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城東早春》_第1頁
詩歌《城東早春》_第2頁
詩歌《城東早春》_第3頁
詩歌《城東早春》_第4頁
詩歌《城東早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仙子·尋梅冬前冬后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襲來何處香? 忽相逢縞袂綃裳。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淡月昏黃。1 兩履霜:一雙鞋沾滿了白霜。孤山:此指杭州西湖之孤山,位處里外二湖之間,又名瀛嶼,舊時多梅,是號稱“梅妻鶴子”的北宋詩人林逋的隱居處。縞袂(gomèi):白絹做的衣袖。縞,白色的絹。綃(xio)裳:生絲薄綢做的下衣。綃,生絲織成的薄綢。此處言“縞袂綃裳”,是將梅花擬人化,將其比作縞衣素裙的美女,圣潔而飄逸。“酒醒“句:是說醉臥梅下,因寒氣侵襲而驚醒。舊題柳宗元龍城錄載,隋代趙師雄在羅浮,天寒日暮,醉憩酒店旁,夢遇一淡妝素服的女子與之共飲

2、為樂。酒醒后發(fā)覺自己宿于梅花樹下,始悟所夢乃梅花仙子?!暗哑唷本洌菏钦f笛聲引起惆悵感傷。笛曲中有梅花落,故云。淡月昏黃:月色朦朧(空氣中浮動著梅花的幽香)。這是對宋代詩人林逋山園小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化用。2 譯文 冬前冬后轉遍了幾個村莊,踏遍了溪南溪北,雙腳都沾滿了霜,又爬上孤山,在梅樹叢中上下尋覓,都未見到梅花的蹤跡,尋梅不遇,沮喪地立于山頭,忽然一陣寒風吹來,不知從何處帶來一陣幽香,驀然回首,她竟然就在身后,那樣淡妝素雅,俏然而立。我頓時如遇梅花仙子一般,驚訝于她的清麗脫俗,沉醉于她的風華絕代。然而春寒使我從醉夢中醒來,聽到凄怨的笛聲,便想到春天會盡,梅花

3、也會片片凋落,此時淡淡的月色籠罩著黃昏。水仙子·尋梅是元代曲壇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喬吉的散曲作品。喬吉的作品清麗而質樸,雅俗兼?zhèn)洌@首曲子即是其中的名篇。此曲采取了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表面上是寫梅花,實際上卻處處體現(xiàn)著作者的失意心境及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全曲運用白話,自然而精巧,是其所長。賞析 此曲頭三句尋覓梅花的過程,事實上是作者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過程?!袄滹L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兩句,給人一種“眾里尋他千百度”,終達彼岸的愉悅。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緒卻陡然倒轉:冷風徹骨,驟然酒醒,凄婉的笛聲令人斷腸;而朦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結尾連用三個典故,進一步描寫梅花的神韻,自然帶出詩

4、人因理想難于實現(xiàn)的感嘆和憂傷。此篇情感起伏回環(huán),情節(jié)一波三折,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復雜的心曲,折射著當時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結合前面的背景分析,這支曲子中的梅花可以理解為作者心目中高潔品性的代名詞,這在他另一支散曲折桂令·荊溪即事中也可以看出來:問荊溪溪上人家:為甚人家,不種梅花?老樹支門,荒蒲繞岸,苦竹圈笆。寺無僧狐貍樣瓦,官無事鳥鼠當衙。白水黃沙,倚遍闌干,數(shù)盡啼鴉。折桂令·荊溪即事中,作者諷刺了當時中官僚腐朽,社會風氣頹落,致使人民困苦,正義不得伸張的社會現(xiàn)實。感嘆家家不種梅花,實則隱射梅花般的高潔品性無人擁有。所以,水仙子·尋梅中的梅花也可以是高尚品格的象征,“尋

5、梅”二字本身即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格的渴望與追求。“冬前冬后”道出了尋梅時間之長,從冬前直找到冬后;“溪南溪北”、“樹頭樹底”寫明了尋梅的地域之廣,溪水南北,孤山上下,作者都尋了個遍。這兩句一方面從時間以及空間的跨度之大來表現(xiàn)作者尋梅之艱,尋梅之勤;另一方面,從側面亦體現(xiàn)出作者愛梅之切,寧肯溪南溪北、樹頭樹底,從冬前直找到冬后也不肯罷休。愛梅之切,實則是作者在苦苦呼喚人性的高潔和社會的公平;尋梅之艱,體現(xiàn)著這一愿望的實現(xiàn)之難。從第三句開始,作者筆風一轉。頭兩句雖然表達了尋梅的艱辛,但接下來的兩句帶來了一些好消息。雖然已是冬后,“冷風”已“來”,本來已經(jīng)對尋梅不抱希望了,可是不經(jīng)意間,一陣暗香傳來

6、,作者不禁激動地自問,“何處香?”體現(xiàn)出對傳來梅香之地的急切尋覓。忽然間,“縞袂綃裳”的“白衣仙女”翩然而至,進入作者的眼簾。苦苦尋覓的梅花在作者的心里就如同神仙一般高潔、神圣,再一次表現(xiàn)出作者的愛梅之深。可是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本來他已經(jīng)找到了他苦苦尋覓的梅花,但是,“酒醒”了,之前的喜悅瞬時蕩然無存,原來這都是一場夢,現(xiàn)在刺骨的冷風驚醒了美夢。作者心里仿佛響起凄涼的笛聲,使得春天的氣息也無法令人開心,而是更加使人斷腸!“尋梅”只是一場南柯之夢。作者從夢中驚醒,認清了現(xiàn)實,眼前的僅僅是淡淡的泛著月暈的月色,昏黃一片,失望的氛圍彌漫開來。全曲到此戛然而止,并未交代最后的結局,留下了深長的余味

7、。1 2 1請簡要分析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樣描繪“尋梅”的執(zhí)著與艱難的。(5分)前三句借時間的推移(2分)和空間的不斷轉換(2分),以及細節(jié)描寫(1分),寫出了尋梅的執(zhí)著和艱難。“冬前”“冬后”是時間的間隔,“溪南”“溪北”“樹頭”“樹底”是空間的變換,“兩履霜”是細節(jié)描寫。2“忽相逢縞袂綃裳”“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分別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6分)“忽相逢縞袂綃裳”采用了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把梅花寫成了一位清雅飄曳的白衣女子,表達了終于找到梅時的那種喜悅心情(3分)。“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采用了對偶(或夸張)的修辭,表現(xiàn)了從醉態(tài)回到現(xiàn)實后的萬分

8、孤獨和失落(3分)。3、“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這兩句是怎樣描繪梅的形象的?(5分)從視覺和嗅覺等角度,描繪出梅花的潔白和芳香。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梅花擬人化,將其比作縞衣素裙的美女,圣潔而飄逸。 (寫出三種手法各1分,形象特點:潔白、芳香、飄逸2分。設問,以景作答酌情給分)4、結合全曲,簡要分析作者情感的變化。(6分)尋梅時的殷切:從冬至前到冬至后,從溪南到溪北,由樹上到樹下詩人在苦苦尋梅。遇梅時的喜悅:冷風送來清香,梅花就在飄香的地方,像身著白絹衣袖和薄綢下裙的仙女,圣潔而飄逸。酒醒后的失落:從見梅乍喜的如醉入夢的境界中清醒過來,此時又傳來令人斷腸的笛聲,還有一

9、片朦朧的昏黃月光。(每種情感2分)  冬前冬后幾村莊,溪南溪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淡月昏黃。    這支小令題為“尋梅”。但不是吟梅詠物之作,而是借寫“尋梅”的情與景抒發(fā)失意落魄的心緒。在中國花文化中,梅花花色素淡,香氣清幽,不畏嚴寒,傲雪凌霜,是淡泊秉性,高潔品格和剛毅意志的象征。作者開篇就寫不計時日從冬至前到冬至后,不顧寒冷兩腳踏雪履霜,不怕路遠難尋,從溪南到溪北在荒郊野外不知走遍了幾多村莊,可見愛梅之情深,尋梅之心切,態(tài)度之執(zhí)著,最后一直尋到孤山上。孤山在杭州的西湖里湖與

10、外湖之間,因北宋林和靖隱居于此植梅養(yǎng)鶴,故“孤山梅”就聞名遐邇。樹頭樹底,高處低處,可見尋梅認真。這時不知從何處忽然吹來一股冷風送來陣陣清香,驀然回首就在飄香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梅花,像身著白絹衣袖和薄綢下裙的仙女,圣潔而飄逸。曲子到此“尋梅”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本該興奮異常可是詩人的感情卻急轉直下,因為寒氣融著梅香忽然襲來,使作者從見梅乍喜的如醉入夢的境界中清醒過來,他從哪遺世獨立、傲世絕俗的梅花物象上看到了現(xiàn)實中自我的身影。此時恰又傳來令人斷腸的如泣如訴的笛聲,加之吞沒一切的暮靄和朦朧一片的昏黃月光,此情此景,不正是摧毀一切美好事物和高尚理想的社會勢力嗎?凄清孤零的梅姿花魂,已成了作者失意落魄、迷惘憂

11、傷心緒的外在形式。     這支小令短小精煉,風格清新,景中寓情,感情回環(huán)迭宕。開頭三句構成“鼎足對”,而每句中又構成“句中對”。冬前冬后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淡月昏黃。    品評:梅花是高潔的象征,古人踏雪尋梅,意味著對高尚品格的追求。此曲入手三句,即從“尋”字落筆?!岸岸蟆保瑢懗隽藢ふ业臅r間之長;“幾村莊”寫出尋找地域之廣;“溪南溪北”與“樹頭樹底”兩句則進一步寫出了詩人尋梅的細致。詩人極寫尋梅之勤、尋梅之艱,烘托出愛梅心切

12、?!袄滹L來何處香”兩句,意外的驚喜撲面而來:先寫嗅到梅的香氣,后寫看到梅的姿容,配合著“何處”“忽相逢”的點染,層次分明地表現(xiàn)出尋梅時從猶豫到驚喜的神態(tài)。最后三句,化用三個典故曲折表達尋見梅花后的心情。“酒醒寒驚夢”是寫所見梅花的美。據(jù)龍城錄載,隋代趙師雄過羅浮山,遇一白衣女子,對飲甚歡。酒醒后發(fā)覺自己躺在白梅樹下。承上文的“縞袂綃裳”,詩人在美麗的白梅面前,覺得自己也像趙師雄那樣醉心愜意。不過中間著一“寒”字,便透露出一絲悵惘。“笛凄春斷腸”則承接“寒”字落墨。李白曾有詩云“黃鶴樓前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詩人也想到了春景不能常駐,梅花不能常開,理想不能常在,美好的事物終將失去,因而在獲梅

13、時既是欣喜又是傷悲?!暗禄椟S”,用林逋“暗香浮動月昏黃”的詩意,既交代尋梅的時間,又交代傳出尋梅者寂寞的心緒。此曲環(huán)繞著尋梅寫情緒的變化,從尋梅的殷切,遇梅的喜悅,到賞梅時的忽感失落,細致入微,含蓄有味。浪淘沙·丹陽浮玉亭席上作                          陸游   

14、0;綠樹暗長亭,幾把離羊。陽關常恨不堪聞,何況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淚泡羅巾,各自消魂。一江離恨恰平分。安得千尋橫鐵鎖,截斷煙津?該詞為宋代詞人陸游所作,描寫了友人的離別。41歲那年秋天,由京口調為南昌通判。在離開京口任所時,朋友們于丹陽浮玉亭為他設宴餞別。此詞即作于餞別的宴席上。丹陽,在鎮(zhèn)江之南,舊屬鎮(zhèn)江府。首二句回憶昔日送別友人的情景。坐落在長江邊上的浮玉亭,是詞人經(jīng)常涉足的地方。暮春時節(jié),他曾多次到此送友遠行。餞宴在綠樹繁茂、濃蔭蔽日的亭子里舉行。詞人不停地舉起酒杯,向摯友頻頻勸酒,殷殷話別,但行人和送者皆心緒不寧,為離別在即而不勝感傷。“陽關”句即描寫這種恨別之情?!瓣栮P”為唐代詩人

15、王維所作送元二使安西一詩的代稱,亦名渭城曲。此詩將人類普遍具有的感情友誼,寫得十分真摯感人,因此,它在當時就被譜上樂曲,作為“送別曲”、“友誼歌”而廣為傳唱,世稱“陽關曲”或“陽關三疊”。詞人這里說“陽關常恨”,是因為別時與友唱陽關,唱罷陽關別故人,而他經(jīng)常與友分別,故謂“常恨”;正因“常恨”,故再聽到陽關唱起,就“不堪聞”了。“不堪”,意為禁不起。詞的四五句寫詞人遠行時的情景。陸游這次離開京口赴南昌任職,正是冷落清秋節(jié)。從前于春殘花盡時與人分別,對方是行人,自己已覺傷心;今日秋風蕭瑟,草木搖落,自己是行人,將別故人而遠去,其悲傷之情當然要倍增于過去了。因此,此時此刻,詞人的離別之恨和遠行之悲

16、,充盈胸臆,溢于顏面。下片仍寫離情。餞宴將止,別離在即。居人和游子依依惜別,互相慰藉,想到別后天各一方,音訊難達,不禁黯然消魂,潸然淚下。“清淚”二句,生動地表現(xiàn)了居人和游子之間真誠而又深厚的友誼。下面“一江離恨恰平分”一句,語頗雋永,意蘊深邃。離愁別恨是十分抽象的東西,難以言狀。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雖然以江水之無窮喻愁情之不盡的不計其數(shù),但寫得耐人尋味的佳句卻殊鮮見。陸游的浪淘沙即景抒情,謂離別的悲愁猶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給你(居人),一半給我(游子)。如此描寫,就把離恨的深重具體化、形象化了,能使人掂量離恨的輕重,體會分袂的痛苦,它和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異曲同

17、工之妙。詞末二句,更是涉想新奇,匠心別具。詞人幻想若能得千尋鐵鎖,把長江截斷、鎖住,使我不能遠行,居人也可將我留住,這該有很好的事,但這是不可能的。這種幻想,表達了詞人希冀與友人長在一處永不分離的良愿,也反映了詞人與摯友不忍分別但又不得不別的痛苦。這首小令,開篇回憶往昔我送友人,接著跌進一層,狀繪今日友人送我,最后通過幻想來寫不忍分離,把別意寫得纏綿悱惻,讀來頗有余味。(1)“陽關常恨不堪聞”一句中“陽關”指的是什么?為何“不堪聞”?(2分) 陽關指的是“陽關曲”(“陽關三疊”或“渭城曲”)。(1分)因為陽關曲表達的離愁加重了詞人此刻的離愁,愁上加愁。(1分) (2)“一江

18、離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簡要賞析。(4分) 比喻。(1分)離別的悲愁猶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給你,一半給我,(1分)化抽象為具體,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內心難以言狀的離愁。(2分) (3)“安得千尋橫鐵鎖,截斷煙津”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具體分析。(4分) 思想感情:表達了詞人希冀與友人長在一處永不分離的良愿,也反映了詞人與摯友不忍分別但又不得不別的痛苦。(2分)具體分析:如果能得到千尋鐵鎖,把長江截斷、鎖住,詞人就可與友人長聚不分了。(1分)詩人想像奇特,感情真摯深沉。(1分)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種,

19、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這是寫給主考官高駢的詩,題又作上高侍郎。前兩句比喻別人考中進士并表達羨慕,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對借皇家權貴雨露之恩者不滿,后兩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進取態(tài)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賞識的意思。賞析這首詩呢,先看題目了解其大意,是說高蟾落第后給永崇高侍郎寫的一封信,然后就該翻譯一下這首詩,再找詩中出現(xiàn)的意象,有碧桃、露、紅杏、云、芙蓉、秋江、東風,結合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一步體會詩人內心的感受就可以了。關于此詩有一段本事,見唐才子傳:“(高蟾)初累舉不上,題詩省墻間曰:”冰柱數(shù)條搘白日,天門幾扇鎖明時。陽春發(fā)處無根蒂,憑仗東風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論不公,又下

20、第。上馬侍郎云(詩從略)。“晚唐科舉場上弊端極多,詩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詩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唐代科舉尤重進士,因而新進士的待遇極優(yōu)渥,每年曲江會,觀者如云,極為榮耀。此詩一開始就用“天上碧桃”、“日邊紅杏”來作比擬?!疤焐稀薄ⅰ叭者叀?,象征著得第者“一登龍門則身價十倍”,地位不尋常:“和露種”、“倚云栽”比喻他們有所憑恃,特承恩寵:“碧桃”、“紅杏”,鮮花盛開,意味著他們春風得意、前程似錦。這兩句不但用詞富麗堂皇,而且對仗整飭精工,正與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氣象悉稱。鏡花緣第八十回寫打燈謎,有一條花名謎的謎面就借用了這一聯(lián)現(xiàn)成詩句。謎底是“凌霄花”。非常切貼?!疤焐媳烫摇薄ⅰ叭者吋t杏”所

21、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處地勢“凌霄”嗎?這里可以體會到詩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唐代科舉慣例,舉子考試之前,先得自投門路,向達官貴人“投卷”(呈獻詩文)以求薦舉,否則沒有被錄取的希望。這種所謂推薦、選拔相結合的辦法后來弊端大啟,晚唐尤甚。高蟾下第,自慨“陽春發(fā)處無根蒂”,可見當時靠人事“關系”成名者大有人在。這正是“碧桃”在天,“紅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勢,又豈是僻居于秋江之上無依無靠的“芙蓉”所能比擬的呢?第三句中的秋江芙蓉顯然是作者自比。作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連類生發(fā)出來的。雖然彼此同屬名花,但“天上”、“日邊”與“秋江”之上,所處地位極為懸殊。這種對照,與左思詠史名句“郁

22、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類似,寄托貴賤之不同乃是“地勢使之然”。這里還有一層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風神標格,與春風桃杏美在顏色妖艷不同。唐才子傳稱“蟾本寒士,性倜儻離群,稍尚氣節(jié)。人與千金無故,即身死不受”,又說“其胸次磊塊”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調與作者的人品是統(tǒng)一的。末句“不向東風怨未開”,話里帶刺。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時候(正值東風),卻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與“陽春發(fā)處無根蒂,憑仗東風次第吹”同樣“怨而切”,只不過此詩全用比體,寄興深微。詩人向“大人物”上書,不卑不亢,毫無脅肩諂笑的媚態(tài),這在封建時代,是較為難得的。說“未開”而非“不開”,這是因為芙蓉開花要等到秋高

23、氣爽的時候。這里似乎表現(xiàn)出作者對自己才具的自信。不妨順便說一句,高蟾在作詩后的第二年終于蟾宮折桂,如愿以償了。(1)解說本詩第一、二句所象征的內容。答:得第者有所憑恃,特承恩寵,春風得意,前程似錦,平步青云。(2)簡析全詩的主要藝術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手法:前兩句比喻別人考中進士并表達羨慕,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對借皇家權貴雨露之恩者不滿,后兩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進取態(tài)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賞識的意思。對比。中第者與落榜者的對比。中第者有所憑恃,特承恩寵,春風得意、前程似錦 ,平步青云;自己生不逢時的悲慨,又不卑不亢,毫無脅肩諂笑的媚態(tài),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對自己才識的自信。思想情感:詩中暗寓自己生不

24、逢時的悲慨,又不卑不亢,毫無脅肩諂笑的媚態(tài),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對自己才識的自信。1城東早春     (唐)楊巨源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此詩寫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熱愛。前兩句突出詩題中的“早春”之意。 首句是詩人在城東游賞時對所見早春景色的贊美。這里有兩層意思,既是表明,為詩家所喜愛的清新景色,正在這早春之中;同時也表明,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發(fā)詩家的詩情。 一個“清”字用得貼切。這里不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這種景色剛剛開始顯露出來,還沒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環(huán)境顯得很清幽。第二句緊接第一句,是對早春景色的具體

25、描繪。早春時,柳葉新萌,其色嫩黃,俗稱“柳眼”?!安拧弊帧鞍搿弊郑际前凳尽霸纭?。詩人抓住了“半未勻”這種境界,使人仿佛見到綠枝上剛剛露出的幾顆嫩黃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這不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風姿勾畫得非常逼真。生動的筆觸蘊含著作者極其歡悅和贊美之情。早春時節(jié),氣候寒冷,百花尚未綻開,唯柳枝新葉,沖寒而出,最富有生機,最早為人們帶來春天的消息。寫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前兩句已將早春之神寫出,如再作具體描繪,必成贅言。后兩句用“若待”兩字一轉,改從對面著筆,用芳春的艷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 上林苑繁花似錦,寫景色的秾艷已極;游人如云,寫環(huán)境之喧嚷如市。這后兩句與前兩句,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反襯出詩人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 同時這也是比喻之筆,“俱是看花人”不僅僅是說錦繡滿地,觀賞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