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鏡基礎知識眼鏡測量_第1頁
配鏡基礎知識眼鏡測量_第2頁
配鏡基礎知識眼鏡測量_第3頁
配鏡基礎知識眼鏡測量_第4頁
配鏡基礎知識眼鏡測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配鏡基礎知識眼鏡測量一、瞳孔距離的定義瞳孔距離(papillary distance)簡稱瞳距,是指兩眼瞳孔中心間的距離,或指兩眼正視前方、視線平行時瞳孔中心間的距離。一般用英文字母縮寫“PD”來表示,單位為毫米(mm)。二、瞳孔距離的分類瞳距有雙眼瞳距和單眼瞳距之分。雙眼瞳距,是指從右眼瞳孔中心到左眼瞳孔中心之間的距離。單眼瞳距,是指分別從右眼或左眼的瞳孔中心到鼻梁中線(nasal centreline)之間的距離。獨眼、斜視眼者,尤其需配漸進多焦點鏡片者,需測量其單眼瞳距。瞳距又有遠用瞳距和近用瞳距之分。遠用瞳距,是指患者看遠時的瞳距,即指當兩眼向無限遠處平視時兩眼瞳孔中心間的距離。近用瞳

2、距(NCD),是指患者注視近處目標,即眼前3040cm閱讀或近距離工作時瞳孔中心間的距離。近用瞳距總要小于遠用瞳距。三、瞳高的定義及分類瞳高是瞳孔中心高度的簡稱,指從眼的視軸通過鏡片處到鏡框下緣槽底部最低點的距離。瞳高有遠用瞳高和近用瞳高之分。無特殊要求時,遠用眼鏡的瞳高一般在鏡架幾何中心的水平線上。近用眼鏡的瞳高可在鏡架幾何中心水平線上一點或略低于水平線。但在配制漸進多焦點眼鏡時對瞳高有嚴格的要求,需特別仔細反復測量。四、瞳距尺的使用1、遠用瞳距的測量在兩眼瞳孔處于正黨生理狀態(tài)下,通常采用下述兩種方法進行測量。(1)從右眼瞳孔中心點到右眼瞳孔中點之間的距離。(2)從右眼瞳孔外緣(顳側(cè))到左眼

3、瞳孔內(nèi)緣(鼻側(cè))之間的距離或從右眼瞳孔內(nèi)緣(鼻側(cè))到左眼瞳孔的外緣(顳側(cè))之間距離。2、遠用瞳距常規(guī)測量步驟(1)檢查者與患者相隔40cm的距離正面對座,使兩人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2)檢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著瞳距尺或直尺,其余手指靠在患者的臉頰上,然后將瞳距尺放在鼻梁最低點處,并順著鼻梁角度略為傾斜。(3)檢查者閉上右眼,令患者右眼注視檢查者左眼,檢查者在左眼注視患者右眼時將瞳距尺的“零位”對準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4)檢查者睜開右眼閉上左眼,令患者左眼注視檢查者右眼,檢查者在右眼注視患者左眼時準確讀取瞳距尺在患者左眼瞳孔中心的數(shù)值。(5)檢查者重復步驟(3),以確認瞳距尺的“零位”是

4、否對準患者的右眼瞳孔中心。如準確無誤,則步驟(4)時讀取的數(shù)值即為該患者的瞳距。3、斜視眼的瞳距測量(1)檢查者與患者相隔40cm的距離正面對座,使兩人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2)檢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著瞳距尺或直尺,其余手指靠在患者的臉頰上,然后將瞳距尺放在鼻梁最低點處,并順著鼻梁角度略為傾斜。(3)檢查者閉上右眼,令患者右眼注視檢查者左眼,檢查者用左手將患者的左眼遮蓋,并將瞳距尺的“零位”對準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4)檢查者睜開右眼閉上左眼,令患者左眼注視檢查者右眼,檢查者用左手將患者的右眼遮蓋,并讀取瞳距尺在患者左眼瞳孔中心的數(shù)值,即為該患者瞳距。4、其他情況下的瞳距測量(1)兩瞳孔

5、大小不等:可分別測量從右瞳內(nèi)緣及外緣至左瞳外緣及內(nèi)緣的距離,然后取兩次讀數(shù)的平均值。(2)兩瞳孔位置不對稱:即一眼或兩眼的瞳孔不在虹膜中心位置,多見于外傷或老年白內(nèi)障手術后,其瞳距難測量,可用眼鏡試戴以確定其值。5、近用瞳距的測量(1)檢查者與患者相隔40cm的距離正面對座,使兩人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2)檢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著瞳距尺或直尺,其余手指靠在患者的臉頰上,然后將瞳距尺放在鼻梁最低點處,并順著鼻梁角度略為傾斜。(3)檢查者閉上右眼,令患者兩眼注視左眼,用左眼注視將瞳距尺的“零位”對準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4)檢查者睜開右眼,仍然令患者繼續(xù)注視左眼,用右眼來讀取患者左眼瞳孔中心

6、上的數(shù)值。(5)反復進行步驟(3)(4)三次,取其平均值為近用瞳距。6、單眼瞳距的測量患者鼻梁明顯偏離中線時進行需單眼瞳距的測量。(1)檢查者與患者相隔40cm的距離正面對座,使兩人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2)檢查者應分別從某眼的瞳孔中心測至偏鼻梁的中線以得到單眼瞳距。(3)精確的單眼瞳距測量需使用瞳距儀。7、瞳高的測量(1)讓患者戴上所選配的鏡架,進行整形和校配。(2)配鏡員與患者相隔40cm的距離正面對座,使兩人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3)配鏡員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豎著拿瞳距尺,其余手指靠在顧客的臉頰上。(4)配鏡員測量左眼用右眼注視,令患者左眼注視配鏡員右眼,配鏡員將瞳距尺的“零位”對準瞳

7、孔中心后,在鏡框下緣槽底部最低點處讀取瞳距尺上的數(shù)值,即為該眼的瞳高。(5)用同樣的方法測量另眼的瞳高。8、注意事項(1)檢查者與患者的視線在測量時應始終保持在同一高度上。(2)瞳距尺勿觸及患眼的睫毛,以免引起患者閉目反應。(3)當瞳距尺確定“零位”后,一定要拿穩(wěn)瞳距尺,以免移動。(4)讓患眼注視指定的方向,不使其漂移不定。(5)一般應反復測量23次,取其精確的數(shù)值。五、瞳距儀的使用常見的是角膜反射式瞳距儀,其結(jié)構(gòu)為:(1)額部,(2)鼻梁部,(3)觀察窗,(4)視度切換鍵,(5)電源開關,(6)PD/VD切換鍵,(7)PD可調(diào)鍵(左右),(8)注視距離鍵,(9)PD指針,(10)角膜基準線,

8、(11)電池箱,(12)數(shù)值顯示窗,(13)遮蓋板鍵,(14)綠色固視目標。1、首先按測量遠用瞳距或近用瞳距的要求,將注視距離鍵調(diào)整到注視距離數(shù)值或30mm標記的位置上。2、打開電源開關。3、將瞳距儀的額部和鼻梁部放置在患者的前額和鼻梁處。4、囑患者注視里面綠色光亮視標。5、檢查檢查者通過觀察窗觀察到患眼瞳孔上的反射亮點,然后分別移動左右PD可調(diào)鍵使PD指針各自與兩眼的角膜反射亮點對齊。6、讀取數(shù)值顯示窗所顯示的數(shù)值。其R值表示從鼻梁中心至右眼瞳孔中心之間的距離,代表右眼瞳距;L值表示從鼻梁中心至左眼瞳孔中心之間的距離,代表左眼瞳距。中間所表示的數(shù)值代表兩眼瞳孔之間的距離,即兩眼瞳距。單位為m

9、m。7、如需對斜視眼測量單眼瞳距時,可調(diào)節(jié)儀器進行測量,即用遠用部觀察瞳孔,用近用部讀取PD數(shù)值。8、利用視度切換鍵,可戴多焦點眼鏡進行測量,即用遠用部觀察瞳孔,用近用部讀取PD數(shù)值。9、切換PD/VD鍵,可測得角膜間的距離。10、注意事項(1)觀察窗或測量窗處,勿用手指觸摸或推積污垢。清潔時需用鏡頭紙及少許酒精輕輕擦凈。(2)數(shù)值顯示窗采用液晶顯示,避免受外力壓迫以免損壞。一、眼鏡架的規(guī)格尺寸眼鏡架的規(guī)格尺寸是由鏡框、鼻梁和鏡腿三部分組成。每部分的規(guī)格尺寸又分單數(shù)和雙數(shù)兩種。鏡框尺寸單數(shù)為3359mm,雙數(shù)為3460mm;鼻梁尺寸單數(shù)為1321mm,雙數(shù)為1422mm;鏡腿尺寸單數(shù)為1251

10、55mm,雙數(shù)為126156mm二、眼鏡架規(guī)格尺寸的表示方法眼鏡架規(guī)格尺寸的表示方法均采用方框法和基準線法兩種形式。1、方框法方框法是指在鏡框內(nèi)緣(亦可用鏡片的外形來表示)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最外緣處分別作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切線,由水平和垂直切線所圍成的方框,稱為方框法。左右眼鏡片在水平方向的最大尺寸為鏡框尺寸,左右眼鏡片邊緣之間最短的距離為鼻梁尺寸。名詞概念:水平中心線:鏡片外切兩水平線之間的等分線垂直中心線:鏡片外切兩垂直線之間的等分線鏡框尺寸:左右眼鏡片外切兩垂直線間距離鏡框高度:左右眼鏡片外切兩垂直線間距離鼻梁尺寸:左右眼鏡片邊緣之間最短的距離鏡腿長度:鏡腿鉸鏈孔中心至伸展鏡腳末端的距

11、離鏡框幾何中心點:實際是鏡框水平中心線與垂直中心線的交點鏡架幾何中心間距:兩鏡框幾何中心點間的距離眼鏡架的規(guī)格尺寸通常均表示在鏡腿的內(nèi)側(cè)。標有“”記號時表示采用方框法。如5614-140表示采用方框法,鏡框尺寸56mm,鼻梁尺寸14mm,鏡腿長度140mm。我國大部分鏡架采用方框法來表示。2、基準線法基準線法是指在鏡框內(nèi)緣(即左右眼鏡片外形)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做水平切線,取其垂直方向上的等分線為中心點再做水平切線的平行連線(即通過左右眼鏡片幾何中心的連線)作為基準線,上述方法也是基準線的測量方法。進口鏡架或一些高檔鏡架多采用基準線法來表示。也標記在鏡腿的內(nèi)側(cè),標有“-”記號時表示采用基準線法,如

12、56-16-135,表示。鏡框尺寸56mm,鼻梁尺寸16mm,鏡腿長度135。三、鏡架幾何中心水平距的測量鏡架幾何中心水平距是指從右眼鏡框幾何中心點到左眼鏡框幾何中心點之間的距離,即為鏡框幾何形狀水平距離上的二分之一點。因為鏡架鼻梁的尺寸是一定的,便可測得鏡架幾何中心水平距。如用M來表示鏡架幾何中心水平距,則M=2a+c,其中,a為鏡框水平距離的一半(一側(cè)鏡框的水平邊緣至鏡框幾何中心點的距離);c為鼻梁尺寸。也即從右眼鏡框鼻側(cè)內(nèi)緣開始到左眼鏡框顳側(cè)內(nèi)緣的距離為所測鏡架的幾何中心水平距。測量鏡架幾何中心水平距是配裝鏡片加工移心的重要參數(shù)之一,與測量瞳距同樣的重要。但在實際的工作中通常用工商聯(lián)法,

13、如圖:即沿著基線從一個鏡圈外側(cè)的內(nèi)緣測量到另一個鏡圈的內(nèi)側(cè)的內(nèi)緣。一鏡角距離或角膜至鏡片后頂點間距離指鏡片后面(后頂點)到角膜頂點的距離(即:d),由于鏡片設計、視野、外觀等原因,一般由于鏡片設計、視、外觀等原因,一般d=12mm為宜。假若這個數(shù)值不對,度數(shù)對眼睛的效果將起變化,結(jié)果,度數(shù)或是太高或是太低。在這種情況下,低度數(shù)倒不會有什么大問題,而高度數(shù)就需要引起重視。另外,有散光的場合,隨著鏡角距離的變化,散光度數(shù)也會變化。依靠鏡角距離達到矯正的效果,請參照眼鏡光學。(4)傾斜角或鏡架的斜角(前傾斜)指從側(cè)面見到的鏡片傾斜角度,根據(jù)遠用、近用等使用目的的不同,其角度不一樣。一、球面鏡片如圖3

14、-5,在視標最清晰的時候,讀出屈光標度的刻度,其值就是測定鏡片的度數(shù)。這時,移動鏡片使視標于視標盤的中心,打上印記,就求出了鏡片光學中心點。二、散光鏡片在說明散光鏡片的認法前,先需認識散光鏡片,不然就不易理解,所以先說明一下散光鏡片的特性,再講講法。球面鏡片在30o、45o、90o、180o等無論哪個方向(經(jīng)線)都具有相同屈光度。與此相反,散光鏡片的特征是方向(經(jīng)線)不同屈光度就不同。屈光度最弱的經(jīng)線稱弱主經(jīng)線,相反,最強屈光度的經(jīng)線稱強主經(jīng)線。弱主經(jīng)與強主經(jīng)之間總是有90o的夾角。另外,表現(xiàn)具有特定屈光度的散光鏡片時,有三種表示方法,較為復雜,但采用劃線形式和焦度計的屈光度刻度進行說明,能加

15、快理解。從上述三例能看出:具有相同屈光度的散光鏡片有各自不同的表達方式,在眼科處方里也會看到有例1和例3的表達方式,而眼鏡店一般采用例2的表達方式。用焦觀察例13,可看到在-2.00D的地方,視標出現(xiàn)橫長的線狀,而在-3.00D的地方出現(xiàn)縱長的線狀。例1被認為是單純性散光雙層重疊時的認法。例2被認為是球面-2.00D與單純性散-1.00D重疊時的認法。例3被認為是球面-3.00D與單純性散光+1.00D重疊時的認法。散光軸的認法是以表示C(圓柱)值的箭頭符號位置的視標方向來決定的。例2的情況是縱長的線狀,所以是90o,例3的情況是橫長線狀,所以是180o。為更進一步加深理解,現(xiàn)補充說明一下,散

16、光時為什么視標會成線狀。首先說明球面鏡片視標為什么不呈線狀。球面鏡片在任何一方向上都具有相等的屈光度,所以只要屈光刻度所表示的值和鏡片值一致,任何方向也不會出現(xiàn)模糊狀,看上去就呈圓狀。散光鏡片由于方向不同而屈光度不同,所以在某一方向上屈光刻度所指的值與鏡片值雖會一致,而在同它垂直的方向上就不一致了。因此,不一致的方向就模模糊湖,延伸為線狀。淺度散光時,弱主經(jīng)線和強主經(jīng)線上的屈光度相關小,模糊狀很小,所以只成極短的線狀,而深度的散光時則完全相反,模糊狀極明顯,所以線狀變得很長。前述的情況從圖3-10就可理解,但是出現(xiàn)的視檔線狀方向為何就是散光軸呢?那是因為D刻度-2.00D處所出現(xiàn)的視標未加算散

17、光度,而在D刻度-3.00D,已加算了散光度狀態(tài)?,F(xiàn)在焦度計顯示-3.00D,無散光度數(shù)的90o軸方向當然比180o軸的折射力弱,所以,橫向上正吻合,而縱向卻模糊,因而變成縱長線狀。無散光度的方向為散光軸(于上例是90o),所以無散光度方向上焦點與模糊線狀(于上例是縱方向)一致。三、混合散光鏡片混合散光鏡片用于矯正混合性散光,具有遠視性散光度數(shù)和近視性散光度數(shù)。跟散光鏡一樣,通過屈光度刻度進行說明?;旌仙⒐忡R片雖是散光鏡片的一種,但從圖3-11知道,其特點是同時具有正度數(shù)和負度數(shù)。這時,其認法也有3種,而在眼鏡店,如例6,一般以+0.75DS的形式表示。四、棱鏡片有斜位、斜視等眼位異常時,就開

18、棱鏡處方。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處方:(1)單純棱鏡處方;(2)屈光異常和棱鏡的混合處方。(一)單純棱鏡處方的場合如果是2的鏡片,焦度計上當看到如圖2-12把視標調(diào)在所指定的基底方向,然后印點就行了。如果是2基底Base30o時,把標度合在30o,在離中心2個刻度上設定視標中心,然后印點。棱鏡的情況,基底Base方向的表示以360度法進行。而限于特定方向的標示就有B.I(Base in)B.O(Base up)、B.D(Base down)等表示方法。B.I 即基底向鼻側(cè)(R:0o,L:180o)。B.O即基底向耳側(cè)(R: 180o,L: 0o)。B.U即基底向92o方向。B.D即基底向270o方向。測定棱鏡6度極限,如果附帶補償器可測到22。如使用內(nèi)帶5的承受臺,可測到11。(二)屈光異常與棱鏡混合的場合R(右):-5.00DS2B.I的處方時,首先用焦度計D刻度-5.00D找出視標,然后在0度方向,只移動2個棱鏡刻度的位置上印點就行。如果L(左)鏡片同度數(shù)時,在180度方向等量移動印點。注意:凹鏡片時,欲往0度方向上移動視標時,必須把鏡片本身向180度方向移動。凸鏡片時,棱鏡移動方向與鏡片本身移動方向相同。(三)散光與棱鏡混合的場合R:-3.00DS-1.00DC×180o 2Base30o的處方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