其本質都是“主權在民”正如“民主”一詞本身所體現的含義一樣:希臘文的“民主”(demokratia)一詞,是由demos 和 kratos兩個詞組成,前者意為“人民”,后者意為“權力”,
28、“民主”即是“人民的權力”。這種民主政體對人的作用和影響,首要的一點就是個人的平等和自由。希羅多德曾說:“不僅這一項,而且有許多其他的例子,都明白地顯示出:權利的平等是一件絕好的事,因為即使雅典人,當他們處于僭主統(tǒng)治之下時,他們在戰(zhàn)爭中并不比他們的鄰人更為英勇,可一旦他們掙脫了桎梏,他們即絕對地成為個中翹楚。這清楚地說明,在他們受壓迫時,就像為主人做工的奴隸一樣,當他們贏得自由時,他們每個人都盡力展現他們自己?!?7伯里克利在那篇著名的雅典陣亡將士國葬典禮上的演說中自豪地說道:“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范,而不是我們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解決私人爭執(zhí)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前都一律平等。讓一個人優(yōu)先承擔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美容院加盟商權益保障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成都商鋪租賃合同-融入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元素3篇
- 2025年度車間承包合同范本-智能物流與倉儲一體化4篇
- 2025年度個人二手房交易房產權屬證明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城市商業(yè)圈商鋪租賃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版綠色建筑項目租賃與能源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木工行業(yè)綠色供應鏈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木材產品定制加工合同規(guī)范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城鎮(zhèn)化PPP項目特許經營合同3篇
- 2025年度電商區(qū)塊鏈技術應用合作框架合同4篇
- 提高靜脈留置使用率品管圈課件
- GB/T 10739-2023紙、紙板和紙漿試樣處理和試驗的標準大氣條件
- 《心態(tài)與思維模式》課件
- 物流服務項目的投標書
- C語言程序設計(慕課版 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行業(yè)會計比較(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值機業(yè)務與行李運輸實務(第3版)高職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高考英語語法填空專項訓練(含解析)
- 危險化學品企業(yè)安全生產標準化課件
- 《美的歷程》導讀課件
- 心電圖 (史上最完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