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漢語專題復習資料2014、6一、簡答題1、說文解字的作者是誰?它是怎樣一部書?說文解字的作者是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收錄篆文9353個、重文1163個。按照部首排列,共540個部首。正文分為十四篇,書末的敘和目錄別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為上下。書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釋義,再分析形體結構,最后或說明讀若某。說文解字綜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體結構,因形見義。根據(jù)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體的變遷。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橋梁,而且也是當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據(jù)。說文解字總結了漢代訓詁學家對經(jīng)傳文字的訓釋,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地分析字形考求本義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義詞義必備的工具書。2
2、、根據(jù)文字學的觀點,“莫”字的造字本義是昏暮,但是它被借用作語言中的否定性的無定代詞,后來用“暮”字表示昏暮的意思。疲勞的意思本來用“?!弊直硎荆艜锍S谩傲T”來代替“?!保硎酒?。請分析一下這兩種用字現(xiàn)象各自的性質,并說說它們的區(qū)別?!澳弊纸枳鞣穸ㄐ詿o定代詞是本無其字的假借,后來造的“暮”同“莫”是今字與古字的關系。借“罷”表示“疲”,由于“疲”字本有,所以“罷”字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兩者都是依聲托事的做法,區(qū)別在于前者是本無其字的假借,而后者是本有其字的通假。3、舉例說明詞義引申的基本趨勢是什么?從本義和引申義表示的內容范圍或概念特點來看,詞義引申的基本趨勢是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
3、抽象。 例如:“江”、“河” 由專指長江、黃河引申為泛指河流,“匠”由專指木匠引申為泛指工匠,“好”由女子貌美引申為泛指美好,“涉” 由淌水過河引申為泛指過河,都是詞義由個別引申為一般。再如:“道”、“術” 由道路引申為途徑、方法,“權”由秤錘引申為權力、權變,“驕” 由馬高大,引申為驕傲、自高自大,“析”由劈木頭引申為分析、辨析,都是由具體引申為抽象。4、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人”、“民”之間的差別: (l)尚書泰誓:“惟人,萬物之靈?!?#160; (2)荀子非相:“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160;
4、 (3)師說:“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4)說文:“民,眾萌也。” (5)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160; (6)論貴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薄叭恕薄ⅰ懊瘛眱稍~所指都是屬于人類的社會成員,但是兩者的范圍廣狹有不同?!叭恕迸c禽獸相對,是人類社會成員的統(tǒng)稱,如例句(l)(2)皆為此義。“人”可以用于指稱不同階級、不同職業(yè)以及在其他方面有所區(qū)別的社會成員,如例句(3)?!懊瘛钡耐庋颖取叭恕毙?,它的詞義范圍僅指“人”當中被認為愚昧無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統(tǒng)治者。例句(4)、(5)。(6)皆表示了這個
5、意思。由此可見兩者的區(qū)別。5、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饑”、“餓”之間的差別: (l)荀子榮辱:“饑而欲食,寒而欲暖?!?#160; (2)論貴粟疏:“饑之于食,不待甘旨。” (3)韓非子飾邪:“家有常業(yè),雖饑不餓?!?#160; (4)淮南子說山:“寧一月饑,無一旬餓?!?#160; (5)論貴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160; (6)左傳宣公二年:“(宣子)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160; (7)論語季氏:“伯夷、叔齊餓于首陽山之下?!薄梆嚒?、“餓”二詞都表示饑餓,但是兩
6、者的程度深淺輕重有所不同?!梆嚒笔且话愕酿I,即感到肚子空,想吃東西。如例句(l)、(2)、(5)皆為此義?!梆I”是嚴重的餓,指的是根本沒有飯吃,或是長時間未進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脅。如例句(6)、(7)皆是。“饑”和“餓”的區(qū)別,還可以通過這兩個詞在同一句中的對用看出來。如例句(3)“雖饑不餓”、例句(4)“寧一月饑,無一旬餓”,都可以明顯看出“饑”與“餓”詞義程度深淺輕重的不同。6、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恭”、“敬”之間的差別: (l)論語公冶長:“巧言令色足恭?!?#160; (2)送東陽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160; (3
7、)禮記少儀:“賓客主恭,祭祀主敬?!?#160; (4)論語子路:“居處恭,執(zhí)事敬。” (5)論語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6)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薄肮А?、“敬”都是恭謹有禮,不怠慢的意思,但是兩詞意義側重的方面不同?!肮А眰戎赝饷?,多指對人恭謹有禮貌,不怠慢。如例句(1)、(2)皆是?!熬础眲t側重內心,指內心的肅靜,對事嚴肅認真,不掉以輕心。如例句(3)接待賓客用“恭”,舉行祭把用“敬”,又如例句(5)“貌思恭”,“事思敬”等,都說明“恭”、“敬”二詞的區(qū)別。另外,“敬”還可以用作動詞帶賓語,如“敬業(yè)”,
8、“敬老”,這些用法,也是“恭”所沒有的。7、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恥”、“辱”之間的區(qū)別: (l)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160; (2)孟子離婁上:“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160; (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160; (4)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160; (5)報任安書:“行莫丑于辱先。”(6)論語公冶長:“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我見相如,必辱之。”“恥”、“辱”作為
9、抽象名詞,都表示聲譽上所受到的損害或可恥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動詞時,兩者的語法功能具有明顯的區(qū)別?!皭u”用作動詞時是意動用法,意思是以之為恥,其賓語一般是由動詞性詞語充當,表示對某種事情感到恥辱。如例句(l)、(2)、(3)中“恥”都是意動用法?!叭琛庇米鲃釉~時是使動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恥辱,其賓語一般是由名詞充當,是指稱人的。如例句(4)、(5)、(7)皆是。例句(6)“恥”后面的賓語“之”為代詞充當,但是這個代詞指稱的是事情,即對某件事情感到恥辱,“恥”仍然是意動用法。 8、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完”、“備”之間的差別: (l)孟子·
10、;滕文公下:“牲殺、器皿、衣服不被,不敢以祭?!?#160; (2)荀子·天論:“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160; (3)世說新語·言語:“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4)石壕吏:“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160; (5)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備,不可以待不虞?!薄巴辍薄ⅰ皞洹倍加型耆囊馑?,但是“備”側重數(shù)量。品類應有盡有,意思是齊全、完備。如例句(l)、(2)皆表此義?!巴辍眰戎厥挛锏恼w性,意思是完整無缺,完好無損。如例句(3)、(4)皆是。以上四句例句中的“完”、“備一詞不可以對換,因為對換后意思就完全不一樣
11、了。當這兩個詞對舉使用時,其區(qū)別就更加明顯,如例句(5)中的“完”、“備”二詞不能互換就證明了這一點。9、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給”與“共(供)”二詞在意義上有什么關系: (1)孟嘗君使人給其使用,無使乏。 (2)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飦粥。 (3)不治產(chǎn)業(yè),常艾薪樵,賣以給食。 (4)外供甲兵而內給淫奢也。 (5)令百官府共(供)其財用。 (6)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從例句中可以看出,“給”在上古的意義是“供給”,例句(l)、(2)、(3)中“給” 的用法都是如此。對比例句(4)、(5)、(6),各例“給”、“供
12、”與句中有關詞的語法關系、意義聯(lián)系,基本相同?!敖o”、“供” 的對象大都是食用、財用類物品。通過歸納可以看出,“給”、“供”二詞同義意思都是提供資用,滿足所需,不使缺乏。10、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曲”、“屈”之間的差別: (l)禮記·經(jīng)解:“猶衡之于輕重也,繩墨之于曲直也?!?#160; (2)周易·系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曲”、“屈”都可以表示彎曲,但是“曲”是靜態(tài)的形容詞,與“直”相對,義為彎曲,如例句(l);“屈”是動態(tài)的動詞,與“信(伸)”相對,義為蜷曲,或使之彎曲,如例句(2)。二者的差別正在于此。11、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恨”和“怨”
13、二詞古今意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1)子為父死亡所恨。 (2)而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 (3)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昂蕖焙汀霸埂倍~在詞義發(fā)展中意義的輕重起了變化。 “恨”的古義輕,今義重,古義為遺憾,不滿。如例句(l)“亡所恨”,即無所遺憾。例句(2)“私恨”,即內心的遺憾。今義“恨”為怨恨,仇恨,較之古義加重了很多。 “怨”的古義重,今義輕,今義為埋怨,不滿,而古義為怨恨,仇恨。如例句(3)“怨此三人入于骨髓”,可見“怨”的程度之深。例句(4)“
14、甚怨”,用程度副詞“甚”來修飾“怨”,也說明“怨”的語氣之重。12、根據(jù)以下例句中加著重號的詞語的意義,分析說明古今詞義在褒貶色彩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1)長安中謠言曰:“見乞兒,與美酒,以免破屋之咎?!?#160; (2)詩守南楚,民作謠言。 (3)下流多謗議。 (4)下流之人,眾毀所歸。 (5)主上直信李沖吹噓之說。 (6)馮唐已老聽吹噓。 (7)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8)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煉而周內之。 (9)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鍛煉之吏,持心近薄。所舉例
15、句說明古今詞義在褒貶意義上起了變化,有的從原來的中性詞義發(fā)展為貶義詞,也有的從原來的貶義詞變?yōu)橹行栽~或是褒義詞的情況。 例句(l)(2)的“謠言”意義均為民間的歌謠諺語,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現(xiàn)代“謠言”指沒有事實根據(jù)的消息,并且具有貶義。 例句(3)(4)的“下流”在古代指地位低下或處境低下,沒有包含貶義,而今義則指品德惡劣,并且有明顯的貶義。 例句(5)(6)的“吹噓”在古代用于人事或言語多指替人宣揚,稱揚,為中性詞。而今義“吹噓”指說大話,并且含有貶義。
16、160;例句(7)的“爪牙”在古代用于人,指得力助手,今義則只具貶義,相當于說“走狗”、“幫兇”了。 以上四例都是由中性變貶義的情況。也有由貶義而變?yōu)橹行浴盎虬x的。如例句(8)(9) 的“鍛煉”,指的是玩弄法律陷害別人,為貶義詞。而現(xiàn)在“鍛煉”一詞不但沒有貶義,在“鍛煉意志”等場合還含有褒義。13、說明下列例句中加著重號的成分的意義,并指出它們與現(xiàn)代漢語的復音詞有什么不同。 (1)雖然,何以報我? (2)為此詩者,其知道乎? (3)徐偃王處漢東,地方五百里。 (4)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 (5)人
17、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6)且下之化上疾于景響。 (7)數(shù)犯主之顏色。 (8)安貧樂潛,味道守真。 (9)青云動高興,幽事亦可說。(1)雖然:雖然這樣(或“即使這樣”),是連詞“雖”和代詞“然”的連用?,F(xiàn)代“雖然”已經(jīng)成為一個雙音連詞。 (2)知道:懂得道理。是動詞“知”和名詞“道” 的連用。現(xiàn)代“知道” 已經(jīng)成為一個復音詞。 (3)地方:土地縱橫見方?!胺健笔枪糯嬎忝娣e的用語?,F(xiàn)代“地方” 已經(jīng)成為一個復音詞,指地上的區(qū)域。 (4)
18、消息:“消”是滅的意思,“息”是生的意思,“消息”相當于說“消長”,指事物的增減生滅。后來“消息”用來指音訊,信息,成為一個復音詞。 (5)果然:果然這樣?!肮笔歉痹~,“然”是代詞,二詞連用?,F(xiàn)代“果然”已經(jīng)成為一個復音詞,相當于古代的“果”。 (6)景響:“景”,后來寫作“影”,指日光下的陰影?!绊憽笔腔芈?。兩詞經(jīng)常連用,用來形容感應迅速的事物。后來凝固為一個復合詞,指對人或物起某種作用。 (7)顏色:顏面之色,即臉色。后來成為一個復音詞,指色彩。
19、 (8)味道:“味”是動詞,指體察,“道”是名詞,道理。后來成為一個復音詞,指食物的滋味,相當于古代的“味”。(9)高興:很高的興致。形容詞“高”和名詞“興”的結合。后來成為一個復音詞,指愉快。14、分析下列各字的字形構造,說明每個字的本義,并說明它們各自的意符的表義功能:鄙、融、鞍、攻、賦、除、耨、題鄙:從邑,啚聲,本義是邊邑。意符“邑”,與城邑有關。 融:從鬲,蟲省聲,本義是炊氣上騰的樣子。意符。“鬲”,與釜鍋有關。 鞍:從革,安聲,本義是馬鞍。意符“革”,與熟皮有關。 攻:從攴,工
20、聲,本義是攻擊。意符“攴”,與手的動作有關。 賦:從貝,武聲,本義是斂收錢財。意符“貝”,與錢貨有關。 除:從阜,余聲,本義是殿階。意符“阜”,與山陵或臺階有關。 褥:從耒,辱聲,本義是除草農具。意符“耒”,與農事或農具有關。 題:從頁,是聲,本義是額頭。意符“頁”,與人頭有關。15、指出下列各組字哪些屬于嚴格意義上的異體字,并說明嚴格意義上的異體字的條件:村邨 雕彫 睹覩 斗鬥
21、修脩 淚淚 游遊嚴格意義上的異體宇有以下幾組: 村一一邨 睹一一覩 蹟一一跡 淚淚 嚴格意義上的異體字指讀音(通常包括古音)相同,意義(通常包括本義和各個義項)相同,而形體不同的文字?!靶廾憽痹诠艜械耐ㄓ弥皇峭敉俚年P系,“雕彫”“游遊”的本義也不相同,它們只是繁簡字的關系,所以它們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異體字。16、以“適”與“適”、“后”與“後”、“髮”與“發(fā)”為例,說明在閱讀用簡化字排印(或書寫)的古代作品時必須注意的問題。在古代文獻中,“適”音kuò,本義為疾速,古書中常用作人名;“適”音shì,本義為往、到去。這本是
22、音義都不同的兩個字?!昂蟆迸c“後”古代讀音相同,但意義卻不同,“后”原表示君主,后來表示君主的妻子;“後”表示走在後面,先後、前後的意思?!鞍l(fā)”作為簡化字,在古代有兩個對應的字,一是“發(fā)”,本義為射箭(把箭射出去),后來有出發(fā)、發(fā)動、啟發(fā)等義;另一是“髮”,用于頭發(fā)的意義。這三對字,反映了漢字簡化以后必須注意的三個問題,即同形字、同音替代字以及兩字共簡為一形。尤其是今天閱讀用簡化字排印(或書寫)的古代作品時,應該認識到這些現(xiàn)象,從而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古代作品中的用字。17、分析下列各字的形體構造,說明每個字的本義。向、戒、豆、脫、顧向: 本義是朝北的窗戶,象形字。戒:本義是戒備,會意字。左、右兩
23、手持戈,即“戒”字的構形。豆:是個象形字,其外形像一只高腳盤盂。本義是古代用來盛放肉食的器皿。 脫:從肉兌聲,本義指消瘦(即肉體消解)。意符“肉”,表明本義與肉體有關。顧:從頁雇聲,本義為回頭看。意符“頁”,表明本義與人頭有關。18、指出下列各句中加橫線的詞的古義和今義,并說明其詞義變化的類型。(1)賈四百,連歲不能售。 (2)而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4)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1)售:古義為
24、“賣出”,今義為“出賣”。詞義的側重點不同。(2)恨:古義為“遺憾、不滿”,今義為“仇恨”。詞義的輕重不同。(3)獄:古義為“訴訟、案件”,今義為“監(jiān)獄”。詞義所指的對象轉移。(4)色:古義為“臉色”,今義為“顏色、色彩”。詞義范圍的擴大。(5)爪牙:古義用于人指“得力助手”,今義相當于“走狗”、“幫兇”。詞的褒貶意義即感情色彩不同。19、指出下列各組漢字哪些具有古今字關系,并說明其中為本義造今字的組。(1)隊墜 (2)無毋 (3)益溢 (4)原源 (5)趕趕(6)燈燈 (7)景影 (8)寧寧 (9)辟避 (10)蚤早具有古今字關系的:(1)(3)(4)(7)(9)。為本義造今字的組:(1)(
25、3)(4)(7)。20、什么是圖畫文字?圖畫文和文字畫的區(qū)別是什么?答:圖畫文字是在文字畫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圖畫文字與有聲語言有直接聯(lián)系,它記錄了語言中詞的聲音和意義,因此說它是文字的雛形(或者稱作原始文字)。這是一次人類文明史上的質的飛躍。圖畫文字和文字畫的區(qū)別:前者與有聲語言有直接聯(lián)系,它記錄了語言中詞的聲音和意義,后者沒有這個特點。21、為什么說漢文字促進了漢民族共同語的形成和穩(wěn)定鞏固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tǒng)一?商周時代的華夏各民族逐漸融合,民族共同語正在形成,方言的差異普遍存在。各地方言也存在著差異。但是方言的差異并不影響人們的書面交際,這就是漢字具有超越語音差異的表意功能所致。漢字超越
26、語音差異的表意功能是漢語沒有因為方言的差異而分化成多種不同語言的根本所在。不管你操何種方言,也不管語音有多大差異,人們都可以通過統(tǒng)一的漢字所記錄的雅言進行交流,這樣,就抑制了方言的無節(jié)制的發(fā)展。漢字的這種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必須有統(tǒng)一的字形,文字異形是發(fā)揮漢字這種作用的障礙,所以,書同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以后,立即著手統(tǒng)一文字,是一項非常英明的決策。這項政策以秦國特有的風格迅速推廣到全國,全國有了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字體,這樣中央政府的各項政令法規(guī)才能得以順利施行,從而促進和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以后近兩千年的時間里,漢字一直發(fā)揮著這種作用,即使非漢族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時候,漢字也一直起著主導作用。現(xiàn)
27、在漢字仍然發(fā)揮著抑制方言離異,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作用。22、如何看待通名和專名?1)通名和專名是就詞在同一個詞匯系統(tǒng)中的語義范圍講的。2)通名和專名是相對的概念,由語言的社會性決定。3)通名和專名的變化是考察語言詞匯變化的一個方面。4、什么是結繩?什么是契刻?什么是八卦?他們和文字的產(chǎn)生有什么關系?結繩和契刻是原始人類為了幫助記憶采用的兩種實物輔助手段,八卦是一套符號系統(tǒng),這些符號是巫人用來占卜吉兇的算籌的各種排列方式,用來象征世上的各種事物。它們跟文字的產(chǎn)生沒有直接關。21為什么說漢字學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據(jù)是什么?早在先秦時期,一些學者,就開始了對漢字的思考,他們對于漢字的本質、起源與功能提出了
28、自己說法。如周易·系辭下傳:“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類萬物之情。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敝芏Y提出了“六書”的類別名目。左傳有“止戈為武”、“皿蟲為蠱”的說法,韓非子也說“古者,倉頡之造字也,自環(huán)者為私,背私為公”。這個時期還對文字進行了收集整理和規(guī)范,周宣王時,太史籀撰寫了史籀篇。主要依據(jù)是文獻的記載。22為什么說漢字學創(chuàng)立于東漢,標志是什么?公元100年,著名學者許慎完成了說文解字,此書是漢字學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標志著漢字學的創(chuàng)立。23許
29、慎是怎樣界定“文”、“字”、“書”的含義的?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箸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24誰創(chuàng)造了“部首”,“部首”的含義、“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對后世有什么影響?部首是許慎創(chuàng)造的。說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則對所收字進行了歸類,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歸為一類,這樣的類,許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們所共有的偏旁作為該部字的部目,同時又是該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許慎用漢字部首系統(tǒng)建立了整個漢字形意系統(tǒng),解釋部首之間、部首與漢字之間、各個漢字之間的系統(tǒng)關系,為人們學習研究漢字構筑了一種優(yōu)秀的范式。說文解字用部首編排單字的方法為
30、辭書編纂創(chuàng)造了一種優(yōu)秀的編排體例,一直沿用至今。25為什么漢代用“小學”指稱漢字學?“小學”本來是對從事初級教育的學校的稱呼,因為文字是小學所學的主要內容,所以漢代用“小學”這一名稱指稱文字學。26唐宋元明清時期漢字學的名稱有那些?唐宋元明清時期漢字學的名稱有“小學”和“文字之學”。27、唐宋元明清時期漢字學的研究內容發(fā)生了那些變化?唐宋元明清時期漢字學的研究內容不僅包括研究文字的學問,而且還包括訓詁與音韻。28宋元明時期出現(xiàn)的“六書學”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果?第一,關于漢字的起源,他們提出了“書畫同源”的說法。第二,關于漢字的創(chuàng)制者,提出了新的看法。認為文字不是圣人親自創(chuàng)制的,而是由“五方之民
31、”創(chuàng)制,然后經(jīng)過“史氏”統(tǒng)一整理形成的。第三,宋元一些學者構建了漢字系統(tǒng)結構的理論。鄭樵、戴侗等人在許慎有關學說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漢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聯(lián)的理論。29漢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聯(lián)的理論是怎樣形成的,主要觀點是什么?有什么意義?漢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聯(lián)的理論由鄭樵率先提出,而后經(jīng)過戴侗等人的傳承和不斷完善,最后成為一個體系完整,組織嚴密的漢字結構理論。這種理論認為,漢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即基本部件)通過不同的組合而形成的。這種組合,不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層次的。這種理論還認為,在字與字的產(chǎn)生關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種次第相生的關系,一些字是產(chǎn)生另一些字的基礎,另一些字是在這些字的基礎上產(chǎn)
32、生的。這樣,全部漢字就可以通過它們的組合與相生關系,排列出一個系統(tǒng)的譜系,成為一個相互聯(lián)系、次第相生的有機統(tǒng)一體。這種理論符合漢字的實際情況,符合現(xiàn)代系統(tǒng)論的思想,從而把漢字結構理論推向了符合現(xiàn)代科學規(guī)范的高度。用系統(tǒng)方法來研究漢字系統(tǒng),比現(xiàn)代學者使用系統(tǒng)科學方法研究漢字早了七百多年。這在漢字學史乃至語言學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30從唐代起,“說文學”流傳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最負盛名是什么?從唐代起,就有學者從各個角度對說文進行研究,有研究其所收字者,有進行文字校訂者,有注釋者,還有研究其體例者,等等,從而形成了一個“說文學”流派。流傳至今的代表性著作有:(1)南唐末徐鍇說文解字系傳;
33、(2)宋初徐鉉校訂說文解字;(3)明趙頤光說文長箋;(4)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5)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6)王筠的說文解字句讀、說文釋例等等,其中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最負盛名。31魏晉到宋代,仿照說文編輯的新字書主要有哪些,主要特點是什么?魏晉到宋代,仿照說文編輯的新字書主要有西晉呂忱字林、梁顧野王編寫的玉篇、宋司馬光編類編、張有編復古編、明梅膺祚字匯、張自烈字通、清張玉書陳廷敬主編的康熙字典。這些書的主要特點是繼承了說文的體例,但部首、收字均有所增減。32魏晉到宋代編纂的古文字字書主要有哪些?魏晉到宋代編纂的古文字字書主要有:晉代續(xù)咸曾編汲冢古文釋十卷,宋郭忠恕編汗簡,夏竦編古文四聲韻五卷,
34、宋代杜從古編集篆古文韻海。33宋代到清代著錄金石原文和考釋文字的有代表性著作有哪些?宋代到清代有代表性著錄金石原文和考釋文字的著作有:薛尚功的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廣鐘鼎隸篆、王厚之鐘鼎款識、王俅嘯堂集古錄、呂大臨的考古圖錄、王楚的鐘鼎隸篆、清代學者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吳大澂字說、說文古籀補等著述摹錄金石原文,寫出釋文,并加以考證說明,為古文字學的獨立奠定了基礎。34什么是“字原”,“字原”的作用是什么?所謂“字原”,有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從文字產(chǎn)生的時間順序上說的,“字原”就是最初產(chǎn)生的字,它們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稱為“字母”、“母字”。今人或稱之為“初文”。一個是從文字構成
35、的邏輯順序說的,“字原”就是構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這些基本構件,才能構成整字。35簡述“字原學”的出現(xiàn)、發(fā)展與代表性著作“字原學”的研究是從說文部首開始的,從唐代開始,一直延續(xù)到清代,后來的學者不斷地對這些部首從部目、源流、形體、意義、讀音、結構、功能等各個方面進行了研究。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唐李騰撰說文字原、五代蜀人林罕著說文字原偏旁小說、宋釋夢英撰篆書偏旁字原、宋郭忠恕撰說文字原、元周伯琦撰說文字原、清蔣和說文字原集注、字原表、吳照撰說文偏旁考、說文字原考略、清饒炯說文解字部首訂等。36簡述戴侗六書故的特點和貢獻戴侗的六書故是一部探究“六書”本義的著作,他把說文部首改造后,按義類歸為九大
36、類,每類又包括若干的部首。然后把所收字按義類編排。戴侗的貢獻有:第一、開創(chuàng)了把說文部首按義類歸納為大類的做法,這樣做的好處是,使人們更容易看到各有關部首在表義功能的方面的相互關系。第二、從說文部首中分析出了最小的表義構件與復合部件,建立了漢字表義最小部件系統(tǒng)。六書故的這種做法,對后來的學者也產(chǎn)生了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37簡述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的特點和意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是以聲為綱的漢字學著作。說文通訓定聲的編排,改變了許慎以來以表意偏旁為部首的做法,而以表音偏旁為部首。作者從所收的文字中,歸納提取出了1137個表聲偏旁,作者稱其為“母”,然后把所收之字,按照諧聲偏旁進行分類,共分為1137部
37、。每部以其共有的諧聲偏旁為部首,進行編排。然后又把這1137個表聲偏旁,分別歸入古韻十八部之中。這種是以聲為綱編排,把所收字組織為一個以字音相聯(lián)系的漢字系統(tǒng),系統(tǒng)地展示了漢字之間的字音關系。漢字字音與字義一樣,也是一種系統(tǒng)。朱駿聲的研究,建立了漢字的字音系統(tǒng),研究了各個字音之間的語音關系。38唐宋元明清時期具有規(guī)范用字的作用的字書主要有哪些?唐代具有規(guī)范用字的作用的字書主要有:杜延業(yè)群書新定字樣、顏元孫干祿字書、歐陽融經(jīng)典分毫正字、唐玄宗開元文字音義、張參五經(jīng)文字、唐玄度新加九經(jīng)字樣等,宋代有郭忠恕佩觹、張有復古編、婁機廣干祿字書、李從周字通,遼代有釋行鈞龍龕手鏡,元代有李文仲字鑒,明代有焦竑
38、俗書勘誤、葉秉敬字孿,清代有龍啟瑞字學舉隅等。39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80年代,漢字學發(fā)生了哪些新的變化? 文字學的名稱發(fā)生了變化。章太炎把研究文字的學問改稱“語言文字之學”。 文字學與語言學分家。唐宋以來的“文字之學”,包含著音韻學和訓詁學,學科混淆,界限不明,現(xiàn)代一些學者試圖廓清文字學與語言學的界限,逐漸地把訓詁學、音韻學從“文字之學”中分離出去,這時,才有了“文字學”這個名稱,并用為研究文字的學科的專稱。 文字學研究對象縮減。傳統(tǒng)的漢字學研究,一直都是以形音義俱全的漢字為對象的,漢字學的研究對象包括字形、字義、字音三個方面。近代的漢字學研究對象縮減為只限于字形。(4)研究領域的拓展。
39、這一時期的漢字學研究領域拓展主要表現(xiàn)在古文字學的獨立與漢字現(xiàn)代化的研究。40什么是古文字?什么是古文字學?簡述古文字學的獨立過程和重要著作。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體包括甲古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還包括秦漢時期的縑帛文字。古文字學是以古文字為研究對象的漢字學分支。我國自宋代以來,就有金石學的研究,金石學雖然涉及到古文字,但它以金石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的古文字并未成為專門的研究對象。自19世紀末以來,隨著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與金文、陶文、玉石文字和簡帛文字等材料的陸續(xù)發(fā)現(xiàn),與學者治學方法的現(xiàn)代化,使它從金石學中獨立出來,科學的古文字學得以建立,迅速成為漢字學中一門獨立的學科。在20世紀初到20
40、世紀80年代,對于古文字的研究重點,主要是資料的搜集、整理、刊布文字和考釋。20世紀80年代后,對于古文字的研究則主要是成果的匯集、理論闡釋、古文字學史與古文字學知識的推廣和應用。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一批結集前人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著作。于省吾、姚孝遂主編的甲骨文字詁林1-4冊,是甲骨文字考釋的集大成之作。金文研究在資料匯編方面有: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于省吾商周金文錄遺,還有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殷周青銅器集錄(1963),收青銅器照片845件,銘文500多件。這三部書大體包括了1950年之前流傳于世的金文資料。另有徐仲舒主編商周金文集錄(1984),收解放后新出土的銅器銘文九百七十
41、三件。邱德修商周金文集成。臺灣嚴一萍編金文總集藝文印書館1983。這是一部集中前人研究成果,帶有總結集成性的著作。在金文考釋方面,主要有:吳闿生吉金文錄(1933)、柯昌濟金文分域編(1929)。匯集各家考釋的有周法高主編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75年出版。金文詁林附錄香港中文大學1977年出版。金文詁林補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1年出版。日本白川靜金文通釋(19621984年)已出五十六輯之多,在考釋方面亦可謂集大成之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陳公柔等先生,在夏鼐先生的指導下集體編纂而成的殷周金文集成,是一部收錄金文著錄的最為重要的著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42、殷周金文集成釋文則是對集成文字的考釋。睡虎地秦墓竹簡,集中了學術界對秦簡文字的考釋意見。高明編著古陶文匯編,是迄今收錄陶文資料最為豐富的總集,代表陶文著錄的最高成就。41漢字改革從哪里開始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有哪些?漢字改革從研制拼音文字開始,代表人物主要有盧戇章、王照、勞乃宣。1892年盧戇章出版了一切了然初階,創(chuàng)造了最初的中國拼音文字。1900年王照出版了官話合聲字母, 1905年勞乃宣出版了增訂合聲簡字譜、重訂合聲簡字譜。042漢字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研究漢字改革的主要著作有哪些?在漢字改革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研究漢字改革的主要有:1931年教育部國語統(tǒng)一籌備委員會編印民國政府推行注音符號述略,19
43、34年羅常培國音字母演進史出版,1935年蕭迪忱編漢字改革論文選出版,1938年中國文字改進學會編印中國文字改進會宣言及章程,1940年拉丁化出版社編譯部主編中國文字拉丁化文獻出版,1941年倪海曙中國字拉丁化運動年表出版,1948年 吳玉章新文字與新文化運動出版,1948年倪海曙中國拼音文字概論出版,1957年黎錦熙文字改革論叢出版(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年周有光漢字改革概論出版(文字改革出版社),1978年吳玉章文字改革文集出版。43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漢字學發(fā)生了哪些新的變化? 名稱的變化?!拔淖謱W”這一名稱,可以指研究一切種類文字的學問。世界上的文字并非只有漢字一種,研究漢字的學
44、問僅僅是諸多研究文字的學問中的一種。為了便于區(qū)分,也為了準確,一些研究漢字的論著就命名為“漢字學”。 漢字學研究對象的變化。唐蘭把文字學縮減為字形學之后的七十多年中,漢字學的主流變成了只研究字形,不研究字義、字音的片面漢字學。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堅持以形音義三要素的統(tǒng)一體的漢字為對象的做法更多。漢字學研究范圍進一步擴展。這一時期漢字學形成了漢字本體研究、應用漢字學形成了不同的分支,漢字學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研究形成了漢字學的多邊緣交叉學科,每一門類之中又形成了不不同的學科分支,使?jié)h字學形成了一個學科群。44 什么是漢字本體研究,漢字本體研究包括哪些分支?漢字本體研究指對漢字自身的研究。包括以下
45、學科分支:普通漢字學、古文字學、俗文字學、漢字構形學、漢字構件研究、理論漢字學研究、現(xiàn)代漢字學45 什么是應用漢字學,形成了哪些不同的分支?應用漢字學是研究漢字應用的學科,形成的學科分支主要有:漢字教學研究、漢字規(guī)劃研究、漢字書寫與書法研究。46漢字學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研究形成了漢字學的多邊緣交叉學科較為重要的有哪些?漢字學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研究形成了漢字學的多邊緣交叉學科較為重要的有漢字文化學、漢字信息處理研究、漢字符號學。47什么是漢字構形學,創(chuàng)始人的貢獻和主要成果是什么?漢字構形學是探討漢字的形體依一定的理據(jù)構成和演變的規(guī)律的學問。它探討的是包括個體字符的構成方式和漢字構形的總體系統(tǒng)中所
46、包含的規(guī)律。這門學科的創(chuàng)始人是王寧,其漢字構形學講座一書構建了漢字構形學的基礎理論。這門學科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王寧主編的“漢字構形史叢書”,包括鄭振峰甲骨文字構形研究,羅衛(wèi)東春秋金文構形系統(tǒng)研究,趙學清戰(zhàn)國東方五國文字研究,陳淑梅東漢碑隸構形系統(tǒng)研究,魏晉行書構形研究、隋唐碑志楷書構形研究、宋代雕板楷書研究、云居寺明刻石經(jīng)文字構形研究。48研究漢字構件的著作有幾類,主要著作有哪些?研究漢字部件的著作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對說文部首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徐復、宋文民說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董蓮池說文部首形義新證。第二類是對一般的漢字構件的研究。主要有:王延林漢字部首字典,鄒曉麗基礎漢字形義釋源李建黎
47、著漢字部件筆順碼,沈克成、沈迦著漢字部件學,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49什么是俗文字學,專門收集俗字的書主要有哪些?俗文字學是研究俗文字的科學,專門收集俗字的書主要有:潘重規(guī)等敦煌俗字譜、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增訂本)、周祖謨唐五代韻書集存、秦公碑別字新編、李榮文字問題、郭在貽敦煌變文校議、秦公廣碑別字、馬向欣六朝別字記新編、張涌泉漢字俗字研究、張涌泉敦煌俗字研究、陳五云從新視覺看漢字:俗文字學、歐昌俊、李海霞六朝唐五代石刻俗字研究、陸明軍魏晉南北朝碑別字研究等。50什么是現(xiàn)代漢字學,影響較大的著作與教材有哪些?現(xiàn)代漢字學是研究現(xiàn)代漢字的學科,它主要研究現(xiàn)代漢字的屬性和應用。影響較大的
48、著作與教材主要有:高家鶯、范可育、費錦昌現(xiàn)代漢字學,蘇培成現(xiàn)代漢字學綱要,蘇培成二十世紀的現(xiàn)代漢字研究。51什么是漢字文化學?其基本任務有哪些?漢字文化學是一門以漢字為核心的多邊緣交叉學科,其基本任務有兩條:一是闡明漢字作為一個符號系統(tǒng)、信息系統(tǒng),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意義;二是探討漢字與中國文化的關系。52什么是漢字符號學?主要成果有哪些?漢字符號學是從符號學的角度來研究漢字的新興學科,主要成果有陳宗明漢字符號學,黃亞平、孟華著漢字符號學。53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漢字學研究方法有哪些變化?1. 系統(tǒng)科學方法成了漢字研究的新的方法,一些學者自覺地利用系統(tǒng)科學方法研究漢字取得了顯著的成就。2.多學
49、科的綜合研究,特別是交叉漢字學的研究引入了符號學、人類學、計算機學、語言學等各個學科的內容,形成新的學科分支。54、為什么說漢字學是一門基礎的學科?漢字學是研究漢字的學問,而漢字則不僅是漢語書面語的載體,而且是思維、審美、文化的載體,因而漢字學不僅是漢語言學的基礎學科,而且還是文學、歷史、考古、文獻等學科的基礎學科之一。55 關于漢字的來源主要有幾種說法? 漢字神授說,這種說法認為,漢字是神靈創(chuàng)造的。 漢字西來說,這種說法認為漢字起源于西方。 漢字自源說,即認為漢字是中國的先民創(chuàng)造的。56如何認識“漢字西來說”?“漢字西來”說的理由無非有兩點:第一,蘇美爾文字產(chǎn)生的時間比漢字為早。蘇美爾文字已
50、有7000年的歷史,而漢字只有三千多年歷史。第二,中國的某些早期文字與西方文字有相像相同之處。這兩點理由都不能成立。首先,關于漢字的產(chǎn)生晚于蘇美爾文字文字的認識,并不一定正確。有資料表明,漢字的起源不一定晚于蘇美爾文字。其次,漢字中的一些字形與蘇美爾文字的一些相似,并不能不能推導出漢字必然導源于西方文字的結論。57如何認識倉頡造字說?倉頡造字是一種流傳最廣的說法,古人把漢字的發(fā)明歸結于某一個個人,這不符合事理,也不符合事實。漢字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符號系統(tǒng),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根本不可能由某一個個人創(chuàng)造出來,而應該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和地方創(chuàng)造的。魯迅說:“在社會里,蒼頡也不止一個,有的在刀柄
51、上刻一點圈,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了,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記事?!碑斏鐣l(fā)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文字能夠系統(tǒng)地記錄語言的時候,就有人對這種雛形的文字進行采集、整理、改進,使之成為系統(tǒng)的、為社會所共用的文字。原始社會,文化活動是由巫、史一類人掌管的,文字的采集整理工作也是由他們進行的。黃帝時期,也許有一位名叫蒼頡的史官整理過文字,所以后人就把漢字的發(fā)明歸功于他。58 什么是結繩記事?漢字的起源與結繩記事有什么關系?結繩記事是用在繩子上打結來記事的方法。結繩作為一種符號如同文字一樣,它也有幫助記憶的功能,然而,結繩未能同語言結合起來,不能確切地記錄語言,因此它仍然不是
52、文字。有的學者認為,甲骨文、金文中的某些字,是取象于結繩的。結繩記事也不失為在文字產(chǎn)生之前,人們對于用符號幫助記憶的方法的一種有益探索。由此看來,結繩記事雖然算不得文字,但仍然可以看作文字的先導。59什么是刻劃記號?漢字的起源與刻劃記號是什么關系?刻劃記號是古代刻劃在某些實物上用來記事的符號。從古籍記載及考古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來看,刻劃記號是漢字的直接來源之一。刻劃記號有多種,書契即是其中之一。書契符號最初用來計數(shù)或表達某種意義,后來與一定的言辭結合起來,有了固定的讀音和寫法,就演變成了文字??坍嫹栠€包括陶器符號。我國遠古時代的先民在燒制陶器時,往往在上面刻劃或繪制一些具有某種意義的
53、符號,被當今的學術界稱為“陶器刻劃符號”。這種符號也是漢字的源頭之一。60什么是圖畫文字,圖畫文字與圖畫的區(qū)別是什么?圖畫文字就是用簡略的圖畫來傳達信息所用的圖像。圖畫文字與圖畫的區(qū)別是:圖畫的目的在于描摹事物,它要求與所描繪的事物相像;圖畫文字的目的在于記載傳達信息、幫助記憶,它要求勾勒出對象的輪廓、特征,只要能辨認就行了。61 漢字的主要來源是什么?漢字主要來源于原始圖畫和原始刻畫符號。62 探討文字起源要有更廣闊的視野指的是什么?探討文字起源要有更廣闊的視野指的是,除了要注意文字本體的標準而外,還要考慮文字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首先,文字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它的發(fā)生發(fā)展,最終受著社會的制約。其次,文字
54、是一種不斷發(fā)展著的事物,創(chuàng)制過程中的文字,與創(chuàng)制成功后的文字有著諸多不同。63漢字產(chǎn)生分為幾個階段?各屬于考古學的什么時期,時間界限是什么?漢字產(chǎn)生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創(chuàng)制期。漢字創(chuàng)制于母系氏族時期,即傳說中的三皇時代,時當考古學的前仰韶時代和仰韶時代前期,時間界限為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這個時期的漢字屬于當時華夏文字的一種。二是形成期。漢字成熟于父系氏族時期,即傳說中的五帝時期,時當考古學的仰韶時代后期和龍山文化時代,時間界限為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64 象形表意的文字構形方法的最大特點是什么?象形表意文字構形方法的最大特點是“畫”,字的形體就畫作該字所要表示的那個詞所表
55、示的事物的形狀,從而使這個字不僅與它所標記的詞(以語音為載體的詞)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與這個詞所表示的事物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當人們看到一個漢字時,就可以通過它的形體,猜想到它所要表示的詞的大致意義。65 什么是商代文字,按載體分,商代文字主要有哪些?商代文字指的是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載體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66 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還有哪些別名?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因這種文字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所以稱作甲骨文,也叫龜版文、龜甲文。因這種文字是刻上去的,所以又叫契文、甲骨刻辭。也有根據(jù)用途,叫它作卜辭、貞卜文字、甲骨卜辭的。還有人根據(jù)出土地點,稱其為殷墟卜辭、殷墟書契。67
56、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商代文字的形體保留著明顯的圖畫特征,表意方式屬于象形表意。商代文字內部,字形與其所代表的意義與讀音的匹配關系大多數(shù)是1形·1義·1音。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文字是一個形體代表兩個意義與讀音,被稱為“合體字”。68 什么是金文?金文還有哪些別名?金文指古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稱銅器銘文。古代以祭祀為吉禮,銅器中的鼎、彝等器皿多用于祭祀,故稱之為吉金,其上的文字也就稱為吉金文字。由于鐘、鼎在青銅器中具有代表性,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69 周代代表性文字是什么?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70 春秋戰(zhàn)國文字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1)書寫載體變化。(2)漢字字形
57、分化。71 春秋戰(zhàn)國文字書寫載體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簡帛成為文字書寫載體的主流。72 什么是簡帛文字?簡帛文字指書寫在簡牘與縑帛上面的文字。簡牘是竹簡和木牘的省稱,竹簡是經(jīng)過加工用以書寫文字的竹片,木牘是加工過用來書寫文字的木板,二者合稱簡牘??V帛是絲織品,古人也用它來書寫文字。這種書寫在竹簡、木牘與縑帛上的文字,被統(tǒng)稱為簡帛文字。73什么是六國文字,戰(zhàn)國時期文字變革產(chǎn)生了什么結果?六國文字也稱東土文字,又稱古文或戰(zhàn)國古文。戰(zhàn)國時期文字變革產(chǎn)生了如下結果:第一,文字異形,即對同一個字,各國的寫法各不相同。第二,文字的書寫風格由西周時渾厚凝重趨向華麗纖巧。有的變?yōu)槊佬g性的文字。第三,六國文字的出現(xiàn)嚴
58、重地破壞了漢字書寫的統(tǒng)一性和規(guī)范性,給各地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困難。74 什么是秦文字,秦文字的基本特點是什么?秦文字指秦統(tǒng)一中國后的文字。秦文字保留了大篆“引書”的基本特點,安排疏密均勻,但單字所用的筆畫要比大篆省減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進一步降低,符號性進一步增強。字形結構開始統(tǒng)一化、定型化,且字形規(guī)整,在同一處寫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長方形,漢字的方塊型特征基本形成。75 古文字從商到秦的變化呈現(xiàn)出哪幾種趨勢?古文字從商到秦的變化呈現(xiàn)出四種趨勢。第一,純表意字逐漸減少,表音字逐漸減少,形聲字逐漸增多。個體文字的構成,逐漸向意音文字發(fā)展。用字中的假借字也在逐漸減少。第二,古文字個體字
59、的內部構造,在不斷地向1形·1義·1音的結構類型發(fā)展。第三,古文字的構形系統(tǒng)的有序性在不斷的增強。這主要表現(xiàn)在基礎構件的構字率在不斷的上升?;A構字部件率的上升,表明漢字的結構體系向著有序化發(fā)展。第四,漢字的形體逐漸固定。76 今文字屬于什么類型,主要特點是什么?今文字屬于符號表意文字,主要特點是:首先是指文字的形體不再是它所表示的對象的形體的描摹,而是一種符號,即用來代表一定意義書寫符號。這種符號與其所代表的意義之間缺乏外形上的聯(lián)系,它只是某種意義的代表而已。其次,所謂符號表意,是指文字的形體表達意義,是作為它所代表的意義的符號而存在、并以此來顯示意義的一種表意方法。它的形體已經(jīng)與它所表示的那個詞所代表的事物脫離了關系,而僅僅作為該意義的符號而存在。77 今文字發(fā)展的主要表現(xiàn)是什么?今文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個人消費借款信用保證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挖掘機買賣合同及挖掘機操作人員培訓協(xié)議3篇
- 2025版新媒體人工智能助手研發(fā)與運營合同2篇
- 2025版小程序技術支持授權協(xié)議范本2篇
- 2025年福州貨車資格證答案
- 2025年度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服務合同樣本8篇
- 二零二五版毛竹砍伐與林業(yè)碳排放權交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納風險控制擔保及咨詢合同4篇
- 2025餐飲業(yè)環(huán)保節(jié)能技術應用合作協(xié)議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流轉與抵押貸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無人駕駛車輛測試合同免責協(xié)議書
- 2025年湖北華中科技大學招聘實驗技術人員52名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高三日語一輪復習助詞「と」的用法課件
- 毛渣采購合同范例
- 2023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注射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
- 五年級上冊小數(shù)遞等式計算200道及答案
- 2024年廣東高考政治真題考點分布匯 總- 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 燃氣管道年度檢驗報告
- GB/T 44052-2024液壓傳動過濾器性能特性的標識
- 國際市場營銷環(huán)境案例分析
- 滑雪指導員理論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