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基礎-李世維版-第二章——練習題_第1頁
機械基礎-李世維版-第二章——練習題_第2頁
機械基礎-李世維版-第二章——練習題_第3頁
機械基礎-李世維版-第二章——練習題_第4頁
機械基礎-李世維版-第二章——練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12機械基礎一、二章周練一、 判斷題1.銅、鐵的導熱性、導電性和磁性都較好。()2.低碳鋼具有良好的鑄造性能,鑄鋼的鑄造性高于鑄鐵。()3.鑄鐵的鍛壓性能最好, 高碳鋼次之, 中碳鋼次于高碳鋼, 低合金鋼近似于中碳鋼, 高合金鋼比 碳鋼差。()4.低碳鋼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高碳鋼較差,鑄鐵更差。()5.金屬材料的硬度過高或過低,其切削加工性能都較差,鑄鐵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 )6.由摩擦面間的游離顆粒造成的磨損是疲勞磨損。()7.高副的疲勞破壞主要是點蝕。()8.兩個力大小相等,則這兩個力就等效。()9.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線。()10.兩個力只能合成唯一的一個力,故一個

2、力也只能分解為唯一的兩個力。 ( )11.平面力系在平面內(nèi)任意一坐標軸上投影的代數(shù)和為零,則該力系平衡 。 ( )12.力在坐標軸的投影與力沿坐標軸分解的力學意義相同。()13.力系平衡,合力及合力矩均等于零。()14.力在坐標軸的投影相同或力沿坐標軸分解相同,則力相同。()15.力偶對其作用面內(nèi)任意一點之矩恒等于力偶矩,與矩心位置無關。()16.力矩的大小與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長短有關,與矩心位置無關。()17.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條件是:各力偶矩的代數(shù)和為零。()18.作用于一剛體上的一個力F,可以平移到剛體上的任一點,但必須同時附加一個力偶。()19.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和同一物體上。()20.力偶和力矩都是用來度量物體轉動效應的物理量, 力偶與力矩對改變剛體的轉動狀態(tài)的效應是相同的。()21.剛體受到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平衡,則此三力的作用線必匯交于一點。()22.任意一個已知力系中加上或減去一個平衡力系,會改變原力系對變形體的作用效果。()23.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二力平衡公理、力的可轉性原理和力的平移原理都只適用于剛體。()2/ 1224.力和力偶都能使物體轉動,力偶可以用一個力來平衡,且可以合成一個力。()3/ 12以合成為一個單獨的力。二、選擇題:1.能夠完成有用的機械功或轉換機械能的實體是2.只完成傳遞運動、力或改變運動形式的實體

4、是3.機械中,基本運動單元是4.機械中,最小的制造單元是25.同平面內(nèi)的兩個力偶,如果力偶矩相等,則兩個力偶彼此等效。26.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內(nèi)任意移動,而不改變它對物體的作用。27.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轉動方向不變,同時改變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矩的長短,就不改變力偶對剛體的作用。28.力偶的效果是改變物體的轉動狀態(tài)。力偶的這一效果決定于力偶的作用面的取向以及力偶矩的大小。29.一個力矩與力偶矩,都能改變物體的轉動狀態(tài)。但是力偶的合力等于零,只有力矩的作用;而一個產(chǎn)生力矩的力,其“合力”不為零,除了有力矩的作用外,還有力的作用。因此,一個力是不能和力偶互相平衡的,只有力偶才能和力偶平衡。30

5、.根據(jù)力的平移定理,可以將一個力分解為一個力和一個力偶。反之,一個力和一個力偶也可A. 機器; B. 機構; C.構件;D.零件A. 機器; B. 機構;C.構件;D.零件。A. 機器; B. 機構;C.構件;D.零件。4/ 12用來反應材料在交變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能力的機械概念是5.6.7.A. 機器; B. 機構;機器按各部分實體的不同功能分,A. 原動機部分、傳動部分。C. 原動機部分、執(zhí)行部分。耐腐蝕性是屬于材料的C.構件;不可缺少的兩個部分是A. 物理性能; B. 化學性能;強度、硬度和疲勞強度是屬于材料的A. 物理性能; B. 化學性能;B.D.C.C.D.零件。執(zhí)行部分、 操縱

6、或控制部分。原動機部分、操縱或控制部分。力學性能;力學性能;D. 工藝性能。D. 工藝性能。8.5/ 12材料從一個表面轉移到另一個表面, 甚至材料在兩個接觸面上來回轉移, 這種磨損屬于列屬于零件受力表面無相對運動的失效是工程中一般是以哪個指標來區(qū)分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二力構件的受力特點是9.10.11.12.13.14.22.23.24.25.26.27.A. 韌性; B. 疲勞強度; C. 強度;D.硬度。機械零件在靜載荷作用下,出現(xiàn)的失效形式是A. 斷裂或塑性變形; B. 疲勞斷裂; C. 疲勞點蝕; D.壓潰或塑性變形。反應抵抗延性斷裂、脆性斷裂或塑性變形的機械概念是A. 強度; B

7、. 疲勞強度; C. 體積強度; D .表面強度。韌性又叫沖擊韌性是指金屬材料在沖擊載荷的作用下抵抗()的能力A. 沖擊; B. 抗壓;C. 抗拉;D.破壞A. 粘著磨損; B. 磨料磨損; C. 疲勞磨損;D.腐蝕磨損。A. 磨損;B.點蝕;C.膠合;D.壓潰 。A. 彈性模量 ; B. 強度極限; C. 比例極限D.延伸率二力平衡公理A.僅適用于剛體 B.剛體與變形體均適用 C.僅適用于變D.剛體與變形體均不適用若剛體受三個力作用而平衡,且其中有兩個力相交,則這三個力A.必定在同一平面內(nèi)B 必定有二力平行C .必定互相垂直 D.無法確定A.所受的兩個力必相互垂直.所受的兩個力必相互平行6/

8、 12C.所受的兩個力必等值、反向、共線.無法確定力的作用點可沿其作用線在同一剛體內(nèi)任意移動并不改變其作用效果。這是A.二力平衡公理 B .加減平衡力系公理C .力的可傳遞性原理D .作用與反作用公理列說法中,適用于變形體的是A.二力平衡公理 B .加減平衡力系公理C .力的可傳遞性原理D .作用與反作用公理列說法中,是力的可傳遞性原理的是A.剛體受兩個力作用而平衡的充分與必要條件是此二力等值、反向、共線B.在作用于剛體上的任一力系中,加上或減去任一平衡力系所得到的新力系與原力系等效C.力的作用點可沿其作用線在同一剛體內(nèi)任意移動并不改變其作用效果D.兩物體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等值、反向、共

9、線,分別作用在這兩個物體上7/ 1228.作用在剛體上的力可以等效地向剛體上的任意點平移,但需附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矢量等于原力對平移點的力矩矢量。這是 ( )A.力的等效定理B .力的可傳遞性原理C .附加力偶矩定理D.力的平移定理29.下列說法中,是一般力系的簡化基礎的是()A.二力平衡公理B .力的可傳遞性原理C .作用和反作用公理 D .力的平移定理30.若兩個力的大小相等,這兩個力在同一軸上投影的大小()A.定相等B.不一定相等C.一定不相等D.代數(shù)和為零31.若兩個力在同一軸上投影的大小相等,這兩個力的大?。ǎ〢.定相等B.不一定相等C.一定不相等D.代數(shù)和為零32.力在坐標軸上的投

10、影是_,力在坐標軸方向的分力是_。()()A.代數(shù)量/代數(shù)量 B .矢量/代數(shù)量 C .代數(shù)量/矢量 D .矢量/矢量33.關于力偶與力偶矩的論述,其中正確的是()A. 只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線平行的兩個力稱為力偶B. 力偶對剛體既產(chǎn)生轉動效應又產(chǎn)生移動能夠效應C. 力偶可以簡化為一個力,因此能與一個力等效D.力偶對任意點之矩都等于力偶矩34.以下關于力的結論中,正確的是()A. 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 B. 三力平衡的充分必要條件是“三力平衡必匯交于一點”C. 作用于剛體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線移動而不改變它對剛體的作用效應D. 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就是該力系的合力35.要用來度量力使物體繞某點

11、轉動的效果是()A.力矩 B .力 C .彎曲 D .力偶36.改變矩心的位置,力矩的大小將()A.變大 B .變小 C .不變 D.變化,但不能確定變大還是變小37.作用在物體某一點的力可以平移到另一點,但必須同時附加一個()A.力B.力臂C.剪力D.力偶8/ 1238.由力的平移定理可知:一個力可分解為一個力和一個()A.力B.力臂C.剪力D.力偶39.力系向一點簡化,可直接用來分析和解決工程中的某些力學問題,其理論依據(jù)是()A.平行四邊形法則 B.力的平移法則 C .力的平衡條件D .力矩的平衡條件9/ 1240.屬于力矩作用的是A.用扳手擰擰螺母 B 雙手握方向盤C 用螺絲刀扭螺釘、填

12、空41.機械零件的磨損過程分為階段、階段和階段等三個階段。42.對非自由體的位移或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物體稱為。43.光滑鉸鏈約束的特點是限制兩構件的相對運動,而不能限制兩構件的相對轉動。44.常見的力系有、和。45.力學中的兩個基本力學要素是和。46.力偶的、稱為力偶三要素。47.力偶是由大小、方向、作用線的二力構成的力系。48.通常規(guī)定轉向的力矩為正值,轉向的力矩為負值。49.合力對某點的力矩,等于各分力對該點之矩的代數(shù)和,這個關系稱為。50.力矩與矩心的位置,力偶矩與矩心的位置。51.當力的作用線通過矩心時,力矩為。52.作用在剛體上的力向某點平移時,必須附加一個力偶,其矩等于。53.和

13、是靜力學的兩個基本物理量。四、計算與分析6.如圖:/ ADC = 30 ,載荷 F = 20kN , D 在 AB 中點。求桿AB 在 A 點受到的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10/ 1211.在一鉆床上水平放置工件, 在工件上同時鉆四個等直徑的孔,每個鉆頭的力偶矩為mim2m3m415N m求工件的總切削力偶矩和 A、B 端水平反力?12.女口圖: M =640kN mm a = d = 203mmb = 60mm, c = 20mm。求 A、B 兩點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ZKWTrL11/ 12機械基礎一、二章周練二、判斷題1.銅、鐵的導熱性、導電性和磁性都較好。 銅沒有磁性 ( B )2.低碳鋼具

14、有良好的鑄造性能,鑄鋼的鑄造性高于鑄鐵。 鑄鐵、低于( B )3.鑄鐵的鍛壓性能最好, 高碳鋼次之, 中碳鋼次于高碳鋼, 低合金鋼近似于中碳鋼, 高合金鋼比 碳鋼差。 低碳鋼的鍛壓性能最好,中碳鋼次之,高碳鋼次于中碳鋼( B )4.低碳鋼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高碳鋼較差,鑄鐵更差。 ( A )5.金屬材料的硬度過高或過低,其切削加工性能都較差,鑄鐵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 A )6.由摩擦面間的游離顆粒造成的磨損是疲勞磨損。 磨料磨損 P9 ( B )7.高副的疲勞破壞主要是點蝕。( A)8.兩個力大小相等,則這兩個力就等效。( B)9.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線。( B)10.兩個力只

15、能合成唯一的一個力,故一個力也只能分解為唯一的兩個力。 ( B )11.平面力系在平面內(nèi)任意一坐標軸上投影的代數(shù)和為零,則該力系平衡 。 分解 ( B )12.力在坐標軸的投影與力沿坐標軸分解的力學意義相同。 不相同(矢量和標量之分) ( B )13.力系平衡,合力及合力矩均等于零。( A)14.力在坐標軸的投影相同或力沿坐標軸分解相同,則力相同。( B)15.力偶對其作用面內(nèi)任意一點之矩恒等于力偶矩,與矩心位置無關。( A)16.力矩的大小與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長短有關,與矩心位置無關。 有關 ( B )17.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條件是:各力偶矩的代數(shù)和為零。( A)18.作用于一剛體上的一個力

16、F,可以平移到剛體上的任一點,但必須同時附加一個力偶。()19.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和同一物體上。()20.力偶和力矩都是用來度量物體轉動效應的物理量, 力偶與力矩對改變剛體的轉動狀態(tài)的效應是相同的。()21.剛體受到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平衡,則此三力的作用線必匯交于一點。()22.任意一個已知力系中加上或減去一個平衡力系,會改變原力系對變形體的作用效果。()23.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二力平衡公理、力的可轉性原理和力的平移原理都只適用于剛體。()12/ 1224.力和力偶都能使物體轉動,力偶可以用一個力來平衡,且可以合成一個力。()13/ 1225.同平面

17、內(nèi)的兩個力偶,如果力偶矩相等,則兩個力偶彼此等效。( )26.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內(nèi)任意移動,而不改變它對物體的作用。( )27.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轉動方向不變, 同時改變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矩的長短,就不改變力偶對剛體的作用。()28.力偶的效果是改變物體的轉動狀態(tài)。力偶的這一效果決定于力偶的作用面的取向 以及力偶矩的大小。()29.一個力矩與力偶矩,都能改變物體的轉動狀態(tài)。但是力偶的合力等于零,只有力矩 的作用;而一個產(chǎn)生力矩的力,其“合力”不為零,除了有力矩的作用外,還有力的作用。因此,一個力是不能和力偶互相平衡的,只有力偶才能和力偶平衡。( )30.根據(jù)力的平移定理,可以將一個力分解

18、為一個力和一個力偶。反之,一個力和一個力偶也可 以合成為一個單獨的力。()、選擇題:A. 機器; B. 機構;C.構件; D.零件16.只完成傳遞運動、力或改變運動形式的實體是A . 機器; B. 機構;C.構件; D.零件。17.機械中,基本運動單元是A. 機器; B. 機構;C.構件; D.零件。18.機械中,最小的制造單元是A. 機器; B. 機構;C.構件; D.零件。19.機器按各部分實體的不同功能分,不可缺少的兩個部分是A. 原動機部分、傳動部分。B.執(zhí)行部分、操縱或控制部分。C. 原動機部分、執(zhí)行部分。D.原動機部分、操縱或控制部分。)15. 能夠完成有用的機械功或轉換機械能的實

19、體是14/ 12)A. 物理性能; B. 化學性能; C. 力學性能;D. 工藝性能。21. 強度、硬度和疲勞強度是屬于材料的15/ 12材料從一個表面轉移到另一個表面, 甚至材料在兩個接觸面上來回轉移, 這種磨損屬于列屬于零件受力表面無相對運動的失效是工程中一般是以哪個指標來區(qū)分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二力構件的受力特點是力的作用點可沿其作用線在同一剛體內(nèi)任意移動并不改變其作用效果。這是A. 二力平衡公理 B .加減平衡力系公理C .力的可傳遞性原理D .作用與反作用公理列說法中,適用于變形體的是A. 二力平衡公理 B .加減平衡力系公理C .力的可傳遞性原理D .作用與反作用公理22.23.

20、24.25.26.27.28.54.55.56.57.58.59.A. 物理性能; B. 化學性能; C. 力學性能; D.工藝性能。用來反應材料在交變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能力的機械概念是A. 韌性; B. 疲勞強度; C. 強度;D.硬度。機械零件在靜載荷作用下,出現(xiàn)的失效形式是A. 斷裂或塑性變形; B. 疲勞斷裂; C. 疲勞點蝕; D.壓潰或塑性變形。反應抵抗延性斷裂、脆性斷裂或塑性變形的機械概念是A. 強度; B. 疲勞強度; C. 體積強度; D .表面強度。韌性又叫沖擊韌性是指金屬材料在沖擊載荷的作用下抵抗()的能力A. 沖擊; B. 抗壓;C. 抗拉;D.破壞A. 粘著磨損;

21、B. 磨料磨損; C. 疲勞磨損;D.腐蝕磨損。A. 磨損;B.點蝕;C.膠合;D.壓潰 。A. 彈性模量 ; B. 強度極限; C. 比例極限D.延伸率二力平衡公理A.僅適用于剛體 B.剛體與變形體均適用C.僅適用于變形體D.剛體與變形體均不適用若剛體受三個力作用而平衡,且其中有兩個力相交,則這三個力A.必定在同一平面內(nèi)B 必定有二力平行C .必定互相垂直 D.無法確定A.所受的兩個力必相互垂直.所受的兩個力必相互平行C.所受的兩個力必等值、反向、共線.無法確定16/ 12列說法中,是力的可傳遞性原理的是A. 剛體受兩個力作用而平衡的充分與必要條件是此二力等值、反向、共線B.在作用于剛體上的

22、任一力系中,加上或減去任一平衡力系所得到的新力系與原力系等效17/ 12C 力的作用點可沿其作用線在同一剛體內(nèi)任意移動并不改變其作用效果D 兩物體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等值、反向、共線,分別作用在這兩個物體上60.作用在剛體上的力可以等效地向剛體上的任意點平移,但需附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矢量等于原力對平移點的力矩矢量。這是A.力的等效定理 B .力的可傳遞性原理C .附加力偶矩定理D.力的平移定理61.下列說法中,是一般力系的簡化基礎的是()A.二力平衡公理 B .力的可傳遞性原理C .作用和反作用公理D .力的平移定理62.若兩個力的大小相等,這兩個力在同一軸上投影的大?。ǎ〢.定相等B.不

23、一定相等C.一定不相等D.代數(shù)和為零63.若兩個力在同一軸上投影的大小相等,這兩個力的大小()A.定相等B.不一定相等C.一定不相等D.代數(shù)和為零64.力在坐標軸上的投影是_,力在坐標軸方向的分力是_。()()A.代數(shù)量/代數(shù)量 B .矢量/代數(shù)量 C .代數(shù)量/矢量 D .矢量/矢量65.關于力偶與力偶矩的論述,其中正確的是()A. 只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線平行的兩個力稱為力偶B. 力偶對剛體既產(chǎn)生轉動效應又產(chǎn)生移動能夠效應C.力偶可以簡化為一個力,因此能與一個力等效D.力偶對任意點之矩都等于力偶矩66.以下關于力的結論中,正確的是()A. 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 B. 三力平衡的充分必要條件是“三力平衡必匯交于一點”C. 作用于剛體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線移動而不改變它對剛體的作用效應D. 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就是該力系的合力67.要用來度量力使物體繞某點轉動的效果是A.力矩B .力 C .彎曲68.改變矩心的位置,力矩的大小將(D 力偶(D 變化,但不能確定變大還是變小18/ 12A.變大B .變小 C .不變69.作用在物體某一點的力可以平移到另一點,但必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