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統(tǒng)編版新教材高一語文必修(上)第五單元鄉(xiāng)土中國整本書閱讀名師教學設計 【單元導讀】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是鄉(xiāng)土中國的整本書閱讀。該任務的設置,旨在通過閱讀整本書,學習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積累閱讀正本書的經(jīng)驗,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拓寬閱讀視野,我們將終身受益。 這一單元閱讀學術著作鄉(xiāng)土中國。書中所寫的“鄉(xiāng)土中國”,“并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tǒng)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從傳統(tǒng)農(nóng)村入手研究中國基層生活,緣于作者對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的了解與情感,這是一種可貴的文化自覺。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國
2、家和人民。 閱讀的時候,要注意理解書中的關鍵概念,把握全書的邏輯思路,了解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學會根據(jù)閱讀目的選擇閱讀方法,積累閱讀學術著作的經(jīng)驗。 【素養(yǎng)目標】 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學術背景。 2.閱讀梳理各個單元的核心概念,找出概念間的關系,并理清全書的邏輯思路。 3.討論并總結,鄉(xiāng)土中國的現(xiàn)代意義。 4.在實踐中,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思路及方法,并撰寫學習心得。 【教學重難點】 總結表達學習鄉(xiāng)土中國的現(xiàn)代意義或價值。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第一模塊:作家作品介紹及閱讀指導 一、了解費孝通 費孝通(1910.11.2-2005.4.24),江蘇吳江(今蘇
3、州市吳江區(qū))人,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28年考入東吳大學醫(yī)預科,1938年獲得倫敦大學經(jīng)濟政治學院博士學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選為倫敦大學經(jīng)濟政治學院院士,1988年獲聯(lián)合國大英百科全書獎。 二、了解鄉(xiāng)土中國 鄉(xiāng)土中國是費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國農(nóng)村的作品。鄉(xiāng)土中國一書收錄了鄉(xiāng)土本色文字下鄉(xiāng)再論文字下鄉(xiāng)差序格局系維著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別禮治秩序無訟無為政治長老統(tǒng)治血緣和地緣名實的分離從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論文,分別從鄉(xiāng)村社區(qū)、文化傳遞
4、、家族制度、道德觀念、權力結構、社會規(guī)范、社會變遷等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的結構及其本色。 鄉(xiāng)土中國中,作者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對中國的基層社會的主要特征進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現(xiàn)了中國基層社會的面貌。全書主要探討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別、家族、血緣和地緣等。該書語言流暢,淺顯易懂。鄉(xiāng)土中國是學界共認的中國鄉(xiāng)土社會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結構理論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三、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 鄉(xiāng)土中國來源于作者20世紀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聯(lián)大和云南大學所講的“鄉(xiāng)村社會學”一課的內容,當時作者應世紀評論之約分期連載14篇文章,鄉(xiāng)土中國由這些內容、文章輯錄而成。 四、閱讀指導 閱讀鄉(xiāng)土中國總的要求是讀通、讀懂,理
5、解基本內容,并力求觸類旁通,掌握學術著作的一般讀法。閱讀這類著作,除了關注作者運用的材料、提出的概念,以及作出的理論闡釋,還要看它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什么創(chuàng)造,這種創(chuàng)造經(jīng)歷過怎樣的探索,具有怎樣的價值。具體策略如下: 要有閱讀的“預期”。閱讀學術著作的目的一般比較明確,如閱讀鄉(xiāng)土中國,可能是為了了解中國鄉(xiāng)村的歷史與文化,也可能是想學習一些社會學研究的方法,還可能是為解決當今農(nóng)村問題尋找答案等等。 先“粗”后“細”,逐步推進。所謂“粗”,一是閱讀“序言”和“后記”,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二是通過瀏覽目錄大體了解著作的基本內容和章節(jié)結構。所謂“細”,即注重概念、材料、論證、推理等要素,深入
6、思考,不斷提煉。 抓住核心概念,找出概念間的關系。如“禮俗社會”“差序格局”“無訟”“無為政治”等。這些都是作者從大量的田野調查材料中提煉出來的,用以歸納某些現(xiàn)象,并從理論高度解釋這些現(xiàn)象。 關注作者研究的思路。鄉(xiāng)土中國是基于田野調查的研究,閱讀時要注意作者怎樣從調查材料中提煉典型的現(xiàn)象,形成概念,又怎樣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進行闡釋。不僅要知道結論,還要注意形成結論的過程,看作者怎樣通過辨識、分析、比較、歸納,提出和研究問題,獲得新的理論發(fā)現(xiàn),甚至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反復閱讀,積極思考。學術著作理論性強,涉及的術語多,語言表達比較抽象,閱讀時難免會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這時,就要多讀幾遍,調動自己的
7、經(jīng)驗和知識積極思考,還可以參考一些資料,促進對學術著作的理解。 第二模塊:學習任務、計劃及方法 一、學習任務 61656;任務1:抓住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觀點 具體要求:梳理每一章節(jié)出現(xiàn)的專有概念,解釋其具體內涵,并理順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 梳理作者用以指稱鄉(xiāng)土社會的概念和與之相對應的指稱其他社會的概念。 【習題練習】聯(lián)系全書,梳理作者用以指稱鄉(xiāng)土社會的概念和與之相對應的指稱其他社會的概念,填寫下面的表格。 指稱鄉(xiāng)土社會的概念指稱其他社會的對應概念 禮俗社會 借助文字的社會 差序格局 系維著私人的道德 家庭 男女有別 法治秩序 司法訴訟體系 有為政治 血緣社會 明確法理社會;借助語言的社會;團體
8、格局;系維著人民的憲法; 小家族;男女求同;禮治秩序;調解體系;無為政治;地緣社會。 61656;任務2:分析整體框架,把握知識體系 具體要求:歸納各篇主旨,撰寫相應的內容摘要。注意摘錄和使用文中關鍵的概念,簡潔、準確地概括作者的學術觀點。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各篇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嘗試把握這本書的知識體系。 61656;任務3:關注“問題”,學以致用 具體要求:閱讀時,關注其“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解決”。 試以“今日中國鄉(xiāng)村的變遷”為話題,從居住環(huán)境、精神風貌、文化生活、風俗習慣、鄉(xiāng)村管理等角度中任選一個,開展調查訪問,寫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報告。并交流。 61656;任務4:拓展閱讀,知人論
9、世 費孝通不僅在社會學、人類學的研究領域中成就卓著,還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之情。查找資料,了解其生平,并拓展閱讀他編著的其他作品,如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更全面地認識費孝通的學術思想和成就。 二、學習安排與計劃 階段一: 課時內容方法任務 第一節(jié)鄉(xiāng)土本色精讀1.理解重要概念,并給下列概念下定義:鄉(xiāng)土社會、禮俗社會、法理社會、土氣、愚、特殊語言、學習。 2.用思維導出畫出三篇文章的結構,并分述其論證思路。 3.分別歸納三個章節(jié)的主旨,并分析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及在全書中的地位。 第二節(jié)文字下鄉(xiāng) 再論文字下鄉(xiāng)泛讀 階段二: 課時內容方法任務 第三節(jié)差序格局精讀1.理解重要概念,并給各組概念下定義:
10、 差序格局團體格局 自我主義個人主義 小家族家庭 亞普羅式浮士德式 禮治法治、無為政治 長老權利橫暴權力、同意權力。 2.用思維導出畫出這八篇文章的結構,并論述其思路。 3.分別歸納主旨,并分析其相互的聯(lián)系。 第四節(jié)系維著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別泛讀 第五節(jié)禮治秩序 無訟 無為政治 長老統(tǒng)治泛讀 階段三: 課時內容方法任務 第六節(jié)血緣和地緣精讀1.用思維導出畫出三篇文章的結構,并分述其論證思路。 2.分別歸納三個章節(jié)的主旨,并分析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及在全書中的地位。 第七節(jié)名實的分離 從欲望到需要泛讀 階段四: 課時內容方法任務 第八節(jié)閱讀總結與交流撰寫收獲 分組交流1.用思維導圖展示各章節(jié)的關
11、系。 2.羅列對比概念。 3.寫一篇讀后感,談談自己的思考,談談本書對我們認識當今中國社會的意義。 第九節(jié)閱讀成果展評多種方式展示,如:報告,演示文稿等。1.思維導圖展評。 2.筆記展評。 3.開展辯論活動。 三、學習方法指導 1.做好旁批,隨想隨寫。 2.“精讀”與“泛讀”相結合。 3.積極主動查閱資料,認真思考。 4.做好摘抄,整理思維導圖。 第三模塊:章節(jié)閱讀典例 一、閱讀并作批注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是“鄉(xiāng)土中國”的組成部分;費孝通所講的差序格局是一個立體的結構,包含縱向的剛性的等級化的“序”,也包含橫向的彈性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差”。 西洋的社會有些像我們在田里捆柴,幾根稻草束成一把
12、,幾把束成一扎,幾扎束成一捆,幾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個挑里都屬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會亂的。在社會,這些單位就是團體。我說西洋社會組織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們常常由若干人組成一個個的團體。團體是有一定界限的,誰是團體里的人,誰是團體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團體里的人是一伙,對于團體的關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團體中有組別或等級的分別,那也是事先規(guī)定的。我用捆柴來比擬,有一點不太合適,就是一個人可以參加好幾個團體,而好幾扎柴里都有某一根柴當然是不可能的,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我用這譬喻是在想具體一些使我們看到社會生活中人和人的關系的一種格
13、局。我們不妨稱之作團體格局。 費孝通先生用“捆柴”的比喻形象地說明了西洋社會的“團體結構”,即團體界限清晰,團體內部關系相同。例如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得給父母膳宿費,大家承認團體的界限,成年了就得走出“家”這個團體;學生加入學生社團后,社團的成員和非社員的學生是明確區(qū)分開的,所有成員的行為都是按照社團紀律來行動的,他們在社團這個團體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家庭在西洋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如果有一位朋友寫信給你說他將要“帶了他的家庭”一起來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來的是哪幾個人。在中國,這句話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來,就不會用“家庭”。在我們中國“
14、闔第光臨”雖則常見,但是很少人能說得出這個“第”字究竟應當包括些什么人。 以“家庭”為例,對比西洋社會和中國傳統(tǒng)社會對于團體概念的理解;西洋社會的“家”只包括夫妻二人和未成年的孩子,中國的“家”是模糊的,可大可小,人可多可少。例如紅樓夢中的賈府,可以住著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寶釵,后來更多了,凡是拉得上親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中國農(nóng)村,有了紅白喜事,來吃酒席的一家人少則一人,多則“家庭內”的數(shù)人。 提到了我們的用字,這個“家”字可以說最能伸縮自如了?!凹依锏摹笨梢灾缸约旱奶粋€人;“家門”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羅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親熱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圍是因時因地可伸縮的,
15、大到數(shù)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為什么我們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的名詞會這樣不清不楚呢?在我看來卻表示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為了使生澀的理論為更多人熟知,費孝通先生用“石頭扔到水中”的例子說明中國的社會結構;這種社會結構的學術性表達為“多重同心圓”,人的關系是一層一層的,由近及遠,這種關系結構還可以用來考查親緣和地緣的關系。例如以“你”為中心,離你最近的同心圓上
16、是你的父母,其次是兄弟姐妹,等等,再向外的同心圓上是你的街坊鄰居,同心圓可以一直往外推。 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我們儒家最考究的是人倫,倫是什么呢?我的解釋就是從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發(fā)生社會關系的那一群人里所發(fā)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釋名于“倫”字下也說:“倫也,水文相次有倫理也?!迸斯獾┫壬f:凡是有“侖”作公分母的意義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條理、類別、秩序的一番意思”。 引入儒家“人倫”和釋名來證明中國社會結構與“
17、倫”的相似關系,可見差序結構由來已久。定義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形態(tài)后,作者揭示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那就是“人倫”。要解析中國社會結構的形成規(guī)則,不得不找到中國文化的源頭: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 “倫”重在分別,在禮記祭統(tǒng)里所講的十倫,鬼神、君臣、父子、貴賤、親疏、爵賞、夫婦、政事、長幼、上下,都是指差等?!安皇鋫悺笔窃趧e父子、遠近、親疏。倫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們現(xiàn)在讀來,鬼神、君臣、父子、夫婦等具體的社會關系,怎能和貴賤、親疏、遠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對地位相提并論?其實在我們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里最基本的概念,這個人和人往來所構成的網(wǎng)絡中的綱紀,就是一個差序,也就是倫。禮記大傳里說:“親親也,尊
18、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币馑际沁@個社會結構的架格是不能變的,變的只是利用這架格所做的事。 禮記中的這句話意思是以親人為親近,以尊長為尊敬,以年長為長輩,男女不同,要區(qū)別對待,以上是不可變革的真理。這句話是封建社會提倡的人倫制度,對于現(xiàn)代社會并不完全適用,此文及解析并不評論其對錯。 “倫”即是差序,重在人與人的關系是有分別的,與水波紋的比喻不同,這個差等嚴明的綱紀或人倫強調的是縱向的、上下尊卑等級分明的一面?!笆畟悺薄坝H親”等正是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作出的等級區(qū)分,這種等級的背后隱含著人們交往和交流帶來的各種物質和精神上的互惠互利。例如在農(nóng)村,社會資源的獲得主要依靠自己的
19、圈子,就拿“份子錢”來說,這對很多貧困家庭來說是一個經(jīng)濟負擔,但是每次該出禮時卻不敢疏忽,如果不出份子錢,相當于在自己的圈子中無立足之地了。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紋波浪向外擴張的“推”字。他先承認一個“己”,推己及人的己,對于這己,得加以克服于禮,克己就是修身。順著這同心圓的倫常,就可向外推了?!氨玖⒍郎?,“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從己到家,由家到國,由國到天下,是一條通路。中庸里把五倫作為“天下之達道”。因為在這種社會結構里,從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說他“善推而已矣”。 從“己”“推”出去的與其他人的一個個社會影響就是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
20、系是一種有范圍的“圈子”。例如中國官僚只效忠于給他官做的人,而非皇帝,縣官不如現(xiàn)管的處世哲學,讓當官的認為上司是最重要的社會關系,屬于從“己”推出去的第一波。山高皇帝遠,沒有必要對皇帝表忠心。 在這種富于伸縮性的網(wǎng)絡里,隨時隨地是有一個“己”作中心的。這并不是個人主義,而是自我主義。個人是對團體而說的,是分子對全體。在個人主義下,一方面是平等觀念,指在同一團體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個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權利;一方面是憲法觀念,指團體不能抹煞個人,只能在個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權利上控制個人。這些觀念必須先假定了團體的存在。在我們中國傳統(tǒng)思想里是沒有這一套的,因為我們所有的是自我主義,一切價值是以“己”作
21、為中心的主義。 處于“能放能收”“能伸能縮”的差序格局中心的“己”所奉行的是自我主義??梢詫ⅰ安钚蚋窬帧崩斫鉃橥怙@的社會結構,而把“自我主義”看作是內隱的思維結構。例如,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認干親、拜把子的情形依舊存在,這是因為通過拜把子、認干親等形式,把疏離關系轉化成擬血緣關系,加強彼此信任,擴大獲取資源的渠道,拓展原有差序格局的邊界。 自我主義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的楊朱,連儒家都該包括在內。楊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楊朱忽略了自我主義的相對性和伸縮性,他太死心眼兒,一口咬了一個自己不放;孔子是會推己及人的,可是盡管放之于四海,中心還是在自己。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边@是
22、很好的一個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總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隨著他轉動。孔子并不像耶穌,耶穌是有超于個人的團體的,他有他的天國,所以他可以犧牲自己去成全天國。孔子呢?不然。 再次引用孔子的話來證明孔子“推己及人”的差序結構思想,及其相對性和伸縮性;例如鄉(xiāng)村中有勢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窮苦人家的街坊只有比鄰的兩三家;家道興盛時影響范圍擴大,家道衰落后立馬萎縮,這就是伸縮性,富有彈性。 二、做好摘抄 第四章差序格局 這些所謂的“私”的問題其實就是一個群、己的界限怎樣去劃分的問題?我們傳統(tǒng)的劃法,自然和現(xiàn)代西方的劃分方法不同。如果把西方社會比作是一捆柴,那么每個家庭就是一根一根的
23、柴,雖然大家捆在一起,但是每一根還是能夠分得很清楚。在西方人眼中,家庭的概念很明確,就是指他和他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但是我們在中國傳統(tǒng)的語境當中,“家”這個字可以說是最能收放自如的。正是因為這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中國人對世態(tài)炎涼特才別有感觸。 西洋社會不太有人情冷熱的問題,即便是撫養(yǎng)孩子、贍養(yǎng)父母這樣的人情事,他們也都當作是權力義務問題。 中國傳統(tǒng)十分講倫理,這個“倫”字就是差別、次序的意思。人和人往來所構成的網(wǎng)絡中的綱紀,就是一個差序,也就是倫。比如說君臣、父子、長幼、夫婦、男女等,都是有一個等級次序先后。 三、繪制思維導圖 四、習題演練 活動:閱讀材料并
24、回答問題 家庭在西洋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如果有朋友寫信說他將要“帶他的家庭”一起來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來的是哪幾個人。在中國,這句話卻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來,就不會用“家庭”。在我們中國常用“闔第光臨”,但是很少人能說出這個“第”字究竟應當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說最能伸縮自如了?!凹依锏摹笨芍缸约禾粋€人,“家門”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羅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親熱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圍是因時因地可伸縮,大到數(shù)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為什么我們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的名詞會這樣不清不楚呢?在我看來卻表示了我們
25、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們的格局(實際上就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親屬關系是根據(jù)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wǎng)絡,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xiàn)在的和未來的人物。我們俗語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三千里也不過指其廣袤的意思而已。這個網(wǎng)絡像個蜘蛛的網(wǎng),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我們每
26、個人都有這么一個以親屬關系布出去的網(wǎng),但是沒有一個網(wǎng)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個社會里的人可以用同一個體系來記認他們的親屬,所同的只是這體系罷了。天下沒有兩個人所認取的親屬可以完全相同的,以親屬關系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系的網(wǎng)絡來說,是個別的,每一個網(wǎng)絡有個“己”作為中心,各個網(wǎng)絡的中心都不同。 (節(jié)選自鄉(xiāng)土中國差序格局,有刪改) 【問題】請結合材料,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點。 明確(1)差序格局是有中心的,每個人都是關系中的中心(或每一個網(wǎng)絡有個“己”作為中心)。(2)差序格局是由各種關系組成的,如親屬關系、社會關系等。(3)這種格局是動態(tài)變化的,是不斷向外擴展的,各個網(wǎng)絡的中心都不同。 第四模塊
27、:整體把握和拓展延伸 一、內容概要 鄉(xiāng)土本色。該章大抵是全書的總論?!皬幕鶎由峡慈?,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痹谶@一章中,費孝通將中國社會的基層定義為鄉(xiāng)土性的,這“鄉(xiāng)土性”帶有三方面特點:其一,“鄉(xiāng)下人離不了泥土”。鄉(xiāng)下人以種地為最普通的謀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貴。其二,不流動性。靠農(nóng)業(yè)謀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說鄉(xiāng)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說在人與空間的關系上是不流動的,安土重遷,各自保持著孤立與隔膜。其三,熟人社會。鄉(xiāng)土社會的這種人口流動性緩慢的特點使鄉(xiāng)村生活很富于“地方性”特點,聚村而居,終老是鄉(xiāng)。所以,鄉(xiāng)土社會是個熟人之間的社會,這才有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這一章描述了中國社
28、會的基礎,同時也是全書的基礎,后文差序格局,禮俗社會之根源,都在于此“鄉(xiāng)土性”。 文字下鄉(xiāng)與再論文字下鄉(xiāng)。這兩章說明了一個問題鄉(xiāng)土社會不用文字絕不能說是“愚”的表現(xiàn)。文字是人和人傳情達意的過程中受到阻隔的產(chǎn)物,但在鄉(xiāng)土社會中,“面對面的往來是直接接觸,為什么舍比較完善的語言而采文字呢?”其實,還有更多的不需要聲音和文字參與的“特殊語言”可用來作象征的原料,如表情、動作等,它們比語言更有效?!八栽卩l(xiāng)土社會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連說話都不是傳達情意的惟一象征體系。”文字下鄉(xiāng)說的是傳情達意的空間之隔,再論文字下鄉(xiāng)則說的是時間之隔,包括個人的今昔之隔和社會的世代之隔。由于鄉(xiāng)土社會是一個很安定的社會,
29、一個人所需的記憶范圍本來就很狹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反復重演,也使得語言足夠傳遞世代間的經(jīng)驗而無需文字。 差序格局。從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別,講的是家、國、天下三者的倫常關系在社會學上的意義。“差序格局”是費孝通提出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社會學和人類學觀點,指的是由親屬關系和地緣關系所決定的有差等的次序關系。中國人獨特的“私”的個性,造就了中國獨特的“差序格局”。不同于西洋社會有如捆柴的團體格局,費孝通在書中將中國的格局比作“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不一定相同。每個網(wǎng)絡都是
30、以“己”作為中心,每個網(wǎng)絡的中心也各不相同,這就是一個差序格局,人倫的格局。 家族男女有別。這兩篇講的都是中國傳統(tǒng)感情定向的問題。在西洋,家庭是團體性的社群,這個社群能經(jīng)營的事務也很少,主要是生兒育女。但在中國的鄉(xiāng)土社會中,家并沒有嚴格的團體界限,可以沿著父系這一方面擴大。當其擴大成為氏族和部落時,其功能顯然不只于生育,而賦有政治、經(jīng)濟、宗教等復雜的功能。在中國的鄉(xiāng)土社會,家是個連綿延續(xù)的事業(yè)社群,它的主軸是在父子之間、婆媳之間,是縱的。所以,對于兩性之間的感情,中國人就矜持和保留得多,紀律排斥了私情,這在“男女有別”中有進一步的說明。鄉(xiāng)土社會是一個男女有別的社會。浮士德式的戀愛精神,在鄉(xiāng)土社
31、會中是不容存在的。因為鄉(xiāng)土社會不需要新的社會關系,更害怕舊的社會關系被破壞。鄉(xiāng)土社會是阿渡羅式的文化觀,男女關系必須有一種安排,使他們之間不發(fā)生激動性的感情。這便是男女有別的原則,即干脆認為男女之間不必求同,不必了解,在生活上加以隔離。 禮治秩序無訟討論鄉(xiāng)村社會中人們如何基于宗法制家庭的感情進行道德判斷和約束。鄉(xiāng)土社會治理方式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八^人治和法治之別,不在于人和法這兩個字上,而是在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據(jù)的規(guī)范的性質。”在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的社會關系的調節(jié)不是靠法律來調節(jié),而是靠“禮”這種社會規(guī)范來調節(jié)。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它正是與鄉(xiāng)土社會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
32、適應的,通過不斷重疊、蛛網(wǎng)式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影響到其他人,進而在整個社會營造一種合適的統(tǒng)冶秩序。“在鄉(xiāng)土社會中,維持禮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獄?!边@也正是訟師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沒有地位的原因。在中國傳統(tǒng)的差序格局之下,原本不承認有可以施行于一切人的統(tǒng)一規(guī)則,而現(xiàn)行法卻是采用個體平等主義的。現(xiàn)行的司法制度,破壞了原有的禮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 無為政治長老統(tǒng)治和名實的分離,講的是四種權力。關于鄉(xiāng)土中國的權力結構,該書在無為政治長老統(tǒng)治和名實的分離三篇中分別加以闡述。費孝通認為社會權力共有四種形式:一是在社會沖突中所發(fā)生的橫暴權力;二是在社會合作中所發(fā)生的同意權力;三是在社會繼替
33、中所發(fā)生的長老權力;四是在社會變遷中所發(fā)生的時勢權力。 二、拓展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社會學及人類學大師費孝通 1910年11月2日費孝通出生于江蘇吳江。由于受到曾留學日本的父親和喜歡新思想的母親的影響,費孝通在蒙童時代就開始接受了不同于傳統(tǒng)教育的新式教育。 1928年,帶著醫(yī)學救國的理想,費孝通進入東吳大學學習醫(yī)學,但是沒過多久,他發(fā)現(xiàn)當時中國的很多問題光靠醫(yī)學是不能解決的,而是要首先解決人的問題。于是在1930年,在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許仕廉的影響下,他注冊進入了燕京大學社會學系,開始了他的學術人生。 1935年夏,在老師吳文藻的推薦下,費孝通應當時的廣西省政府之邀赴大
34、瑤山開始了廣西特種民族考察。考察中,費孝通誤入瑤族人設下的“虎阱”,身受重傷,在養(yǎng)傷期間就開始進行了對中國江南村落小社區(qū)的田野調查。1936年秋,費孝通帶著他養(yǎng)傷期間的調查結果遠赴英倫深造。在導師馬林諾斯基的指導和鼓勵下,根據(jù)出國前的社會調查成果,完成了他的成名大作江村經(jīng)濟。在書中,費孝通通過對鄉(xiāng)土中國的描述,從歷史的變遷中進行客觀調查分析,認為小城鎮(zhèn)含有中國特色的農(nóng)村發(fā)展大問題。江村經(jīng)濟于1939年在倫敦出版后,被歐洲許多大學的人類學學生奉為必讀參考書。費孝通也因此在1981年獲得英國皇家人類學會授予的人類學界最高獎赫胥黎獎。 1946年7月,李公仆、聞一多被暗殺后,費孝通面臨的處境十分危險
35、。但是費孝通并沒有因此就放棄了對專制的批判,他在這是什么世界一文中寫道:“一個國家怎能使人人都覺得自己隨時可以被殺!人類全部歷史里從來就沒有過這種事。我們如今活在什么樣的世界里?” 1957年費孝通被錯誤地劃為右派;“文革”中,一切學術研究活動都被迫停止,直到1979年復出。當事后有人對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作出上聯(lián)“早春前后,大江南北,一例前生事”請他對時,他慨然對曰:“千秋功罪,文章高下,盡付后人論?!?20世紀80年代中期,費孝通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學術生命。作為一個社會人類學家,費孝通已是八十多歲的高齡,但他每年都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去搞調查,他邊行走,邊調查,邊思考,他多次提出改變窮困地區(qū)的重要
36、建議,把他的智慧全部獻給了祖國。正如他晚年所寫的江村偶讀一詩:“李白六十二,杜甫五十九。我年已古稀,虛度豈可究?夢回苦日短,碌碌未敢休。文章千古事,萬頃一沙鷗?!?2005年4月24日22時38分,費孝通結束了他半個世紀無愧于心的考察,中國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知識分子,中國知識界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但是,“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作為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費孝通用生命、勞動和鄉(xiāng)土完美結合的愛國情懷是最不怕歲月沖刷的。 (摘自大師中國,有刪改) (相關鏈接) 在他80歲生日那天,有人問他一生中最有意義的是什么,他說志在富民。他的學術是為人民服務的學術,他說:
37、“我所知道的是真正的學術,是有用的知識。學術可以做裝飾品,亦可以做食糧?!彼胺磳檠芯慷芯?,為理論而理論,為定量而定量”。 (王超華一代宗師費孝通) 他一生的志愿就是如何使一窮二白的中國農(nóng)民走上富裕之路,并為此奮斗不息。幾十年來,他奔波于全國各地,調查研究,著書立說,影響深遠。其主要著作有:江村經(jīng)濟鄉(xiāng)土中國行行重行行學術自述與反思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重訪英倫等。 (蔣曄、武京予費孝通)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和寫法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費孝通在1981年獲得英國皇家人類學會授予的赫胥黎獎,因而他的成名作江村經(jīng)濟被歐洲許多大學的人類學學生奉為必讀參考書。 B在“文革”中,費孝通受
38、到迫害,但他慨然說:“千秋功罪,文章高下,盡付后人論?!笨梢?,他并沒有被歷史的旋渦吞沒。 C費孝通能成為社會學及人類學大師,既有父母和系主任許仕廉的影響,也與導師的幫助和鼓勵分不開,還和自身的追求及努力息息相關。 D文中多次引用費孝通的話,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和文學性,突出了人物的特點并豐富了傳主的思想精神,同時使傳記具有更為感人的力量。 2.“夢回苦日短,碌碌未敢休。”這兩句詩在費孝通的一生中是如何表現(xiàn)的? 3.作為社會學及人類學大師,費孝通身上有哪些可貴品質?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明確1.C 2.在養(yǎng)傷期間,費孝通堅持實地調查,并依據(jù)調查成果,出版江村經(jīng)濟一書;費孝通在八十多歲高齡時,依然每
39、年花三分之一時間去搞調查,把智慧全部獻給了國家;幾十年來,費孝通奔波各地,為中國農(nóng)民走上富裕之路而奮斗不息,著作等身。 3躬行實踐,學以致用:費孝通注重調查實踐,實事求是,他反對為研究而研究,認為真正的學術是可以做裝飾品和糧食的。愛國愛民,孜孜不倦:他棄醫(yī)從文,一心要改變農(nóng)民的窮困,志在富農(nóng),為完成志愿碌碌不休。勇敢無畏,積極進?。涸谔幘澄kU時,依然批判專制;“文革”后復出,他一如既往,開始他的第二次學術生命。樂觀自信:當別人提到他遭遇的不幸時,費孝通直言:“千秋功罪,文章高下,盡付后人論。”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認為是中國社會學的一個基本理論概念,它有多個思想或學術來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種西方學術思想的影響,其中受美國社會人類學家雷德菲爾德和人類學奠基人摩爾根的學說影響最為顯著。費氏在1948年9月1日寫給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讀了你的鄉(xiāng)土社會一文,而且實際上,在我的中文新書鄉(xiāng)土中國中采用并發(fā)揮了你的思想?!辟M氏與雷氏都認為鄉(xiāng)土社會基本上由親屬關系構成,親屬關系可向外擴展至所有的社會關系。但費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市政綠化施工合同三方協(xié)議(生態(tài)宜居版)2篇
- 2025版晚會攝像保密協(xié)議(全新版)3篇
- 科技與教育結合利用科技手段輔助孩子閱讀經(jīng)典
-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的實踐
- 科技賦能家庭運動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 浙江省強基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聯(lián)考(一模)政治試題 含解析
- 個人借款合同延期合同范本(2024年版)版B版
- 高效能朗讀練習對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促進作用
- 2025版小動物領養(yǎng)及養(yǎng)護責任協(xié)議3篇
- 玉溪云南玉溪市公安局紅塔分局招聘警務輔助人員41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駕照體檢表完整版本
- 農(nóng)產(chǎn)品農(nóng)藥殘留檢測及風險評估
- 農(nóng)村高中思想政治課時政教育研究的中期報告
- 20100927-宣化上人《愣嚴咒句偈疏解》(簡體全)
- 4-熔化焊與熱切割作業(yè)基礎知識(一)
- 單元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
- 個人安全與社會責任的基本知識概述
- 醫(yī)院標識牌方案設計2
- 移動商務內容運營(吳洪貴)任務二 有效傳播模式的設計
- 簡易勞務合同電子版
- 明代文學緒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