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一中2015_第1頁
曲阜一中2015_第2頁
曲阜一中2015_第3頁
曲阜一中2015_第4頁
曲阜一中201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曲阜一中20152018年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切實加強學校特色建設,大力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依據(jù)校園文化建設方向性、整體性、主體性和特色性原則,從學校實際出發(fā),結合曲阜地域文化特點,特制訂曲阜一中校園文化建設整體規(guī)劃方案。 一、建設指導思想 學校文化建設的根本宗旨,是讓文化成為人的精神家園,在精神家園里培植和提升人的文化品格。柳袁照曾經(jīng)說:校長不在乎他具體做了什么,而在乎他所做的一切是否營造了催人向上的文化氣息。我們必須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以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建設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以優(yōu)化、美化校園

2、文化環(huán)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二、環(huán)境文化建設 環(huán)境文化既是學校文化的物質載體,也是學校文化的重要形式。學校的硬件建設形式、校園環(huán)境建設、物質資源配置方式等均可作為學校物質文化建設的范疇。要加強學校環(huán)境建設,根據(jù)教育、學校、時代的特點, 努力使學校環(huán)境建設達到凈化、綠化、美化、教育化、規(guī)范化的要求。要完善學校形象標識的使用,精心制作校標、?;?、校旗以及校服,規(guī)范學校的樓名、路名和雕塑銘文。要充分利用櫥窗板報、校園電視與廣播、樓梯、走廊

3、、道路、草坪花木等,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要努力發(fā)揮網(wǎng)絡、廣播等新型媒體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等于一體的校園網(wǎng)站,不斷拓展學校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使網(wǎng)絡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宣傳教育陣地。 廣場命名:學校大門內為明德廣場,圖書樓前為篤學廣場。 道路命名:兩條東西路,南為明德路,北為齊賢路。 校園綠化:目標:山東省綠色學校。 進門東首挺拔的楷樹,作為學校的文化樹。立碑解讀其文化意義。碑文: 楷 ( jie ) 樹,漆樹科,黃連木屬 ,落葉喬木,因其木材色黃而味苦,故又名“黃連木”或“黃連樹”。拉丁名:Pistacia chinensis . 枝干疏而不屈,

4、剛直挺拔。相傳孔子逝世后,弟子各以四方異木植于孔子墓周圍。子貢廬墓六年,又從衛(wèi)國移來楷樹苗植于墓前,即今“子貢手植楷”。此樹是孔子與弟子師生關系的歷史見證,更是尊師重教的象征?!白迂暿种部北眰瓤仁希逃星宕╅c章的子貢植楷詩:不辨何年植,殘碑留至今。共看獨樹影,猶見古人心。閱歷風霜盡,蒼茫天地陰。經(jīng)過筑室處,千載一沾襟。子貢植楷的故事,曾感動教育過無數(shù)人。校園里植下這株楷樹,旨在時時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師垂楷則,范示群倫”,做一個值得尊敬的老師,更希望全社會尊師重教蔚然成風。主路兩側為法桐。篤學廣場以銀杏為主,輔以紅杏和付葉菊,寓幸福之意,突出觀賞性。廣場南為梅園,植松竹梅,突出教育

5、性。再南為植物園,植雜樹,品種盡量豐富,突出知識性和實踐性。其他諸如櫻花園、海棠園、紅杏園、紫薇園等應因地制宜。校園植物品種百種,綠化面積達到省規(guī)標準,蘊含豐富的課程資源,應是師生詩意的棲息地,優(yōu)美的生活園地,更是學生理想的學習和實踐基地。 校園人文景觀與制作:突出傳統(tǒng)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 明德廣場,設置國旗校旗、孔子雕像、泮池和書簡式明德主題景觀。明德主題景觀分四個板塊,均以書簡為形式,以論語箴言為內容,分別以明德、明禮、為政、為學為主題制作。 篤學廣場,置居里夫人雕像、名人長廊、孝德長廊。名人長廊介紹曲阜歷代文化名人,孝德長廊介紹古代和現(xiàn)代孝賢故事,讓學生懂得孝敬長輩,愛家愛國。 道路文化

6、,設計制作論語一條路、可愛家鄉(xiāng)(曲阜名勝)一條路、美麗祖國一條路和中華古典詩詞一條路。 楹聯(lián)文化,大門及藝術樓、教學樓、圖書樓、實驗樓、報告廳、餐廳、宿舍等主要門制作楹聯(lián),楹聯(lián)內容同樣以明德修身、勵志篤學為主題,以書法為表現(xiàn)形式。 餐廳文化,以國畫、書法等為表現(xiàn)形式,以禮儀、節(jié)儉、勵志、篤學為主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文化教養(yǎng),提升文明素養(yǎng)。 教室文化,教室內外以學生為主體自行設計。政教處、班主任跟上指導。 校史文化,曲阜一中是一所古老學校,有清晰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和厚重的文化積淀,應梳理整理成卷,以資借鑒。校報校刊、櫥窗報欄、校網(wǎng)廣播等都是學校宣傳正能量的教育陣地,必須高標準、高

7、質量。 三、行為文化建設 課堂行為文化。我們的課堂學習方式是“自主互助”式學習,應特別突出自主與合作。其基本特征是:自主性、開放性、愉悅性和有效性。自主性學習。學習永遠是自己的事情。學生在學習活動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做好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和學習方法作出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jié);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這就是自主性學習。自主學,自主問,自主思,自主展示辯論,自主實踐習得。我們很贊同余文森先生的主張:教學的落腳點,一定是學生的自主學習。當學生有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把這個學習權還給學生。各個學科的教學,都

8、必須建立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核心最根本的抓手。開放性。“開放性”是相對于“封閉性”而言的,開放的前提是教師把教學目標、任務、要求和學習方法交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閱讀、思考、質疑,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互動、對話、交流,進而指導學生對教材進行感知、領悟、積累、運用。必要時甚至可以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校外。愉悅性。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和諧的教育氛圍,有較為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相對寬松的自由度,學生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師生心情愉悅,才可形成自主學習的“場”。讓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自覺地參與各種教育活動,才更能激發(fā)興趣,才能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和

9、諧的生成和發(fā)展。有效性。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有效實現(xiàn)預期結果,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 課外行為文化。包括課間及放學后校內外一切活動。課外行為文化應該突出“健康、文明、輕松、活潑”。具體要求見曲阜一中文明禮儀常規(guī)和養(yǎng)成教育三字歌的要求。養(yǎng)成教育三字歌:沐晨風,到學校;穿校服,重儀表。發(fā)必理,面必凈;坐立行,姿端正。進校門,下車行;自行車,排齊整。上下樓,靠右行;腳步輕,說話輕。遇老師,先問好;見同學,帶微笑。 做值日,應仔細;放物品,要有序。早讀書,午習字;天天做,宜堅持。 進課堂,須安靜;仔細想,認真聽。有疑難,敢于問;好學者,貴虛心。樂自主,樂探究;善合作,善交流。做作業(yè),講規(guī)范;若舉一,能反三。

10、常預習,常復習;好習慣,終生益。普通話,日常語;時時講,有魅力。讀好書,汲營養(yǎng);與名人,共成長。下課后,宜小憩;做活動,應得體。課間操,做到位;天天練,形體美。依規(guī)矩,成方圓;校班規(guī),記心間:不遲到,不曠課,不串班,不逃學。不罵人,不打架;不亂吐,不亂畫。忌煙酒,勿早戀;愛公物,愛校園。有集會,莫延遲;且須記:快靜齊。入會場,坐立正;認真記,專心聽。升國旗,要肅立;唱國歌,響又齊。進有序,退有序;善始終,才相宜。寄宿生,要銘記:生活里,有德育。寢不言,食不語;會作息,能自理。就餐前,將手洗;同吃飯,同離席。不挑吃,不比穿;惜飯食,節(jié)水電。三頓飯,要吃好;拒零食,素質高。不亂丟,不亂棄;環(huán)境美,

11、有詩意。講秩序,講衛(wèi)生;講道德,講文明。三字歌,我踐行;努力做,好學生! 教育教學活動。學校師生的工作學習方式、交際方式、活動組織方式等都是學校行為文化的內容。要按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健康的心理、多樣的個性出發(fā),切實開展讀書節(jié)、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科技節(jié)等活動;充分利用“五四”青年節(jié)、“七一”建黨紀念日、“十一”國慶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教育活動;利用入學與畢業(yè)、入團、成人儀式等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開展生動活潑的主題教育活動;結合課程改革,從實際出發(fā),積極開展大課間活動等陽光體育運動與課外綜合文體活動。要圍繞教師職業(yè)道

12、德規(guī)范,開展學生、家長評價教師,評選師德標兵、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課題、優(yōu)秀博客,評比優(yōu)秀教研組、備課組、辦公室等活動。 教師常規(guī)活動:教育教學年會、教研會、教師講堂等。 學生常規(guī)活動:升旗儀式,勵志教育活動,體育節(jié)活動,藝術節(jié)活動,讀書節(jié)活動等。 學生活動社團:成立綜合課程部,專門負責學校社團活動。組織藝術團、合唱團、舞蹈隊、模特隊、話劇社等特色藝術社團,田徑隊、籃球隊、足球隊、健美操隊、棋社等體育社團,多媒體制作組、水火箭制作組、閃客聯(lián)盟等科技生活社團,讀書沙龍、朗誦社、詩社、文學社等文學社團。 教育活動應盡量豐富多彩,努力做到教育活動常規(guī)化,活動過程最優(yōu)化,教育意義最大化。四、制度

13、文化建設制度文化不僅是指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它還具有更寬泛的內容,包括學校的運行機制、管理模式等。我們要努力建立健全符合學校實際的科學的管理制度,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積極實施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充分發(fā)揮師生的主人翁精神;要不斷改進對教師的評價制度,用科學的評價激發(fā)教師的內驅力和職業(yè)幸福感;要加強對學生管理的改革,在班集體建設中推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和自主管理等制度;要改革學生評價制度,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評價方式與方法。學習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師德建設規(guī)范普通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若干意見(“十要”“八精心”)和濟寧市、曲阜市關于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的

14、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 不斷修訂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及方案,諸如教職工考勤制度等。制訂教職工考核評價方案、教師職稱評審方案、教師職稱聘任方案、教師管理十五條等,規(guī)范教師行為。改革學生評價方式與方法,制訂學生管理十五條、學生禮儀常規(guī)等紀律規(guī)范條例,并制作成學生自律手冊,讓學生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落實到日常行動中,做知書達理的文明中學生。 五、精神文化建設 學校精神文化包涵學校的品牌價值、辦學思想、教育理念、團隊精神等方面。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學校精神文化不但是對學校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而且還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為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行為方

15、式和工作目標等方面。要積極提煉、凝練校訓,大力培植優(yōu)良的校風、學風、教風;要定期編輯校報、???,唱響校歌,讓師生耳濡目染,受到學校精神的熏陶和激勵;要通過舉辦校史展覽、校慶活動等活動,增強師生對學校精神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引導班主任加強班級精神培育,形成個性化的班級精神文化;要倡導、培植團隊精神,引導教職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榮譽觀,建立相互關心、相互尊重、團結互助、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形成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積極進取的良好風尚。 教育理想:立足文化名城曲阜這一地域優(yōu)勢,弘揚傳統(tǒng)文化,涵育學校人文教育特色,在學校環(huán)境綠化、美化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人文化建設,追求物與人的和

16、諧,形成健康、人文的整體學校文化形態(tài)和氛圍。讓師生快樂學習、快樂工作、快樂生活在和諧溫馨而又富有詩意的環(huán)境中,師生都能用詩意的眼光自主審視周圍世界,以詩意情懷處理人與自然、社會以及自我的關系,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享受充實、美麗的人生。 學校理念:教育就是為生命奠基,教學就是為成才起航。 學校精神: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領導作風:恪盡職守,率先垂范,善學善做,雷厲風行。 校訓:明德、篤學、弘毅、致用。 明德。出自禮記·大學,原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薄懊髅鞯隆?,儒家認為人生來便具有善良光明的德性,即為明德,但卻受到后天物質利害的蒙蔽壓抑,若加以適當?shù)慕逃?/p>

17、,便能使明德顯露出來。啟發(fā)師生都能發(fā)揚光明德性,做有德行的人。 篤學。出自史記·伯夷列傳,原話是:“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鳖佔釉谑ラT,獨稱好學而終日默然如愚。篤,專心,不旁騖。鉆,鉆研,用力,深入。好學勤學,不偷懶。學,即學問。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學問不單指課本知識,課內的課外的,間接的直接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都是學問。這就要求同學們探求知識,致力學問,矢志不渝,積累宏富的知識,廣博的學問,為將來奉獻國家打好人生的基礎。 弘毅。論語·泰伯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意思是:讀書人須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因為他對社會責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長。 “弘”是寬廣之意,“毅”是堅韌之意,“弘毅”指的是寬廣、堅忍的品質、態(tài)度,這是完成學業(yè)必須具有的精神狀態(tài)。“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這是朱熹的發(fā)揮。可以看出,弘和毅對于一個人成就道德品質和提高知識素養(yǎng)的重要性 。 致用。易·系辭上:“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經(jīng)世致用”是中華文化特別是湖湘文化的精華,起源于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