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產林改造工程的技術策略與實施方法_第1頁
油茶低產林改造工程的技術策略與實施方法_第2頁
油茶低產林改造工程的技術策略與實施方法_第3頁
油茶低產林改造工程的技術策略與實施方法_第4頁
油茶低產林改造工程的技術策略與實施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油茶低產林改造工程的技術策略與實施方法第4卷第4期1991年8月林業(yè)科學研究forest11esea11chvo1.4.no.4aug.,1991油茶低產林改造工程的技術策略與實施方法林少韓李桂梅(re胃林業(yè)科學研兜豌亞熱帶林業(yè)研究所)摘蜜為了確保油茶低改工程的質量,推廣先進技術,在系統(tǒng)分析我國油茶低產原目的基礎上,提出了十項適用的低改技術,并結合我國油茶產區(qū)的實際,提出了治標與治車相結臺,實行以良種為基礎,優(yōu)化林舟及樹休結構,維護及提高地力的綜合改造技術策略和措施.美調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策略/油茶是我國主要食用油料樹種,大力開發(fā)油茶資源,提高油茶產量是解決我國食油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之一.但

2、多年來,油茶生產發(fā)展緩慢,產量長期徘徊,產值偏低,影響了山區(qū)經濟發(fā)展和人民對發(fā)展油茶生產的積極性.為了振*油茶生產,緩解油茶產區(qū)油脂生產的壓力,發(fā)揮油茶不占耕地,擁有長期效益,有利于開展多種經營和充分發(fā)展山區(qū)經濟的優(yōu)勢,國家將”油茶低產林改造作為一項工程,列入”八五農業(yè)綜合開發(fā)項目.目的是通過推廣先進技術,優(yōu)化林分結構,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為大面積油茶低產林改造做出示范,從而使現(xiàn)有油茶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提高油茶商品生產能力.1低產油茶林形成的原因我國現(xiàn)有油茶林,多數(shù)處于半野生狀態(tài),類型混雜,管理粗放,單產很低.建國以來的41年中,全國年產茶油150kt以上的僅5年,而產量不足100kt的卻

3、有2輝,其平均畝產油只有1.8kgil1.低產原因有多種多樣,但各地區(qū)帶普遍性的重要原因是,1.1管理租放,魄力囊遇這類低產林一是多年沒有撫育,林內雜草灌術叢生,通風透光不良,水分養(yǎng)分不足,影響了油茶樹的生長和結實.二是撫育管理不當,引起水土流失.據(jù)浙江南湖林場調查材料,坡度15.2o.的油茶林地,由于墾復后水土保持工作沒有跟上,經一場大雨后,在389nl的林地中,出現(xiàn)寬21.8cnl,深7.8cm的沖刷溝26條,被沖走的土壤2.8m”,.隨著水土流失,大量營養(yǎng)元素被帶走.據(jù)浙江常山油科所剩定,從7月6日始,在不到100天的時間內,每畝流失的氮素5.15l【g,磷素0.57l【g,鉀素3.4l

4、【g”.而油茶在其年循環(huán)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產區(qū)農民又極少對茶林施肥,甚至連茶枯還山也做不到.所以地力衰退,肥力不足,樹勢衰弱,太小年產量懸殊.1.2林特侗老,稀密不勻我國油茶栽培歷史悠久,除解放后新種植的中,幼林外,大部分屬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率文于199o年9月13日收科.1)圭耳浦蔫技術枷練班.1977,浦榮拄木鷹科,4ltz.354轉業(yè)科學研究4卷的老林,長期沒有進行人工更新.而是由天然下種更新代替了人工栽培,形成了.幾代同堂”稀密不勻的異齡林.在這種林地上一部分占比例很大的老齡植株,生理機能差,新陳代謝弱,生長發(fā)育不旺,落花落果嚴重,另一部分是由劣籽天然下種,發(fā)育成劣株,其結果少

5、,株產低,造成單產亦低.1.3類型混雜,花期偏晚由于過去營造的太片油茶林,忽視了與產量密切相關的花期生態(tài)因子,長期采用實生繁殖,致使現(xiàn)有林的品種,良莠混雜,差異很大.往往在同類型同林分,同經營管理條件下,植株間產量高低相差達1o倍至3o倍,豐產單株年產果5okg以上,而低產單株,僅產0.51kg果或顆粒無收,林分中仍有孕性極低,花而不實,花期特晚,果小皮厚,出油率低的一些劣種.這些都嚴重影響單產的提高.1.4炭瘟病危謇嚴重炭疽病在油茶產區(qū)發(fā)生普遍,蔓延迅速,引起嚴重落蕾,落果和枝梢枯死據(jù)1972年在浙江武義林場調查,嚴重病區(qū)株發(fā)病率達80.6.以5月份樹上果實為100,該區(qū)不同月份開始發(fā)病的病

6、樹,平均存果率僅31.7,而無病樹的存果率為95%1973年調查2畝油茶林地因炭疽病落果使每畝減產茶果67.5kg,折油4kg”.可見,炭疽病引起落果是給茶樹顯果后造成當年產量損失的重要原因.2十項適用低改技術及其增產涪力2.1墨復深孢,建設油萘三保山墾復是產區(qū)農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條增產經驗,各地關于墾復的農諺是很多的,如”七挖金,八挖銀”,”冬挖山,夏鋤草,犁耙上岸,鋤頭上山”,”茶子進屋,上山墾復,“挖山清蔸,倒山壅蔸,”挖太塊,土翻面,邊壓土,”油茶增產沒別竅,三年兩頭挖一道等,不僅指出了適宜的墾復時期,而且闡明了具體方法.通過墾復可以清除雜草灌木,改善林地環(huán)境,疏松土壤,增強抗

7、性,減少病蟲危害.深墾的作用還在于翻埋了林地雜草,直接和間接地增加了土壤肥力,可促進油茶生長發(fā)育和提高產量.湖南省漢壽縣巖嘴鄉(xiāng)l080畝茶山,過去因丟荒畝產油僅35.5kg,1976年全面墾復深挖,開竹節(jié)溝,產量逐年上升,1977年畝產油6.75kg,1978年8.5kg,1979年10kg,198o年12.3kg,產量翻了兩番.墾復必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坡度在2o.以下的荒蕪油茶山可全墾,全墾后,根據(jù)情況隔一定距離,沿水平線環(huán)山做梯土帶,外高里低,外緣筑土埂,內壁開竹節(jié)溝,對于橫行油茶不整齊的,可根據(jù)地形,作魚鱗式梯土帶,逐步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山,建設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山.

8、墾復適宜的深度和范圍,可按.五深五淺的原則進行調節(jié),即”冬墾深,夏鋤淺,平山深,陡坡淺,老荒深,子荒淺,土山深,石山淺,行間深,蔸旁淺,.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淺鋤”.2.2增施肥料,改進施肥方法,提高化肥和用率據(jù)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結果,我國南方丘陵紅黃壤地區(qū),土壤有機質含量只有1%左右,且普遍缺磷這次南方七省(區(qū))的低玫油蒜林地太多屬此類土壤,應十分重視土壤施肥.2)林步韓-1目82,豇土丘陵油茶過密慨產林改造,紅黃壤綜合利用,239249,浙江省科委騙印4期林步韓等;油茶低產林改造工程的技術策略與實施方法施肥耍因地制宜,廣開肥源,堅持”以山養(yǎng)山,種肥養(yǎng)林,茶枯還山,落葉歸根”的原則.采取以磷增

9、氮,以小肥換太肥等辦法,即充分利用林地雜草,枯枝落葉及茶枯制作肥料,并大力間種豬屎豆,四方屯,印尼綠豆,巴西豇豆等綠肥.還耍適當增施農家肥和化肥.丘陵紅壤一般含磷量較低,特別是有效磷極度貧乏,雖然有些油茶林的土壤也曾施過一定數(shù)量的磷肥,但有效磷含量并未增加.這主要是在ph5.o左右的酸性條件下,有效磷與土壤中大量存在的活性鐵鋁生成溶解度很低,不易被植物吸收的磷鹽而被固定下來.因此,油茶林在增施磷肥時耍與有機肥和適量石灰配合施用,或者在綠肥壓青同時施用.這樣有機質分解過程能掩蔽鐵鋁,溶解難溶性磷鹽,增加不易被土壤固定的有機態(tài)磷,以滿足油茶在各生育階段對磷素的需要.在油茶低改各項措施中,施肥投資所

10、占比重較大,這是否合算?據(jù)常山油科所予19781979年兩年在輥輅村50畝試驗林試驗,每畝肥料費7.6元,兩年平均畝產油25kg,增產44.78,即每畝增產油7.73kg,這說明油茶施肥,無論是增產效果和經濟效益都是合算的.在有機質含量很低,氮,磷缺乏的紅壤中,氮肥與磷肥混合施用,增產效果顯著,經濟效益明顯,氮磷與茶餅混合施用效果更佳.施肥量t每畝施尿素20kg,過磷酸鈣30kg,氯化鉀肥t0kg或用全價復合肥20kg/畝.施肥方法應根據(jù)油茶水平側根有明顯提升和吸收根多集中在側根尖端的特點,沿樹冠投影內緣挖深,寬3040cm的環(huán)狀斷溝(在坡度太的地方,于樹冠上方挖半月形溝),然后施肥,撒勻并嚴

11、實覆土,以后逐年分次更換位置,適當加深和加寬施肥溝,以促進油茶吸收根層的增加和發(fā)展.2.3開展立體經營,麓立以油蓉為主的多韭生產結構林地間作,以耕代撫是一種集約而又經濟的土壤管理措施.間作既節(jié)省了墾復的人力,又能增加收入,同時可加速土壤的熟化,改變土壤結構,促進微生物活動和有機質分解,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有利予油茶抽梢,孕蕾和?;?保果,增加油茶產量.據(jù)各地經驗,適宜林間套種的除了綠肥外,還有草本油料,糧食作物,生姜藥材等經濟作物,并且都有一定的經濟收益.如浙江文成縣呂溪鄉(xiāng)朱蛉村,在油榮梯地上種糧食作物,一般畝產茶油1015kg,豐產年平均畝產油20.3kg,糧食畝產超500kg;

12、湖南省長沙縣五美鄉(xiāng)在油茶林中間種花生,油菜,三種油料畝產油超50kg,間作地的茶油畝產保持在109.5kg,邵陽縣全縣有32.6萬畝油茶,其中幼林約3萬畝,1984年產茶油2328.45t,按30萬畝結實面積計,畝產茶油7.8kg,其中t黃亭市鄉(xiāng)38800畝茶山,平均畝產榮油l0.3kg,這樣大面積豐產主要采取了墾復,間柞兩項措施.該縣1979年始每年間作面積都在7萬畝以上,1985年間柞l0.8萬畝,總收入570萬元.此外,湖南,福建等地在油茶林間套種白術,丹皮,田七,太子參等藥用植物,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問作要合理,要特別注意選擇適宜在油茶林地間種的作物,適當增施肥料和輪作,作物要與油

13、茶保持適當?shù)木嚯x.總之,作物的種類和間作方法均以不與油茶爭光,爭水,爭肥為原則,以促進土壤熟化,達到油榮增產為目的.2.4贍密補囂,促進形成臺理群體結構油茶林相是否整齊,關系到對光能和地力的充分利用,也影響油茶的產量和質量.然而,我國現(xiàn)有太面積油茶成林,不是過稀,就是過密,分布也極不均勻,缺株相當普遍.據(jù)調查,3)韋雍時,1984,幾種肥科強其棍臺使用對油蒂的施肥效果.浙江韓學院輯技通訊,(1):81n85林業(yè)科學研究在立地條件,品種類型,栽培措施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每畝油茶株數(shù)多的200多株,少的3o40株,都達不到高產.因此,調整密度,改造林相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重要措施.過密低產的油萘林,

14、因枝葉交錯,透光不足,使樹冠的內部枝條千枯,結果位置上移,樹勢和產量急劇下降.為解決油萘密植封行后的低產問題,浙江武義林場于1977年冬至1978年春,在過密低產油茶林中就隔行砍伐了5265株,株數(shù)在減少,但產量在逐年增加,1979年比1978年增產4o,比1977年產量翻一番【.對稀林,在林間空地或缺蔸的地方進行補植,既能改造林相,又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如浙江常山縣新昌,芳村兩個鄉(xiāng),近7萬畝油茶林,普遍采用良種大苗進行缺株補植,平均每畝增加2o株左右,二,三年后投產,對提高油茶單產起了重要作用.不論疏林補植,密林問伐,每畝保留的株數(shù),都要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來決定.一般每畝保持60120株.對

15、岑溪軟枝油篆或陽春油茶等矮冠類型,保持80140株j對于福建永泰的龍眼油茶,每畝可保持100160株.總之,間密補稀后的林分密度以適中,均勻,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為前提.間密補稀的方法t對株行距整齊的可采用隔行,隔株或留優(yōu)去劣的辦法逐步同伐對于株行距不整齊而過密的低產林,可按預定的距離,水平環(huán)山墾復成梯帶,梯帶上的油萘保留,梯帶外的油茶逐步砍除,對于林問空地,則按規(guī)格要求,定點補植優(yōu)良無性系太苗或移植抗病高產的幼樹.2.5運用修剪技術,改造低產樹體結構粗放經營的油茶林,枝條密生,重疊交叉,通風透光不良,樹勢弱,結實少,產量低.為了增強樹勢,促進生長發(fā)育,減少病蟲危害,臺理利用空間,保證樹冠上下

16、內外多開花結果,除了調整密度外,進行臺理修剪,改善樹體內膛透光條件,很有必要.據(jù)湖北林科所在麻城點試驗,修剪樹19841988年五年平均畝產油26.53kg,比對照19.o2kg,產量增長了39.5,每平方米冠幅的產果量,由改造樹形前的1.01kg,上升到1.69kg,且縮小了大小年的產量差距【3】.根據(jù)油茶極性生長不強,潛伏芽易萌發(fā),抽梢發(fā)枝率高,分枝級數(shù)多,樹冠易郁閉,易出現(xiàn)競爭枝和徒長枝,生長枝和結果枝無明顯差別等特性,對低產的成齡樹,可采取如下修剪方法.改造樹形:剪去過多的大枝或骨干枝,基部以保留45根主枝為宜,將自然圓頭形和傘形樹形,改造成凹凸狀開心形j控制競爭枝.一般在油茶樹上常出

17、現(xiàn)兩種競爭枝,即二枝或三枝競爭.在出現(xiàn)二枝競爭時,即根據(jù)其生長勢,剪除競爭的一方.若是三枝競爭,則剪除中心枝,以保持其開張角度,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穩(wěn)定優(yōu)良的豐產樹形,結果枝和生長枝的修剪t由于油茶極性生長不強,結果枝和生長枝容易衰老,可采取回縮修剪的辦法,將其生長結果35年以后的枝條,向下回縮剪去12年的生長量,即剪除原枝條長度l/32/5,對個別太弱枝條,還應向下回縮,以使其能發(fā)出較為健壯的生長結果枝j剪除枯枝,病蟲害枝,細弱內膛枝,腳枝,下垂枝等.修剪時間:以冬,春為宜,此時修剪因氣溫低,濕度小,剪口不易感染病害,且傷流少有利剪口愈臺.2.6劣株嫁接換冠,優(yōu)化#分產量結構現(xiàn)有油茶林分中,大

18、多類型混雜,良莠不齊,單株產最差異很大,據(jù)1977年浙江省油茶良種普查統(tǒng)計,一般低產林分中有7o產量產自30的植株,而7o的劣株,只有3o的產量,可見低產劣株所占比例之大】.為了進行品種(或類型)改造和整治,首先必須對林分4期林少韓等t油榮低產林改造工程的技術策略與實施方法中的劣株和中,高產株進行標記,凡樹齡處于中,壯齡,長勢正常,三年單株平均產果量不足0.5kg者為劣棕,高于5kg且比較抗病的為高產株,其余為中產株.然后根據(jù)林分品種(類型)優(yōu)劣程度,按以下兩種方式進行劣株嫁接換冠l全林嫁接t需高接換冠的劣株占80以上,除保留少數(shù)中,高產植株外,其余的均一次嫁接換冠完畢,分批嫁接:因低產劣株在

19、林分中分布不規(guī)則,故適宜分批嫁接,先按梯土帶(蘭保山)劃分嫁接行和保留行,進行隔行嫁接,先接嫁接行的劣株(第一批),經34年后,再對保留行的劣株進行嫁接(第二批),對行內中,高產株應全部保留.用高接換冠法進行品種整治的頭13年,在產量上發(fā)揮作用的僅是改善了林分的透光條件,要到第四年嫁接株投產后,油茶產量才會大幅度提高.如湖南郁東黃草坪林場于1975年用大砧嫁接5.6畝,嫁接后的510年(19781983年)平均畝產油22.15kg,到1985年平均畝產油37.8kg.上述兩種劣株嫁接換冠方式,以分期分批嫁接效果為最佳,這種方式適合于生產上應用,花工少,見效快,對嫁接后頭3年損失少.全林嫁接換冠

20、適合于良種化地區(qū),對一些砧術條件較好,劣種較多的中,幼林可以采用.2.7利用土蜂,放葬蜜蜂,提高油茶結實率在油茶林中,授粉昆蟲有蟻,虻,蛾,蝶,蜂等40余種,其中授粉效果最好的是土生野蜜蜂,如大分舌蜂,油茶地蜂,紋地蜂,湖南地蜂等.它們分布廣,繁殖快,數(shù)量多,抗性強,髓適應油茶林的環(huán)境和油茶授粉的特性.為了充分利用土蜂,必須做好以下幾點t保護土蜂;土蜂每年i0i1月下旬羽化出土,這時不要在油茶林內燒火熏煙或噴灑農藥,招引土蜂筑巢t在土蜂少的林地,可通過墾復,修筑梯土帶,挖竹節(jié)溝,埂上挖馬蹄坑等措施,招引土蜂筑巢,引放土蜂;在無蜂或少蜂區(qū),于適宜的地點在梯埂壁上或土壤疏松的林冠下挖坑,在其壁上打

21、寬11.5cm,深3040cm的引蜂孔,然后引放正在交尾或已交尾的雌蜂,每孔一只,每畝12孔,或采用插花小罩法引放油茶地蜂,紋地蜂,放養(yǎng)量47罩/畝,每罩50100頭,34年后就能滿足授粉的需要.在油茶花期,放養(yǎng)意大利蜜蜂,可提高油茶結實率.但放養(yǎng)時,必須喂飼解毒靈,每10個蜂胚可放解毒靈1號或2號2530g,要及時除去爛蛹.2.b采用鐮臺措施,防治油茶嶷疽睛炭疽病幾乎可以危害油茶的全部地上器官造成梢枯,落葉,落蕾及落果,尤以落果更為嚴重,使眼看到手的茶果(產量)毀于菌手,損失直觀.防治方法t改善經營措施,提高林分和植株的抗病力.如套種作物時忌用高桿作物,以免林內濕度過大,對過密的林分應適度修

22、剪,淘汰病株,既減少病源,又改善林分通風透光條件,施肥應避免單施氮肥,撫育管理時要避免損傷油茶,防止病從傷口侵入.及時清除病部,以減少早春病害的初侵染來源,乃是防治炭疽病的有效措施.適時噴藥保護果實,初夏用波爾多液+2茶枯水,50%退菌特或50%多菌靈可濕性jsoo倍液,每隔半月噴灑一次,效果甚佳.2.9適時采收,提寓油茶種耔出油率油茶果實在完全成熟前半個月內,其油分的積累和轉化最快,只有掌握好適宜的采收期,才能豐產豐收.近年來各產區(qū)普遍提早采摘,這不僅影響出油率,也影響茶油質量.如浙江林業(yè)科學薪究4卷常山縣新昌鄉(xiāng)黃塘村,1977年適時采收,全村150t茶果出油12585kg(每100kg果出

23、油6?99kg);1978年提早采摘(10月7日開始采收),190t茶果僅出油8000kg(每100kg果出油4?2kg),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油蓉的采收期要按照品種或類型來確定,霜降種一般在霜降前3天到后7天采摘寒露種一般在”寒露前3天到后7天采摘,最為適宜.果實采收期正是油茶花蕾臺苞待放之時,應避免損傷枝條和花營.2.10改革榨油技術,提高出濁率,綜合利用餅釉機械壓榨制油工藝,不可能將茶籽中所含油脂全部壓出,茶餅中殘油含量約67,過去這部分油脂未被利用,實在可惜.若采用有機溶劑浸出法生產,就能得到速部分未能榨出的油脂.經測算,浙江省常山縣年產茶餅30004000t,僅用浸出法提取殘留油脂

24、一項就可增產油脂016ot,相當于1.62.1萬畝油茶林的產量(每畝以7.5kg茶油計)”.根據(jù)常山油廠實際生產情況,每生產一噸浸出茶油,可獲利潤1099元.若常山縣全部茶餅都能浸出茶油,可獲利潤1317萬元.這些茶餅浸提油后再提取皂素,可生產皂素300400t,增加產值5472萬元.經浸提油脂及提取皂素之后的茶餅,還可以作配臺飼料等繼續(xù)綜合利用.3技術策略與建議3.1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各地在改造低產林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加強經營管理,如墾復修剪,建立”三保山”,搞一地三油經營等,雖收到過一定效果,但這些措施只在一段時期起作用,過后產量提高又成了難題,原因是撫育管理并未改變油茶林的遺

25、傳狀況,只治標,不治本.要想持續(xù)穩(wěn)定增產,必須采取以良種為基礎的綜臺改造措施,如高接換種,更換劣株,以及采用優(yōu)良無性系嫁接苗造林更新等,才能徹底改變油茶低產面貌.采取上述治本措施,不僅在技術上要求高,而且不能在短期內形成經濟效益.目前資金有限,要全面實施,確有困難.但從長遠考慮,這些治本措施,又不能不搞.因此,建議各省(區(qū))分太片安排一些條件成熟的地方,超前一步進行低改實驗示范工作,建立一定面積的良種采穗圃,為今后的低改工程打下基礎.3.2集中使用肥料和資金施肥是第一期工程的關鍵技術措施,但要全面施肥尚有一定困難,這不僅與肥料的來源,數(shù)量有關,而且與用工量,臺理安排有關.在肥料不足的情況下,除

26、充分發(fā)動群眾”因地制宜,廣開肥源,以山養(yǎng)山,種肥養(yǎng)林外,建議在第一期工程實施的林地,只對增產潛力較六的重點樹進行施肥.這些重點樹應是樹冠大,品種好,病害少(炭疽病)的樹,在工程施工前應由各地技術施工小組,按統(tǒng)一標準進行標定.經初步推算,如果一畝地選l0株重點樹,把有限的肥料甩上,每株產果以1525kg計,每畝可產果150250kg另外在同一畝地上,少施和不施肥的非重點樹,總產果也可達到150200kg,臺計每畝可產果300450rkg,折油1520kg,即可達到預定的產量指標.3.3t立良種苗術繁殖實體,開晨稀棘撲檀經4省20個啟動縣對低產林分的調查,需要進行密林疏伐的林分并不多,多數(shù)需要進行

27、4)王芷虞肆,19肌,油茶豎卉教果謂查初報,油茶赍料選編,lo5115,壘目油榮科研協(xié)作蛆鏑5)常山縣糧食局,19抽茶餅柏綜合利用一常山縣油茶系列化i硨研論征臺材料.4期林步韓等.油茶低產林改造工程的技術策略與實施方法稀林補植,尤其山區(qū)林分,缺株約占2o30%.目前,雖然有的縣,鄉(xiāng),村已開始補植,但是由于時問緊,任務重,又沒有現(xiàn)成的良種苗木供應,所用苗木大部分是未經選擇的實生苗,苗木品質差.建議盡快分片建立良種苗術繁育實體,按預定質量標準,采用短穗扦插,芽苗嫁接或蛆培新技術,迅速繁育出供補植用的良種苗術,以確保工程質量.3.4開展油萘主,翻產品的深度加工殛綜臺利用油茶的低產低值,影響了生產的發(fā)

28、展,故在提高單產,開展多種經營的同時,還要開展主,副產品(包括茶油,茶枯餅,茶果殼,花粉等)的多種深度加工和利用,為油茶的增產增值開辟新途徑.隨著我國生產建設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有營養(yǎng)價值和起保健作用的茶油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大,但我國市場上供應的茶油,由于加工技術達不到國際上所規(guī)定的”最佳高級食用油標準,尚存在酸價偏高,異味重等缺點.為此,提高精煉技術,盡早生產出可供出口的類似”強維醫(yī)用保健油”和”四臺一營養(yǎng)食用油的茶油,是解決產值低的途徑之一.此外,醫(yī)藥用油需要量亦大,僅上海第三制藥廠,需用精煉榮油制藥,每年需200t左右.還有茶油在工業(yè)上可制硬化油;茶餅提取的皂素可用于制造在混凝土生產中可代替油酸,平平加,三乙酸胺等的貴重化工原料,且具有利用率高,無殘渣等優(yōu)點,皂素還可制洗發(fā)香波和絲毛洗凈劑等.參考文獻z1林步韓等,1989,中凰由榮生產理狀盈宸晨策略,世界林業(yè)研究,2().7974.z2林步韓等,1979,由茶密植封行后的音理同倪,林業(yè)科技通訊.(11)t1419.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