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醫(yī)學專業(yè) 溫病學試題(1) 專業(yè) 年級 學號 姓名 成績 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2、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160;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
5、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一) A型題(共30題) (答題要求:在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號碼填在括號內(nèi)) 1、首創(chuàng)秋燥病名的醫(yī)家是( )A劉河間
6、160; B 吳鞠通 C葉天士D喻嘉言 E王孟英 2、溫病戰(zhàn)汗多發(fā)生于( )A衛(wèi)分階段 B氣分階段 C營分階段D血分階段&
7、#160; E溫病后期 3、身熱心煩,小溲色黃,口渴自汗,氣短而促,肢倦神疲,苔黃干燥,脈虛無力。治宜( )A王氏清暑益氣湯 B東垣清暑益氣湯 C生脈散D 白虎加人參湯 E竹葉石膏湯 4、低熱,干咳或痰少而粘,口舌干燥而渴,舌干紅少苔
8、,脈細。治宜( )A沙參麥冬湯 B清燥救肺湯 C竹葉石膏湯D生脈散 E清絡(luò)飲5、發(fā)熱,面赤,汗多口渴,煩躁氣粗,身重脘痞,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宜( )A葛根黃芩黃連湯 B 枳實導滯湯
9、 C王氏連樸飲D白虎加蒼術(shù)湯 E桂苓甘露飲 6、溫病中心營熱極的舌象為( ) A舌紅中有裂紋如人字型 B舌焦紫起刺 C舌絳而干燥 D舌尖紅
10、赤起刺 E舌淡紅而干 7、白苔如堿狀是哪種征象( ) A邪熱迅速化燥入胃 B胃氣衰敗 C濕熱穢濁 D濕遏熱伏 E溫病兼胃中宿滯挾穢濁郁伏 8、舌絳不鮮,干枯
11、而萎的舌象為( ) A邪熱入營,營陰耗傷 B熱入心包 C熱毒乘心 D腎陰耗竭 E胃陰衰敗 9、濕溫病后期濕勝陽微,轉(zhuǎn)化為寒濕之證的舌象( ) A舌黑干燥,甚
12、至焦枯 B舌苔干黑,舌質(zhì)淡白無華 C黑苔滑濕而舌淡不紅 D舌淡紅而干,其色不榮 E遍舌黑潤,舌紫紅 10、溫病中的“分消走泄”法屬于( ) A泄衛(wèi)透表法 B通下法
13、60; C和解表里法 D清解氣熱法 E祛濕清熱法 11、溫病出現(xiàn)口噤不開,目睛上視,其治法是( ) A清心開竅 B豁痰開竅 C芳香開竅 D祛
14、風通竅 E以上都不是 12、在清營泄熱法的應(yīng)用上,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 A本法適用于熱入營分邪未動血的營分證 B邪在氣分而未入營者,不宜早用C邪初入營者,仍用清氣泄熱,透邪外出D兼神昏痙厥者,宜配合開竅、熄風法E熱邪已耗血動血者,不宜再用本法13、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無汗或少汗,心煩,口渴,尿黃赤,舌紅,苔膩,脈濡數(shù)。治宜( )A銀翹散去牛蒡子、玄參加杏仁、滑石方B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玄參方C銀翹散加黃芩、葛根、豆豉、玄參方D銀翹散加生地、丹皮、
15、赤芍、麥冬方E銀翹散14、身熱,口苦而渴,干嘔心煩,小便短赤,胸脅不舒,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治宜( )A黃芩湯加豆豉玄參方 B梔子豉湯 C涼膈散D蒿芩清膽湯 E導赤清心湯15、發(fā)熱,腹中絞痛,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煩躁悶亂,四肢逆冷,頭汗如雨,舌淡紅,苔白,
16、脈沉伏。治宜( )A玉樞丹 B甘露消毒丹 C胃苓湯D蠶矢湯 E葛根黃芩黃連湯16、“溫病學的成長階段”是指哪一時期( ) A戰(zhàn)國-晉唐 B戰(zhàn)國-宋代
17、160; C唐代-宋代 D宋代-金元 E明代-清代 17、濕熱病篇的作者是( ) A葉天士 B薛生白 C王孟英 D劉河間
18、60; E余師愚 18、風溫、暑溫、濕溫的命名,主要依據(jù)是( ) A一定的季節(jié)性 B溫病的性質(zhì) C發(fā)病初起的類型 D臨床特點 E四時主氣 19、溫病身熱煩躁,消渴不已,麻痹,舌紅絳,苔黃黑干燥,脈細數(shù)。治宜( &
19、#160; )A青蒿鱉甲湯 B黃連阿膠湯 C連梅湯D加減復脈湯 E大定風珠 20、三石湯中的“三石”為哪些藥物( )A滑石、生石膏、寒水石 B滑石、生石膏、石決明C滑石、石菖蒲、寒水石
20、0; D滑石、生石膏、磁石E滑石、石斛、寒水石 21、治療伏暑邪在少陽證的最合適的方劑是( )A溫膽湯 B三仁湯 C小柴胡湯D蒿芩清膽湯 E王氏連樸飲 22、下列何證不屬于氣分發(fā)熱( )A壯熱 &
21、#160; B身熱不揚 C寒熱起伏D日晡潮熱 E身熱夜甚23、春溫的致病因素是( )A溫毒病邪 B風熱病邪 C癘氣D溫熱病邪
22、; E濕熱病邪24、下列哪項不屬暑熱病邪的致病特點( ) A發(fā)自陽明 B易陷厥陰 C易挾濕邪D易耗氣傷陰 E易傷陽氣25、發(fā)熱惡寒,汗出,口渴,心煩,頭痛如劈,舌紅苔黃,脈浮滑
23、,屬于( ) A衛(wèi)分證 B氣分證 C營分證D衛(wèi)氣同病 E氣營同病26、壯熱,口渴,煩躁不安,頭面焮腫疼痛,咽喉腫痛,舌紅苔黃,脈數(shù)實。治宜( )A清咽梔豉湯
24、0; B清瘟敗毒飲 C通圣消毒散D普濟消毒飲 E甘露消毒丹 27、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吳鞠通所述的白虎四禁( )A脈浮弦而細 B脈沉 C面赤D 不渴 E汗不出28、斑疹“不宜多見”是因
25、為斑疹多發(fā)提示( )A熱不易退 B 熱毒深重,病情重C用藥不易掌握 D邪熱外透太快E邪熱徹底外透 29、葉氏溫熱論中指出“溫邪流連氣分,可冀其戰(zhàn)汗透邪,法宜益胃”。其“益胃”一法是指( )A和胃降逆
26、60; B補益胃氣 C清養(yǎng)胃陰,清氣生津D辛寒清氣 E補中益氣30、溫病常見兼挾證有如下幾種,除了( ) A兼寒濕 B兼食滯 C兼痰飲 D兼瘀血
27、0; E兼氣郁(二)B型題(在5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與其關(guān)系最密切的答案)(共10分) A風熱病邪 B暑熱病邪 C濕熱病邪 D燥熱病邪 E溫毒病邪 31、既能化燥傷陰,又可耗傷陽氣的溫邪是( )
28、 32、先犯上焦肺衛(wèi),又易逆?zhèn)餍陌臏匦笆牵?#160; ) A謂胃承氣湯 B 增液承氣湯 C導赤承氣湯 D新加香薷飲 E宣白承氣湯 33、身熱,腹?jié)M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脈沉細。治宜( ) &
29、#160; 34、日晡潮熱,時有譫語,大便秘結(jié),肛門灼熱,腹脹滿硬痛,苔老黃而燥,脈沉有力。治宜( )A犀角、阿膠 B犀角、玄參、羚羊角等物C生地、丹皮、阿膠、赤芍等物 D赤芍、羚羊角 E丹皮、羚羊角 35、溫熱論中認
30、為透熱轉(zhuǎn)氣可選用( ) 36、溫熱論中認為涼血散血可選用( ) A太陰 B陽明 C太陽 D少陰 &
31、#160; E厥陰 37、濕熱病篇中指出:中氣實則病在( ) 38、濕熱病篇中指出:中氣虛則病在( ) A身熱夜甚,心煩躁擾,時有譫語,舌絳B身熱,躁擾,口噤不開,苔黃C潮熱,時有譫語,苔黃燥D身熱,神志如狂,舌有瘀斑E灼熱 ,肢厥,神昏譫語,舌蹇,脈細數(shù)39、清營湯證中可見( )40、清宮湯送服安宮牛黃丸證中可見( )(三)X型題
32、(從備選答案中選出2個以上的正確答案)(共10分)41、蒿芩清膽湯有哪些藥物( )A黃芩 B柴胡 C青蒿 D法夏 E山梔子 F枳殼
33、160; G陳皮 H淡竹葉 I赤苓 J碧玉散 K淡竹茹42、青蒿鱉甲湯中有哪些藥物( )A青蒿 B鱉甲
34、60; C生地 D丹參 E知母 F地骨皮 G丹皮 H沙參43、銀翹散除了銀花、連翹外,還有哪些藥物( )A
35、桔梗 B竹葉 C薄荷 D防風 E杏仁F荊芥穗 G淡豆豉 H牛蒡子 I蒼耳子44、白 (pei) 多見于(
36、0; )A頸 B胸 C頭面 D腹 E四肢45、滋陰生津法應(yīng)分為如下哪些幾種( )A滋陰息風 &
37、#160; B滋養(yǎng)肺胃 C增液通下D增液潤腸 E益氣斂陰 F滋補真陰46、秋燥,肺燥腸閉證臨床可見( &
38、#160; )A咳嗽不爽而多痰 B大便秘結(jié) C咽干鼻燥D胸滿腹脹 E舌紅而干 F苔白膩47、濕溫病與暑溫挾濕的鑒別依據(jù)是(
39、; )A發(fā)病季節(jié) B起病緩急 C初起證候D傳變快慢 E有無白 (pei)48、在溫病發(fā)病過程中,熱結(jié)腸腑的舌象有(
40、160; )A苔黃干燥 B灰燥苔 C黃膩苔D苔老黃燥裂 E苔白厚而干燥 F黑苔焦燥起刺49、根據(jù)發(fā)病季節(jié)而命名的溫病有
41、( )A溫毒 B風溫 C春溫 D暑溫 E秋燥50、邪在上焦,其病變部位主要包括(
42、 )A手太陰肺 B足陽明胃 C足太陰脾D足厥陰肝 E手厥陰心包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10分)1、氣分證的辨證要點是
43、 。2、確立溫病治法的依據(jù)是
44、 。3、清解氣熱法包括 、 、 。4、溫熱論指出:“不爾,風挾溫熱而燥生, ,
45、 ,兩陽相劫也?!?、濕熱病篇指出:“濕熱證,寒熱如瘧, ,宜柴胡、厚樸、檳榔、草果、 、 、 、 、
46、60; 等味”。三、名詞解釋(每題3分,共15分)1、暑厥:2、熱深厥深:3、日晡潮熱:4、干霍亂:5、懊 農(nóng):四、問答題(15分)1、風溫與春溫如何鑒別?(7分)2、實風與虛風如何鑒別?其原因及治療如何?(8分) 五、病案分析:(共10分)患者張X X ,男,30歲,1996年8月20日入院。患者8月12日下午冒雨回家后,即覺疲乏,納差,當晚即出現(xiàn)發(fā)熱伴惡寒,頭身疼痛,胸悶欲嘔等,自服感冒藥物未見好轉(zhuǎn)即就醫(yī)。就診時患者發(fā)熱,午后為甚T39.6,汗出,頭痛,神疲,四肢倦困,胸悶脘痞,口干不欲飲,惡心納
47、呆,便溏不爽,小便黃短,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答題要求:寫出病名、辨證,證候分析,治法、處方)中醫(yī)學專業(yè) 溫病學試題(4) 專業(yè) 年級 學號 姓名 成績 一選擇題(每題分,共分)1 2 3 4 5 6 7 8
48、0;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9、60;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50、 32 33 34 35 36 37 38
51、;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2、55 56 57 58 59
53、60; 60 (一)型題(共題) (答題要求:在每個題干的五個備選答案中挑選個最佳的答案) 、1型題(單個肯定的最佳選擇題)(1)我國第一部溫病專著是: 葉天士溫熱論 吳鞠通溫病條辨 薛生白濕熱病篇 吳有性溫疫論 陳平伯外感溫病篇 (2)溫病身熱夜甚,心煩不寐,時有譫語,斑疹隱隱,
54、舌紅絳少苔,脈細數(shù)。治宜: 三甲復脈湯 羚角鉤藤湯 大定風珠 清營湯 清宮湯加羚角、鉤藤 (3)溫病逆?zhèn)魇侵福?#160; 由肺傳入心包 由肺衛(wèi)傳入心包 由肺傳入營分 由血分傳氣分 由營分傳氣分 (4)溫病舌苔干黑,舌質(zhì)淡白無華,表示: 溫病夾痰濕 溫病后期、肝腎陰傷 邪熱初退而津液未復 濕溫
55、化燥、深入營血、下血過多 濕勝陽微 (5)溫病脾濕未化而胃津已傷的苔象是: 白厚而滑 白厚而干燥 白如堿狀 黃厚而干燥 灰而干燥 (6)濕熱穢濁郁閉膜原的苔象是: 白厚膩 白砂苔 白霉苔 白厚膩如積粉 灰膩滑 (7)溫病發(fā)熱,汗出、口渴,咳喘,胸悶胸痛,痰黃,舌紅,苔黃, 脈數(shù)。其辨證為: 痰
56、熱結(jié)胸 燥熱傷肺 肺熱壅盛 熱郁胸膈 邪襲肺衛(wèi) (8)溫病身熱,心煩,口苦而渴,胸脅滿悶不舒,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治宜: 白虎湯 白虎湯加玄參、麥冬、石斛、蘆根 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湯 黃芩湯加豆豉玄參方 (9)在溫病學發(fā)展史上, 首先明確提出:“溫病不得混稱傷寒”的醫(yī)家是: 吳又可 朱
57、肱 劉河間 王安道 王叔和 (10)在中醫(yī)學中,最先論述衛(wèi)氣營血概念的著作是: 黃帝內(nèi)經(jīng) 傷寒雜病論 溫疫論 溫熱論 溫病條辨 (11)溫病發(fā)熱口渴,咽腫、胸痞腹脹,身目發(fā)黃,尿黃,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宜: 余氏清心涼膈散 普濟消毒飲 甘露消毒丹 白虎湯 王氏連樸飲 (12)心營熱毒熾盛的舌象是
58、: 舌尖紅赤起刺 舌中生有紅點 舌絳而干燥 舌紫起刺,壯如楊梅 黑苔焦燥起刺 (13)溫病后期,身熱已退,干咳,口舌干燥,舌紅苔少,脈細。治宜: 竹葉石膏湯 薛氏五葉蘆根湯 沙參麥冬湯 藿香正氣散 連梅湯 (14)溫病學的形成階段是在: 晉唐 宋代 金元時期 明代
59、160; 明清時期 (15)溫病身體壯熱,口渴頭痛,煩躁不寧,舌絳苔黃,肌膚發(fā)斑, 脈數(shù)。治宜: 氣營(血)兩清 清熱涼血 清陽明氣熱 清心涼營 清熱瀉火解毒 (16)溫病治法中的“分消走泄”屬于: 祛濕清熱法 通下逐邪法 和解表里法 清解氣熱法 泄衛(wèi)透表法(17)斑色黑而光亮表示: 熱毒熾盛,正氣已衰
60、熱毒錮結(jié),正氣衰亡 火郁內(nèi)伏,正氣已虛 火郁內(nèi)伏,氣血尚活 熱毒亢盛,氣血尚充 (18)對濕熱性質(zhì)溫病的病因、病機、辨證論治作專門論述的專著是: 濕熱病篇 溫疫論 溫熱經(jīng)緯 溫病條辨 外感溫病篇 (19)身熱不揚的表現(xiàn)為: 發(fā)熱不高 發(fā)熱較低,午后熱甚 發(fā)熱以下午為甚 發(fā)熱以夜間為甚
61、0; 身熱稽留,而熱象不顯 (20)“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權(quán)”,其語出: 葉桂 章虛谷 薛生白 吳鞠通 王孟英 (21)溫病熱入心包時,其常見舌象為: 舌尖紅赤起刺 舌絳而干燥 舌中生紅點 舌絳不鮮,干枯而萎 舌純絳鮮澤 (22)濕溫病,濕熱流連氣分時,其舌象為: 苔老黃,焦燥起刺 舌絳苔黃白&
62、#160; 白霉苔 苔黃濁 苔薄黃干燥 (23)“三焦”的概念首先見于: 溫病條辨 外感溫病篇 傷寒雜病論 黃帝內(nèi)經(jīng) 溫熱論 (24)溫病身熱,煩躁不安,胸膈灼熱,唇焦咽燥,口干,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治宜選用: 宣白承氣湯 導赤承氣湯 小陷胸加枳實湯 涼膈散 調(diào)胃承氣湯 (25)晶
63、0; (pei)的治法: 養(yǎng)陰益氣 清泄?jié)駸?#160; 清熱祛濕,宣暢氣機 辛溫疏散 苦寒清熱 (26)溫病身熱稽留,大便溏而不爽,色黃如醬,其氣臭穢,胸腹肝腎陰竭灼熱,其病機為: 濕熱郁阻中焦 腸熱下利 食滯內(nèi)停 痰熱結(jié)聚 暑熱挾滯,郁結(jié)腸道 (27)暑濕彌漫三焦證的首選方劑是: 三仁湯 甘露消毒丹 三石湯
64、0; 蒿芩清膽湯 溫膽湯 (28)溫病初起,邪在衛(wèi)分的舌象是: 舌淡紅,苔薄白而潤 舌邊尖紅,苔薄白欠潤 舌邊尖紅,苔薄白而干 舌紅,苔白膩 舌紅,苔薄黃 (29)溫病高熱,神昏譫語,治宜選用: 至寶丹 紫雪丹 玉樞丹 安宮牛黃丸 蘇合香丸 (30)溫病身熱,心煩躁擾不寐,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治宜: 連梅湯&
65、#160; 沙參麥冬湯 黃連阿膠湯 加減復脈湯 青蒿鱉甲湯 (31)溫病后期,身熱不甚,口干咽燥,神疲耳聾,手足心熱甚于手足背,舌紅絳而干,少苔。其病機為: 肺胃陰傷 陰虛火熾 暑傷心肺 邪留陰分 真陰耗竭 (32)舌絳不鮮,干枯而萎表示: 胃陰衰亡 胃氣衰敗 腎陰耗竭 陽明腑
66、實陰傷 肝腎陰竭 2型題(單個否定的最佳選擇題) (33)溫病邪在營血,其舌象可有以下幾種,除了: 舌純絳鮮澤 舌深絳 舌絳不鮮,干枯而萎 舌絳而干燥 舌蹇 (34)溫病邪在氣分,常有以下舌象,除了:舌紅苔黃 舌紅苔白厚膩舌紅苔薄黃干燥 舌紅苔黑厚而焦燥 舌絳無苔 (35)風熱病邪的致病特點有下列幾方面
67、,除了: 多從口鼻而入,先犯肺衛(wèi) 易損傷肺陰 易損傷胃陰 變化迅速 易耗傷陽氣 (36)生脈散不宜用于治療下列病癥,除了: 胃熱熾盛,津氣已虛 暑傷津氣,津氣欲脫 暑熱內(nèi)閉,津氣兩傷 內(nèi)閉外脫 暑傷心腎 (37)暑熱病邪的致病特點有下列幾方面,除了: 先犯陽明氣分
68、 必兼挾濕邪 易耗傷津氣 易出現(xiàn)閉竅動風 易直中心包 (38)白虎湯不宜治療下列病癥,除了: 表證未解 里熱未盛 里熱內(nèi)結(jié)者 陽明實熱 陽氣已傷 (39)溫邪致病,大多發(fā)病急驟,除了: 風熱病邪 濕熱病邪 暑熱病邪 溫熱病邪
69、 燥熱病邪 3型題(依據(jù)病案情況挑選一個最佳答案) 病×,女性,16歲,于1997年月日來診。 主訴:發(fā)熱天,伴頭痛,嘔吐,肌膚發(fā)斑天。 現(xiàn)病史:患者三天前開始出現(xiàn)發(fā)熱,微惡寒,心煩,口渴等癥,曾在某醫(yī)院診治,癥狀未好轉(zhuǎn),今天上午各癥加甚,來癥時患者高熱,煩躁不安,面赤氣粗,頭劇痛,頸強,多汗,肌膚發(fā)斑,渴欲飲水,嘔吐時作,呈噴射狀,大便稍干,小便如常。 體格檢查(摘要):體溫40,脈搏12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壓14.5/10KPa,舌紅絳,苔黃,脈滑數(shù)。神志尚清,周身肌膚可見紅色斑點,頸強,克氏(),
70、布氏征()。血分析: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多。 (40)根據(jù)以上情況,應(yīng)診為: 風溫 春溫 暑溫 暑濕 濕溫 (41)治療該病證最佳方藥是: 白虎湯合羚角鉤藤湯 清營湯 加減玉女煎 羚角鉤藤湯 化斑湯合羚角鉤藤湯 4型題(根據(jù)所提供病例的各種具體情況, 分
71、別挑選一個最佳答案) 一病者女性,歲,于月日因發(fā)熱、咳嗽來診。 (42)在考慮診斷時,先應(yīng)了解下列情況,除外: 發(fā)病的經(jīng)過 治療用藥情況 飲食起居 既往病史 婚姻史 (43)詢問病史,病者素來健康,四天前因外出受雨所淋,初見發(fā)熱, 惡風,咳嗽,咽不適,神疲,曾自服“感冒通”,癥未效。現(xiàn)病者發(fā)熱(38.5),無惡寒,多汗,頭暈,咳嗽氣促,咳痰黃白而粘,納呆、乏力,口干不多飲,大便溏,日次,舌質(zhì)紅,苔黃白而膩,脈滑數(shù)。 其診斷應(yīng)是: 風溫
72、、風熱襲肺衛(wèi) 春溫、邪熱壅肺,濕困中焦 風溫、邪熱壅肺,濕熱中阻 暑溫、邪熱犯肺,濕困中焦 秋燥、邪熱壅肺 (44)治療該病最佳的方劑是: 銀翹散加滑石、佩蘭、杏仁 麻杏石甘湯 藿香夏苓湯 清燥救肺湯 千金葦莖湯加黃芩、魚腥草、茯苓 (45)治療三天后,各癥已好轉(zhuǎn),現(xiàn)證,微熱,微咳,納呆, 口渴不多飲,舌紅,苔白微膩,脈滑,此時治療最合適的處方是:
73、160; 沙參麥冬湯 益胃湯 千金葦莖湯加藿香、茯苓 麻杏石甘湯加藿香、茯苓 薛氏五葉蘆根湯 (二)型題 B1型題(每一問題從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與其關(guān)系最密切的答案)(共題)加減復脈湯 救逆湯 一甲復脈湯 二甲復脈湯 三甲復脈湯 (46)溫病誤汗,耗傷心氣,治宜: (47)溫病誤下,陰液下泄,治宜: (48)溫病陰
74、虛風動,治宜: 牛黃承氣湯 調(diào)胃承氣湯 增液承氣湯 導赤承氣湯 新加黃龍湯 (49)熱入心包兼陽明腑實者治宜: (50)熱結(jié)腸腑兼小腸熱盛者治宜: (51)熱結(jié)腸腑兼氣液兩虛者治宜: 擴型題(每一問題從10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與其關(guān)系最密切的答案)(共題) 桑菊飲 新加香薷飲 三仁湯 甘露消毒丹 黃芩湯 &
75、#160; 白虎湯 菖蒲郁金湯 三石湯 蒿芩清膽湯 清燥救肺湯 (52)暑濕,內(nèi)蘊兼寒邪外束治宜: (53)暑濕,郁阻少陽證治宜: (54)秋燥,燥熱傷肺證治宜:(55)濕溫,邪遏衛(wèi)氣證治宜: (56)濕溫,濕熱蘊毒證治宜: (三)型題(共題) (答題要求:從個備選答案中選擇個相互間有特殊聯(lián)系的答案) (57)在病變過程中以肺為病變中心的溫病是: 風溫 春溫
76、 暑溫 暑濕 秋燥 (58)最易出現(xiàn)閉竅、動風的溫病是: 春溫 風溫 暑溫 濕溫 大頭瘟 (四)型題(共題) (答題要求:每題從備選答案中選出個以上的正確答案) (59)祛濕清熱法按其功效的不同,又可分為: 分消走泄法 宣氣化濕法 燥濕泄熱法
77、; 分利濕熱法 宣表化濕法 (60)清解氣熱法按其功效的不同,又可分為: 輕清宣氣法 辛寒清氣法 清熱瀉火法 清熱宣肺法 清熱解毒法 二非選擇題(共分) (一)填空題(共題,每題分,共分) 1疹的成因是: ;其治法是
78、: 。2斑的形態(tài)是: ;其成因是:
79、; 。 3溫熱論原文10:再論三焦不得從外解,
80、; 以糞燥為無濕矣。4甘露消毒丹的藥物組成是:
81、0; 。 (二)改錯題(共題,每題分,共分)1溫病證見身熱不退,表情淡漠,神昏蒙,時清時昧,時有譫 語(為邪熱內(nèi)閉心包) 2爛喉痧,證見壯熱煩渴,咽喉紅腫疼痛,甚或潰爛,肌膚丹痧隱 隱可見,舌紅赤,見珠狀突起,苔白而干,脈浮數(shù)。(按衛(wèi)氣營血辨證,其病機屬邪在肺衛(wèi))
82、0; 4溫病身熱,咳嗽,口渴,下利色黃熱臭,肛門灼熱,無腹硬痛, 苔黃,脈數(shù)(證屬熱結(jié)旁流,治以調(diào)胃承氣湯)3溫病若斑疹并見,治療上應(yīng)(先透疹,后化斑) (三)簡答題(每題分,共分) 簡釋題 何謂“氣營(血)兩燔” 直接回答題 衛(wèi)、氣、營、血各階段的辨證要點是什么? 判斷說明題 溫病和傷寒是屬不同性質(zhì)的外感熱病,故絕不能用傷寒方治溫病。 (四)論述題(分) 試述濕溫病之濕熱輕重的鑒別。 (五)分析題(分)(要求寫出病名、辨證,對診斷、病
83、因、病機、證候進行分析,擬出治法和方藥)患孩,女性,6歲,于7月26日入院。 患孩初起頭痛,發(fā)熱,嗜睡,第二天昏睡不醒,發(fā)熱408,面色紅赤,目睛上視,四肢抽搐,汗出,舌紅赤,苔黃干,脈弦數(shù),收入院。實驗室檢查:(略)中醫(yī)學專業(yè) 溫病學試題(5) 專業(yè) 年級 學號 姓名 &
84、#160; 成績 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6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5、0; 19 20 21 22
86、160;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87、0; 39 40 41 42 43 44 45
88、60;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89、60; 56 57 58 59 60 二、詞解(每題2分,共8分) 1、新感溫?。?#160; 2、身熱不揚: 3、逆?zhèn)餍陌?#160;
90、 4、氣血兩燔: 三、填空題(每題3分,共12分)1、衛(wèi)分證的辨證要點是 ; 邪在下焦,虛風內(nèi)動的辨證要點 。2、斑的成因是
91、60; ,其治法為 。3、春溫的治療原則 。4、葉天士:“再論三焦不得從外解, ,以糞燥為無濕矣?!?#160; 四、簡答題(每題6分,共12分)
92、; 1、臨床上熱盛動風與陰虛動風如何鑒別? 2、濕熱釀痰、蒙蔽心包與熱入心包證? 如何鑒別和治療? 五、病案分析題(8分) 陳××,男、21歲,于8月23日來診。 病史:患者三天前因天熱口渴,在路邊購飲涼茶二碗?;丶液笥X脘痞腹脹、怕冷,繼則發(fā)熱,頭重肢倦,汗出不多,周身酸痛。曾自服銀翹片,退熱片,保和丸等,但癥狀未能緩解。來診時癥見:發(fā)熱(386),不惡寒,汗出不暢,頭重體倦,胸悶惡心,腹脹不欲食,口不渴飲,大便溏日23次,小便渾濁,舌苔白厚而膩,脈緩。 (答題要求:作出診斷、辨證、分析證候,擬出治法
93、及方藥) 一、選擇題(每題1分,答案要全部寫在答題卡中,否則無分) (一)A型題 (答題要求:在每個題干的5個各選答案中挑選1個最佳的答案) 1、A1型題(單個肯定的最佳選擇題)(1)溫熱經(jīng)緯的作者是:A、葉天士 B、劉河間 C、王孟英 D、薛生白 E、吳又可(2)張風逵說:“暑病首用辛涼”,其代表方應(yīng)是: A、辛涼輕劑一桑菊飲 B、辛
94、涼平劑一銀翹散 C、辛涼潤劑一桑杏湯 D、辛寒之劑一白虎湯E、辛寒之劑一麻杏石甘湯(3)下述心煩,哪一項屬于黃連阿膠湯證的表現(xiàn)? A、心煩懊 ,身熱,苔微黃,脈數(shù)。 B、心煩躁擾,時有譫語,身熱夜甚,舌絳。 C、心煩不得臥,身熱,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 D、煩躁不安,胸膈灼熱如焚。E、心煩,干嘔,口苦而渴。(4)風溫的病名首見于:A、內(nèi)經(jīng) B、傷寒論 C、時病論D、溫
95、病條辨 E、外感溫病篇(5)春溫病名首見于:A、內(nèi)經(jīng) B、難經(jīng) C、千金方D、諸病源候論 E、傷寒補亡論(6)在下列對暑溫病特點的描述中,哪一項是欠妥的? A、發(fā)病急驟,初起即見氣分熱盛證候 B、傳變迅速 C、易耗氣傷津 D、易逆?zhèn)餍陌?,出現(xiàn)閉竅動風之證E、有嚴格的季節(jié)性,發(fā)生于夏暑當令之時。(7)發(fā)熱惡寒,頭痛無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煩,舌苔薄膩。A、藿香正氣散
96、B、三仁湯 C、銀翹散 D、藿樸夏芩湯 E、新加香薷飲(8)爛喉痧的臨床特征是: A、高熱煩躁,咽喉疼痛 B、身熱咳嗽,肌膚紅疹 C、肌膚發(fā)斑,吐、衄出血 D、頭面紅腫,咽喉疼痛E、咽喉腫痛糜爛,肌膚(dan) 痧顯露 (9)“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權(quán)”語出: A、葉天士 B、吳又可
97、60; C、王孟英D、吳鞠通 E、薛生白(10)是哪篇文獻闡明了溫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確立了“衛(wèi)氣營血”溫病辨證論治體系,發(fā)展和豐富了溫病的診斷方法?A、溫熱論 B、外感溫病篇 C、濕熱病篇D、溫病條辨 E、溫疫論(11)溫病熱入心包時,其常見舌象為:A、舌尖紅赤起刺 B、舌絳而干燥 C、舌中生紅點D、舌純絳鮮澤 E、舌絳而不鮮、干枯而萎(12)溫病胃氣衰敗,其舌象為:A、
98、舌色淡紅而不榮 B、白苔質(zhì)如堿狀 C、白砂苔 D、白霉苔 E、舌紫晦而干 (13)我國第一部溫病專著是:A、 葉天士溫熱論 B、吳又可溫疫論 C、吳鞠通溫病條辨 D、王孟英溫熱經(jīng)緯 E、雷少逸時病論(14)濕溫病名最早見于:A、黃帝內(nèi)經(jīng) B 難經(jīng) C、傷寒論 D、外感溫病篇
99、 E、濕熱病篇(15)溫病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少汗,口干不甚渴飲,心煩、脈浮細數(shù)。為邪在:A、衛(wèi)分 B、氣分 C、營分 D、衛(wèi)分兼氣分 E、衛(wèi)分兼營分(16)溫病胃陰衰亡的常見舌象為:A、舌紫晦而干 B、舌焦紫起刺 C、舌苔白厚而干燥 D、舌絳,光亮如鏡 E、舌淡紅而干、其色不榮(17)壯熱,口渴、頭痛、煩躁、舌絳、苔黃脈數(shù)。治宜:A、白虎湯 &
100、#160; B、白虎加蒼術(shù)湯 C、加減玉女煎 D、三石湯 E、清瘟敗毒飲(18)高熱煩躁,汗多渴飲,頸項強直,兩目上視、角弓反張,舌紅苔黃燥,脈弦數(shù)。治宜:A、白虎加人參湯 B、三甲復脈湯 C、羚角鉤藤湯 D、甘露消毒丹 E、清瘟敗毒飲(19)溫病高熱,神昏譫語,喉中痰鳴,治宜:A、至寶丹 B、安宮牛黃丸 C、紫雪丹D、玉樞丹 E、蘇合香丸(20)身熱下利,肛門灼熱,惡心嘔吐,腹部疼痛,苔黃脈數(shù)。治宜:A、王氏連樸飲 B、枳實導滯湯 C、雷氏芳香化濁法D、藿香正氣散 E、葛根芩連湯加白芍、藿香、竹茹(21)風溫與春溫初起最主要的鑒別點,在于后者有:A、起病較急 B、衛(wèi)表證候 C、里熱見證 D、病變在肺 E、以上均不是(22)身熱、腹脹、便秘、口燥、咽干、倦怠少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奧爾良雞翅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中國口腔設(shè)備行業(yè)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2025年度二手推土機交易合同范本大全
- 2025年度轉(zhuǎn)學保障合同(體育類院校轉(zhuǎn)學保障)
- 2025年度擔保風險控制合同樣板
- 二零二五版中英文公路運輸合同全文預覽與2024年法規(guī)對照
- 2025年度電影劇本審核保密協(xié)議
- 二零二五版車輛租賃與救援服務(wù)合作協(xié)議
- 2025地產(chǎn)開盤季銷售代理服務(wù)合同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統(tǒng)車位租賃管理服務(wù)合同范本
- 口腔醫(yī)學美學課件-3
- 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ppt課件完整版
- 新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小學數(shù)學全冊導學案(學前預習單)
- 酒店的安全管理制度
- 湖南省陽氏宗親分布村落
- 新概念英語第二冊1-Lesson29(共127張PPT)課件
- 中考語文十大專題總復習資料
- 汽車駕駛員專業(yè)競賽實施方案
- 知乎的SWOT分析(表格)
- 膨化魚料生產(chǎn)工藝
- 常用家電維修基礎(chǔ)知識(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