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操作教程中文版教程_第1頁
AutoCAD操作教程中文版教程_第2頁
AutoCAD操作教程中文版教程_第3頁
AutoCAD操作教程中文版教程_第4頁
AutoCAD操作教程中文版教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1會計學(xué)AutoCAD操作教程中文版教程操作教程中文版教程2.1 點點 的的 繪繪 制制點是圖樣中的最基本元素,在AutoCAD 2010中,可以繪制點對象作為繪圖的參考點或者是輔助的工具。2.1.1 繪制點繪制點啟用繪制【點】命令的方法有以下三種,如圖2-1所示。(1) 選擇【繪圖】【點】【單點】菜單命令;(2) 單擊標(biāo)準(zhǔn)工具欄中【點】的按鈕;(3) 輸入命令:PO(POINT)。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選擇工具欄中【點】的按鈕,將默認(rèn)的是要繪制多個點。 圖2-1 點的繪制 2.1.2 繪制等分點繪制等分點1. 定數(shù)等分定數(shù)等分在繪圖過程中,經(jīng)常需要對直線或一個對象進(jìn)行等分,以完成圖形的繪制,這

2、就需要用點的定數(shù)等分來完成。啟用【點的定數(shù)等分】命令。選擇【繪圖】【點】【定數(shù)等分】菜單命令。在所選擇的對象上繪制等分點。【例】 繪制如圖2-2所示的圖形,并把直線A、樣條曲線B和橢圓C分別進(jìn)行3、5、7等分。圖2-2 定數(shù)等分點的繪制 (1) 把直線A進(jìn)行3等分。命令:_divide 選擇定數(shù)等分菜單命令選擇要定數(shù)等分的對象: 選擇要進(jìn)行等分的直線輸入線段數(shù)目或塊(B):3 輸入等分?jǐn)?shù)目(2) 把樣條曲線B進(jìn)行5等分。命令:_divide 選擇定數(shù)等分菜單命令選擇要定數(shù)等分的對象: 選擇要進(jìn)行等分的樣條曲線輸入線段數(shù)目或塊(B):5 輸入等分?jǐn)?shù)目(3) 把橢圓C進(jìn)行7等分。命令:_divid

3、e 選擇定數(shù)等分菜單命令選擇要定數(shù)等分的對象: 選擇要進(jìn)行等分的橢圓輸入線段數(shù)目或塊(B):7 輸入等分?jǐn)?shù)目所有的命令結(jié)束以后,用戶可能發(fā)現(xiàn),此時繪圖區(qū)域的3個圖形沒有任何變化,是不是操作錯誤呢?不是,其實是因為系統(tǒng)默認(rèn)的點的樣式?jīng)]有改變,與線條融為一體,所以看不出來。設(shè)置點的樣式操作步驟如下:(1) 選擇【格式】【點樣式】菜單命令,系統(tǒng)彈出如圖2-3所示的【點樣式】對話框。(2) 選擇第4個點樣式(可以根據(jù)自己的任意選擇),單擊【確定】按鈕,點樣式設(shè)置完畢。這個時候圖形就會發(fā)生變化了,已經(jīng)按要求等分完畢,如圖2-4所示。用戶也可以在等分之前對點樣式進(jìn)行設(shè)置,對繪圖操作沒有影響。圖2-3 設(shè)置

4、點樣式 圖2-4 設(shè)置點樣式之后的定數(shù)等分圖 2. 定距等分定距等分定距等分就是對一條直線或者是其他對象按指定的距離等分,一般是作為繪圖的輔助工具。有三種啟用方法:(1) 啟用【點的定距等分】命令;(2) 選擇【繪圖】【點】【定距等分】菜單命令;(3) 在所選擇的對象上繪制等分點。【例】 如圖2-5所示,把長度為90的直線按照每20一段進(jìn)行定距等分。 命令:_measure 選擇定距等分菜單命令選擇要定距等分的對象: 選擇要進(jìn)行等分的直線指定線段長度或塊(B):20 輸入指定的間距圖2-5 定距等分圖 提示提示:如果所分對象的總長不能被指定間距整除,肯定會剩下一段距離。為什么上題進(jìn)行定距等分剩

5、下的一段在最右邊,而不在最左邊呢。其實這在AutoCAD中并沒有規(guī)定,而是在系統(tǒng)提示【選擇要定距等分的對象】時,默認(rèn)選擇對象點處較近的端點作為起始位置。除直線外,定距等分的對象可以是圓弧、多段線及樣條曲線等。 2.2 繪制直線、構(gòu)造線繪制直線、構(gòu)造線2.2.1 繪制直線繪制直線【直線】是各種繪圖中最常用、最簡單的一類圖形對象,只要指定了起點和終點即可繪制一條直線。在AutoCAD 2010中,可以用二維坐標(biāo)(x,y)或三維坐標(biāo)(x,y,z)來指定端點,也可以二維坐標(biāo)和三維坐標(biāo)混合使用。如果輸入二維坐標(biāo),AutoCAD 2010將會用當(dāng)前的高度作為Z軸坐標(biāo)值,默認(rèn)值為0。1. 利用坐標(biāo)繪制直線利

6、用坐標(biāo)繪制直線如果直線的端點坐標(biāo)已知,即可以用前面所講的坐標(biāo)表示方法來繪制直線?!纠?繪制如圖2-6所示的平面圖。圖2-6 平面圖形 絕對直角坐標(biāo)。命令:_line 指定第一點:0,0 單擊命令,確定A的位置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100,0 輸入B點絕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100,20 輸入C點絕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70,20 輸入D點絕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70,60 輸入E點絕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60,60 輸入F點絕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c 輸入C選擇閉合選項,

7、按【Enter】鍵 相對直角坐標(biāo)。命令:_line 指定第一點: 單擊命令,任意指定A的位置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100,0 輸入B點相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0,20 輸入C點相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30,0 輸入D點相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0,40 輸入E點相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10,0 輸入F點相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c 輸入C選擇閉合選項,按【Enter】鍵 相對極坐標(biāo)。命令:_line 指定第一點: 單擊命令,任意指定A的位置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1000

8、 輸入B點相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2090 輸入C點相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30180 輸入D點相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4090 輸入E點相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10180 輸入F點相對直角坐標(biāo)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c 輸入C選擇閉合選項,按【Enter】鍵因為絕對極坐標(biāo)需要知道各點與原點連線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由于本圖中條件不足,因此,不能用絕對極坐標(biāo)來繪制。2. 使用鼠標(biāo)繪制直線使用鼠標(biāo)繪制直線啟用繪制【直線】命令,用鼠標(biāo)在繪圖區(qū)域內(nèi)單擊一點作為線段的起點,移動鼠標(biāo),在用戶想要的位置

9、再單擊,或者是用鼠標(biāo)控制方向,直接輸入距離,這樣連續(xù)可以畫出用戶所需的直線。仍以圖2-6為例,繪制過程如下:命令: 打開正交,使方向固定命令:_line 指定第一點: 單擊命令,任意指定A的位置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100 輸入B點相對A點的直線距離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20 輸入C點相對B點的直線距離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30 輸入D點相對C點的直線距離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40 輸入E點相對D點的直線距離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10 輸入F點相對E點的直線距離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c 輸入C選擇閉合選項,按【Enter】

10、鍵 【例】 用鼠標(biāo)繪制如圖2-7所示的平面圖,其中AB=BC=CD。 命令: 打開正交,使方向固定命令:_line 指定第一點: 單擊命令,任意指定E的位置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106 輸入D點相對E點的直線距離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60 輸入A點相對D點的直線距離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c 輸入C選擇閉合選項,按【Enter】鍵圖2-7 平面圖 命令:_divide 選擇定數(shù)等分菜單命令選擇要定數(shù)等分的對象: 選擇要進(jìn)行等分的直線AD輸入線段數(shù)目或 塊(B):3 輸入等分?jǐn)?shù)目(此時可以更改點樣式,使B、C兩點顯示,然后關(guān)閉正交)命令:_line 指定第一點: 鼠標(biāo)單擊選

11、擇B點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鼠標(biāo)單擊選擇E點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鼠標(biāo)單擊選擇C點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按【Enter】鍵結(jié)束命令2.2.2 繪制構(gòu)造線繪制構(gòu)造線構(gòu)造線是兩端無限長的直線,一般不作為圖形的構(gòu)成元素,僅作為繪圖過程中的輔助參考線。繪制通過兩個指定點的構(gòu)造線的方法是:點擊【繪圖】工具欄里的【構(gòu)造線】工具,命令行窗口提示【指定點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先點擊指定的第一個點,命令行窗口接著提示【指定通過點:】,再點擊另一個指定的點,接著右擊鼠標(biāo),或者按【Enter】鍵結(jié)束命令。這樣,一條通過這兩個點的構(gòu)造線就畫好

12、了。當(dāng)命令行窗口提示【指定點或 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的時候,水平(H)/垂直(V):比較好理解,如果鍵入【】并回車,命令行窗口接著提示【輸入構(gòu)造線的角度(0)或參照(R):】,鍵入角度數(shù)值并回車,命令行窗口又接著提示【指定通過點:】,點擊指定點并接著右擊鼠標(biāo),一條通過該指定點,并與x軸成指定角度的構(gòu)造線繪制出來了。如果在命令行窗口提示【_xline指定點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的時候鍵入【o】并回車,就可以在距離已有直線或構(gòu)造線指定尺寸的地方繪制一條與它平行的構(gòu)造線。【例】 畫一條構(gòu)造線,使其平分AOB,如圖

13、2-8所示。命令:_xline 指定點或 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b 單擊構(gòu)造線命令,選擇b,然后按【Enter】鍵指定角的頂點: 單擊O點指定角的起點: 單擊B點指定角的端點: 單擊A點指定角的端點: 按【Enter】結(jié)束命令繪制結(jié)果如圖2-9所示。圖2-8 三角形 圖2-9 構(gòu)造線平分AOB 2.3 繪制圓與橢圓繪制圓與橢圓在AutoCAD 2010中,圓、圓弧、橢圓、橢圓弧與圓環(huán)等都屬于曲線,它們的繪制過程也都比較復(fù)雜,其繪制方法也比較多。2.3.1 繪制圓繪制圓啟用繪制【圓】命令的方法有三種:(1) 選擇【繪圖】【圓】菜單命令,如圖2-10所示;(

14、2) 單擊標(biāo)準(zhǔn)工具欄中的【圓】按鈕;(3) 輸入命令:C(Circle)。啟用【圓】的命令后,命令行提示:命令:_circle指定圓的圓心或三點(3P)/兩點(2P)/相切、相切、半徑(T): 圖2-10 繪制圓的菜單命令下面介紹六種繪制圓的方法:(1) 用圓心和半徑(或者是直徑)畫圓?!纠?繪制如圖2-11所示半徑為22的圓。命令:_circle指定圓的圓心或三點(3P)/兩點(2P)/相切、相切、半徑(T): 啟用繪制圓的命令,在繪圖窗口中選定圓心位置指定圓的半徑或直徑(D):22 輸入半徑值,按【Enter】鍵(如果采用直徑畫圓,此時輸入D,按【Enter】鍵,然后輸入直徑值,按【En

15、ter】鍵結(jié)束命令)圖2-11 圓心半徑畫圓 (2) 用兩點畫圓。兩點畫圓默認(rèn)兩點是圓直徑的兩個端點。【例】 如圖2-12所示,過AB兩點使用兩點繪圓。命令:_circle 指定圓的圓心或 三點(3P)/兩點(2P)/切點、切點、半徑(T):2p啟用繪制圓的命令,選擇兩點繪圓指定圓直徑的第一個端點: 左鍵單擊A點指定圓直徑的第二個端點: 左鍵單擊B點,結(jié)束命令圖2-12 兩點畫圓 (3) 用三點畫圓。【例】 如圖2-13所示,過AOB三點繪圓。命令:_circle 指定圓的圓心或 三點(3P)/兩點(2P)/切點、切點、半徑(T):3p啟用繪制圓的命令,選擇兩點繪圓指定圓上的第一個端點: 左鍵

16、單擊A點指定圓上的第二個端點: 左鍵單擊O點指定圓上的第三個端點: 左鍵單擊B點,結(jié)束命令圖2-13 三點繪圓 (4) 用相切、相切、半徑畫圓。相切、相切、半徑畫圓是通過選擇兩個與圓相切的對象,并輸入圓的半徑畫圓。但是相切的對象一般是直線或其他圓?!纠?如圖2-14所示,利用相切、相切、半徑畫一個半徑為15的圓,與圓O和直線L相切。命令:_circle 指定圓的圓心或 三點(3P)/兩點(2P)/切點、切點、半徑(T):T啟用繪制圓的命令,選擇相切、相切、半徑繪圓指定對象與圓的第一個切點: 單擊圓O上的一點指定對象與圓的第二個切點: 單擊直線L上的一點指定圓的半徑 :15 輸入圓的半徑圖2-

17、14 相切、相切、半徑畫圓 需要注意的是,在相切、相切、半徑畫圓繪圖中,切點的選擇很重要,用戶要大致判斷切點的位置,如果相差太大,則繪制出來的圖也不符合要求,如圖2-14,如果選擇靠左邊的切點,也會出現(xiàn)如圖2-15的情況。圖2-15 相切、相切、半徑畫圓的切點選擇 (5) 用相切、相切、相切畫圓?!纠?已知如圖2-16所示的三個小圓,畫出與三個小圓均外切的圓。命令:_circle 指定圓的圓心或 三點(3P)/兩點(2P)/切點、切點、半徑(T):_3p 指定圓上的第一個點:_tan 到 啟用相切、相切、相切繪圓命令,單擊第一個切點指定圓上的第二個點:_tan 到 單擊第二個切點指定圓上的第

18、三個點:_tan 到 單擊第三個切點(如果沒有限定條件,相切、相切、相切畫圓就會有很多選擇,切點不同,相切圓也不同)圖2-16 相切、相切、相切畫圓 2.3.2 繪制圓弧繪制圓弧啟用繪制【圓弧】命令的方法有三種:(1) 選擇【繪圖】【圓弧】菜單命令;(2) 單擊標(biāo)準(zhǔn)工具欄上【圓弧】的按鈕;(3) 輸入命令:A(Arc)。AutoCAD提供了11種方式來繪制圓弧。圓弧的子菜單列出后,其顯示如圖2-17所示?,F(xiàn)通過案例介紹一下操作方式。圖2-17 圓弧下拉菜單 (1) 用三點畫圓弧(P):缺省的繪制方法,給出圓弧的起點、圓弧上的一點、端點畫圓弧?!纠?如圖2-18所示,已知A、B、C三點,繪制圓

19、弧ABC。命令:_arc指定圓弧的起點或圓心(C): 選擇圓弧工具,單擊點A指定圓弧的第二個點或圓心(C)/端點(E): 單擊點B指定圓弧的端點: 單擊點C,按【Enter】鍵。(2) 用【起點、圓心、端點】畫圓弧(S):以逆時針方向開始,按順序分別單擊起點、圓心、端點三個位置來繪制圓弧。(3) 用【起點、圓心、角度】畫圓弧(T):以逆時針方向開始,按順序分別單擊起點、圓心兩個位置,再輸入角度值來繪制圓弧。圖2-18 三點繪制圓弧(4) 用【起點、圓心、長度】畫圓弧(A):以逆時針方向開始,按順序分別單擊起點、圓心兩個位置,再輸入圓弧的長度值來繪制圓弧。(5) 用【起點、端點、角度】畫圓弧(N

20、):以逆時針方向為開始,按順序分別單擊起點、端點兩個位置,再輸入圓弧的角度值來繪制圓弧。(6) 用【起點、端點、方向】畫圓弧(D):是指通過起點、端點、方向使用定點設(shè)備繪制的圓弧。向起點和端點的上方移動光標(biāo),將繪制出凸的圓弧;向下移動光標(biāo)將繪制出凹的圓弧。(7) 用【起點、端點、半徑】畫圓弧(R):是通過起點、端點和半徑繪制的圓弧??梢暂斎腴L度,通過順時針或逆時針移動定點設(shè)備并單擊確定一段距離來指定半徑。(8) 用【圓心、起點、端點】畫圓弧(C):以逆時針方向開始,按順序分別單擊圓心、起點、端點三個位置來繪制圓弧。(9) 用【圓心、起點、角度】畫圓弧(E):按順序分別單擊圓心、起點兩個位置,再

21、輸入圓弧的角度值來繪制圓弧。(10) 用【圓心、起點、長度】畫圓弧(L):按順序分別單擊圓心、起點兩個位置,再輸入圓弧的長度值來繪制圓弧。(11) 用如果選擇最后的【繼續(xù)】命令,系統(tǒng)將默認(rèn)最后一次繪制的線段或是圓弧過程中確定的最后一點作為新圓弧的起點,以最后所繪方向或者圓弧終止點處的切線方向為新圓弧在起始點處的切線方向,然后再指定一點,就可以繪制出一個圓弧?!纠?用幾種不同的方法繪制圓弧,如圖3-19所示。圖2-19 復(fù)雜圓弧 繪圖步驟: 繪制直線AB。 繪制圓弧1(起點、圓心、角度)。命令:a 輸入圓弧命令A(yù)RC 指定圓弧的起點或 圓心(C): 單擊A點指定圓弧的第二個點或 圓心(C)/端

22、點(E):c 選擇圓心指定圓弧的圓心: 選擇O點指定圓弧的端點或 角度(A)/弦長(L):a 選擇輸入角度指定包含角:-180 順時針繪圖,角度取負(fù)值 繪制圓弧2(起點、端點、方向)。命令:a 輸入圓弧命令A(yù)RC 指定圓弧的起點或 圓心(C): 單擊A點指定圓弧的第二個點或 圓心(C)/端點(E):e 第二點未知,輸入E指定圓弧的端點: 單擊直線AB的中點O點指定圓弧的圓心或 角度(A)/方向(D)/半徑(R):d 選擇圓弧的方向,輸入D指定圓弧的起點切向:(打開正交) 圓弧在A點的切線方向垂直AB,方向向上,在AB線的上面單擊左鍵。 繪制圓弧3(起點、端點、角度)。命令:a 輸入圓弧命令A(yù)R

23、C 指定圓弧的起點或 圓心(C): 單擊B點指定圓弧的第二個點或 圓心(C)/端點(E):e 第二點未知,輸入E指定圓弧的端點: 單擊直線AB的中點O點指定圓弧的圓心或 角度(A)/方向(D)/半徑(R):a 選擇圓弧的角度,輸入A指定包含角:180 逆時針繪圖,角度取正值 繪制圓弧4(圓心、起點、端點)。命令:a 輸入圓弧命令A(yù)RC 指定圓弧的起點或 圓心(C):c 選擇圓心指定圓弧的圓心: 單擊直線AB的中點O點指定圓弧的起點: 單擊圓弧2的圓心指定圓弧的端點或 角度(A)/弦長(L): 單擊圓弧3的圓心2.3.3 繪制橢圓繪制橢圓AutoCAD 2010中啟用繪制【橢圓】命令的方法有三種

24、:(1) 選擇【繪圖】【橢圓】菜單命令;(2) 單擊標(biāo)準(zhǔn)工具欄中的【橢圓】按鈕;(3) 輸入命令:El(Ellipse)。當(dāng)啟用【橢圓】命令后,有三種方式繪制橢圓。1. 軸端點方式軸端點方式指定橢圓的3個軸端點來繪制橢圓,結(jié)果如圖2-20所示。命令:_ellipse 輸入命令指定橢圓的軸端點或 圓弧(A)/中心點(C): 指定長軸a點指定軸的另一個端點: 指定長軸另一個端點b指定另一條半軸長度或 旋轉(zhuǎn)(R):指定c點確定短軸長度圖2-20 軸端點方式繪制橢圓 2. 中心點方式中心點方式指定橢圓中心和長、短軸的一端點來繪制橢圓,如圖2-21所示。命令:_ellipse 輸入命令指定橢圓的軸端點或

25、 圓弧(A)/中心點(C):c 輸入【C】指定橢圓的中心點: 指定中心點o指定軸的端點: 指定長軸端點a指定另一條半軸長度或 旋轉(zhuǎn)(R) : 指定短軸端點c圖2-21 中心點方式繪制橢圓示例 3. 旋轉(zhuǎn)角方式旋轉(zhuǎn)角方式通過指定旋轉(zhuǎn)角來繪制橢圓。旋轉(zhuǎn)角是指其中一軸相對另一軸的旋轉(zhuǎn)角度,當(dāng)旋轉(zhuǎn)角度為0時,將畫成一個圓;當(dāng)旋轉(zhuǎn)角度大于89.4時,命令無效,如圖2-22所示。命令:_ellipse 輸入命令指定橢圓的軸端點或 圓弧(A)/中心點(C): 指定長軸端點a指定軸的另一個端點: 指定長軸另一端點b指定另一條半軸長度或 旋轉(zhuǎn)(R):r 輸入【R】指定繞長軸旋轉(zhuǎn)的角度:45命令: 輸入【45】圖

26、2-22 旋轉(zhuǎn)角方式繪制橢圓示例 2.3.4 繪制橢圓弧繪制橢圓弧繪制橢圓弧的方法與繪制橢圓相似,首先確定橢圓的長軸和短軸,然后再輸入橢圓弧的起始角和終止角即可。啟用繪制【橢圓弧】命令的方法有兩種:(1) 選擇【繪圖】【橢圓】【橢圓弧】菜單命令;(2) 單擊標(biāo)準(zhǔn)工具欄中的【橢圓弧】按鈕。【例】 畫出如圖2-23所的橢圓弧。圖2-23 橢圓弧 命令:_ellipse 指定橢圓的軸端點或 圓弧(A)/中心點(C):_a 輸入命令指定橢圓弧的軸端點或 中心點(C): 制定右邊端點指定軸的另一個端點:20 長軸為20指定另一條半軸長度或 旋轉(zhuǎn)(R):6 短軸為12指定起始角度或 參數(shù)(P):30 輸入

27、起始角度指定終止角度或 參數(shù)(P)/包含角度(I):270 輸入終止角度2.3.5 繪制圓環(huán)繪制圓環(huán)AutoCAD 2010為用戶提供了直接繪制圓環(huán)命令,打開【繪圖】【圓環(huán)】命令,或直接輸入命令:_donut,即可開始繪制圖形。【例】 畫一個內(nèi)徑為8,外徑為12的圓環(huán)。命令:_donut 輸入命令指定圓環(huán)的內(nèi)徑 :8 輸入內(nèi)徑8指定圓環(huán)的外徑 :12 輸入外徑12指定圓環(huán)的中心點或 : 任意指定一點為圓環(huán)中心指定圓環(huán)的中心點或 : 按【Enter】鍵退出圖2-24 填充的圓環(huán)(左)與不填充的圓環(huán)(右 此時圓環(huán)內(nèi)部被黑色填充,我們可以改變其填充的顏色,也可以選擇不填充,命令如下:命令:fill

28、輸入命令輸入模式 開(ON)/關(guān)(OFF) :off 輸入off,關(guān)閉填充,如圖2-22(右)所示提示:如果輸入的內(nèi)徑值大于外徑的值,系統(tǒng)會默認(rèn)大的為外徑,如果輸入的內(nèi)徑值為0,外徑值大于0,則為一個實心圓,如果圓環(huán)內(nèi)徑等于外徑,則繪制的圓環(huán)為一個圓。如圖2-25所示。 (a) (b) (c) 圖2-25 圓環(huán)與內(nèi)徑的關(guān)系(a) 內(nèi)外徑不相等;(b) 內(nèi)徑為零;(c) 內(nèi)外徑相等 2.4 繪制矩形與正多邊形繪制矩形與正多邊形2.4.1 繪制矩形繪制矩形矩形是圖形繪制的常見元素之一。啟動【繪制矩形】命令后,只需先后確定矩形對角線上的兩個點便可繪制。可以通過“十”字鼠標(biāo)指針直接在屏幕上點取,也可輸

29、入坐標(biāo)。選擇這兩個點時沒有順序,用戶可以從左到右選取,也可以從右到左選取。啟用繪制【矩形】命令的方法有三種:(1) 選擇【繪圖】【矩形】菜單命令;(2) 單擊標(biāo)準(zhǔn)工具欄中的【矩形】按鈕;(3) 輸入命令:Rectang。啟用【矩形】命令后,命令行提示如下:指定第一個角點或倒角(C)/標(biāo)高(E)/圓角(F)/厚度(T)/寬度(W):其中的【指定第一角點】與隨后出現(xiàn)的【指定另一個角點】的意思是定義矩形的兩個角點;【倒角(C)】可以分別設(shè)定倒角距離繪制帶倒角的矩形;【標(biāo)高(E)】指的是矩形的高度;【圓角(F)】就是繪制帶圓角的矩形;【厚度(T)】指的是矩形的厚度;【寬度(W)】指的是矩形的線寬。具體

30、如圖2-26所示。圖2-26 六種矩形 【例】 畫一個標(biāo)高為5,厚度為6,圓角半徑為1,大小為105的矩形,如圖2-27所示。命令:_rectang 輸入命令指定第一個角點或 倒角(C)/標(biāo)高(E)/圓角(F)/厚度(T)/寬度(W):e 輸入標(biāo)高命令指定矩形的標(biāo)高 :5 輸入標(biāo)高指定第一個角點或 倒角(C)/標(biāo)高(E)/圓角(F)/厚度(T)/寬度(W):t 輸入厚度命令指定矩形的厚度 :6 輸入厚度指定第一個角點或 倒角(C)/標(biāo)高(E)/圓角(F)/厚度(T)/寬度(W):f 輸入圓角命令指定矩形的圓角半徑 :1 輸入圓角半徑圖2-27 帶標(biāo)高、厚度的圓角矩形 指定第一個角點或 倒角(C

31、)/標(biāo)高(E)/圓角(F)/厚度(T)/寬度(W): 單擊任意一點指定另一個角點或 面積(A)/尺寸(D)/旋轉(zhuǎn)(R):d 輸入尺寸指定矩形的長度 :10 輸入長度指定矩形的寬度 :5 輸入寬度指定另一個角點或 面積(A)/尺寸(D)/旋轉(zhuǎn)(R): 單擊另一角點2.4.2 繪制正多邊形繪制正多邊形在AutoCAD 2010中,正多邊形的邊數(shù)為31024。繪制正多邊形時,用戶可以選擇三種方式:一是通過與圓的內(nèi)接,二是通過與圓的外切,三是指定正多邊形某邊的端點來繪制。啟用繪制【正多邊形】命令的方法有三種:(1) 選擇【繪圖】【正多邊形】菜單命令;(2) 單擊標(biāo)準(zhǔn)工具欄中的【正多邊形】按鈕;(3)

32、輸入命令:Pol(Polygon)。【例】 如圖2-28所示,已知一個圓,畫出其內(nèi)接五邊形與外切六邊形。圖2-28 內(nèi)接多邊形與外接多邊形 命令:_polygon 輸入邊的數(shù)目 :5 輸入邊數(shù)5指定正多邊形的中心點或 邊(E): 捕捉圓心輸入選項 內(nèi)接于圓(I)/外切于圓(C) : 選擇內(nèi)接于圓指定圓的半徑: 捕捉上面的象限點命令:_polygon 輸入邊的數(shù)目 :6 輸入邊數(shù)6指定正多邊形的中心點或 邊(E): 捕捉圓心輸入選項 內(nèi)接于圓(I)/外切于圓(C) :c 選擇外切于圓指定圓的半徑: 捕捉上面的象限點【例】 如圖2-29所示,已知直線AB,以其為底邊,畫正五邊形。命令:_polyg

33、on 輸入邊的數(shù)目 :5 輸入邊數(shù)5指定正多邊形的中心點或 邊(E):E 選擇邊,輸入E指定邊的第一個端點:指定邊的第二個端點: 單擊A點,然后單擊B點圖2-29 正五邊形2.5 繪制與編輯多線繪制與編輯多線2.5.1 繪制多線繪制多線多線是由兩條或者兩條以上的多條平行線組合而成的,用戶可以調(diào)整間距和平行線的數(shù)目,多線常用于繪制墻體或者是電子線路等平行線對象。啟用繪制【多線】命令的方法有兩種:(1) 選擇【繪圖】【多線】菜單命令;(2) 輸入命令:Ml(Mline)。啟用【多線】命令后,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mline當(dāng)前設(shè)置:對正 = 上,比例 = 20.00,樣式 = STANDARD指

34、定起點或 對正(J)/比例(S)/樣式(ST):在提示信息中,當(dāng)前設(shè)置顯示當(dāng)前多線的設(shè)置屬性,說明對正方式為上,比例為20.00,多線樣式為標(biāo)準(zhǔn)型(STANDARD)?!緦φ?J)】:用于設(shè)置多線的對正方式(輸入J后,系統(tǒng)會提示:輸入對正類型 上(T)/無(Z)/下(B):)。多線的對正方式有三種:上、無、下。其中【上對正】是指多線頂端的直線將隨著光標(biāo)進(jìn)行移動,其對正點位于多線最頂端直線的端點上;【無對正】是指繪制多線時,多線中間的直線將隨著光標(biāo)進(jìn)行移動,其對正點位于多線的中間;【下對正】是指繪制多線時,多線最底端直線將隨著光標(biāo)進(jìn)行移動,其對正點位于多線最底端直線的端點上?!颈壤?S)】:用于

35、設(shè)置多線的比例,即指定多線寬度相對于定義寬度的比例因子,該比例不影響線型的外觀。【樣式(J)】:用于選擇和定義多線的樣式,系統(tǒng)缺省的樣式為STANDARD?!纠?已知A、B、C、D、E五個點,繪制如圖2-30所示的多線。命令:_mline 啟用繪制【多線】命令當(dāng)前設(shè)置:對正 =上,比例=20.00,樣式=STANDARD 指定起點或 對正(J)/比例(S)/樣式(ST): 單擊A點位置指定下一點: 單擊B點位置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單擊C點位置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單擊D點位置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單擊E點位置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36、按【Enter】鍵圖2-30 畫多線2.5.2 設(shè)置多線樣式設(shè)置多線樣式用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設(shè)置多線樣式,啟用【多線樣式】命令的方法有兩種:(1) 選擇【格式】【多線樣式】菜單命令;(2) 輸入命令:Mlstyle。啟用【多線樣式】命令后,系統(tǒng)將彈出如圖2-31所示【加載多線樣式】對話框,用戶可以選擇新建多線樣式,也可以修改某一樣式中多線中線條的數(shù)量、線條的顏色和線型、直線間的距離以及多線封口的形式。圖2-31 【多線樣式】對話框 此對話框中的元素說明如下:【樣式(S)】文本框:用于顯示所有已定義的多線樣式。選中樣式名稱,單擊置為當(dāng)前按鈕,即可以將已定義的多線樣式作為當(dāng)前的多線樣式?!菊f明】

37、選項:顯示對當(dāng)前多線樣式的說明。【置為當(dāng)前(U)】按鈕:將在樣式列表框中選中的多線樣式作為當(dāng)前使用?!拘薷?M)】按鈕:用于修改在樣式列表框中選中的多線樣式?!局孛?R)】按鈕:用于更改在樣式列表框中選中的多線樣式?!緞h除(L)】按鈕:用于刪除列表框中選中的多線樣式。但是缺省的樣式【STANDARD】、當(dāng)前多線樣式或正在使用的多線樣式不能被刪除?!炯虞d(L)】按鈕:用于加載已定義的多線樣式。單擊該按鈕,彈出加載多線樣式對話框,如圖2-32所示。從中可以選擇【多線樣式】中的樣式或從文件中加載多線樣式。 【保存(A)】按鈕:用于將當(dāng)前的多線樣式保存到多線文件中。【新建(N)】按鈕:用于新建多線樣

38、式。單擊該按鈕,系統(tǒng)將彈出如圖2-33所示,【創(chuàng)建新的多線樣式】對話框,通過該對話框可以新建多線樣式。 圖2-32 【加載多線樣式】對話框 圖2-33 【創(chuàng)建新的多線樣式】對話框 在新樣式名中輸入所要創(chuàng)建新的多線樣式的名稱電子線路,系統(tǒng)將彈出如圖2-34所示的【新建多線樣式:電子線路】對話框。下面詳細(xì)介紹多線樣式對話框中的各個選項與按鈕的功能?!菊f明(P)】文本框:對所定義的多線樣式進(jìn)行說明,其文本不能超過256個字符。【封口】選項組:該選項組中的直線、外弧、內(nèi)弧以及角度復(fù)選框分別用于設(shè)置多線的封口為直線、外弧、內(nèi)弧和角度形狀,如圖2-35所示。圖2-34 【新建多線樣式:電子線路】對話框 圖

39、2-35 多線的封口形式(a) 默認(rèn)狀態(tài);(b) 封口為直線;(c) 封口為外?。?b) (d) 封口為內(nèi)??;(e) 封口為角度 【填充顏色】:用于設(shè)置填充的顏色,用戶設(shè)置好顏色后,繪制多線會自動填充設(shè)置的顏色?!撅@示連接復(fù)選框】:用于選擇是否在多線的拐角處顯示連接線,若選擇該選項,則多線如圖2-36所示。 【元素列表】:用于顯示多線中線條的偏移量、線條的顏色、線型設(shè)置?!咎砑印堪粹o:用于添加一條新線,其間距可在偏移數(shù)值框中輸入。【刪除】按鈕:用于刪除在元素列表框中選定的直線元素。【偏移數(shù)值框】:為多線樣式中的每個元素指定偏移值?!绢伾斜砜颉浚河糜谠O(shè)置元素列表框中選定的直線元素的顏色【線型】

40、按鈕:用于設(shè)置元素列表框中選定的直線元素的線型。圖2-36 連接線顯示3.5.3 編輯多線編輯多線單擊菜單【修改】【對象】【多線】命令,打開多線編輯工具,如圖2-37所示。多線編輯工具直觀地說明編輯多線的方法。十字編輯工具和T型編輯工具中的具體內(nèi)容如圖2-38和圖2-39所示。如果選擇單個剪切,則需要選擇多線上的某一個線條的兩個點。如圖2-40所示,原始多線的右邊線上有A、B兩點,以此為例,操作如下:命令:_mledit 啟動單個剪切命令選擇多線: 單擊A點位置 選擇第二個點: 單擊B點位置選擇多線 或 放棄(U): 按【Enter】鍵結(jié)束命令 圖2-37 多線編輯工具 圖2-38 十字編輯工

41、具 圖2-39 T型編輯工具原始多線 單個剪切圖2-40 剪切多線添加頂點與刪除頂點在多線的修改中也較常見。如圖2-41所示,原始多線上有AB兩點,現(xiàn)要求刪除A點的頂點,在B點增加一個頂點。 單擊菜單【修改】【對象】【多線】命令,打開多線編輯工具,選擇刪除頂點命令:_mledit 啟動命令選擇多線: 選擇A點選擇多線 或 放棄(U): 按【Enter】鍵結(jié)束命令單擊菜單【修改】【對象】【多線】命令,打開多線編輯工具,選擇增加頂點命令:_mledit 啟動命令選擇多線: 選擇B點選擇多線 或 放棄(U): 按【Enter】鍵結(jié)束命令 原始多線 刪除頂點 增加頂點圖2-41 添加頂點與刪除頂點 提

42、示提示:此時,圖好像沒什么變化,與原始多線一樣,但只要選中多線,就會發(fā)現(xiàn)有所區(qū)別了。修改后的多線多了一個節(jié)點,只需要按鼠標(biāo)左鍵拖動這個節(jié)點即可增加多線的頂點,具體操作如圖2-42所示。原始多線 增加頂點 增加頂點圖2-42 增加頂點的操作過程 2.6 繪制與編輯多段線繪制與編輯多段線2.6.1 繪制多段線繪制多段線多段線是由線段和圓弧構(gòu)成的連續(xù)線段組。和連續(xù)的直線不同,多線是一個單獨的圖形對象。在繪制過程中,用戶可以隨意設(shè)置線寬。啟用繪制【多段線】命令的方法有三種:(1) 選擇【繪圖】【多段線】菜單命令;(2) 單擊標(biāo)準(zhǔn)工具欄中的【多段線】按鈕;(3) 輸入命令:Pl(Pline)。啟用繪制【

43、多段線】命令后,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pline指定起點: (任意指定一點)當(dāng)前線寬為0.0000指定下一個點或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其中,各個命令的含義如下:【指定下一個點】:該選項為默認(rèn)選項。指定多段線的下一點,生成一段直線。此時又有命令行提示:“指定下一點或 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可以繼續(xù)輸入下一點,連續(xù)不斷地重復(fù)操作。之后直接按【Enter】鍵,結(jié)束命令?!緢A弧(A)】:用于繪制圓弧并添加到多段線中。繪制的圓弧與上一線段相切?!景雽?H)】:用于指定從有寬度的多段線線段的中心到其一邊的寬度,起

44、點半寬將成為默認(rèn)的端點半寬。端點半寬在再次修改半寬之前將作為所有后續(xù)線段的統(tǒng)一半寬,寬線線段的起點和端點位于寬線的中心。【長度(L)】:在與前一段相同的角度方向上繪制指定長度的直線段。如果前一線段為圓弧,AutoCAD將繪制與該弧線段相切的新線段?!痉艞?U)】:刪除最近一次添加到多段線上的弧線段或直線段。【寬度(W)】:用于指定下一條直線段或弧線段的寬度。與半寬的設(shè)置方法相同,可以分別設(shè)置起始點與終止點的寬度,可以繪制箭頭圖形或者其他變化寬度的多段線。在繪制多線過程中,特別是在繪制直線與圓弧的時候,還會有很多其他的命令可以選擇,如:【閉合(C)】:從當(dāng)前位置到多段線的起始點繪制一條直線段用以

45、閉合多段線。【角度(A)】:指定圓弧線段從起始點開始的包含角。輸入正值將按逆時針方向創(chuàng)建弧線段;輸入負(fù)值將按順時針方向創(chuàng)建弧線段?!痉较?D)】:用于指定弧線段的起始方向。繪制過程中可以用鼠標(biāo)單擊,來確定圓弧的弦方向?!局本€(L)】:用于退出繪制圓弧選項,返回繪制直線的初始提示?!景霃?R)】:用于指定弧線段的半徑。【第二點選項】:用于指定三點圓弧的第二點和端點?!纠?繪制如圖2-43所示的多段線。命令:_pline 啟動多段線命令指定起點: 指定一點當(dāng)前線寬為 0.0000 指定下一個點或 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w 設(shè)定線寬指定起點寬度 : 4 設(shè)定起

46、點線寬指定端點寬度 :4 設(shè)定端點線寬指定下一個點或 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16 正交打開,鼠標(biāo)向右,輸入劍柄長度指定下一點或 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w 設(shè)定線寬指定起點寬度 :16 設(shè)定起點線寬圖2-43 劍型多段線 指定端點寬度 :16 設(shè)定端點線寬指定下一點或 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4設(shè)定第二段長度指定下一點或 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w 設(shè)定線寬指定起點寬度 :6 設(shè)定起點線寬指定端點寬度 :6 設(shè)定端

47、點線寬指定下一點或 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60 設(shè)定劍身長度指定下一點或 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w 設(shè)定線寬指定起點寬度 :6 設(shè)定起點線寬指定端點寬度 :0 設(shè)定端點線寬指定下一點或 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15設(shè)定劍尖長度指定下一點或 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按【Enter】鍵結(jié)束命令【例】 繪制如圖2-44所示的多段線。命令:_pline 啟動多段線命令指定起點: 單擊直線左端點當(dāng)前線寬為 4.

48、0000指定下一個點或 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w 設(shè)置寬度指定起點寬度 :0 設(shè)置起始寬度為0指定端點寬度 :4 設(shè)置端點寬度為4指定下一個點或 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a 選擇圓弧 指定圓弧的端點或角度(A)/圓心(CE)/方向(D)/半寬(H)/直線(L)/半徑(R)/第二個點(S)/放棄(U)/寬度(W):ce 選擇指定圓心的方式 圖2-44 逗號多段線 指定圓弧的圓心: 捕捉直線中點指定圓弧的端點或 角度(A)/長度(L):a 設(shè)置角度指定包含角:-180 順時針,所以輸入-180指定圓弧的端點或角度(A)/圓心

49、(CE)/閉合(CL)/方向(D)/半寬(H)/直線(L)/半徑(R)/第二個點(S)/放棄(U)/寬度(W):w 設(shè)置寬度指定起點寬度 : 起始寬度默認(rèn)為4指定端點寬度 :2 設(shè)置端點寬度為2指定圓弧的端點或角度(A)/圓心(CE)/閉合(CL)/方向(D)/半寬(H)/直線(L)/半徑(R)/第二個點(S)/放棄(U)/寬度(W): 捕捉直線中點 指定圓弧的端點或角度(A)/圓心(CE)/閉合(CL)/方向(D)/半寬(H)/直線(L)/半徑(R)/第二個點(S)/放棄(U)/寬度(W):w 設(shè)置寬度指定起點寬度 : 設(shè)置起始寬度為2指定端點寬度 :0 設(shè)置端點寬度為0指定圓弧的端點或角度

50、(A)/圓心(CE)/閉合(CL)/方向(D)/半寬(H)/直線(L)/半徑(R)/第二個點(S)/放棄(U)/寬度(W): 捕捉直線左側(cè)端點指定圓弧的端點或角度(A)/圓心(CE)/閉合(CL)/方向(D)/半寬(H)/直線(L)/半徑(R)/第二個點(S)/放棄(U)/寬度(W): 按【Enter】鍵結(jié)束命令 2.6.2 編輯多段線編輯多段線單擊【修改】【對象】【多段線】命令,或者在修改面板中單擊【編輯多段線】按鈕,即可進(jìn)行編輯多段線。命令:_pedit 選擇多段線或 多條(M): 單擊一條多段線,然后命令行將出現(xiàn)以下提示信息輸入選項 閉合(C)/合并(J)/寬度(W)/編輯頂點(E)/擬

51、合(F)/樣條曲線(S)/非曲線化(D)/線型生成(L)/反轉(zhuǎn)(R)/放棄(U):如果選擇多條多段線,則命令行出現(xiàn)以下提示信息命令:_pedit 選擇多段線或 多條(M):選擇多段線或 多條(M):m選擇對象:指定對角點:找到 3 個輸入選項 閉合(C)/打開(O)/合并(J)/寬度(W)/擬合(F)/樣條曲線(S)/非曲線化(D)/線型生成(L)/反轉(zhuǎn)(R)/放棄(U):其中,各命令的功能如下:【閉合C】:使多段線閉合,自動將多段線的最后一段(直線或者圓弧均可)與起始多段線的起點相連,如圖3-45所示。命令:_pedit 選擇多段線或 多條(M):m 輸入編輯命令,選擇多條選擇對象:指定對角

52、點:找到 3 個 鼠標(biāo)選擇三個多短線選擇對象: 按【Enter】鍵確定選擇輸入選項 閉合(C)/打開(O)/合并(J)/寬度(W)/擬合(F)/樣條曲線(S)/非曲線化(D)/線型生成(L)/反轉(zhuǎn)(R)/放棄(U):c 輸入C,然后按【Enter】鍵確定選擇圖2-45 閉合多段線 【合并J】:將形式上首尾相連的直線、圓弧、多段線連在一起,形成一條多段線。如果編輯的是直線或者是圓弧,系統(tǒng)將提示輸入合并多段線的允許距離?!纠?如圖2-46所示,左圖是由4條直線和兩個圓弧構(gòu)成的小鳥頭圖案,要求將其轉(zhuǎn)換成多段線。命令:_pedit 選擇多段線或 多條(M):m 輸入編輯命令,選擇多條選擇對象:指定對

53、角點:找到 6 個 全選左圖選擇對象: 按【Enter】鍵確定選擇是否將直線、圓弧和樣條曲線轉(zhuǎn)換為多段線?是(Y)/否(N)? 按【Enter】鍵確定選擇,轉(zhuǎn)換成多段線圖2-46 小鳥頭圖案 輸入選項 閉合(C)/打開(O)/合并(J)/寬度(W)/擬合(F)/樣條曲線(S)/非曲線化(D)/線型生成(L)/反轉(zhuǎn)(R)/放棄(U):j 輸入J,選擇合并命令合并類型 = 延伸輸入模糊距離或 合并類型(J) : 提示輸入合并多段線的允許距離多段線已增加 5 條線段輸入選項 閉合(C)/打開(O)/合并(J)/寬度(W)/擬合(F)/樣條曲線(S)/非曲線化(D)/線型生成(L)/反轉(zhuǎn)(R)/放棄(

54、U): 按【Enter】鍵結(jié)束命令【寬度W】:重新設(shè)置所編輯的多段線的寬度,輸入新的寬度后,所選的多段線均變成新的寬度?!揪庉嬳旤cE】:編輯多段線的頂點,只能對單個的多段線進(jìn)行操作。在編輯多段線頂點的過程中,系統(tǒng)將在屏幕上用叉號標(biāo)記出多段線的當(dāng)前編輯點,命令行提示如下信息:輸入頂點編輯選項下一個(N)/上一個(P)/打斷(B)/插入(I)/移動(M)/重生成(R)/拉直(S)/切向(T)/寬度(W)/退出(X) :【擬合F】:采用雙圓弧曲線擬合多段線的拐角,如圖3-47所示。【樣條曲線S】:指用樣條曲線來擬合多段線,如圖3-48所示。圖3-47 用曲線擬合多段線的前后效果 圖3-48 用樣條曲

55、線擬合多段線的前后效果 2.7 繪制修訂云線繪制修訂云線【云線】命令可以用來標(biāo)記圖形,以便進(jìn)一步的檢查和更改,這樣可以提高用戶的工作效率。云線是由連續(xù)的圓弧組成的多段線,其弧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分別進(jìn)行設(shè)定。啟用繪制【云線】命令的方法有三種:(1) 選擇【繪圖】【云線】菜單命令;(2) 單擊標(biāo)準(zhǔn)工具欄中的【云線】按鈕;(3) 輸入命令:Revcloud。啟用【云線】命令后,命令行將給出如下提示:命令:_revcloud最小弧長:15 最大弧長:15 樣式:普通指定起點或弧長(A)/對象(O)/樣式(S):其中:【弧長(A)】:用于設(shè)置基本圓弧弧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其中弧長的最大值不能大于其最

56、小值的3倍?!緦ο?O)】:用于將其他閉合對象如圓、矩形、閉合多段線等,轉(zhuǎn)化為【云線】圖形,并控制【云線】中弧線的方向?!緲邮?S)】:用于選擇【云線】圖形效果為普通或手繪。【例】 繪制如圖3-49所示的云線。圖2-49 畫云線命令:_revcloud 啟用修訂云線命令最小弧長:15最大弧長:15樣式:普通指定起點或 弧長(A)/對象(O)/樣式(S) :A 輸入A,選弧長選項,按【Enter】鍵指定最小弧長 :15 輸入最小弧長值指定最大弧長 :20 輸入最大弧長值指定起點或 弧長(A)/對象(O)/樣式(S) :單擊確定【云線】起始點沿云線路徑引導(dǎo)十字光標(biāo). 移動鼠標(biāo)繪制云線修訂云線完成。

57、 光標(biāo)移動至起點時,圖形自動閉合【例】 繪制如圖3-50所示的圖形。命令:_revcloud 選擇修訂云線工具最小弧長:15最大弧長:20 樣式:普通指定起點或 弧長(A)/對象(O)/樣式(S) :O 輸入O為圖3-50(a),選擇對象選項,按【Enter】鍵結(jié)束選擇對象: 拾取正五邊形 反轉(zhuǎn)方向是(Y)/否(N) :Y 輸入Y為圖3-50(c),輸入N為圖3-50(b)修訂云線完成。 按【Enter】鍵結(jié)束 (a) (b) (c)圖2-50 修訂云線 2.8 面面 域域2.8.1 創(chuàng)建面域創(chuàng)建面域面域可以看成是一張沒有厚度的紙,相當(dāng)于一個有邊界的平面區(qū)域。在AutoCAD 2010中,面域

58、既可以是由圓、橢圓、多邊形等封閉的圖形轉(zhuǎn)變而來的,也可以是由圓弧、直線多段線、橢圓弧以及樣條曲線等構(gòu)成的封閉區(qū)域。創(chuàng)建面域的方式有兩種:(1) 單擊菜單【繪圖】【面域】命令,然后選擇對象,即可創(chuàng)建面域,如圖3-51所示。命令:_region選擇對象:找到1個選擇對象:已提取1個環(huán)。已創(chuàng)建1個面域。(2) 單擊菜單【繪圖】【邊界】命令,彈出【邊界創(chuàng)建】的對話框,如圖3-52所示。在對象的類型中選擇【面域】,然后單擊【確定】按鈕。 圖2-51 創(chuàng)建面域命令 圖2-52 【邊界創(chuàng)建】對話框 【例】 將圖2-53所示的圓轉(zhuǎn)化成面域。命令:_boundary 邊界創(chuàng)建命令拾取內(nèi)部點: 正在選擇所有對象.

59、 單擊圓內(nèi)任意一點正在選擇所有可見對象.正在分析所選數(shù)據(jù).正在分析內(nèi)部孤島.拾取內(nèi)部點: 按【Enter】鍵結(jié)束命令已提取 1 個環(huán)。已創(chuàng)建 1 個面域。BOUNDARY 已創(chuàng)建 1 個面域在邊界填充過程中,如果選擇的圖形不是閉合的,則系統(tǒng)會警告提示邊界定義錯誤,沒能找到有效的圖案填充邊界,如圖2-54所示。圖2-53 圓與面域都被選中時的區(qū)別 圖2-54 【邊界定義錯誤】提示 2.8.2 布爾運算布爾運算布爾運算就是一種數(shù)學(xué)邏輯運算。在AutoCAD 2010中,用戶可以對面域執(zhí)行【并集】、【差集】、【交集】三種布爾運算,以提高繪圖效率,布爾運算對三維實體也適用,但普通的線條圖像無法使用布爾

60、運算。其中:【并集】將兩個以上的面域合并成為一個;【差集】用一個面域減去另一個面域;【交集】取兩個面域的重復(fù)部分。各種運算的結(jié)果如圖2-55所示。圖2-55 面域的布爾運算 2.9 圖圖 案案 填填 充充圖案填充就是用某種圖案充滿圖形中的指定封閉區(qū)域。在建筑圖紙和機械圖紙上,需要在剖視圖、斷面圖上繪制填充圖案,用以突出和區(qū)別。啟用【圖案填充】命令的方法有三種:(1) 選擇【繪圖】【圖案填充】菜單命令;(2) 單擊繪圖工具欄上的【圖案填充】按鈕;(3) 輸入命令:BH(BHATCH)。啟用命令后,系統(tǒng)將彈出如圖2-56所示的【圖案填充和漸變色】對話框。圖2-56 【圖案填充和漸變色】對話框 下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