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題及答案一_第1頁
小學(xué)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題及答案一_第2頁
小學(xué)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題及答案一_第3頁
小學(xué)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題及答案一_第4頁
小學(xué)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題及答案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小學(xué)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xí)及答案(一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翻譯句子。鄭人有欲買履者:先子度其足:而置之其坐:3. 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4. 文中的 之 字解釋。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 而忘操之( ) 反歸取之( ) 何不試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 聽已,輒默記。 暮歸, 忘其牛, 或牽牛來責(zé)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 “ 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冕因去,依僧寺

2、以居。夜?jié)摮鲎鹣ド希瑘?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dá)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 冕小兒,恬若不知。1. 解釋加點字竊入學(xué)舍竊: ( ) 輒默記輒 ( ) 兒癡如此癡 ( )恬若不見恬 父怒撻之撻 ( ) 曷不聽其所為曷 ( )2. 翻譯句子王冕者,諸暨人()夜?jié)摮鲎鹣ド?,?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3. 王冕能成為畫家的原因?( )(三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蛟唬?“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眴栒咴唬骸氨蓖烈嘤写宋锓?”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chǎn),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1. 解釋加點字席而啖菱啖 ( ) 欲以去熱

3、也去 ( )2. 翻譯句字。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chǎn),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3. 閱讀本文,說說你對北人“強不知以為知”的看法。(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1. 解釋加點字。其劍自舟中墜于水自 ( ) 是吾劍之所從墜是 ( )2. 翻譯句子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從表達(dá)方式上看,選問中前兩句的是( ) ,最后一句是( ) 。5. 文中刻畫楚人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點?( )6. 這寓言叫什么?他說明了什么道理?一、 1 鄭國有一個想要買鞋的人。先自己測量

4、自己的腳。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3 不要墨守陳規(guī),按教條辦事,要知道變通,擺脫腐朽思想的束縛。4代詞,指尺子;到去;代詞,指尺子;代詞,指尺子;代 詞,指鞋。二、1竊:偷偷地;輒:就;癡:形容極度迷戀某種事物;恬:坦 然;撻:用鞭子打。 曷:同“何”,怎么,為什么。2 王冕是諸暨縣人。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讀書。3 吃苦耐勞,勤奮學(xué)習(xí)。三、1啖:吃。出:驅(qū)除。4 菱是在水中生長,而他說是在土中生產(chǎn),這是本來不知道的事情卻硬說自己知道。5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虛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結(jié)果鬧出笑話,充分反映出這個北方人的愚昧。( 其它答案合理

5、均可)四、1自:從。是:這。2 船已經(jīng)前進了,而劍不能前進。像這樣尋找劍,不也太愚蠢了嗎?3 記述 ; 議論。5 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更加具體地楚國人的死板、愚昧。6 刻舟求劍;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考慮情況的變化,按照事物的發(fā)展來辦事。一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 “寧信度,無自信也。 ”1、解釋 “度 ”字(1 )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寧信度2、翻譯下列句子。(1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2)何不試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 ”字共出現(xiàn)五次,它們的意思一樣嗎?任意選擇

6、三句,說說句中的“之 ”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許回答三個)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反歸取之() 何不試之以足()4、 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1 .1.(1)d 0量(長短)(2) dfi尺寸 尺碼(3) dfi尺寸 尺碼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經(jīng)散了,(他)最終也沒有買到鞋。為什么不用腳去試試呢?3而置之其坐(腳的尺寸) 至之市(到、往 )而忘操之(腳的尺寸)反歸取之(腳的尺寸)何不試之以足(鞋子)4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于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

7、,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备徽咴唬骸拔釘?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釋字義。蜀之鄙有二僧 吾欲之南海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子何恃而往2、翻譯劃橫線的語句。( 2 分)3、作者分別舉“貧者 ”“ 富者 ”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種方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之為學(xué),關(guān)鍵在 。2 .1.邊境。到。難道。憑借2人們確立志向,難道還比不上四川邊境上的和尚嗎?3對比,立志。三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

8、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1 解釋字義。( 1 )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居:2 2)如入鮑魚之肆肆:2文中的“鮑魚之肆”比喻怎樣的環(huán)境?3根據(jù)文意,君子要“慎處 ”的原因,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4對這個成語所包含的觀點你有什么看法?請簡要回答。三 1居:一起店鋪2比喻污濁的環(huán)境,也比喻惡人聚集的地方。3近墨者黑4 (言之成理即可)四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

9、飽矣。1 翻譯下列句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2這則短文對你有什么啟發(fā)?請談?wù)勀愕母惺堋? 由節(jié)儉進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進入節(jié)儉(卻)困難(了)。 2(略)五師曠論學(xué)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 解釋字義。晉平公問于師曠曰臣安敢戲其君孰與昧行乎何不炳燭乎2翻譯下列句子。( 1 )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2)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3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意在說明

10、一個什么道理?答:五.1.向戲弄昏暗點燃2. (1)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2)晚年的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就象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3一個人要有活到才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六匡衡勤學(xué)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1 解釋字義。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2 翻譯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譯文: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譯文:3 出 自 這 個 故 事 的 一 個 成 語 是, 從 字 面 上 看 ,

11、這 個 成 語 的 意 思是,現(xiàn)在用這個成語形容4你認(rèn)為,應(yīng)該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學(xué)習(xí)?六.1 .到,此指照射過來報酬把就2.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一個洞,讓鄰居家的光亮照過來,拿著書映著燈光來讀書???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3鑿壁借光,鑿開墻壁,借鄰居的燈光來讀書,現(xiàn)在這個成語形容勤學(xué)苦練。4.學(xué)習(xí)要主動 一一匡衡鑿壁借光,主動創(chuàng)造條件來學(xué)習(xí),其好學(xué)的精神值得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要刻苦 雖然家庭貧窮,可是,他不畏艱苦的環(huán)境,并且能以“與其傭作而不求償?shù)姆绞?“得主人書遍讀之”,也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 弈秋, 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

12、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1 解釋字義。使弈秋誨二人弈非然也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2下列各句與“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項是()A 夫戰(zhàn),勇氣也B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C.甚矣,汝之不惠D.蓮,花之君子者也3.翻譯:惟弈秋之為聽譯文:為是其智弗若與?譯文:4本文通過學(xué)弈這件小事,作者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答:七.1.教誨,教導(dǎo)這樣引,拉一起2. C 3.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能說(難道)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4 .闡明了學(xué)習(xí)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收獲的道理。八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

13、一聽之,處士逃。1 解釋字義。( 1 )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為:( 2)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說:( 3)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好:2請你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個故事的大意:3南郭處士本不會吹竿,可他卻為齊宣王吹竽多年,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4南郭處士逃走后,你認(rèn)為他會去做什么?八 1 ( 1)替 給 (2)通“悅 ”,愉快 高興(3)喜歡 喜愛2濫竽充數(shù)3管理混亂,職責(zé)不明;領(lǐng)導(dǎo)昏庸,優(yōu)劣不辨。4 (略)九.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 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

14、以為畏狐也。注: 逆 :違抗 不信:不誠實,不可靠。1 解釋字義。( 1 )天帝使我長百獸( 2)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 3)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4)獸見之皆走2、翻譯句子。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之 ”的不同含義。 1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與之行()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5學(xué)而時習(xí)之()6見藐小之物必細(xì)察其紋理()4從這則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語是,與這個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語或四字詞語:,它們都是用來比喻一類人。5你是如何評價文中的這只狐貍的?請談?wù)勀愕目捶?。?1

15、.做首領(lǐng)認(rèn)為對的逃跑2.現(xiàn)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跟隨在我后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 認(rèn)為(它們)是害怕狐貍。3.助詞,無義 它,代狐貍 它,代缺點或錯誤 到它,代學(xué)過的知識的 4狐假虎威狗仗人勢倚仗別人威勢來欺壓人5 (從正反兩面評價都可以)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只)狐貍。狐貍說:“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lǐng),現(xiàn)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rèn)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后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rèn)為(狐貍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

16、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還認(rèn)為(它們)是害怕狐貍。十、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之。”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yīng)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 解釋字意。( 1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2)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之。(3)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翻譯句子。( 1 )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上文的內(nèi)容可用成語來概括。4 “其人勿能應(yīng)也”。當(dāng)時,這位楚人的神態(tài)會是怎樣的呢?請你用一個成語或者俗語來回答。5我們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耶很多。請你舉出兩個來。( 1)

17、( 2)( 1 )(2)十 1 ( 1)賣( 2)助詞,無義( 3)同時存在2 ( 1)我的矛很鋒利,鋒利得沒有一樣?xùn)|西不能被刺穿的呀。( 2) 用您的矛來刺您的盾,會怎么樣?3 自相矛盾4 瞠目結(jié)舌目瞪口呆5 (略)十一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1 解釋字義。( 1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2)因釋其耒而守株9( 3)冀復(fù)得兔( 4)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2翻譯句子。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譯文:3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則寓言的大意:4這個故事諷刺了哪一類人?它告訴了人們一個什么道理?十一 1 ( 1)逃跑,奔跑( 2)放下(

18、 3)希望( 4)被2 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可是自身卻被宋國人恥笑。3 守株待兔4 既諷刺了懶漢思想,也批判了經(jīng)驗主義。這告訴我們,切不可把偶然的僥幸作為做事的根據(jù),如果抱著僥幸的心理,片面地憑著老經(jīng)驗去辦事,一般是不會成功的。十二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注釋:長 生長、發(fā)育的意思。揠 拔的意思。芒 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謂 告訴。予 文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非徒 不僅只是。1 解釋字義。( 1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

19、者(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3)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4)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十二 1 擔(dān)憂 勞累趕去 放棄2 ( 1 ) 天下不想幫助秧苗生長的人是很少的。( 2)(這樣做)不只是毫無益處的,還會害了秧苗啊。3拔苗助長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只能是好心辦壞事。4 (略)十三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币蝗松呦瘸桑魄绎嬛俗笫殖重?,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 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注釋:祠 音詞,祠堂,封

20、建社會中祭祀祖宗或先賢、烈士的地方。這里是祭祀的意思。舍人 部屬,在自己手下辦事的人。卮 音之,古代飲酒用的器皿。固 固然,本來的意思。安 文言疑問詞,怎么、怎樣的意思。亡 不存在,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1 解釋字義。( 1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 2)我能為之足( 3)蛇固無足( 4)為蛇足者,終亡其酒2翻譯文言句子。( 1 )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2)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4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發(fā)?十三 1 ( 1)將要(2)替、給(3)本來(4)失去、得不到2 ( 1)幾個人喝這杯酒不夠,一個人喝這杯酒又有多。( 2)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么能給它畫上腳呢?3畫蛇添足4為人處

21、世,不能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十分了不起,于是不顧客觀實際,主觀武斷,否則,對人對事,總是有害的。多此一舉,往往會讓你失去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注釋:涉 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遽 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契 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惑 音或,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呂氏春秋 這是一部古書的名稱,是秦國的宰相呂不韋的賓客們合編的。全書的內(nèi)容較雜,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學(xué)說,共分八覽、六論、十二紀(jì)。1.解釋字義。( 1 )其劍自舟中

22、墜于水( 2)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劍不行2翻譯句子。( 1 )是吾劍之所從墜。( 2)求劍若此,不亦惑乎!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4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不乏類似于刻舟求劍這樣的故事,請你舉出兩個事例來。十四1到它,代劍可是,但是2 ( 1)這是我們的劍墜下去的地方。( 2)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涂的嗎?3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yīng)當(dāng)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4、 (略)十五、園中有榆,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后,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黃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挾彈丸在榆下,迎而欲彈之。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1 解釋字義。( 1 )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 2)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 3)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欲彈黃雀2翻譯下列句子。( 1 )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