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恩病與腸結(jié)核患者的糞便菌群特征及其鑒別診斷價值_第1頁
克羅恩病與腸結(jié)核患者的糞便菌群特征及其鑒別診斷價值_第2頁
克羅恩病與腸結(jié)核患者的糞便菌群特征及其鑒別診斷價值_第3頁
克羅恩病與腸結(jié)核患者的糞便菌群特征及其鑒別診斷價值_第4頁
克羅恩病與腸結(jié)核患者的糞便菌群特征及其鑒別診斷價值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克羅恩病與腸結(jié)核患者的糞便菌群特征及其鑒別診斷價值劉小偉 , 崔熠 , 歐陽春暉 , 李學(xué)峰 , 盧放根 , 吳小平(中 南 大 學(xué) 湘 雅 二 醫(yī) 院 消 化 內(nèi) 科 , 長 沙 410011摘 要 目 的 :分 析 克 羅 恩 病 (Crohn s disease , CD 和 腸 結(jié) 核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 ITb 患 者 腸 道 菌 群 的 變 化 , 探 討 CD 和 ITb 在 腸 道 菌 群 方 面 的 鑒 別 特 征 。 方 法 :選 取 2007年 6月 至 2009年 11月 CD 患 者 15例 、 ITb 患 者 23例 , 運 用 可

2、 培 養(yǎng) 細 菌 菌 群 分 析 的 方 法 對 每 例 患 者 住 院 后 首 次 糞 便 進 行 分 析 , 同 期 健 康 志 愿 者 21人 的 糞 便 作 對 照 。 結(jié) 果 :CD 和 ITb 患 者 腸 道 中 均 以 雙 歧 桿 菌 、 擬 桿 菌 、 大 腸 桿 菌 和 金 黃 色 葡 萄 球 菌 為 最 多 , CD 組 乳 酸 桿 菌 、 雙 岐 桿 菌 與 正 常 組 比 較 明 顯 減 少 (P 001 , 擬 桿 菌 較 正 常 組 明 顯 增 多 (P 001 ; ITb 組 乳 酸 桿 菌 、 雙 岐 桿 菌 、 大 腸 桿 菌 與 正 常 組 比 較 明 顯

3、減 少 (P 001或 P 005 , 擬 桿 菌 較 正 常 組 明 顯 增 多 (P 001 ; ITb 組 擬 桿 菌 較 CD 組 增 多 明 顯 (P 005 , CD 組 大 腸 桿 菌 較 ITb 組增 多 明 顯 (P 005 ; 各 組 腸 球 菌 、 金 黃 色 葡 萄 球 菌 和 酵 母 菌 數(shù) 量 無 明 顯 差 別 (P 005 。 結(jié) 論 :CD 和 ITb 患 者 均 存 在 腸 道 菌 群 紊 亂 , 擬 桿 菌 和 大 腸 桿 菌 數(shù) 量 變 化 可 能 對 二 者 具 有 鑒 別 診 斷 價 值 。關(guān) 鍵 詞 克 羅 恩 病 ; 腸 結(jié) 核 ; 糞 便 ;

4、菌 群DOI :103969/j issn 1672-7347201011014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ntestinalflora in Crohn s disease and intestinal tuberculosisLIU Xiaowei , CUI Yi , OUYANG Chunhui , LI Xuefeng , LU Fanggen , WU Xiaoping(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 Central South U

5、niversity , Changsha 41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stinal flora in Crohn s disease (CD and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ITb , and to find potential identification features to differentiate these 2diseasesMethods Fifteen CD patients , 23ITb patients , and 21healt

6、hy volunteers (con-trols were enrolled from June 2007to November 2009Selective culturing was used for the enu-meration of bacteria countResults The intestinal flora was mainly composed of Bifidobacteria , Bac-teroids ,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both in CD and ITb patientsLactobacill

7、us and Bifidobacteria decreased obviously but Bacteroid increased in CD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 001 Lactobacillus , Bifidobacteria and Escherichia coli decreased obviously (P 005 , but Bacteroid increased in ITb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 001 Bacteroid increased in ITb patie

8、nts compared with CD patients (P 005 No difference in Enterococcus ,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accharomycete was found among the 3groups (P 005 Conclusion Intestinal flora disorder occurred in either CD or ITb patientsThe alteration of Bacteroid and Escherichia coli can help differentiate the 2dise

9、ases收稿日期 (Date of reception 20100524作者簡介 (Biography 劉小偉 ,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從事炎癥性腸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歐陽春暉 , E-mail :xiaohuioychsohucomKey words :Crohn s disease ;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 feces ; flora炎 癥 性 腸 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 IBD 是 腸 道 微 環(huán) 境 (腸 道 菌 群 、 宿 主 遺 傳 易 感 性 和 黏

10、 膜 免 疫 因 素 三 者 相 互 作 用 的 結(jié) 果 1。 目 前 腸 道 菌 群 與 IBD 的 關(guān) 系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在 實 驗 研 究 和 對 潰 瘍 性 結(jié) 腸 炎 (ulcerative colitis , UC 患 者 菌 群 分 析 及 益 生 菌 治 療 的 療 效 觀 察 , 而 克 羅 恩 病 (Crohn s disease , CD 患 者 腸 道 菌 群 失 調(diào) 存 在 與 否 及 其 表 觀 特 征 尚 不 明 確 。 肺 結(jié) 核 病 人 亦 存 在 腸 道 菌 群 失 調(diào) , 并 可 降 低 患 者 對 結(jié) 核 藥 物 治 療 的 耐 受 性 2-3

11、; 但 腸 結(jié) 核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 ITb 患 者 是 否 存 在 菌 群 紊 亂 致 使 某 些 條 件 致 病 菌 參 與 其 病 理 損 傷 尚 不 清 楚 。 以 上 現(xiàn) 象 加 大 了 2種 疾 病 臨 床 鑒 別 診 斷 的 難 度 。 筆 者 的 前 期 研 究 發(fā) 現(xiàn) 部 分 臨 床 和 內(nèi) 鏡 指 標 的 組 合 有 助 于 CD 和 ITb 的 鑒 別 診 斷 4, 腸 道 菌 群 的 變 化 是 否 也 有 助 于 二 者 的 鑒 別 值 得 進 一 步 研 究 。 為 此 , 本 研 究 分 析 了 CD 患 者 、 ITb 患 者

12、 及 正 常 人 腸 道 菌 群 的 特 征 , 以 期 輔 助 鑒 別 診 斷 CD 和 ITb , 同 時 為 臨 床 腸 道 菌 群 調(diào) 節(jié) 輔 助 治 療 CD 和 ITb 提 供 理 論 依 據(jù) 。1對象與方法11對 象選 取 2007年 6月 至 2009年 11月 就 診 于 湘 雅 二 醫(yī) 院 、 湘 雅 醫(yī) 院 、 長 沙 市 中 心 醫(yī) 院 的 疑 是 CD (回 結(jié) 腸 或 結(jié) 腸 型 或 ITb 患 者 (回 結(jié) 腸 或 結(jié) 腸 受 累 , 其 中 疑 是 CD 患 者 21例 , 疑 是 ITB 患 者 28例 。 收 集 每 例 患 者 住 院 后 首 次 大 便

13、進 行 菌 群 分 析 (待 確 診 后 確 認 實 驗 對 象 , 非 克 羅 恩 病 、 非 腸 結(jié) 核 患 者 菌 群 結(jié) 果 均 予 剔 除 , 健 康 志 愿 者 21人 糞 便 作 為 正 常 組 。 研 究 方 案 符 合 人 體 試 驗 倫 理 學(xué) 標 準 , 并 得 到 中 南 大 學(xué) 湘 雅 二 醫(yī) 院 倫 理 委 員 會 的 批 準 , 受 試 者 在 受 試 前 均 簽 署 知 情 同 意 書 。 診 斷 標 準 :CD 診 斷 根 據(jù) 臨 床 表 現(xiàn) 、 影 像 學(xué) 、 內(nèi) 鏡 和 組 織 學(xué) 特 點 并 符 合 文 獻 5-6標 準 ; ITb 診 斷 標 準 為

14、符 合 下 列 條 件 之 一 :(1 內(nèi) 鏡 活 檢 標 本 抗 酸 染 色 陽 性 ; (2 組 織 學(xué) 檢 查 發(fā) 現(xiàn) 有 干 酪 樣 肉 芽 腫 ; (3 臨 床 表 現(xiàn) 、 內(nèi) 鏡 及 組 織 學(xué) 檢 查 高 度 懷 疑 結(jié) 核 , 且 抗 結(jié) 核 治 療 有 效 。排 除 標 準 :排 除 細 菌 性 痢 疾 、 缺 血 性 腸 炎 、 潰 瘍 性 結(jié) 腸 炎 、 不 確 定 性 腸 炎 等 疾 病 , 排 除 近 半 月 來 使 用 過 類 固 醇 、 抗 生 素 、 益 生 菌 等 藥 物 者 。 上 述 對 象 經(jīng) 住 院 進 一 步 診 治 和 出 院 后 2月 隨 訪 ,

15、 最 后 確 診 入 選 本 研 究 的 CD 患 者 15例 , 其 中 男 9例 、 女 6例 ; ITb 患 者 23例 , 其 中 男 11例 、 女 12例 。 記 錄 對 CD 和 ITb 具 有 明 確 鑒 別 診 斷 價 值 的 參 數(shù) , 包 括 血 便 、 膽 道 手 術(shù) 史 、 肛 周 疾 病 、 肺 結(jié) 核 、 腹 水 、 結(jié) 核 菌 素 (PPD 皮 試 等 。12試 劑 與 材 料伊 紅 美 藍 瓊 脂 、 普 通 營 養(yǎng) 瓊 脂 培 養(yǎng) 基 、 高 鹽 甘 露 醇 瓊 脂 培 養(yǎng) 基 (金 黃 色 葡 萄 球 菌 選 擇 性 培 養(yǎng) 基 購 自 北 京 奧 博 星

16、 生 物 技 術(shù) 責 任 有 限 公 司 , 雙 歧 桿 菌 BS 培 養(yǎng) 基 、 BDS 培 養(yǎng) 基 (擬 桿 菌 選 擇 性 培 養(yǎng) 基 、 乳 桿 菌 LBS 培 養(yǎng) 基 、 虎 紅 培 養(yǎng) 基 (酵 母 菌 選 擇 性 培 養(yǎng) 基 、 TTC 疊 氮 鈉 培 養(yǎng) 基 (腸 球 菌 選 擇 性 培 養(yǎng) 基 、 EMB 培 養(yǎng) 基 (腸 桿 菌 選 擇 性 培 養(yǎng) 基 購 自 青 島 高 科 園 海 博 生 物 技 術(shù) 有 限 公 司 ; API 生 物 鑒 定 試 劑 盒 購 自 法 國 生 物 梅 里 埃 公 司 ; 厭 氧 培 養(yǎng) 箱 (BAC III -IE 購 自 美 國 Bac

17、tron 公 司 。13腸 道 菌 群 分 析稱 取 入 選 患 者 和 健 康 志 愿 者 新 鮮 糞 便 300mg , 10倍 倍 比 稀 釋 至 懸 液 108g /L , 分 別 接 種 懸 液 10L 于 1種 非 選 擇 性 培 養(yǎng) 基 及 選 擇 性 培 養(yǎng) 基 上 , 選 擇 具 有 腸 道 菌 群 代 表 性 的 需 氧 菌 4種 (金 黃 色 葡 萄 球 菌 、 大 腸 桿 菌 、 腸 球 菌 、 酵 母 菌 , 厭 氧 菌 3種 (乳 酸 桿 菌 、 雙 歧 桿 菌 、 擬 桿 菌 , 共 7種 培 養(yǎng) 基 , 每 一 濃 度 梯 度 做 4個 重 復(fù) 平 行 培 養(yǎng)

18、。 需 氧 菌 置 于 37 生 化 培 養(yǎng) 箱 內(nèi) 培 養(yǎng) 24h , 厭 氧 菌 置 于 厭 氧 工 作 站 37 培 養(yǎng) 48h , 記 錄 菌 落 數(shù) 量 , 菌 群 計 數(shù) 的 數(shù) 據(jù) 轉(zhuǎn) 換 為 對 數(shù) 值 , 計 算 每 克 糞 便 所 含 菌 群 的 數(shù) 量 (CFU /g 。 Gram s 染 色 后 行 細 菌 生 化 鑒 定 。14統(tǒng) 計 學(xué) 處 理菌 群 計 數(shù) 結(jié) 果 用 均 數(shù) 標 準 差 ( s 表 示 。 統(tǒng) 計 學(xué) 分 析 應(yīng) 用 SPSS130統(tǒng) 計 軟 件 , 計 量 資 料 采 用 兩 組 間 比 較 的 t 檢 驗 或 方 差 分 析 , P 005為

19、 差 異 有 統(tǒng) 計 學(xué) 意義 。2結(jié) 果21CD 和 ITb 患 者 臨 床 鑒 別 診 斷 指 標 分 析 CD 和 ITb 兩 組 間 性 別 和 年 齡 差 異 無 統(tǒng) 計 學(xué)意 義 , CD 病 程 長 于 ITb (P 005 。 CD 組 中 血 便 、 腸 道 手 術(shù) 史 、 肛 周 疾 病 的 發(fā) 生 率 明 顯 高 于 ITb 組 (P 001 , 而 ITb 組 中 肺 結(jié) 核 、 腹 水 、 PPD 陽 性 的 發(fā) 生 率 明 顯 高 于 CD 組 (P 001, 表 1 。 22CD 和 ITb 患 者 和 正 常 組 腸 道 菌 群 分 析 對 7種 培 養(yǎng) 基 的

20、 細 菌 經(jīng) 過 菌 落 形 態(tài) 特 征 、 革 蘭 染 色 、 光 鏡 下 特 征 及 相 應(yīng) API 試 劑 盒 生 化 鑒 定 后 計 數(shù) 。 CD 和 ITb 患 者 腸 道 中 均 以 雙 歧 桿 菌 、 擬 桿 菌 、 大 腸 桿 菌 和 金 黃 色 葡 萄 球 菌 為 最 多 , CD 組 乳 酸 桿 菌 、 雙 岐 桿 菌 與 正 常 組 比 較 明 顯 減 少 (P 001 , 擬 桿 菌 較 正 常 組 明 顯 增 多 (P 001 ; ITb 組 乳 酸 桿 菌 、 雙 岐 桿 菌 、 大 腸 桿 菌 與 正 常 組 比 較 明 顯 減 少 (P 001或 P 005 ,

21、 擬 桿 菌 較 正 常 組 明 顯 增 多 (P 001 ; ITb 組 擬 桿 菌 較 CD 組 增 多 明 顯 (P 005 , CD 組 大 腸 桿 菌 較 ITb 組 增 多 明 顯 (P 005 ; 各 組 腸 球 菌 、 金 黃 色 葡 萄 球 菌 和 酵 母 菌 數(shù) 量 無 明 顯 差 別 (表 2 。表 1CD 和 ITb 患者臨床鑒別診斷指標分析 Tab1Analysis on predictors in differentiating CD from ITb指標 CD (n =15 ITb (n =23 P 性別 (男 /女 9/613/100072年齡 /年 3633

22、14553612 13650832病程 /月 2890 15561489 10890017血便 6(400% 2(86% 0000腸道手術(shù)史 5(333% 2(86% 0000肛周疾病 3(20% 1(43% 0001肺結(jié)核 2(133% 8(347% 0001腹水 1(67% 9(391% 0001 PPD 陽性 1(67% 16(696% 0001表 2CD 和 ITb 患者糞便菌群分析結(jié)果 ( s Tab2Fecal microflora analysis on CD and ITb patients ( s 組別厭氧菌 /(CFU /g乳桿菌 雙歧桿菌 擬桿菌需氧菌 /(CFU /g大

23、腸桿菌 腸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 酵母菌CD 組 415 162*693 239*666 196*#852 132*#540 217583 163298 173 ITb 組 406 184*700 268*810 234*729 107*604 252625 182358 113正常組 648 247826 262513 145868 224526 211631 239328 148與正常組比較 , *P 005, *P 001; 與 ITb 組比較 , #P 005。23腸道菌群對 CD 和 ITb 的鑒別價值在 對 具 鑒 別 診 斷 價 值 的 臨 床 參 數(shù) 與 擬 桿 菌 、 大 腸

24、桿 菌 變 化 關(guān) 系 分 析 中 發(fā) 現(xiàn) , 具 血 便 癥 狀 的 CD 患 者 其 擬 桿 菌 升 高 幅 度 較 非 血 便 CD 患 者 小 (P 005 , 而 大 腸 桿 菌 差 異 無 統(tǒng) 計 學(xué) 意 義 (P 005 ; 具 肛 周 疾 病 CD 患 者 其 大 腸 桿 菌 較 無 肛 周 疾 病 CD 患 者 明 顯 升 高 (P 005 , 而 擬 桿 菌 差 異 無 統(tǒng) 計 學(xué) 意 義 (P 005 ; 伴 肺 結(jié) 核 的 ITb 患 者 其 擬 桿 菌 升 高 幅 度 較 不 伴 肺 結(jié) 核 患 者 大 (P 005 , 而 兩 者 大 腸 桿 菌 差 異 無 統(tǒng) 計

25、 學(xué) 意 義 (P 005 , 合 并 腹 水 對 擬 桿 菌 和 大 腸 桿 菌 的 變 化 強 度 亦 無 明 顯 影 響 (P 005, 表 3 。 表 3具有潛在鑒別診斷價值的臨床癥狀與腸道菌群的關(guān) 系 ( s Tab3Relation between symptoms and microflora in CD and ITb ( s 分組 n 擬桿菌 /(CFU/g 大腸桿菌 /(CFU/g 正常組 21513 262868 176 CD 組 15666 102852 213無血便 10696 132843 133伴血便 5602 089*859 114無肛周疾病 12667 122

26、802 099伴肛周疾病 3660 096863 119ITb 組 23810 170729 145無肺結(jié)核 15798 150726 140伴肺結(jié)核 8830 142#732 152無腹水 17813 181731 155伴腹水 6809 150726 124與無血便 CD 比較 , *P 005; 與無肛周疾病 CD 比較 , P 005; 與無肺結(jié)核 ITb 比 較 , #P 005。3討 論人 體 腸 腔 內(nèi) 存 在 大 量 微 生 物 , 腸 道 與 微 生 物 群 組 成 一 個 龐 大 的 微 生 態(tài) 系 統(tǒng) , 正 常 生 理 狀 態(tài) 下 該 系 統(tǒng) 保 持 動 態(tài) 平 衡 ,

27、 腸 道 菌 群 失 衡 、 紊 亂 則 會 導(dǎo) 致 疾 病 的 發(fā) 生 或 原 有 基 礎(chǔ) 疾 病 的 加 重 。 研 究 表 明 :炎 癥 性 腸 病 患 者 腸 道 菌 群 與 正 常 人 群 相 比 有 明 顯 的 不 同 7, 回 腸 CD 慢 性 病 變 組 織 可 檢 出 致 病 性 黏 附 侵 襲 性 大 腸 桿 菌 8, 同 時 , 結(jié) 核 病 人 存 在 大 腸 菌 群 失 衡 已 得 到 證 實 2-3; 但 CD 和 ITb 患 者 腸 道 菌 群 的 變 化 特 征 尚 不 清 楚 。本 研 究 分 析 了 CD 和 ITb 患 者 糞 便 中 7種 厭 氧 菌 和

28、需 氧 菌 , 其 中 包 括 益 生 菌 和 潛 在 的 致 病 菌 ; 結(jié) 果 顯 示 CD 患 者 腸 道 菌 群 與 正 常 人 相 比 存 在 明 顯 差 異 , 主 要 表 現(xiàn) 為 乳 酸 桿 菌 、 雙 岐 桿 菌 明 顯 減 少 , 擬 桿 菌 明 顯 增 多 , 腸 球 菌 、 金 黃 色 葡 萄 球 菌 、 酵 母 菌 無 明 顯 差 異 , 與 Linskens 等 9對 CD 患 者 糞 便 菌 群 研 究 結(jié) 果 部 分 相 似 。 目 前 臨 床 研 究 提 示 :UC 患 者 在 發(fā) 作 期 存 在 乳 酸 桿 菌 的 顯 著 減 少 和 腸 球 菌 數(shù) 量 的

29、顯 著 增 加 , 微 生 態(tài) 制 劑 對 UC 治 療 部 分 有 效 10-12; 但 微 生 態(tài) 制 劑 治 療 CD 患 者 存 在 爭 議 13-14, 可 能 的 原 因 在 于 各 自 研 究 的 標 本 (腸 黏 膜 或 糞 便 、 研 究 方 法 (普 通 培 養(yǎng) 或 PCR 等 、 人 種 和 地 域 等 的 差 異 導(dǎo) 致 所 獲 得 的 菌 群 分 析 結(jié) 果 不 一 致 15-17。 Braat 等 13研 究 發(fā) 現(xiàn) :予 CD 患 者 服 用 鼠 李 糖 乳 桿 菌 2周 后 發(fā) 現(xiàn) 1型 和 2型 輔 助 性 T 細 胞 反 應(yīng) 減 弱 , 未 見 免 疫 調(diào)

30、節(jié) 細 胞 因 子 表 達 上 調(diào) , 證 實 益 生 菌 治 療 CD 有 效 。 但 Van Gos-sum 等 14多 中 心 隨 機 對 照 臨 床 試 驗 顯 示 :CD 患 者 是 否 給 予 乳 桿 菌 johnsonii 1010治 療 , 其 復(fù) 發(fā) 率 無 明 顯 降 低 。 因 此 , 以 上 研 究 提 示 適 當 補 充 乳 酸 桿 菌 和 雙 歧 桿 菌 , 或 抑 制 擬 桿 菌 生 長 , 可 能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有 助 于 控 制 CD 的 發(fā) 展 , 但 肯 定 療 效 仍 有 待 進 一 步 證 實 。本 研 究 發(fā) 現(xiàn) :ITb 患 者 腸 道

31、菌 群 與 正 常 人 相 比 同 樣 存 在 差 異 , 雙 岐 桿 菌 、 乳 酸 桿 菌 較 正 常 人 明 顯 減 少 , 而 擬 桿 菌 較 正 常 人 明 顯 增 高 , 腸 球 菌 、 金 黃 色 葡 萄 球 菌 、 酵 母 菌 無 明 顯 變 化 。 有 研 究 報 道 :肺 結(jié) 核 患 者 在 抗 結(jié) 核 治 療 期 間 存 在 腸 道 菌 群 失 調(diào) 并 降 低 患 者 對 抗 結(jié) 核 治 療 的 耐 受 性 , 而 補 充 益 生 菌 有 利 于 糾 正 菌 群 失 調(diào) 和 增 加 抗 結(jié) 核 治 療 的 耐 受 性 2-3。 ITb 的 抗 結(jié) 核 治 療 過 程 中

32、進 行 調(diào) 節(jié) 腸 道 菌 群 的 治 療 , 是 否 可 以 減 少 結(jié) 核 藥 物 的 毒 副 作 用 或 增 加 抗 結(jié) 核 效 能 , 值 得 進 一 步 研 究 。 然 而 , 本 研 究 的 可 培 養(yǎng) 菌 群 只 涵 蓋 厭 氧 菌 、 需 氧 菌 、 益 生 菌 、 非 致 病 菌 及 可 能 致 病 菌 共 7種 , 難 以 充 分 揭 示 復(fù) 雜 的 腸 道 菌 群 全 貌 。 因 此 , 有 必 要 應(yīng) 用 不 同 方 法 對 大 量 細 菌 族 群 進 行 研 究 , 以 揭 示 CD 和 ITb 特 征 性 腸 道 菌 群 變 化 。CD 和 ITb 均 為 目 前

33、我 國 常 見 的 腸 道 炎 癥 性 疾 病 , 其 產(chǎn) 生 的 機 制 有 很 大 區(qū) 別 , 但 臨 床 表 現(xiàn) 卻 有 很 多 的 相 似 和 重 疊 之 處 , 在 結(jié) 核 病 發(fā) 生 率 較 高 的 發(fā) 展 中 國 家 二 者 的 鑒 別 診 斷 和 臨 床 診 治 仍 是 一 大 難 題 。 本 研 究 從 患 者 腸 道 菌 群 變 化 角 度 探 討 二 者 的 差 異 發(fā) 現(xiàn) :CD 和 ITb 患 者 均 存 在 明 顯 的 腸 道 菌 群 紊 亂 , 有 益 菌 雙 歧 桿 菌 和 乳 酸 桿 菌 數(shù) 量 均 明 顯 減 少 , 可 能 致 病 菌 擬 桿 菌 數(shù) 量

34、增 多 , 尤 以 腸 結(jié) 核 患 者 增 多 明 顯 且 高 于 CD 患 者 ; 腸 結(jié) 核 患 者 大 腸 桿 菌 數(shù) 量 較 CD 患 者 和 正 常 人 明 顯 減 少 。 以 上 結(jié) 果 提 示 擬 桿 菌 和 大 腸 桿 菌 的 差 異 可 提 供 一 定 的 鑒 別 診 斷 價 值 。筆 者 的 前 期 通 過 系 統(tǒng) 分 析 CD 和 ITb 臨 床 表 現(xiàn) 和 內(nèi) 鏡 下 特 征 , 發(fā) 現(xiàn) 血 便 、 膽 道 手 術(shù) 史 、 肛 周 疾 病 、 肺 結(jié) 核 、 腹 水 、 PPD 皮 試 陽 性 等 臨 床 表 現(xiàn) 對 二 者 具 有 較 大 的 鑒 別 診 斷 價 值

35、4。 因 此 , 本 研 究 進 一 步 對 具 鑒 別 診 斷 價 值 的 臨 床 參 數(shù) 與 擬 桿 菌 、 大 腸 桿 菌 變 化 的 關(guān) 系 進 行 了 分 析 , 發(fā) 現(xiàn) 具 血 便 癥 狀 的 CD 患 者 其 擬 桿 菌 升 高 幅 度 較 非 血 便 CD 患 者 小 , 而 合 并 肛 周 疾 病 的 CD 患 者 其 大 腸 桿 菌 較 無 肛 周 疾 病 CD 患 者 明 顯 升 高 , 其 是 否 與 腸 道 出 血 改 變 了 腸 道 的 厭 氧 性 有 關(guān) , 尚 需 進 一 步 研 究 ; 伴 肺 結(jié) 核 的 ITb 患 者 其 擬 桿 菌 升 高 幅 度 較 不

36、 伴 肺 結(jié) 核 患 者 大 , 可 能 的 解 釋 是 肺 結(jié) 核 患 者 寄 居 于 腸 道 的 結(jié) 核 桿 菌 濃 度 較 高 , 而 促 進 了 擬 桿 菌 的 繁 殖 。 遺 憾 的 是 , 由 于 結(jié) 核 桿 菌 難 以 培 養(yǎng) , 結(jié) 核 桿 菌 與 擬 桿 菌 的 體 外 相 互 作 用 機 制 研 究 尚 未 進 一 步 開 展 。參 考 文 獻 :1Podolsky D K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N Engl J Med , 2002, 347(6 :417-4292Lineva Z E Clinical and bacteriologi

37、cal features of intestinal dysbacteriosis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J Probl Tuberk , 1997(2 :27-283Dugina N N , Chebotareva T V , Mitrokhin S D Large intes-tine dysbacteriosis and therapy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tuberculosis in sanatoria J Antibiot Khimioter ,2004,

38、 49(4 :35-384Li X , Liu X , Zou Y , et al Predictors of clinical and en-doscopic findings in differentiating crohn s disease from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J Dig Dis Sci , 2010Epub ahead of print 5中 華 醫(yī) 學(xué) 會 消 化 病 學(xué) 分 會 對 炎 癥 性 腸 病 診 斷 治 療 規(guī) 范 的 建 議 J 中 華 內(nèi) 科 雜 志 , 2001, 40(2 : 138-141Chinese Society

39、of Gastroenterolog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 2001, 40(2 :138-1416Carter M J , Lobo A J , Travis S P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adults J Gut , 2004, 53(Suppl 5 :V1-167Conte M P , Schippa

40、S , Zamboni I , et al Gut -associated bacterial microbiota in paediatric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Gut , 2006, 55(12 :1760-17678Darfeuille -Michaud A , Boudeau J , Bulois P ,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adherent -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associated with ileal mucosa in Crohn s disease

41、J Gastroenterology , 2004, 127(2 :412-4219Linskens R K , Huijsdens X W , Savelkoul P H , et al The bacterial flora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urrent insights in pathogenesis and the influence of antibioties and probioties J Scand J Gastroenterol , 2001(234 :29-4010Bhan A K , Mizoguchi E , Smith R N , et al Colitis in transgenic and knockout animals as models of huma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Immunol Rev , 1999, 169: 195-20711練 光 輝 , 盧 放 根 , 陳 宏 輝 , 等 嗜 酸 乳 桿 菌 和 青 春 雙 歧 桿 菌 治 療 實 驗 性 結(jié) 腸 炎 小 鼠 的 作 用 及 其 機 制 J 中 華 消 化 雜 志 , 2008, 28(7 :480-482LIAN Guanghui , LU Fanggen , CHEN Hong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