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學科之詩歌教學現(xiàn)狀分析我們的祖國被稱為“詩的王國”,詩歌是我們燦爛民族文化中一朵的奇葩,而且自孔子以下,在我們的文化母體中,形成了一種深厚的“詩教”傳統(tǒng)。然而,隨著中小學標準化考試制度的確立,為了適應標準化考試的需要,我們的詩歌教學卻越來越背離了我們的傳統(tǒng),使我們現(xiàn)在的詩歌教學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陷入了越來越多的困境之中。、對詩歌和詩歌教學的認識存在偏誤詩歌教學,首先就要了解詩歌這一文學樣式。中國古代對詩歌的認識,有“詩言志”,“不學詩, 無以言” 等觀念,可以說我們的古人,是把詩歌看作個人思想和知識構(gòu)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然而現(xiàn)在,我們卻似乎不再去追問詩歌到底是什么的問題了,一提到詩
2、歌,只是簡單認為詩歌就是抒情的作品,是高雅的藝術(shù)之類。正因為此,所以有學者說: “目前在中學語文老師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還在于對詩的認識比較表面、陳腐、滯后,對詩的了解還停留在多少年前的老一套模式上。比如一談起詩歌,很多人都會說 詩歌是一種抒情的藝術(shù),詩歌在他們看來就是抒情加意象。這幾乎成為一個公式?!?而事實上,這種對詩歌的認識,它只能適用于對部分作品的解讀,與發(fā)展中的詩歌是不相適應的。對此,唯一的途徑就是:“盡可能地擴大我們的閱讀范圍和藝術(shù)視野?!?另一方面,對“詩歌教學”這一教學活動,也存在某種觀念上的偏誤,這就是有不少老師認為: “只要掃清字詞障礙, 會翻譯詩句大意即算完成任務,因而將其
3、教學目標歸位于識記的層面上?!?無疑, 這種對中學詩歌教學功能認識的片面化,是僅僅只著眼于對詩歌語言和知識層面的一種狹窄認識。確實,詩歌的字詞或是詩歌的內(nèi)容,我們不可忽視,我們對名篇名作也需要誦讀、識記, 但是,在關注和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更多的還應是關注詩歌的思想和情感因素,應更注重詩歌的涵詠功能。、詩歌教學的科學分析化傾向嚴重華裔美籍著名詩人、學者葉維廉說: “詩人多不愿談自己的詩,這,常常被視為一種煙幕。一種故作的姿態(tài)。這是不大公平的看法,因為根深在詩人的意識里的美感視鏡,是不容分析、解說的程序的;這種程序,無論你如何的詭奇,都會破壞一首詩的機心。詩不是分析網(wǎng)中的獵物?!?使人不愿自己去
4、談詩,就是不愿把詩歌意象分解開來,然而我們現(xiàn)在的現(xiàn)實狀況是,詩歌教學中的“分 析” “分解”已經(jīng)變得無孔不入了,有老師這樣總結(jié): “捉住真情,分析詩情畫意,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捉住意象,分析詩歌意境,提高學生品味語言、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能力?!?以北宋著名詞人晏殊浣紗溪中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例,且看如何分析:在自然界,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完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宇宙規(guī)律?;ǎ笳髦篮玫氖挛?, 花落去可以是逝去的青春,失卻的童心,也可以是一種大勢已去,一種無法逆轉(zhuǎn)的命運。在人們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時代,不如人意的事太多,所以這句詞會誘發(fā)人們對往事和經(jīng)歷的聯(lián)想,感嘆人生之
5、無常,生命之短促。而似曾相識燕歸來 著筆的雖然是燕子,但是, 活躍在一定空間的人不是也會有燕子般翩然歸來重訪舊地的生活經(jīng)驗么?在那一瞬間,人們不是會感到一切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因而產(chǎn)生事過境遷、物是人非的無限感觸么?可見,這詞所表現(xiàn)的傷感惆悵之情,不是那種強烈的喜怒哀樂的體驗,而是一種莫名的失落的傷感 。這里分析的不好么?當然不是!只是,要知道“月圓是畫,月缺是詩”,詩歌因為其象征的手法,意義本來就該是不確定的,模糊的,或是朦朧的,我以為,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把詩歌分析得這么的透徹明晰,帶一點朦朧,帶一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悟,更能讓人流連忘返。湖南的張建房老師曾指出: “長期的應試教育使詩歌教學和
6、詩歌鑒賞成為技術(shù)主義、操作主義的陳詞濫調(diào)”。 可以說, “應試教育”是詩歌教學越來越向技術(shù)化、分析操作化的方向邁進進而導致詩歌功能異化的根源所在,正因為此,不少教師在詩歌教學過程中,多從純理性的角度進行注解,只注重字詞的剖析、句子的梳理以及平仄、押韻辭格等有關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很少引導甚至完全忽略了學生對詩歌意境美的感受。教學中,教師需不需要講解、需不需要分析,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以為,分析該是有限度的,我們不是為了分析而分析,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接受認知,一旦超越了限度,事情的本質(zhì)就變化了,所以對于詩歌教學過于重理性分析,輕感性領悟的問題,恰如當代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北京教育學院的王
7、家新教授所說的:“美國著名詩人弗羅斯特有一句很有名的話 poetry is what get lost intranslation 譯成中文就是: 詩是在翻譯中失去的東西。在聽了一些中學的詩歌課后,我想起了這句話。詩,就是在這種教學中失去的東西??梢哉f,這樣教詩教到最后,只能讓學生遠離詩歌!” 三、詩歌教學太過局限于教材本身語文學科的教學,其靈活性應該說是非常大的,不論教學形式、教學方法,還是教材選擇方面,都有很大的自由選擇空間。但是我們現(xiàn)在很大一部分的教學,在教材的選擇和處理上, 卻不乏一切以講授課本知識為準則的現(xiàn)象,不涉及課本以外的內(nèi)容,沒有必要的知識拓展和延伸,也就是純粹的“教課本”,而
8、不是“用課本教”。誠然,詩歌教學關注詩歌本身、關注詩歌的審美層面,注重文本內(nèi)容,確實必不可少,可以起到“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語言能能力” 的作用,但是,教學的過程是一個與文本、讀者、作者、教師等多元對話的過程,文本的內(nèi)容是已經(jīng)成型的、固定的, 它的內(nèi)涵卻是依據(jù)不同的讀者的個人情感經(jīng)驗來發(fā)掘和接受的,它與讀者的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息息相關。而如果只是學習課本的內(nèi)容,這造成的結(jié)果就是可能會否定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他們無法調(diào)動自己更多的經(jīng)驗來感受文學作品,因而這無異于折斷學生想象的翅膀,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大打折扣。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不論事詩歌還是別的題材,都不能一味地以文本
9、為中心,不能過分局限于教材內(nèi)容,把梳理完課本內(nèi)容就算完事,它還需要注重調(diào)動讀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在課本以外,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豐厚的積累過程中,提升認知與感悟能力,這樣才更能夠更好地去發(fā)掘出文本本身的多重內(nèi)涵。四、詩歌教學方法顯得有些單一詩歌教學方法的過于單一,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普遍使用的是講授法,對這一教授法的形象概括,誠如陳慶衛(wèi)老師總結(jié)的: “對教材不加處理,照搬教參,方法老化,不管是什么樣的詩歌都把它當作一般的文章來教,先是介紹作者和背景材料,然后是讀詩文,接著是講解內(nèi)容,然后是分析中心思想,最后是總結(jié)藝術(shù)特色,在這個流程中,老師按照設計好的程序來進行,
10、學生只要跟著記、讀、 背就行了。這樣的詩歌課堂索然無味,學生甚至不知詩為何物,教學效率可想而知。” 比如教授王維的山居秋暝這首詩,有的老師就是這樣來安排的:首先介紹背景,關于王維的人生經(jīng)歷,關于他所處的時代氛圍等,然后讓學生先讀一遍這首詩,然后自己接著再讀一邊,再然后就開始翻譯詩歌: “空山在一場新雨之后,晚來更覺天氣是涼秋。明月在松林中映照,清泉在石澗上暢流。竹林喧響,是浣衣女嘰嘰喳喳地歸來,蓬葉搖動,是穿蓮而過的漁舟。任隨那春色已經(jīng)逝去,我在這山中自可逗留?!弊詈罂偨Y(jié):這首詩全力描寫山中秋天的晚景,作者通過非常熱鬧的文字,描繪的卻是一幅幽靜的圖景。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在詩尾聯(lián),
11、表明了詩人希望遠離塵俗,繼續(xù)隱居的愿望??傊?,這首詩清新自然,寓靜于動,動中顯靜,既寫景又抒情,實可謂境界高遠。像這樣的單一化、模式化的教學方式,可以說把山居秋暝所展現(xiàn)的那種清新自然的意境, 已經(jīng)肢解的支離破碎了,本來應充滿詩情畫意,使人聯(lián)想翩翩的詩歌教學,開始變得索然無味,如同嚼蠟了。詩歌教學成了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成了對現(xiàn)成結(jié)論簡單記憶的過程,在這樣的詩歌教學模式下,學生完全沒有興趣,完全沒有那種心潮澎湃的情感體驗,因而出現(xiàn)昏昏欲睡,或是偷偷在那津津有味地看小說或漫畫的狀況,我們也就不難想象了。五、教師對詩歌文本解讀能力有待提高語文教師不能正確解讀甚至完全誤讀詩歌的問題在教學中并不鮮見,對
12、此王家新教授說: “中學詩歌教學存在的問題還在于, 許多老師對所教詩歌作品的理解不夠到位,也缺乏一種深入文本讀解、辨析和闡釋能力?!?11 當然, 提出這樣的問題,可能會顯得有些敏感,但是僅以筆者本人為例,對詩歌作品的解讀,有時確實存在很大的困難,不能正確解讀甚至誤讀的情況,都可能發(fā)生。其實,這種狀況的存在,沒有必要去回避,而更多的是應該去正視它的存在! 因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發(fā)揮的是一種引導的作用,但這并不代表教師就應該是全知全能者,因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確實, 教師憑借自己過往的學習經(jīng)歷和教學經(jīng)驗,積累了較諸學生更多的知識, 在解讀作品時較諸學生更有優(yōu)勢,但這種所謂的優(yōu)勢顯然也只是相對的,
13、而非絕對的!所以,在詩歌教學活動中,教師同樣需要不斷提高自己對詩歌作品的能力。而事實上,當教師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來引導學生從事“文本解讀”時, 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教師將在與學生的交流與對話者,獲得新的提升。只是, 在對學生的引導以及和學生的交流對話中, 這對教師提出的要求,當然是比較高的。因為教師先要研究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之中,這都需要做許多細致的工作。雖然,這些都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抱著一種對學生也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tài)度,有困難還是要迎難而上。所以, 在詩歌教學活動中,首先繼續(xù)提高教師對詩歌作品的解讀能力,顯得十分必要。六、詩歌教學評價方式單一現(xiàn)行詩歌教學的評價機制
14、,往往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一切都是圍繞著考試的指揮棒在運轉(zhuǎn),會不會解題做題、會不會考試成了絕大部分人對學習詩歌成效的評價標準!而在現(xiàn)行考試制度下,中考和高考語文試卷中,因為詩歌所占考卷題量和分值的比例相對偏低,而在寫作要求中,又往往會有: “除詩歌外,文體不限”的規(guī)定,詩歌寫作被排斥在考試范圍之外,因而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學生不僅讀不懂詩歌,更別說對詩歌的創(chuàng)作嘗試了??梢哉f,正是因為這樣的評價、考量機制,才導致了對詩歌教學的重視不夠,所以難怪會有老師對當前的詩歌教學,發(fā)出如此感嘆: “教師不重視, 學生也不會很認真地去學,可以說,詩歌這部分內(nèi)容形同虛設。”12 確實,詩歌教學形同虛設是事實,但卻不是教師不重視,評價機制才是根源,因為教師是跟著機制在轉(zhuǎn)的!如果在評價體系中,加入注重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層面的內(nèi)容,或者給學生更多詩歌創(chuàng)作的機會,給學生更多展示詩歌才能的機會,那么,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詩歌都會更加重視,詩歌教學的現(xiàn)狀也會得到改觀。當然, 除以上所述問題之外,詩歌教學存在的問題還很多,比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的教學技術(shù)手段和設備不斷涌現(xiàn),對這些新技術(shù)新手段,我們是固步自封,還是積極融入?融入的話,如何來解決技術(shù)上的問題?諸如此類,都是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此外,對詩歌如何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新能源項目聘用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風險管理課程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解聘勞動合同補償標準與員工健康保障服務合同
- 2025年度生物制藥研發(fā)人員簡易勞動合同樣板
- 2025年文化設計創(chuàng)意版權(quán)許可合同
- 2025年地產(chǎn)競業(yè)禁止合同
- 2025年旅游醫(yī)療機構(gòu)體驗合同
- 2025年家庭中央凈水器購買合同
- 2025年借殼上市合同轉(zhuǎn)讓流程
- 農(nóng)業(yè)機械居間承諾合同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完整版
- 2025年中考物理終極押題猜想(新疆卷)(全解全析)
- GB/T 32399-2024信息技術(shù)云計算參考架構(gòu)
- 五級人工智能訓練師(初級)職業(yè)技能等級認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2年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
- 2024PowerTitan系列運維指導儲能系統(tǒng)運維指導
- 沸石轉(zhuǎn)輪知識講解
- 固定資產(chǎn)盤點報告醫(yī)院版
- 腫瘤患者全程管理
- DB13(J)T145-2012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guī)程(上冊)
- 企業(yè)職務犯罪法制講座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