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赤壁賦》課堂教學實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高中語文《赤壁賦》課堂教學實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高中語文《赤壁賦》課堂教學實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高中語文《赤壁賦》課堂教學實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高中語文《赤壁賦》課堂教學實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赤壁賦課堂教學實錄師:講赤壁賦不能不講“烏臺詩案”。(板書)蘇軾與王安石同一時代,兩人私交甚厚,但蘇軾反對王安石變法,尤其“不敢默視”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時時“緣詩人之義,托事以諷”。王安石罷相后,幾個監(jiān)察御史從蘇軾詩文中深文周納,羅織罪狀,彈劾蘇軾“指斥乘輿”“包藏禍心”,于元豐二年(1079)把他從湖州逮捕,投入監(jiān)獄,勘問他誹謗朝廷的罪行,釀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 生1(脫口而出):為什么會叫“烏臺詩案”? 師:這案件先由監(jiān)察御史告發(fā),后在御史臺獄受審。漢代時御史臺外柏樹上有很多烏鴉,所以人稱御史臺為烏臺,也戲指御史們都是烏鴉嘴,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由于宋

2、朝有不殺士大夫的慣例,所以經(jīng)過4個月的折磨后,蘇軾免于一死,但被貶為黃州團練。被貶黃州后,蘇軾經(jīng)常游賞赤壁磯,在被貶第四年即1082年,一氣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三篇傳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谷轉(zhuǎn)而登上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顛峰。今天我們要學的前赤壁賦正記錄了蘇軾從失意矛盾中超脫的心路歷程。 師:現(xiàn)在同學們一起來看課文標題“赤壁賦”,同學們對“賦”了解多少? 生2:剛學的詩經(jīng)“六義”有賦、比、興。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是鋪陳排比。 師:說得非常好?!百x”原先是一種文學表現(xiàn)手法。到漢朝發(fā)展成為一種文體,“赤壁賦”的 “賦”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漢有大賦,鋪陳

3、揚厲;六朝駢賦,鋪陳對仗;唐朝律賦,鋪陳對仗,平仄用韻。至此“賦”被層層束縛,已無法寫了。于是宋朝文人對“賦”進行改革,產(chǎn)生了文賦,突破聲律對仗,自由揮灑,雜入大量散句,故稱文賦。但文賦仍保留漢賦主客問答的形式??投嗍翘摂M的,用于流露作者思想的一個側(cè)面,主則用于表現(xiàn)作者的主導(dǎo)思想,他們共同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矛盾困惑。 第一環(huán)節(jié),師簡介寫作背景、文體知識導(dǎo)入新課 師:標題“赤壁賦”其實可以理解為“賦赤壁”,用“賦”的形式寫赤壁。假設(shè)我們同學游覽了赤壁,讓你們來寫赤壁,你們覺得可以寫哪些內(nèi)容? 生(雜然答道):自然風景、歷史人物 師:那么,赤壁賦有沒有寫自然風

4、物和歷史人文?如果有,請找出相關(guān)段落。 生(雜然答道):第一段寫自然景觀 師:同學們齊讀第一段。(生齊讀。)那么有沒有寫歷史人文的? 生(雜然答道):第三段前半部分寫歷史人文 師:同學們齊讀第三段。(生齊讀) 師:文學中,寫景目的是為了什么? 生3:抒情。 師:還有什么?  師:同學們翻看課本第28面的單元提示。 生(齊聲):抒情、說理。 師:抒情多是貫穿全文,說理主要在哪些段落? 生(齊聲):第三段后半部分和第四段。 師:可見本文是以“景情理”(板書)來謀篇布局,

5、因景生情,緣情悟理。 第二環(huán)節(jié),整體感知 師:抒什么情?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體現(xiàn)作者情感變化的三個字,理清作者的情感變化過程。 生(雜然答道):樂悲喜。 師:對。“飲酒樂甚”、“托遺響于悲風”、“客喜而笑”。 師:說什么理?古人說這里有“客三悲”“蘇子二論”,請同學們從第三段中找出三悲。換言之,第三段有哪三層意思?可以先找出三個關(guān)鍵句。 生(雜然答道):“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須臾”、“知不可乎驟得”。 師:“而今安在哉”是古今對比生悲;“哀吾生之須臾”是人生苦短生悲;“知不可乎驟得”是理想與現(xiàn)實矛盾生悲。(板書) 

6、;師:“客三悲”體現(xiàn)了蘇軾在失意時怎樣的思想? 生4:消極的人生觀。 師:對。面對短暫的生命、面對無常的人生流露消極悲觀的人生觀,同時認為歷史英雄人物終歸化為陳跡,世間萬物不過是過眼云煙,都將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風流云散。否定歷史、否定一切,流露道家的虛無主義思想。 師:同學們齊讀第四段,說說“蘇子二論”指的是什么?可先將第四段分為兩層,該分在哪里?(生齊讀第四段) 生5:分在“而又何羨乎”后。 師:對了。第一層是針對上文的哪一句話展開駁斥,提出“何羨論”? 生(齊聲):羨長江之無窮。 師:第二層在“不必羨慕”、一切隨緣的基礎(chǔ)上

7、,提出“共適論”。不屬于你的莫強求,屬于你的盡情享用。 師:這兩層是什么關(guān)系? 生(齊聲):遞進。 師:“蘇子二論”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生(齊聲):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第三環(huán)節(jié),深入探究 師:蘇軾由失意到超脫、由“羨”到“何羨”的轉(zhuǎn)變,這個心路歷程他整整走了四年。在這個超脫轉(zhuǎn)變過程中,看問題的角度改變起了很關(guān)鍵的作用。同學們一起看第四段“何羨論”部分,作者給我們提供了哪兩種看問題的角度? 生(齊聲):“變”與“不變”。 師:客主分別是從什么角度看問題? 生(雜然答道):客是從“變”的角度看問題,

8、主是從“不變”的角度看。 師:因為拘泥于“變”的角度,客消極悲觀;因為換個“不變”的角度,看問題的角度多了,于是蘇子超脫進入豁達的人生大境界。多角度看問題能使人豁然開朗、心胸開闊,從而進入豁達樂觀的人生大境界。蘭亭集序中王羲之批判莊子“一生死,齊彭殤”的消極生死觀,認為“一生死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試問莊子是從什么角度看生死問題,王羲之又是從什么角度看生死問題? 生6:王羲之是從人對社會貢獻的角度看生死問題,莊子是 師:同學能回答到這樣,已經(jīng)很不錯了。王羲之是從生命的社會意義角度看生死問題,提出“生死亦大矣”“將以有為”的積極生死觀;莊子僅從生命的生物意義角度看

9、問題,將生命物化,認為生死都只是生命的物理轉(zhuǎn)化過程,它們一樣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 師:我來個戲說“一生死”,比如我家母雞下蛋了,一個生命誕生了,對我的意義就是有蛋吃了;我將這蛋煎了,一個生命結(jié)束了,對我的意義還是有蛋吃了。莊子是將人與一切生物混為一談,否定了人的社會意義。 師:王羲之認為“一生死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但沒有具體說明理由,現(xiàn)在請同學們幫王羲之寫一段批駁莊子的文字。限時6分鐘。(師巡視、指導(dǎo)。) 師:時間到,請幾個同學展示成果。 生7: 生命是一種神秘的物質(zhì)。在它誕生時,人們并不能感覺到什么,但生命是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生命在其存在過程中往往創(chuàng)造

10、出遠遠超出生命本身的價值。所以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說,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他“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生,延續(xù)著生命價值的創(chuàng)造;死,終止了生命價值的創(chuàng)造。它們于生命的意義是對立矛盾的,又豈能等同視之。 生8:古有莊子云:“一生死,齊彭殤?!边@得到部分人的認同,但我不敢茍同,生死豈能相等?人生在世,當運用畢生所學服務(wù)人民、造福社會,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最大化。司馬遷若不忍辱茍活,又哪有史記如日月光芒照耀歷史長河?鄧小平若經(jīng)不起三起三落的折騰,又哪有現(xiàn)今的中華盛世?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同樣是死,尚且有這么大的區(qū)別,更何況生死乎? 

11、;生9:大千世界包羅萬象。有蜉蝣朝生暮死,夏秋之交生于水邊,來不及啜露,來不及觀月,便葬身于水。其生其死,可謂一也。但又有誰愿意作這般生死呢?又有蘇子漁樵于江渚,侶魚蝦,友麋鹿,駕扁舟。雖無羽化登仙,但游盡赤壁,知魚肥,識筍香,亦樂矣。倘說“齊彭殤”,使蘇子英年早逝,臨如畫江山,誰吟“大江東去”豪放詩章?難怪王右軍說:“一生死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160;師:前兩位同學都能從生命的社會意義角度駁斥生死不能等同視之,而且舉馬克思、司馬遷、鄧小平等偉人例子,論證有力。后一位同學能同時從生命的生物意義和社會意義兩個角度展開批駁,更是棋高一招。而且直接從赤壁賦中就地取材。  

12、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演練 師:本課通過對赤壁賦的深入探究,并聯(lián)系蘭亭集序,幫助同學們建立了積極的生死觀,掌握了不絕對化,多角度看問題的正確的思想方法。 師:今天的作業(yè)就是將課堂練筆修改后寫在作業(yè)本上交進來。下課,同學們再見。 第五環(huán)節(jié),小結(jié)·作業(yè) 附板書:   教學反思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安排了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三篇古代山水游記散文,它們借游賞之事,探索生命的意義、治學的道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高中的教材選用的都是歷史經(jīng)典名篇,每一篇都閃爍著儒道釋等百家光輝的思想。編者要老師傳道的意圖很明顯。即非如此,看著這些影響歷代、影響世界的如日月之耀眼光華的偉大思想就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