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載力計算_第1頁
地基承載力計算_第2頁
地基承載力計算_第3頁
地基承載力計算_第4頁
地基承載力計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基承載力計算521 基礎底面的壓力,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當軸心荷載作用時 pkfa (5.2.1-1)式中:pk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kPa);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 2 當偏心荷載作用時,除符合式(5.2.1-1)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 pkmax1.2fa (5.2.1-2)式中:pkmax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的最大壓力值(kPa)。522 基礎底面的壓力,可按下列公式確定: 1 當軸心荷載作用時 (5.2.2-1)式中:Fk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豎向力值(kN); Gk基礎自重和基礎上的土重(kN

2、); A基礎底面面積(m2)。 2 當偏心荷載作用時 (5.2.2-2) (5.2.2-3)式中:Mk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作用于基礎底面的力矩值(kN·m); W基礎底面的抵抗矩(m3); pkmin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的最小壓力值(kPa)。3 當基礎底面形狀為矩形且偏心距eb/6時(圖5.2.2)時,pkmax應按下式計算: (5.2.2-4)式中:l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礎底面邊長(m); a合力作用點至基礎底面最大壓力邊緣的距離(m)。pkmaxFk+Gkaeb3a圖5.2.2 偏心荷載(e> b/6)下基底壓力計算示意b力矩作用方向基礎底面邊長52

3、3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由載荷試驗或其它原位測試、公式計算、并結合工程實踐經驗等方法綜合確定。524 當基礎寬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時,從載荷試驗或其它原位測試、經驗值等方法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尚應按下式修正: fa= fak+b(b-3)+dm(d-0.5) (5.2.4)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 fak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按本規(guī)范第5.2.3條的原則確定; b、d基礎寬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按基底下土的類別查表5.2.4取值;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礎底面寬度(m),當基礎底面寬度小于3m時按3m取值

4、,大于6m時按6m取值; m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kN/m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層取有效重度; d基礎埋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區(qū),可自填土地面標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結構施工后完成時,應從天然地面標高算起。對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礎或筏基時,基礎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當采用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時,應從室內地面標高算起。 表5.2.4 承載力修正系數 土 的 類 別bd淤泥和淤泥質土01.0人工填土e或IL大于等于0.85的粘性土01.0紅 粘 土含水比w>0.8含水比w0.800.151.21.4大面積 壓實填土壓實系數大于0.95、粘粒含量c10

5、%的粉土01.5最大干密度大于2100kg/m3的級配砂石02.0粉 土粘粒含量c10%的粉土粘粒含量c10%的粉土0.30.51.52.0e及IL均小于0.85的粘性土粉砂、細砂(不包括很濕與飽和時的稍密狀態(tài))中砂、粗砂、礫砂和碎石土0.32.03.01.63.04.4注: 1 強風化和全風化的巖石,可參照所風化成的相應土類取值,其他狀態(tài)下的巖石不修正;2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本規(guī)范附錄D深層平板載荷試驗確定時d取0;3 含水比是指土的天然含水量與液限的比值;4 大面積壓實填土是指填土范圍大于兩倍基礎寬度的填土。525 當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礎底面寬度時,根據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

6、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計算,并應滿足變形要求: fa= Mbb+Mdmd+Mcck (5.2.5)式中:fa由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Mb、Md、Mc承載力系數,按表5.2.5確定; b基礎底面寬度(m),大于6m時按6m取值,對于砂土小于3m時按3m取值; ck基底下一倍短邊寬度的深度范圍內土的粘聚力標準值(kPa)。 表5.2.5 承載力系數Mb、Md、Mc 土的內摩擦角標準值k(°)MbMdMc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00.030.060.100.140.180.230.290.360.430.51

7、0.610.801.101.401.902.603.404.205.005.801.001.121.251.391.551.731.942.172.432.723.063.443.874.374.935.596.357.218.259.4410.843.143.323.513.713.934.174.424.695.005.315.666.046.456.907.407.958.559.229.9710.8011.73注:k基底下一倍短邊寬度的深度范圍內土的內摩擦角標準值(°)。5. 2. 6 對于完整、較完整、較破碎的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H巖基載荷試驗方法確定;對破碎

8、、極破碎的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根據平板載荷試驗確定。對完整、較完整和較破碎的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也可根據室內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按下式進行計算: fa=r·frk (5.2.6)式中:fa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 frk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kPa),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J確定; r折減系數。根據巖體完整程度以及結構面的間距、寬度、產狀和組合,由地方經驗確定。無經驗時,對完整巖體可取0.5;對較完整巖體可取0.20.5;對較破碎巖體可取0.10.2。 注: 1上述折減系數值未考慮施工因素及建筑物使用后風化作用的繼續(xù); 2對于粘土質巖,在確保施工期及使用期不致遭水浸泡時,也可

9、采用天然濕度的試樣,不進行 飽和處理。 5. 2. 7 當地基受力層范圍內有軟弱下臥層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按下式驗算軟弱下臥層的地基承載力: pz+pczfaz (5.2.7-1)式中:pz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壓力值(kPa); pcz軟弱下臥層頂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kPa); faz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經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 2 對條形基礎和矩形基礎,式(5.2.7-1)中的pz值可按下列公式簡化計算: 條形基礎 (5.2.7-2) 矩形基礎 (5.2.7-3)式中:b矩形基礎或條形基礎底邊的寬度(m); l矩形基礎底邊的長度(m); pc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kPa); z基礎底面至軟弱下臥層頂面的距離(m); 地基壓力擴散線與垂直線的夾角(°),可按表5.2.7采用。表5.2.7 地基壓力擴散角Es1/Es2z/b0.250.5035106°10°20°23°25°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