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業(yè)務學習_第1頁
神經外科業(yè)務學習_第2頁
神經外科業(yè)務學習_第3頁
神經外科業(yè)務學習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神經外科業(yè)務學習【精品文檔】學習內容:周圍性面癱主講人: 學習時間: 參加人員:  周圍性面癱也稱面神經炎(Bell麻痹),俗稱歪嘴病,是莖乳孔以上面神經管內面神經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炎癥,在腦神經疾患中較為多見。      (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面神經管是一條狹窄的骨性管道,面神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很容易損傷,但此病的詳細病因至今未明,臨床上多數(shù)因頭面部受涼引起,其次推測可能與局部血管病、病毒感染有關,還有人提出糖尿病、高血壓患

2、者可能較正常人口發(fā)病率高。 其病理改變?yōu)槊嫔窠浰[、脫髓鞘,嚴重者出現(xiàn)軸索變性,后者往往是不可逆的。      (二)臨床表現(xiàn)       任何年齡均可見,2040歲最為常見,男性多于女性。一年四季皆可發(fā)病,以夏、冬多見。急性起病,多為單側,長于幾小時內達到高峰,部分患者發(fā)病前幾天感患側耳周疼痛不適,個別有皰疹出現(xiàn)(Hunt綜合征),多數(shù)患者在晨起洗臉時發(fā)現(xiàn)兩側面部不對稱,一側面肌活動不靈,患側眼裂變大、口角下垂、流口水,進食時感到食物滯留于患側齒頰間隙內等。 &#

3、160;    (三)特殊檢查       頭顱CT和MRI可排除腦干(腦橋)病變;肌電圖示患側面神經潛伏期M波幅降低或消失。感染引起者周圍血中白細胞可偏高。       (四)鑒別診斷       1急性感染性多發(fā)性神經根神經炎:面癱常為雙側性,絕大多數(shù)伴有其他顱神經及肢體對稱性癱瘓,腦脊液檢查示蛋白-細胞分離現(xiàn)象等。     

4、0; 2腦干病變(橋腦損害):可出現(xiàn)周圍性面癱,但常伴有橋腦內部鄰近結構損傷,表現(xiàn)眼球外展不能,面部感覺異常以及耳鳴、耳聾,同側肢體共濟失調和對側肢體不同程度的癱瘓等癥狀。以上多見該部腫瘤、炎癥、血管病所致。       3面神經鄰近結構病變:常見中耳炎、腮腺炎、化膿性下頜淋巴結炎也可侵襲面神經。       4外傷性面神經損傷:可有明顯的頭面部外傷史,以此較易鑒別。       (五)病程及預后 

5、0;     經及時正規(guī)治療,一般預后良好,在一到二周開始恢復,一到兩個月內痊愈,約80%90%患者可完全恢復,不留后遺癥。但半年內不能完全恢復者預后較差,可留永久后遺癥,并且部分可出現(xiàn)面肌痙攣。目前肌電圖檢測動作神經M波的波幅高低也來預測預后情況。       (六)防治       日常注意增強體質,寒冷季節(jié)注意顏面部保暖,避免頭面部風口久坐或睡眠,及時治療感冒。其治療原則為盡快解除面神經受壓、水腫,增強面神經營養(yǎng)及血液供應。       1理療:病后兩周內要積極采取患側莖乳孔附近的超短波或碘離子透入治療,以便改善循環(huán),消除水腫。       2體療:患者自己對著鏡子做皺眉、閉眼、露齒、鼓腮和吹口哨等動作,用手按摩癱瘓面肌,每日數(shù)次,每次510分鐘。       3藥物治療:       皮質類固醇藥物;神經營養(yǎng)藥;改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