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部部標準多層磚房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抗震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JGJ 13-82主編部門: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部試行日期:1983年 5月 1日關于批準多磚房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抗震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為部標準的通知(82)城科字第515號多層磚房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抗震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是根據(jù)原國家建委抗震辦和原國家建工總局的安排,由中國建筑科學院會同有關單位編制而成。現(xiàn)經(jīng)我部審查,批準為部標準,從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起試行,標準的編號(暫沿用原國家建工總局的代號)為JGJ13-82。房屋抗震的問題比較復雜,對多層磚房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還正在
2、研究和實踐。因此,本規(guī)程在試行過程中,請各單位注意積累資料,總結經(jīng)驗,并將意見及有關資料及時函告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陸軍工程抗震研究所,以便今后修訂時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部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日編制說明本規(guī)程是根據(jù)原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抗震辦公室和原國家建筑工程總局的安排,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為主編單位,會同北京市建筑設計院、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所、大連工學院、四川省建筑科學研究所和同濟大學等單位組成編寫組,在各有關設計、科研、施工單位和高等院校的大力協(xié)助下編寫而成的。海城、唐山地震以后,我國在地震區(qū)普遍采用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措施來提高多層磚房的抗震能力,并在設計和施工中都積累了一定
3、的經(jīng)驗。許多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開了相應的試驗和理論研究,以求進一步弄清這一類建筑在地震影響下的抗震性能和破壞機理。規(guī)程編寫組在編寫過程中進行了廣泛的調(diào)查研究,總結和吸取了工程實踐的經(jīng)逡和科研的成果,征求了全國各有關單位的意見,經(jīng)過補充修改,最后通過是查會議討論定稿。由于房屋抗震的問題比較復雜,對于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磚房的抗震試驗研究雖然做了許多工作,但還有一些問題沒有搞得很清楚,尚有待于今后進一步通過實踐和試驗研究加以解決。因此,希各單位在使用本規(guī)程過程中,注意積累資料,總結經(jīng)驗,如發(fā)現(xiàn)有需要修訂和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和有關資料寄交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以便今后修訂時參考。中國建筑
4、科學研究院一九八二年十月主要符號荷載和內(nèi)力Q0-結構底部剪力(即總水平地震荷載)QI-高度Wi處截面的地震剪力或第i層樓層的地震剪力Q-墻體承受的地震剪力Pi-質(zhì)點i的水平地震荷載W-產(chǎn)生地震荷載的建筑物總重量Wi、Wk-分別為集中于質(zhì)點i、K的重量計算系數(shù)-地震影響系數(shù)1-相應于結構基本周期T1的地震影響系數(shù)值max-地震影響系數(shù)的最大值C-結構影響系數(shù)-截面剪應力不均勻系數(shù)-因截面剪應力不均勻分布引起對變形的影響系數(shù)0-抗震能力提高系數(shù)g-構造柱參加墻體工作系數(shù)w-帶構造柱墻體考慮彎曲作用和開孔影響的剛度修正系數(shù)-計算剛度修正系數(shù)時的開孔影響系數(shù)r-孔洞系數(shù)K0-帶構造柱墻體的剛度K-安全
5、系數(shù)幾何特征Hi、Hk-分別為質(zhì)點i、k的高度A-墻體水平截面面積Af-墻體水平截面凈面積Am-墻體水平截面毛面積H-計算墻體剛度時所取墻體的高度B-計算墻體剛度時所取墻體的寬度Az-墻段折算水平截面面積Afz-墻優(yōu)扣降孔洞及構造柱截面積后的磚砌體水平截面凈面積Ah-墻段內(nèi)構造柱水平截面面積之和Jz-帶構造柱墻段的分折算慣性矩L-接受拉考慮的鋼筋錨固(搭接)長度材料指標和應力0-墻體平均壓應力Rf-磚砌體主拉應力強度Rr-驗算抗需強度時磚砌體的抗剪強度G-磚砌體的剪切彈性模量E-磚砌體的彈性模量Gh-構造柱混凝土的剪切彈性模量Eh-構造柱混凝土的彈性模量第一章 總 則第條 為使多層磚房設置鋼筋
6、混凝土構造柱的設計和施工,做到經(jīng)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zhì)量,以充分發(fā)揮其抗震能力,特制定本規(guī)程。第條 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系提高多層磚房抗震能力的一種措施,為使超過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TJ11-78)規(guī)定高度限值(或本規(guī)程第條規(guī)定)的磚房,在遭遇相當于設計烈度的地震影響時,不致嚴重損壞,不經(jīng)修理或經(jīng)一般修理仍可繼續(xù)使用。第條 本規(guī)程適用于普通粘土磚多層磚房。對于其它磚砌體房屋,在材料和砌體力學性能、計算指標,以及帶有構造柱墻體的力學性能均有可靠的試驗數(shù)據(jù)時,也可參照使用。第條 本規(guī)程是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TJ11-78)中有關多層磚房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條款的具體規(guī)定。因此,凡
7、本規(guī)定未述及的其它有關抗震設計事宜,均應尊遵循該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第1.0.5 本規(guī)程未作規(guī)定之處,均應按現(xiàn)行各有關標準、規(guī)范和規(guī)程的規(guī)定執(zhí)行。第二章 設 置 原 則第條 當多層磚房的高度超過表所規(guī)定的高度限值時,應采用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加強。多層磚房的高度限值(米) 表注:房屋的高度是指室外地坪到主建筑物檐口的高度。橫墻較密是指橫墻間距均不大于4.5米;或橫墻間距大于4.5米的房間的面積在一層內(nèi)小于或等于該層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否則為橫墻較少。本表僅適用于橫墻厚度為24厘米及24厘米以上的實心墻。房屋的層高不宜超過4米。第條 設計烈度為7度和8度的多層磚房,當房屋高度超過第條表規(guī)定3米左右時,應沿
8、房屋外墻每融8米左右在內(nèi)外墻交接處,以及外墻轉角處、樓梯間縱橫墻交接處設置構造柱(圖2.0.2a);當房屋高度超過第條表規(guī)定6米左右時,應沿房屋外墻每隔4米左右在內(nèi)外墻交換處(或外墻垛處),以及外墻轉角處、樓梯間縱橫墻交接處設置構造柱(圖2.0.2b)。設計烈度為9度的多層磚房,當房屋高度超過第條表規(guī)定3米左右時,應沿房屋外墻每隔4米左右在內(nèi)外墻交接處(或外墻垛處),以及外墻轉角和樓梯間縱模墻交接處設置構造柱(圖2.0.2b)。圖2.0.2 超過高度限值的多層磚房構造柱布置示意圖(a)設計烈度為七度和八度,房屋超高3米左右;(b)設計烈度為七度和八度,房屋超高6米左右。設計烈度為9度,房屋超高
9、3米左右第2.0.3條 防震縫、伸縮縫或沉降兩側的墻體,均宜視為房屋的外墻,按第條規(guī)定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第條 當構造柱沿外墻間距為8米左右時,構造柱應盡量設置在有橫墻的橫向軸線上內(nèi)外墻交接處(圖2.0.4)。圖 2.0.4 構造柱間距為8米左右時布置示意圖第條 構造術應沿整個建筑物高度對正貫通,嚴禁使層與層之間構造柱相互錯位。如遇有局部突出主建筑物頂面的水箱房、樓梯間等屋頂間,且構造柱不易自下部建筑物一直通到屋頂間頂部時,可將水箱房、樓梯間等四個轉角處的構造柱插入到下部主建筑物頂層的墻體中。插入不長度為頂層層高。插入的構造柱應與房屋的頂層和下一層圈聯(lián)結。局部突出的屋頂間的頂部及底部均宜設置
10、圈梁。第條 設置構造柱的多層磚房,其圈梁的設置除滿足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TJ11-78)第32條規(guī)定外,尚應沿設有構造柱的每道橫墻及內(nèi)、外縱墻在屋蓋及每屋樓蓋處均設置圈梁。凡設有構造柱但無橫墻的軸線上,則應按本規(guī)程第條或第條規(guī)定規(guī)定設置現(xiàn)澆混凝土帶。內(nèi)走廊房沿橫向設置的圈梁或現(xiàn)澆混凝土帶,均勻穿過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離將穿過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強,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厘米(圈分的圈梁局部加強,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厘米(圈2.0.6)。局部加強的圈梁最大間距見表。局部加強的圈梁最大間距(米) 表圖2.0.6 圈梁與局部加強圈梁構造示意圖第條 外廊房屋除滿足第條的要求外,尚應按圖
11、所示原則設置構造柱。圖2.0.7 外廊房屋構造柱設置示意圖(a)敝開式外廊;(b)封閉式外廊(帶外縱墻)第三章 材料及構造措施第一節(jié) 材 料第條 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墻體,磚標號不宜低于75號,砂漿標號不宜低于25號。第條 構造柱的鋼筋一般采用級鋼筋,混凝土標號不宜低于150號?;炷粱系牧讲灰舜笥?.0厘米。第條 材料的計算指標,按有關標準、規(guī)范確定。第二節(jié) 構造措施第條 構造柱截面不應小于24×18厘米。主筋一般采用46,其間距不宜大于25厘米。為便于檢查混凝土澆注質(zhì)量,應沿構造柱全高留有一定的混凝土外露面。若柱身外露有困難時,可利用馬牙槎作為混凝土外露面(圖3.2.1)。
12、圖 3.2.1 構造柱位置示意圖第條 墻與構造柱應沿墻高每50厘米設置26水平拉接鋼筋聯(lián)結,每邊伸入墻內(nèi)不應少于1米。同時,當設計烈度為8度、9度時,磚墻應砌成馬牙槎,每一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過30厘米(圖3.2.2)。 注:拉接鋼筋伸入墻內(nèi)的長度是指從墻的馬牙槎外齒邊(即柱邊)算起的長度。當墻上門窗邊到構造柱柱邊(即馬牙槎外齒邊)的長度小于1米時,則伸至洞邊為止。圖 3.2.2 拉接鋼筋布置及馬牙槎示意圖第條 構造柱必須與圈梁聯(lián)結,在柱與圈梁相交的節(jié)點處應適當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圍在圈梁上、下均不應小于六分之一層高或45厘米,箍筋間距不宜大于10厘米。第條 構造柱一般可不必單獨設置柱
13、基或擴大基礎面積。構造柱埋置深度從室外地面算起不應小于30厘米。當基礎設有圈梁時,構造柱根部可與圈梁聯(lián)結(圖3.2.4a):無基礎圈梁時,可在柱根部增設混凝土座,其厚度不應小于12厘米,并將柱的豎向鋼筋錨固在該座內(nèi)(圖3.2.4b)。當墻體附有管溝時,構造柱埋置深度應大于溝深。圖 3.2.4 構造柱根部示意圖第條 當構造柱設置在無橫墻的外墻垛處時,應將構造柱與橫梁聯(lián)結。與現(xiàn)澆混凝土橫梁聯(lián)結的節(jié)點構造可參照圖;與預制裝配式橫梁聯(lián)接的節(jié)點構造可參照圖;當使用預制裝配式疊合梁時,聯(lián)結的節(jié)點構造可參照圖。注:圖(a)中號鋼筋為架立鋼筋,號鋼筋為彎起鋼筋。當梁內(nèi)不設彎起負筋時,可將號架立鋼筋端部作成圖(
14、c)2-2剖面的型式錨固在圈梁中圖 3.2.5 構造柱與梁聯(lián)結示意圖第條 對于縱墻承重的多層磚房,當需在無橫墻處的縱墻中設置構造柱時,應在相應構造柱位置的樓板處預留一定寬度的板縫,作成現(xiàn)澆混凝土帶。板縫寬度不宜小于構造柱的寬度?,F(xiàn)澆混凝土帶的鋼筋不少于4 12(圖3.2.6)。圖 3.2.6 現(xiàn)澆混凝土帶示意圖第條 當預制橫梁的寬度大于18厘米時,構造桂的縱向鋼筋可彎曲繞過橫梁,伸入上柱與上柱鋼筋搭接。當鋼筋的折角小于1:6時,可采用圖的搭接方式;當鋼筋的折角大于1:6時,可采用圖的拱接方式。并參照本規(guī)程第條適當加密箍筋。圖 3.2.7 預制橫梁寬度大于18厘米時構造柱構造示意圖第四章 抗震強
15、度驗算第4.0.1 條 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多層磚房,均應進行結構的抗震強度驗算,一般只需考慮水平方向的地震荷載,并在兩個主軸方向分別進行地驗算。第4.0.2 條 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多層磚房的抗震強度驗算,可采用以下簡化方法或附錄一的方法進行。1.按沒有設置鋼筋混凝土勻造柱的多層磚房計算地震荷載和進行墻體所承受的地震剪力的分配。2墻體的強度驗算按下式進行:式中 Q-墻體承受的地震剪力;RT-驗算抗震強度時磚砌體的抗剪強度;-截面剪應力不均勻系數(shù),對矩形截面取1.20;K-安全系數(shù),按本規(guī)程附錄一附3條的規(guī)定使用;A-墻體水平截面面積;Rj-磚砌體主拉應力強度,按現(xiàn)行磚石結構設計規(guī)范(AG
16、BJ3-73)規(guī)定的磚砌體沿階梯形截面的抗剪強度(公斤/厘米2)采用;0-墻體平均壓應力;0-抗震能力提高系數(shù),當構造柱沿外墻間隔距離為4米左右時,取1.15;間隔距離為8米左右時,取1.06。注:非承重縱橫墻的磚砌體抗剪強度可提高1/3。第五章 施工技術措施第條 設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多層磚層應分層按下列順序進行施:綁扎鋼筋、砌磚墻、支模、澆混凝土柱。圈梁必須是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磚墻應根據(jù)第條的要求砌成馬牙槎,并在墻體與柱間設置拉接鋼筋。對于有關模板、鋼筋和混凝土施工的一般要求,應按照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執(zhí)行。第條 用于構造柱的豎向鋼筋,綁扎膠都必須作除銹、調(diào)直處理。鋼筋末端應作成
17、彎鉤。底層構造柱的豎筋與基礎圈梁(或混凝土座)的錨固,必須滿足第條的要求,并保證鋼筋位置的準確。第條 構造柱的豎向鋼筋可用綁扎接頭,其綁扎接頭長度la一般為35d。在綁扎區(qū)段內(nèi)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20厘米。柱豎筋和圈梁縱筋、大梁縱筋以及和柱與墻體拉接鋼筋的聯(lián)結和作法,均按本規(guī)程有關條款的要求執(zhí)行。對于上述預見留伸出鋼筋,不得在施工中任意反復彎折,如有歪斜,在澆灌混凝土之前,都應校正到準確位置并綁扎牢固。第5.0.4 條 構造柱從基礎到頂必須垂直,對準軸線,其允許偏差見第條表。在逐層安裝模板之前,必須根據(jù)柱軸線隨時校正豎筋的位置和垂直度。箍筋間距應準確,并分別與柱的豎筋和圈梁的縱垂直,綁扎牢靠。構
18、造柱混凝土保護層一般為2.0厘米,并不得小于1.5厘米。第條 根據(jù)本規(guī)程提出的馬牙槎尺寸的要求,在墻體施工中,從每層柱腳開始,先后進,以保證柱腳為大斷面。當馬牙槎齒深為12厘米時,其上口可采用一皮進6厘米,再一皮進12厘米的方法,以保證澆灌混凝土后,上角密實。第條 構造柱的模板可用木?;蜾撃?。在各層磚墻砌好后,分層支模。柱和圈梁的模板,都必須與所在墻的兩側嚴密帖緊,支撐牢靠,防止板縫漏漿。第條 在澆灌構造柱混凝土前,必須將磚砌體和模板澆水潤濕,并將模板內(nèi)的落地灰、磚碴和其它雜物清除干凈。在砌墻時,應在各層柱底部(圖梁面上),以及該層二次澆灌段的下端位置,留出二皮磚的洞眼,以便清除模板內(nèi)的落地灰
19、、磚碴和其它雜物。清除完畢應立即封閉洞眼。第條 澆灌構造柱的混凝土,其坍落度可適當加大,一般以57厘米為宜,以保證澆搗密實。亦可根據(jù)施工條件,季節(jié)不同,在保證澆搗密實的情況下加以調(diào)整。第條 構造柱的混凝土澆灌可以分段進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0米,或每層分二次澆灌。在施工條件較好,并能確保澆灌密實時,亦可每層一次澆灌。預制大梁、圈梁和柱的接頭處,則必須在同一層內(nèi)一次澆灌。在新老混凝土接槎處,須先用水沖洗、潤濕,再鋪12厘米厚的水泥砂漿(用原混凝土 配合比至少掉石子),方可繼續(xù)澆灌混凝土。第條 澆搗柱混凝土時,宜用插入式振搗棒,分層搗實。振搗棒隨振隨拔,每次振搗層的厚度不得超過振搗棒長度的1.2
20、5倍。振搗時,振搗棒應避免直接觸碰磚墻,并嚴禁通過磚墻傳振,以避免磚墻鼓肚和灰縫開裂。第條 在冬季施工時,要注意清除模板內(nèi)和磚上的冰碴?;炷镣饧觿┑倪x擇和摻量須按有關規(guī)定確定。對已澆好的混凝土,要采取保溫措施,避免受凍。第條 在雨季施工時應有防雨措施,下雨時不宜露天澆灌混凝土。未下雨而露天澆灌的混凝土,也要及時覆蓋,以防雨水沖刷。要特別注意根據(jù)露天料場砂石含水量的變化,調(diào)整水灰比,確?;炷恋膹姸?。第條 在砌完一層墻后和澆灌該層構造柱混凝土前,應及時對已砌好的獨立墻片加穩(wěn)定支撐。必須在該層的構造柱混凝土澆完之后,才能進行上一層的施工。拆除模板時,應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條件許可時,可分段拆除,
21、地面解體,以減少高空作業(yè)。第條 施工質(zhì)量應符合下列要求:一、柱與墻聯(lián)結的馬牙槎內(nèi)的混凝土、磚墻灰縮縫的砂漿,都必須密實飽滿。其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得低于80%。同標號的混凝土或砂漿的平均強度不得低于設計標號。任意一組試塊的最低值,對于混凝土不得低于設計標號的85%;對于砂漿,不得低于設計標號的75%。有關磚砌體的砌筑方法、灰縫質(zhì)量和尺寸允許偏差,均按照磚石工程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二、有關構造柱尺寸的允許偏差見表。構造柱尺寸允許偏差 表附錄一 抗震強度驗算方法附1條 計算設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多層磚房的水平地震荷載時,可取其計算簡圖如附圖1所示。附圖 1 計算簡圖水平地震荷載引起的結構底部剪力(即總水
22、平地震荷載)為作用于質(zhì)點i的水平地震荷載為式中 Wi、Wk-分別為集中于質(zhì)點i、k是的質(zhì)量。產(chǎn)生地震荷載的重量,按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TJ11-78)第22條規(guī)定取值;W-建筑物總重量,N, n為建筑物的層數(shù);Hi、Hk-分別為質(zhì)點i、k的高度;1-相應于結構基本周期T1的地震影響系數(shù)a值,取a1=amaxc amax 的取值按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T1-78)第14條采用;C-結構影響系數(shù),當構造柱沿外墻的間隔為4米左右時,取C=0.4;其它情況取C=0.45。附2條 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多層壓房,可以不進行地基的抗震強度驗算。附3條 進行結構抗震強度驗算時的荷載組合,按工業(yè)
23、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TJ11-78)第22條的規(guī)定進行;安全系數(shù)按該規(guī)范第23條規(guī)定采用。附4條 為進行抗震強度驗算,劃分墻段的方法如下:一、對于橫墻一般取同一軸經(jīng)理上的橫墻為一墻段。如門洞高度超過附7條的限值,或內(nèi)走廊房屋穿過內(nèi)走廊的圈梁或現(xiàn)澆混凝土帶不是按第條規(guī)定的局部加強者,或雖為局部加強者但不符合第條構造規(guī)定時,則取門洞或走廊兩邊的墻體各自為一墻段。附圖2 抗震強度驗算墻段劃分示意圖二、對于外縱墻,選用相鄰兩根構造柱軸線間墻體為一墻段(附圖2a)。三、對于內(nèi)縱墻,一般均以孔洞間墻肢為一墻段(附圖2b)。但當內(nèi)縱墻構造柱軸線間的距離均小于或等于8米時,則選用兩根構造柱軸線間墻體為一墻
24、段,同附圖2a。附5條 地震剪力的分配各樓層地震剪力,按下式計算:各墻段所承受的地震剪力,按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TJ11-78)附錄三多層房屋地震剪力的分配原則求得。橫墻所承受的地震剪力,由該樓層的地震剪力在各橫墻墻段間進行分配求得??v墻所承受的地震剪力,由該樓層的地震剪力按各道縱墻的剛度進行分配。為進行內(nèi)、外縱墻的抗震強度驗算,還需將各道縱墻所承受的地震剪力再分配到各墻段。附6條 帶構造柱墻體抗震強度的驗算按下式進行:N其中
25、160; 式中 Az-墻段折算水平截面面積;Ajz-墻段扣除孔洞啄構造柱截面積后的磚砌體水平截面凈面積;A-墻段仙構造柱水平截面積之和;q-構造柱參加墻體工作系數(shù),當H/B0.5,取q=0.22;當H/B0.5,取q=0.2;G-磚砌體剪切彈性模量,取G=0.3E;Gh-構造柱混凝土的剪切彈性模量,取Gh=0.4Eh。本條所列抗震強度驗算公式,僅
26、適用于兩端設有鋼筋混凝土造柱,且該層上、下均有鋼筋混凝土圈梁的墻段一端有構造柱且該層上、下均有圈梁的墻段,本條規(guī)定同樣適用,但q應乘以0.9。一端或兩端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但該層上部或下部無圈梁的墻段,則作為無構造柱墻段考慮。設置在墻段中的構造柱,當柱每邊有不小于1米寬的墻體時,該柱可按中間柱考慮,q應乘以1.5。在劃分墻段時,可將該柱按軸線劃分成兩半。可以與上、下圈梁和其它柱形成封閉的部分,按兩端有柱的墻段考慮;不能形成封閉的部分,則按一端有柱的墻段考慮。注:(1)沒有基礎圈梁的房層底層,本條所述該層上、下均有鋼筋混凝土圈梁的要求,可放寬為僅該層上部有圈梁;設置在墻段中的構造柱與圈梁和其它構
27、造柱能封閉的要求,可放寬為形成門形。(2)非承重縱橫墻的磚砌體抗剪強度可提高1/3。附7條 帶構造柱墻段的剛度計算可按下式進行:式中 Am-墻體水平截面毛面積;H-所取墻體的高度;'-因剪應力不均勻分布引起的對變形的影響系數(shù),矩形截面取1.2;W-帶構造柱墻體考慮彎曲作用和開孔影響的剛度修正系數(shù),對于一般墻體取:對于孔洞間的墻段,其高度比=H/B大于0.8時?。焊奖?注:寬度不超過50厘米的墻肢在進行墻段剛度計算時可不考慮。開孔影響系數(shù)適用范圍為:1.門洞高度不超過墻高的80%;2.門、窗開洞離墻端不小于50厘米;3.在同一墻段開有兩個門洞且門洞間距離小于50厘米時,門洞間的墻亦作為開
28、孔處理(附圖(3a);4.孔洞的中線偏離墻段中線大于1/4墻寬時,作為開偏孔處理,偏孔時值應乘以0.9(附圖3b);5.開窗時.當窗高大于墻高的50%時,與開門同樣處理;小于墻高的50%,值可乘以1.1;6.一端有構造柱且該層上、下有圈梁的墻段,值應乘以0.9Jz-將構造柱水平截面積Ah按(Eh/E)折算后與磚墻凈截面一起按I字形截面計算的慣性矩;-開孔影響系數(shù),按附表1取值(表中p是孔洞系數(shù),p=Af/Am,Af為墻體水平截面凈面積)。附圖 3 開孔影響計算示意圖C附錄二 本規(guī)程用詞說明一、執(zhí)行本規(guī)程條文時,標嚴格程度的用詞說明如下,以便在執(zhí)行中區(qū)別對待。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作不可的用詞:
29、正面詞一般采用“必須”;反面詞一般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作的用詞:正面詞一般采用“應”;反面詞一般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作的用詞:正面詞一般采用和“宜”或“一般”;反面詞一般采用“不宜”。4.表示一般情況下均應這樣作,但硬性規(guī)定這樣作的困難時,采用“應盡量”。5.表示允許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作的,采用“可”。二、條文中必須指定的標準、規(guī)范或其它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的,其寫法為“按執(zhí)行”或“符合要求”。非必須按指定的標準、規(guī)范或其它規(guī)定執(zhí)行的,其寫法為“參照”。參考資料 計 算 實 例計算實例(I)一、計算資料本工程為六層磚
30、混結構,橫墻承重,樓板及屋蓋均采用裝配式預制板。設計烈度為8度。地基為類場地土。磚為100號,砂漿標號;12層為100號,3層為75號,43層為50號;E=800R,G=0.3E;構造柱的混凝土為200號,Eh=2.6×105kg/cm2,Gh=0.4Eh。建筑物剖面見參圖1,平面見參圖2。參圖1 剖面示意圖及計算簡圖參圖2 首層平面示意圖按本規(guī)程第條簡化方法進行抗震強度驗算。二、構造柱設置房屋總高為H=17.45米。按本規(guī)程第條及表給定的高度限值為13米,現(xiàn)超高4.45米,應根據(jù)第條要求,沿房屋外縱墻每隔4米左右設置構造柱。外墻轉角處的構造柱截面為30×24厘米;配筋41
31、4;其它處的構造柱截面為24×24厘米,配筋412。三、各層地震荷載(一)各層重量:根據(jù)本規(guī)程荷載組合規(guī)定,算得各層重量為(二)底部總剪力:N(三)各層地震荷載:由式算得各層地震荷載為(四)各層地震剪力:四、剪力分配及強度驗算(一)各層抗剪墻剛度:1.橫向墻體橫向墻體的剛度用下式計算:式中(該墻體的高寬比);N(開孔水平截面積/全水平截面積);t為該墻體厚度。計算結果列于參表1。由Ki=mKim得各層橫墻總剛度為2.縱向墻體縱向墻體的剛度計算如參表2:(二)各層橫墻荷載面積:僅驗算軸線、墻體,故只計算:(三)剪力分配及強度驗算1.橫墻(僅驗算軸線、墻體)由式算得各橫墻墻體承受的地震剪
32、力為參表1參表2構造柱沿外墻間隔距離為4米左右,抗震能力提高系數(shù)0的1.15??拐饛姸闰炈憬Y果均列于參表3。軸線、是的墻體實際安全系數(shù)K值均大于2,滿足要求。2.縱墻:僅驗算首層縱墻,根據(jù)本規(guī)程按剛度進行剪力分配得:抗震強度驗算結果列于參表4。-道縱墻實際安全系數(shù)K值均大于2,滿足要求。計算實例()一計算資料本工程同計算例題()。各層砌體強度:12層參表3參表4按本規(guī)程附錄一方法,進行抗震強度驗算。二、構造柱設置同計算例題()三、各層重量(一)各層重量:各層重量同計算例題()。(二)底部總剪力:(三)各層地震荷載:(四)各層地震剪力:(四)、剪力分配及強度驗算(一)各層抗剪墻剛度:1.橫向墻體
33、按規(guī)程附7條計算橫向墻體剛度,結果列于參表5。2.縱向墻體縱向墻體剛度計算列于參表6。(二)各層荷載面積:僅驗算軸線、墻體,故只計算(三)剪力分配及強度驗算:1.橫墻(僅驗算軸線、墻體)按規(guī)程附6條進行抗震強度驗算,結果列于參表7。各層實際安全系數(shù)均大于2,故滿足要求。2.縱墻:僅驗算首層,有首層參表5參表6續(xù)表參表7軸線 、軸線 驗算 - 軸線間墻段分擔的震剪力,此時應將軸線 和軸線承擔的地震剪力,按各墻段剛度進行再分配。各墻段劃分如本規(guī)程附錄一附圖2a所示,取二根構造柱軸線間墻體為一墻段。驗算軸線 上各墻段,應將軸線 承擔的地震剪力按門間墻剛度進行第二次分配。這時墻段取法如本規(guī)程附錄一附圖2b所示。參表8縱墻強度驗算結果列于參表0。驗算墻段的實際安全系數(shù)均大于2,故滿足要求。計算實例()一、計算資料本工程為四層磚混構教學樓,采用裝配式長向預制板,縱墻承重。其層高為3.6米,外墻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經(jīng)營借貸合同范例
- 3.1DNA的結構 課件-高一下學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 中醫(yī)白疕考試試題及答案
- 公務員考試試題政治題及答案
- 2025餐飲服務訂購合同
- 石油技能考試試題及答案
- 6.3細胞的衰老和死亡課件高一上學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 臨汾市合同范例
- 基金專項考試試題及答案
- 書畫培訓合作合同范例
- 偉大的《紅樓夢》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北京大學
- 義務教育質(zhì)量監(jiān)測應急專項預案
- 變更名稱申請書范文
- 24春國家開放大學《地域文化(本)》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河北省2023年中考生物試題(含答案)
- 人教版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五單元《面積》知識點思維導圖及單元鞏固練習(含答案)
- 2024年建設工程承包合同范本(通用)-(帶附加條款)
- 2024年網(wǎng)絡安全攻防知識考試題庫(含答案)
-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運算定律簡便計算200題及答案
- 培養(yǎng)學生關注國家大事的意識
- Goulin 20180519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財務一體化平臺建設系統(tǒng)實施項目-技術部分-v1.0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