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學專題-力學計算題49個_第1頁
高中物理力學專題-力學計算題49個_第2頁
高中物理力學專題-力學計算題49個_第3頁
高中物理力學專題-力學計算題49個_第4頁
高中物理力學專題-力學計算題49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高中物理經(jīng)典題庫高中力學計算題專題演練1.在光滑的水平面內(nèi),一質(zhì)量m=1 k g的質(zhì)點以速度v o = 10 m/ s沿x軸正方向運動,經(jīng) 過原點后受一沿y軸正方向的恒力F=5N作用,直線0A與x軸成37°角,如圖1-70所示,求:圖 1-703 .一平直的傳送帶以速率v=2 m/s勻速運行,在A處把物體輕輕地放到傳送帶上,經(jīng)過時間 t=6s,物體到達B處.A、B相距L= 10m.則 物體在傳送帶上勻加速運動的時間是多少?如果提高傳送帶的運行速率,物體能較快地傳送到B 處.要讓物體以最短的時間從A處傳送到B處,說 明并計算傳送帶的運行速率至少應(yīng)為多大?若使傳送帶的運行速率在此基礎(chǔ)上再

2、增大1倍,則物體從(1)如果質(zhì)點的運動軌跡與直線O A相交于 P點,則質(zhì)點從0點到P點所經(jīng)歷的時間以及P的 坐標;(2)質(zhì)點經(jīng)過P點時的速度.4.如圖1-72所示,火箭內(nèi)平臺上放有測試儀 器,火箭從地面起動后,以加速度g/2豎直向上勻加速運動,升到某一高度時,測試儀器對平臺的 壓力為起動前壓力的17/18,已知地球半徑為R, 求火箭此時離地面的高度.(g為地面附近的重力 加速度)2.如圖1-71甲所示,質(zhì)量為1 k g的物體置 于固定斜面上,對物體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 F, 1 s末后將拉力撤去.物體運動的v -1圖象如 圖1-7 1乙,試求拉力F .圖 1-71圖 1-72A傳送到B的時

3、間又是多少 ?5.如圖1-73所示,質(zhì)量M= 10 kg的木楔ABC靜止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 摩擦因素 呼0.02 .在 木楔的傾角。為30°的斜面上,有一質(zhì)量m= 1.0 kg的物塊由靜止開始沿斜面下滑.當滑行路程s =1 . 4m時,其速度v = 1 . 4m/s .在這過程中 木楔沒有動.求地面對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 向.(重力加速度取8=1 0/m , s 2)7.宇航員在月球上自高h處以初速度v 。水平拋出A圖 1-738.把一個質(zhì)量是2 k g的物塊放在水平面上,用1 2N的水平拉力使物體從靜止開始運動, 物塊與水 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0. 2,物塊運動2秒末撤去拉 力

4、,g取10m/ s2.求(1) 2秒末物塊的即時速度.(2)此后物塊在水平面上還能滑行的最大距離.6.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在正常航線上作水平飛行時,由于突然受到強大垂直氣流的作用,使飛機在10 s內(nèi)高度下降1700m造成眾多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傷害事故,如果只研究飛機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且假定這一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試計算:(1)飛機在豎直方向上產(chǎn)生的加速度多大 ?方向怎樣?(2)乘客所系安全帶必須提供相當于乘客體重多少倍的豎直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脫離座椅?(g 取 10m/ s 2)(3)未系安全帶的乘客,相對于機艙將向什么方向運動?最可能受到傷害的是人體的什么部位?(注:飛機上乘客所系的安全

5、帶是固定連結(jié)在飛機座椅和乘客腰部的較寬的帶子,它使乘客與飛機座椅連為一體)一小球,測出水平射程為L (地面平坦),已知月 球半徑為R,若在月球上發(fā)射一顆月球的衛(wèi)星,它 在月球表面附近環(huán)繞月球運行的周期是多少 ?9.如圖1-74所示,一個人用與水平方向成 8=30° 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個重6= 200 N的箱子勻 速前進,箱子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尸0. 40(g = 1 0m/ s * ).求11 .地球質(zhì)量為M,半徑為R,萬有引力常量為 G ,發(fā)射一顆繞地球表面附近做圓周運動的人造衛(wèi) 星,衛(wèi)星的速度稱為第一宇宙速度.(1)試推導(dǎo)由上述各量表達的第一宇宙速度 的計算式,要求寫出

6、推導(dǎo)依據(jù).力學計算題第5頁(共26頁)圖 1-74£(2)若已知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為v7. 9km/s,地球半徑R= 6. 4X 10”1!1,萬有引 常量G= (2/3) X 10 10N - m 2/k g 2 ,求地劇減量(結(jié)果要求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1)推力F的大小.(2)若人不改變推力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 向變?yōu)樗饺ネ七@個靜止的箱子,推力作用時間t =3. 0s后撤去,箱子最遠運動多長距離 ?圖 1-7510.一網(wǎng)球運動員在離開網(wǎng)的距離為 12m處沿水平方向發(fā)球,發(fā)球高度為2. 4m,網(wǎng)的高度為0. 9m .(1)若網(wǎng)球在網(wǎng)上0. 1m處越過,求網(wǎng)球的初速度.(2)若按

7、上述初速度發(fā)球,求該網(wǎng)球落地點到網(wǎng)的距離.取g = 1 0/ m , s 2 ,不考慮空氣阻力.12 .如圖1-75所示,質(zhì)量2. 0kg的小車放在 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車右端放一質(zhì)量為 1 . 0 k g的 物塊,物塊與小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0. 5,當物 塊與小車同時分別受到水平向左Fi = 6. 0N的拉力和水平向右F 2=9. 0N的拉力,經(jīng)0. 4 s同時 撤去兩力,為使物塊不從小車上滑下,求小車最少 要多長.(g取 10m/s 2)13 .如圖1-7 6所示,帶弧形軌道的小車放在上 表面光滑的靜止浮于水面的船上,車左端被固定在 船上的物體擋住,小車的弧形軌道和水平部分在B 點相切,

8、且A B段光滑,BC段粗糙.現(xiàn)有一個離 車的BC面高為h的木塊由A點自靜止滑下,最終 停在車面上BC段的某處.已知木塊、車、船的質(zhì) 量分別為m 1 = m , m 2=2m, m 3 = 3 m ; 木塊與 車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尸0. 4,水對船的阻力不 計,求木塊在B C面上滑行的距離s是多少?(設(shè)船足夠長)圖 1-7615.如圖1-78所示,長為L= 0. 50m的木板 AB靜止、固定在水平面上,在A B的左端面有一 質(zhì)量為M= 0. 48 k g的小木塊C (可視為質(zhì)點), 現(xiàn)有一質(zhì)量為m= 20 g的子彈以v o=75m/ s的 速度射向小木塊C并留在小木塊中.已知小木塊C 與木板A

9、 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ii= 0.1. (g取1 0m/ s )圖 1-78(1)求小木塊C運動至A B右端面時的速度 大小V 2 .(2)若將木板AB固定在以口 =1 . 0m/ s恒定速度向右運動的小車上(小車質(zhì)量遠大于小木 塊C的質(zhì)量),小木塊C仍放在木板A B的A端, 子彈以v。' = 76 m/ s的速度射向小木塊C并留 在小木塊中,求小木塊C運動至AB右端面的過程 中小車向右運動的距離s .14.如圖1-77所示,一條不可伸長的輕繩長為 L, 一端用手握住,另一端系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 今使手握的一端在水平桌面上做半徑為R、角速度 為3的勻速圓周運動,且使繩始終與半徑R的圓相

10、 切,小球也將在同一水平面內(nèi)做勻速圓周運動,若 人手做功的功率為P,求:16.如圖1-79所示,一質(zhì)量M= 2kg的長木 板B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B的右邊放有豎直擋 板.現(xiàn)有一小物體A (可視為質(zhì)點)質(zhì)量m=1 kg ,以速度v o=6m/s從B的左端水平滑上B, 已知A和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尸0. 2, B與豎直擋 板的碰撞時間極短,且碰撞時無機械能損失.圖 1-77(1)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大小.(2)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所受到的摩擦阻力的 大小.圖 1-79(1)若B的右端距擋板s = 4m,要使A最終 不脫離B ,則木板B的長度至少多長 ?(2)若B的右端距擋板s= 0. 5m,要使A

11、 最終不脫離B ,則木板B的長度至少多長?17.如圖1-80所示,長木板A右邊固定著一個 擋板,包括擋板在內(nèi)的總質(zhì)量為 1. 5M,靜止在光 滑的水平地面上.小木塊B質(zhì)量為M,從A的左端 開始以初速度v 。在A上滑動,滑到右端與擋板發(fā) 生碰撞,已知碰撞過程時間極短,碰后木塊B恰好 滑到A的左端就停止滑動.已知B與A間的動摩擦 因數(shù)為g, B在A板上單程滑行長度為1 .求:19.如圖1-82所示,質(zhì)量m A=10k g的物塊 A與質(zhì)量m B = 2k g的物塊B放在傾角8=30°的光滑斜面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輕質(zhì)彈簧一端與物塊B 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擋板連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 = 400N/

12、m.現(xiàn)給物塊A施加一個平行于斜面向 上的力F,使物塊A沿斜面向上做勻加速運動,已 知力F在前0. 2 s內(nèi)為變力,0. 2 s后為恒力,求 (g 取 10m/s 2)圖 1-80(1)若gl =3v 0 2 /1 60 g,在B與擋板碰 撞后的運動過程中,摩擦力對木板A做正功還是負 功?做多少功?(2)討論A和B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是否有 可能在某一段時間里運動方向是向左的.如果不可 能,說明理由;如果可能,求出發(fā)生這種情況的條 件.圖 1-82(1)力F的最大值與最小值;(2)力F由最小值達到最大值的過程中,物 塊A所增加的重力勢能.圖 1-8318.在某市區(qū)內(nèi),一輛小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 以速

13、度V A向東勻速行駛,一位觀光游客正由南向 北從班馬線上橫過馬路.汽車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有危險(游客正在D處)經(jīng)0. 7 s作出反應(yīng),緊急剎車, 但仍將正步行至B處的游客撞傷,該汽車最終在C 處停下.為了清晰了解事故現(xiàn)場.現(xiàn)以圖 1-81示 之:為了判斷汽車司機是否超速行駛,警方派一警 車以法定最高速度v m = 14. 0m/s行駛在同一馬 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車的起始制動點A緊急剎 車,經(jīng)31 . 5m后停下來.在事故現(xiàn)場測得 AB = 17. 5m、BC =14. 0m、BD=2. 6m.問該肇事汽車的初速度v a是多大?游客橫過馬路的速度大小 ?( g取10 m / s20.如圖1-83所

14、示,滑塊A、B的質(zhì)量分別 為mi與m2, m 1 < m 2 ,由輕質(zhì)彈簧相連接,置于 水平的氣墊導(dǎo)軌上.用一輕繩把兩滑塊拉至最近, 使彈簧處于最大壓縮狀態(tài)后綁緊.兩滑塊一起以恒 定的速度v。向右滑動.突然,輕繩斷開.當彈簧 伸長至本身的自然長度時,滑塊A的速度正好為 零.問在以后的運動過程中,滑塊B是否會有速度 等于零的時刻?試通過定量分析,證明你的結(jié)論.高中物理經(jīng)典題庫21.如圖1-84所示,表面粗糙的圓盤以恒定 角速度3勻速轉(zhuǎn)動,質(zhì)量為m的物體與轉(zhuǎn)軸間系有 一輕質(zhì)彈簧,已知彈簧的原長大于圓盤半徑.彈簧 的勁度系數(shù)為k,物體在距轉(zhuǎn)軸R處恰好能隨圓盤 一起轉(zhuǎn)動而無相對滑動,現(xiàn)將物體沿半

15、徑方向移動 一小段距離,若移動后,物體仍能與圓盤一起轉(zhuǎn)動, 且保持相對靜止,則需要的條件是什么?23 . 一質(zhì)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其加速度為a , 某時刻通過A點,經(jīng)時間T通過B點,發(fā)生的位移 為s 1,再經(jīng)過時間T通過C點, 又經(jīng)過第三個時間 T通過D點,在第三個時間T內(nèi)發(fā)生的位移為s3,試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證明:a = ( s3 s J/2T2.力學計算題第6頁(共26頁)圖 1-8424.小車拖著紙帶做直線運動,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了一系列的點.如何根據(jù)紙帶上的點證22.設(shè)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作勻速圓周運動, 根據(jù)萬有引力定律、牛頓運動定律及周期的概念, 論述人造地球衛(wèi)星隨著軌道半

16、徑的增加,它的線速 度變小,周期變大.明小車在做勻變速運動?說出判斷依據(jù)并作出相 應(yīng)的證明.高中物理經(jīng)典題庫25.如圖180所示,質(zhì)量為1kg的小物塊 以5m/s的初速度滑上一塊原來靜止在水平面上 的木板,木板的質(zhì)量為 4kg.經(jīng)過時間2s以后, 物塊從木板的另一端以1m/s相對地的速度滑 出,在這一過程中木板的位移為0.5 m,求木板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7.如圖1 82所示,A、B兩個物體靠在一 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為ma=3k g、m B=6k g,今用水平力F a推A,用水平 力Fb拉B, F a和F b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是F a = 9 -2 t (N) , F B

17、 =3 + 2 t (N).求從 t= 0 到 A、B脫離,它們的位移是多少?力學計算題第8頁(共26頁)圖 1 80 圖 181圖 18326.如圖1 81所示,在光滑地面上并排放兩 個相同的木塊,長度皆為1 =1.00 m,在左邊木塊的最左端放一小金屬塊,它的質(zhì)量等于一個木塊的 質(zhì)量,開始小金屬塊以初速度v0=2.00 m/ s向右滑動,金屬塊與木塊之間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g =0.10, g取10m/s 2,求:木塊的最后速度.28.如圖183所示,木塊A、B靠攏置于光 滑的水平地面上.A、B的質(zhì)量分別是 2 kg、3 k g , A的長度是 0.5 m ,另一質(zhì)量是1 k g、可 視為質(zhì)點的

18、滑塊C以速度v 0= 3 m/ s沿水平方向 滑到A上,C與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相等,已 知C由A滑向B的速度是丫 =2m/s ,求:(1) C與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 C在B上相對B滑行多大距離?(3) C在B上滑行過程中,B滑行了多遠?(4) C在A、B上共滑行了多長時間?29 .如圖1 84所示,一質(zhì)量為m的滑塊能在 傾角為9的斜面上以a = ( g s i n 9 ) /2勻加 速下滑,若用一水平推力F作用于滑塊,使之能靜 止在斜面上.求推力F的大小.31.如圖186所示,一質(zhì)量為 500 kg的木 箱放在質(zhì)量為2000 kg的平板車的后部,木箱到駕 駛室的距離1= 1.6

19、m,已知木箱與車板間的動摩 擦因數(shù)v = 0.484 ,平板車在運動過程中所受阻力 是車和箱總重的0.20倍,平板車以v 0=22.0 m/ s恒定速度行駛,突然駕駛員剎車使車做勻減速運 動,為使木箱不撞擊駕駛室.g取1m/s 2,試求:(1)從剎車開始到平板車完全停止至少要經(jīng) 過多長時間.(2)駕駛員剎車時的制動力不能超過多大.圖 1 86圖 1 8730.如圖1 85所示,A B和CD為兩個對稱 斜面,其上部足夠長,下部分分別與一個光滑的圓 弧面的兩端相切,圓弧圓心角為120。,半徑R =2.0 m , 一個質(zhì)量為m= 1 k g的物體在離弧高度為 h = 3.0 m處,以初速度4.0 m

20、/s沿斜面運動,若 物體與兩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u = 0.2 ,重力加速度 g = 10m/ s 2,則(1)物體在斜面上(不包括圓弧部分)走過 路程的最大值為多少?(2)試描述物體最終的運動情況.(3)物體對圓弧最低點的最大壓力和最小壓32 .如圖187所示,1、2兩木塊用繃直的細 繩連接,放在水平面上,其質(zhì)量分別為m1=1.0 kg、m 2=2.0 k g,它們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均為g = 0.10 .在t = 0時開始用向右的水平拉力 F = 6.0 N拉木塊2和木塊1同時開始運動,過一 段時間細繩斷開,到t = 6.0 s時1、2兩木塊相距 s = 22.0 m (細繩長度可忽略

21、),木塊 1早已停 止.求此時木塊2的動能.(g取10m/ s 2)力分別為多少?高中物理經(jīng)典題庫33 .如圖188甲所示,質(zhì)量為M、L = 1.0 m、右端帶有豎直擋板的木板B靜止在光滑水平面 上,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木塊(可視為質(zhì)點)A以水 平速度v 0=4.0 m/s滑上B的左端,之后與右端 擋板碰撞,最后恰好滑到木板B的左端,已知M/ m = 3,并設(shè)A與擋板碰撞時無機械能損失,碰撞 時間可以忽略不計,g取 10m/s 2.求(1) A、B最后速度;(2)木塊A與木板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3)木塊A與木板B相碰前后木板B的速度, 再在圖1 88乙所給坐標中畫出此過程中B相對地 的v t圖線

22、.35.如圖190所示,ABC是光滑半圓形軌 道,其直徑AOC處于豎直方向,長為 0.8 m.半 徑0B處于水平方向.質(zhì)量為m的小球自A點以初 速度v水平射入,求:(1)欲使小球沿軌道運動, 其水平初速度v的最小值是多少? (2)若小球的水平初速度v小于(1)中的最小值,小球有無可 能經(jīng)過B點?若能,求出水平初速度大小滿足的條 件,若不能,請說明理由.(g取 10m/s2,小 球和軌道相碰時無能量損失而不反彈)力學計算題第12頁(共26頁)34.兩個物體質(zhì)量分別為m 1和m2, m 1原來靜 止,m2以速度v 0向右運動,如圖189所示,它 們同時開始受到大小相等、方向與v 0相同的恒力F 的

23、作用,它們能不能在某一時刻達到相同的速度? 說明判斷的理由.36.試證明太空中任何天體表面附近衛(wèi)星的運 動周期與該天體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圖 189 圖 1 90 圖 1 9137.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質(zhì)量為0.2 k g的小球,以5.0 m / s的速度向前運動,與一個質(zhì)量為0.3 k g的靜止的木塊發(fā)生碰撞,假設(shè)碰撞后木塊 的速度為4.2 m/s ,試論證這種假設(shè)是否合理.39. 一質(zhì)量M= 2kg的長木板B靜止于光滑 水平面上,B的右端離豎直擋板0.5 m,現(xiàn)有一小物體A (可視為質(zhì)點)質(zhì)量m= 1kg,以一定速 度v 0從B的左端水平滑上B , 如圖192所示,已 知A和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24、 = 0.2, B與豎直擋板的碰撞時間極短,且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變.若 v 0=2m/ s ,要使A最終不脫離B,則木板B的 長度至少多長?若v 0=4m/s ,要使A最終不 脫離B,則木板B又至少有多長?(g取10m/sI圖 1 92圖 1 9338.如圖1 91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 停著 一輛玩具汽車,小車上的平臺A是粗糙的,并靠在 光滑的水平桌面旁,現(xiàn)有一質(zhì)量為m的小物體C以 速度v 0沿水平桌面自左向右運動,滑過平臺A后, 恰能落在小車底面的前端B處,并粘合在一起,已 知小車的質(zhì)量為M,平臺A離車底平面的高度OA =11,又08=5,求:(1)物體C剛離開平臺 時,小車獲得的速度;(

25、2)物體與小車相互作用 的過程中,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40 .在光滑水平面上靜置有質(zhì)量均為m的木板 AB和滑塊CD,木板AB上表面粗糙,動摩擦因 數(shù)為滑塊CD上表面為光滑的 1/4圓弧,它 們緊靠在一起,如圖193所示.一可視為質(zhì)點的 物塊P質(zhì)量也為m,它從木板AB右端以初速v0滑入,過B點時速度為v 。/2,后又滑上滑塊,最 終恰好滑到最高點C處,求:(1)物塊滑到B處 時,木板的速度v ab; (2)木板的長度L; ( 3) 物塊滑到C處時滑塊C D的動能.41 .一平直長木板C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今有兩小物塊A和B分別以 2 V 0和v 0的初速度沿同 一直線從長木板C兩端相向水平地滑上長

26、木板,如 圖1 94所示.設(shè)A、B兩小物塊與長木板C間的 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A、B、C三者質(zhì)量相等. 若A、B兩小物塊不發(fā)生碰撞,則由開始滑上C到 靜止在C上止,B通過的總路程是多大?經(jīng)過的時 間多長?為使A、B兩小物塊不發(fā)生碰撞,長木 板C的長度至少多大?43 .如圖196所示,A 0B是光滑水平軌道, BC是半徑為R的光滑1/4圓弧軌道,兩軌道恰 好相切.質(zhì)量為 M的小木塊靜止在0點,一質(zhì)量為 子的小子彈以某一初速度水平向右射入小木塊內(nèi), 并留在其中和小木塊一起運動,恰能到達圓弧最局 點C (小木塊和子彈均可看成質(zhì)點).問:(1)子彈入射前的速度? ( 2)若每當小木塊返回或停 止在0點時,立

27、即有相同的子彈射入小木塊,并留 在其中,則當?shù)?顆子彈射入小木塊后,小木塊沿 圓弧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為多少?圖 1 96 圖 19742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停放著一輛質(zhì)量為M的 小車,質(zhì)量為m的物體與一輕彈簧固定相連,彈簧 的另一端與小車左端固定連接,將彈簧壓縮后用細 線將m栓住,m靜止在小車上的A點,如圖 195 所示.設(shè)m與M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g, 0點為彈簧 原長位置,將細線燒斷后,m、M開始運動.(1)當物體m位于0點左側(cè)還是右側(cè),物體m的速度最 大?簡要說明理由.(2)若物體m達到最大速度 V1時,物體m已相對小車移動了距離s . 求此時M 的速度v 2和這一過程中彈簧釋放的彈性勢能E

28、 P?(3)判斷m與M的最終運動狀態(tài)是靜止、勻速運 動還是相對往復(fù)運動?并簡要說明理由.44.如圖197所示,一輛質(zhì)量m= 2kg的 平板車左端放有質(zhì)量M= 3k g的小滑塊,滑塊與 平板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g = 0.4 .開始時平板車和 滑塊共同以v 0=2m/ 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 右運動,并與豎直墻壁發(fā)生碰撞,設(shè)碰撞時間極短 且碰撞后平板車速度大小保持不變,但方向與原來 相反,平板車足夠長,以至滑塊不會滑到平板車右 端.(取8=10m/s 2)求:(1)平板車第一次 與墻壁碰撞后向左運動的最大距離.(2)平板車第二次與墻壁碰撞前瞬間的速度v . (3)為使滑塊始終不會從平板車右端滑下

29、,平板車至少多長?(M可當作質(zhì)點處理)45 .如圖198所示,質(zhì)量為0.3 k g的小車 靜止在光滑軌道上,在它的下面掛一個質(zhì)量為0.1k g的小球B,車旁有一支架被固定在軌道上,支 架上0點懸掛一個質(zhì)量仍為 0.1 k g的小球A,兩 球的球心至懸掛點的距離均為0.2 m.當兩球靜止時剛好相切,兩球心位于同一水平線上,兩條懸線 豎直并相互平行.若將A球向左拉到圖中的虛線所 示的位置后從靜止釋放,與B球發(fā)生碰撞,如果碰 撞過程中無機械能損失,求碰撞后B球上升的最大 高度和小車所能獲得的最大速度.47 .如圖1100所示,一個框架質(zhì)量m 1 = 200 g ,通過定滑輪用繩子掛在輕彈簧的一端,彈

30、簧的 另一端固定在墻上,當系統(tǒng)靜止時,彈簧伸長了 10 c m ,另有一粘性物體質(zhì)量m 2=200 g ,從距框架 底板H= 30cm 的上方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并 用很短時間粘在底板上.g取10m/s 2,設(shè)彈簧右端一直沒有碰到滑輪,不計滑輪摩擦,求框架向 下移動的最大距離h多大?圖 1 100 圖 1 101 圖 1 102圖 1 98 圖 1 9948.如圖1 10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有兩個質(zhì)量都是 M的小車A和B,兩車之間用輕質(zhì) 彈簧相連,它們以共同的速度v 。向右運動,另有一 質(zhì)量為m = M/ 2的粘性物體,從高處自由落下, 正好落在A車上,并與之粘合在一起,求這以后的 運

31、動過程中,彈簧獲得的最大彈性勢能E.46 .如圖1 99所示,一條不可伸縮的輕繩長為1 , 一端用手握著,另一端系一個小球,今使手 握的一端在水平桌面上做半徑為r、 角速度為3的 勻速圓周運動,且使繩始終與半徑為r的圓相切, 小球也將在同一水平面內(nèi)做勻速圓周運動.若人手 提供的功率恒為P,求:(1)小球做圓周運動的 線速度大??;(2)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所受到的摩 擦阻力的大小.49. 一輕彈簧直立在地面上, 其勁度系數(shù)為k= 400N/m,在彈簧的上端與盒子A連接在一起, 盒子內(nèi)裝物體B, B的上下表面恰與盒子接觸,如圖1 一 102所小,A和B的質(zhì)量m A = mB = 1kg, g = 10

32、m/s 2,不計阻力,先將A向上抬高使彈簧 伸長5 c m后從靜止釋放,A和B一起做上下方向 的簡諧運動,已知彈簧的彈性勢能決定于彈簧的形變大小.(1)試求A的振幅;(2)試求B的最大 速率;(3)試求在最高點和最低點A對B的作用 力.高中物理經(jīng)典題庫參考解題過程與答案力學計算題第24頁(共26頁)1 .解:設(shè)經(jīng)過時間t,物體到達P點(1) xp=vot, yp=(1/2) (F/m)t 2, x p/y p = c t g 37° ,聯(lián)解得t = 3s, x = 30 m, y=22.5m,坐標(30 m, 22. 5m)(2) vy=(F/m) t= 15m /s,v =4y=5

33、 133 m/ s,t g a= v y/ v 0=15/10 = 3/2,:a= a r c t g ( 3/ 2) , a 為 v 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傳送帶速度再增大1倍,物體仍做加速度為1m/ s 2的勻加速運動,從A至B的傳送時間為 2 J5 m / s .4 .解:啟動前N 1 = m g ,升到某高度時N2= (17/18) N1=(17/18) mg,對測試儀Nzmg' =ma=m (g/2), g' = ( 8/18) g= ( 4/9) g, GmM/R 2= m g , GmM/ (R+h)2 =mg1,解得:h = ( 1/2) R.2.解:在01 s內(nèi),

34、由v - t圖象,知a 1 = 12m/ s 2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 pm geos 。一 mgs in 0= m a i ,在02s內(nèi),由v - t圖象,知a 2 = 6m/s 因為此時物體具有斜向上的初速度,故由牛頓第二 定律,得一 gm geos 0 m g s in 0= m a 2 ,式代入式,得F=18N.5 .解:由勻加速運動的公式v * = v o2 + 2 a s得物塊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為a = v 2/2s = 1. 42/ (2X1. 4) =0. 7m-2S ,由于 a<gsin 0=5m s 2 ,可知物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圖33.解:在傳送帶的運行速率較小

35、、傳送時間較長3杵=怦=2痣2) = 0. 61 N.此力的方向與圖中所設(shè)的一致(由指向)Vmin = a t 2=1X2 /5 m/ s = 2 5 m/時,物體從A到B需經(jīng)歷勻加速運動和勻速運動兩個過程,設(shè)物體勻加速運動的時間為t1,則(v/2) ti + v (t t i)=L, 所以 ti = 2(vtL) / v= ( 2X (2X6 10)/2) s = 2 s .為使物體從A至B所用時間最短,物體必須始終處 于加速狀態(tài),由于物體與傳送帶之間的滑動摩擦力 不變,所以其加速度也不變.而 a = v/t= 1 m/s2.設(shè)物體從A至B所用最短的時間為t 2, 則(1/2) a t 22

36、 = L,分析物塊受力,它受 3個力,如圖3.對于沿 斜面的方向和垂直于斜面的方向,由牛頓定律有mgs in 。- fi=ma,mgeos 0 N i=0,分析木楔受力,它受 5個力作用,如圖3所 示.對于水平方向,由牛頓定律有fa+ficos 。一 Nisin 0= 0,由此可解得地面的作用于木楔的摩擦力f 2= m g c o s 8 sin 0 (mgs i n 0ma) cos 8=macos 0=1X0. 7X/6 .解:(1)飛機原先是水平飛行的,由于垂直氣 流的作用,飛機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可看成初速度 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h = ( 1/2) a t7 ,得 a = 2 h

37、 / t 2 ,代入 h = 1700m , t = 10 s, 得a= (2X1700/ 102) (m/s 2) = 34m/ s 2 ,方向豎直向下.(2)飛機在向下做加速運動的過程中,若乘 客已系好安全帶,使機上乘客產(chǎn)生加速度的力是向 下重力和安全帶拉力的合力.設(shè)乘客質(zhì)量為m,安 全帶提供的豎直向下拉力為F,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 F + m g = m a, 得安全帶拉力F = m (a g) = m (3410) N = 24 m (N), 安全帶提供的拉力相當于乘客體重的倍數(shù)n = F/ mg= 24 mN/m,10N =2.4 (倍).(3)若乘客未系安全帶,飛機向下的加速度 為34

38、 m/s人向下加速度為 10m/s 2,飛機 向下的加速度大于人的加速度,所以人對飛機將向 上運動,會使頭部受到嚴重傷害.9, 聯(lián)立以上三式代數(shù)據(jù),得F=1. 2X 10 2N.(2)若水平用力推箱子時,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F合=m a ,則有F gN = m a , N = G , 聯(lián)立解得 a = 2. 0m/ s 2 .v = a t = 2. 0X3. 0m/ s = 6. 0m/ s ,s = (1/2) at 2= (1/2) X2. 0X3. 02 m/ s = 9 . 0m ,推力停止作用后a' = f/m= 4. 0m/ s2 (方向向左),s' = v 2/2

39、a' = 4. 5m,貝1J $總=$十S' = 13. 5m.10.解:根據(jù)題中說明,該運動員發(fā)球后,網(wǎng)球做 平拋運動.以v表示初速度,H表示網(wǎng)球開始運動 時離地面的高度(即發(fā)球高度),s表示網(wǎng)球開始運動時與網(wǎng)的水平距離(即運動員離開網(wǎng)的距 離),t 1表示網(wǎng)球通過網(wǎng)上的時刻,h表示網(wǎng)球 通過網(wǎng)上時離地面的高度,由平拋運動規(guī)律得到si = vt 1 , Hh = ( 1/2) g t i2 ,7 .解:設(shè)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g ,根據(jù)平拋運動規(guī)律,有h= ( 1/2) g t 2 ,水平射程為L = v。t ,聯(lián)立得2 = 2 h v o2 / L 2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40、m g = m ( 2tc/T)2r,聯(lián)立得 T= ( tcL/v oh)消去 t '得 v = '- Q)m/s, v -23m/ s .以t 2表示網(wǎng)球落地的時刻,S 2表示網(wǎng)球開始 運動的地點與落地點的水平距離,s表示網(wǎng)球落地 點與網(wǎng)的水平距離,由平拋運動規(guī)律得到H=(1/2) g t 2 2 , S2=Vt2,網(wǎng)球落地點到網(wǎng)的距離9.解:(1)用力斜向下推時,箱子勻速運動,則有Feos 0= f , f = pN, N=G+F s i nGMm/R 2 = mv ?/R 得 v =(2)由(1)得:M=v 2r/G = = 6. 0X 10 24 k g .8 .解:前

41、 2 秒內(nèi),有 F f=ma i , f = gN, N= m g ,則ai=(F Ring) /m= 4m /s 2 , Vt = a i t = 8m/ s , 撤去 F 以后 a2=f/m=2m/s, s=v /2 a 2 = 16m .11 .解:(1)設(shè)衛(wèi)星質(zhì)量為m,它在地球附近做 圓周運動,半徑可取為地球半徑R, 運動速度為v, 有12 .解:對物塊:F 1 gm g = m a i ,6-0. 5X 1X10= 1 - a i , a i = 1 . 0m/ s 2,s = ( 1/2) a 1 t 2= (1/2) X 1X0. 42 =0. 08 m,Vi = a i t=1

42、X0. 4 = 0. 4m /s,對小車:F 2 gm g = M a 2 ,9-0. 5X1X10= 2a2, a 2=2. 0m/ s 2,s 2 = ( 1/2) a 2 t 2= ( 1/2) X2X0. 42 =0 . 16m ,v 2 = a 2 t =2X0. 4 = 0. 8m/ s ,撤去兩力后,動量守恒,有M v 2 m v i=(M + m) v ,v = 0. 4m/ s (向右),( (1/2) m v i2+ (1/2) Mv 22) (1/22) (m + M) v = gm g s 3 ,s 3 = 0. 096m ,; l = s i + s 2 + s 3=

43、0. 336 m .由功率公式得 P=Fv=F13R,:F = P/ 3R.圖4研究小球的受力情況如圖 4所示,因為小球做 勻速圓周運動,所以切向合力為零,即F s i n 0= f , 其中 s i n 9=R/聯(lián)立解得f = P/ 342R2】繼續(xù)向左勻速運動,木2向右運動,對木塊和車13 .解:設(shè)木塊到B時速度為v。,車與船的速度為V 1,對木塊、車、船系統(tǒng),有m 1 g h = (m i v o2/2)+(1!12+1113)v 12),mivo= (m 2+1113) v 1 , 解得 v0 = 5i史,15木塊到B后,船以 塊和車最終以共同速度 系統(tǒng),有mivo m2vi = (m

44、 i+m2) V2, gm 1 g s = (mivo 2/2) + ( m 2Vl 2/ 2)14 .解:(1)小球的角速度與手轉(zhuǎn)動的角速度必 定相等均為3 .設(shè)小球做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 ,線速度為v .由幾何關(guān)系得r = J|_2 R2 , v3 -r ,解得v = 3 4c R-.(2)設(shè)手對繩的拉力為F,手的線速度為v,15 .解:1 1)用v 1表小子彈射入木塊C后兩者的 共同速度,由于子彈射入木塊C時間極短,系統(tǒng)動 量守恒,有m v o = ( m + M) v i ,; v i = m v o/ (m + M) = 3m/ s ,子彈和木塊C在AB木板上滑動,由動能定理得:(1/

45、2) (m + M) v 22 - (1/2) (m + M) v 12 = g ( m + M) g L ,解得 v 2 = "V 2_gL = 2 V2 m / s .(2)用v'表示子彈射入木塊C后兩者的共同速度,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 v。 +M u = (m + M) v 1 ',解得 v 1 ' = 4m/ s .木塊C及子彈在A B木板表面上做勻減速運動 a= gg.設(shè)木塊C和子彈滑至A B板右端的 時間為t ,則木塊C和子彈的位移s1= v 1 ' t (1/2) a t 2,由于m車)(m + M),故小車及木塊AB仍做勻速直線運動,

46、小車及木板A B的位移s = ut ,由圖5可知:s 1 = s + L ,聯(lián)立以上四式并代入數(shù)據(jù)得:t 2-6 t + 1 = 0,解得:t= (3- 2 72) s, (t= (3 + 272)合不合題意舍去),(11)s=u t = 0. 18 m.16.解:(1)設(shè)A滑上B后達到共同速度前并未 碰到檔板,則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得它們的共同速度 為v ,有圖5m v o= (M+ m) v,解得 v =2 m / s ,在這一過程中,B的位移為S 13=丫132/2213且213=;_1 mg/M,解得 s b=Mv 2/2 Ring =2X2 2 / 2X0. 2X 1X10= 2m.設(shè)這

47、一過程中,A、B的相對位移為s 1 ,根 據(jù)系統(tǒng)的動能定理,得Rings 1 = (1/2) m v o 2 (1/2) (M + m) v 2,解得 s i = 6m .當s = 4m時,A、B達到共同速度v= 2m/s后再勻速向前運動 2m碰到擋板,B碰到豎直擋 板后,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得A、B最后相對靜止時 的速度為v ',則Mvmv= (M+ m) v', 解得 v ' = ( 2/3) m / s .在這一過程中,A、B的相對位移為s 2,根 據(jù)系統(tǒng)的動能定理,得 2 ,一 ,Rings 2 = (1/2) (M+ m) v -(1/2) (M+ m) v &#

48、39;2,解得 s 2 = 2. 67m.因此,A、B最終不脫離的木板最小長度為s1 + s 2 = 8. 67 m(2)因B離豎直檔板的距離s =0 . 5m< 2m ,所以碰到檔板時,A、B未達到相對靜止,此時B 的速度v b為v b 2= 2 a b s = (2vmg/M) s,解得 v b =1 m/ s ,設(shè)此時A的速度為v A,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 得m v o=Mv B + m v A ,解得 v A = 4m/s , 設(shè)在這一過程中,A、B發(fā)生的相對位移為s ,根據(jù)動能定理得:gm g s i ' = (1/2) m v 0 2 ( (1/2) mv a2+(1/

49、2) Mv b2), 解得 s i ' = 4. 5m.B碰撞擋板后,A、B最終達到向右的相同速度v,根據(jù)動能定理得m v aMv b = (M+ m) v ,解得 v = ( 2/ 3) m/ s .在這一過程中,A、B發(fā)生的相對位移s2'為gm gs 2' = (1/2) ihva2 +(1/2) (M+ m) v 2,解得 s 2 ' = ( 25/6) m .B再次碰到擋板后,A、B最終以相同的速度v '向左共同運動,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得Mvmv = (M+ m) v',解得 v '=(2/ 9) m / s .在這一過程中,A、

50、B發(fā)生的相對位移s3'為:gm g s 3' = (1/2) (M+ m) v 2-(1/2 )(M+ m) v '2,解得s 3, = ( 8/27) m.因此,為使A不從B上脫落,B的最小長度為s i ' + s 2' + s 3' =8. 96 m.17 .解:(1) B與A碰撞后,B相對于A向左運 動,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A的運動方向向右, 故摩擦力作負功.設(shè)B與A碰撞后的瞬間A的速度 為v - B的速度為v 2, A、B相對靜止后的共同 速度為v,整個過程中A、 B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 有M v o = (M+ 1, 5M) v ,

51、v = 2 V o/5.碰撞后直至相對靜止的過程中,系統(tǒng)動量守恒,機械能的減少量等于系統(tǒng)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即M v 2 + 1. 5Mvi=2. 5Mv, (1/2) X1. 5Mv/十(1/2) Mv 22 ( 1 /2) X2. 5M v 2 = M tig 1 ,可解出 v i = (1/2) v。(另一解 v i= (3/10) v。因小于v而舍去)這段過程中,A克服摩擦力做功W= ( 1/2) X1. 5Mv i2- (1/2) X1. 5 Mv 2= ( 27/400) Mv(0. 068 M v J).(2) A在運動過程中不可能向左運動,因為在B未與A碰撞之前,A受到的摩擦力

52、方向向右, 做加速運動,碰撞之后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做減速運動,直到最后,速度仍向右,因此不可能 向左運動.B在碰撞之后,有可能向左運動,即v 2<0.先計算當V 2=0時滿足的條件,由式,得v 1 = (2vo/3) (2vz/3),當 v 2=0 時,v 1 = 2 v。/ 3,代入式,得(1/2) X1. 5M4v°2/9) ( ( 1/2) X2. 5M4 V 0 2/25) =M gg 1 , 解得ig 1 = 2v。2/15.B在某段時間內(nèi)向左運動的條件之一是g1<2V 0 2/15 g .另一方面,整個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一定大于 或等于系統(tǒng)克服摩擦力做

53、的功,即(1/2) Mv(1/2) 2. 5M (2v0/5) 2>2M gg 1 ,解出另一個條件是 (11 0 3V o2/20g, 最后得出B在某段時間內(nèi)向左運動的條件是 2V 02/15g< 口 03V 02/20 g .18.解:(1)以警車為研究對象,由動能定理.2一 gm g , s = ( 1/2) mv (1/2) mvo 2將 v o = 14. 0m /s, s = 14.0m, v=0 代 入,得jig = 7 . 0m/ s 2,因為警車行駛條件與肇事汽車相同,所以肇事汽車的初速度v a =2 g AC =21m/s .(2)肇事汽車在出事點B的速度v b

54、 = d2 g AC = 14m/ s ,肇事汽車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V= (v a+v b) /2= (21+14) /2 = 17. 5 m/ s .肇事汽車通過AB段的時間tz=AB/ v = (31. 5-14. 0) /17. 5 = 1 s .游客橫過馬路的速度VA=BD/(t x + t 2)= (2.6/ (1 + 0.7) m / s = 1. 53 m / s.19 .解:(1)開始A、B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有kx o (m a + m b ) g s i n 30° = 0,設(shè)施加F時,前一段時間A、B一起向上做勻 加速運動,加速度為a, t= 0. 2 s, A、B間相 互作用力為零,對B有:k x m b g s i n 300 = m b a ,x xo=(1/2) at2,解、得:a = 5ms 2, x°=0. 05 m, x=0. 15m, 初始時刻F最小Fm= (iha + ibb) a=60N.t = 0 . 2 s時,F(xiàn)最大F max m a g s i n 300 = m a a ,F max = m a (gs in 30° + a ) = 100 N,(2) AEPA=mAg Ah=m Ag (x x 0) s i 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