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中國傳統(tǒng)建筑在外觀形態(tài)上最大的特 對傳統(tǒng)建筑第五立面一一屋頂的探究 何佳20094224 建筑學091班 摘要:德國19世紀建筑師及學者森佩爾(Semper)所提出的建筑四要素之屋頂(the roof ) ”、圍合(the enclosure )和土臺(the mound ) ”,四個要素通過連接共同形成所需要的空間。屋頂的形式是建筑造型 的突岀表現,從中國屋頂的等級制到西方對拱頂、穹頂的追求和探索可以看岀,古代的建筑文化中給屋頂 賦予了很多文化內涵。木構架大屋頂是東方建筑的代表性元素。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大屋頂這一代表性的建筑 要素進行研究,深入了解其中的邏輯,從而能夠對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文化有一定
2、的了解,達到見微知著的目 的,并探討現代建筑設計中對大屋頂形式的繼承和探索。 關鍵詞:屋頂建構現代建筑設計傳統(tǒng) 一、緒論 在古時候,建筑的主要功能是為人們提供遮風避雨和可供使用的空間,空間通過墻圍合 而成,再通過屋頂的覆蓋使空間的功能得以實現。屋頂是建筑的普遍構成元素之一,沒有屋 頂的建筑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建筑,因為這樣的建筑不具備一座建筑的基本功能一一為人們提 供遮陽避雨的場所。最初的建筑實際上就是一個屋頂而已,中國建筑從有記載以來的“巢居”、 “穴居”開始,就對空間進行覆蓋以達到使用目的,形成了最早的屋頂。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 中,在中國木構架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式坡屋頂體系。
3、中國古建筑中 的坡屋頂作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一個重要特征,它的營造也符合古時”天人合一“的思想,傳 統(tǒng)木構建筑用地面、墻身和屋頂圍合起來的空間,分別體現著地、人、天的關系。 在近現代的歷史中,中國長期以來落后與西方發(fā)達國家,使得傳統(tǒng)文化在與西方文化的 對比中處于弱勢的地位,中國開始向西方學習,傳統(tǒng)文化遭到了 “冷落”甚至被摒棄。在建 筑上,加之一些客觀方面的原因,傳統(tǒng)的建筑樣式逐漸被“國際式”的建筑所取代,坡屋頂 作為傳統(tǒng)建筑的代表元素,也隨之消失在城市建筑的視野中,僅在落后的農村老建筑中還可 以找到。國際式建筑的“橫行”讓中國的城市意像變得混亂,相似的建筑遍布中國,城市失 去了文化積淀,我們常常
4、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迷失了“回家”的道路。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建筑師們開始回過頭來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 元素進行挖掘和創(chuàng)新, 中國木構大屋頂作為中國木構建筑體系中突出的形象,受到了建筑師 們的重視。 二、傳統(tǒng)建筑坡屋頂 1.屋頂的構造 古代建筑體系以木構架結構為主,傳 統(tǒng)的坡屋頂自產生、發(fā)展到基本定型經歷 了漫長的過程。由于木構的建筑形式,早 起的建筑存留較少,只能從隨葬的明器和 畫像磚上的建筑形象中看到當時屋頂部分 的大體形象。屋頂的結構形式主要取決于 它所覆蓋的結構體系,中國的木構架屋頂 依托于抬梁式和穿斗式兩種主要的木構結 構體系形成其木構屋架。(右圖為抬梁結構 示意圖) 征
5、就是其“大屋頂”的形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屋脊那優(yōu)美的曲線,這恰恰又是其內部木 架結構的外在體現。 在古代為了保護柱網外圍的版筑墻,屋頂采用較大的出檐, 并用斗拱承 接出檐。但出檐過大必然妨礙室內的采光, 而且夏季暴雨時,由屋頂下泄的雨水往往沖毀臺 基附近的地面,漢代出現了微微向上反曲的屋檐,接著晉代出現了屋角反翹結構,并產生了 舉折,經過這些手法處理后,傳統(tǒng)大屋頂巨大深遠的出檐給人以舒展的感覺,化解了大屋頂 的笨重感,下面自然形成了半封閉的空間,又保護了墻基和木構架本身,同時解決了室內的 采光問題。外在形式與其功能實現了統(tǒng)一。 2.屋頂的藝術形象 屋頂的體量大小取決于其覆蓋 的建筑空間的大小
6、,古代生產技術 水平較低,建筑空間小,屋頂多以 兩坡頂為主。隨著宗祠、宮殿建筑 的出現,人們所需要的空間越來越 大,隨之屋頂體量逐漸增大,形成 了大屋頂,其兩面坡的樣式過于單 調和笨重,于是逐漸出現了其他的 屋頂樣式。屋頂的樣式表現了傳統(tǒng) 文化中的禮制等級觀念,在古代落 后的生產條件下,占有越多空間, 表示其地位更高,大的建筑空間自然需要大屋頂,于是大屋頂所代表的等級特征逐漸形成。 到漢代已經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重檐屋頂等多種屋頂樣式。中國古代匠 師在運用屋頂形式取得藝術效果方面經驗是很豐富的,唐宋繪畫中反映了很多優(yōu)秀的組合形 象,而北京故宮和頤和園也都以屋頂形式的主次分明、變化多
7、樣來加強藝術感染力。中國古 代建筑多為橫向展開,形成建筑組群的形式,在中國建筑群中限定空間的主要是院落體系, 而標識空間等級意義的卻是其屋頂樣式。 以北京故宮為例,北京故宮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群的優(yōu)秀代表,也是屋頂藝術表現力的集大 成之作。在1.6公里長的軸線上,屋頂按照重檐、廡殿、歇山、懸山、攢尖、硬山的等級次 序使用:午門、太和殿用重檐廡殿,太和門、天安門、保和殿用重檐歇山,其余殿宇相應降 低級別,起烘托作用。整個建筑群對稱莊嚴,表現出皇權的崇高和等級的森嚴。 故宮建筑群屋頂組合 三、傳統(tǒng)建筑坡屋頂的現代詮釋 過去幾十年,由于林業(yè)資源的匱乏和木材短缺,國家對木材在建筑上的應用做了嚴格的 限制,以
8、鋼、塑等現代化材料代替木頭,使得木結構建筑一直被排除在主流建筑之外。傳統(tǒng) 的木構結構體系也被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取代,傳統(tǒng)坡屋頂“枋一檁一椽”的結構體系 失去了其所依托的木結構體系后,幾乎沒有被采用了。對于傳統(tǒng)坡屋頂在承重、 排水、遮陽、 保護墻基等多方面的問題,現代主義建筑經過材料技術的改進也得了比較好的解決。這也許 就是一些重建的古建項目(例如滕王閣)采用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原因,而僅僅在外部做 了一些傳統(tǒng)木構的符號,結構與外在形式沒有邏輯聯系,顯得有點不倫不類。 坡屋頂這種形式根植于本土文化,具有很好的地域適應性和文化內涵,當代建筑師在繼 承和借鑒傳統(tǒng)坡屋頂形式時,努力擺脫固有模式的制
9、約,用現代主義建筑手法重新詮釋坡屋 頂,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具有時代特色的現代坡屋頂建筑。坡屋頂形式的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造型處理 和材料技術上,下面介紹幾種對中國建筑坡屋頂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設計手法。 1.直接模仿 直接模仿是指對傳統(tǒng)外形的復原式再現。以陜西歷史博物館為例:陜西歷史博物館是古 都西安的標志性建筑,由于其歷史博物館的功能和處于西安古都這一歷史積淀濃厚的城市, 在下達設計任務時,就明確要求其應具有濃厚的民族傳統(tǒng)和地方特色。它以盛唐建筑風格為 切入點,不僅很好的借鑒了傳統(tǒng)建筑的院落布局,屋頂還沿用了廡殿式的屋頂,完全中軸對 稱,正脊曲度明顯,四條垂脊對稱分布,將屋頂分為四面斜坡,并著意突出四角深遠出檐
10、, 結構上在鋼筋混凝土柱上承接斗拱,斗拱、椽等構件制作精美,色彩適宜,很好的再現了傳 統(tǒng)大屋頂的藝術形象。這里設計師著重于借鑒坡屋頂的造型形式來標識特定的文化場所。 陜西歷史博物館廡殿式屋頂 2.拓撲變形 臺北國父紀念館 拓撲變形是當代建筑師經常使用的手 法,主要指變形前后的兩個圖形存在著一一 對應的連續(xù)函數。經過變形后的圖形依然可 以辨別出原形。例如臺北國父紀念館,平面 為方形,四周環(huán)繞圓柱柱廊,上面覆蓋的曲 線優(yōu)美的大屋頂是紀念館的精髓所在,看似 脫胎于傳統(tǒng)宮殿式建筑,但是又做了變形處 理,屋頂四周各一條正脊圍成方形。在正入 口坡屋面上隆起一塊,用四根柱子支起,強 化了入口意向,豐富了建筑
11、輪廓。作者“復 新”而不“復古”,通過拓撲變形創(chuàng)造了別具一格的屋頂形式。 3.隱喻 隱喻的手法不是套其形,而是師其意。它是通過運用現代的技術材料對傳統(tǒng)形式進行高 度抽象簡化和加工, 抓住內在精神,并保持原型的整體突出特征,達到聯想隱喻的效果。在 貝律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中,將建筑屋頂設計為多面坡頂,屋脊上和屋檐下的鋼結構則似脫 胎于傳統(tǒng)建筑中的屋脊裝飾和檐下斗拱。在設計中大量使用了鋼和玻璃,通過精確控制的立 體鋼桁架來塑造多面坡頂,忠實的繼承了古代木構的結構技術所體現出的真實合理的建構精 神,在建構邏輯精確性這點上,與中國傳統(tǒng)木構建筑在某種程度上大成了共鳴。用鋼結構來 表現傳統(tǒng)坡屋頂形式,具體例
12、子還有上海馮紀忠老先生設計的上海方塔園主入口大門鋼結構 坡頂的構建以及園中何陋軒精美的鋼節(jié)點與稻草覆蓋的鋪墊的完美結合。 蘇州博物館坡屋頂形式及其內部結構 結論 從結構上說,傳統(tǒng)木構坡屋頂因為現代建筑結構體系的 變化,已經不適用與大型公共建筑了,采用坡屋頂的大 型公共建筑多在其屋頂的形式或者結構構造上做文章, 以適應現代的建筑體系。但是在文化層面上,傳統(tǒng)坡屋 頂依舊是傳統(tǒng)文化的標志性元素,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 出,在公共建筑上坡屋頂形式多用于人文景區(qū)或者大型 的紀念類建筑,用來表達空間的身份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 承,在這一基礎上,建筑師們通過新的手法和結構對其 加以詮釋??梢灶A見,傳統(tǒng)的木構坡屋頂也許不會成為 公共建筑的主流,但這一屋頂造型元素以其文化韻味而 保存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混凝土攪拌站勞動合同
- 房屋買賣合同書封面
- 全新月餅購銷合同
- 綠色建筑節(jié)能材料應用推廣合同
- 游戲發(fā)行合同
- 5 我們的校園 (教學設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 一年級上冊
- 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公共事業(yè)管理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師范高等??茖W?!夺t(yī)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yè)學院《智慧教學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滁州學院《成本核算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微信公眾號運營及推廣合同
- 2025年浙江長興文旅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醫(yī)院臨床科研大數據平臺方案
- 2024年北京市中考生物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2023年涼山州西昌市人民醫(yī)院招聘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人員考試真題
- (2024)湖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部編教材的網絡培訓心得體會
- 《籃球規(guī)則》課件
- 中醫(yī)24節(jié)氣課件
- 《化工安全技術》教學設計(教學教案)
- 《與顧客溝通的技巧》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