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落到實處_第1頁
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落到實處_第2頁
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落到實處_第3頁
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落到實處_第4頁
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落到實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落到實處韶關第八中學 陳映雪“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這是時下最流行的 一句話,也是我們語文作文教學中所極力倡導的,然而本人認為能“張揚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理念”固然很好,但不可因此而忽視了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層次,把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落的實處。創(chuàng)新并非“放任自流,文無章法”,而是在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之后,“還學生以心靈的時空,放任學生的心泉流淌”。試想,學生尚不懂得如何觀察生活,又哪來細致入微的感悟呢?學生尚不懂得基本的寫作技巧。又哪來行文的別具一格呢?“行走”尚不穩(wěn)健,又豈能“疾走如飛”?因此,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不能流于形式,必須以學生扎實的基礎為前提。那

2、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寫作能力,使作文訓練落到實處呢?下面,我就如何培育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基本的寫作技能談一點粗淺見解,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改革作文訓練體系,變寫作要點的單項突破為指導觀察和寫作實踐為主,章法指導為輔的綜合訓練。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因此文章要擺脫陳舊的題材有所創(chuàng)新就離不開生活的積累。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除了七彩虹霓,還有烏云滾滾、電閃雷鳴、雨雪紛飛。人性也象多棱鏡,既能折射出真善美,又能折射出假惡丑,有時還會帶點調(diào)和的色彩只要我們學會了如何細致入微地觀察生活,結(jié)合各自的源于心靈深出感受,必能使我們的文章折射出個性的鋒芒。因此我們的作文訓練體系應充分重視學生觀察能力

3、的培養(yǎng)。然而,現(xiàn)行作文寫作體制在教學方法上卻不盡人意,現(xiàn)行初中語文教材把寫作理論分解為一個個空泛的訓練要點,散編于每個單元之中,一個單元訓練一個要點,如:“寫人記事要交代清楚記敘要素”、“寫人記事要注意記敘順序”等。希望一旦這些要點訓練完以后,學生作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實踐證明,這不符合學生作文能力形成的規(guī)律,也不便于老師的實際操作,教材這樣安排作文訓練也就缺乏科學性。學生作文能力不是寫作要點累計相加的結(jié)果,而是在大量的循序漸進的寫作實踐中形成的綜合表達能力。葉圣陶先生說:“寫作系技能,不能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不能空講知識,或以為多講知識既有裨于寫作能力之長進,殊為不切實際之想

4、”。(葉圣陶教育論文集736頁),既然如此,教材就不應該為作文訓練設計知識性要點,而應著眼于對學生寫作實踐的指導。那么如何進行寫作實踐指導呢?我認為教材在作文訓練的編排上應把握三點:一是著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以解決中學生作文“無米下炊”的問題;二是不羅列寫作理論知識,要側(cè)重于寫作實際操作,以解決中學生“理論一大堆、實踐跟不上”的問題,文章是有感而發(fā)的產(chǎn)物,學生觀察力過了關,自然能感受到生活中有觀察不盡的東西,有不少閃光的凡人小事,有寫不完的感受,作文的靈感也就在觀察中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文章也就能水到渠成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堅持把學生引進生活,觀察生活萬象,寫作的源泉就一

5、定會汨汨滔滔長流不息,作文章的激情就不會枯竭,作文教學就會有生機、有活力。那么,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呢?我認為初中語文教材可以這樣來安排作文訓練:初一、初二年級每單元可結(jié)合所學課文,提示一些觀察方法,列舉一些觀察范例,設計一些觀察課題,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實踐。比如:在學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后,可向?qū)W生指出作者之所以把父親爬鐵道買橘子的“背影”寫得如此的成功和感人,是因為作者在觀察時,把父親的動作做了細致的分解:走到鐵道邊,探身下去,穿過鐵道邊,爬上那邊月臺。對“爬上那邊月臺”的動作又再做分解:兩手攀上面,兩腳向上縮,身子向左微傾。在分解之后,再針對每一環(huán)節(jié)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具體的描述,

6、這樣的動作描寫,細膩而又簡練,給人一個過程的動態(tài),能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力去豐富這種形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由此我們可以向?qū)W生介紹這種在觀察中常采用的方法分解法,即把一個場面分解成幾個部分,把人物的行動分解成若干動作??稍倥e一個觀察范例:某球星在球場上的一個漂亮進球,使全場觀眾歡呼若狂。如何真實的再現(xiàn)進球時的場面呢?我們可以把進球的全過程加以分解:接到傳來的球,用腳一顛,球跳過對方球員的頭頂,進球。然后再仔細觀察每個動作的具體情景,最后把這一連串的動作連起來,就成了一段具體的話:“他在中場用胸部熟練地接住同伴傳來的球,習慣地用大腿輕輕一顛,將球巧妙地跳過對方防守隊員的頭頂,然后飛速插上,接著以靈活

7、逼真的假動作一連晃過四名后衛(wèi)的阻擊,最后避開已經(jīng)撲到跟前的守門員,幾乎連人帶球一齊撞進網(wǎng)內(nèi)?!痹诹信e此例后,再設計一個觀察課題:細致觀察并描述球場外球迷們看球時的表情變化或進球時歡呼雀躍的場面。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不但學會了用分解法去觀察周圍的事物,而且還可使寫出的文章更充實更具體,更重要的是為他們將來細致入微地感悟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我想,初一初二若能加強這類觀察訓練,必能有裨于學生的寫作實踐。至于文章的寫法 如何立意、如何選材、如何構(gòu)思等等,可在閱讀教學中同步進行(如下文介紹的“仿寫訓練”),不必另立專題、空洞說教。初三年級在進一步觀察訓練和寫作實踐的基礎上,還須加強寫作技巧的指導和創(chuàng)新思

8、維的訓練。如此使初中作文教學形成以指導觀察和寫作實踐為主,章法指導為輔的訓練體系,完成這一系列的教學任務,就可能使作文教學的被動局面得以改觀;同時,只要訓練扎實,學生步入社會后便會運用一定觀察方法去捕捉生活的寫作素材,然后憑借較強的寫作實踐能力,用自已的筆去反映生活,從而使作文教學顯示出更大的實用價值。二、讀寫結(jié)合,用閱讀去指導寫作,使寫作更有章法從廣義上說,作文指導決不僅僅是指每次作文課上針對具體命題所進行的指導活動,它同時應該體現(xiàn)在平時的講讀教學中,只有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基礎作用,方可優(yōu)化寫作訓練,為有效地促進學生從學習到創(chuàng)作的角色轉(zhuǎn)換,奠定堅實的作文基礎。研讀課文,不僅是為了領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

9、容和表現(xiàn)形式,體會作者觀察、認識、分析事物的角度及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表達感情的特點,更主要的是以此來指導寫作。文章各有其精華,若能加以“仿照”,則必能達事半功倍之成效。也許有人會認為此法束縛了學生的身心,會成為學生作文的桎梏,而本人則認為仿寫實質(zhì)上是把閱讀中所獲得的知識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骨肉的過程,它和我們所提倡的“張揚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理念”并不相悖。模仿不是一個機械、被動、照搬的過程,而是在吃透原文精髓的基礎上認清作者寫作思路,自覺、主動、有側(cè)重點的模仿,是形式和技巧的模仿。模仿正是為了更好的創(chuàng)新。試想:“巧婦”無“米”豈能“成炊”?同樣,寫文章若沒有扎實的寫作基礎,又豈能創(chuàng)新?雖說“文無

10、定法”,但畢竟“文章有法”,仿寫正是為了了解文章的各種章法,以便取長補短,有所創(chuàng)新。事實上,古往今來,以此法獲得成功者,舉不勝舉。如:漢代楊雄以善于模仿出名,其著作太玄經(jīng)模仿易經(jīng),法言模仿論語;而現(xiàn)代作家魯迅的26篇小說就有幾篇是模仿之作,最明顯的是成名作狂人日記;至于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也都是模仿之作。這些事實說明要獲得寫作技能,是離不開模仿的。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欣賞課文時,應同寫作訓練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能從優(yōu)秀的范文中學到寫作的基本技巧,在消化吸收后,靈活地運用到寫作中去,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那么,應該如何進行仿寫訓練呢?仿寫可以是整體構(gòu)思的模仿,也可以是片斷的仿照。如:學習了誰是最可

11、愛的人這篇文章后,可讓學生效仿著寫一篇題為我最尊敬的人的記敘文。誰是最可愛的人以三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xiàn)了志愿軍戰(zhàn)士對敵人刻骨仇恨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對朝鮮人民熱愛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三個事例從三個不同的側(cè)面突出一個主題:志愿軍戰(zhàn)士是最可愛的人。文章在材料的組織上是采用“冰糖葫蘆”式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性的東西明確后,學生寫我最尊敬的人之類的文章也就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了。又如:聽潮一文中這樣描寫大?!昂ㄋ?”時的情景:“海在我們腳下沉吟著,詩人一般,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象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地,輕輕地,象微風拂過琴弦,;象落花飄零在水上。”這段文字是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全面展示“海睡”時的情景。我們可模仿其從多種感覺角度描寫同一事物的方法,寫一個“聽雨”的片斷.可見,模仿不是簡單地教學生依葫蘆畫瓢,寫人們常說的“葫蘆文”而是進行科學的“模仿 創(chuàng)新”訓練,我們在通過仿寫訓練學生安排結(jié)構(gòu)、組織語言的能力的同時,若能結(jié)合學生源于生活的積累、感受,并調(diào)動聯(lián)想、想象, 反復進行構(gòu)思,必能有所創(chuàng)新, 這正是作文訓練的最終目的。當然,仿寫只是在閱讀教學中要融入的寫作訓練之一,象續(xù)寫改寫等遷移寫作訓練, 能擴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 也是培養(yǎ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