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v蘇教版第一專題版塊二《南州六月荔枝丹》最新同步教案9_第1頁
語文必修v蘇教版第一專題版塊二《南州六月荔枝丹》最新同步教案9_第2頁
語文必修v蘇教版第一專題版塊二《南州六月荔枝丹》最新同步教案9_第3頁
語文必修v蘇教版第一專題版塊二《南州六月荔枝丹》最新同步教案9_第4頁
語文必修v蘇教版第一專題版塊二《南州六月荔枝丹》最新同步教案9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必修V蘇教版第一專題版塊二南州六月荔枝丹最新同步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9教學目標    一、掌握課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說明順序;    二、以引用為重點,學習用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    三、從課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認識上受到一定的啟發(fā)教育。    教學設想    本課文用兩教時,著重引導學生自己分析課文。第一教時讓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掌握說明的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第二教時著重研究說明方法,

2、特別要弄懂引用在說明中的作用,體會文藝性說明文(科學小品)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指導自讀。    (一)明確教學要求(見前面的教學目的)    (二)學生自學課文。要求:(1)結合注釋閱讀全文,標出讀不準音的、不懂意思的、難寫的字詞,查詞典解決,做到能讀;會寫、懂意思;(2)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細讀課文,弄清課文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有什么特色,對文章有進一步的理解;(3)參考“思考和練習一”,寫出課文的結構提綱;(4)劃出課文中引用的部分,思考

3、它們的表達作用;(5)提出疑問。    二、研讀課文。    (一)解題。    文章是介紹荔枝這種水果的,題目為什么不用荔枝而借用一句詩南州六月荔枝丹?    “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7個字,包含了荔枝生長的地域、成熟的時間以及鮮明的色澤。以這句詩作標題,能激發(fā)人豐富的想象,并且有文學氣息,同文章本身的語言風格是一致的,當然比以荔枝作標題要好。    (二)研究課文內容。    1背誦(或抄錄)荔枝圖序全文: 

4、60;  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提問:白居易寫荔枝,從樹形、樹葉到花、殼、實;味等等,寫得比較全面,而課文的第1段為什么只引用了其中“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四句?    引文是為寫作目的和說明內容

5、服務的,引用哪些文句,必須有所選擇。第1段里所引4句的內容,實際上就是這篇文章所要說明的重點。這一段把自己幼時對荔枝干的認識同白居易對荔枝的描寫進行對比,通過比較提出問題,為下面進行具體說明開了路。這篇說明文的開頭不是用平實、簡潔的語言而是寫得比較生動,這就是科學小品(文藝性說明文)的特點。    2編寫結構提綱,弄清說明的順序,理解文章的脈絡。    啟發(fā)學生思考和討論一些問題,因為在課文的“預習提示”和“思考和練習一”中,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文章“說明荔枝的生態(tài)結構和有關荔枝生產的一些

6、問題”,“第11至第14段主要介紹了荔枝的生產情況”,把這4段作為一個層次。其實第11段到13段主要是寫荔枝的產地,前兩段主要利用歷史資料和古籍記載,具體說明產于廣東、廣西、云南、福建、四川等省,后一段是根據荔枝的生活習性說明荔枝生長的北限是成都、福州。這幾段跟荔枝的生產并無直接關系。(現代漢語詞典對“生產”的解釋是:“人們使用工具來創(chuàng)造各種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保┲劣诘?4段,是文章的結尾部分,不宜歸附在上面這個層次。    (2)生態(tài)是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照現代漢語詞典的這個解釋,課文第13段說的“荔枝是亞熱帶果樹,性喜溫暖”,就是指它的生活習性。因此

7、,提示和練習把課文分成生態(tài)結構和生產情況兩部分,是不恰當的。    鑒于以上原因,可以列成以下的結構提綱:    開頭提出問題    外殼    顏色    外部形態(tài)    (表) 形狀    南 大小    州 果實特點    六 (主)    月 

8、;(里) 內膜    荔 內部結構 果肉(假種皮)    枝 具體說明 種子(核)    丹    (次) 花和栽植特點    生長特點 產地    生長習性        結尾發(fā)表意見    通過這個結構提綱,使學生明確:南州六月荔枝丹介紹荔枝這種水果的生態(tài)

9、特點,因此從生理特性寫起,寫到它的生活習性。并且以生理特性為主,生活習性為次,這是文章總的說明順序。寫荔枝的生理特性,主要是寫果實的特點,這一部分的說明順序是由表到里,即從外部形態(tài)寫到內部結構,一層一層,從外殼一直寫到內核,條理非常清楚。    第10段說明荔枝的花,在分段處理上有一些分歧,如課文的練習,把它歸入內部結構,這顯然是不恰當的。因而有的就把主體部分分為“果、花、產地、習性”四大段,這種分法可以參考。    (列提綱也是一種很好的思維訓練,要充分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和發(fā)表不同意見。)    

10、;3課文說明荔枝的外殼,用了哪幾種方法?    一是比較,如荔枝殼是粗糙的,白居易用紅繒來比喻荔枝殼有不足之外。二是比喻和科學術語相結合,使讀者容易明了,如說“龜裂片”“好像龜甲”,說“片峰”“有的尖銳如刺”。    4第3段到第5段,分別說明荔枝的顏色、形狀和大小,寫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寫法相同之處,是先寫通常的情況,再寫特殊的情況。比如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但也有淡紅等其他顏色的;荔枝一般是心臟形,但也有細長如指和圓小如珠的;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但也有

11、重達四五十克甚至六十克的。這樣寫就符合實際,給人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知識。    盡管這三段的布局差不多,但具體的寫法卻不一樣。寫顏色,用了比喻和引用的說明方法,渲染丁絢麗的色彩;寫形狀,主要是用對植物學的術語(如蒂、果肩、果頂、縫合線等)作通俗的解釋來說明的;寫大小,主要是通過數字來說明,其中還引用有關的著作為依據,來增強說明的準確性。    5學習引用的說明方法。    這篇課文,引用的材料很多,有的是直接引用,有的是間接引用,有的是全引,有的是摘引。所引用的材料,從作用看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增強文

12、學性的,使文章顯得生動、有文采、如第3段的“飛焰欲橫天”,“紅云幾萬重”;有的是增強科學性的,使說明有根據,更準確,如第5段引四川果樹良種圖譜和中國果樹栽培學的數字。請分析文中引用的材料,哪些是屬于增強文學性的,哪些是屬于增強科學性的?    第6段摘引徐煳的詩,那是夸張的描寫,引用它是為了增加一些文學情趣,從而使讀者產生一些美感。最后一段全引蘇軾的詩,主要也是增強文學性,使人由此而展開聯想,想到美好的前景。其他各段的引用,基本上是為了使說明更加確切可靠而寫的。如白居易的“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句,“荔枝十花一子”的諺語,第11、12段的歷史資料和古代著作等。第

13、8段引杜牧全詩,旨在說明“荔枝不耐貯藏”。但這是首古代名詩,它本身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所以在文中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第13段引用的三個事例,是從反面說明荔枝種植不能超過它生長的北限,但因為寫的是具體的故事,還引了一些詩句,也使文章增加了文采。    6學習用數字說明的方法。    通過做練習和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確在說明中使用數字很重要。數字說明要確切,該用確數的時候用確數,可用約數的地方用約數。如“一年開花四次之多”,不能寫成“一年開花四次左右”;“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不能寫成“通常是直徑四厘米”。   &

14、#160;在約數中還有一種限數,就是限定在約數之中的數字,如“五十人以內”、“三年以上”、“一百元左右”??梢匝a充以下句子指出其中的確數、約數和限數:    (1)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2)“宋公荔枝”現名“宋家香”,有老樹一枝,尚生長在莆氏祠堂里,依然每年開花結實。    (3)一個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結實總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諺語。    三、練習。    (一)比較下

15、邊每組里的兩個語句在表達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1)    將來是完全可能的事    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種    (2)    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共有十三種    盛產荔枝的地區(qū)    (3)    能產荔枝的地區(qū)    寫說明文,除了數字要用得確切以外,詞語的運用也要確切??墒?,這道練習并不能幫助學生辨析怎樣遣詞造句才是確切的,因為離開了語言環(huán)境,就無從辨別兩句中哪一句表達得更恰當。因此,對這道題目,可以引導學生做這樣的練習:    (1)對第句話,要求學生找出原文,根據整個句子和上下文的意思,分析為什么這樣說是很恰當的。比如,“現在科學發(fā)達,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本渲小耙苍S”一詞用得恰如其分,因為所講的是使荔枝北移的事,根據荔枝的生活習性,要超過生長的北限進行種植,歷來沒有成功的事例,從這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