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區(qū)級公開課《漁歌子》教學設計_第1頁
【教案】區(qū)級公開課《漁歌子》教學設計_第2頁
【教案】區(qū)級公開課《漁歌子》教學設計_第3頁
【教案】區(qū)級公開課《漁歌子》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漁歌子的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漁歌子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中的一首詞。作者是唐代張志和。這首詞在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讀來讓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種恬淡、閑適的隱土心情。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夫,而是水鄉(xiāng)二月桃花汛期之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空中白鷺,兩岸桃花,色澤鮮明而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這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澹泊、悠然脫俗的情趣。教學目標:1、能認識 “塞、鱖、箬、笠、蓑”等字,讀準字音,理解大意。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3、體會詩詞內容,通過想象,由詞到畫,走進詞人的

2、內心世界。4、了解并運用“反復誦讀、聯(lián)系插圖、想象畫面、查閱資料、配樂吟唱、模仿創(chuàng)作”等學詞的方法。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通過讀文和想象,能由詞到畫,感受詩情畫意;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難點:想象畫面,體會“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學生查閱有關詩詞以及作者的平生資料。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中國詩詞大會的節(jié)目導入一、詩詞知多少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朝城渭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二、點字成詩: 花多 又知逢時 雨

3、少落春風 紫紅二月 似剪刀今天我們學習漁歌子板書課題漁歌子齊讀課題活動2【講授】新授(一)感詞之味 1.請同學們看看這首與平時我們讀的詩有什么不同?字數(shù)不同,長短不同,這種叫做詞。詞也叫作長短句。它有詞牌名。詩有詩名,詞有詞牌名,我們學過的憶江南就是詞牌名而今天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2.請同學來讀,聽聽他有沒有把字音讀準確(糾正音,出示:塞、箬笠、蓑衣、鱖魚讀音,還有圖片)塞字是多音字,有se/sai 音,這邊讀sai西塞山是指哪里?從哪里知道。對了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板書看注釋。鱖,gui,是指一種味道鮮美的魚。出示圖片文字,鱖字有點難度,我們自己在桌子上書空一遍。箬笠呢?用竹

4、子編制而成的,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帽子,所以是什么偏旁。蓑衣呢?蓑衣是草字頭。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雨衣。出示圖片。(滲透看注釋的學習方法)3.字音字義掌握了,請同學再讀讀,請同學們注意聽聽他朗讀的節(jié)奏,他所讀的節(jié)奏是否正確。 1)指名讀。注意:西塞山是一座山,朗讀時候不能截然分開。因此正確的節(jié)奏應該是2)指導斷句、節(jié)奏;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4.請同學讀出味道。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首詞5.師配樂讀。聽著你的朗讀,我也想試試。老師給這首詞配上音樂,老師在讀的時候請同學們想象畫面。指名說說。(滲透想象畫面的學習方法)全班模仿老師的朗讀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詞。 (二

5、)品詞中畫     1、師過渡: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的插圖,仔細觀察并思考:作者到底想表達什么?是寫景?還是寫人?寫景,請同學們將描寫的景物用橫線畫出來     2、請學生匯報。(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老師按照你所說的景,將它們畫出來了。老師還請了位沙畫大師將這畫面畫出來了。我們一起欣賞下。看著這幅畫面,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詞。這些景美不美?美 。老師很贊同你的看法,還有位大師也贊同。他就是顏真卿書法家。顏真卿稱贊這首漁歌子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  (三)議畫中人請看到課文的插圖,他正在?他頭

6、上戴著?頭上披著?他釣魚時候從不放魚餌,從來都是直鉤釣魚。他想釣到的到底是什么?看著大家的緊鎖眉頭,老師給大家補充查到的資料 板書:查資料(滲透查資料的學習方法)出示張志和生平背景:       張志和本名張龜齡,唐代著名詞人、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他從小才華橫溢,年少得志,很受唐肅宗賞識,還被賜名志和。后來因得罪權貴被貶,他干脆辭官不做,寄情山水,以釣魚為趣,自稱“煙波釣徒”,過起了游歷生活,常年不回家。后來唐肅宗派人找他重返朝廷,可他卻不想回去。所以他直鉤釣魚,他釣的是什么?美景。同時,他希望自己能像水里魚兒一樣自由自在,像天上的白鷺一樣。所以他不

7、想回家。  讓我們帶著這種陶醉、愉悅、閑適,物我兩忘地讀一讀吧!(四)悟釣中情(唱釣中情)       過渡:就在張志和寄情山水,物我兩忘的時候,他家中的哥哥焦急不已,弟弟已經(jīng)外出好幾年了。好不容易有了音訊,卻是讓哥哥更加擔憂的“斜風細雨不須歸”,于是,他寫下了呼喚弟弟回家的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和一下,老師扮演哥哥張松齡,同學們是弟弟張志和。賢弟啊!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張松齡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漁  歌  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

8、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先整首,再最后兩句最后一句且須還(不須歸),情感上揚。          師渲染:是啊,這么久了,狂風浪起了,弟弟啊,該回家了。面對親人呼喚,面對風吹浪打,他還是不為所動,安然垂釣?其實他是不想回到哪里?表達他向往什么?自由自閑適悠閑的生活。吟唱漁歌子:此時的張志和,他在靜靜地垂釣,心中感慨萬千,面對這山山水水,物我兩忘,可能不自覺地就把漁歌子唱了出來。    小結:其實,在古時候,詞都是譜上曲,用來吟唱的,

9、播放音樂,學生跟著唱。(滲透配樂吟唱的方法)(五)小練筆:我是詩詞小詞人漁歌子總共五首,這只是其中經(jīng)典的一首。而在這經(jīng)典的一首中,同學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漁歌子的顯著特點就是詞中都會有許多景物。其實,把相關聯(lián)的景物綴連一起也是漁歌子的創(chuàng)作方法之一,掌握了這個方法,你就是小詞人了。(滲模仿創(chuàng)作的方法)      過渡:看看這幅圖(出示“桂林山水圖”),熟不熟悉?對,這就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大家說一說圖中都有哪些景物?漓江、水草、游人、小舟、藍天白云、綠樹、紅花,還可能聽到山歌、鳥鳴。讓我們用這些景物來創(chuàng)作一首描繪桂林山水的漁歌子吧!漁歌子小詞人:xxx漓江水

10、面               ,                    紅花           。   &

11、#160;                醉,         歡,                             不思還。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巡視, 如果來不及,再讓學生寫出上聯(lián)和下聯(lián)。      結語: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通過這節(jié)課的,我們知道了“反復誦讀、借助插圖、想象留白、查閱資料、配樂吟唱 、模仿創(chuàng)作”等都是學習詞的好方法。經(jīng)典浸潤人生,希望大家課后多讀多誦。下課。設計意圖:依據(jù)課標、詞的特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設計上,以品讀詞之美,領悟詞之情為主線;在教學中滲透學法:抓住詞眼、想象畫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