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科課堂教學研究開題報告_第1頁
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科課堂教學研究開題報告_第2頁
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科課堂教學研究開題報告_第3頁
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科課堂教學研究開題報告_第4頁
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科課堂教學研究開題報告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科課堂教學研究開題報告克什克旗經棚鎮(zhèn)新廟中學政治課題組一、課題的提出的背景:在教育教學中開展加強學生自我教育,突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體性教學研究是社會發(fā)展和課程改革深入發(fā)展的客觀要求。首先,對教育活動來說,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成為教育活動的基本指向。從我國的課程改革來看,逐步由宏觀層面轉變到具體的教學實踐方面。這樣即將過渡到以課堂教學操作為中心的操作上,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將會是今后一個時期課改的熱點。伴隨著我市新課程改革的啟動與深入開展,我們看到: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教學習慣以及自身知識結構等多方面的影響,課堂上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新課程

2、理念與教師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矛盾,影響了課程改革的有效推進。各學科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下的問題依然存在,如部分學生課堂有效活動時間少,課堂教學密度小、效果差,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知識遷移能力差。課堂教學缺乏應有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受到抑制。學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厭學情況,學習動力不足,缺乏激情,目標不明確,不珍惜時間也不會有效支配時間。這樣,我們必須克服以上弊端,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面向未來的人才。二、課題研究具體的條件:多年來我們學校十分重視教育科研,我們政史地組有很多教師參加了市級骨干教師培訓,為新課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教師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知識的

3、形成過程,設計問題的解決過程;構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主旨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教育教學活動實現了由傳承式教學向創(chuàng)新式教學的轉變,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由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的轉變,由教師教的過程向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轉變。另外,我們學校的辦學條件從總體上看基本能適應本課題的軟硬件研究要求,現代教育技術在我校也能得到廣泛應用。以上這些因素客觀上要求我們進行學生的學習方式研究實驗,因此以本課題研究為著眼點,研究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工進一步推動課程改革。本課題的研究,對當前的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意義。三、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一)、確定實驗對象:確

4、定實驗班和對比班,并進行常規(guī)統(tǒng)計,采取縱向比較和個案調查,以論證實驗效果。(二)、課題研究方法:采用教育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輔以調查法、觀察法和教育統(tǒng)計技術。1、教育實驗法:在自變量的作用下,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利用可以利用的信息源,全方位立體交流,使學生在交流中獲得認知、感悟、概括和學習方法等外顯表征的凸現,敦促學生形成利于生存發(fā)展的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實驗對象:按均等原則,從2008年秋季入學的初中一年級隨機確定兩個自然班為實驗班,其余班為對照班。實驗班與對照班從生源、入學分數都大體相當,男女生比例,學生年齡都大體一致。其它變量控制:實驗教師與同年級同學科教師在專業(yè)水平、教學

5、能力、職業(yè)道德諸方面大體相當。教材、教時一致。學生課外用于政治作業(yè)或政治實踐活動的時間一致。因變量的檢測(1)檢測項目:政治成績:采用統(tǒng)一測試、知識競賽的形式。自學能力:在單位時間內信息的運用,材料的處理,文字的表達、總結、歸納、分析、比較等方面,作題的速度和準確率等來檢測學生自學能力。協(xié)作精神:觀測學生在課堂交流情況和回答問題情況。創(chuàng)新意識:觀測學生思維的有序性、敏捷性、流暢性、精密性、批判性、求異性、獨創(chuàng)性和準確性。學習興趣:查學生預習、質疑、討論、交流、作業(yè)完成情況和課外活動參與情況。(2)檢測方法:測試法、觀察法、評定法、訪談法(3)檢測成績:百分制、等第制。2、行動研究法:教師要將行

6、動與研究結合起來,篩選和研究來自實際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不僅要提高教育科研的應用價值,還要幫助教師提高教育科研技能。3、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學校學科教學的現狀和發(fā)展的可能性,努力使操作切合實際,提高實效。4、觀察研究法:主要通過自然觀察這一輔助方法了解有關指標研究前后的變化情況。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原則:1、培養(yǎng)能力與傳授知識統(tǒng)一原則。培養(yǎng)能力與傳授知識統(tǒng)一原則,是指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努力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2、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統(tǒng)一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并把二者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3、學為主體與教

7、為主導相統(tǒng)一原則。學為主體與教為主導統(tǒng)一原則是指把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統(tǒng)一起來,統(tǒng)一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任務上,統(tǒng)一于教師調動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實現教學目標上。4、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相統(tǒng)一原則這一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學科知識結構同時,還應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結構,改變學生已經習慣了的,但不科學的認知方式,使之形成與科學知識結構相適應的經驗與思想水平,達到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的統(tǒng)一,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習能力。5、實踐能力與思維訓練相統(tǒng)一原則。這一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理解知識,并加強運用知識的思維訓練,形成

8、學生的技能、技巧,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五、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1、通過研究,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策略,形成多種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進而形成新教學策略。2、通過研究,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3、通過研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學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運用政治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和分析政治現象的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通過實驗使學生在政治學科學會探究、合作,學會收集、處理政治資料,具備運用記憶、歸納、總結、比較、概括等方法,正確理解政治,定位人生。4、通過研究,使實驗教師確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系統(tǒng)地掌握與本課題有關的教學理論和了解相關學說,熱愛政治教學,潛心鉆石教材,不斷提

9、高科研能力,通過變量的操作和不斷的學習,使實驗教師成為學者型教師。六、課題研究的過程:本實驗研究從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共分四階段。1.起始階段(2008年9月2009年1月)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此階段,進行教學現狀和學習方式的調查,找出問題與成績。確立課題、組建隊伍、明確研究目標,并進行實驗前的培訓和準備:(1)、教師學習有關課改理論和研究專著。(2)、教師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培訓,包括軟件、硬件設備的建設。2 .分析階段(2009年1月2010年3月)收集資料、分析問題。搜集資料、探索研究、制定研究方案。在調查基礎上,提出學習方式的新發(fā)展新趨勢;把理想目標與現實情況進行比較,提

10、出學科的實驗思路、具體實施計劃。3 .實驗階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用實驗與提出的假設比較。我們將選3至4個實驗班進行區(qū)域性實驗;以新課程為控制變量,研究其與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研究)的互動,以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為因變量。我們將以質的研究補充量的研究,在此過程中進行一定的個體訪談、觀察、收集實例等實驗工作。通過預測、論證,開發(fā)與建設網絡化學習的服務平臺;建立并不斷完善相應的管理配套措施;整理試點經驗,階段總結、大型研討、反思、調整、完善。4 .驗證階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確立結論、總結成果。撰寫結題報告、展示交流成果,檢驗、評價,分析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升華理論。七、課題研究成果的展現形式1、研究日志:記錄的是教師所觀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釋的和反思的內容。2、教育敘事:教師在行動研究過程中用敘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簡短的記錄,或是教師在行動研究中采用敘事方法寫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3、教育案例:教師將發(fā)生的事例經過一定的思維加工,以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4、教學課例:對上課事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