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壓機檢修規(guī)程_第1頁
空壓機檢修規(guī)程_第2頁
空壓機檢修規(guī)程_第3頁
空壓機檢修規(guī)程_第4頁
空壓機檢修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Q/J.GFEK.06.0003-200311 適用范圍本規(guī)程適用于固定工式空氣壓縮機型號:4L- 20/ 8、 L- 40/8。2 檢修周期和內(nèi)容2. 1 檢修周期按表 3- 1 執(zhí)行:表 3- 1檢修周期表設(shè)備規(guī)格日常維修及檢修大修320m/ mi n 以下3 個月-12 個月36 個月340m / mi n 以上3 個月-18 個月54 個月2. 2 檢修內(nèi)容:2. 2. 1 日常檢修2. 2. 1. 1 清洗、檢查、修理氣閥或更換零件。2. 2. 1. 2 檢查氣缸、活塞的磨損情況。2. 2. 1. 3 檢查修理填料函,檢查緊固各部螺栓。2. 2. 1. 4 檢查十字頭連桿聯(lián)接情況,及

2、各瓦襯。2. 2. 1. 5 處理跑冒滴漏。2. 2. 1. 6 檢查傳動件間隙及滾動軸承的磨損情況。2. 2. 1. 7 檢查潤滑泵、注油器及管路須時更換潤滑油。2. 2. 1. 8 清洗、調(diào)整安全閥及負荷調(diào)整器。2. 2. 1. 9 檢查、清洗濾風器。2. 2. 1. 10 檢查測量活塞兩端間隙。2. 2. 1. 11 測量調(diào)整氣缸,活塞環(huán)磨損程度。當缸面 出現(xiàn)擦傷拉痕時要及時處理。2. 2. 1. 12 修理或更換活塞桿,必須時要更換填料函 零件部件。貴州分公司第二鋁礦 2003- 03- 20 批準 施2. 2. 1. 13 修理、更換十字頭零件、滑道等2. 2. 1. 13 檢查曲軸

3、各軸頸磨損情況。2. 2. 1. 15 刮研或更換連桿大頭瓦,曲軸瓦或更換滾 動軸承。2003- 04- 01 實Q/J.GFEK.06.0003-200322. 2. 1. 16 更換潤滑系統(tǒng)零部件,油泵解體,更換磨損 件。2. 2. 1. 17 檢查、校檢壓力表、安全閥。2. 2. 1. 18 清洗氣缸、氣缸水套。2. 2. 1. 19 清洗水冷卻器及油冷卻器,并做壓力實驗。2. 2. 1. 20 調(diào)整滑板間隙,調(diào)整活塞兩端間隙。2. 2. 1. 21 清掃風包及其管路。2. 2. 1. 22 檢查修理附屬設(shè)備(水泵等)附件(保安裝 置)。2. 2. 2 大修內(nèi)容:2. 2. 2. 1 搪

4、缸或更換缸體。2. 2. 2. 2 檢查更換活塞,活塞環(huán)、氣缸、并對氣缸作 壓力試驗。2. 2. 2. 3 更換連桿及十字頭組件。2. 2. 2. 4 修理或更換曲軸。2. 2. 2. 5 更換皮帶及聯(lián)軸器。2. 2. 2. 6 檢查修理基礎(chǔ),必要時重新澆注基礎(chǔ)。2. 2. 2. 7 更換各部在中修不能更換的機件。2. 2. 2. 8 進行各項技術(shù)性能測試。2. 2. 2. 9 對檢修設(shè)備,機件進行除銹,涂油噴漆。2. 2. 2. 10 拆裝注意事項:2. 2. 2. 2. 10. 1 有壓縮空氣時切不可進行拆卸或檢修。2. 2. 2. 2. 10. 2 各零部件拆卸后應妥善保存,不得隨便 丟

5、放,螺栓螺母必須成套安放。2. 2. 2. 2. 10. 3 卸中間冷卻器,氣缸,曲軸等到大件需 起吊時,應注意其重心,保證安全。2. 2. 2. 2. 10. 4 承座,連桿大頭瓦,連桿和十字頭等重 要零件應注意裝配位置,必要時要做記號,以便于安裝。2. 2. 2. 2. 10. 4. 1 擦洗內(nèi)部機件不得使用棉紗,要使用 細白布和細棉紗布。2. 2. 2. 2. 10. 4. 2 拆檢活塞時注意,活塞堵打孔時,鉆 頭要隨時冷卻,Q/J.GFEK.06.0003-20033防止壓縮氣體的爆炸,裝配活塞堵后要焊 死。3 檢修質(zhì)量標準3. 1 基礎(chǔ)和機體3. 1. 1 基礎(chǔ)要完整堅實。不得有裂紋

6、或破損,如有裂 紋必須重新處理。3. 1. 2 基礎(chǔ)的墊鐵必須按規(guī)定制作,表面必須機加工, 斜度 3 5 度,其重疊數(shù)不許超過 3 塊,每疊必須焊死。3. 1. 3 地腳螺釘必須牢固,不得有松動現(xiàn)象。3. 1. 4 機體油箱對口處封閉要嚴密,不得漏油,滲油 現(xiàn)象。3. 1. 5 機體的縱向和橫向不水平度,在每米長度上不 應大于 0.05 毫米,不水平度的測定:3. 1. 5. 1 臥式和對稱平衡式壓縮機的縱向不水平度應 在機體十字頭導軌上測量,橫向不水平度應在曲軸箱軸承 座上測量。3. 1. 5. 2 立式壓縮機不水平度在曲軸箱的接合面上測 量。3. 1. 5. 3 L 型壓縮機不水平度應在機

7、體與立缸結(jié)合面 量。3. 1. 5. 4 雙列空壓機兩機體的中心線不平行度,在每 米長度上不應大于0. 1 毫米。不水平度每米長度不應大于 0. 1 毫米;兩機身空壓機的主軸承孔中心線的不同心度不 應超過 0. 05 毫米。3. 2 曲軸與連桿3. 2. 1 軸頸和曲軸頸的最大磨損量不應超過表 3 - 2 規(guī)疋:表 3- 2主軸頸和曲軸頸的最大磨損量單位:毫米主軸頸尺寸80 以下81-180181-260261-360主軸頸0 . 1 50 . 20. 30 . 4曲軸頸0 . 20 . 30. 30 . 53. 2. 2 曲拐軸頸磨損量大于原直徑的 5 %。時應進行更 換。3. 2. 3 修

8、復軸頸時車削和研磨的減少量應不大于原來 軸頸 5 %。3. 2. 4 主軸的竄動間隙不應超過 0. 60. 9 毫米(或參 照說明書規(guī)定)。3. 2. 5 曲拐軸頸的中心線和主軸頸的中心線應當平 行,其不平行度不得Q/J.GFEK.06.0003-20034超過 0. 2%o3. 2. 6 所有主軸頸的中心線應成一直線其偏差不得超 過 0. 05%。3. 2. 7 主軸頸使用滾動軸承時,最大磨損的間隙不得 大于 0. 3 毫米。3. 2. 8 有條件時,有必要對曲軸在大修時作金屬探傷 檢查。3. 2. 9 連桿小頭銅套與十字頭銷的間隙為 0. 060. 1 毫米,最大不得超過 0. 2 毫米。

9、3. 2. 10 連桿大頭孔和小頭孔的中心線的不平行度在100 毫米長度上不應大于 0. 03 毫米。3. 2. 11 連桿大小頭孔的中心線對端面的不垂直度在100 毫米長度上應小于 0. 05 毫米。3. 2. 12 連桿大小頭連桿大小頭瓦與軸頸的柱面接觸 面積不應小于瓦內(nèi)襯面的 70%其接觸點不應小于 23 點/2cm。3. 2. 13 連桿螺栓及螺母不允許修理,螺栓與螺栓孔的 間隙不得大于 0.05 毫米。3. 2. 14 連桿螺栓表面有裂紋或變形時應予以更換,不Q/J.GFEK.06.0003-20035得再使用,開口銷只準用一次。3. 3 氣缸、活塞與活塞桿3. 3. 1 缸內(nèi)壁表面

10、應光潔,無裂紋,傷痕,溝槽等缺 陷。3. 3. 2 氣缸內(nèi)徑不園度和不柱度不得超過表 3- 3 的規(guī)定,否則須進行搪缸或更換。表 3- 3 氣缸磨損極限表單米:毫米氣缸內(nèi)徑3004004007007001000園度0 . 50 . 60. 8園柱度0 . 40.50. 73. 3. 3 當氣缸鏡面有傷痕深達 1. 5 毫米,寬 35 毫米 以上時,必須進行搪缸處理,搪缸一般不超過 2 次,壁厚 減少不得大于原壁厚的 1/2,并配制相應的活塞及活塞環(huán)。3. 3. 4 氣缸位置找正應符合下列要求:3. 3. 4. 1 臥式氣缸軸心線對滑道軸心線的不同軸度應 符合下表要求(見表 3- 4 )。表 3

11、-4 氣缸軸心線對滑道軸中心線不同軸度氣缸直徑(毫米)徑向位置不應超過 (毫米)傾斜不應超過1003000. 0 70. 02%300 5000. 0 70. 02%50010000. 150. 06% :10000. 2 00. 08%3. 3. 4. 2 立式氣缸找正時,應使活塞在氣缸內(nèi)四周的間隙均勻,其偏差應小于氣缸與活塞間平均間隙的 1/ 2。3. 3. 5 水套水壓試驗壓力為 0. 6Mpa ,在試驗壓力下保 持 1015 分鐘然后降低到工作壓力,檢查無滲漏現(xiàn)象。3. 3. 6 活塞表面及活塞槽內(nèi)不許有氣孔和砂眼等缺 陷。3. 3. 7 活塞與氣缸的正常間隙,高壓缸為氣缸直徑的 1

12、%。2 %。,低壓缸為氣缸直徑的 1. 52 %。3. 3. 8 活塞在氣缸中,兩端死點間隙應符合表 3-5表 3- 5 活塞死點間隙表單位:毫米型號高壓缸低壓缸規(guī)格推側(cè)拉側(cè)推側(cè)拉側(cè)Q/J.GFEK.06.0003-200361- 40/ 83 53 53-53-55L- 40/ 82 52 52-52-5L- 100/ 823232. 542. 547L- 100/ 82. 4 4. 52. 4 4. 53-53-52BJ2. 5 31. 8 2. 23 3. 53 3. 53. 3. 9 活塞環(huán)置于氣缸中的開口間隙,正常應為氣缸 直徑的 1/ 1001/150,大于此值 2 倍時,應予更換

13、。同組 活環(huán)開口位置應與氣閥孔錯開。3. 3. 10 活塞環(huán)厚度磨損(徑向磨損)不應超過 2 毫 米。3. 3. 11 活塞環(huán)寬度磨損(軸向磨損)不應超過 0. 25 毫米。3. 3. 12 活塞環(huán)在槽中的兩側(cè)間隙不得超過原設(shè)計規(guī) 定間隙的 2. 5 倍。3. 3. 13 活塞環(huán)裝入氣缸中檢查,其外徑與氣缸之間隙 超過 0. 05 毫米,或其接觸總長小于園周長的 60%時應進行 更換。3. 3. 14 活塞桿的最大磨損值不得超過表 3-6 的規(guī)定表 3- 6 活塞桿最大磨損量活塞桿直徑最大磨損量(毫米)園柱度園度直徑縮小50800. 10. 10. 55 0. 6580 1200. 150.

14、150. 65 1. 003. 3. 15 活塞桿彎曲度每米不得超過 0. 2 毫米,與活塞 錐孔接觸面不得小于80%。3. 3. 16 活塞桿用磁力或超聲波等方法作探傷檢查,應 無裂紋或其它缺陷。3. 4 十字頭與滑板3. 4. 1 字頭滑板與導軌面間隙為 0. 150. 25 毫米,最 大不得超過 0. 40毫米,接觸面應均勻,不應少于滑板面 積的 60%。3. 4. 2 十字頭錐孔與錐銷接觸面不應少于 80%。3. 4. 3 兩側(cè)滑板十字中心線必須對稱平行,其不對稱 值不應大于 0. 06毫米,錐度每 100 毫米長度上下應不大 于 0. 15 毫米。3. 4. 4 十字頭銷最大磨損及不

15、園度均不得-超過 0. 08 毫米。3. 5 活塞桿密封裝置3. 5. 1 塞桿密封裝置組裝時應與活塞桿配研,并用涂 色法檢查,其接觸Q/J.GFEK.06.0003-20037點面積不應少總面積的 70%。3. 5. 2 填料與活塞桿接觸的內(nèi)園兩側(cè)要做成園角,刮 油環(huán)的刮油刃口應朝十字頭方向。3. 5. 3 活塞桿與氣缸后蓋合金裝配間隙應符合表 3- 7規(guī)定。表 3- 7 活塞桿與氣缸后蓋合金裝配間隙 單位:毫米活塞桿直徑間隙30 500. 1 5 0. 4050 1 000. 20 0. 503. 6 氣閥3. 6. 1 閥片需經(jīng)過研磨達1.60.8的表面粗糙度。3. 6. 2 閥片的平面

16、在磨過之后兩平面應平行,表面不允許有傷紋。3. 6. 3 閥片與閥座的接觸面應細磨,組裝后用煤油做 密封性實驗,在 5分鐘內(nèi)不允許有滴狀滲漏現(xiàn)象。3. 6. 4 正常工作時,三叉不得接觸閥片。3. 6. 5 閥簧的壓力應符合需要,每圈閥簧間的間隙, 應使閥片在最大開啟時,對各閥圈的表面不相互接觸為 度。3. 6. 6 氣閥彈簧的彈力應均勻,閥片和彈簧應無卡住 和歪斜現(xiàn)象。3. 7 聯(lián)軸器與皮帶輪3. 7. 1 理或更換的皮帶輪,飛輪安裝前應作平衡調(diào)整。3. 7. 2 聯(lián)軸器中間平面間隙應在 34 毫米內(nèi),其不同 軸度應符合通用規(guī)定。3. 7. 3 主動皮帶輪與被動皮帶輪二輪軸應相互平行, 其偏

17、差不能超過1 %。,二皮帶輪槽必須對正,不得錯位。3. 7. 4 皮帶不得有滑動,松弛或過緊現(xiàn)象。3. 7. 5 三角皮帶必勝保證原設(shè)計根數(shù),三角皮帶的角 度、長度要適合,運轉(zhuǎn)時皮帶不得有較大波動。3. 8 濾風器、負荷調(diào)節(jié)器、冷卻器3. 8. 1 濾風器,過濾網(wǎng)因腐蝕或拆斷,其面積超過總 面積的 1/4 時應進行更換。Q/J.GFEK.06.0003-200383. 8. 2 負荷調(diào)節(jié)器應能使高低壓缸卸荷器正常動作, 做到空載啟動和停車。3. 8. 3 負荷調(diào)節(jié)器超過工作壓力 0. 02Mpa 時,應能自 動分級調(diào)整負荷。3. 8. 4 冷卻器檢修后必須做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工 作壓力的 1

18、. 5 倍,試壓時間不得少于 5 分鐘。3. 9 風包和排風管路3. 9. 1 裝風包時,新的要檢查內(nèi)部,檢修要作耐壓試 驗,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 1. 5 倍,保持 5 分鐘,然后降 至額定壓力,檢查不得有滲漏或變形現(xiàn)象。3. 9. 2 風包要有泄油閥門及溫度測量孔,要清掃進入 孔、安全閥。3. 9. 3 各個風包應有獨立的出風截門,出風主管要支 設(shè)水泥支柱,懸空管路應加設(shè)金屬支架。3. 9. 4 禁止用火燒的方法清除管道沒法油污。3. 9. 5 油水分離器應能可靠地放泄冷疑水和混合生成 的反乳膠。3. 10 條油泵、注油器油泵的各部間隙應按表 3- 8 規(guī)定:表 3- 8油泵的各部間隙單位

19、:毫米手搖油泵齒輪端面與泵蓋間隙0. 013 0. 047齒輪油泵;齒輪端面與泵蓋間隙0. 10. 139給油器注塞與缸體的徑向間隙0. 005 0. 0314 試運轉(zhuǎn)4. 1 無負荷試運轉(zhuǎn)4. 1. 1 試車前的準備工作:4. 1. 2 全面檢查壓縮機各運轉(zhuǎn)與靜止件的緊固情況。4. 1. 3 盤車檢查轉(zhuǎn)動是否自由,輕松。4. 1. 4 檢查各部的供油情況。4. 1. 5 檢查各測量部位儀表是否安裝妥當。4. 1. 6 檢查各截門,閥門啟閉開關(guān)是否在適當位置, 開啟度是否合適。4. 1. 6. 1.啟動運轉(zhuǎn)步驟如下:4. 1. 6. 2 搖動油泵使各潤滑點過油,打開冷卻水管。Q/J.GFEK.

20、06.0003-200394. 1. 6. 3 開動注油器,檢查各部注油發(fā)問情況。4. 1. 6. 4 啟動電動機,先瞬時啟動數(shù)次后進行全面檢 查,如無不正常情況時,可全速運轉(zhuǎn) 20 分鐘。4. 1. 6. 5 檢查運行時油壓,油溫及各磨擦部位的溫升 情況。其檢查部位及技術(shù)參數(shù)如表 3- 9 :表 3- 9 空負荷運轉(zhuǎn)技術(shù)鑒定要求實際情況1、運轉(zhuǎn)各部聲音正常,無異常音響。2、填料函溫度不超過 60C。3、十字頭滑道溫度不超過 60C。4、電機溫度不超過 70C。4. 2 負荷試運轉(zhuǎn)經(jīng)空車試轉(zhuǎn)后,全面檢查無問題時按操作規(guī)程逐漸增加負荷試車,應該分項逐漸增加負荷,連續(xù)運轉(zhuǎn)不得低于 24 小時,并要詳細記錄。4. 2. 1 給油系統(tǒng):油壓應不低于 0. 15Mpa,油溫不超 過 60C。4. 2. 2 各級壓力:一級排氣 0. 180. 25 Mpa。二級排氣 0. 8 Mpa。4. 2. 3 各部軸承:滑動軸承不得超過 75 C ,滾動軸承 不得超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