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歷史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xiàn)課時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2013年高中歷史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xiàn)課時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2013年高中歷史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xiàn)課時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2013年高中歷史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xiàn)課時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2013年高中歷史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xiàn)課時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xiàn)一、選擇題1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建立,這個共同體的建立使哪兩個政治宿敵之間的矛盾化解()A英法B法德C德意D英德【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歷史上法國和德國為爭奪歐洲大陸霸權曾經爆發(fā)多次戰(zhàn)爭,致使兩國間積怨甚深。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建立使兩國之間的矛盾逐步化解。 【答案】B220世紀50年代,歐洲的聯(lián)合開始于()A政治領域 B經濟領域C軍事領域 D文化領域【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再認再現(xiàn)能力。歐洲的聯(lián)合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歐洲煤鋼共同體,屬于經濟領域,故選B項。【答案】B3(2012??诟咭粰z測)下表是戰(zhàn)后歷次戰(zhàn)爭中,西歐對美國戰(zhàn)爭政策態(tài)度的

2、變化,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戰(zhàn)爭朝鮮戰(zhàn)爭(19501953年)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1973年)伊拉克戰(zhàn)爭(2003年)西歐(法國)參與美國組織的聯(lián)合國軍侵略朝鮮不支持甚至批評美國的中東政策明確反對美國避開聯(lián)合國對伊動武A.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B蘇聯(lián)對西歐的強力支持,使西歐有了強力后盾C西歐各國對美國的控制不滿,雙方反目成仇D西歐國家一貫堅持正義,反對美國侵略弱小國家【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表格中由“參與到不支持再到明確反對”的信息,可以得出歐洲逐步提出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深層原因也是根本原因便是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歐洲成為多極化趨勢中的一極。B、C、

3、D三項均與史實不符,故選A項?!敬鸢浮緼41949年2月,美國派出底特律銀行董事長道奇到日本擔任占領當局的最高財政顧問,對日本經濟進行整頓。這反映了在當時的國際背景下,美國對日政策()A開始壓制日本經濟的發(fā)展B由壓制變?yōu)榉鲋踩毡窘洕鶦開始控制日本的金融領域D徹底掌握了日本經濟命脈【解析】注意時間“1949年2月”,西方和蘇聯(lián)已經處于“冷戰(zhàn)”狀態(tài),中國革命迅猛發(fā)展,在東方只能扶持日本,因此其對日政策由壓制變?yōu)榉鲋??!敬鸢浮緽5(2012福州高一檢測)作為戰(zhàn)敗國的日本,二戰(zhàn)后能夠在曾經被原子彈摧毀的戰(zhàn)爭廢墟中迅速崛起并成為經濟超人的主要原因是()把發(fā)展經濟作為立國的主要方針充分利用馬歇爾計劃的援助

4、美國的大力扶植重視科技和教育A BC D【答案】C6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其根本原因是()A美蘇兩極格局即將瓦解B日本開始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C日本經濟實力的膨脹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解析】經濟決定政治。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這成為日本追求“政治大國”地位的決定因素,即根本原因,故選C項?!敬鸢浮緾7(2012淄博期末)1961年9月,南斯拉夫總統(tǒng)鐵托說:“當我們走上獨立的道路而不同兩個對立陣營的國家集團結盟的時候,當我們反對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絕這個政策所帶來的一切時,我們選擇了一條艱苦的道路?!边@條“艱苦的道路”就是()A“求

5、同存異”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多邊外交” D獨立、自主、非集團化【解析】在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的“冷戰(zhàn)”時期,南斯拉夫采取了不結盟的政策,即不同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結盟,實行獨立、自主、非集團化的外交政策?!敬鸢浮緿8促使不結盟運動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三個首倡國家都受到兩大軍事集團的威脅B“冷戰(zhàn)”格局使國際關系趨于惡化C和平中立是三個首倡國家戰(zhàn)后的一貫政策D民族經濟的發(fā)展使第三世界國家已能與美蘇平等對話【答案】B9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反映了()A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影響力擴大B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平起平坐C西方國家放棄了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控制D發(fā)展中國家放棄了彼此間的合作【解析】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在一定

6、程度上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擴大了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影響?!敬鸢浮緼10(2012福州學業(yè)水平檢測)下列對不結盟運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由南斯拉夫等國發(fā)起B(yǎng)由英國等國發(fā)起C它的興起對當時世界格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D它反映了新興獨立國家積極謀求維護國家主權【解析】不結盟運動由南斯拉夫等國倡議,奉行“非集團、不結盟”的原則。1961年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它反映了新興的亞非拉國家擺脫美蘇控制和維護國家獨立主權的愿望,而非英國發(fā)起?!敬鸢浮緽11(2012哈爾濱高一檢測)在1971年第26屆聯(lián)大上,由于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中國得以沖破美國設置的種種障礙,恢復了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7、。這里“第三世界國家”指的是()A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外的所有國家B兩大陣營之外的國家C社會主義陣營的所有成員國家D亞非拉的民族獨立國家【答案】D12(2012南通期末)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僅僅25年時間,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xiàn)。在戰(zhàn)后頭幾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兩極分化已經消失。”這種狀況產生的原因不包括()A美蘇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B美蘇兩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的矛盾趨向緩和C歐共體、日本經濟迅速發(fā)展D發(fā)展中國家作為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解析】材料說明了70年代世界政治的多極化趨勢。這一時期的美蘇爭霸使雙方實力均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并不意味著美蘇矛盾趨向

8、緩和?!敬鸢浮緽二、非選擇題1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不得不承認西歐的伙伴地位,表示“決心用一種新的彬彬有禮的態(tài)度來很好地傾聽北約伙伴的意見”,并把1973年定為“歐洲年”,以示對西歐的重視。1974年,出任歐共體執(zhí)行主席的聯(lián)邦德國外長謝爾說:“在九國商談有關政治行動、組織結構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張談判桌上,我們不能保證都有美國的座位?!痹缆窗姹匦抟唤滩牟牧隙?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作為內閣總理大臣在國會發(fā)表施政演說時提出“戰(zhàn)后政治總決算”問題,在財源分配上騰出力量,加強對外援助,以發(fā)揮日本對爭取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的作用,確立日本在國際事務中與其經濟實力相稱的政治大國地位。

9、丹尼斯T雅斯托莫戰(zhàn)略援助與日本外交材料三 二戰(zhàn)后僅25年,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xiàn)。頭幾年還十分盛行的世界兩極開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動,在發(fā)展這些活躍的“地緣戰(zhàn)略棋手”在世界棋盤上縱橫捭闔,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聲音,震蕩著世界,改變著世界。 (美)布熱津斯基大棋局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概括美國與西歐的關系。(2)據(jù)材料二,指出日本是怎樣謀求政治大國的。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日本能采取該手段的主要原因。(3)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還有哪些。綜合以上材料,“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xiàn)”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響世界政治格局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因素?!敬?/p>

10、案】(1)關系:美國承認西歐伙伴地位;西歐日益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2)方法:以對外經濟援助作為外交手段。原因:日本經濟實力增強(或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3)新力量:不結盟運動興起;中國的振興。新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出現(xiàn)。因素:大國之間綜合國力對比的變化。1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不結盟國家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注意到,在從以霸權為基礎的舊秩序向以各國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進繁榮的社會正義之上的新秩序的過渡中,存在著導向世界的沖突和危機要根本消除沖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現(xiàn)形式的殖民主義并且在世界上實行和平共處的政策現(xiàn)有的軍事集團正在發(fā)展成為越來越強大的軍事、經濟和政治集團,根據(jù)邏輯和

11、它們相互關系的性質來看,必然不時引起國際關系惡化?!袄鋺?zhàn)”和它會變成真正的戰(zhàn)爭的經常性的嚴重危險,已經成為國際關系中存在的局勢的一部分。與會國并不認為這種不同會構成對穩(wěn)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礙,只要排除掉對其他國家人民的統(tǒng)治和對他們的內部發(fā)展進行干涉的政策在這種情況下,和平共處的原則,是代替“冷戰(zhàn)”和不可能發(fā)生的全面核災禍的唯一的辦法。不結盟國家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會議宣言材料二不結盟運動發(fā)展簡況時間1961年1964年1995年不結盟國家25個47個100多個劉宗緒、黃安年世界近現(xiàn)代史專題30講請回答:(1)概括宣言提出的主要觀點。(2)上述觀點是否符合歷史事實?為什么?(3)據(jù)上述材料總結歸納不結盟運動發(fā)展的趨勢如何。它反映的實質問題是什么?【答案】(1)主要觀點:新、舊秩序的過渡中存在著沖突和危機;要消除危機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殖民主義并實行和平共處的政策;現(xiàn)有的軍事集團不時引起國際爭端。(2)符合。因為二戰(zhàn)結束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