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隱記憶實驗報告_第1頁
內隱記憶實驗報告_第2頁
內隱記憶實驗報告_第3頁
內隱記憶實驗報告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安慶師范學院心理學實驗報告實驗名稱:內隱記憶實驗報告(師范學院教育學院10 級應用心理,)姓名:學號 : 100210117合作者:日期:摘要:本實驗采用知覺辨認和再認的方法,以驗證內隱記憶現象的客觀存在,比較外顯和內隱記憶測試的結果有何不同。以安慶師范學院 10級心理學專業(yè)的 36位同學為被試, 在心理學實驗教學程序上進行內隱記憶的實驗, 結果處理分析得到內隱記憶是存在的。關鍵詞: 內隱記憶(啟動效應);知覺辨認;再認法1 引言所謂的內隱記憶( implicit memory )根本特征是被試者并非有意識地知道自己擁有這種記憶, 它只在對特定任務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現出來,這種任務的操作不依賴

2、于被試者對先前經驗的有意識恢復。故這種記憶也被稱作無意識記憶(或潛意識記憶)( unconscious mem-ory)或無察覺記憶( unaware memory)。人們會在多大程度上流露出先前經驗的記憶而意識不到是在對這些經驗進行回憶?這種內隱記憶的證據是什么?它們又以什么方式影響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行動?內隱記憶的存在又向我們提示了些什么呢?近幾十年以來,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在解答這些問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Schacter等 1980 年進行了一個實驗研究。首先讓被試閱讀一些單詞,例如:assassin, octopus, avocado,mystery,sheriff ,clim

3、ate。一小時后,再做兩次實驗:首先是再認測驗,被試不會有任何困難;其次是補筆測驗,向被試呈現一些有字母殘缺的單詞,要求盡可能地將殘缺字母填補上,例如:ch_nk,o_t_us,_og_y_,_l_m_te。 在這次測驗中,被試對其中的兩個殘缺單詞很難做出正確解答,即 chipmunk 和 bogeyman;而對其它單詞就很容易了。這是因為在一小時以前見過 octopus 和 climate 這兩個詞。這種記憶被稱為啟動效應 ( priming effect)。在實驗中, Schacter等人對測驗的時間間隔進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時后,有的是在一周后進行測試。 在這兩種情況下, 后者對所學單

4、詞的再認, 即有意識的回憶,遠不如前者準確,但對于補筆測驗的結果,兩種情況下完全等同。這就是說,引起單詞填補測驗中的啟動效應的, 是在測驗前看到這一單詞所引起的某種并非自覺記憶的因素。 同樣有意思的是, 對某一單詞而言, 即使被試不記得在學習階段看到過這一單詞, 啟動效應也會產生。 事實上,不管被試記不記得在學習階段看到過該單詞, 啟動效應的強度是一樣的。 這些研究結果似乎告訴我們: 啟動效應的產生不依賴于有意識的記憶。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 Graf 和 Schacter于 1985 年提出了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兩個概念, 內隱記憶從現象上來講就是: 被試在操作某任務時, 不經有意識地回憶,存儲

5、在大腦中的信息會在操作中自動起作用。 內隱記憶的特點是: 被試對信息的 提取是無意識的。由于內隱記憶的特征限制,要測量內隱記憶只能用間接法,而不能按照傳統方法直接來測量記憶的內容。 目前,測量內隱記憶的方法有知覺辨認、 單詞補筆等。 本實驗采用知覺辨認和再認的方法, 以驗證內隱記憶現象的客觀存在,比較外顯和內隱記憶測試的結果有何不同2 方法2.1 被試師范學院教育學院36 名學生作為被試。各被試生理各項指標正常。2.2 材料計算機及 PSYKEY 心理實驗系統,鍵盤和有紅黃綠三色按鈕的反應鍵盤。2.3 程序( 1)學習每個被試按 5個緩沖詞 40個學習詞 5個緩沖詞的順序學習(這個分類過程被試

6、不知道),每個詞語呈現 1秒。40個學習詞及 10個緩沖詞是分別從 80個學習詞及 20 個緩沖詞中隨機挑選出來的,隨機呈現給被試。休息 5分鐘。重復上述程序,只是換了剩余的10個緩沖詞和剩余的 40個學習詞。休息 15分鐘。( 2)測試每個被試做 4個測試,流程為:再認 1知覺辨認 1知覺辨認 2再認 2。再認 1:呈現 40個詞語,其中 20個學習過的(隨機從 80個學習用詞中挑選),20個沒有學習過的(隨機從 80個混淆用詞中挑選),依次逐個呈現, 當被試按鍵反應后呈現下一個字。知覺辨認 1:呈現 40個詞語,其中 20個是學習過的(隨機從剩余的 60個學習用詞中挑選);20個沒有學習過

7、的(隨機從剩余的 60個混淆用詞中挑選) 。每個詞逐個隨機呈現,呈現時間為 50ms。被試直接在計算機上輸入辨認的結果;然后按鍵呈現下一個詞語。知覺辨認 2:程序同知覺辨認 1。呈現 40個詞語,其中 20個學習過的是隨機從剩余的 40個學習用詞中挑選出來的; 20個沒有學習過的是隨機從剩余的 40個混淆用詞中挑選出來的。隨機呈現給被試。再認 2:程序同與再認 1。呈現 40個詞語,其中 20個學習過的是隨機挑選后剩余的 20個學習用詞;20個沒有學習過的是隨機挑選后剩余的 20個混淆用詞。隨機呈現給被試。3 結果3.1 再認結果:擊中和虛報各自的次數和百分比率再認擊中個數再認擊中百分再認虛報

8、個數再認虛報百分比比算術平均數22.1758.6811.1727.92表 1 再認結果:擊中和虛報各自的次數和百分比率3.2知覺辨認:給出新詞、舊詞各自的知覺辨認的次數和百分比辨認舊詞個數辨認舊詞百分辨認新詞個數辨認新詞百分比比算術平均26.1065.7822.3455.84表2知覺辨認:給出新詞、舊詞各自的知覺辨認的次數和正確率可得:因為舊詞的知覺辨認正確率減去新詞的辨認正確率即為啟動效應 (內隱記憶)。所以由以上表得 65.78%-55.84%=9.94%3.3 配對樣本 t 檢驗均值標準差tdfSig.( 雙側 )再認擊中 - 再認虛報17.109.2412.8835.00辨認舊詞個數

9、- 辨認新詞個數3.574.076.1435.00表 3 配對樣本 t 檢驗舊詞的知覺辨認正確率減去新詞的辨認正確率即為啟動效應(內隱記憶) 。如果兩者有顯著差異, 則證明有內隱記憶現象。 結果顯示:舊詞辨認率顯高于新詞辨認率, t=6.14,p<0.001 ,差異顯著。 對被試的再認擊中率和再認虛報率做配對樣本 t 檢驗,結果顯示:再認擊中率顯著高于再認虛報率, t=12.88,p<0.001 ,差異顯著。內隱記憶 =舊詞的知覺辨認正確率新詞的辨認正確率=9.94 。存在內隱記憶現象。4 討論4.1 實驗的誤差第一,在被試的選擇上我們只考慮了被試生理各項指標正常,其他一些個體差異

10、并沒有考慮,沒有充分考慮和盡量做到排除個體的差異性。第二,被試個性謹慎,在速度與正確率抉擇中,被試一偏向于正確率,故延遲時間。第三,實驗次數少,偶然因素大。第四, 、實驗環(huán)境控制較差,影響實驗結果。4.2 為什么要在每一部分實驗前和后要使用緩沖詞?本實驗結果應該達到了預期目的, 至于為什么要在每一部分實驗前和后要使用緩沖詞,那是為了防止系列位置效應對實驗結果的影響。4.3 由數據和表可得實驗結果:具有啟動效應存在內隱記憶。舊詞的知覺辨認正確率減去新詞的辨認正確率即為啟動效應(內隱記憶) 。如果兩者有顯著差異, 則證明有內隱記憶現象。 結果顯示:實驗結果顯示舊詞辨認率顯著高于新詞辨認率, 外顯記

11、憶和內隱記憶量相關不顯著; 對被試的舊詞辨認率和新詞辨認率做配對樣本 t 檢驗,差異顯著,說明存在內隱記憶。對被試的再認擊中率和再認虛報率做配對樣本 t 檢驗,差異顯著,說明外顯記憶效果顯著。 即前面學習過的詞語具有啟動效應, 能夠提高被試對詞語的熟悉程度, 進而導致舊詞的辨認率顯著高于新詞的辨認率。 換言之,先前執(zhí)行的詞語學習任務對后來執(zhí)行類似的詞語判斷任務產生了促進作用。5 結論綜上所述,可得出結論如下:( 1) 每一部分實驗前和后要使用緩沖詞, 那是為了防止系列位置效應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 實驗中任然存在誤差,因而要努力完善實驗,減少誤差。( 3) 實驗結果顯示舊詞辨認率顯著高于新

12、詞辨認率, 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量相關不顯著;對被試的舊詞辨認率和新詞辨認率做配對樣本t 檢驗,差異顯著,說明存在內隱記憶。對被試的再認擊中率和再認虛報率做配對樣本 t 檢驗,差異顯著,說明外顯記憶效果顯著。6. 參考文獻:1甦等著 .認知心理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69 802 朱瀅 . 效應無意識的記憶 . 當代心理學研究 . 北京大學出版社 .37 673 趙小軍 . 祁祿 .SPSS數據分析 .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9 年 .58 604 徐大真 . 內隱記憶的理論與實驗研究綜述 .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0 年.49 525孟迎芳,郭春彥

13、. 內隱與外顯記憶的編碼與提取非對稱性關系. 心理學報 .2009(8).694705Implicit MemoryGuocheng(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 Institute 10 level of applied psychology,Anqing,246001)Abstract: This experimentusingperceptualidentificationand recognitionmethod,toverify the exist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implicit memory, comparison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memory test results differ. 10 grade in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psychology professional 36 student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