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例大腸癌、結腸癌臨床病例病理分析_第1頁
上千例大腸癌、結腸癌臨床病例病理分析_第2頁
上千例大腸癌、結腸癌臨床病例病理分析_第3頁
上千例大腸癌、結腸癌臨床病例病理分析_第4頁
上千例大腸癌、結腸癌臨床病例病理分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上千例大腸癌、結腸癌臨床病例病理分析【第一篇】1134例大腸癌臨床病例分析人腸癌是消化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僅次于胃癌、食管 癌、肺癌等常見惡性腫癇,居46位。近年來,隨著人民?;钏降奶岣?,?;罘绞郊吧?活環(huán)境的改變,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對其臨床流行病學的深入研究,對疾病早 期發(fā)現(xiàn)、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冇重要意義。本研究對我院近15年來經(jīng)結腸鏡 檢查診斷的人腸癌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了分析,以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臨床流行病學特 征。一、對象與方法1. 研究對象:我院消化科內鏡室1986年10月 2002年10月共行15 638例全結腸鏡檢查,經(jīng)腸鏡下取

2、活組織行病理學檢查,共檢出大腸癌1 134例,其中男687例,女447例, 男女之比為11 5b1;年齡2廣92歲,平均年齡561 5歲。詳細記錄患者一般情況及腫瘤的 發(fā)病部位和病理類型。1 134例人腸癌屮280例合并結腸息肉。2. 研究方法:以所冇行結腸鏡檢查的患者為研究群體,對大腸癌患者性別、年齡及腫瘤部位、病理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腫瘤位置分成三組:近 段結腸(包括盲腸、升結腸、結腸肝曲、橫結腸),遠段結腸(包括結腸脾曲、降結腸、乙 狀結腸),直腸。二、結果1. 發(fā)病屮位年齡變化趨勢:1986年至2002年每5年的大腸癌發(fā)病的屮位年齡分別為52 歲、55歲、62歲。2. 年齡因素與患病率:

3、3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80歲各年 齡組在研究群體相應年齡組中的患病率分別為118%、319%、611%、910%、1118%、1610%、 161 9%o3. 性別因素與患病率:1 134例大腸癌中,男性687例,患病率為71 6%( 687p9 071),女 447例,患病率為61 8%( 447p6567),兩者差異無顯著意義(p> 0105)。4. 發(fā)病部位與患病率:在3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80歲各 年齡組中,遠段結腸及直腸癌的構成比分別為114%(29p2 014) 311% ( 102p3 323)、416% (157p3 4

4、41)、616%(214p3 235)、912%( 248p2 700) > 1217%( 101p795) > 131 1%( 17p130)。 其中直腸癌為 h0%( 21p2 014)、210%( 66p3 323)、217% ( 91p3 441)、41 2% ( 137p3 235)、51 4% ( 147p2700)、71 6%( 60p795) 、 815%( 11p130) 。 1134 例大腸癌中遠段 結腸和直腸占7615%( 868p1 134),其中直腸占4710%( 533p1134)。5. 發(fā)病部位的年度變化趨勢:每5年大腸癌的檢出率分別為317%( 11

5、9p3 251)、 613%( 331p5 264)、916% ( 684p7 123)。每5年直腸癌在大腸癌中所占比率分別為4612%、 4519%、4710%;遠段結腸分別為3312%、2518%、2 813%;近段結腸分別為2016%、2813% 、 2417%。6. 病理:1 134例大腸癌中,腺癌占9912%o 30歲人群癌腫分化差者占7212%( 26p36), 詳見表1。表11 134例人腸癌的病理分類(例數(shù))年齡組 (歲)管狀 腺癌粘液 腺癌印戒 細胞癌乳頭 狀腺癌類癌鱗癌非何杰淋巴瘤<.¥)21860100301157301104197102011050281

6、51310160-309323010108410301>80am000000三、討論本組病例的人群患病率男性為716%,女性為618%,雖然為性病例較女性多,但兩性患 病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界(v 2 =31331 5, p > 01 05)。以每5年為一個時期統(tǒng)計我院行結腸鏡 檢查患者的人腸癌發(fā)病情況,具構成比分別為317%、613%、916%,可見人腸癌的構成比逐年 上升,從一個側而反映了大腸癌發(fā)病率的增加趨勢,這也和西方國家的報道1相似。同 時,從其發(fā)病年齡來看,發(fā)病中位年齡由52歲升至62歲,顯示出發(fā)病的老齡化趨勢,從 發(fā)病年齡構成比可以看出,有72%的患者在4廣70歲之間發(fā)病。導

7、致人腸癌發(fā)病增加的 原因可能與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有關,特別是與 膳食結構的改變更為密切2 o從人腸癌發(fā)生部位上看,各年齡纟r人腸癌的發(fā)病部位以遠段結腸、宜腸為主,共占 7615% ( 868p1 134)。很多發(fā)達國家學者的研究表明,隨著年齡增加,近段結腸癌的比例 增加,在高齡患者中更為明顯3 o cooper等4報道在65歲、70歲、75歲、80歲、 85歲各年齡組中,近段結腸癌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6%、40%、43%、46%、49%。究其原因,部 分學者認為與基因有關,即在近段結腸町能存在更多的不穩(wěn)定性微衛(wèi)星灶,這種現(xiàn)象在老 年人尤其明顯。ikeda等5

8、分析了 121例人腸癌手術標木,發(fā)現(xiàn)不穩(wěn)定性微衛(wèi)星灶在近 端結腸、遠端結腸、直腸分別為4414% ( 16p36)、3712% ( 16p43)、231 8%( 10p42)。 但大多數(shù)人認為,由于結腸鏡廣泛應用丁無癥狀人群,進行結腸癌的普查,而結腸鏡往往 插至遠段結腸,這樣就可以鏡下切除遠段結腸、直腸的癌前病變,因此,遠段結腸、直腸癌 發(fā)病下降,近段結腸癌的比例就會相對升高6。從本文結果看,在此點上似乎與發(fā)達國家 的情況不同,可能與我國未能廣泛開展結腸鏡的普査有關。值得注意的是,木資料顯示總腸 癌在各年度、各年齡組人群中占優(yōu)勢,小于30歲年齡組青年大腸癌中直腸癌的構成比為 5813%,居各年

9、齡組首位。這與張亞歷等7報道的5515%相符。1134例大腸癌中合并腺瘤性息肉者280例(241 7%),考慮到很多大腸癌患者腸腔狹 窄,結腸鏡未能明確癌腫近端人腸是否有息肉,此比例對能還要高。腺瘤性息肉己被公認為 癌前病變,從正常腺細胞y早期腺瘤y晚期腺瘤(絨毛狀腺瘤,屮-重度異型增生)y腺 癌,這一過程可能盂要齊15年的時間。發(fā)現(xiàn)腺瘤并切除,是防止大腸癌發(fā)生的可靠手段。 人腸癌的病理分型主要有腺癌、鱗癌、腺鱗癌、未分化癌。其屮腺癌占90%以上,分為管狀 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細胞癌、乳頭狀腺癌。本組資料中,管狀腺癌居多,因資料不全,未 對其分化程度作進一步的統(tǒng)計。黏液腺癌及印戒細胞癌共49例

10、,直腸29例,遠段結腸12 例,近段結腸8例,表明直腸癌的分化程度較差,惡性度較高。本組資料包含3例鱗癌,其中1例發(fā)生在直腸,1例累及直腸及乙狀結腸,另1例發(fā)生于乙狀結腸。類癌是起源 于嗜餡細胞的腫瘤,90%發(fā)牛于胃腸道,多見于闌尾、回腸、直腸,本組資料有7例類癌,其 屮發(fā)生于宜腸者有4例,乙狀結腸2例,橫結腸1例。本組病例中青年人(<30歲)大腸癌的檢出率為312%(36p1 134),與余細球等8報 道的1012%有較大差界,ichiang等9報告的116% ( 83p5 436)相近,是否由于地域差 異,尚不明確。因發(fā)病率低,未能統(tǒng)計其近年來的發(fā)病趨勢。與在老年人中的情況一樣,直腸

11、仍為青年人人腸癌的好發(fā)部位。從本資料看,36例青 年人大腸癌中,低分化腺癌12例,黏液腺癌8例,印戒細胞癌6例,共占7212%( 26p36), 可見其病理組織學具冇分化程度低,惡性度高的特點。chiang等9按年齡統(tǒng)計了 5436例人腸癌臨床病理結果,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降低,癌細胞分化越差, 臨床上表現(xiàn)為浸潤牛長,轉移早,患者生存時間短。大腸癌早期癥狀隱匿,癥狀明顯,尤其是有并發(fā)癥時,多屬晚期。因此,通過篩査發(fā)現(xiàn) 無癥狀的早期癌是人腸癌二級預防的重要手段。我院的病人覆蓋范圍較廣,具有一定的代 表性。我院18年的結腸鏡資料的分析,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大腸癌的臨床流行病學特 征,對大腸癌防治提供了相

12、關資料?!镜诙?3例青年人結腸癌臨床病理分析摘 要:目的 探討青年人結腸癌的臨床病理特點。方法 收集木院19801994年間 收治的53例青年人結腸癌與同期收治的272例屮老年結腸癌從臨床、病理方面進行對比分 析。結果青年人結腸癌以粘液腺癌、低分化腺癌為主占69. 81%( 37/ 53),中老年組占7. 35% (20/ 272),兩組相比,p < 0. oolo高、中分化腺癌則相反,中老年組占91. 91% ( 250/ 272),青年組占26. 4% ( 14/ 53) , p< 0. 001。兩組具顯著顯差異。生存率:3、5年生 存率中老年組明顯高于青年組,62. 86

13、%、19. 85%對5. 60%、3. 77%, p < 0. 001。兩組 差界顯著。結論 青年結腸癌為中老年結腸癌和比具有分化程度低,惡性程度高、生存率低 的特點。關鍵詞:結腸癌;青年人;小老年人;病理分型;生存率青年人結腸癌(< 30歲)在臨床病理及預后方面與中老人結腸癌冇明顯的差異。木文 收集我院19801994年間收治的325例結腸癌患者,對其屮53例青年結腸癌與同期272 例中老年結腸癌進行臨床病理分析如下:1臨床資料1. 1 一般情況,青年組53例中,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齡1630歲。中老年組 中,男性184例,女性88例,男女性別比為2: 1;年齡3177歲。

14、全組325例病人中青年 人發(fā)病率占16. 2% ( 53/ 325),中老年人為83. 6% ( 272/ 325)。全部病例均施行了手 術及常規(guī)病理學檢查。1. 2腫瘤部位,見表1。左半結腸«(%)右半結腸癌()橫結腸癌(帰)青年組33(62. 2)15( 28.3)5( 9. 4)中老年組130(47.7)122(44. 8)2q 7. 3)1. 3 病理分型 青年組:管狀腺癌26例,占50. 9%( 26/ 53),(其中高、中分化 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12例);粘液腺癌24例,占45. 3%( 24/ 53);絨毛狀腺瘤惡變2 例;占3. 1%( 2/ 53);未分化癌1例

15、占1. 8%( 1/ 53)。中老年組:乳頭狀腺癌16例,占 5. 8% ( 16/ 272);管狀腺癌241例,占889%( 241/272),(高、中分化腺癌234例、 低分化腺癌7例):粘液腺癌11例,占4% ( 11/ 272):印戒細胞癌、類癌各2例,各占 0. 7%( 2/ 272) o 1、4:擴散程度:青年組廣泛擴散17例,占32% ( 17/ 53);淋巴結轉 移12例,占22. 6% ( 12/ 53);血行擴散23例占43. 2%。屮老年組廣泛擴散3例,占1. 1%( 3/ 272);淋巴結擴散203 例,占74. 7%( 203/ 272);血行擴散51 例,占 18.

16、 7% (51/ 272)1. 4首診癥狀見表2表2首診癥狀腹疼腹瀉腹脹便血便膿腹塊腸梗阻青年組30( 56. 6)10( 18. 8)52(98. 1) 20( 37. 7)8(15)中老年組176( 69. 7)58(21.32) 135(49.65)57(20.95)10(3.6)1. 5手術方式及術后輔助化療,釆用fm方案或者ddp+ fm方案見表3表3手術與化療方案手術方式:根治切除術未切除fmfm*ddp育年組16(30. 19%)37( 69.81%)23 49. 05%)27( 50. 95%)中老年組252(92.65%)20(7. 35%)25(x91. 91%)22(8.

17、09%)注:中高分化腺癌、乳頭狀腺癌用fm方案,粘液性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等用fm +ddp,1. 6主存率見表46月12月24月 3年5年青年組 25(47. 16) 18(33.96)5( 9.43)4( 5. 6)2(3.77)中老年組 270( 99. 22) 250(91.91)225( 82. 72) 171(50)171(50)2討論2. 1大腸癌西歐國家發(fā)病率高,中位發(fā)病年齡65歲,中國大腸癌發(fā)病率低于國外, 但近年來發(fā)病率冇增加趨勢,且發(fā)病年齡趨向年輕化,屮位發(fā)病年齡45歲左右。bluow報 告青年大腸癌發(fā)病率占同期大腸癌0. 42% 1 o國內莫善兢報告青年大腸癌發(fā)病

18、率占同期大 腸癌14. 3% 2 o本組青年大腸癌發(fā)病率占同期大腸癌16. 2%,顯著高于國外報告,略高 于國內資料。2. 2青年人腸癌組織特點多為分化差、惡性程度高。柳秉乾報告青年紐粘液腺癌占 50%( 18/ 36);中老年組占21. 7%( 140/ 646) 3。青年組粘液腺癌顯著高于中老年組。 本組資料中青年組粘液腺癌占45. 3%( 24/ 53):中老年組4% ( 11/ 272);青年組顯著高 于中老年組,與國內報告資料相符。粘液腺癌的病理特點是其在向腔內發(fā)展前,就已存在腸 壁內和遠處轉移病灶4。這就是青年結腸癌進展快、預后差的主要病理學依據(jù)。2. 3青年大腸癌以轉移早且廣泛為特點。待臨床確診吋已多屬晩期病例。木組發(fā)生廣 泛轉移17例占32%( 17/ 53),而中老年組僅3例,占1. 1%( 3/272)。致使青年大腸癌手 術根治率和切除率均低于屮老年組。2. 4癌發(fā)部位青年組左半結腸癌62. 2%( 33/ 53)明顯高于中老年組47. 7% ( 130/ 272);而右半結腸癌則相反,中老年組44. 8%大于青年組28. 3%。首診癥狀兩組資料均顯 示以腹痛、腹瀉、便血、便膿、腹塊及腸梗阻表現(xiàn)為主兩者無顯著差別。但腸梗阻青年組 15%( 8/ 53)卻高于中老年組3. 6% ( 10/ 27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