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交樁測量作業(yè)指導書(核)_第1頁
線交樁測量作業(yè)指導書(核)_第2頁
線交樁測量作業(yè)指導書(核)_第3頁
線交樁測量作業(yè)指導書(核)_第4頁
線交樁測量作業(yè)指導書(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線交樁測量作業(yè)指導書(核) 3.1 新線交樁測量作業(yè)指導書 3.1.1 適用范圍 時速160公里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新線交樁測量 3.1.2. 作業(yè)準備 1、內業(yè)技術準備 1)在開工前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實時性施工組織設計,審核施工圖紙,澄清有關技術問題,熟悉規(guī)范和技術標準。編制作業(yè)指導書,制定施工安全保證措施,提出應急預案。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2)取得線路資料。 2、外業(yè)技術準備 1)進行外部作業(yè)時提前將各點坐標計算完成才能進行放樣測量。 2)開工前,須會同線路施工單位,到現場共同辦理線路基樁交接手續(xù),即現場“點交”。 3.1.3.

2、 技術要求 1、現場交樁時,交樁資料應包括: 1)直線轉點樁;緩和曲線始、終點樁;終點樁;園曲線轉點樁。 2)永久性水準基點、增設的臨時水準基點。 3)中樁里程表;統一里程與施工里程對照表;左、右線曲線表、坡度表;水準點表。 2、計算時,中間過程精確到mm,最后結果精確到cm。 3、支柱縱向測量: 1) 距離測量充許誤差為1/2000。 2)丈量用鋼尺,尺面要直,拉力均勻,一般每鏈30m,拉力為4998N。 4、中線測量 1)經緯儀的對中誤差不越過2mm,整平誤差不超過1格; 2)充許閉合差()直線轉點(含曲線起迄點)的左右方向偏差不大于距置鏡長度的1/20000,長度長于400m時亦不應大于

3、20mm; 3)“”標記應做在線路中心處的軌枕上或平整的道渣上; 4)樁頂應與路基平,并覆蓋上道碴,以防碰動或丟失; 5)在石質地段,可在路基上用紅漆畫“”標記,代替木樁。 6)允許閉合差():曲線長度小于500m時30mm;曲線長度等于500m時,50mm。 5、水準測量 1)允許閉合差:F±30L(mm) 式中L:符合水準路線長度。單位:mm。 2)前、后視距離應相等,其不等差不得超過4m。最大視距不得超過100m。 3)記錄要整潔、清晰,不得涂抹,錯誤處可用鉛筆劃去保持原始資料,以便核查。 3.1.4 .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 1、施工工序 1)施工準備 事先熟悉設計圖紙,選擇起測

4、點。 施工前一天,準備好所用工具材料,并對測量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2)縱向定位 人員到達后,先設好防護。 根據設計圖核對起測點,應從設計規(guī)定的起測點 3)中線測量 4)水準測量 5)支柱坑位測量 2、工藝流程圖 3.1.5 施工要求 1、現場交樁 線路資料取得后,開工前,須會同線路施工單位,到現場共同辦理線路基樁交接手續(xù),即現場“點交”。 2、內業(yè)計算 1)路肩高程 路肩高程計算公式:HHd+L*i(m) 式中: H:支柱點路肩高程; Hd:變坡點高程; L:支柱點至變坡點距離; i 2:坡度(); b.豎曲線計算公式: y? 式中: y:豎曲線支距;T:切線長;L:支柱點到豎曲線始、終點距離

5、;R:10000mi:變坡點坡度差; 2) 曲線偏角計算 偏角計算表見附表(一) 緩和曲線偏角(ZH)計算公式: l2 ?9.(?)Rl L(m) T=5i 2R 緩和曲線偏角(HY)計算公式: (L?l)(L?2l)?9.5493(?) Rl 上二式中:L:支柱點至ZH點曲線長; R:園曲線半徑; L:緩和曲線長; ZH圖 2 園曲線偏角計算公式: L?28.6479(?) R 圖JZ-0102緩和曲線偏角(ZH)計算公式 式中: HY L:支柱點至HY點曲線長; R:園曲線半徑; 3)線間距離: .站場岔后曲線支柱限界計算 T?tg? 2?R y點里程岔心里程股道間距×道岔號數切

6、線長 y?X 2 R 支柱對左線限界(股道間距)支柱側面限界。 式中: T:切線長;:道岔轉向角; R:園曲線總半徑;:切線支距; 線間距離計算示意圖 左線直線,右線反向直線的線間距計算 X2 y?2R 線間距直線線間距±y 式中: y:切線支距;X:支柱點至ZY點要線距離;R:園曲線半徑;y:切線支距;x園曲線轉向角;x:支點至JD點切線距離;c.同心園曲線線間距計算: y?tg?x 線間距R右R左 L3 y?6RL 式中: :切線支距;L:支柱點至ZH點曲線長;R:圓曲線半徑;l:緩和曲線長 d.非同心圓曲線線間距計算: 緩和曲線地段 線間距直線線間距±y右y左 圓曲線

7、地段: 左轉向角:線間距R 右轉向角:線間距R ll3 m?2240R2 L2 P?24R 180?(L?0.5l)R a?x2?y2 xtg?y 式中: m:切垂線;P:內移距;:左線支柱點轉向角;L:左線支柱點至ZH點曲線長; R:圓曲一半徑;X:兩圓心切線方向距離;y:兩圓心垂線方向距離;a:兩圓心距離; 左轉向角: B? b2=a2+R2-2aRCOSB 線間距Rb 右轉向角: 180° b2=a2+R2-2aRCOSB 線間距bR 支柱縱向測量 4、中線測量(偏角法) 置鏡ZD121點,用0°0000后視ZD122點,180°0000前視HZ點。正倒鏡分

8、中與HZ閉合。 視線對準HZ點,然后依次測線路中心;再對HZ點。若HZ點仍在視線上,則測量結果成立。 倒鏡,對準ZD122點,然后依次測吱柱處線路中心;再對中ZD122點,若ZD122點仍在視線上,則測量結果成立; 在支柱處的線路中心處用紅藍鉛筆做上“”標記。 在距“”約2.2米處打上要樁,并記錄二者間的水平距離; 倒鏡分中與HZ再對ZH點,QZ點,若QZ點仍在偏角視線上,則測量結果成立; 程,并連續(xù)測至另一已知高程的立準點,進行閉合檢查。 1)將測站設于三個跨距之中心,近儀器支柱點為中視點,遠儀器支柱點為前、后視點; 2)支柱點處豎好塔尺,儀器調整,對中讀取塔尺的讀數,并做好記錄; 3)現場

9、計算 儀器高程=后視點高程+后視讀數 中樁高程=儀器高程-中視讀數 轉點高程=儀器高程-前視讀數 實測高差h測=a-b 原有高差h原=B-A 閉合差=h測-h原 4)調整 當閉合差在允許閉合差范圍時,則認為測量精度合格。此時,閉合差應在各點高程進行調整。調整的方法,反其符號,按距離的長短或比例進行調整; 5)記錄: 填寫水準測量記錄表 ,見附表(二) 6、內業(yè)整理 1)整理的依據是上述測量的結果和接觸網平面圖等; 2)內容與公式 限界=設計限界-中線樁橛的水平距離 坑深(土質)=支柱基礎埋深+(樁橛高程-路肩高程)+1/2起高 坑深(石質)=(支柱基礎埋深-0.25)+(樁橛高程-路肩高程)-

10、1/2超高 3)將整理結果列表交給班組施工。 3.1.6 勞動組織 1、勞動力組織方式: 采用測量組組織模式 3.1.7. 材料配置 3.1.9. 質量控制及檢驗 1、質量控制 1)交接樁以管界外第一個轉點樁開始或終止; 2)按圖表直接逐點點交,均應作好詳細記錄; 3)交接樁手續(xù)要完善,各種數據要反復核準; 4)各種樁橛標志要明顯,標樁書寫要工整并符合規(guī)定; 2、質量檢驗 1)中間過程及最后結果精確到mm。 2)測量要求符合鐵路電力牽引供電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1-2003)的規(guī)定。 3.1.10. 安全及環(huán)保要求 1、安全要求 1)對運輸人員的車輛進行定期檢查、養(yǎng)護、維修; 2)車輛在運行過程中,必須嚴格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