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頜面部骨折中的應用_第1頁
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頜面部骨折中的應用_第2頁
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頜面部骨折中的應用_第3頁
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頜面部骨折中的應用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頜面部骨折中的應用                         【摘要】  目的 探討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對頜面部骨折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32例頜面部骨折病人,均以多層螺旋CT于頜面部骨折部位行薄層連續(xù)掃描,運用三維表面重建處理軟件,重建頜面部骨折的三維影像,獲得最佳圖像照片,并進行分析。結果 螺旋CT三維

2、重建成像可清晰地顯示頜面部骨折的部位、骨折線及碎骨片的移位等,并指導臨床手術。結論 螺旋CT的三維成像技術,在影像顯示上有獨特的優(yōu)勢,可直觀地了解頜面部骨折在三維立體空間的實際大小、形態(tài)位置及周圍結構的解剖關系,對頜面部骨折術前制定手術方案和術前、術后對比均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頜面;骨折;體層攝影術,螺旋計算機;三維重建;診斷頜面部骨骼結構復雜,普通X線平片影像重疊,容易發(fā)生漏診誤診,三維CT作為一門新的放射影像技術,在國內外已越來越多地在內科、整形外科和口腔頜面外科等方面得到應用。目前在口腔頜面外科,三維CT已成為臨床確診頜面部骨折的一項有價值的輔助檢測技術。筆者分析

3、了32例頜面部螺旋CT掃描和三維重建的圖像,旨在探討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在頜面部骨折中的應用方法和臨床應用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5年2月2006年5月期間32例頜面部骨折的病人進行檢查,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齡1457歲,平均34.2歲,受傷原因:車禍傷22例,墜落傷8例,砸傷2例,合并顱腦外傷5例。1.2  掃描方法及重建技術  三維CT的完成分為原始圖像采集和圖像后處理兩個階段,使用GE Lightspeed 3.0 System 8層螺旋CT掃描機,圖像矩陣為512×512,掃描范圍從眶上緣

4、至頦下緣。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kV,電流250mA,螺距為1,層厚2.5mm,重建間隔為1.25mm。掃描完成后,傳至GE aw-01工作站進行圖像重建處理。使用的重建方法:表面遮蓋顯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1。利用三維CT的SSD及MPR成像相結合,確診骨折的類型,多角度進行觀察,并將該信息提供給口腔頜面外科醫(yī)生,以此作為術前方案設計的依據。2  結果     本組32例頜面部骨折中,通過螺旋CT掃描三維成像,均能清晰地顯示骨折線

5、影像及骨折移位情況,依檢查結果,其中12例面中部骨折的病例中,6例為上頜骨或顴上頜骨多發(fā)骨折(見圖1),4例為顴骨粉碎性骨折,有2例為陳舊性Lefortil 型骨折伴咬頜系異常(見圖2),經三維CT檢查確定診斷并可觀察到骨折斷端已有骨痂形成,12例下頜骨骨折的病例中,有10例共15處診斷有或伴有髁狀突骨折,其中有2例先經下頜全景片及二維CT未能確診,再行三維CT后確立診斷,并因髁狀突無明顯移位,外科醫(yī)生采取了非手術治療。8例為上下頜骨或顱頜面多發(fā)性粉碎性骨折的病例,有6例急診行頭顱CT檢查排除顱腦損傷等嚴重合并傷的同時,經螺旋CT三維CT掃描確診頜面部骨折,外科醫(yī)生采用沿原開放傷口入路結合附加

6、切口予骨折復位內固定手術。所有需手術的病例術中均證實了術前三維CT的診斷,且骨折線影像與術中所見骨折情況一致,術后三維CT顯示與所有手術部位均獲得了解剖復位或按手術計劃方案固定至理想位置,手術效果滿意。3  討論3.1  螺旋三維CT的優(yōu)越性  采用螺旋CT掃描時,掃描期間床連續(xù)運動,除去了床移動的時間,使閉氣期間的掃描次數(shù)增加,因此掃描時間明顯縮短。掃描時獲得的數(shù)據為連續(xù)性數(shù)據,用較小的層距能產生大量的圖像,因而消除了常規(guī)CT掃描所產生的步差,提高三維(3D)與多平面重建(MPR)的圖像質量,而且還可根據臨床需要提取所需層面的投影數(shù)據,進行圖像重建,無需第二次掃

7、描即可重建任意部位的圖像。                                  對于急診頜面骨骨折患者,常因合并顱骨腦損傷需要進行顱內損傷的CT檢查,若生命征平穩(wěn),同時進行顱底、頜面骨的三維CT掃描,可快速、準確、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損傷情況,且避免了多次X線片檢查需患

8、者配合、反復移動頭頸部、增加患者痛苦的缺點。因此,三維CT對急診頜面部骨折患者也有快速、準確的臨床意義。 圖1  右下頜骨髁狀突、頦   部、左下頜骨角部多發(fā)骨折。(略)     圖2  上頜骨Lefortil 型   骨折,下頜骨骨折。(略)3.2  螺旋CT三維成像在頜面部骨折診治中的應用  面中部骨折是指面中部受外力作用后發(fā)生在上頜骨、顴骨(弓)、眼眶和鼻骨等區(qū)域的骨折,該處解剖結構復雜,X線攝片和MRI檢查雖然能部分顯示面中部骨折,但在全面性和完整性方面存在

9、不足,故只能被視為影像學檢查和診斷的輔助方法2。Kreipke等3認為Lefortil 型骨折,X線平片和二維CT不能很好地顯示骨折線,而三維CT可以精確而直觀地顯示骨折線的走行情況和骨折段的移位情況,同時還能顯示各解剖結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提高了可靠的依據,有助于進行充分的術前準備和制定正確的手術方案。     一般來說,下頜骨骨折通過下頜骨全景片和二維CT檢查,即可得到較滿意的影像資料,做出相應的診斷,但兩者都不能提供直觀的立體影像,尤其是對于復雜的髁狀突骨折,臨床醫(yī)生必需借助解剖知識,結合多層面影像來判斷移位的髁狀突與關節(jié)窩的空間關系,難以做出正確

10、的診斷和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螺旋CT三維重建后,可通過不同軸面的旋轉及多角度、多方面的切割,能使三維重建圖像真實地顯示下頜骨折的部位、范圍、骨質移位情況及周圍結構的毗鄰關系等4,從多角度顯示了髁狀突與關節(jié)窩的空間位置關系,為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螺旋CT三維重建在髁狀突的顯示方面有著獨特的價值5,在行顳下頜關節(jié)區(qū)、下頜骨三維重建時,采用勾畫法刪除頸椎、莖突、枕骨和部分乳突,使顳頜關節(jié)無相鄰骨結構遮擋,更有利于多角度觀察骨折和髁狀突移位情況。     三維CT影像對創(chuàng)傷后的繼發(fā)畸形,尤其是嚴重創(chuàng)傷后復畸形的檢查也具有獨特的價值,可幫助了解骨折部位、范

11、圍、骨折段移位的方向和距離以及周圍組織的空間關系,提示創(chuàng)傷的機制。還可以同時顯示軟、硬組織,清楚地顯示骨折修復過程中的骨痂,有助于評價骨折的愈合過程。對于陳舊性骨折,常常需結合正頜外科技術治療,術前可利用三維重建圖像,與正畸所用參數(shù)及應用軟件結合,對患者進行精確的治療計劃制定以及治療預測。近年來,利用三維影像結合快速原型技術對于個體患者構建三維頭模,既可根據健側框架征恢復傷側骨的框架,進而預制出個性化的異型固定和修復材料,從而恢復面部骨框架的對稱和勻稱;還可在三維頭模上進行模型外科,精確設計手術方案,同時獲得患者術后外形的三維重建信息,提高了手術的可預測性。 【參考文獻】  1 周康榮.螺旋CT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8:12-26.2 邱蔚六,余強,燕山.頜面頸部疾病影像學圖鑒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2-23.3 Kreipke DL,Moss JJ,F(xiàn)ranco JM,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and thin-section tomography in facial trauma J.AJR Am J Roentg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