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自考復習題及答案_第1頁
微生物自考復習題及答案_第2頁
微生物自考復習題及答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結構中,不屬于細菌特殊結構的是 【 B 】 A.鞭毛 B細胞壁 C芽孢 D.莢膜2下列結構中,不屬于細菌特殊結構的是 【 D 】(2次) A莢膜 B芽胞 C鞭毛 D細胞壁3細菌的基本構造不包括 【 D 】 A細胞壁 B胞漿膜 C細胞漿 D纖毛4.細菌的基本構造不包括 【 D 】 A細胞壁 B胞漿膜 C細胞漿 D芽胞5細菌的基本構造不包括 【 D 】 A細胞壁 B胞漿膜 C細胞漿 D鞭毛6下列結構中,屬于細菌特殊結構的是 【 A 】 A莢膜 B細胞壁 C胞漿膜 D細胞漿7下列結構中,屬于細菌特殊結構的是 【 A 】 A芽胞 B細胞壁 C胞漿膜 D細胞漿8下列結構中,屬于細菌特

2、殊結構的是 【 A 】 A纖毛 B。細胞壁 C。胞漿膜 D。細胞漿9下列細菌中,具有鞭毛的細菌是 【 A 】(2次) A大腸桿菌 B。布氏桿菌 C。巴氏桿菌 D。炭疽桿菌10下列細菌中,能形成芽抱的細菌是 【 D 】 A大腸桿菌 B沙門氏菌 C布氏桿菌 D炭疽桿菌11下列細菌中,能形成芽孢的細菌是 【 D 】 (2次) A.大腸桿菌 B.沙門(氏)菌 C巴氏桿菌 D.炭疽桿菌12下列細菌中不屬于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是 【 C 】 A大腸桿菌 B。巴氏桿菌 C。鏈球菌 D沙門(氏)菌13下列細菌中不屬于革蘭(氏)陽性細菌的是 【 A 】 A巴氏桿菌 B葡萄球菌 C炭疽桿菌 D鏈球菌14下列細菌中

3、屬于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是 【 B 】(2次)A炭疽桿菌 B大腸桿菌 C鏈球菌 D葡萄球菌15下列細菌中屬于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是 【 A 】 A沙門氏菌 B炭疽桿菌 C鏈球菌 D葡萄球菌16下列細菌中屬于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是【 B 】 A炭疽桿菌 B巴氏桿菌 C鏈球菌 D葡萄球菌17下列細菌中屬于革蘭氏陽性細菌的是 【 B 】 A布氏桿菌 B葡萄球菌 C大腸桿菌 D沙門氏菌18下列細菌中屬于革蘭氏陽性細菌的是 【 B 】 A布氏桿菌 B鏈球菌 C大腸桿菌 D沙門氏菌19下列細菌中屬于革蘭氏陽性細菌的是【 B 】 A布氏桿菌 B炭疽桿菌 C大腸桿菌 D沙門氏菌20下列細菌革蘭氏染色為陽性的是 【 B 】

4、 A大腸桿菌 B豬丹毒桿菌 C布氏桿菌 D里默氏桿菌21下列細菌中屬于革蘭(氏)陽性細菌的是 【 B 】 A巴氏桿菌 B.炭疽桿菌 C大腸桿菌 D.沙門(氏)菌22屬于厭氧菌的是 【 D 】 A大腸桿菌 B結核桿菌 C沙門氏桿菌 D肉毒梭菌23細菌的繁殖方式是 【 A 】 A 二分裂 B復制 C有絲分裂 D孢子繁殖24大多數(shù)病原細菌最適生長溫度為 【 B 】 A. 30 B. 37 C45 D10-1525大多數(shù)細菌最適宜的生長溫度范圍為 【 B 】A30 B20-38 C45 D. 10-1526大多數(shù)真菌最適生長溫度范圍為 【 B 】 (3次) A. 37 B.20-30 C45 D.10

5、-1527通常情況下,細菌適宜生長的pH范圍為 【 B 】(2次) A3.5-6 0 B7.0-7.6 C 4. 5-6.0 D6.0-7.028大多數(shù)病原細菌最適生長PH范范圍 【 B 】 A. 3.5-6. 0 B.7.2-7.6 C. 4.5-6.0 D.6.0-7.029大多數(shù)真菌最適生長PH范圍為 【 A 】(2次) A. 3.0-6.0 B. 7.0·7.6 C1.5-3.0 D. 8.0-10.0二、填空題1根據(jù)革蘭(氏)染色結果的不同,可以把細菌分為革蘭(氏) 陽性 和革蘭(氏) 陰 性細菌兩大類。(2次)2細菌生長繁殖需要的氣體主要有 氧氣 、 二氧化碳 。3細菌鞭

6、毛的化學成分為 蛋白質(zhì) ,其主要功能為 細菌運動 。4根據(jù)細菌對碳素來源利用能力的不同,可以把細菌分為_自養(yǎng)菌_和_異養(yǎng)菌_ _。(2次)5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主要有 球狀 、_桿狀_和螺旋狀。6培養(yǎng)病原菌通常采用的溫度為 37 ,PH值范圍 7.27.6 。7巴氏消毒法常用于 牛奶 和 啤酒 的消毒。8病毒的核酸類型為_DNA_或_RNA_。(2次)9病毒主要由_核酸_ 和 蛋白質(zhì) 組成。(2次)11病毒的復制周期般可分為五個連續(xù)的階段,即吸附、侵入、_脫殼_、 生物合成、裝配和釋放。(2次)12根據(jù)核酸類型的不同,可將病毒分為 DNA病毒和_RNA_病毒。(3次)13病毒的培養(yǎng)可采用動物接種、_

7、禽(雞)胚接種_和 細胞培養(yǎng) 。14機體免疫應答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 感應階段 、 反應階段 和效應階段。(3次)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 5分)1菌落(2次):單個細菌在培養(yǎng)基上生長繁殖一段時間形成我們?nèi)庋劭梢姷募毦瘓F。2細菌:是一類具有細胞壁的單細胞原核型微生物。3異養(yǎng)菌:只能利用有機碳化合物作為碳源的細菌。4無特定病原菌動物(SPF):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潛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體或寄生蟲的動物(或禽胚胎)。5支原體(霉形體):是一類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不具細胞壁的單細胞原核微生物。6芽孢(2次):某些細菌在不良條件下,在菌體內(nèi)形成一個內(nèi)生孢子。

8、7莢膜:是某些細菌細胞壁外面產(chǎn)生的并包圍整個菌體的一種黏液樣物質(zhì)。8類毒素:細菌外毒素經(jīng)0.3%0.5%甲醛溶液處理一段時間后可脫去毒性,但仍保留良好的抗原性。1簡述鮮乳微生物學檢驗的內(nèi)容。答:鮮乳中微生物學檢驗包括含菌檢驗、大腸菌群最近似數(shù)測定和鮮乳中病原菌的檢驗。含菌數(shù)反映乳品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大腸桿菌群含量反應乳品被腸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當認為有某種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時,做該種病原菌的直接檢驗。2鮮乳的微生物檢測指標有哪些?答:鮮乳中微生物檢測指標有含菌檢驗、大腸菌群最近似數(shù)測定和鮮乳中病原菌的檢驗。具體衛(wèi)生標準是菌落總數(shù)cfu/(ml)5×105。3簡述鮮肉中微生物的來源。(3次)答:鮮肉中微生物來源分為內(nèi)源性和外源性兩方面。內(nèi)源性來源主要有動物宰殺之后,腸道、呼吸道或其他部位的微生物進入肌肉和內(nèi)臟,一些老弱或過度疲勞、饑餓的動物在生活期間一些微生物會侵入其肌肉和內(nèi)臟中;外源性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