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黃牛灘文言文翻譯_第1頁
關于黃牛灘文言文翻譯_第2頁
關于黃牛灘文言文翻譯_第3頁
關于黃牛灘文言文翻譯_第4頁
關于黃牛灘文言文翻譯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F戴與閱讀!關于黃牛灘文言文翻譯導讀:大家知道黃牛灘這篇文言文嗎?以下是它的原文翻譯,一起看看吧。關于黃牛灘文言文翻譯原文江水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 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 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纖回,雖途徑信宿,猶望見此物。故 行者謠曰:“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江水又東,經(jīng)狼尾灘,而歷人灘。袁山松曰:“二灘相去二里。 人灘水至俊俏,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嵌崟,數(shù)十步中,悉作 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須發(fā)皆具,因名曰人灘也?!弊g文江水又向東流去,經(jīng)過 黃牛山,山下有一座灘

2、,名叫黃牛灘。 南岸層層的山嶺聳立著,最遠的高山上有一塊巖石,像是人拿著刀, 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區(qū)別十分明顯;這個地方人跡罕 至,沒有誰能親自探究。這塊巖石本來已經(jīng)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 曲折,即使路上過了兩夜,還能望見這東西。所以過路人的歌謠說:“早晨從黃牛山動身,晚上還在黃牛山過夜。過了幾天幾夜,黃牛山 看起來還是原來一樣。”江水又向東流,經(jīng)過 狼尾灘,又經(jīng)過人灘。袁山松(晉朝著名 文人)說:“這兩個岸灘相距二里遠。人灘,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 岸有許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沒冬天露出來,這些石頭,有好幾 十步(步:古時長度單位)遠,都是人臉的形狀,有的大有的?。荒?些紋絡清晰

3、的,頭發(fā)胡子都能分辨出來:因此叫做“人灘”。賞析文章分3層次,第1句一段:寫黃牛灘的地理位置,第2、3段:寫山勢險峻及山上有奇石,第 4、5、6句一段:寫江水湍急。1 .歌謠中的三個“黃?!狈謩e指代什么?第一個和第三個“黃牛” 指代“高崖間石”。第二個“黃?!敝复S牛灘。2 .本文文字圍繞哪兩個來寫的?作者在寫南岸山石時是從哪兩個 方面進行描繪的?寫出原文中的語句。本文文字圍繞黃牛灘和南岸山 石來寫的。從形狀(如人負刀牽牛)和顏色(人黑牛黃)兩方面進行 描繪。3 .本段文字對奇形山石描寫的作用是什么?增加文章趣味性,另外使人們對三峽的景物產(chǎn)生向往之情。4 .篇末引用歌謠是為了 說明文中的哪句話

4、?為了說明“此巖既高, 加以江湍 纖回,雖途經(jīng)信宿,猶望見此物”5作者寫水抓住了什么特點?抓住了水流湍急這一特征。正面描寫:“江湍 纖回”,“水路纖深”。側面描寫:“故行者謠曰:朝 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回望如一矣”。黃牛灘由來黃牛峽東距宜昌市約40公里,江中亂石星羅棋布,犬牙交錯。其間,河道似九曲回腸,泡漩如沸水翻滾,水急礁險,號稱黃牛灘。 古歌謠發(fā)出了 “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 不覺鬢成絲?!?;“白狗(灘)次黃牛,灘如竹節(jié)筒”的感慨。黃牛一名的由來,貫穿著夏禹開江治水的神話故事。相傳玉帝降 生夏禹到人世來治理洪水,同時又派遣天神下界

5、來協(xié)助他。當他率民 開鑿到現(xiàn)在的黃牛峽石,有天神化為神牛前來相助。一日,天剛剛麻 麻亮,有一民婦送茶飯給治水的民夫。她來到江邊,猛然看到一頭巨 大、雄壯的黃牛,身繞霞光,揚蹄騰躍,忿怒地以角觸山,頓時山崩 石裂,響聲如雷鳴。民女嚇得 瞠目結舌,大聲呼喊起來。喊聲驚動 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巖。從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間。這是人們對征服 大自然的、美麗想象,黃牛象征著人民改造河山的偉大創(chuàng)造力。傳說諸葛亮撰寫的黃陵廟記也這樣記述:熟視于大江重復 石壁間,有視象影現(xiàn)焉,鬢發(fā)須眉、冠棠宛然如彩畫者。前豎旗旌, 右駐以 黃犢;前面還有塊巖石呈黑色,吉人牽牛狀?!安吲U吆稳耍?爾行何日已?”黃牛就這樣永遠留在石壁

6、上,讓過往旅客指點、評說。黃牛助禹開江有功,人們便在山下修了座 黃牛廟來四時祭祀。 宋朝文學家 歐陽修任夷陵縣令時,認為神牛開峽事出無稽,只信大 禹治水,黃牛廟故改稱黃陵廟。此廟始建于漢代,屢罹兵焚,多次重 修?,F(xiàn)僅存明萬歷46年(1618)重修的禹王殿、武候祠等。廟的主 體建筑是古人為紀念夏禹而建的禹王殿。殿內(nèi)有清慈禧太后所書的“砥定江瀾”和署名惠王所書“玄功萬古”木匾。此殿富麗堂皇, 由36根兩人合抱的楠木主柱支撐,柱上浮雕九條蟠龍,形態(tài)各異, 栩栩如生。其中有一根“水女柱”立在殿之左側其離地約四米的柱面 一,留有歷經(jīng)120多年的陳舊水跡。柱上掛著一木牌,上書”庚午年(公元1870年)洪水

7、至此"。這是珍貴的水文資料,記錄了有史以 來長江最大的一次洪水。廟內(nèi)還存有許多記載洪水水位的碑刻。 禹王 殿的右側是武侯祠,祠內(nèi)后院長有一株鐵樹,據(jù)說是諸葛亮當年親手所種。黃陵廟院內(nèi)還有一口石井,水質極佳,黃陵廟為桔林環(huán)繞, 風景優(yōu)美。作者簡介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北魏 范陽郡 涿縣(今河北 省涿州市)人,北魏平東將軍、青州刺史、永寧侯酈范之子,我國著 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故居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境內(nèi)。在酈道元兄弟五人中,道元為長,承襲其父永寧侯爵位,北魏 孝 昌三年( 527年)被害于關中(今陜西臨漳縣)。酈道元出生于官宦 世家,其父 酈范年少有為,在太武帝時

8、期給事東宮,后以卓越才能 成為優(yōu)秀的軍師,曾經(jīng)做過平東將軍和青州刺史。酈道元也先后在 平 城(北魏前期的首都,在今山西省 大同市)和洛陽(北魏都城于公 元493年南遷至此)擔任過騎都尉、太傅掾、書侍御史、御史中尉和 北中郎將等中央官職,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擔任過 冀州鎮(zhèn)(今河 北省冀縣)東府長史、魯陽郡(今河南省魯山縣)太守、東荊州(今 河南省唐河縣)刺史、河南(今洛陽)尹等職。酈道元前半生, 北魏正值鼎盛時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 統(tǒng)一北方之后,經(jīng)過獻文、文成等諸多帝王的勵精圖治,至后來的 北 魏孝文帝的積極改革,北魏國力日漸強盛。酈道元也跟隨孝文帝等人 致力于統(tǒng)一大愿的實現(xiàn)。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從500年開始,國內(nèi)矛盾又開始高漲起來,逐漸走下坡路,至 527年,六鎮(zhèn)叛亂, 四方騷動。在國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時候,酈道元慷慨殉國。長空孤雁 鳴,秦山鳥悲歌,在流星閃過之時,一代英豪就此隕落。酈道元在做官期間,“執(zhí)法清刻”,“素有 嚴猛之稱”,故頗 遭豪強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 527年),酈道元在奉命 赴任關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蕭寶黃受汝南王元悅慫恿派人把酈 道元一行圍困在陰盤驛亭(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亭在 岡上,沒 有水吃,鑿井十幾丈,仍不得水,最后力盡,和他的弟弟酈道峻以及 兩個兒子一同被殺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