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總結歸納_第1頁
文言句式總結歸納_第2頁
文言句式總結歸納_第3頁
文言句式總結歸納_第4頁
文言句式總結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言句式總結歸納文言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和省略句、倒裝句(賓語前置句、謂語前置句 、狀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定語后置句)四種句式. 只要同學們花功夫扎實地記熟每種句式的結構形式及其例句,    一、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人或事物表示斷定,斷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屬于什么的句式,我們現代漢語常用“是”來表示。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有用“者,也”的,有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   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2、;  解析:“者,也”表判斷,譯為“陳勝是陽城人”。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   解析:“者,也”表判斷,譯為“老師,是用來傳道授業(yè)解惑的”。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解析:“者”表判斷,譯為“四個人是”。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歸有光項脊軒志)   解析:“也”表判斷,譯為“項脊軒是原先的南閣子”。   夫戰(zhàn),勇氣也。(左傳曹劌論戰(zhàn))    解析:

3、“也”表判斷,譯為“這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啊”。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解析:“者也”表判斷,譯為“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啊”。   2、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解析:“乃”表判斷,譯為“應當即位的人是公子扶蘇”。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解析:“則”表判斷,譯為“這是岳陽樓最美的景象啊”。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4、   解析:“即”表判斷,譯為“就是現在聚集埋在墳墓里的五個人“。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蘇洵六國論)   解析:“皆”表判斷,譯為“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   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   解析:“為”表判斷,譯文“現在人家正好是刀俎,我們是魚肉,辭什么呢?”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5、解析:“是”表判斷,譯為“問現在是什么世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辭)    解析:“是”表判斷,譯為“共同生活了十二年,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蘇軾石鐘山記)   解析:“皆”表判斷,“是”是代詞,這樣,譯為“鏗然有聲的石頭,所在的地方到處都是這樣啊”。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蘇洵

6、六國論)   解析:“非”表否定判斷,譯為“六國破滅,不是兵器不銳利,戰(zhàn)斗不擅長,弊端在于賄賂秦國”。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析:“非”表否定判斷,譯為“城墻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兵器皮革不是不堅固鋒利”。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   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解析:靠語意判斷,譯為“劉備是天下的梟雄”。   劉豫州王室之胄。(

7、同上)    解析:靠語意判斷,譯為“劉豫州是王室的后代”。   二、倒裝句 文言句式  賓語前置  學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師:在文言文的閱讀過程中,我們如果對一些句式,尤其是像賓語前置等比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種句式,進行梳理和探究。  (探究問題3、賓語前置有哪幾種情況?)  生甲:賓語前置  課本中的典型例句  秦人不暇自哀       (過秦論)

8、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張衡傳)  彼且奚適也?        (逍遙游)    項王曰:“沛公安在?” (鴻門宴)         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蘇武傳)  夫晉,何罪之有? (燭之武退秦師)  成語:唯利是圖  生乙:1、例至例是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9、#160;格式:主十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十賓【余、吾、爾、自、之、是】十動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賓語必須是代詞,第二,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必須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詞“莫”。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后。  2、例至例是疑問句中代詞作動詞、介詞的賓語前置(1)賓語在動詞前面 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十動?(2)賓語放在介詞前面 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十介十動?  3、例至例是:用“之”、“是”作標志的賓語前置 格式:主

10、十賓十之(是)十動  師總結:同學們歸納得很好,賓語前置共有三種情況: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前置用“之”、“是”提賓。  生丙:請其他小組同學做拓展練習:  1、唯陳言之務去   (答李翊書)   譯文:“只是務必除去那些陳舊的話”  2、吾誰敢怨?(捕蛇者說)        譯文:“我敢埋怨誰呢?”  3、不然,籍何以至此? (司馬遷鴻門宴) 譯文:

11、0;“我憑什么到這樣的地步呢”  4、唯弈秋之為聽   (弈秋)   譯文:“只聽弈秋的教導”(“唯”譯為“只”)  5、唯馬首是瞻    (馮婉貞)  譯文:“只看我的馬頭行事”  6、成語: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譯文:“我不欺騙你,你不欺騙我”   師總結:同學們在“文言詞語和句式”專題的學習過程中,互相啟發(fā)、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fā)現,學有所得,而且培養(yǎng)了合

12、作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我們“探究并快樂著”。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   (一)賓語前置句   賓語前置包含動詞賓語前置和介詞賓語前置兩種。   (1)、動詞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所謂否定句,是指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帶有否定副詞“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動詞“無”或代詞“莫”的句子叫否定句。在這種句式里,賓語前置于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后。   古之人不余欺(石鐘山記)   解析:代詞“余”做“欺”的賓語,

13、“不余欺”應調整為“不欺余”,翻譯為“古時的人沒有欺騙我呀”。   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   解析:代詞“我”做“顧”的賓語,“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翻譯為“從小就供養(yǎng)你,你卻不肯照顧我”。   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   解析:代詞“自”做“信”的賓語,“不自信”應調整為“不信自”,翻譯為“鄒忌不相信自己”。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國也)   解析:代詞“之”做“有”的賓語,“未之有”應調整為“未有之”,翻譯為“這樣還不能實行王道,是從來

14、不曾有過的事”。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屈原離騷)   解析:代詞“吾”做“知”的賓語,“不吾知”應調整為“不知吾”,譯文是“你對我不了解也就罷了,只要是我的心確實美好?!?#160;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古漢語中,使用頻率大的疑問代詞是“何”字,其它還有“誰、孰、安(什么、什么地方)、胡(什么)、奚(什么、哪里)、曷(什么)”等。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解析:疑問代詞“何”做“操”的賓語,“何操”應理解為

15、“操何”,譯文是“大王來拿什么東西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寡人之于國也)   解析:疑問代詞“何”做“如”的賓語,應理解為“如何”,譯文是“因為跑五十步恥笑跑一百步,那么怎么樣呢?”   彼且奚適也? (逍遙游)   解析:疑問代詞“奚”做“適”的賓語,“奚適”的意思是“適奚”,譯文為“它將去哪里去?”   彼且惡(何)乎待哉?逍遙游   解析:疑問代詞“惡”做“待”的賓語,“惡乎待”的意思是“待惡”,譯文“他將仰賴什么呢?”&

16、#160;  沛公安在?(鴻門宴)   解析:疑問代詞“安”做“在”的賓語,“安在”的意思是“在安”,譯文是“沛公在哪里?”   3、用“之”或“是”或“之為”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此種情況古漢語并不多見)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否)焉。(師說)   解析:“之”字是賓語提前的標志,應調整為“不知句讀,不解惑”,譯文是“不會讀書,不能解決疑難問題,前者去請教老師,后者卻不去”。   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解析:“之”字是賓語

17、提前的標志,應調整為“有何厭”,譯文是“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    惟命是聽 (成語)   解析:“是”字是賓語提前的標志,應調整為“惟聽命”,譯文是“只聽你的命令”。也此相同的還有“惟利是圖”、“惟馬首是瞻(馮宛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2)、介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常見的介詞有“于、以、為、與、從、自、向”等,他們往往與后面的名詞或名詞短語結合,組成介詞結構,這些在介詞后的名詞或名詞短語叫做介詞賓語,介詞賓語一般放在介詞后。但文言文中也有介詞賓語放在介

18、詞前,這也是賓語前置。   王問:“何以知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解析:“何”做介詞“何”的賓語,應調整為“以何知之”,譯文是“憑什么知道呢?”   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解析:“誰”做介詞“與”的賓語,應調整為“吾與誰歸”,譯文是“除了這種人,吾與誰同歸呢?”   誰為哀者?(五人墓碑記)   解析:“誰”做介詞“為”的賓語,應調整為“為誰哀者”,譯文是“為誰悲哀呢?”   余是以記之。(石鐘山記)   解析:“是

19、”做介詞“以”的賓語,應調整為“余以是記之”,譯文是“我把這個記下來”。   (二)、狀語后置. 在現代漢語里,介賓短語作狀語,應該放在謂語的前面,如“比水寒冷”,而在文言文則把介賓短語放在謂語的后面,如“寒于水”。這樣的介詞常用的有“于”“以” “乎” 等。    今王鼓樂于此   譯文: 現在大王在這里彈奏音樂.    具告以事   鴻門宴    譯文: 把這件事全部告訴他.

20、0;    生乎吾前   (三)、 定語后置      在現代漢語里,定語常放在中心詞(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的前面,起修飾限定作用;而古代漢語常把定語放在中心詞后,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定語后置.形式如下:    中心詞 + 定語 + 者   求人可使包秦者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荊軻刺秦王    中心詞&#

21、160;+之+定語 + 者   石之鏗然有聲者(石鐘山記)    中心詞+之 +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 勸學   (四) 、謂語前置     將謂語提前,起強調作用    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譯:你太不聰明了.  三、被動句   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

22、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    1、用介詞“于”“受于”表被動。   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于遠近容。(張溥五人墓碑記)   解析:“于”字表被動,譯文是“那么現在的高官顯貴們,一旦犯罪受罰,有的脫身逃走,不能被遠近的人所容納”。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于時拘,于余學。(韓愈師說)    解析:“于”字表被動,譯文是“六藝經傳都通讀學習它,不被時代風氣所拘束,向我學習”。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司馬光赤

23、壁之戰(zhàn))    解析:“受于”表被動,譯文是“我不能拿著所有吳國的地方,十萬的軍隊,被人制約”。   2、用“為”“為所”或“為所”表被動。    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歐陽修伶官傳序)    解析:“為”表被動,譯文是“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身體死了,國家滅亡了,被天下恥笑”。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解析:“為”表被動,譯文是“吳廣平素痛愛下人,士卒大多被他所利用”。

24、60;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解析:“為所”表被動,譯文是“有這樣的形勢,卻被秦人的積久的威勢所脅迫”。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解析:“為所”表被,譯文是“否則的話,你們這些人都要被人俘虜”。   3、用“見”“見于”表被動。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解析:“見”表被動,譯文是“秦國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騙”。   臣誠恐見欺于

25、王而負趙。(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解析:“見于”表被動,譯文是“我確實擔心被大王欺騙而辜負了趙國”。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解析:“見于”表被動,譯文是“我長時間地被有學問的人家所恥笑了”。   4、用介詞“被”表被動。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張溥五人墓碑記)    解析:“被”表被動,譯文是“我還記得周公被逮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   解析:“被”表被動。 

26、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解析:“被”表被動。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   解析:“見”“被”表被動,譯文是“誠信卻被懷疑,忠誠而被誹謗,能沒有怨恨嗎”。   5、句意表被動。   帝感其誠。(愚公移山)   解析:譯文是“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了”。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語   承前省。   廉頗為趙將,(廉頗)攻齊,大破之。(廉頗藺

27、相如列傳)   譯文:“廉頗是趙國的大將,他攻打齊國,大敗齊軍”。   蒙后省。   A、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保欓T宴)   譯文:“沛公對張良說:您估計我到了軍中,您才進去”。   對話省。   A、(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160;(稱謂)(莊暴見孟子)    譯文:(孟子)問:“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B、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內容)   譯文:攀噲問:“今天的情況怎么樣?”張良說:“今天的事非常緊急?!?#160;  2、省略謂語   承上文省。   A、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   譯文: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