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九年級化學總復習導學案身邊化學物質(zhì)第2課時 a專題2d氧氣和空氣 二【學習目的】4能初步運用簡單的裝置、方法進展實驗室制取和搜集氧氣,能跟許多物質(zhì)碳、硫、磷、鐵、蠟燭、氫氣、甲烷、一氧化碳等發(fā)生氧化。5能利用簡單實驗方法區(qū)分空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靖字R過關】3氧氣的制法1工業(yè)制法:工業(yè)上利用液態(tài)氮和液態(tài)氧的 不同,采用別離液態(tài)空氣法制氧氣。這一過程為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2實驗室制法:反響物是固體且需加熱的,發(fā)生裝置應選 ,反響物中有液體且不需加熱的發(fā)生裝置選 。 搜集密度大于空氣的氣體選 ,搜集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響的氣體選 。baF用F裝置搜集密度大于空氣的氣體,氣體應從 端通
2、入。abH用H裝置來搜集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響的氣體應從 端通入。4空氣的污染與防治1空氣污染來源:主要來自于_的燃燒和_的排放。2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和臭氧等,其中_會導致酸雨的形成。3防治污染的措施:制定環(huán)境保護法律,加強大氣質(zhì)量監(jiān)測;控制污染源,減少廢氣的排放;提倡使用清潔能源;植樹造林和種草等。【考點與題型】考點4:空氣的污染與保護點撥:造成空氣污染的因素是有害氣體和煙塵;空氣的污染途徑是工廠廢氣的排放,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汽車尾氣的排放;主要的有害氣體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這些氣體主要來自于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注
3、意:目前,二氧化碳還不是空氣污染物,一般在選擇題中出現(xiàn),和水的污染以及化學與生活部分綜合考察?!纠}4】隨著生活程度的進步,人們對空氣污染關注的程度也在不斷加強,以下關于保護空氣的做法正確的選項是 A電力資源缺乏,應大力開展火力發(fā)電B為了防治SO2、NO2、CO污染大氣,關閉所有的化工企業(yè)C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開發(fā)新能源,進步風能、太陽能、核能的利用D為了推動經(jīng)濟復蘇,大力提倡家庭購置汽車【針對性練習四】18有些地區(qū)因大量燃燒秸稈,導致空氣質(zhì)量一度到達重度污染。以下有關處理秸稈的說法錯誤的選項是 A秸稈燃燒產(chǎn)生的大量煙塵增加了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B秸稈腐爛后可轉(zhuǎn)化為有機肥料C秸稈燃燒產(chǎn)生的二氧化
4、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嚴禁露天燃燒桔桿,降低空氣中PM2.5的濃度,從而減少霧霾天氣現(xiàn)象19以下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選項是 A空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天然資源B少量有害氣體進入空氣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凈才能,空氣仍能保持干凈C按質(zhì)量計算,空氣中約含氮氣78%,氧氣21%,其他氣體和雜質(zhì)約占1%D空氣中的稀有氣體一般不跟其他物質(zhì)反響,曾被稱為“惰性氣體考點:5氧氣的實驗室制法點撥:此類試題考察有關實驗室制取氧氣化學反響方程式的書寫、裝置的選擇、知識遷移的運用以及枯燥、搜集方法的選擇等。故解答此類試題要熟記有關反響的化學方程式,會運用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選擇制取氣體的裝置以及根據(jù)氣體的性質(zhì)選擇搜集
5、氣體的裝置。屬于中考中的必考內(nèi)容,應加強本考點的訓練。應重點從實驗室制取和搜集氣體的裝置選擇標準、所需儀器、制取原理等方面訓練?!纠}5】結合以下圖所示實驗裝置,答復以下問題: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應選用 裝置做氣體發(fā)生裝置填字母,其反響的化學方程式為: ;假設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那么選用的氣體發(fā)生裝置為 填字母,其反響的化學方程式為: 。2通過查閱資料得知:實驗室可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來制取氨氣;一氧化氮氣體難溶于水,在空氣中容易發(fā)生以下反響:2NOO2 =2NO2。那么在實驗室里制取氨氣應選擇的氣體發(fā)生裝置為 填字母;搜集一氧化氮氣體應選擇的裝置是 填字
6、母。3假如用F裝置枯燥氧氣,那么F裝置中應裝入的液體為 ;氧氣應從 端填“a或“b進入F中;假如用裝滿水的F裝置搜集氫氣,那么氫氣應從 端填“a或“b進入F中。abHbaFabG拓展:1在氣體制取方面沒什么加深和強化的知識,主要是氣體搜集裝置上應注意下裝置搜集氣體的方法:2氣體制取和搜集的程序:制取、除雜、枯燥、搜集和尾氣處理對有毒氣體?!踞槍π跃毩曃濉?0有以下儀器,請答復以下問題1儀器名稱是 ;取用粉末狀固體用到的儀器是 填序號。2假如用加熱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氣,制氣裝置應選儀器 填序號。3假如用H2O2分解來制取氧氣,制氣裝置最好選用儀器 填序號;其化學方程式為: ;這種裝置還可以用
7、來制CO2,其搜集氣體的方法為 法。4比較2和3兩種制取氧氣的方法,最好選用 方法的原因是 。保【課后跟蹤訓練】21以下圖是實驗室制備、搜集、驗滿、驗證氧氣性質(zhì)的操作,其中正確的選項是 22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可以和許多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響,如右圖所示,關于三個反響的表達中不正確的選項是 A都是化合反響 B生成物都是固體C都需要點燃 D都要放出熱量23以下關于氧氣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夏天食物腐爛與氧氣無關 B物質(zhì)與氧氣反響都需加熱或點燃C氧氣能與大多數(shù)的金屬、某些化合物反響,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 D冬天魚不易缺氧,因為氧氣在冬天極易溶于水24以下各組物質(zhì)中能利用右圖裝置進展實驗制取氣體
8、的是 1用硫酸銅固體和5%的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2二氧化錳固體和5%的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3二氧化錳固體和氯酸鉀溶液制取氧氣4石灰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A僅12 B僅34 C僅124 D僅13425以下有關氧氣的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 A蠟燭、天然氣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合反響 B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驗滿C工業(yè)上用別離液態(tài)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是分解反響D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屬于分解反響26實驗室要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現(xiàn)有氯酸鉀、二氧化錳、石灰石、稀鹽酸和稀硫酸,以及以下儀器,答復以下問題:1儀器的名稱是 。2利用上述儀器和藥品制取氧氣時,發(fā)生裝置應選擇的儀器是有 填儀器序號,選擇的藥品中,二氧化錳的
9、作用是 。3制取二氧化碳時,反響的化學方程式是 ,除上述儀器外,另選儀器在如圖2內(nèi)畫出排空氣搜集二氧化碳的裝置。4實驗室一般不用塊狀石灰石與稀硫酸反響制取二氧化碳,但能用石灰石粉末與稀硫酸來制取,能制取的理由是 。27在實驗室選用以下圖中AF的裝置可以制取氧氣。ABCDEF 1用分子的觀點解釋F操作的現(xiàn)象是 。2某同學選用裝置B和E來制取氧氣,請寫出該方法制氧氣的反響方程式 。 3在實驗過程中,該同學動作太慢,還差少量的氧氣搜集滿,錐形瓶中的反響就已經(jīng)停頓如下圖。假設想集滿這瓶氧氣,在不拆卸裝置和不添加過氧化氫溶液的前提下,請你幫他想出一種解決的方法: 。28以下圖是初中化學中常見儀器裝置,答復以下問題:1D中儀器a的名稱是 。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 選填裝置編號,下同。2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并搜集二氧化碳,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搜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租房合同樣本范文
- 2025建筑工人勞務派遣合同模板
- 2025技術咨詢合同書「正式版」
- 護理業(yè)務查房流程
- 臨床護理常規(guī)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模擬試題
- 2025年藥理知識試題
- 核聚變:人類終極能源的鑰匙646mb
- 眶底骨折的臨床護理
- 保安押運工作者愛崗敬業(yè)心得體會模版
- 管道直飲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個人信用報告(個人簡版)樣本(帶水印-可編輯)
- 生活中的趣味數(shù)學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石河子大學
- 16J914-1 公用建筑衛(wèi)生間
- 漢語拼音單韻母aoeiuü課件
- JJF(鄂) 86-2021 放射性氣溶膠監(jiān)測儀校準規(guī)范(高清版)
- 蔬菜捆扎機機械部分的設計說明書
- 電力施工委托合同
- 腌臘肉制品生產(chǎn)車間工藝布置圖
- 課程設計--鐵路綜合性貨場平面圖設計
- 大金空調(diào)設定代碼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