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的語句是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欲窮其林。2、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中人們安居樂業(yè)的句子是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3、陋室銘中“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4、陋室銘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語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6、人說“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所說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7、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8、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寫出了望中之所見,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從白頭搔更短,渾欲不
2、勝簪兩句,我們可以想見杜甫憂國、傷時、思家而造成的蒼老之態(tài)。12、望岳中_,_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13、透過望岳中_,_兩句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三、 拓展性默寫1、請寫出你所知道的關注民眾疾苦的古詩詞:_, _。2、請寫出你所喜歡的描寫橋的古詩詞:_, _。3、請寫出抒發(fā)作者愛國情懷的古詩句是 :_, _。4、請寫出表達作者充滿自信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的古詩句:_, _。14、桃花源記一、 詞語解釋緣溪行 沿著 落英繽紛 落花甚異之 詫異 豁然開朗 開闊的樣子儼然 整齊的樣子 阡陌交通 交錯相通黃發(fā)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悅的
3、樣子具答之 詳盡 咸來問訊 都率妻子邑人 妻子兒女 絕境 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復出焉 再 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延至其家 邀請 處處志之 作標記欣然前往 高興的樣子 無問津者 渡口二、 翻譯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芳香的野草鮮艷美麗,落花到處都是。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老人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帶領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5、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這個人詳細的介紹了自已所聽到的事。6、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了?!?這里的人告訴他說:“不值得對
4、外邊的人說啊?!?、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尋找以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不到路。8、后遂無問津者。 此后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狗叫的聲音。10、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1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起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為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現(xiàn)了漁人怎樣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3.欲窮其林中的窮字表現(xiàn)了漁人怎樣的心理?由于甚異之,想探個究竟。4
5、.豁然開朗照應前文什么內(nèi)容?初極狹,才通人。5.為什么村人見漁人,乃大驚?村人對陌生人出現(xiàn)感到驚異,表明桃花源與世隔絕很久。6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會環(huán)境是怎樣的?社會動蕩,戰(zhàn)爭頻繁,民不聊生。7.桃花源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tài)怎樣?自然環(huán)境:美麗富饒;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生活狀況:安居樂業(yè);精神狀態(tài):自由快樂。8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痛苦。9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嘆惋?作者為什么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為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會黑暗動蕩,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本文主要寫桃花源的美好
6、,而不是世外戰(zhàn)亂;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沒有必要一一寫出。10桃花源中人不復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飽受戰(zhàn)亂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會中再過痛苦的生活。11為什么村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對漁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壞他們和平安定的生活。12作者為什么要寫尋向所志,不復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的虛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作者為什么要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給桃花源增添奇異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隱含了作者無力改變社會現(xiàn)實的無奈。14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民安定幸福,
7、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yè),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15作者為什么要虛構(gòu)一個與現(xiàn)實對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愿望;對美好生活向往,對黑暗社會批判。16寫出文章的整體思路。(漁人)發(fā)現(xiàn)桃源、訪問桃源、離開桃源。【遷移拓展】1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是什么?豁然開朗。2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它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當時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跡,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
8、可能實現(xiàn)的。3漁人是個怎樣的人?寫漁人有怎樣的作用?漁人背信棄義、不守諾言。寫漁人的作用:一方面與桃花源中人的淳樸好客形成對比,加深了人們對桃花源外社會的認識,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另一方面,本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漁人是組織材料的需要。4針對第二段語句作簡要評注。本段駢散結(jié)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連貫流暢,精煉有意境。黃發(fā)垂髫又運用借代修辭,增強了語言表現(xiàn)力。5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你能從中聯(lián)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啟示?圍繞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為,必須經(jīng)歷一些艱難苦難回答即可。6第二段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入手描寫的?請你以桃花源美在領起,寫兩點賞析性文字。例:
9、桃花源美在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桃花源美在社會生活寧靜。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難于桃花源,不復出焉的行為的?桃花源人在當時是很幸運的,能躲避禍患,生活安定;但從積極意義上來講,躲避不是永遠的,應該起來抗爭。三、課文分析本文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世外桃源,借助這個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爭,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四、 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1、寫出描寫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語句(用原文) 1、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寫出描寫挑花源
10、中人們和平勞動、幸福生活的語句(用原文)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并怡然自樂。3、寫出本文中出現(xiàn)的三個成語 3、豁然開朗、世外挑源、怡然自樂、(無人問津)4、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4、甚異之5、文中描寫挑花源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6、描寫桃花源生活環(huán)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7、表現(xiàn) “村人”熱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表現(xiàn)“村人”都來關心漁人的句子是?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9、“村人”來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
11、邑人來此絕境10、“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陋室銘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名:出名 靈:成為靈異的水2、斯是陋室 斯:這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4、無絲竹之亂耳 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5、無案牘之勞形 案牘: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6、何陋之有? 何:什么。二、譯句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主人卻有美好的德行。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12、4、孔子云:“何陋之有?” 4、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三、回答下列問題1、統(tǒng)領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文中點睛之筆是哪句? 何陋之有。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4、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的是什么?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5、表現(xiàn)主人生活環(huán)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八年級上冊:7、愛蓮說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 答案1、可愛者甚蕃 蕃:多。2、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3、不蔓不枝。 蔓:長枝蔓。枝:長枝節(jié)。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5、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13、鮮:少。6、宜乎眾矣。 宜:應當。二、譯句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我唯獨喜愛蓮從污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2、蓮,花之君子者也。 2、蓮是花中的君子。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3、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喜愛牡丹的人當然就很多了。三、回答以下問題1、文中最概括蓮花高貴品質(zhì)的語句是什么? 蓮,花之君子者也。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予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4、寄寓了他不愿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風格的思想感情。4、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zh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大道之行也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1、選賢與能 與:通“舉”舉薦,選拔2、古人不獨親其親 親:以為親。 親:親人、父母3、不獨子其子 子:以為子。 子:子女4、男有分,女有歸 分:職分、職業(yè)5、貨惡其棄于地也 惡:憎惡6、盜竊亂賊而不作 亂:造反。 賊:害人。 作:興起7、是謂大同 是:這。 大同:理想社會8、女有歸 歸:女子出嫁二、譯句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1、 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
15、氣氛)。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所以人們不單純只是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也不單純只是撫育自己的子女。3、男有分,女有歸 3、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適時婚嫁。4、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共有的。陋室銘(劉禹錫 唐)(2002年河北省中考題)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題)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
16、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在文中結(jié)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愛蓮說 (宋代哲學家 周敦頤)一、 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 益: 副詞,更。 2、 植:樹立。 3 、鮮:少。 4、濯:洗滌。 5、褻:親近而不莊重。 6、 妖:妖媚。 7、蕃:多 8、宜:應當 9、獨:只,僅二、翻譯:1、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于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后卻不妖冶。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莖)中間貫通,
17、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芬芳遠播。(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里。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4、噫 !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過。三、“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jié)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棄。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1) 牡丹-“ 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2) 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
18、附勢的隱士。(3) 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五、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蓮“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貴品質(zhì)。答:蓮花代表的可品質(zhì)是:質(zhì)樸、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茍禮,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六、本文概括蓮花高潔品質(zhì)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七、本文所用的修辭有:排比、設問、比喻 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 表現(xiàn)手法有:象征、襯托補充說明:上文之字的標號的意思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的意思都是結(jié)
19、構(gòu)助詞,無義。本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菊正襯蓮,用牡丹反襯蓮。文章的最后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分別有感嘆句(噫 !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設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理解背誦: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現(xiàn)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0、”相對比,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質(zhì),現(xiàn)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題)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zhì)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quán)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桃花源記1、作者:陶淵明,朝代:晉宋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還學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柳先生傳等2、文章知識:(1)線索: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發(fā)現(xiàn)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2)順序:時間先后3、重點字詞、(1)通假字:要通“邀”,邀請。(2)古今異議
21、:交通,交錯相通。 無論:不要說,要不必說。妻子:妻子和兒女。 絕境:與世隔絕之地 。 鮮美:鮮艷美麗(3)一字多義:志: 處之志之; 標記,尋向所志。(4)重點詞:欲窮其林窮:窮盡。 具答之具:詳盡。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咸來問訊咸,都。 黃發(fā)(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樂,都。4、成語:(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亂,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后用此成語指虛構(gòu)的超脫現(xiàn)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yōu)殚_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后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4)落英繽紛;落英
22、: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5、理解背誦;(1)本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3)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4)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的安寧的句子: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5)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yè)、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黃
23、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6)本文最能體現(xiàn)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 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B.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8)交代桃源人來歷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簡答):生活幸福;民風淳樸。(2)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3)從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內(nèi)容是虛構(gòu)的:從“桃源世界”,結(jié)果“不復得路”,而后“無人問津”
24、可知。(4)虛構(gòu)目的: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5)作品意義: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xiàn),但它體現(xiàn)了人們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反抗。6、討論、 回答下列問題1、 為什么“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設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不想讓桃花源以外的人來打攪他們的生活.)2、“桃花源”是作者虛構(gòu)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它呢?(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意愿。或: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3、 漁人離開桃源后,還寫太
25、守與劉子驥先后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增添神秘色彩。暗示這是一個虛構(gòu)的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世界)八上文言文重點篇目復習知識點三峽(酈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1、文學常識:作者:酈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三峽一文出自水經(jīng)注這是記敘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2、實詞:自:從。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曦月:陽光,月亮。襄:漫上。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駕。獻:山峰。良:實在、真。肅:寂靜。屬:連續(xù)。引:延長。絕:消失。清榮峻茂素;白色。旦;早晨。3、特殊用法:奔:飛奔的馬。湍:急流的水。4、區(qū)別:屬:屬引凄異(連續(xù)) 絕:久絕(消失) 自三峽(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絕獻
26、:極 自非(如果)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阻絕:斷5、通假字:闕;同“缺”,中斷。古今異義詞1、或王命急宣(古義:有時今義:常用于選擇復句的關聯(lián)詞)2、至于夏水襄陵(古義: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于今義: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六、詞類活用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快馬)2、林寒澗肅(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3、空谷傳響(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6,準確譯文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即使騎上快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到了夏天江水上漲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
27、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絕了,不能通航。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懸泉瀑布在山峰間飛流沖蕩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 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xù)不斷,非常凄涼怪異??展葌黜?,哀轉(zhuǎn)久絕??諘绲纳焦壤飩鱽碓辰械幕芈暎褶D(zhuǎn),很久很久才消失。7、理解性背誦: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寫山高峻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5)烘托三峽秋景凄涼
28、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1)三峽山的特點:連綿不斷,高聳峻拔。(自三峽-隱天蔽日)( 2)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3)寫山高聳峻拔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4)從側(cè)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5)寫夏天江水特點是:水勢盛大,水流湍急。(6)寫水勢兇險(盛大)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7)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8)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9) 俯視之景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10)仰視之景的句子:絕-其間(11)總括的句子:清榮峻
29、茂,良多趣味(12)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13)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8,引用漁歌作用: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季肅殺、凄涼氣氛6)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抓住特點描寫三峽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榮峻茂;三峽的秋天寂靜、凄涼。 11、欣賞: (1)你喜歡文中那一點?說出喜歡的原因。如;用詞精當,趣;表愉快心情?;蛞脻O歌起反襯作用。 (2)本文語言精致、洗煉,用語俏麗貼切,選一點分析。 (如:描寫三峽深秋清幽靜寂,說明人們感傷程度。如:
30、描寫三峽春冬時,因急流險灘,雪浪飛濺,故以“素”字修飾“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修飾“潭”字。 “飛漱其間”的“飛”字。答:“飛”形象一寫出了瀑布從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氣勢。)8、中心內(nèi)容及結(jié)構(gòu):文章先寫三峽地貌,(總寫)(第一段)再寫三峽四季壯麗景色,表現(xiàn)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分寫)9、運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見證了“三峽蓄水315”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象,酈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钡娜龒{秋日的凄異景象將一去不復返。(2)由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边@一詩句,你想到三峽中與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31、。10、探討:(1)文章為何先寫夏而后寫春冬、秋,春冬為何放在一起寫?(2)文章第一段寫山,第二段寫水,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寫山的特點,為寫水設置了條件或為下文作鋪墊,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11、欣賞:(1)你喜歡文中那一點?說出喜歡的原因。如;用詞精當,趣;表愉快心情?;蛞脻O歌起反襯作用。(2)本文語言精致、洗煉,用語俏麗貼切,選一點分析。(如:描寫三峽深秋清幽靜寂,說明人們感傷程度。如:描寫三峽春冬時,因急流險灘,雪浪飛濺,故以“素”字修飾“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修飾“潭”字。)二、回答以下問題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作者是從“山”、“水”兩方
32、面描寫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描繪出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用原文回答:表現(xiàn)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表現(xiàn)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表現(xiàn)春冬清流的句子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表現(xiàn)秋季凄清蕭瑟的句子是: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3、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jié)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答: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兇險和疾速的特點。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景色秀麗,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
33、的蕭瑟氣氛。答謝中書書(作者:陶弘景)南北朝精要筆記:(1)寫普通山川之美,清麗自然,渾然天趣,表露居身其中的歡樂、愉悅、悠然自在之情。(2)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曉”,“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時注意了山水的相映、色彩的配合、晨夕的變化,動靜的結(jié)合等。(3)高峰為靜,流水為動;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一、解釋下列詞語:1五色交輝(交相輝映)2四時俱備(季)3曉霧將歇(消散)4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里指欣賞)二、翻譯句子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
34、,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3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4實是欲界之仙都(實在是人間天堂)三、簡答:1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情。2、“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边@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言外之意是自從南朝謝靈運以來,只有自己才會欣賞這種奇境。表達了作者對謝靈運的仰慕之情,又抒發(fā)了欣賞山水時不同凡響的審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賞、自鳴得意之情。記承天寺夜游一、作者:蘇軾,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學過他的文章有水調(diào)歌頭?明
35、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二、解釋句中加點的詞:念:考慮,想到 寢:睡 但:只是 相與:共同,一起 閑人:清閑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戶:窗戶水(月光)中藻、荇(水草,這里指竹子和柏樹的影子)交橫三、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張懷民也沒睡,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和荇(水草)。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哪一夜沒有月亮呢?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四、填空1、全文以“月光”為線索,依據(jù)作者的行蹤,
36、以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月光圖,創(chuàng)設了一種清冷皎浩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曠達心境。2、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3、表達作者微妙復雜的感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主旨句)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復雜感情。(曠達胸懷)(1)貶謫悲涼。(2)人生感慨。(3)賞月喜悅;(4)漫步悠閑。五、結(jié)構(gòu):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請按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并寫出各層次大意。記敘描寫議論。第一層:(1-3句)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達方式是敘述,交代清楚了時間、地點、同游者、游歷的緣由)第二層:(4句)觀月賞景。(寫景、描繪月夜庭中美景)
37、第三層:(最后3句)月夜問天,自喻閑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議論,點出作者曠達樂觀的襟懷)六、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閑人”的含義?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盡在其中。(或表現(xiàn)作者雖遭貶謫仍強作輕松愉快的復雜心情。既有由賞月詠月而發(fā)的自豪自慰,又有為閑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2、文章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曠達(豁達)樂觀的胸懷。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戶,無與為樂。五、欣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边@一段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點?點染出一個怎么樣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點染出一個空明
38、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陋室銘(劉禹錫唐)(2002年河北省中考題)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題)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在文中結(jié)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
39、不在深,有龍則靈。愛蓮說(宋代哲學家周敦頤)(2001年河北省中考閱讀題)一、釋文中加點的詞語。(3分)1、益:副詞,更。2、植:樹立。3、鮮:少。4、濯:洗滌。5、褻:親近而不莊重。6、妖:妖媚。7、蕃:多8、宜:應當9、獨:只,僅二、翻譯: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于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后卻不妖冶。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芬芳遠播。(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里。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4、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唉!愛菊
40、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過。三、“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jié)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棄。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1)牡丹-“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2)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3)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五、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蓮“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41、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貴品質(zhì)。答:蓮花代表的可品質(zhì)是:質(zhì)樸、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茍禮,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六、本文概括蓮花高潔品質(zhì)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七、本文所用的修辭有:排比、設問、比喻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表現(xiàn)手法有:象征、襯托補充說明:上文之字的標號的意思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的意思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無義。本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菊正襯蓮,用牡丹反襯蓮。文章的最后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分別有感嘆句(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設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理解背誦:
42、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現(xiàn)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質(zhì),現(xiàn)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題)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zhì)的句
43、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quán)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桃花源記1、作者:陶淵明,朝代:晉宋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還學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柳先生傳等2、文章知識:(1)線索: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發(fā)現(xiàn)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2)順序:時間先后3、重點字詞、(1)通假字:要通“邀”,邀請。(2)古今異議:交通,交錯相通。無論:不要說,要不必說。妻子:妻子和兒女。絕境:與世隔絕之地。鮮美:鮮艷美麗(3)一字多義:志:處之志之;標記,尋向所志。(4)重點詞:欲窮其林窮:窮盡。具答之具:詳盡。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44、。咸來問訊咸,都。黃發(fā)(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樂,都。4、成語:(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亂,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后用此成語指虛構(gòu)的超脫現(xiàn)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yōu)殚_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后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5、理解背誦;(1)本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忽逢桃花
45、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3)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4)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的安寧的句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5)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yè)、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6)本文最能體現(xiàn)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B.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問今何世,乃
46、不知有漢,無論魏晉。(8)交代桃源人來歷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簡答):生活幸福;民風淳樸。(2)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3)從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內(nèi)容是虛構(gòu)的:從“桃源世界”,結(jié)果“不復得路”,而后“無人問津”可知。(4)虛構(gòu)目的: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5)作品意義: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xiàn),但它體現(xiàn)了人
47、們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反抗。6、討論、回答下列問題1、為什么“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設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2、“桃花源”是作者虛構(gòu)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它呢?(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意愿?;颍簽榱思耐忻篮美硐耄非笞杂缮睿?、漁人離開桃源后,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后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增添神秘色彩。暗示這是一個虛構(gòu)的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世界)(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
48、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解釋下列加點的詞為宮室、器皿、人物( )中軒敞者為艙(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許( )翻譯下面句子嘗貽余核舟一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選文中最能體現(xiàn)王叔遠構(gòu)思巧妙、技藝精湛的話是什么?(用文中的話回答)這件雕刻作品的主題是什么?(用文中的話回答)蘇軾赤壁賦后赤壁賦中的名句分別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五)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
49、。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解釋下面加點的字不獨親其親( )男有分,女有歸( )( )找出文中兩個通假字并加以解釋。通 解釋:通 解釋:翻譯句子(1)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選文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征的?(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
50、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解釋下面加點的字。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晴初霜旦()2.選出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項(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錢幣乞之B故:故漁者歌曰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C絕:哀轉(zhuǎn)久絕沿溯阻絕D素:素湍綠潭可以調(diào)素琴3.翻譯下面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素湍綠潭,回清倒影4文章花了大量筆墨,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直接描繪三峽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卻寫到“漁者歌曰”,這是采用的描寫手法,其作用是。5.文中對三峽景物的描寫很有特色。請從文中再選出兩處景物,仿照例句進行描寫。例:碧綠的潭水,怪異的松柏。(七
5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解釋下面的加點詞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本文集中寫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內(nèi)容可用4個字概括為:這篇文章主要表現(xiàn)了作者 的心境。(八)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五色交輝
52、()曉霧將歇()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發(fā)揮想像,描述一下畫浪線句子所呈現(xiàn)的景象。這篇小品文寫景富有特色,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請作簡要的賞析。(九)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53、隨波而逝。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四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1.解釋加點詞的意義。方其遠出海門( )每歲京尹( )為火所焚( )四馬塞途( )2.選出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 )A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B天:天下之偉觀也 吞天沃日C百:艨艟數(shù)百 騰身百變D而:溯迎而上 而僦賃看幕3.選出加點字意義不同的一項( )A天下之偉觀也 勢極雄豪B則一舸無跡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C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 溯迎而上D分列兩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4.翻譯下面的句子。僅有敵船為火所焚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十)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寫贈與合同范本
- 方餐墊行業(yè)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分析報告
- 仿古水泥模具轉(zhuǎn)讓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家庭兒童保姆聘請及成長檔案管理協(xié)議
- 2025年度個人勞務合同與新能源技術應用合同
- 2025年度全國青少年足球錦標賽承辦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商鋪買賣協(xié)議合同(含租金支付保障及違約責任)
- 2025年度保險代理合同解除通知模板
- 二年級數(shù)學北師大版上冊數(shù)學好玩《2尋找身體上的數(shù)學“秘密”》教學設計教案
- 旅游業(yè)務居間合作協(xié)議終止
- 鞋業(yè)-品質(zhì)培訓
- 中級會計實務所得稅課件
- 起重指揮人員安全操作規(guī)程
- 精神分裂癥的護理PPT
- JJG875-2005數(shù)字壓力計檢定規(guī)程
- 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手冊全面版
- 09《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概論(第二版)》第九章
- 公司與個人合伙買車經(jīng)營協(xié)議書
- DDI-能力解構(gòu)詞典
- 2015-2022年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數(shù)學/英語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1 聚聚散散 教案人教版美術四年級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