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T對高危抑郁大學生人群進行團體心理干預的設計與實踐_第1頁
REBT對高危抑郁大學生人群進行團體心理干預的設計與實踐_第2頁
REBT對高危抑郁大學生人群進行團體心理干預的設計與實踐_第3頁
REBT對高危抑郁大學生人群進行團體心理干預的設計與實踐_第4頁
REBT對高危抑郁大學生人群進行團體心理干預的設計與實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REBT對高危抑郁大學生人群進行團體心理干預的設計與實踐 3178 當代醫(yī)藥論叢雜志 思路與方法REBT對高危抑郁大學生人群進行團體心理干預的設計與實踐陳捷1,圖婭1,楊學琴1,馬文昊1,郭天蔚1,張文悅1,楊秀巖1,楊昕婧2,馮春苗1,梁茵1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2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yī)院,北京 100144摘要:目的:探索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對有抑郁病癥的大學生心理干預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樣法抽取北京市大學生1 270名,經(jīng)CES-D篩出大學生242名。HAMDHAMD>7分,17分進一步篩選出大學生87名,有24名簽署知情書并入組,將其分兩組,各12人

2、。干預程序:建立心理支持聯(lián)盟;認識ABC及其關系;自我示教法;與不合理信念辯論;尋找證據(jù)法;良性事件記錄法;行動方案法;穩(wěn)固與退角色;每次配以家庭作業(yè)。在團體干預前、8周干預結束后施測CES-D、HAMD。結果:大學生CES-D測量干預前分數(shù)為27.38±5.50分,干預后為11.00±7.67分P7, HAMD17), and 24 students signed a consent form acknowledging the risks and entered the team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2 subject

3、s in each group. Intervention procedure: establishment of psychological supporting union; REBT learning and discussing; self-persuading; irrational beliefs debating; evidence nding; benign event recording; act plan making; reviewing and roles taking off. Homework (DRDT) was asked for every step. CES

4、-D and HAMD were measured before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after intervention for 8 weeks. Results: The CES-D score before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as (27.38±5.50) and the score after intervention was (11.00±7.67) (P7分, 17分作為高危抑郁篩查標準。3. 實施評估 使用“2.中介紹的兩種測評估計進行篩查,遵從大學生知情、

5、入組的意愿。3.1 篩查高危抑郁者 研究者在指定的地點讓學生填寫CES-D量表,經(jīng)篩選有242名大學生CES-D得分16。由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具有職業(yè)資質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在獨立的咨詢室對入選的大學生進行一對一的HAMD評價,保存分數(shù)HAMD>7,17的被試人數(shù)為87。3.2 簽訂知情同意書 研究者向符合高危抑郁狀態(tài)的大學生介紹研究的內(nèi)容以及心理干預的方案,大二、大三年級大學生在完全自愿的情況下簽訂知情同意書,共入組學生24人,分兩組,每組12人。本研究于2021年通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倫理審查批件號:2021倫審第001號。3180 當代醫(yī)藥論叢雜志 4. 咨

6、詢方案 參照國家科技部支撐工程“基于綜合干預的抑郁狀態(tài)下腦功能同步性研究及評價2007DFA30780中心理干預方案總那么。確定固定的咨詢地點,一個環(huán)境安靜,15平米的咨詢室,設有適合團體交流的圓桌和椅子。確定干預內(nèi)容和家庭作業(yè)內(nèi)容、次數(shù)、時間和干預的頻率每周一次,50min/次,共8次。咨詢成員包括兩名心理咨詢師和一名秘書。秘書在每次咨詢前聯(lián)系團體咨詢成員,提醒他們帶作業(yè)并負責檢查。5. 心理干預 心理干預共進行8次,內(nèi)容包括建立心理支持聯(lián)盟、學習REBT技術、領悟自我示教法、與不合理信念辯論、尋找證據(jù)法、良性事件記錄法、行動方案法、穩(wěn)固與退角色,除第1、8次以外,均輔以家庭作業(yè)。5.1 建

7、立心理支持聯(lián)盟 在心理干預過程中需要進行較為深入的思想與情感交流,而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專業(yè)與班級,初次見面彼此之間難以敞開心扉。研究者通過自我介紹、相互介紹、握手、破冰游戲等使大學生逐漸熟悉,目的是建立一個心理支持聯(lián)盟。5.2 學習REBT技術 先由教師為學生講解REBT技術,舉例說明ABC的含義,接著讓參加團體心理咨詢的同學講一個故事,指出其中的A、B、C。布置家庭作業(yè)一:DRDT1,三欄表格生活事件A,由此產(chǎn)生的想法B,由此引發(fā)的情緒或行為反響C。讓團體成員記錄一周發(fā)生的事情,每天記錄一件,共7件。5.3 自我示教法 自我示教法,即自我教育,是指讓大學生找出不合理的信念,為進一步與不合

8、理思維辯論,用新視角看到問題做準備。小組成員到達咨詢室,秘書檢查小組成員的作業(yè)DRDT1。心理干預:教師使用提問的方法了解小組成員對REBT技術的掌握情況。以一名同學的DRDT1中所描寫的ABC為實例,引導這名同學分析B的非理性一面,如果這位同學分析不出來,就發(fā)動大家討論,教師再引導、成員再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所有的同學都能找到自己或他人DRDT1表中的不合理B。教師總結REBT技術的核心問題:1導致C的是B而非A;2應改變的不是A,而是B;3引起情緒的原因是自己的認知,而非他人或事件,應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布置家庭作業(yè)二:DRDT2見表1,這是一個四欄表,有4個重要的組成局部:生活事件A、自動

9、情緒反響C、自動信念B,合理信念反響結果C1。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告訴學生,讓他們試著找為生活事件A找到一種新的解釋1。并用表分數(shù)表達其情緒反映的等級。表1 DEDT2表格日期情境事件情緒反響信念合理反響結果11注:A. 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產(chǎn)生情緒;C. 悲傷、焦慮、憤怒等,標明各種情緒反響的等級0-100;B. 什么想法或景象進入你的腦海?將每種想法標出等級0-100;B1. 將信念轉換為更為合理的反響。將每種合理的反響標出等級0-100;C1. 重新分別評估情緒反響的等級0-100。5.4 認清不合理信念 小組成員到達咨詢室,秘書檢查小組成員的作業(yè)DRDT2,教師代領復習ABC的相關概念,為學生

10、提供非理性思維清單,包括11種不合理的理念:必須獲得每一位重要人物的贊許;有價值的人每個方面都成功;壞人必須受懲罰;必須控制未來;不愉快是外界所致,自己無法負責;逃避困難;時時提防危險;必須依賴別人;當下受往事影響;對他人負責;正確答案是唯一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小組成員討論家庭作業(yè)中有哪些B是不合理理念,可以被新的理念替代,幫助每一位小組成員完成合理理念B1的填寫。布置家庭作業(yè)三:將舉例子的DRDT2表帶回家,隨時復習。5.5 與不合理信念辯論 在教師的引導下,復習不合理信念的11個特點。接著由一名咨詢師介紹與不合理理念辯論的根本技巧,包括尋找證據(jù)法和產(chǎn)婆術。尋找證據(jù)法是通過夸大事實和替代法使

11、團體成員認清非理性思維的不合理性。如,有個女同學認為,自己拒絕了一位男同學的求愛,男同學由于悲傷而翹課,學習成績下降是自己的責任。教師就引導大家討論:假設這個女生不在這個班,是不是這個男生也會談戀愛?如果這個男生和其他女孩兒談戀愛是否也可能被拒絕?如果被拒絕這個男生會不會翹課,學習成績下降?如果是這樣還是這個女生的責任嗎?在此過程中,教師用另一個女生替代了這個女生,同時也讓大家看清了,那個男生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非對這個拒絕他人愛情的女生。產(chǎn)婆術,即“蘇格拉底方法,包括挖苦不斷提出問題使對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成認自己的無3181 表2 DEDT3表格日期情景描述情景發(fā)生時情緒體驗*身體有

12、什么愉快的體驗當時的情緒、意識是怎樣的?當你剛剛寫下那些身體、情緒反響時你產(chǎn)生了什么反響*注:表示是否感到愉快的情緒體驗;表示要求盡可能詳細的體驗。知、助產(chǎn)啟發(fā)、引導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歸納和定義使學生逐步掌握明確的定義和概念等步驟。以上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的過程就是產(chǎn)婆術運用的過程。布置家庭作業(yè)四:DRDT3四欄表格:A、B、C與B的辯論記錄,見表2。5.6 良性事件記錄法 小組成員到達咨詢室,秘書檢查小組成員的作業(yè)DRDT3。由教師代領團體成員分享與非理性思維辯論的體會:充分體驗不合理思維帶來的情緒改變認知試著體驗改變認知后的情緒如憤怒平靜停止想象讓每一個小組成員講述他是怎樣

13、想的,情緒有哪些變化,如何改變的,改變了哪些觀念,學到了哪些觀念。引導大學生發(fā)現(xiàn)周圍愉快的事物,體驗快樂的情緒。布置家庭作業(yè)五:DRDT4五欄表格:過去某情景描述、對該情景的情緒體驗、身體體驗、意識體驗、記錄過程的情緒體驗。5.7 行動方案法 小組成員到達咨詢室后,秘書檢查小組成員的作業(yè)DRDT4。由教師引導小組成員探索使自己快樂的行為,列出已經(jīng)發(fā)生的快樂行為清單。制定未來快樂方案,每天做一件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作為作業(yè)執(zhí)行。布置家庭作業(yè)六:記錄快樂方案執(zhí)行情況。5.8 穩(wěn)固與退角色 小組成員到達咨詢室,秘書檢查記錄快樂方案執(zhí)行情況。教師與小組成員互動,回憶咨詢的歷程,讓每個小組成員和大家分享自

14、我成長的體會并提交自我成長報告。填寫CES-D和HAMD量表。教師宣布團體咨詢結束。干預效果的檢驗接受團體心理干預的對象共24例,其中,男生6例,女生18例;大二為12例,大三為12例;平均年齡21±2歲。在團體干預前及8周干預結束后施測CES-D量表、HAMD量表,將大學生兩次測驗的分數(shù)輸入統(tǒng)計軟件SAS 9.1,進行t檢驗,以鑒別心理干預的效果。統(tǒng)計結果顯示,干預前后大學生CES-D測量干預前為27.38±5.50分,干預后為11.00±7.67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AMD測量干預前為9.38±1.92分,干預后為4.25

15、77;2.71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討論1. 團體心理咨詢的適用性 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使用REBT技術進行團體心理咨詢適用于高危抑郁閾下抑郁人群,特別是大學生人群,大學生具有溝通與互動的能力,可以改變認知。參加本咨詢的大學生來自大二與大三年級,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yè),但擁有共同的求學經(jīng)歷,方便交流。大學生自我報告顯示,經(jīng)過REBT團體心理咨詢,他們的不良情緒有所改善。2. 小組成員對REBT的理解程度影響團體心理咨詢的有效性 小組成員對心理咨詢理論透徹的理解是團體心理咨詢開展的前提之一。在認識A、B、C的過程,小組成員容易將B與C混淆,在案例分享過程中找不到B,以C帶之。這時,

16、由小組成員討論分析分清B與C,在討論與思考過程中小組成員對REBT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體會,比心理咨詢師直接指出的效果好。3. 心理咨詢師的引導角色至關重要 在小組成員緘默不語的情況下,心理咨詢師從淺顯的道理入手,使用自我暴露的方法示教,在示教過程中發(fā)現(xiàn)態(tài)度比擬積極的成員請他們先發(fā)言,或者采取小組成員輪流發(fā)言的形式。如果個別小組成員不愿意分享自己的體會,咨詢師可以容許他分享“別人經(jīng)歷的事情,以緩解小組成員因自我暴露而產(chǎn)生的壓力,使他們放松心情,易于敞開心扉。4. 與非理性思維辯論是REBT咨詢的難點 在進行團體心理咨詢中,特別困難的是與非理性思維辯論這一環(huán)節(jié)。雖然在咨詢過程中小組成員學習了“替代

17、法和“夸大法,能夠理解相關概念,但不能在咨詢中熟練地運用,不易找到事情“替代或夸大的切入點,需要心理咨詢師的輔助引導。3182 當代醫(yī)藥論叢雜志 5. 所有活動內(nèi)容要圍繞咨詢目標,每個咨詢階段都有具體目標 咨詢的整體目標是讓團體咨詢成員認識ABC之間的關系,認識到B對C的影響,找到B不合理的證據(jù)及與B辯論的方法;發(fā)現(xiàn)積極的B,從而到達改善情緒的目的。圍繞著這一總體目標本團體心理咨詢設立了“了解ABC、自我示教、認清不合理信念、與不合理信念辯論、良性事件記錄法、動方案法等6個分目標,循序漸進地推動咨詢的進展。6. 家庭作業(yè)是穩(wěn)固咨詢療效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 REBT中的家庭作業(yè)是心理干預不可或缺的局部

18、,特別是循序漸進的可操作性的作業(yè)。由于團體心理咨詢的時間在整個咨詢過程中的時間較為短暫,且有時間間隔。而群體成員必須單獨面對抑郁狀態(tài)沒有徹底改變的現(xiàn)實,每次咨詢后的家庭作業(yè)就顯得非常重要。完成家庭作業(yè)的過程中成員復習、加深、穩(wěn)固在團體心理咨詢過程中所學到的理論和方法,也無形中增強了咨詢的療效。由于對所學理論和方法理解的不透徹性,小組成員可能存在沒有完成或局部完成家庭作業(yè)的情況。對于這局部成員,心理咨詢師不能加以指責或者忽略,應在第二次的咨詢中給予啟發(fā)或引導其與其他成員分享“在做作業(y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經(jīng)驗,分享的過程是重要的學習與成長過程,也是穩(wěn)固咨詢方法與療效的過程。7. 個體案例分析與團體咨

19、詢療效兼顧 在團體心理咨詢過程中,總會發(fā)現(xiàn)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特別適合用REBT進行解釋與分析。誠然,小組成員可以通過分享得到啟發(fā),但他們參加團體咨詢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自身的問題,因此,心理咨詢師應該合理分配時間,最好將討論的時間分成均勻的等分,以便兼顧所有的成員,特別是不愛發(fā)言的成員。本文由當代醫(yī)藥論叢雜志提供 8. 防止小組成員的脫落問題 無論是個別咨詢還是團體咨詢,都會存在來訪者脫落的現(xiàn)象。在團體心理咨詢過程中,個別成員脫落會對其他成員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咨詢的氣氛和效果。為了防止脫落,秘書應該在每一次咨詢之前通知所有小組成員,包括時間、地點和內(nèi)容,通知的形式盡量防止使用微信和短信,最好采用 通知的方法,以便確切了解小組成員是否到場,以降低脫落率。參 考 文 獻1 譚曦.閾下抑郁的團體中醫(yī)心理干預研究.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212 龔勛,蔡太生.閾下抑郁的研究概述.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21,30(7):47-483 安靜.REBT理論及其應用的心理咨詢案例分析.昌吉學院學報,2021(1):82-844 王天劍.REBT技術在治療外語口語焦慮中的創(chuàng)造性應用.外語學刊,2021(1):125-1285 郭盈盈,倪紅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