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_淺談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_第1頁
論文_淺談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_第2頁
論文_淺談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_第3頁
論文_淺談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_第4頁
論文_淺談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淺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     論文題目:淺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作 者: * 專 業(yè): 對外漢語 目錄內容摘要.(第2頁)關鍵詞.(第2頁)引言.(第2頁)(正文).(313頁)結語.(第13頁)參考文獻.(第14頁)指導教師.(第14頁)字體要求:題目: 黑體 三號 加粗 正文 :仿宋 四號 單倍行距 A4紙設置 左右邊距為3.0 上下邊距為2.4 小標題加粗顯示淺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內容摘要:語法是語言的三要素之一 ,語法教學在各個語種的語言教學中都是教學的重點。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

2、特點,靈活運用諸如實物道具法、對話法、演示法、比較法、格式化等各種教學方法,可使學生更有效地進行漢語學習。關鍵詞: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法、教學方法引言: 漢語事業(yè)日益繁榮,學漢語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漢語熱”已經(jīng)成為全球語言交際系統(tǒng)中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第二言教學中,語法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重中之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也不例外。由于語言類型的不同,長期以來,不少留學生都反映漢語語法難懂難學,作為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生,我們有義務了解并研究或是解決怎樣教好漢語語法。呂叔湘先生曾說過:“學習語言不是學習一套知識,而是掌握一種技能”。因此,對于留學生的語法教學絕不能大講特講語法知識,講授語法的目的是為了使其了解漢

3、語語法的特點,掌握語法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了解和靈活運用語法規(guī)律,并能夠準確無誤地用漢語進行交流。然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語法枯燥無味,因此我們應該探究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技巧,以便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4 -正文:教學方法自古多種多樣,所謂“教無定法”,就是說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針對不同的教材和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表述應該簡單化和淺顯化。為了實現(xiàn)語法教學過程中表述的簡化和淺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可以靈活運用以下教學方法:一、實物道具法由于學生受詞匯量的限制,有時老師用語言講解效果不是很好,此時,課堂上所存在的或教師事

4、先準備的實物道具都可以很好地為我們的語法教學服務。當然,這種教學方法和技巧比較適用于初級階段內容比較具體的語法教學。比如,在教“比”字句時,老師可以拿起兩個長度不同的粉筆(可以先給粉筆標號為A和B),然后進行對話:老師:這兩支粉筆一樣長嗎?學生:不一樣長。老師:哪一支長呢?學生:A長。老師:(一邊比兩支筆的長度,一邊說)對,A筆比B筆長。(一邊說一邊把句子寫在黑板上,便于學生總結) 然后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再進行幾組對話。如讓兩個身高不同的學生站 起來,然后再進行對話等。通過利用實物進行操練,學生對“比”字的語義應該很清楚了。這時老師再根據(jù)剛才寫在黑板上的兩個“比”字句,總結“比”字句的結構形式特

5、點:A+比+B+adj。在操練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A筆長比B筆”這樣由于母語的負遷移造成的偏誤,我們也可以根據(jù)此偏誤告訴學生正確的語序應該是“A+比+B+adj”,而不是“A+adj+比+B”。其實,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的道具是很多的。比如講時間時我們可以用硬紙做的鐘表或日歷;講價錢時可以用放大了的菜單或超市廣告等等,再配以問答,進行語法點的講解和練習。二對話法對話法即通過師生對話或是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將要講的語法項目很自然地引入語法教學,然后再在對話中進行語法點的講解和操練。對話法非常實用,特別是在學生準備較好的情況下使用效果會更好,它既教給了學生所學語法項目的形式,又通過

6、真實情景讓學生理解了其意義。以對話代替講解,以對話代替練習,對話結束學生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某個語法項目。例如,在教授動態(tài)助詞“過”時,我們可以先和學生進行如下對話(可以先把“過”和其否定形式寫在黑板上 Sb+V+過+O Sb+沒+V+過+O):老師:你是第一次來山東嗎?學生1:我是第一次來山東。老師:很好。(對學生2)你呢?你是第幾次來山東呢?學生2:我是第二次來山東。老師:很好?,F(xiàn)在注意聽我的問題,你以前來過山東嗎?學生3:我以前來過山東。老師:對。學生3以前來過山東。(邊說邊寫在黑板上,以便最后總結格式)老師:(對學生1)你以前來過山東嗎?學生1:我以前沒來過山東。老師:很好

7、。那你們去過濟南嗎?學生:我們去過濟南。(一些學生會這么回答)學生:我們沒去過濟南。(一些學生會這么回答)老師:非常好。 對話結束之后,老師可根據(jù)剛才板書在黑板上的例句總結語法項目在結構形式上的特點,即對它進行格式化處理。如上例我們可以在觀察學生基本理解了其語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Sb+V+過+O    Sb+沒+V+過+O。最后老師還要就“了”和“過”的區(qū)別做出講解。(此不贅述)此外,對于一些結構較長較復雜的語法項目,我們可以在講解清楚的基礎上利用擴展對話的方法來讓學生能夠更加熟練的運用。比如漢語中一些較長的定語、狀語結構,學生既難理解運用,又很難記住多項定語或狀語的

8、順序。因而我們可以這樣練習。例如講解多項定語時使我們可以進行如下的擴展對話法:老師:A同學,聽說你周末逛街了,那你買羽絨服了么?學生:我買了。老師:你買了幾件羽絨服?學生:我買了一件羽絨服。老師:你買了一件長款羽絨服還是短款羽絨服?學生:我買了一件長款羽絨服。老師:那你買了一件什么顏色的(長款羽絨服)呢?學生:我買了一件紅色的(長款羽絨服)。 同樣再和別的同學進行類似的擴展練習,此不再贅述。注意,在進行擴展對話練習時,有些成分如果都說出來就給人一種羅嗦或不真實的感覺,如上例括號中的內容。在師生對話時可以不說出來,以增加學生說話的機會,同時不說出來可以更接近真實對話。但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某個專向

9、語法項目練習時,可以說出來,如在專門練習多項狀語的順序時就應該說出來。四動作演示法 利用動作進行現(xiàn)場演示語法點。利用動作演示(其實是在所有的上課過程中)時老師要充分利用表情,比如“猶豫”、“煩躁”、“嘆氣”等。如講解趨向補語“上來”、“上去”、“出來”、“出去”、“進來”、“進去”“下來”、“下去”時,老師就可以通過動作來演示,邊做動作邊說出帶趨向補語的句子:我走進來了。我走上來了。我走下來了。我走出去了。 進一步,老師可以自己做動作,讓學生說,或者讓學生1做動作,讓學生2說。再比如介紹結果補語“開、上”等時,老師就可以做拉開、拉上窗簾、打開或關上窗戶等動作。然后邊說邊板書,達到讓學生明白的目

10、的。五圖解法 對一些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語法項目,我們還可以采取圖解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這種方法可使抽象難懂的語法變得淺顯易懂,使呆板的講解變得生動活潑,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說結果補語的引申用法比較抽象,通過舉例的方法自然也可以讓學生理解,但結果補語的引申用法比較復雜,當留學生學了多個結果補語的引申用法后就很容易弄混,如果采取圖示的辦法,可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比如講解結果補語“光”的意思,用兩張對比圖,引出樹葉掉“光”了,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補語“光”的意思。六舉例法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語法項目,采用實物道具和動作演示等的辦法都不很奏效,此時,我們可以采用事例或例句來展示意義,讓學生自

11、己來體會。舉例法特點是從具體的語言材料中總結語法規(guī)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接觸足夠的具體語言材料,然后從這些語言材料中總結出語法規(guī)則,這是從具體到一般的過程。這種方法針對性強,學生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比如在講解副詞“究竟”時的兩種教學方案:(1)直接告訴學生“用在問句中,表示追究?!保?)老師:“明天我們班不上課出去參觀。但是去哪兒呢?”學生1:去東昌湖。學生2:去孔繁森年紀念館.學生3:去聊城運河博物館。老師:我們究竟去哪兒呢?(老師一邊說,一邊寫在黑板上,以便最后歸納總結,并要把“究竟”和后面的疑問詞用紅色標示出來)班長:去聊城運河博物館吧,聽說那兒現(xiàn)在有法國畫展

12、。學生齊聲:好吧。老師:那我們明天幾天出發(fā)?學生1:早上8:00吧。學生2:太早了。10:00吧。學生3:10:00又太晚了,9:00吧。老師:那我們究竟幾點出發(fā)?(老師一邊說,一邊寫在黑板上,以便最后歸納總結,并要把“究竟”和后面的疑問詞用紅色標示出來)學生齊聲:那就9:00吧。老師:我們怎么去呢?學生1:坐公共汽車去。學生2:公共汽車太擠了,還是騎自行車吧。學生3:起自行車太累了,還是打的吧。老師:我們究竟怎么去?(老師一邊說,一邊寫在黑板上,以便最后歸納總結,并要把“究竟”和后面的疑問詞用紅色標示出來)學生齊聲:那就打的吧。通過這一系列學生自己參與討論的例句,老師再來總結“究竟”的用法。

13、老師:“究竟”用在什么句子里?學生發(fā)現(xiàn):問句。老師:“究竟”用在問句里表示什么意思呢?或者說“什么時候使用究竟呢?” 老師幫學生總結:出現(xiàn)了多種答案,問話的人想知道一個確定的答案的時候使用。 上面兩種教學方案的優(yōu)劣不言而喻。采用舉例法時我們要永遠記住一句話,那就是:不是任何一個正確的句子都有資格當例句的。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1)例句不一定要多,但要舉出極端、典型、有代表性、夸張(對比反差強烈的)的例句。最高境界是只聽例句,不用講解就明白。(2)準備的例句一定貼近學生生活,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是他們自己的或熟悉的場景、事情和生活。這樣講解起來,學生會感到親切、有用,學起

14、來才會熱情高、興趣濃。(3)要盡量避免出現(xiàn)學生不熟悉的詞語,舉例所用的語言應該比要講的語法項目水平略低,以便學生易于從中體會所要學習的語法項目的含義。(4)可以充分利用名人、名牌、名地點、名物產(chǎn)、名事件。(人類共知的部分)。如:Michael Jordan、姚明所代表的“個兒高,籃球”等信息;“長城”的雄偉等不用翻譯的公共信息:可樂、麥當勞、咖啡、倫敦、北京、天安門、巴西的咖啡、法國的葡萄酒、帕瓦羅蒂、Michael Jackson、音樂的旋律(無國界的語言)。(5)例句應該有一定的語境、上下文,應能反映語法現(xiàn)象的典型語法結構特點以及用法。七格式化格式化即在原有漢語舉行的基礎上,建立新型句式。

15、它特別重視虛詞構成格式的能力和作用,比較符合漢語固有的特點;同時比較符合外國人習慣公式、對形態(tài)比較敏感等特點,突出形式特征,一目了然,簡單明白,既便于老師教,也便于學生學。比如說上面所舉的副詞“究竟”的教學。我們在上述例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究竟”“用于問句,表示出現(xiàn)多種答案,問話人要知道一個確定的答案”。此后如果能夠明確告訴學生“究竟”在形式上的一些特點:究竟+Q?(Q是在究竟后)Q的形式可以是:V不/沒V?Adj不adj?是否+V?V+哪兒?怎么+V?誰+V?V+多少?V+什么?也就是說在形式上,“究竟”一定出現(xiàn)在表示疑問的句子中,并且出現(xiàn)在那些表示疑問的詞語前面。學生明白了這些也就不

16、太可能出現(xiàn)偏誤(如誰究竟去開會?我們怎么究竟去?)。八比較法比較法又分為漢外對比和漢語內部的對比。1、漢外對比:即將所要學習的語法點與學生母語或其熟悉的語言中相應的語法點進行對比,以達到理解的目的,比較的重點應該在于不同之處。漢外對比可以防止學生由于把漢語的某個語法點與相應的外語完全等同起來,可以減少語際間的干擾,從而避免在使用上出現(xiàn)錯誤。如:在教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狀語的位置時,我們就可以利用漢外對比的方法。我們先讓學生觀察下面的句子:He went to Shanghai by train yesterday.他昨天坐火車去上海了。I get up at six oclock everyda

17、y.我每天六點起床。I am studying Chinese i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我在首都師范大學學習中文。通過比較,很容易發(fā)現(xiàn)英語和漢語在狀語位置上的不同:在英語中,無論是方式狀語、地點狀語還是時間狀語都經(jīng)常放在謂語動詞的后面;而漢語則不同,無論是哪種狀語,都放在謂語動詞的前面。通過上面的比較,學生更容易記住。2、漢語內部的對比:這種方法一般用于留學生比較容易混淆或用法比較接近的兩個或幾個語法點的教學,通過比較找出兩個或多個語法點的異同。比如:存現(xiàn)句“L+有+N”和“N+在+L”兩個句式的語義重點不同,前者在于描寫,常著重于整個句子的信息;后者的重點則

18、在于說明一個對象的位置。在教授這兩個近義句式時,老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對比鮮明的語境進行對話:老師:你們喜歡北京嗎?學生:喜歡。老師:為什么?學生:因為北京有很多名勝古跡,還有很多漂亮的公園。(老師把這個句子寫在黑板上,便于此后的對比。)而對于“N+在+L”,可以這樣設計問題,使學生理解:老師:你們去過天安門嗎?學生:去過。老師:誰能告訴我故宮在哪兒?學生:故宮在天安門廣場的北邊。(老師把這個句子寫在黑板上,便于此后的對比。)老師:毛主席紀念堂在哪兒?學生:毛主席紀念堂在天安門廣場的南邊。(老師把這個句子寫在黑板上,便于此后的對比。) 通過對比學生應該能夠理解二者的不同。此時,老師可再問一些問題或讓學生描述一下自己的教室或宿舍,讓學生多練習。結語: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在教學過程中,單純使用一種教學方法的情況很少,即使在同一堂課,也不能只使用同一種方法。多數(shù)情況下是幾種方法都用,或者以某一種方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另外,不同的教學內容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不同的,同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