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備課平臺3_第1頁
物理備課平臺3_第2頁
物理備課平臺3_第3頁
物理備課平臺3_第4頁
物理備課平臺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節(jié) 力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教學難點 理解力并應用其解釋有關現(xiàn)象。教學方法 實驗法、講授法、歸納法。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2、認識力的相互性。3、認識力的作用效果。二、過程與方法1、經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學習歸納概括的方法。2、通過常見事例和實驗認識體驗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力的認識、探索,增強對大自然的好奇、熱愛的感情。2、從身邊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獲得探求科學規(guī)律的樂趣。3、多動手、多體驗,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物理的習慣。課前準備彈簧、磁鐵、

2、彈簧秤、鉤碼、排球、啞鈴、海綿。教學過程導入新課【預習提綱】1、教材圖51的幾幅圖里,你能找出它們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嗎?你能指出誰是施力物,誰是受力物嗎?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別的例子嗎?你對力產生了什么認識?2、請同學們拍桌子、兩手互拍、掰手腕、拉橡皮筋、提書包體會一下施力與受力的感覺。在研究一下圖52,你認為力的作用有什么特點?3、力的作用可以產生哪些效果?【問題導入】1、分組試驗:每組同學吹好氣球,怎樣使它破裂?學生敘述辦法有很多:扎、擠、吹2、生活中什么時候用了力?生:蹬自行車、背書包、提重物3、在你的桌子上發(fā)現(xiàn)有力的存在嗎?推進新課 一、力的初步概念【學生實驗】吹氣球,想辦法使其破裂;舉杠鈴

3、;拉拉力器【引出問題】什么叫力的作用?【思考】上述事例中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呢?當涉及力現(xiàn)象時,會涉及幾個物體?一個物體能否產生力的作用?發(fā)生力的作用時兩個物體必須接觸嗎?課件展示舉杠鈴、拉網、推土機推土、網球拍擊球的圖片,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 【交流討論結果】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有力作用時,一定存在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問題】1、能否舉出日常生活中用到力的其他例子?并說出它的施力物和受力物。2、人用繩子提桶時,誰是施力物體?3、粉筆離開手后上升過程中手對粉筆有力嗎?4、觀察(e)圖和(f)圖,它們之間有力嗎?引導學生總結:產生力的兩個物體不一定接觸。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做一做】教師引導學生做

4、如下實驗活動并感受:兩手互相擠壓;手用力拍桌子;用手壓筆尖。 【提問】你的手有什么感受?這說明什么問題?【交流討論】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還能舉出生活中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嗎?例:掰手腕,拍桌子,穿溜冰鞋推墻,游泳時向后劃水,發(fā)生交通事故時,兩車都會被撞壞等?!菊n件展示】奧運會上游泳比賽;“嫦娥一號”發(fā)射過程。觀察圖片,請找出剛才實驗中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通過對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分析,找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點。【問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間有什么特點?【教師點撥總結】2、相互作用力的特點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體。根據(jù)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就會發(fā)

5、生變化。下面請同學們用你身邊的器材探究一下:力作用在物體上會產生哪些效果?三、力的作用效果 觀察圖片,提出問題:力的作用產生了哪些作用效果?引導學生分析圖片,總結:拉弓的力使弓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踢足球、頂足球、接球時分別改變了物體的速度和方向。【學生體驗】捏橡皮泥、折紙、打碎生雞蛋等。舉例:揉面、包餃子。上課時還可以通過課件展示: 1、在奧運會上田亮慢慢走向跳板,他的腳用力踏跳板,跳板向下彎,田亮騰空而起。2、“貓和老鼠”片段。(教學說明: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各個角度的實例發(fā)現(xiàn)力的作用效果。)【交流與討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通過實例分析: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包括了物體由靜到

6、動,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還有速度方向的改變。引導學生閱讀“加油站”。板書設計第一節(jié) 力一、什么是力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2、必然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tài)。2、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由動到靜,由靜到動,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速度方向的改變。教學反思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從知識與技能層面上來說,學生是很容易理解的,其要點是引導學生用身邊的物體多做些小實驗,去親自體驗,去感受過程與方法,學習從物理實驗和現(xiàn)象中歸納簡單的規(guī)律。關于力的概念的得出,老師要注

7、意,教學的重點不是讓學生背力的概念、施力物和受力物這一對名詞,而是要讓學生去經歷、去體驗從自然、生活、生產的現(xiàn)象中歸納力概念的過程,領會這種方法。關于力的相互性,要讓學生通過生活實例體會到出現(xiàn)力的作用時,一定會同時出現(xiàn)兩個力,而且這兩個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僅此而已。關于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以補充一些簡單微小形變實驗,說明力的作用確實會引起物體產生形變,哪怕我們看不見這種形變,它也實實在在地發(fā)生了(讓學生體會到科學實驗的重要性、科學儀器的重要作用)。關于力的作用會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也是通過學生身邊的實例去讓學生感受、概括出來的。第二節(jié) 怎樣描述力教學重點 力的三要素。教學難點 作用點對力的

8、作用效果的影響。教學方法 用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描述力、控制變量的方法研究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三維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2、能用物理方法描述力。二、過程與方法1、能通過探究活動體驗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因素有關。2、會用力的示意圖描述力。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樹立用實驗來尋找規(guī)律的物理思想。課前準備彈簧健身器、彈簧。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情景導入】找一位同學到前面演示開門。分別要求這位同學用大小不同的力開門;作用在不同的位置開門;向不同的方向開門。通過演示、感受、觀察去發(fā)現(xiàn),不同的操作過程效果一樣嗎?這說明了什么推進新課力的作用效果是改變物體的形狀或改

9、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那么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結合圖片中的現(xiàn)象和同學們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討論。一、力的三要素 【做一做】不同大小的力拉彈簧健身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力的大小影響形變的程度。)不同方向的力拉、壓彈簧(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力的方向的不同影響形變。)不同的作用點開門或關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力的作用點的不同影響了門的運動狀態(tài)。)(教學說明:學生通過親身體會,感受到力的作用效果受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的影響,這里不是直接點出而是讓學生通過很平常的一些活動力感知,使知識的形成過程自然而不突兀。)【總結】通過以上實驗觀察現(xiàn)象,學生交流討論得出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三個要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

10、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二、力的單位【學生活動】1、讓學生自學課本“力的單位”第一自然段,找出力的單位、表示符號、1N力的大小并通過教材上五幅圖初步感知一些力的大小。說明:通過對手托起兩個雞蛋的力的估測,讓學生對1N有一個直接的感性認識。通過對扛質量50kg的化肥的力約為500N的介紹,為下一節(jié)學習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做好鋪墊。而對于運載火箭的推力的介紹,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這里老師也可以介紹一下牛頓的事跡,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總結】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表示。2、讓學生估測物理課本的重力(說明:根據(jù)和兩個雞蛋進行比較,了解課本的重力約為3N。)一瓶礦

11、泉水的重力。(約5N)質量是50kg中學生的重力。(約500N)三、力的示意圖【學生活動】1、讓學生看課本“力的示意圖”的內容,了解什么是力的示意圖?交流討論力的示意圖是如何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的。2、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討論結果總結出力的示意圖的表示方法。并結合例子示范力的示意圖的畫法?!纠蠋熆偨Y】在受力物體上沿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物體在這個方向上所受的力,這種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圖。板書設計第二節(jié) 怎樣描述力一、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叫做力的三要素。二、力的單位1、牛頓 簡稱牛,符號:N2、估測三、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

12、段,表示物體在這個方向上所受的力,這種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圖。教學反思本節(jié)的實驗都很簡單,而且大多來源于生活,實驗結論的得出是建立在豐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的。在改變力的作用點可以改變力的作用效果的方面,還可以補充一些可利用學生身邊的物體力做的實驗,比如,讓學生用手指推一本豎放的字典,當力作用在字典的不同位置時,產生的效果不一樣,有時會倒,有時卻不會。體現(xiàn)了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生活的理念。第三節(jié) 彈力與彈簧測力計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過程。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是難點。教學方法 實驗加分析的教學方法。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在常見力的現(xiàn)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彈力

13、。知道彈力是由于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2、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和使用方法。3、經歷使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實際過程,通過實際操作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二、過程與方法經歷使用彈簧測力計的過程,養(yǎng)成使用工具之前首先閱讀說明書的習慣和按正確操作要求使用測量工具的態(tài)度。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領略我們的生活時時處處和彈力有關系,讓學生感知物理就在身邊。課前準備彈簧測力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情景導入】跳水運動員向下壓跳板時,跳板受壓后變彎,發(fā)生形變,同時,變彎的跳板也在向上推運動員。在這個過程中力是怎樣的?推進新課【演示實驗1】用手壓或拉彈簧時,彈簧受力發(fā)生形變,這時彈簧對手也產生一個力的作用。

14、【歸納得出】由這些我們可得出,物體發(fā)生形變后,由于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了力的作用,物理學中稱這種力為彈力。一、彈力1、彈力是指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2、彈力產生的條件形狀改變 互相接觸【學生實驗1】將手中的直尺把一端固定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面的部分壓彎,(幾次尺彎的程度不一樣)手的感覺如何?【總結】尺子形變后對手有一力的作用,這個力就是彈力,形變越厲害,產生的彈力就越大?!緦W生實驗2】把手指壓在桌面上,手指發(fā)生形變,對桌面有一個力的作用(前面說的壓力),同時,桌面對手也有力的作用(支持力),但這時同學們能否看到桌面發(fā)生形變呢?是不是這個時候桌面沒發(fā)生形變呢?【演示實

15、驗2】演示玻璃瓶的形變實驗如圖所示,找一只橫截面為橢圓形的大號墨水瓶,在瓶口所加的橡皮塞中穿入一根兩頭開口的細玻璃管(=12mm L=30cm)。向瓶內灌滿紅水,使水柱在管中有適中的高度,再在管的背面襯以帶刻度的白紙板。演示時,先用金屬教鞭輕敲瓶壁,讓它發(fā)出清脆的響聲(表示玻璃比較堅硬)。然后用手指沿橫截面的短軸方向緊壓瓶子。因瓶子受到這樣按壓后容積變小,管中水柱就明顯上升如下右圖。當放手后,水柱液面就恢復到原來的位置。再沿瓶橫截面的長軸方向壓瓶,則由于瓶的容積變大,水柱就明顯下降如右下圖,這說明玻璃受力要發(fā)生形變。說明:本實驗也可以用容積較大的鹽水瓶、平底或三角燒瓶來做,但只能顯示微小形變引

16、起瓶子容積減小而使水柱上升的情況。這時,為了消除學生誤解為由于手握瓶子使水受熱膨脹而產生這種現(xiàn)象,可改用高于體溫的水灌入瓶中來演示。如無合適的玻璃管,可用報廢的體溫計截去兩端代替。同理,桌面受力也是要發(fā)生形變的,只是形變很微小我們肉眼看不出來而已。二、彈簧測力計通過閱讀課本,讓學生了解彈簧測力計的作用、結構、工作原理。 【演示活動】出示常用的彈簧測力計,讓學生根據(jù)了解的情況說出各部分的結構。1、【構造】主要由彈簧、指針、刻度盤組成。【介紹】為了滿足測力的不同需要,人們還制造了其他形式的測力計,如握力計和拉力計等。【原理】彈簧測力計根據(jù)什么原理制成?2、【原理介紹】彈簧在一定的彈性范圍(彈性限度

17、)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教學說明:彈簧測力計的重點在于使用,初中階段不追求對原理的深度理解,所以建議不介紹胡克定律。)三、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只有科學地使用彈簧測力計才能準確測出力的大小,請學生閱讀課本“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的內容,掌握了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后完成下面的測量任務。 在使用前要調零。 使用這只彈簧測力計時,最大稱量不能超過量程。在使用前要輕輕來回拉動幾次,使彈簧不要靠在刻度盤上。【問題1】請說出展示的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說明在測量和讀數(shù)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窘Y論】量程是5N,分度值是0.2N。測量時不要超過量程,讀數(shù)

18、時要注意分度值?!締栴}2】請學生課堂讀數(shù)演示?!緦W生實驗3】用手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使指針指到1N、5N、10N,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把一根頭發(fā)拴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用力拉頭發(fā),讀出頭發(fā)被拉斷時拉力的大小;有兩個彈簧測力計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誰對誰的拉力大些,想一想,為什么?學生動手測量,老師巡視,糾正錯誤。迷你實驗室自己動手制作一個橡皮筋測力計提示用一條或幾條橡皮筋、一塊硬紙板、一個小瓶蓋、一個回形針和一些棉線,就可以制作一個橡皮筋測力計。如下圖所示。板書設計第三節(jié) 彈力與彈簧測力計一、彈力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二、彈簧測力計結構原理三、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1

19、、在使用前要調零。2、使用這只彈簧測力計時,最大稱量不能超過量程。3、在使用前要輕輕來回拉動幾次,使彈簧不要靠在刻度盤上。教學反思本節(jié)關鍵是介紹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關于彈力的概念、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不作太多的規(guī)范性要求,只要讓學生知道因為物體發(fā)生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生活中的壓力和支持力等都屬于我們所說的彈力。工作原理只要知道彈性范圍內拉力越大,伸長越長即可。關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是本節(jié)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通過課堂上的分組測量活動、參與式交流等探究教學方式的運用,不但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究使用方法,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第四節(jié) 來自地球的力教學重點 1、

20、重力的方向及重垂線的應用; 2、重心及應用。教學難點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教學方法 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采用引導發(fā)現(xiàn)法、直觀演示法和講解法。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質量成正比,會用公式計算重力。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讓學生明白實驗的過程和推理的邏輯性,在實驗探究中能與他人合作。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領略重力和我們生活關系的密切與和諧,讓學生感知物理就在身邊。培養(yǎng)學生尊重物理事實,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探究精神課前準備重物、重垂線、彈簧測力計、多個鉤碼、細線。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情景

21、導入】 通過展示生活中的圖片,讓學生了解重力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重力。推進新課 一、重力從哪來?方向如何?老師介紹“萬有引力”。例如,太陽系中的行星會圍繞著太陽轉,而太陽系又會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我們向上跳起,最終還會落回到地面上。說明地球也會吸引它周圍的物體。但引力與重力在大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咀鲆蛔觥?、請同學們做小游戲:拿起鋼筆或圓珠筆,筆尖朝上,在練習本上寫下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很多同學會發(fā)現(xiàn),還沒等寫完,筆就沒“水”了。為什么呢?通過這樣的小游戲引出重力的方向。2、通過右圖這樣的小實驗,讓學生發(fā)現(xiàn)重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水平面的豎直向下?!究偨Y】1、由于地球的

22、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重力的施力物體地球。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二、重力的大小和作用點及其應用學生通過分組實驗,探究重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通過完成課本上的實驗,并觀察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 鉤碼數(shù)質量m/kg重力G/N重力跟質量的比值g (N/kg)10.050.499.820.10.989.830.151.479.840.201.969.850.252.459.860.302.949.8【結論】物體所受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約等于9.8N/kg。用G表示重力,用m表示質量,g表示一個物體的重力跟它的質量的比值,則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可用如下關系表示:=g 或G=mgg的物理

23、意義:質量為1 kg的物體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為9.8N。對于重力的作用點,物體受到重力的位置稱之為重力的作用點重心。有時重心并不在物體自身上。板書設計第四節(jié) 來自地球的力一、重力和重力的方向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二、重力的大小G=mg m=G/g g=9.8N/kg三、重心及應用提高穩(wěn)度的方法:降低重心 增大支面教學反思本節(jié)是力學的基礎課,學生從小學自然課所學的知識慢慢過渡到中學的力學。在這個過渡過程中,既要注意讓學生回憶以往所學知識,又要規(guī)范他們的答案,歸納知識點。本節(jié)的實驗難點不是很大,但要注意總結歸納,語言的規(guī)范表述,使這個實驗在學生心

24、底認同。本節(jié)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非常多,很多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都可以用本節(jié)知識來解釋,合理安排本節(jié)內容,可以讓學生感覺生活即物理,物理即生活。拉近了初中學生與物理的親近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五節(jié) 科學探究:摩擦力教學重點 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難點 設計探究摩擦力的實驗。教學方法 本節(jié)適宜有探索法展開教學,由于摩擦實驗用文具可以進行,本課以實驗探索法為主要教學方法。把難點通過實驗變得直觀、形象、具體。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么是滑動摩擦力,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關摩擦、摩擦力的實驗。2、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3、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4

25、、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知道摩擦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問題。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摩擦的研究結果。二、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科學素養(yǎng)。課前準備學生實驗材料:彈簧測力計、帶掛鉤的木塊(側面積不同)、砝碼(或鉤碼)、玻璃板、毛巾、幾只圓桿鉛筆、兵乓球等。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情景導入】 通過展示生活中的圖片,讓學生了解摩擦力與現(xiàn)代生活息息相關,我們

26、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摩擦力。例如,寫字、拿起物體、石頭靜止在山坡上等等。接著通過學生比賽用筷子夾兵乓球,讓他們體會到摩擦力的存在。推進新課 一、什么情況下產生摩擦力當我們推桌子時,桌子沒有動,這時有摩擦力。桌子和地面接觸,當桌子要運動時,產生了障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就是摩擦力。正是由于有摩擦力,導致桌子要發(fā)生相對運動,但是沒有動起來。當桌子運動起來后,我們不再用力推它,桌子很快停下來。其原因是桌子受摩擦力??梢?,桌子和地面接觸,桌子在地面上已經發(fā)生相對運動,這時也有摩擦力。綜上所述,摩擦力是一種常見的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一個物體要發(fā)生相對運動或已經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就會產生一種障礙相對運動的

27、力,這個力就是摩擦力?!咀鲆蛔觥坷瓌诱n本等身邊的物體,體會摩擦力的存在。二、摩擦力的方向朝哪呢?小實驗1將一只手緊按在課桌上向前推。體驗這種感受,并注意體會手相對桌面的運動方向以及手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小實驗2將兩只手緊靠在一起,用力搓,體驗摩擦力,交流并討論摩擦力的方向。【教師引導】一只手要向前運動,卻受到另一只手的障礙作用;另一只手要向后運動卻受到向前的障礙作用,摩擦力的方向與兩只手的相對運動方向有什么關系呢?(教學說明:通過由淺入深的兩個實驗,由學生親自體會摩擦力的方向,少費言語,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摩擦力對物體的相對運動起障礙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總是障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即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有時摩擦力是動力,也有時是阻力。例如傳送帶,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