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參考高中地理51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名師課件5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教師參考高中地理51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名師課件5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教師參考高中地理51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名師課件5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教師參考高中地理51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名師課件5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教師參考高中地理51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名師課件5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節(jié)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讀課本85頁,思考下列問題: 1.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組成要素有哪些?它們之間具有什么關系?這種聯(lián)系是如何實現(xiàn)的? 2.什么是生物循環(huán)?其過程是怎樣的?具有怎樣的意義? 3.生物在自然地理環(huán)境形成與演化中具有怎樣的作用?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1.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組成要素 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形 等。 2.地理要素間的物質與能量交換 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通過 水循環(huán)、生物循環(huán)、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制約和相互聯(lián)系的整

2、體。 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水循環(huán) 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 大氣循環(huán) 生物循環(huán) 正是由于它們的存在,才把地理環(huán)境各組成成分融合成自然綜合體,構成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通過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通過降水,土壤和水圈及生物獲得水分補給 通過植物蒸騰和土壤蒸發(fā),大氣獲得了水汽 植物殘體進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機質。 巖石通過風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質和無機鹽 土壤及巖石風化物被侵蝕,搬運到低洼處堆積,形成沉積巖。 圖中有哪幾種地理要素? 水在各要素間是如何轉換的? 太陽能在各要素間是如何傳遞的? P86活動題: (1)生物、土壤、大氣、水、巖石等。 (2)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吸

3、收水分或植物的枝葉截留大氣降水;植物又通過蒸騰作用將水分釋放到大氣中;通過大氣降水補給土壤的、生物的水分等。 (3)太陽能因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體內并轉變成了化學能,植物作為動物的食物將化學能傳遞給動物并保存在動物體內,植物與動物在呼吸過程中消耗了熱量,將化學能變成熱能釋放到環(huán)境中。 生物循環(huán)的過程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1.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組成要素 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 等。 2.地理要素間的物質與能量交換 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通過 水循環(huán)、生物循環(huán)、地殼物質循環(huán)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制約和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 3.生物循環(huán) (有機

4、質的合成與分解過程) 閱讀:生物在自然地理環(huán)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 閱讀:生物在自然地理環(huán)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 (1)對大氣圈的影響 早期大氣主要成分: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 植物光合作用 生物作用(一部分) (2)對水圈的影響 改變了陸地水的化學成分,改善了陸地的水分狀況 (3)對巖石圈的影響 巖石形成、土壤形成 氧 氮 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chǎn)生新功能 讀課本86頁,思考下列問題: 1.什么是生產(chǎn)功能?其形成過程是怎樣的?有什么特點? 2.什么是平衡功能?其形成過程是怎樣的?其性質如何? 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chǎn)生新功能 生產(chǎn)功能: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 。 是自然環(huán)境的

5、整體功能而非單個地理要素的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平衡功能: 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 性質保持穩(wěn)定的能力。 請描述藏羚羊的生存自然要素有什么? 請分析羚羊的減少原因。 羚羊的數(shù)量在無人干擾的情況下基本恒定的現(xiàn)象,說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產(chǎn)生了什么功能? 藏羚羊的例子 環(huán) 食物、水源豐沛 境 寒潮少 避風處、含鹽土壤充足 環(huán) 食物、水源、 避風處、含境 鹽土壤不足 藏 存活率上升 羚 數(shù)量增加 羊 藏 存活率下降 羚 數(shù)量銳減 羊 三、自然地理環(huán)境具有統(tǒng)一的演化過程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環(huán)境具有統(tǒng)一的演化過程?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個要素的發(fā)展演化是統(tǒng)一的,一個要素的演化伴隨著其他要素的演化。每

6、個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演化的一個方面。 廣州地區(qū)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特點: 氣候 東南沿海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干燥) 水文 河網(wǎng)稠密,水量豐富 地貌 肥沃的沖積平原 植被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土壤 紅壤 西北內陸地區(qū)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特點: 深居內陸 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多為內流河 流水地貌少見,風力地貌發(fā)育 荒漠植被 荒漠土 黃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蝕,逐漸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層,土壤肥力逐漸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蝕的同時,地面被流水侵蝕形成溝谷。長期的流水侵蝕使溝谷不斷加長和加深,進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溝谷切割成破碎狀。已被人類嚴重破壞的自然植被,其高度和覆蓋度隨水土

7、流失繼續(xù)下降,并與土壤表土層同步消失。河流攜帶的泥沙在黃河下游沉積,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濫平原。 水土流失的形成過程 水 土 流 失 水文變化 地貌變化 土壤侵蝕 植被退化 氣候變化 泥沙淤積,泛濫平原 侵蝕溝谷,溝壑縱橫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下降,逐漸消失 蒸發(fā)加劇,趨于干旱 P88活動題: 地形:湖泊變成了陸地 氣候:由濕潤變得干燥 生物:由水生生物變成了陸地生物 土壤:逐漸由濕變干 水文:湖面逐漸縮小直至消失。 我國北方地區(qū)人們毀林開荒,破壞植被,將導致地理環(huán)境怎樣變化? 毀林開荒 A C B D 旱澇災害 頻發(fā) 沙塵暴頻發(fā) A.徑流加劇 B.水土流失 C.地表侵蝕 D.氣侯趨

8、向干旱 四、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大氣 水 土壤 生物 (植被) 巖石 東北森林的例子 寒溫帶針葉林 溫帶針闊混 改 善 生 態(tài) 環(huán) 境 有機凈化空涵氣 養(yǎng)水源 保持水補充土 土壤浮塵、揚沙天氣增水旱災害加 增加 溝谷縱橫、風化加速 水土流失加劇 腐殖質減少 森 林生 面積態(tài) 銳環(huán) 減 境 惡 化 多人工林或“厄爾尼諾”將會對大氣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從而導致氣候變化:中、東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國家異常多雨,甚至出現(xiàn)洪澇災害;熱帶西太平洋降水減少,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發(fā)生嚴重干旱?!岸驙柲嶂Z”也會影響到熱帶以外的中高緯度地區(qū),甚至給全球氣候帶來異常。 茂盛的水葫蘆 水葫蘆學名鳳眼

9、藍,又稱水荷花、俗名水浮蓮,是原產(chǎn)于南美洲的外來物種,被列為世界10大害草之一,排位第二,我國自上世紀60年代引入,在我國100種最危險入侵物種的名單中榜上有名。它最大特點就是生命力極其旺盛,由于水葫蘆采用無性繁殖方式,在我國條件適宜的江蘇、浙江、上海、云南、福建等地區(qū),1株水葫蘆在90天內就可繁殖25萬株。大量繁殖的水葫蘆把庫面、河道蓋得嚴嚴實實,猶如蓋上了一床厚厚的綠被子,淤塞河道、影響通航,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由于被水浮蓮覆蓋,長期得不到陽光照耀,一庫活水就成了一潭死水,水下生物面臨滅頂之災。所以人們又叫它“生態(tài)殺手”、紫色水妖、“綠魔”。為了治理水葫蘆,每年政府部門都要出動大量的人員、設備進

10、行打撈,真是勞民又傷財。 水葫蘆花 氣候變暖致“森林殺手”入侵? 太和嶂對面的鳳凰山、南崗山多個山頭的樹木已被這些可怕的植物覆蓋。向下俯瞰,金鐘藤順著山谷向上攀爬蔓延,大片大片地宛如一張巨網(wǎng),黑壓壓地籠罩在山林之上。而被纏繞的樹木多半已經(jīng)干枯,而活著的盡是樹葉剝落凋零。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金鐘藤居然能輕松地爬上陡峭的崖壁,直逼海拔 397米的太和嶂山頂。調查中發(fā)現(xiàn),廣州龍洞附近多數(shù)山林都已在金鐘藤的籠罩之下,形勢萬分危急!所幸的是,在緯度較高的位于廣州北部的王子山森林公園并未發(fā)現(xiàn)這一“森林殺手”。專家分析,這可能與附近氣溫較低、熱帶植物金鐘藤不能適應有關。 植物學家們意外地發(fā)現(xiàn),給當?shù)厣搅謳怼?/p>

11、滅頂之災”的有害纏繞植物除了金鐘藤外,還包括旋花科植物月光花和五爪金龍,形勢十分嚴峻。高級工程師陳炳輝介紹,月光花和五爪金龍都是外來種,對次生林的危害酷似金鐘藤,而3種植物中以金鐘藤的危害最大。 科學家透露,這是金鐘藤在廣東境內第一次被發(fā)現(xiàn),而過去的記載,金鐘藤只生長在熱帶地區(qū),分布在我國的海南、廣西、云南和越南、老撾等國海拔120680米的疏林潤濕處或次生雜木林區(qū)。 現(xiàn)場觀測表明,金鐘藤側枝一年可以長出812米,又多是順著樹木攀爬纏繞,10多米高的樹木也不能幸免,被攀爬的樹木因缺少陽光、養(yǎng)分和水分而“窒息”死亡,其危害程度比先前報道過的外來種微甘菊危害更大,特別對未長成大樹的次生林危害最大。經(jīng)過20多天的初步調查,葉萬輝發(fā)現(xiàn)在廣東的金鐘藤沒有病蟲害現(xiàn)象,又具備有性和無性繁殖特征,光合作用強,種子極易傳播,又具雜交優(yōu)勢。 1995年,為了對付這一蔓延迅速的植物,曾經(jīng)噴灑過除草藥物,但不見任何效果。如今,已有20多公頃、近4萬株樹木遭它殘殺。 如何抑制金鐘藤 金鐘藤Merremiaboisiana(Gagnep)Oostr又叫“多花山豬菜”。 對于如何處理金鐘藤,專家們至今仍未達成共識。據(jù)說,在海南、廣西等金鐘藤的原產(chǎn)地,平衡的生物鏈使它成為一種普通的植物,但在廣東,由于金鐘藤沒有和它競爭的植被環(huán)境,沒有制約它大量繁殖的昆蟲天敵,因此能迅速蔓延。 有專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