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語文核按鈕專題14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Word版_第1頁
2010高考語文核按鈕專題14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Word版_第2頁
2010高考語文核按鈕專題14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Word版_第3頁
2010高考語文核按鈕專題14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Word版_第4頁
2010高考語文核按鈕專題14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Word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0高考語文核按鈕專題14: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考綱解讀】 考綱內(nèi)容考綱闡釋考點分布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B級(識記、理解、綜合分析、鑒賞評價)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掌握高考??疾榈?20個常見文言實詞各種意義和用法。(1)常見文言實詞(2)古今異義(3)一詞多義(4)通假字(5)詞類活用(6)偏義復(fù)詞(7)兼詞【粵考趨勢】實詞的考查絕大多數(shù)是常見常用的詞語。在2008年的套高考試卷中,共涉及70個;其中“責”“拜”“徒”“詣”“致”均出現(xiàn)多次出現(xiàn),單音節(jié)出現(xiàn)65次,雙音節(jié)出現(xiàn)3次。 考生平時復(fù)習時,只注意考試大綱中規(guī)定的常用實詞是遠遠不夠的,常見實詞應(yīng)

2、引起高度重視。古今異義的考查,主要出現(xiàn)三種形式:在考查實詞中綜合考查,如:廣東卷的“悅服”、湖北卷的 “羈旅”;單獨命題考試,如上海卷的“賓客”“觀覽”“衣冠”“東西”;偶爾在文言翻譯中綜合考查,如2005年全國卷的“妻子”。對于通假的考查也在對實詞理解、翻譯句子中得到體現(xiàn),如2006年福建卷在考查實詞時考到了“責債”,在翻譯中考到了“振賑”“罷?!?; 2006年浙江卷在考查實詞時考到了“屬囑”;2004年湖北卷第11題C、D項考到“趣促”“閑嫻”。廣東高考歷年所考詞語均在120個實詞以內(nèi)。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究键c透析】應(yīng)掌握的120個常見文言實詞:愛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誠除辭從殆當?shù)赖枚确菑?fù)

3、負蓋故顧固歸國過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間見解就舉絕堪克類憐彌莫乃內(nèi)期奇遷請窮去勸卻如若善少涉勝識使是適書孰屬數(shù)率說私素湯涕徒亡王望惡微悉相謝信興行幸修徐許陽要宜遺貽易陰右再造知致質(zhì)治諸賊族卒走左坐(一)古今異義古今詞義變化有詞義擴大、縮小、轉(zhuǎn)移和感情色彩變化。如: 變 化 情 況 示 例詞義擴大范圍擴大色(古:臉色;今:顏色) 皮(古:獸皮;今:皮膚表皮) 病(古:重病;今:?。?江(古:長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軍隊戰(zhàn)爭) 義項增多勸(古:勸勉;今:勸勉、規(guī)勸) 假(古:憑借、利用;今:憑借、利用,不真)詞義縮小范圍縮小臭(古:氣味;今:壞氣味) 金(古:金屬;今:金子) 丈人(古:老

4、人;今:岳父)義項減少讓(古:責備,謙讓;今:謙讓) 憐(古:愛,憐憫;今:憐憫)詞 義轉(zhuǎn) 移涕(古:眼淚;今:鼻涕) 偷(古:茍且;今:偷竊 去(古:離開;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獄(古:案件;今:監(jiān)獄)感情色彩變化諷(古:委婉地勸告;今:諷刺) 爪牙(古:武臣;今:壞人的黨羽) 恨(古:遺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處境低下;今:品德惡劣)鍛煉(古:玩弄法律陷害別人;今:錘煉)古今異義,指單音節(jié)詞古今詞義不同,又指雙音節(jié)詞的古今詞義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義解釋古義,它也是高考??嫉臒狳c。以逍遙游為例:詞語古義例句今義志記載志怪者也。志向、志氣之到去奚以之九

5、萬里而南為。常作代詞、助詞果然吃飽的樣子腹猶果然。不出所料雖然即使如此雖然,猶有未樹也。連詞惡何,疑問代詞彼且惡乎待哉。惡劣、兇惡無名忘記功名神人無功,圣人無名不為人知 如1999年高考第11題D項“天災(zāi),絕食者千余家”句中,“絕食”作“斷絕糧食”講,與今天的“絕食”意義完全不同。了解古今詞義變化的規(guī)律,是為了防止以“今義”釋“古義”。(二)一詞多義:一個詞有多種含義,有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而且屬于不同詞類。學(xué)習一詞多義知識,可以從詞的本義推斷引申義。如“引”:意義例句本義拉開弓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孟子) 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塞翁失馬)引申義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頗藺相如列傳)

6、拉長岸木影下布,水鳥時引吭。(宣州環(huán)波亭) 引吭高歌(成語)抽、拔出引佩刀刺馬殺之。(宋史太祖紀)伸著 狼奄至,引首顧曰。(中山狼傳)拿引繩而束縛之。(中山狼傳)帶領(lǐng)燕引兵東圍即墨。(史記田單列傳)承擔公卿各引咎自責。(北史周武帝紀)舉薦、提拔獎引后進,如恐不及。(歐陽修傳)延請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出師表 引經(jīng)據(jù)典(成語)引導(dǎo)引火燒身、引人入勝(成語)掉轉(zhuǎn)引車避匿。(廉頗藺相如列傳)(三)古字通假1. 通假的具體情況:解說舉例注 意 點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這個借用的字叫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

7、”同“早”)(鴻門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倍”同“背”)由于古今語音的變異,有的通假字現(xiàn)在的讀音已與本字讀音相差甚遠。如: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亡”同“無”)古今字一個漢字(古字)原有幾個意義,后為區(qū)別,另造一個新字(今字)來表示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意義。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莫”同“暮”)(石鐘山記)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同“授”)(師說)中學(xué)教學(xué)中,把古今字也視為通假字。教材中注為“莫”同“暮”。 異體字音同義同,形不同。俛首系頸,委命下吏。(“俛”同“俯”)(過秦論)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釋。2. 識別通假字的方法:字義分析通假字與被通假字(“本

8、字”)在字義上一般沒有關(guān)系。如果用A來解釋,A字的字意與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換成本字B來解釋,句子通順,那么我們就可以考慮“A”通“B”。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報任安書)天下云合而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過秦論)句中“責”根據(jù)前文有“償”,理解為“責任”是不通的,而理解為“債”可通,故可以斷定其通“債”。句中“景”理解為“景物”“情景”“景色”均說不通,故可以考慮這是一個通假字?!熬啊蓖ā坝啊?,作狀語。字音分析A與B原則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xu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國也)例中的“知”與“智”、“頒”與“斑”,都是同音字或音近

9、字。字形分析有的通假字與本字有共同的聲符,或是本字的聲符,或是通假字的聲符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被”與“披”,共同的聲符是“皮”?!熬摺蓖ā熬恪?,通假字“具”是本字“俱”的聲符?!安摹蓖ā安拧?,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聲符。(四)詞類活用古詩文中,實詞的某個詞屬于哪一類詞,通常是比較固定的。但是,也是某些詞在進入句子以后,它的詞性可以改變,它的用法可以改變,這就是詞類活用。詞類活用主要有: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動詞、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名詞、動詞作狀語;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用方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等。本書在后文“專題9”

10、有專題論述,在此不一一贅述。(五)偏義復(fù)詞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jié)語素合成,而用義卻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則起陪襯作用,這就是文言中的偏義復(fù)詞現(xiàn)象。也有人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偏義復(fù)指”。1.語義相對的偏義復(fù)詞。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藏否,不宜異同。(異同:偏指“異”,“不同”)晝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勞作”)去來江口守空船。(去來:偏指“去”,“離去”)2.語義相近的偏義復(fù)詞。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長”)又如2003年上海高考題中,要求將“蓋目眶盡腫,不可開合也”一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1、難度并不高,但有相當多的考生對偏義復(fù)詞不甚了解,結(jié)果把“開合”這個偏義復(fù)詞當作兩個詞處理,鬧出了“張不開,閉不上”的笑話。(六)兼詞諸1、 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為代詞,“于”是介詞。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愚公移山) 穆公訪諸蹇叔。(崤之戰(zhàn))2、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爸睘榇~,“乎”是句末表疑問的語氣詞。 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莊暴見孟子) 聞強氏授甲攻子,子聞諸?(左傳)盍“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問代詞,“不”為否定副詞。盍各言爾志?(論語公冶長) 焉1、 相當于“于之”“于此”“于彼”?!霸谄渲小薄皬倪@里”“在這件事上”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xué))青麻

12、頭伏焉。(促織)2、相當于“于何”,譯作“在哪里”“從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齊桓晉文之事)旃“之焉”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詞,“焉”是語氣詞。 舍旃舍旃,茍亦無然。(詩經(jīng)) 無其殃之也,其將聚而殲旃。(左傳)叵“不可”的合音,可直接譯為“不可” 居心叵測(成語) 馬岱曰:“曹操心懷叵測”(三國演義耳“而已”的合音詞,可譯作“罷了” 荊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勢耳。(赤壁之戰(zhàn))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三十里耳。(鴻門宴)【南粵高考直析】【粵題精講】1、2009年廣東高考題2、(2008年廣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周訪字士達,本汝南安城人也。漢末避地江南,

13、至訪四世。吳平,因家廬江尋陽焉。訪少沉毅,謙而能讓,果于斷割,周窮振乏,家無余財。為縣功曹,時陶侃為散吏,訪薦為主簿,相與結(jié)友,以女妻侃子瞻。訪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參鎮(zhèn)東軍事。時有與訪同姓名者,罪當死,吏誤收訪,訪奮擊收者,數(shù)十人皆散走,而自歸于帝,帝不之罪。尋以為揚烈將軍,討華軼。所統(tǒng)厲武將軍丁乾與軼所統(tǒng)武昌太守馮逸交通,訪收斬之。逸來攻訪,訪率眾擊破之。軼將周廣燒城以應(yīng)訪,軼眾潰,遂平江州。帝以訪為振武將軍,命訪與諸軍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軍船艦,訪作長岐棖以距之,桔槔不得為害。訪復(fù)以舟師造湘城,軍達富口,而弢遣杜弘出?;琛TL步上柴桑,偷渡,與賊戰(zhàn),斬首數(shù)百。賊

14、退保廬陵,復(fù)圍弘于廬陵。弘大擲寶物于城外,軍人競拾之,弘因陣亂突圍而出。訪率軍追之,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shù)。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擊,又破之,奔于臨賀。帝又進訪龍驤將軍。訪既在襄陽,務(wù)農(nóng)訓(xùn)卒,勤于采納。王敦患之,而憚其強,不敢有異。訪威風既著,遠近悅服,智勇過人,為中興名將。性謙虛,未嘗論功伐。或問訪曰:“人有小善,鮮不自稱。卿功勛如此,而無一言,何也?”訪曰:“將士用傘,訪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訪練兵簡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撫納士眾皆為致死聞敦有不臣之心訪恒切齒敦雖懷逆謀故終訪之世未敢為非 (選自晉書周訪傳,有刪改) 注散吏:閑散的官員。?;瑁旱孛ο铝芯渥又屑狱c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

15、是A周窮振乏,家無余財 振作B吏誤收訪,訪奮擊收者 收留 C訪復(fù)以舟師造湘城 前往D訪威風既著,遠近悅服 愉快 名師剖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A應(yīng)為“賑濟”;B應(yīng)為“抓獲、扣留、收監(jiān)”;D應(yīng)為“高興地降服”。此題幾個詞語均屬常用詞語,難度適中?!看鸢福?C。參考譯文:周訪字叫士達,原本是汝南安城人。漢末時期逃避戰(zhàn)亂到了江南地區(qū),到周訪已經(jīng)是第四代了。吳地平定后,就在廬江尋陽安家周訪年輕時沉穩(wěn)堅毅,謙遜而且禮讓,行事果斷,周濟窮困的人,家里沒有剩余的財產(chǎn)。做了縣衙的功曹當時陶侃是個閑散的官吏,周訪推薦他做了主簿,與他結(jié)為好友,把女兒給了陶侃的兒子陶瞻做妻子。周訪被察舉為孝廉,然后被任命

16、為郎中、上等甲令,都不去就任這些官職。等到元帝渡過長江,命令周訪參與鎮(zhèn)東的軍事。當時有一個與周訪同姓名的人,犯罪應(yīng)當處死,獄吏誤會扣留周訪,周訪奮起還擊扣留他的人,幾十人都逃散了,然后自己到元帝跟前自首,元帝沒有怪罪他。不久任命他做揚列將軍,討伐華軼。周訪統(tǒng)領(lǐng)的厲武將軍丁乾與華軼統(tǒng)領(lǐng)的武昌太守馮逸勾結(jié),周訪逮捕丁乾并殺了他。馮逸來攻打周訪,周訪率領(lǐng)軍隊迎擊打敗了他。華軼的將領(lǐng)周廣燒毀城池來響應(yīng)周訪,華軼軍隊潰敗,于是平定了江州。元帝任命周訪為振武將軍,命令周訪和各路軍隊共同征伐杜弢。杜弢整理桔槔,攻打官軍的戰(zhàn)船,周訪整理長岐棖,來抗拒他,桔槔不能夠成為禍害。周訪又乘小戰(zhàn)艦前往湘城,軍隊抵達富口

17、。于是杜弢派遣杜弘出軍?;?。周訪徒步登上柴桑,偷偷渡江,與敵人交戰(zhàn),斬掉首級幾百個。敵軍退守廬陵,又在廬陵包圍了杜弘,。杜弘扔到城外許多寶物,士兵爭著撿寶物,杜弘趁陣前混亂突圍逃出城。周訪率領(lǐng)軍隊追趕他,獲得鞍馬鎧甲武器不可勝數(shù)。杜弘逃入南康,太守率領(lǐng)士兵迎面痛擊,又打敗杜弘,杜弘逃向了臨賀。元帝又一次晉升周訪為龍驤將軍。周訪到了襄陽以后,致力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訓(xùn)練士卒,勤于選拔人才接納諫言。王敦以之為患,但是害怕他的強大,不敢有異心。周訪的威嚴風范樹立之后,遠近的人都愿意歸附,智慧勇氣超人,成為中興名將。性格謙虛,從不談?wù)搼?zhàn)功。有人問周訪:“別人做了一點好事,很少不自我宣傳的。您功勛卓著,卻不說一

18、句,為什么呢?”周訪說:“將士們沖鋒在前,周訪有什么功勞!”將士因此更敬重他。周訪訓(xùn)練軍隊簡拔士卒,想要進攻中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志向。善于安撫收納軍民,他們都愿為周訪效死。聽說王敦有不臣之心,周訪一直切齒痛恨。王敦雖然懷有叛逆的心思,但周訪離世之前,不敢為非作歹。3、(2007年廣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郭生,邑之東山人。少嗜讀,但山村無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畫多訛。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輒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讀,卷置案頭,狐涂鴉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擇其稍潔者輯讀之,僅得六七十首,心恚憤而無如何。又積窗課二十余篇,待質(zhì)名流。晨起,見翻攤案上,墨汁濃泚殆盡。恨甚。會王生者,以故

19、至山,素與郭善,登門造訪。見污本,問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殘課示王。王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復(fù)視涴卷,類冗雜可刪。訝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當即以為師?!边^數(shù)月,回視舊作,頓覺所涂良確。于是改作兩題,置案上,以觀其異。比曉,又涂之。積年余,不復(fù)涂,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郭異之,持以白王。王閱之曰:“狐真爾師也,佳幅可售矣?!笔菤q,果入邑庫。郭以是德狐,恒置雞黍,備狐啖飲。每市房書名稿,不自選擇,但決于狐。由是兩試俱列前名,入闈中副車。時葉公文章,風雅絕麗,家弦而戶誦之。郭有抄本,愛惜臻至。忽被傾濃墨碗許于上,污蔭幾無余字,又擬題構(gòu)作,自覺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漸不信狐。無何,葉公以

20、正文體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見。然每作一文,經(jīng)營慘淡,輒被涂污。自以屢拔前茅,心氣頗高,以是益疑狐妄,乃錄向之灑點煩多者試之,狐又盡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為狐設(shè)饌,取讀本鎖箱簏中。旦見封錮儼然,啟視則卷面涂四畫,粗于指,第一章畫五,二章亦畫五,后即無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兩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畫也。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 (選自聊齋志異郭生,有改動)注:沈:弄臟。狃:因襲。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又積窗課二十余篇,待質(zhì)名流 詢問B素與郭善,登門造訪 友好C王諦玩之

21、,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D乃錄向之灑點煩多者試之 記載名師剖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D項的“錄”應(yīng)為“抄錄”。此題幾個詞語均屬常用詞語,難度適中。】答案:D。附:參考譯文:郭生是淄博東山人,他從小特別喜歡讀書,但山村沒有地方可以請教。二十多歲時,他的字畫還有很多錯誤。以前,他家中狐貍作難,衣服、食品、器物,總是丟失,他深深地為狐貍的禍害而苦惱。一天晚上,他閱讀自己的詩文,讀完后,隨手把詩卷放在案頭。第二天一看,他驚呆了:自己精心寫出的詩文竟被狐貍涂得烏黑,以至于連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選擇稍稍干凈的編輯起來讀。他心里十分憤恨,但又無可奈何。后來,他又收集了新寫的二十多篇,準備

22、向名人請教。早上起來,見詩卷被狐貍翻開攤在案幾上,墨汁幾乎把它全部涂滿了,他更加憤恨。剛好王生因事到東山,他與郭生是好友,登門拜訪郭生時,見到被墨汁污染的詩卷,問是怎么回事。郭生詳細訴說了他的苦惱,并拿出殘剩的詩給王生看。王生仔細地看了看,發(fā)現(xiàn)狐貍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刪去。他驚訝地說:“狐貍好像懂詩,它不僅不是你的禍害,而且你應(yīng)該馬上拜它為師?!边^了幾個月,郭生回頭看自己的舊作,忽然感到狐貍涂得很對。于是修改了兩篇放在案上,以觀察有什么怪異。到天亮時,又被狐貍涂了。過了一年多,狐貍不再涂,只是用濃墨灑灑點點,弄得滿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訴王生。王生看了看說:“狐貍真

23、是你的老師??!這好文章可以入試了?!边@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從此感激狐貍,常常買些雞肉黍米,備給狐貍吃。他買了別人名稿,自己不選擇,而是讓狐貍選擇。因此,他在縣、府兩級考試中都名列前茅。當時,葉公的文章,風格典雅,文詞華美,家傳戶誦。郭生有一個抄本,愛惜備至,不料被狐貍倒了約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幾乎沒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葉公的題目創(chuàng)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沒想到,狐貍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生漸漸不相信狐貍。但過了不久,葉公因為文章內(nèi)容不當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貍有先見之明。但自己每次慘淡經(jīng)營地寫一篇文章,總是被狐貍涂壞。他還是懷疑狐貍妄為,就拿了從前被狐貍?cè)c很多的文章來試狐

24、貍,狐貍又全部涂污。郭生笑著說:“這真是胡鬧了!為什么以前肯定而現(xiàn)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為狐貍安排飲食,并把讀過的書鎖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鎖著,打開一看,卷面卻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沒有涂了。此后狐貍沒有再來打擾。以后郭生在科舉考試中得了一次四等,兩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貍的涂劃中。異史氏說:自滿必招致?lián)p傷,謙虛方可得到益處,這是客觀規(guī)律。剛有點小名氣就自以為是,偏執(zhí)于葉公的不良惡習,因襲而不改變,不到一敗涂地而不停止,驕傲自滿真害人就是這樣的??!4、(2006廣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杜環(huán),字叔循。其先廬陵人,侍父一元游

25、宦江東,遂家金陵。環(huán)尤好學(xué),工書,重然諾,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張氏年六十歲,哭九江城下,無所歸。有識允恭者,憐其老,告之曰:“今安慶守譚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詣譚。譚謝不納,母大困。從人至金陵,因訪一元家所在,問:“一元今無恙否?”道上人對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環(huán)存,其家直鷺洲坊中?!蹦阜埔?,雨行至環(huán)家。環(huán)方對客坐,見母,大驚,因問曰:“母非常夫人乎,何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環(huán)亦泣,扶就坐,拜之,復(fù)呼妻子出拜。妻馬氏,解衣更母濕衣,奉糜食母,抱衾寢母。母問其平生所親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環(huán)知故人無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

26、方雨,雨止為母訪之。茍無人事母,環(huán)雖貧,獨不能奉母乎?愿母無他思?!蹦敢姯h(huán)家貧,雨止,堅欲出問他故人。環(huán)令媵女從其行,至暮,果無所遇而返,坐乃定。環(huán)購布帛,令妻為制衣衾。自環(huán)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異地逢其子伯章,泣謂之曰:“太夫人在環(huán)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見?!辈氯魺o所聞,第曰:“吾亦知之,但道遠不能至耳?!杯h(huán)歸半歲,伯章來。母見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見母老,恐不能行,竟紿以他事辭去,不復(fù)顧。環(huán)奉母彌謹。然母愈念伯章,疾頓加,后三年遂卒。環(huán)具棺槨殮殯之禮,買地城南鐘家山葬之。歲時常祭其墓云。史官曰交友之道難矣人當意氣相得時以身相許若無難事至事變勢窮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況既死而

27、能養(yǎng)其親乎吾觀杜環(huán)事雖古所稱義烈之士何以過而世俗恒謂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誣天下士人哉 (節(jié)選自宋濂杜環(huán)小傳)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重然諾,好周人急 周:救濟B. 母如其言,附舟詣譚 詣:往見C譚謝不納,母大困 謝:道歉D. 奉糜食母,抱衾寢母 食:給吃名師剖析:此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含義。要注意了解具體的語境判斷。A項中“周”的解釋為“救濟”,是正確的??梢月?lián)想現(xiàn)代漢語中的“周濟”,聯(lián)想到“救濟”。B項中“詣”,“往見”義在初中課文桃花源記中有“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人教版高中教材指南錄后序中有“未幾,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北”,赤壁之戰(zhàn)中有“遂與魯肅俱詣孫權(quán)”,再者

28、根據(jù)后文有人名“譚”。C項,根據(jù)后文“不納”(不接納)和母“大困”(處境大為困窘)從而推知不是“道歉”的意思。又根據(jù)孔雀東南飛中的“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阿母推托謝絕媒人?!爸x”應(yīng)解釋為“推托”。D項“食母”,如果望文生義,則是“吃常母”,其實這里的“食”對人來講是“給(使)吃”之意,對物來講就是“喂養(yǎng)”。只要聯(lián)想初中課文捕蛇者說有“謹食之,時而獻焉”,馬說有“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就知道這里的解釋是正確的。由此題可知,高考中文言實詞的考查,雖非課本原文,但是,所有要理解的意思大多出自教材。只要讀懂材料,了解所學(xué)教材內(nèi)容,或聯(lián)想現(xiàn)代雙音節(jié)詞,進行適當推斷,就可以回答準確

29、。因此,要注意將教材讀懂讀透。答案:C。附:參考譯文杜環(huán),字叔循。祖先是廬陵人,他隨侍父親杜一元遠游到江東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環(huán)特別好學(xué),專精書法;個性謹慎而又有節(jié)制,很守信用,喜歡去救助別人的急難。杜環(huán)父親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掉,家庭破碎。常母張氏,年紀六十多歲,在九江城下痛哭,無家可歸。有認識常允恭的人,同情常母年紀老邁,就告訴她說:“現(xiàn)在的安慶太守譚敬先,不是常允恭的朋友嗎?何不前去投靠?”常母照那人的話去做,搭船去見譚敬先,譚卻謝絕而不肯接納。常母處境大為困窘,就再度隨人到金陵,于是就向人打聽杜一元家在那里,問:“杜一元現(xiàn)在可安好嗎?”路上的人回答她說:“杜一元己經(jīng)死很久

30、了,只有他兒子杜環(huán)還活著;他家就在鷺洲坊里。”常母穿著破爛的衣服,冒雨走到杜環(huán)家里。杜環(huán)正與賓客對坐,當她看到常母,大為吃驚,于是就問她說:“您不是常夫人嗎?您為什么會到這里呢?”常母哭著告訴杜環(huán)原因,杜環(huán)聽了也哭了。杜環(huán)扶著常母坐下,向她行拜禮,再把妻兒也叫出來拜見她。杜環(huán)妻子馬氏脫下衣服讓常母更換淋濕的衣服,捧粥給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讓常母睡覺。常母問起允恭這生所親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況,也問起她的小兒子常伯章在那里。杜環(huán)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沒有一個在這兒,常母不能夠托付給他們,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說:“現(xiàn)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沒有人事奉您

31、老人家的話,我杜環(huán)雖然貧窮,難道就不能事奉您老人家嗎?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背D缚炊怒h(huán)家境貧窮,雨停后,就堅決地要出去找常允恭其它的老朋友。杜環(huán)就叫丫環(huán)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沒找到任何朋友而回來了,這時常母才定居下來。杜環(huán)買回布帛,叫妻子替常母縫制衣裳。從杜環(huán)以下,杜環(huán)全家人都把常母當母親侍奉。過了十年,杜環(huán)在外地遇到了常母的小兒子常伯章,哭著對他說:“太夫人在我家里,因為日夜思念著你而生病了,你真應(yīng)該早點兒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聞,只說:“我也知道這件事情,只是路途遙遠不能去啊?!痹诙怒h(huán)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來,常母看到了小兒子,兩人抱在一起痛哭。后來,常伯章看母親

32、年紀老邁,怕她無法遠行,竟然拿有其它事情欺騙常母,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沒有回來看她。杜環(huán)更加謹慎地事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兒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了。三年之后就過世了。杜環(huán)替她準備了棺木,舉行入斂安葬的禮儀,在城南鐘家山買塊地給她安葬,逢年過節(jié)去那兒掃墓、祭拜。史官說:“和朋友交往的事情真是難料啊!人們在意氣相投的時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來作保證,好像世界上沒有什么困難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態(tài)變化、形勢窘迫的時候,根本無法實踐他們的諾言、背棄離開對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更何況是在朋友已經(jīng)死亡之后而能夠奉養(yǎng)他的親人呢?我觀察杜環(huán)的事跡,即便是古代所稱贊的忠義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說今人不如古人,這

33、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人了!”應(yīng)考方法盤點掌握解釋文言文實詞的方法1、 字形分析,看形推義。即根據(jù)字形判斷詞的意義。文言文中,即使是生僻的詞語,也可以根據(jù)造字法中的象形、會意和形聲,均可推斷詞的基本意義。如: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鄉(xiāng)。(歸園田居)“羈”字看其字形,為馬被轡頭罩住,可理解為束縛之意。類似從“罒”的字均有“網(wǎng)羅、束縛”的意思。有“羅(網(wǎng))、罟(網(wǎng))、罩、罹”等。2、語境分析,因文定義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我們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jù)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再”與“一”、“三”相對使用,可見它不是指“又一次

34、”,而是“第二次”。(徐)勣力爭不變,使者不能奪。 奪:強迫 (2004年高考江蘇卷第11題B項)題干解作“強迫”顯然也是望文生義,由上文不難推斷應(yīng)為“強行改變(他的主張)”3、構(gòu)詞分析,聯(lián)想遷移近幾年文言文考查都堅持“課外材料考課內(nèi)”這一原則,即考查的語段和內(nèi)容是學(xué)生陌生的,但知識點卻是課內(nèi)的,可從學(xué)過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語典故中找到相關(guān)依據(jù)。因此考生拿到考題時要運用聯(lián)想,聯(lián)想到已學(xué)過的課文、現(xiàn)代漢語雙音節(jié)詞和成語。(1)了解成對的反義詞、同義詞。幾個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對、相反的關(guān)系,這種特殊的互文對舉現(xiàn)象在古漢語中非常普遍。反義詞并用如“進退”、

35、“高下”、“富貧”、“窮達”。同義詞并用如“宮室”、“輔相”、“臣虜”、“貨賂”。屬托行,貨賂至,并曾賦斂。(晏子治東阿)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陳情表)例中由“貨”推知“賂”指財物?!盁o”與“鮮”相對,故可理解為“無”、“少”。(2)了解成語。即從成語和習慣用語中考察古詞古義。由于不少成語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詞多義現(xiàn)象,因此解題時聯(lián)想自己熟悉的成語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實詞題的方法之一。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氓)危乎高哉?。ㄊ竦离y)亡去不義。(鴻門宴)例中,“爽”義為“差錯”,成語有“屢試不爽”,詞語有“爽約”?!拔!睘椤罢绷x,成語有“正襟危坐”?!巴觥庇小疤优堋绷x,“北”有“失敗”義,成語有

36、“追亡逐北”“亡命天涯”,詞語有“逃亡”“敗北”等。韓軌遂投城遁走(2004年高考遼寧卷第11題A項)句中“投”是否作“投奔”解呢?據(jù)上文“敵見,驚退。逐至東門,左右稍集,合戰(zhàn)破之”,再聯(lián)想到成語“投筆從戎”,可知此處“投”應(yīng)為“扔掉,舍棄”。(3)聯(lián)想課文。遇到需要解釋的詞語,聯(lián)想初高中的課文中的有關(guān)詞語,幫助我們判斷。如:恐為身禍,每遇人盡禮 遇:優(yōu)待。(2003年高考全國卷第11題C項)鴻門宴中有:“不如因而善遇之”,“遇”為“對待”之義,根據(jù)上下文語境,不難發(fā)現(xiàn)此處“遇”應(yīng)該解作“對待”,而不是“優(yōu)待”。4、推斷句法,理其結(jié)構(gòu)古漢語有其特殊的句法結(jié)構(gòu),任何一個實詞與其前后的詞構(gòu)成特定的

37、語法關(guān)系,因此考生也可從句法結(jié)構(gòu)入手分析。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出師表) 愿陛下矜憫愚誠。(李密陳情表) 其一犬坐于前。(狼)“愚”:例中作主語,我;例中作定語,我的。例是否可看成作狀語呢?不行。因為它前面不能再補出主語。由此可知,“愚”符合名詞特點(作主語、定語),詞性應(yīng)為表謙敬的名詞。例,按現(xiàn)代漢語的理解,可以為“其中的一條狗坐在前面”,但了解前后文,何來“一條狗”。其實,這里句子的主語是“其一”,即“其中的一只狼”,謂語的中心詞是“坐”,“犬”是用來修飾謂語的,而非主語。正確的譯文是“其中的一只狼象狗一樣坐在屠夫的前面”。又如“為之”這一結(jié)構(gòu)中的“為”,是介詞,還是動詞?

38、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為之泣。(觸龍說趙太后)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鄭伯克段于鄢)例“為之”后是動詞“泣”,“為”為介詞。例“為之”后是名詞“所”,“為”為動詞。因此,其區(qū)分格式應(yīng)為:“為之”動詞為:介詞;“為之”名詞為:動詞。5、常規(guī)不通,通假代入通假是古漢語中特有的現(xiàn)象。有時對文言文中某個實詞無法理解時,不妨從通假角度考慮,從聲旁或形旁角度出發(fā),以另一個可能與之相通的字代入試解,往往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2006年高考江蘇卷:4請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民,吾民也。發(fā)吾粟振之,胡不可? (2)民罷于征發(fā),非所以事天也。 這兩題每句的翻譯要注意

39、,實詞“振”通“賑”,應(yīng)譯為“救濟”;“罷”是通假字,通“疲”,應(yīng)譯為“疲乏、疲憊”。根據(jù)前后文,“振”后帶有賓語,譯為“振作”說不通,就要考慮通假?!懊窳T于征發(fā)”,如果按常規(guī)理解,“罷”有“停止、完結(jié)、罷官”的意思。老百姓不可能停止“征發(fā)”,那是當官的權(quán)力。因此要考慮通假。過秦論(中)有:“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 論積貯疏有:“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6、熟悉傳統(tǒng),掌握常識文言實詞的推斷還要求考生必須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近幾年試卷中時有涉及,高考已考過“乞骸骨”(告老還鄉(xiāng))、“下車”(官員剛到任)、“春秋”(年齡)、“結(jié)發(fā)”(男子成年)等。晁錯為內(nèi)史,貴幸用事(2004

40、福建卷第11題D項)“用事”,題目解為“憑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識之故。古文中“用事”專指“掌權(quán)”,教材中學(xué)過的觸龍說趙太后中有“太后新用事”。要注意掌握我國古代有關(guān)的天文、地理、歷法、官職及其變化和年齡、時間的特定稱謂。以官職的任免為例: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表任命的:授、拜、除、封。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表調(diào)動的:調(diào)、徙、轉(zhuǎn)、改、放、出、出官。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表恢復(fù)的:復(fù)、還。表辭官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跟俸祿有關(guān)的:俸、祿、秩、餉。表主管的:知、典、主???/p>

41、點對應(yīng)直練(一)寫出下列古今異義詞語的古義。1. 往往旦日,卒中往往語(陳涉起義)( )2. 會計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陳涉起義)( )3. 何苦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4. 壟斷冀之南、漢之陰,無壟斷焉(愚公移山) ( )5. 自信寧信度,無自信(鄭人買履)( )6. 結(jié)束婉貞于是率諸少年結(jié)束而出(馮婉貞)( )7. 老子遙見老子杖藜而來(中山狼傳)( )8. 犧牲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劌論戰(zhàn))( )9. 可以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10. 烈士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11. 無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12. 絕境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42、(桃花源記)( )13.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 )14. 開張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 )15. 感激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出師表)( )16. 深入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出師表)( )17. 有意將軍豈有意乎(隆中對)( )18. 有時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論積貯疏)( )19. 鞠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師表)( )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傳)( )20. 中間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21. 稍稍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22. 無賴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村居)( )縱士卒無賴(段太尉逸事狀)( )23. 于是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

43、是(捕蛇者說)( )24. 大風可以已大風(捕蛇者說)( )25. 中心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葉公好龍)( )26. 以為龐然大物也,以為神(黔之驢)( )27. 作文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28. 其實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使楚)( )29. 非常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30. 河北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鴻門宴)( )31. 河南臣戰(zhàn)河南(鴻門宴)( )32. 學(xué)者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說)( )33. 從而吾從而師之(師說)( )34. 不必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35. 所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36. 風流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

44、37. 風流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8. 山東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 )39. 自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孔雀東南飛)( )40. 處分處分適兄意,哪得自專由(孔雀東南飛)( )41. 逢迎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孔雀東南飛)( )42. 交通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43. 生人生人作死別,恨恨哪可論(孔雀東南飛)( )44. 可憐東家有賢女,可憐體無比(孔雀東南飛)( )可憐身上衣正單(賣炭翁)( )1. 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 )2.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 斥鷃笑之曰( )4. 此小大之辯也( )5. 故夫知效一官

45、( )6. 而征一國者( )7. 辯乎榮辱之境( )8. 旬有五日而后反( )9. 而御六氣之辯( )10.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11.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12. 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 )13.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14.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15. 君子生非異也( )16. 約從離衡( )17. 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18.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19. 天下云合而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 )20.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1. 或師焉,或不焉( )22. 屬托行,貨賂至,并曾賦斂( )23. 倉庫少內(nèi)( )24. 再拜便辟( )25.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

46、以威怒( )26.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27.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8. 吾入關(guān),秋豪不敢有所近( )29. 張良出,要項伯( )30.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31.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32.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33.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34. 折人手足,椎釜鬲甕盎盈道上( )35.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 )36. 太尉判狀,辭甚巽( )37. 又以刃刺酒翁、壞釀器,酒流溝中()38. 及太尉自涇州以司農(nóng)徵( )39. 歷亭鄣堡戍( )40.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41. 莊公寤生( )42. 姜氏欲之,焉辟害 ( )43. 姜氏何厭之有 ( )44. 無庸

47、,將自及( )45.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46. 遂寘姜氏于城潁( )47. 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 )48. 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 )49. 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50.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 )51. 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52. 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53. 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 )54. 則仆償前辱之責( )參考答案1. 愛,同“薆”,隱藏。見,同“現(xiàn)”,出現(xiàn)2. 說,通“悅”;女,同“汝”3. 歸,通“饋”,贈送4. 匪,同“非”,不是。女,通“汝” 5. 無,通“毋”,不要6. 于,同“吁”7. 說,同“脫”,擺脫,解脫8. 錫,通“賜”,賜給9. 辟,同“僻

48、”,偏僻10. 維,同“唯”,只,僅11. 正,同“證”,作證12. 取,通“娶”13. 紉,通“韌”14. 畫,同“劃”15. 蝦,同“蛤”16. 尊,同“樽”,酒杯。一尊,一杯酒17. 摽,通“剽”。搶劫,竊取18. 縵,通“慢”,舒緩19. 屬,通“囑”,勸人飲酒20. 繆通“繚”,縈繞21. 闔,同“合”,關(guān)閉22. 彀,通“夠”,能夠23. 旁,通“傍”,傍晚24. 念,通“廿”,二十25. 北冥,通“溟”,指幽深的大海26. 垂,通“陲”,邊際27. 決,通“赽”,迅速的樣子28. 知,通“智”,智慧29. 鷃,通“鴳”,也稱鴳雀、尺鴳、籬鴳30. 辯,通“辨”,區(qū)別,分別31.

49、知,同“智”,才智32. 而,通“能”,能力,能耐33. 辯:通“辨”,分辨34. 有,通“又”;反,同“返”,回來35. 辯,通“變”,變化36. 無,通“毋”,不要37. 頒白,同“斑白”,頭發(fā)花白,指上年紀的老人38. 涂,同“途”,道路39. 有,通“又”;暴,通“曝”,曬;輮,通“煣”,用火烤使彎曲40. 知,同“智”,智慧41. 君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42. 從,通“縱”;衡,通“橫”43. 振,通“震”44. 何,通“呵”)45. 景,通“影”46. 受,通“授”,傳授47. 不,通“否”48. 曾,通“增”,增加)49. 內(nèi),通“納”,儲存50. 辟,通“避”51. 振,通“震”,威嚇52. 距,通“拒”,把守;內(nèi),通“納”,接納、使進入53. 具,通“俱”;倍,通“背”,背棄54. 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