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課堂PPT)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6/65443d40-0d9e-4f9d-be5c-308611b5b2f8/65443d40-0d9e-4f9d-be5c-308611b5b2f81.gif)
![教育目的(課堂PPT)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6/65443d40-0d9e-4f9d-be5c-308611b5b2f8/65443d40-0d9e-4f9d-be5c-308611b5b2f82.gif)
![教育目的(課堂PPT)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6/65443d40-0d9e-4f9d-be5c-308611b5b2f8/65443d40-0d9e-4f9d-be5c-308611b5b2f83.gif)
![教育目的(課堂PPT)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6/65443d40-0d9e-4f9d-be5c-308611b5b2f8/65443d40-0d9e-4f9d-be5c-308611b5b2f84.gif)
![教育目的(課堂PPT)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6/65443d40-0d9e-4f9d-be5c-308611b5b2f8/65443d40-0d9e-4f9d-be5c-308611b5b2f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2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教育目的概念教育目的概念一、教育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呢?一、教育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呢?翻開教育史,有著不同哲學理念的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各自的關于教育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觀點。 柏拉圖提出,教育是屬于國家的,是為國家培養(yǎng)所需要的人,他贊美當時古希臘的期巴達教育目的、思想及體現這些思想的制度;亞里士多德,以及后來的法國的盧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齊、德國的福祿培爾、俄國的烏申斯基、意大利的蒙臺梭利等都主張教育是自然的、自由的,是充分發(fā)揮兒童的天性。教育目的首先是尊重人的天性的教育。 3n裴斯泰洛齊的教育目的:“為人在世,可貴者在于發(fā)展,在于發(fā)展各人天賦的內在力量
2、,使其經過鍛煉,使人能盡其才,能在社會上達到應有的地位,這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n福祿培爾的教育目的:“教育就是引導人增加自覺,達到純潔無暇,能有意識地和自由地表現神的、統(tǒng)一的、內在法則,并使用適當的教育方法和工具使其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智慧的人?!?二、教育目的的特征二、教育目的的特征n預期性:教育目的是一種預期的要求、設想或規(guī)定,是需要通過活動去達到的價值追求;n個體性:它關注的是個體的總體發(fā)展規(guī)格,是對個人發(fā)展的綜合素質要求,同時也以對個體的理解與把握為前提;n社會性:它體現了社會發(fā)展對人的發(fā)展的基本要求;n觀念性:在形式上,它表現為教育觀念或教育思想,并通過觀念影響和指引人們教育實踐。 5
3、n教育目的的基本定義:所謂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基本定義:所謂教育目的,就是依據一定社會需要和對人的認識而就是依據一定社會需要和對人的認識而形成的關于教育對象的總體發(fā)展規(guī)格的形成的關于教育對象的總體發(fā)展規(guī)格的預期設想或規(guī)定,它以觀念或思想的形預期設想或規(guī)定,它以觀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發(fā)揮作用。式存在并發(fā)揮作用。6三、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針、培養(yǎng)目標、教三、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針、培養(yǎng)目標、教學目標的區(qū)別與聯系學目標的區(qū)別與聯系n教育方針是教育工作的宏觀指導思想,是國家或政黨根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要求,為實現一定時期的教育目的而規(guī)定的教育工作的總方向。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針中核心和基
4、本的內容 n培養(yǎng)目標是不同級別、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和不同專業(yè)教育的具體目標,它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教育的總目的決定具體的培養(yǎng)目標 7n教學目標是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的進一步具體化。教學工作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動類型,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徑。 n教育方針教育目的培養(yǎng)目標教學目標 具體包括具體8美國提出現代人必須具備的三種素質、五種能力美國提出現代人必須具備的三種素質、五種能力n三種素質:n(1)基本技能:即閱讀書寫能力、傾聽和口頭表達能力、數學運算能力。(2)思維能力:即能有新想法,能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根據符號圖像進行思維分析。(3)個人品質:即熱愛工作,有敬業(yè)精神,自重,
5、有自信心;正直、誠實,遵守社會道德行為準則。n五種能力:n(1)合理利用與支配各種資源的能力,包括對時間、經費、設備、人力的利用和支配。(2)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能夠作為集體的一員參與工作,誠心為顧客服務,堅持以理服人,調整利益以求妥協,能與背景不同的人共事。(3)獲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4)綜合與分析能力。(5)運用各種技術的能力。9日本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日本對人才素質的要求n(1)有高度教育和出色人品(日本教育界十分強調加強德育,并提出”德育是關系日本21世紀命運的關鍵“);n(2)能對社會發(fā)展和增進福利做出貢獻;n(3)有獨創(chuàng)性;n(4)具有解決人類面臨的環(huán)境遭到破壞、人口爆炸、民族沖
6、突、貧困和饑餓等復雜問題的能力;n(5)要培養(yǎng)”世界通用的日本人“。10學校培養(yǎng)目標示例學校培養(yǎng)目標示例n日本豐橋市立羽田中學的學校管理方案中確定的”本校的教育目標“是:以培養(yǎng)”不怕風雨“、開朗的、健壯的、心靈寬廣的人為目標。具體要求學生成為:(1)創(chuàng)造性的人具有自學的精神,確立向往未來的理想;勤于思考,追求創(chuàng)造性的歡樂。(2)心靈寬廣的人養(yǎng)成重視禮儀,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習慣;培養(yǎng)同情心及互相信賴、心胸寬廣的精神。(3)頑強的人不怕任何困難,體魄健壯;永不自滿。11四、教育目的功能四、教育目的功能n導向功能引導學校方向n控制功能培養(yǎng)理想學生n評價功能衡量學校工作n激勵功能實現自身價值12第二節(jié)第二
7、節(jié) 教育目的基本理論教育目的基本理論n一、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一、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 n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是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論(一)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的歷史回顧(一)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的歷史回顧n1.1.原始人對原始人對“完整完整”的人的朦朧向往的人的朦朧向往n原始社會的人必須在自然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兩個方面獲得較為完整的發(fā)展 ,否則便無法生存。n2.2.古希臘人對古希臘人對“和諧發(fā)展的追求和諧發(fā)展的追求”13n古希臘智者派代表普羅塔哥拉(Protagoras) :“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眓雅典人提出了“和諧發(fā)展的人”的概念,初步形成了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的
8、教育理想。所謂和諧發(fā)展的人,就是體、智、德、美多方面的、均衡發(fā)展的人。 n蘇格拉底 :“智慧即德行” 14n3.3.文藝復興的理想:塑造完善全面的人文藝復興的理想:塑造完善全面的人n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倡導“抑神揚人”的原則 ,崇奉人性完整 。明確提出全才的人格典范n人文主義者明確提出了以發(fā)展人格為核心的身心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教育主張尊重兒童的人格,發(fā)展兒童的個性,激發(fā)兒童的進取精神,發(fā)揮兒童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能積極從事社會、政治、文化和工商業(yè)等各項活動的實際活動家,乃至努力開拓事業(yè)的冒險家。 n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維多里諾(F.Vitorino) “快樂之家”154.4.近代資產階級的
9、信念:和諧、全面地發(fā)展人的近代資產階級的信念:和諧、全面地發(fā)展人的一切天賦和能力一切天賦和能力n在人的全面發(fā)展問題上,近代資產階級進步思想家和教育家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把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理想的途徑主要寄托于一種和諧、全面與充滿理性的教育之上。n席勒(J.Schiller)他在美育書簡里明確提出了“美育”的概念 。康德(I.Kant),黑格爾(J.W.F.Hegel)也都表達了他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向往。16n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J.A.Comenius)認為教育就應該順應自然,培養(yǎng)在身體、智慧、德行和信仰幾方面和諧發(fā)展的人。n英國教育家洛克(J.Locke)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德育、智育、體育作
10、了明確的區(qū)分。n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J.H.Pestalozzi)明確宣稱:教育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促進人的一切天賦能力或力量的和諧發(fā)展”。 n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J.F.Herbart)認為為了和諧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興趣和能力,必須實施一種和諧、全面發(fā)展的教育。 175.5.空想社會主義的最高目標:空想社會主義的最高目標:“全面發(fā)展的人全面發(fā)展的人”n圣西門(C.SaintSimon)把人的“真正的自由”理解為“盡量廣泛地和毫無障礙地發(fā)展人們在世俗方面或精神方面有利于集體的才能”。 n傅立葉(C.Fourier)所憧憬的理想,是社會全體成員都能從事多種多樣的勞動,從而“實現(人的)體力和智
11、力的全面發(fā)展”。 n歐文(R.Owen)不僅在理論上強調人的“智、德、體、行”的充分發(fā)展,而且把這種理論付諸了社會試驗。 186.6.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n(1)人的發(fā)展是與人的活動相一致的。 n(2)舊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發(fā)展的根源。n所謂舊分工,就是強制性和凝固性地長期乃至終身把個人固定在一個孤立的活動范圍內的一種分工。 n(3)社會化大生產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提出了客觀要求并提供了可能 n客觀要求:現代生產必然要求全面發(fā)展的個人 19n可能性:現代生產是以科學技術為基礎 ,勞動者掌握生產一般原理,就能夠順利地流動;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生產縮小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
12、差別 ;現代生產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物質財富。n(4)自由時間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條件n所謂自由時間,就是勞動時間之外的可供個人自由支配的時間。 n(5)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一個歷史過程 n(6)生產勞動與教育相結合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0(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本內涵(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本內涵 n所謂人的全面發(fā)展,就是指人的素質的多方面、多層次和多樣化的發(fā)展。n1.1.智能、體能(生理、心理基礎)智能、體能(生理、心理基礎)n體能,主要指人的速度、靈敏、力量、耐力等人體機能,是人身體素質的綜合表現。n智能,包括知識和以思維尤其是抽象思維能力為核心的諸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等為核心的智慧
13、機能,是一個人智慧的綜合表現。21n2.2.活動能力(核心)活動能力(核心)n主要是指主體與客體發(fā)生對象性關系時所需運用的實際能力 。n3.3.道德品質(社會關系方面的品質)道德品質(社會關系方面的品質)n道德是調節(jié)人與人關系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要素 n4.4.情感、意志、性格(能量基礎)情感、意志、性格(能量基礎)n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態(tài)度的一種心理體驗。n意志是人在活動中自覺地確定目標,并有意識地根據目的支配、調節(jié)行動和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n性格是個人比較穩(wěn)定的對現實的態(tài)度和與之相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 22二、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二、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
14、位論n(一)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一)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n所謂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大體上說,就是主張教育目的應以個人需要為根本或出發(fā)點,強調以個人自身完善和發(fā)展的需要為主來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構教育活動的一種教育目的理論。 n代表人物有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倍爾(F.Froebel)、愛倫凱(E.Key)等人。 n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至少又有三種類型 :23n盧梭為代表的個人本位論最為極端,具有明顯的反社會傾向。n愛倫凱為代表的個人本位論主要熱衷于頌揚兒童真善美的天性和自主個性,強調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對兒童進行壓制,而應該促進他們自由自主地發(fā)展。n新人文主義性質的個人本位論,它并不拒絕教育的社會
15、目的,也不把教育的個人目的與教育的社會目的完全對立起來。教育必須以培育理想的人性為首要目的。 24(二)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二)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 n所謂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大體上說,就是主張教育目的應以社會需要為根本或出發(fā)點,強調以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主來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構教育活動的一種教育目的理論。 n這種理論的思想淵源可上溯到古希臘的柏拉圖(Platon)和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荀況。n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德(A.Comte)、涂爾干(E.Durkeim)、凱興斯泰納(G.Kerschenseiner)、納托爾普(Natorp)等人 25n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至少又有兩種類型 :n涂爾干為代表
16、的“社會學派”并未把個人與社會完全對立起來,只是認為社會是目的,個人是手段,盡管他也有一定的反個人傾向。n凱興斯泰納為代表的社會本位論非常極端,與其說是社會本位論的教育目的,不如說是國家主義的教育目的。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本國利益與他國利益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時,均須無條件地以國家利益和本國利益為重。26(三)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與社會本位論對立(三)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與社會本位論對立的根源以及歷史的具體的統(tǒng)一的根源以及歷史的具體的統(tǒng)一n二者對立的現實根源。當社會處于比較混亂無序的時期,具有人道主義和浪漫主義傾向的思想家就會極力倡導個人本位論的主張;當社會處于比較上升和穩(wěn)定的時期,具有唯物主義和
17、功利主義傾向的思想家就會極力倡導社會本位論的主張,保持社會的繁榮與穩(wěn)定。n二者對立的理論根源。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強調個人的價值和能動性,沒有看到人的社會制約性 ;社會本位論者強調人對社會的依賴,看不到人的能動性在社會發(fā)展和教育在社會改造中的巨大作用。27n教育中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權衡與選擇,要受具體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是隨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和有所側重的。無論以何種價值為基點來實現兩種價值的統(tǒng)一,實際上都是歷史的、具體的統(tǒng)一,都是各個教育思想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所作出的選擇。這種選擇是隨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有所改變的,這便形成了教育價值選擇上的所謂“鐘擺”現象。 28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202
18、0世紀教育目的觀概世紀教育目的觀概覽覽n所謂教育目的觀,即人們對教育目的的根本性看法,主要指對教育所要培養(yǎng)的人的規(guī)格質量的基本價值取向。 n教育目的觀抽象劃分為三種,即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科學主義教育目的觀和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 29一、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一、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n所謂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即以人為中心和以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與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的教育目的觀。從20世紀來看,持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的教育思想流派主要有永恒主義教育、新托馬斯主義教育、存在主義教育等 。n(一)什么是人文主義(一)什么是人文主義(HumanismHumanism)?)?n人文主義思想發(fā)展,兩次解放: n
19、一次是把人從神那里解放出來,倡導關心人,尊重人,以人為本,還人以尊嚴,肯定的人現世歡樂,現世價值。這是對神的革命,僅僅是人的第一次解放。 30n二是人還生活于人(群)中,人與人同樣有本與未,上與下,尊與卑的森嚴等級,人還需從人中解放出來。于是西方資產階段革命中,人們又提出“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n(二)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的哲學基礎(二)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的哲學基礎n1.1.人性不變人性不變n在人文主義者看來,人性是美好的,并且是永恒不變的,教育的本質和根本目的就是培育人性,使美好的人性得以展示和發(fā)揮。 n2.2.理性是人的最高價值理性是人的最高價值31n人的理性超越于人的生物的和社
20、會的本性,是人性中最寶貴的天賦財富。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人性中的理性 。n3.3.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n就個人價值而言,其最高層次又在于個人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 ,人文主義在價值觀上不僅重個人輕社會,而且重精神輕物質。n(三)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的基本特征(三)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的基本特征 n1 1、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n由于人的本性是不變的,所以教育的本質也就在于培養(yǎng)這個不變的人性。據此,教授的內容也必然是那些永恒不變的文化遺產。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古典著作集中了人性的共同要素和理性的永恒價值,所以人文主義者倡導讀古典名著。32n2 2、追求理
21、想化的教育目的、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n由于人文主義追求人的精神需要,所以人文主義教育比較重視超現實的非功利目的,即輕視現實的功利目的。也就是說教育目的應量離現實生活遠一些,離理想生活近一些。盡管現代人文主義者不否認功利性的以謀生為目的的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但認為這些有只是第二位的教育,真正第一位的教育是“人的教育”!n3 3、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n由于人文主義主張以個人的自我完善為目標,所以教育應當維護個人的自由,幫助個人進行自我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在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33二、科學主義教育目的觀二、科學主義教育目的觀n(一)什么是科學主義教育觀(一)
22、什么是科學主義教育觀n所謂科學主義教育目的觀,即以社會性需要為出發(fā)點和歸宿、以科學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觀。n(二)科學主義哲學的興起(二)科學主義哲學的興起n1、科學功能的顯現及其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巨大影響; 2、科技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關健因素34n(三)科學主義教育目的觀的哲學基礎(三)科學主義教育目的觀的哲學基礎n1.1.實在是變化的而不是永恒的實在是變化的而不是永恒的n實用主義認為,變化是實在的本質,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可以永久不變的;教育必然要隨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而發(fā)展變化,世界上從來沒有永恒不變的教育目的。 n2.2.事物應該具有有用性事物應該具有有用性n科學即真理,真理的惟一標準即有
23、用,科學的最大價值就在于它的有用性。教育就變成了世俗的、科學的、實際的和技術的了。35(四)科學主義教育目的觀的基本特征(四)科學主義教育目的觀的基本特征n1 1、教育應該適應社會的變化、教育應該適應社會的變化n杜威(J.Dewey)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過程 n2 2、重視教育目的的社會功利性、重視教育目的的社會功利性n教育對象是現實中的人,不是超現實的和抽象的人,因此學校最終的社會理想是通過全新的社會思想的個人來達到社會的改造;有用即是真理,學校教授的應該是與其日常生活有關的事情,因此學校應多設置職業(yè)課程和技術課程。 36n3 3、重視科學教育、重視科學教育50年代學科教育運動
24、,進步主義轉移至要素主義,學科結構主義,要求學校開設數學和自然學科的基本要素及結構,強調學科核心結構及其理論的學習。37三、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三、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n(一)什么是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一)什么是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n所謂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即以科學精神為基礎,以人文精神為價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觀。n(二)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的基本精神(二)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的基本精神n1.1.科學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礎科學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礎n物質的進步越來越直接地有賴于科學的進步,社會其他方面的進步也與科學的進步以及由此帶來的物質繁榮有著程度不同的關系 ,教育目的不可能不以科
25、學精神為基礎。 38n2.2.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價值方向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價值方向n科技和物質給人類帶來的并非都是幸福,而是一部喜憂參半的悲喜劇。在科技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由于科技的非人道化使用,也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和威脅。 n學會生存宣稱:“為了預防工業(yè)技術方面不合理的發(fā)展引起長期不利的影響,教育應該宣布一個人道主義性質的最終目的,從而采取步驟,防止生存逐漸失去人性的危險?!?39(三)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三)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教育的最教育的最終目的終目的n1 1、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融合是可能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融合是可能的 西方一些學者:人類的幸福前景有賴于科
26、學的發(fā)展及其運用,而科學的發(fā)展及其運用又可能造成人類道德的墮落! 其實,人類需要一個完整的生活,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都追求精神滿足的需要??茖W與道德、物質與精神是內在一致的??茖W主義與人文主義融合是可能的。2 2、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是必要的、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是必要的 40 自古以來,有追求科學主義教育,有追求人文主義教育,其實無論是科學教育還是人文教育都是人類社會實在的教育,它們分別是人類教育的“一半”。合二為一才是完整的人類教育。丟掉科學教育,人類教育就失去了基礎,沒有了人文教育,人類教育也就失去了方向。即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做事”,更要學生“學會做人”!41第四節(jié)我國教育目
27、的的理論與實踐第四節(jié)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與實踐n一、建國以來教育目的的演變n建國以來我國對教育目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表述。建國以來我國對教育目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表述。 n1957年的表述:“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n1958 年的表述:“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 。n1981年的表述:“要加強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堅持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又紅又專,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42n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教育必須
28、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教育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各級各類的合格人才”n1995年3月,我國第一部教育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guī)定教育目的為“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n1999年6年頒布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n2004年2月國務院頒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見:“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建立有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無錫江蘇無錫市惠山區(qū)人民法院招聘編外人員3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至2031年中國鋁制滑輪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蜂膠粉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移動通訊運維分析集中管理平臺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巧克力涂層糖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多功能聯合訓練器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發(fā)泡專用酚醛樹脂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2U電子節(jié)能燈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高效去污粉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錐密封焊接式管接頭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GB/T 16475-1996變形鋁及鋁合金狀態(tài)代號
- GB 4706.20-200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滾筒式干衣機的特殊要求
- 無紙化會議系統(tǒng)解決方案
- 佛教空性與緣起課件
- 上海鐵路局勞動安全“八防”考試題庫(含答案)
- 《愿望的實現》教學設計
- 效率提升和品質改善方案
- 中山大學抬頭信紙中山大學橫式便箋紙推薦信模板a
- 義務教育學科作業(yè)設計與管理指南
- 《汽車發(fā)展史》PPT課件(PPT 75頁)
- 常暗之廂(7規(guī)則-簡體修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