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物理實驗專題_20160510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6/1beb434f-1686-4215-8617-b85f131bda54/1beb434f-1686-4215-8617-b85f131bda541.gif)
![上海中考物理實驗專題_20160510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6/1beb434f-1686-4215-8617-b85f131bda54/1beb434f-1686-4215-8617-b85f131bda542.gif)
![上海中考物理實驗專題_20160510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6/1beb434f-1686-4215-8617-b85f131bda54/1beb434f-1686-4215-8617-b85f131bda543.gif)
![上海中考物理實驗專題_20160510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6/1beb434f-1686-4215-8617-b85f131bda54/1beb434f-1686-4215-8617-b85f131bda544.gif)
![上海中考物理實驗專題_20160510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6/1beb434f-1686-4215-8617-b85f131bda54/1beb434f-1686-4215-8617-b85f131bda54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考物理實驗一 上海初中物理15個重點實驗1 力學:基礎性:1、天平測質(zhì)量。【實驗目的】:用托盤天平測質(zhì)量。【實驗器材】:天平(托盤天平)?!緦嶒灢襟E】:(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取下兩端的橡皮墊圈。 游碼移到標尺最左端零刻度處(游碼歸零)。(3)調(diào)節(jié)兩端的平衡螺母(那端上翹,往那端調(diào)),直至指針指在刻度板中央,天平水平平衡。(4)右碼,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減砝碼或移動游碼)(5)讀數(shù)時,被測物體質(zhì)量=砝碼質(zhì)量+游碼示數(shù)(m物=m砝+m游)【實驗記錄】:此物體質(zhì)量如圖:62g2、彈簧測力計測力【實驗目的】:用彈簧測力計測力【實驗器材】:細線、彈簧測力計、鉤碼、木塊【實驗步驟】:測量前:(1
2、)完成彈簧測力計的調(diào)零。(沿測量方向調(diào)零)(2)記錄該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05牛,最小分度值是0.2牛。測量時:拉力方向嚴責彈簧伸長方向。【實驗結論】: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2.4牛。3、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圖19V1F2V2F1【實驗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之間的關系?!緦嶒炂鞑摹浚簭椈蓽y力計、金屬塊、量筒、水?!緦嶒灢襟E】:(1)把金屬快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端,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 F1。(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液面示數(shù)V1。(3)把金屬塊浸沒在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F2和此時 液面的示數(shù)V2。(4)根據(jù)測力計的兩次示數(shù)差計算出物體所受的浮力
3、(F浮=F1-F2。)(5)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2-V1),再通過F1-F2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6)比較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重力之間的關系。(物體所受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浮力)【實驗結論】:液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等于的大小4、測定物質(zhì)的密度(1)測定固體的密度:【實驗目的】:測固體密度【實驗器材】:天平、量筒、水、燒杯、細線、石塊等?!緦嶒炘怼浚?m/v【實驗步驟】:(1)用天平測量出石塊的質(zhì)量為48.0克(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測得水的體積為20毫升。(3)將石塊浸沒在量筒內(nèi)的水中,測的石塊的體積為厘米3。【實驗結論】:根據(jù)
4、公式計算出石塊的密度為2400千克/米3。多次實驗目的: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2)測定液體的密度【實驗目的】:測液固體密度【實驗步驟】:(1)測出容器與液體的總質(zhì)量(m總) (2)將一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讀出體積V (3)測容器與剩余液體總質(zhì)量(m總),記下m剩 (4)算出密度:5、探究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目的】:探究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為了研究物質(zhì)的某種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實驗器材】:量筒、天平、水、體積不等的若干銅塊和鐵塊?!緦嶒灢襟E】: (1)用天平測出不同銅塊和鐵塊的質(zhì)量,用量筒測出不同銅塊和鐵塊的體積(2)、要記錄的物理量有質(zhì)量,體積(3)設計表格序號體積(cm3
5、)質(zhì)量(m)1、10182、20362、3054序號體積(cm3)質(zhì)量(m)4、1085、20166、3024序號體積(cm3)質(zhì)量(m)7、10278、20549、3081【實驗結論】:同種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成正比 同種物質(zhì),質(zhì)量和體積的比值相同。 不同物質(zhì),質(zhì)量和體積的比值不同。 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zhì),質(zhì)量不同6、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目的】:探究當物體只受兩個力作用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這兩個力必須滿足的條件?!緦嶒炂鞑摹浚簭椈蓽y力計、一張硬紙板、細繩、剪刀等。【實驗步驟】:探究當物體處于靜止時,兩個力的關系;探究當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兩個力的關系(1)、如圖a所示,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
6、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一直線,這二力才能平衡。(2)、如圖b、c所示,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一物體上,這二力才能平衡?!緦嶒灲Y論】:二力平衡的條件 :大小相等(等大);方向相反(反向);同一直線(共線);同一物體(同體)7、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目的】: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器材】:U形管壓強計、大量筒、水、鹽水等?!緦嶒灢襟E】:(1)、將金屬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觀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大,這說明同種液體,深度越深,液體內(nèi)部壓強越大。(2)、保持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改變金屬盒的方向,觀察U形管液面
7、的高度差相同,這現(xiàn)象說明:同種液體,深度相同,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3)、保持金屬盒的深度不變,把水換成鹽水,觀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化,可以探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液體密度(液體種類)的關系。同一深度,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內(nèi)部壓強越大?!咀⒁狻浚涸谡{(diào)節(jié)金屬盒的朝向和深度時,眼睛要注意觀察U形管壓強計兩邊液面的高度差的變化情況。在研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要保持金屬盒在不同液體中的深度相同。8、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目的】: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器材】:帶刻度的均勻杠桿、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鉤碼和細線等?!緦嶒灢襟E】:(1)、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臺上,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
8、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桿上讀出力臂值。(研究時必須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2)、將鉤碼分別掛在杠桿的兩側,改變鉤碼的位置或個數(shù)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3)、所需記錄的數(shù)據(jù)是動力、動力臂、助力、助力臂。(4)、把鉤碼掛在杠桿上,在支點的同側用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重復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需多次改變杠桿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多次實驗,得出普遍物理規(guī)律)【實驗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是:當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異側,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同側,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反。注意:
9、實驗中先確定杠桿受得作用力哪個是動力哪個是阻力。 實驗必須尊重實驗數(shù)據(jù),不得隨意篡改實驗數(shù)據(jù)。 2、電學基礎性:9、(1)用電流表測電流【實驗目的】:用電流表測電流【實驗器材】:電源、電鍵、小燈泡、電流表、若干導線等【實驗步驟】:(1). 將電源、電鍵、小燈泡、電流表串聯(lián)起來,連接過程中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2). 電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在未知電流大小時,電流表選擇03A量程。(3). 閉合電鍵,觀察電流表的示數(shù),確認是否需要改變電流表的量程,然后記下電流的示數(shù)?!緦嶒灲Y論】:如圖所示,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32安(2)用電壓表測電壓【實驗目的】:用電壓表測電壓【實驗器材】:電源
10、、電鍵、小燈泡、電壓表、若干導線等【實驗步驟】:(1). 將電源、電鍵、小燈泡連接在電路中,連接過程中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2). 將電壓表與小燈泡并聯(lián)連接,在連接過程中,電壓表的正接線柱靠近電源的正極,負接線柱靠近電源的負極,在未知電壓大小時,電壓表選擇015V量程。(3). 閉合電鍵,觀察電壓表的示數(shù),確認是否需要改變電壓表的量程,然后記下電壓的示數(shù)?!緦嶒灲Y論】:如圖所示,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4.5伏。10、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實驗目的】:練習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強度?!緦嶒炂鞑摹浚夯瑒幼冏杵?、小燈泡、電流表、開關、電池組、導線若干【實驗原理 】:通過改變連入電路中
11、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強度。測定性:11、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伏安法測電阻)【實驗目的】: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實驗器材】:電源、電鍵、電壓表、電流表、待測電阻、滑動變阻器、若干導線等?!緦嶒炘怼浚篟=U/I【實驗步驟】:(1). 如圖所示連接電路,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處于最大值。(2). 移動滑片到三個不同位置,記下相應的電流表示數(shù)和電壓表示數(shù)。(3). 根據(jù)公式計算三次的電阻,最后通過求平均值得到待測電阻的阻值?;瑒幼冏杵髟趯嶒炛凶饔茫憾啻螠y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12、測定小燈泡電功率【實驗目的】: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器材】:電源
12、、小燈泡、電鍵、電壓 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若干導線等?!緦嶒炘怼浚簆=UI【實驗步驟】:(1). 記下小燈泡的額定電壓,額定電流。(2). 如圖所示連接電路,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處于最大值,電源電壓要大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3). 移動滑片,使得電壓表的示數(shù)等于小燈的額定電壓,觀察小燈的發(fā)光情況,記下此時的電流表示數(shù),根據(jù)公式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4). 改變滑片的位置,使得電壓表的示數(shù)分別大于或小于小燈的額定電壓,記下相應的電流值并計算出相應的電功率,并觀察記錄小燈的發(fā)光情況?;瑒幼冏杵髟陔娐分械淖饔檬牵悍謸徊糠蛛妷?,從而改變小燈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小燈的電流
13、。探究性:13、探究導體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實驗目的】:探究導體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實驗器材】:若干節(jié)干電池、電鍵、電壓表、電流表、兩個不同導體、若干導線等?!緦嶒灢襟E】:(1). 如圖所示連接電路,將導體甲連入M、N兩點,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2). 閉合電鍵,記下相應的電流表示數(shù)和電壓表示數(shù)。(3). 改變電池的節(jié)數(shù),再記下兩組不同電壓下對應的電流值。(4). 用乙導體換甲導體,重復上述實驗。(5). 本實驗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多次試驗,得出普遍的物理規(guī)律。【實驗結論】:同一導體,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同一導體,電壓和電流的比值的定值。 不同導體,電壓和電流的比值不同?;瑒幼冏杵髟趯嶒灐疤骄侩娏?/p>
14、與電阻的關系”中作用:控制電阻兩端電壓不變3、光學驗證性:14、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目的】: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器材】:光具座、凸透鏡、光屏、蠟燭和火柴等?!緦嶒灢襟E】:(1). 記錄凸透鏡的焦距。(2). 在光具座上從左往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并調(diào)節(jié)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跟燭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 固定凸透鏡的位置,使燭焰位于凸透鏡的2f以外(u2f),移動光屏找像,在移動的過程中,眼睛要注意觀察光屏上的成像情況,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清晰的像為止。此時像的情況是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測量并記錄此時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與凸
15、透鏡的f、2f相比較(fv2f)(4). 使燭焰位于凸透鏡f、2f之間(fu2f),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v2f)(5). 使燭焰位于凸透鏡f以內(nèi)(uf)移動光屏,發(fā)現(xiàn)光屏上得不到像,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側可以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緦嶒灲Y論】:物距像的性質(zhì)像距應用u>2f倒立、縮小的實像f<v<2f照相機u=2f倒立、等大的實像v=2f成放大和縮小實像的分界點f<u<2f倒立、放大的實像v>2f幻燈機、投影儀u=f成實像和虛像分界點u<f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uv 成縮小的像
16、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uv 成放大的像當凸透鏡成實像時,1°u + v4f u + v = 4f 成倒立等大實像 2°1/u+1/v =1/f f = uv /(u + v)15、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目的】: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緦嶒炂鞑摹浚翰AО?、白紙、兩支等大的蠟燭、火柴以及刻度尺?!緦嶒灢襟E】:(1). 在水平桌面上鋪一張白紙,紙上豎直放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2). 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點燃的蠟燭B。(3). 移動玻璃后的蠟燭B,直到從玻璃板前各個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蠟燭B看上去好像點燃一樣,這個現(xiàn)象表明了像和物體的大
17、小相等。在紙上記下這個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確定虛像的位置。(4). 測量出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發(fā)現(xiàn):距離相等。(5). 觀察蠟燭A和蠟燭B的連線,發(fā)現(xiàn):連線垂直于玻璃板。(6) 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虛實,應該在像的位置放一塊光屏,通過玻璃板觀察上面是否成像來進行判斷。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為了便于確定虛像的位置。 用兩支等大的蠟燭:為了便于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 實驗中,眼睛觀察到有2個像,它們分別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蠟燭A的虛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蠟燭B的虛像。 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多次實驗得出普遍規(guī)律。【實驗結論】: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18、, 像和物體的連線跟鏡面垂直。二.解實驗題的幾個技巧:1.在測量型實驗中,直接測量型要判斷實驗所選用的測量儀器,知道所用的測量工具的量程與最小分度值,注意一些儀器指針測量前是不是在零刻度線上,讀數(shù)時讀出正確的數(shù)據(jù),同時在處理數(shù)據(jù)方面應多次測量取平均值。間接測量型實驗:要掌握其實驗的原理,分析測量的物理量以及如何測量這些物理量。確定實驗所需的實驗器材,總結實驗結論會分析實驗的誤差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2.在探究型實驗中,(1)審題仔細審視第一句話明確該實驗研究(或探究)的內(nèi)容是什么?實驗的目的物理量與其他物理量之間有什么關系?最好能與相對應的物理量與及物理規(guī)律的公式聯(lián)系起來。題中描述的現(xiàn)象與數(shù)據(jù)相應聯(lián)
19、系起來,做到有針對性的解題。知道實驗中要觀察的實驗現(xiàn)象或相關條件指什么?(2)聯(lián)系現(xiàn)象或已知物理規(guī)律初步分析數(shù)據(jù)。往往影響研究實驗目的的因素不止一個,因此在實驗中通常采用控制變量法。針對不同情況,主要有三種情況: 根據(jù)得出的現(xiàn)象與數(shù)據(jù),看看某因素與研究的物理量有關還是無關的結論。根據(jù)現(xiàn)象與數(shù)據(jù)的變化,得出某因素與研究的物理量之間有沒有甲隨著乙的增大而增大或甲隨著乙的增大而減小的結論。根據(jù)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的倍數(shù)關系,得出研究對象與某因素成正比或反比的結論(注:往往只有兩組數(shù)據(jù)是不能判斷研究物理量與某因素成正比或反比)要有把握的判斷物理量之間是否成比例,方法有兩種:方法一:建立一個簡單的直角坐標系描點畫
20、圖;方法二:是對照已知的物理規(guī)律公式判斷是否符合。(建議用第二種方法驗證)(3)進一步綜合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在得到數(shù)據(jù)中有些物理量的單位相同,有些物理量的單位不相同,在處理數(shù)據(jù)方面通常采用四則運算:當記錄的物理量的單位相同,則處理的方法為加、減法(也叫和值分析、差值分析),當記錄的物理量的單位不同,則處理的方法為乘、除法(也叫比值分析、乘積分析)當一個變量與另一個變量之間的比值(或乘積、和值、差值)不同時,所研究的物理量不同,且當變量與變量之間的比值越大(或乘積、和值、差值)越大,所研究的物理量越大或越小,也有可能不同當一個變量與另一個變量之間的比值(或乘積、和值、差值)相同時,所研究的物理
21、量相同。三.實驗結論書寫技巧1.控制某一個物理量(A),比較其余兩個物理量B、C之間的關系:三種情況物理量B(C)因物理量C(B)的不同而不同(只是定性結論)物理量B(C)隨著物理量C(B)的增大而增大(或減?。┪锢砹緽(C)與物理量C(B)成正比(或反比)(注:只有兩組數(shù)據(jù)不能成正比或反比)2.進一步分析比較xxx或xxx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到結論有兩種情況:當某個變量相同時,所研究的物理量相同,則變量與變量之間的比值(乘積、和值、差值)相同或是一個定值當某個變量相同時,所研究的物理量不同,則變量與變量之間的比值(乘積、和值、差值)不同,且當研究的物理量越大或越小時,變量與變量之間的比值
22、(乘積、和值、差值)越大或越小??偠灾畬嶒炾P鍵在于細心審題,認真作答總結:一般初步結論是越大.越大或者越.越.特殊(在初步中也有可能是成正比)看一下那題有幾個小題就行了 進一步分析一般都是什么什么的比值是一定值如: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可得出的結論是:同種.,什么與什么的比值是一定值.然后比較表一和表二,可得出不同的.,什么與什么的比值是不同的.物理實驗的結論分兩種,一種定性,一定是定量結論。一般來說,實驗的初步結論一般格式是,越大,越大。實驗的進一步結論是:一定,與成正比。四、實驗例題1、 1.為了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同學用若干個同種材料制成的不同物體放在同一水平細沙面上,進行
23、了 三組實驗,并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分別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實驗時,他仔細觀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過比較,發(fā) 現(xiàn)每一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組卻不同,第一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組其次,第三組最小。表一(第一組實驗)實驗序號壓力(牛)受力面積(厘米2)1610291531220表二(第二組實驗)實驗序號壓力(牛)受力面積(厘米2)431054.5156620表三(第三組實驗)實驗序號壓力(牛)受力面積(厘米2)732084.5309640(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4(或2與5、3與6)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2分析比較_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得出的結論是:_。( 3)請進一步綜合分析
24、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并歸納得出結論:(a)分析比較_。(b)分析比較_。2、 2.下列表一和表二是某同學為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時,設計和記錄的有關數(shù)據(jù)。表一電阻(歐)5電壓(伏)0.51.52.5電流(安)0.10.30.8表二電壓(伏)4電流(安)0.10.20.4電阻(歐)40205 則(1)根據(jù)表一和表二中前面二組數(shù)據(jù)填寫后面空格中的數(shù)據(jù)。 (2)分析比較表一中數(shù)據(jù),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_ _。 (3)分析比較表二中數(shù)據(jù),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_ _。4、3.為了研究實心圓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那些因素有關,某同學用若干個不同的圓柱體豎直放置在水平沙
25、 面上,進行了三組實驗,并記錄了有關數(shù)據(jù)分別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實驗時他仔細觀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 過比較,發(fā)現(xiàn)每一組的凹陷程度都相同,而各組卻不同,第一組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組其次,第三組最小。表一(銅=8.9×103千克/米3)實驗序號材料高度(厘米)底面積(厘米2)1銅20102銅20203銅2030表二(鐵=7.8×103千克/米3)實驗序號材料高度(厘米)底面積(厘米2)4鐵20105鐵20206鐵2030表三(銅=8.9×103千克/米3)實驗序號材料高度(厘米)底面積(厘米2)7銅10108銅10209銅1030(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
26、3(4、5、6,或7、8、9)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得出的結論是:當圓柱體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時,壓力的作用與底面積_(選填“有關”或“無關”)。(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現(xiàn)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圓柱體的高度相同時,材料的密度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顯著。( 3)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7(或2與8、或3與9)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 4)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并歸納得出結論:a 分析比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_。b分析比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初步得出的結論
27、是:_。5、某同學為研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他用三個質(zhì)量不同的木塊做實驗,甲木塊的質(zhì)量為20克,分別放在三種不同的液體中,都浮在液面上,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一;乙木塊的質(zhì)量為30克,分別放在三種不同的液體中,都浮在液面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二;丙木塊的質(zhì)量為40克,分別放在三種不同的液體中,都浮在液面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三。 表一(甲木塊)實驗序號液體密度(克/厘米3)排開液體體積(厘米3)10.54020.82531.020表二(乙木塊)實驗序號液體密度(克/厘米3)排開液體體積(厘米3)40.56050.65061.030表三(丙木塊)實驗序號液體密度(克/厘米3)排開液體體積(厘米3)70.850
28、81.04091.625 (1) 根據(jù)浮體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可以發(fā)現(xiàn):每塊木塊在不同的液體中所受浮力是相同的,其中_ 木塊(選填“甲”、“乙”、“丙”)所受浮力最大。(2) 分析比較1與4(或3、6、8),可以初步得到:_。(3) 分析比較實驗序號 _可以初步得到:在排開液體體積相同的情況下, 物體所受浮力與液體密度成正比。(4) 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三個物體所受浮力大小,并歸納得出的結論是:a、 分析比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三個物體所受浮力大小,可初步得出:_ _。b、 分析比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三個物體所受浮力大小,可初步得出:_。8、在電路中分別將導
29、體甲、乙、丙接入電路的M、N兩端進行研究。用改變電池個數(shù)的辦法來改變導體兩端電壓,進行了三組實驗,并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入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表一:導體甲實驗序號電流(安)電壓(伏)10.42.020.84.031.26.0表二:導體乙實驗序號電流(安)電壓(伏)40.22.050.44.060.66.0表三:導體丙實驗序號電流(安)電壓(伏)70.12.080.24.090.36.0(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4、5、6或7、8、9)的電流與電壓變化的倍數(shù)關系,可初步得出的_。(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在電壓相同時的電流關系,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_。(3)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
30、中的數(shù)據(jù),并歸納得出結論。a,分析比較_。 b,分析比較_。10、某小組同學探究燈泡發(fā)光時的亮度與那些因素有關。他們用九只不同規(guī)格的燈泡分別接入電路,使它們都正常發(fā)光,并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得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壓和電流。該小組的同學仔細觀察燈泡的亮暗程度,把九只燈泡分成三組,每組的亮暗程度相同,且第一組最亮,第二組其次,第三組最暗。實驗中記錄的有關數(shù)據(jù)分別如下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表一(第一組)實驗序號電壓(伏)電流(安)162-002121.003240.50表二(第二組)實驗序號電壓(伏)電流(安)461-005120.506240.25表三(第三組)實驗序號電壓(伏)電流(安)731-00860.509120.25(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4、2與5、3與6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30課時銷售問題和儲蓄問題聽評課記錄新湘教版
- 湘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1.1 分式》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課《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聽課評課記錄
- 2022年新課標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7.1 關愛他人 》聽課評課記錄
- 生物技術創(chuàng)新合作開發(fā)合同(2篇)
- 理財委托合同(2篇)
- 人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20.1.1《平均數(shù)》聽評課記錄3
- 語文聽評課記錄九年級
- 人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11.2.2三角形的外角》聽評課記錄1
- 數(shù)學七年級下學期《立方根》聽評課記錄
- 安全安全技術交底模板
- 房屋建筑工程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五《單元拓展-字族文》教學設計
- 靜脈輸液法操作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處理
- 牙外傷的遠期并發(fā)癥監(jiān)測
- 2025年高考語文作文備考:議論文萬能模板
- 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與相關事故案例培訓課件(建筑)
- 《我的寒假生活》
- DZ/T 0430-2023 固體礦產(chǎn)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寫規(guī)范(正式版)
- (高清版)WST 442-2024 臨床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
- 歷史時間軸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